【南京市江宁区统战部组织文化案例】

2024-04-10

【南京市江宁区统战部组织文化案例】(共2篇)

篇1:【南京市江宁区统战部组织文化案例】

【南京市江宁区统战部组织文化案例】

以“三位一体”工作法打造卓越江宁统战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统战部的总体部署,紧扣“标杆品牌年”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创新实施统战文化、标准管理、绩效评价“三位一体”工作法,突出统战文化的核心引领作用,注重内化于心;突出标准管理的基础规范作用,注重固化于制;突出绩效评价的支撑保障作用,注重实化于行,将全区统战干部的个人潜能转化为岗位工作显能,将全区统战成员的个人智慧凝聚成现实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全市率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统战工作先进区,进一步提升了统战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水平。

一、创新实施“文化统战工作法”,建立内在动力机制

我们提炼整合全区统战干部、统战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建立、传播、深植江宁统战文化,发挥统战文化在“三位一体”工作法中的核心作用,注重内化于心,努力达到内外部高度和谐、个人组织共同发展的文化统战境界。一是不断丰富和挖掘基层统战内涵,提炼统战理念,把“以人为本、和谐幸福、团结凝聚、合作共赢、创新卓越”等基本价值观,作为我部开展统战工作的基本理念,融入广大统战干部、统战成员的日常工作和言行之中;二是不断拓展统战文化阵地,集体创作了统战之歌——《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江宁广播、电视、报纸开设统战之声、统战视线、统战专栏等栏目,开通统战成员博客,《江宁统战》季刊、《统战参考》、江宁统战网站等统战文化宣传阵地的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创建湖熟回族老年学校,举行全区首届少数民族大团结文艺汇演;开展“感恩行动”,举办助学赠岗圆梦行动、对全区少数民族扶贫扶智捐赠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情系民生、爱心奉献”捐赠等活动,注重走廊文化、洗手间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三是编印《统战基本知识读本》、《统战工作手册》,以诗歌、民谣、漫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统战政策,让广大社区干部、群众了解统战,认识统战;四是在行政服务大厅、医院等专门开设统战成员服务窗口,构建统战服务绿色通道;五是加大组织关怀,为全体统战干部包括退休老干部生日赠送蛋糕、鲜花,赠阅杂志,通过短信、OA信息系统等平台,送上电子贺卡和全体统战干部的祝福;组织统战干部参加机关运动会,开展登山、拔河、跳绳等文体活动,参加机关党建知识竞赛,不断扩大统战社会影响力。

二、创新实施“标准管理工作法”,建立过程管理机制

我们坚持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导向和制度化规范,发挥标准管理在“三位一体”工作法中的基础作用,注重固化于制,努力提升统战工作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水平。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机关工作管理制度,从工作规范、文档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修订完善16项统战工作制度,使机关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二是注重管理创新,把“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标一体”标准化管理理念、方法引入机关自身建设。邀请标准化专家进行辅导、培训,做好文件编写、内审、管理评审和第三方认证,我部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三标一体”标准化管理体系独立认证的区县级统战部。在区级机关标准化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大会上,我部作为唯一的党群部门代表作大会发言。三是针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社区工作特点以及社区统战难开展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社区统战新途径,在全国首家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社区统战,试点社区甘泉湖社区通过认证,正式实施运行。四是狠抓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把“三标体系”引入宗教场所管理。标准化管理对部机关、社区统战工作站、宗教活动场所等工作岗位,在任职条件、工作要求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每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运转流程,从目的、适用范围、工作程序、控制要点、完成时间、支持文件、相关记录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示意说明,把“为何做、何时做、何地做、由谁做、做什么、如何做”进行了标准化、格式化的规定。标准化管理推动了统战工作由“按习惯”向“按程序”、“经验式”向“标准化”、“被动管理”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三、创新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法”,建立导向激励机制

我们坚持重激励、严考核、硬约束,建立科学的江宁统战绩效评价体系,发挥绩效评价在“三位一体”工作法中的保障作用,注重实化于行,增强执行力,确保文化落地、制度落实,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统战成员的能力。一是实施统战工作绩效管理,做到“责任、监控、评价”环环紧扣。责任就是通过编制全年重点工作目标质量计划书,明确目标、措施、步骤、责任和时限;监控就是建立督办机制,对列入、季度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按照时限要求进行督办;绩效评价就是制订《机关人员绩效评价办法》,以职责履行、基础管理、满意度调查和科学发展为重点,对机关人员“德、能、勤、绩、廉”实行百分制评价,并增设创新奖、合理化建议奖、重点工作奖、成果奖和信息调研奖等加分指标。二是开发运用统战绩效考评软件系统,并覆盖到街道(园区),规范每月计划的申报、审批和工作绩效的审核、督办。绩效评价系统实现了计划审批、督办、评价、申诉、查询等网上办理,规范流程步骤,进行动态、实时的过程化管理,避免了人为因素,保证了绩效评价透明、公正,绩效评价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我们运用系统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运用系统引入工作流程和评价方案自定义的功能,适时修改评价指标体系,达到了激发创新的目的;运用系统“业绩排行榜”的功能,达到了加强自省的目的;运用系统设定绩效关系人和相互衔接的功能,达到促进协作的目的。三是根据部机关、街道、园区、民族宗教、侨务、党外干部、非公经济人士、基层商会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由各条口牵头制定相应的管理评价体系,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订完善,制定实施了全区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基层商会工作、侨务工作等管理评价体系,树立科学评估导向,不断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位一体”工作法的建立和实施,使我区统战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初步实现了以人为本、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科学发展的和谐机关建设目标,推动了统战部门、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的共同发展,也为铸造江宁统战符号,培育江宁统战品牌,打下深厚坚实的基础。

第一,组织绩效得到提升。今年以来,各条口、街道、园区,积极申报、组织举办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的工作15件,达到申报创新奖标准的有4件;在社区、宗教场所首创性地开展了标准化引入工作;党派党外工作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主动牵线搭桥,帮助开发园区引进2个超亿元的重大投资项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举办现场观摩会和专家辅导讲座,1家会员企业被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成立街道、园区商会,商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办2个省级民族产业发展基地、2个民族团结小康示范村;承办全市少数民族扶贫帮困工作现场会,宣传推广我区经验做法;举办“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启动仪式,开展科技、健康知识、文明、环保等进教堂;做好民族宗教领域“三项排查”工作,妥善处置湖熟、汤山、高尔夫国际花园等统战领域的矛盾纠纷,确保不发生一起影响全区大局的事件。

第二,干部素质得到提升。全体统战干部把统战事业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自觉提升岗位绩效,提出合理化建议82条,申报创新奖26项,重点工作全部完成,促进了统战科学发展;统战干部学历创历史新高,机关干部25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1名,占机关干部总数的84%(其中研究生5名,在读研究生1名);工作表现好、群众认可程度较高的同志,绩效评价结果成正态分布,名次位居前列,先后有5名评价优秀的同志进入中层干部岗位或得到提拔使用,让想干事、多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得到成长和发展。

第三,机关形象得到提升。实施统战“三位一体”工作法,提升组织绩效和队伍素质,最终目的还是让服务对象和统战成员满意。在统战工作中处理每一件事情,我们都会关注服务对象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想方设法方便服务对象,积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超前性;通过江宁统战网站、江宁统战季刊、江宁新闻、江宁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在街道、社区专门开设统战成员服务窗口,统战服务更加规范高效,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在“千人评议机关”和“人民满意机关”评比中,我部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名列党群口前列。【专家点评】

统战文化建设的带头人——丁圣荣

统战工作是我国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发展。现任政协南京市江宁区副主席丁圣荣在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丁圣荣在统战工作中能作出卓越贡献的关键是他理论结合实践创造地提出了实施统战文化、标准管理、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工作法。其中统战文化是核心,起引领作用,注重内化于心;标准管理是基础,起规范作用,注重固化于制;绩效评价是支撑,起保证作用,注重实化于行。这样,就使统战工作实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服务高效;作到了以文化人,并使文化与管理、文化与绩效紧密结合,起到了用制度规范人,用绩效激励人的目标。

现在,党和政府提出要建设廉洁性的政党与服务性的政府,要为民所想、所急、所用,丁圣荣的“三位一体”工作法对于我们提高党政机关形象、干部素质和组织绩效有很好的推动示范效应。

篇2:【南京市江宁区统战部组织文化案例】

1 我校新校区的介绍

我校江宁校区位于江宁大学城东北部,背靠东山镇,东邻宁杭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北侧是天元路、104国道,西侧是大学城60米景观大道。附近有宁杭高速、绕越公路出口;地铁一号南延线出口(位于正大门)和江宁长途汽车站,距离南京火车南站约10公里(地铁一号线20分钟直达),交通便捷。校区呈长方形,占地约1470亩。

江宁校区的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能力,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由于我校是第一个入住江宁大学城的高校,从2003年开始建设到如今基本上建成,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多种多样,如就如何在一个新的行政区域体现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新老校区校园文化衔接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 校园文化的内在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有的精神和底蕴,它不仅包含校园的建筑、景观、绿化等各种可视化的内容,还包括学校的传承、校风、学风以及学校的各种制度和教职工、学生在工作、学习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健全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所有人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新要求的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实质表现是一种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校园文化是永恒的,但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学生心灵和激情,是能够唤起年轻教职工、学生一代高尚的人格追求和道德追求。

3 校园建筑要有文化蕴涵

校园建筑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物质体现,她的文化底蕴和建造风格是跟其学校的发展历史、传统和经历有密切联系,并且每一栋建筑、每一处景色都能生动地反映了学校发展的历史和背景。

3.1 校牌与校门

校门不仅是进出校园的必经通道,还是学校呈现给人民群众的第一印象的门面,校牌与校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的展现形式,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还会成为一处独立的校园景点。

3.2 校园雕塑

校园雕塑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等价值。校园里的雕塑一般点缀在每栋建筑之间,多数的校园雕塑都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雕塑文化通过被解读,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校于2003年开始建设江宁校区,雕塑在校区随处可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南丁格尔雕像,站在雕像面前能强烈感受到这位伟大女性的传奇人生,能体会南丁格尔精神内涵即献身事业、服务民众、教育为先、科学管理。

3.3 校园道路

校园道路名称是一个标示,要既体现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又要简明、响亮。既要加强广大师生和外校来访人员对道路的识别,又不失为传承校园文化及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校新校区道路名称应该侧重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应与道路两侧的主要植物名称相吻合,例如我校图书馆与3号路中间有梅花,在康达楼和3号路中间有樱花等植物。

3.4 校园绿化

大学生一生中最美好的光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美丽的校园在他们人生的长河中会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美丽的校园需要良好的绿化,在设计时候就应充分考虑绿化施工的季节性特点,选择符合植物生长、移植的季节施工,提高成绿化活率,降低维护成本,要严格遵循生态环保理念。新校区绿化工程要按照“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理念进行设计,科学设置乔木、灌木和花草的种植比例,秉承环保理念,打造生态校园,使新校区融入大自然里。

合理、巧妙的利用我校校区水系和地形等自然结构对环境进行搭配时需展示校园的医学人文气息和个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进行校园绿化时,人工景色的制造绝不是简单的把花草树木进行排列,而是使花草树木自然的融入大自然中。我校江宁校区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贯穿校区的是以天元湖为龙头的“龙形循环水系”,“龙头”与“龙尾”落差8米,当初建校区时候在水系中建了10级叠水,目前呈现出一片流动的山水,楼群与水面相映,充分体现了“灵、秀、雅”的建筑风格。

植物作为绿化环境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净化空气、吸滞烟尘和粉尘调节气候、树木具有吸热、遮荫和增加空气湿度等的作用,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植物生态环境功能这一主要功能的运用,不仅可以改善校园微气候,还可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从而为广大学生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通过树木、灌木、草、花卉的有机组合,合理搭配,巧妙安排,利用植物本身的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既可单独种植展现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造景,表现出植物的群体之美,营造出美丽的景观,这些景观尤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起到放松身心、调节思绪、愉悦心情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可以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丰富的色彩,镶嵌在校园的建筑群中。它不仅使校园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总之,校园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景观在规划设计时就考虑的现实实际需要,做好规划、调研,同时考虑景观发展的前景,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和学校文化的延续。所以,在进行新校园建设中,应注意在考虑花草树木等物质使用的同时,根据实际,构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要结合我校医学院的特点,秉承“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构建美丽校园、幸福校园,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摘要:如何传承校园文化的传统是大学新校区建设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校园文化不仅起到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起到营造育人氛围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新校区,建设,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文金,蔡振宇.关于校园环境绿化与校园文化的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06,4.

[2]李凤木.高校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研究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9,24.

[3]熊云海主编.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存单质押企业承诺书下一篇:激励人生经典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