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京南京观后感

2024-04-19

看南京南京观后感(精选9篇)

篇1:看南京南京观后感

为了更好的发展创先争优活动,缅怀悄然而逝的生命,我有幸参加了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第四、五学生党支部联谊于 10月26日晚6:30在2B3001开展的主题为“记历史,讲和平,创未来”观看红色电影的活动。

南京六朝的古都,就在我家马鞍山的旁边,她记载了多少历史的辉煌,却也承载了无数历史的血泪,尤其是那场令人心痛不已的南京大屠杀,多少的英勇士兵被杀,多少年轻的妇女含羞而死,多少的老人小孩睁着无辜而惊恐的双眼倒在血泊里……这是一段血的历史,它时时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历史的血染红当年的南京,也渗入到如今。

《南京!南京!》一部拍了四年的电影, 真实地还 原了那段最黑暗的岁月,揭开了那段一屈辱惨痛历史的回忆,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就像一盘散沙,自私、懦弱、不知廉耻;影片中百名难民营的女人,为了其他人能得到生存、食物和棉被,毅然坚强的献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身体甚至自己的生命自愿去充当日本鬼子的慰安妇,她们也许偷偷的哭了,但哭的是坚强……

《南京!南京!》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虽然作品有诸多的不足,但是它毕竟还 是告诉了我们一些真实的东西,而看完片子后我感到觉得内心很沉重很压抑,胸口闷得不行,脑子里一直在回放着影片里小日本屠城的暴行,看到每个残暴的画面心被揪的好痛好痛,心被震撼的久久不能平复……

此时我不禁想问,为何会那样?这成千上万的中国军民阵里,为何就没有一个生命的呐喊与绝死的反抗?为何他们会麻木到如此?想着想着,我突然又想到了一丝模糊的答案,对比一下日军在占领南京后举行的祭祀舞中的精神,我意识到了这不仅仅是国民个人对于生死的对抗,而是一种精神的对抗。

事实上我觉得《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是一种态度,她告诉全世界,中国,依然在这里屹立,不管过去,现在,还 是将来,中国人会以意想不到的坚韧好好的打理自己的国家,让每一个人重温那个鲜血淋漓的曾经,让我们为这国家的振兴奋斗。

我作为一名就快要转正的预备党员更应该为此努力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谨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学的教训,时刻做好模范,准备为党和国家奉献一切,不要害怕自己不行,去追逐儿时想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梦想,做好我的工作,学习好我的科学文化知识,少再去惦记着那些虚无的东西,好好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记得在小学课本里时常提起这么一句话,今日的生活来之不易,在此时居然显得如此贴切,如此的有意义,为了那些无辜的死难者更应珍惜美好的今天 !

篇2:看南京南京观后感

整部影片时长约140分钟左右,全部影像均为黑白镜头,这样的色调更加重了整个观影过程的沉重感,这种氛围一直持续到影片结束,你甚至能真切感知到你周围观众乃至影院所有观众的这种沉重,全场观众自始自终都鸦雀无声。(除有少数抽泣声……)

片一开始,首都南京城在日军飞机、坦克和大炮的进攻下沦陷,一大批士兵想溃逃出城,遭到了另外一批以陆剑雄(刘烨饰演)为代表的坚持抵抗的士兵们组成的人墙的阻拦。溃逃者要求陆剑雄们放他们出城,喊出的理由竟然是“当官的都已经跑了”,不知为什么,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克拉玛依大火中那句“让领导先走”,一种悲凉油然而生。很快陆剑雄们组成的人墙被冲垮,这似乎也预示了接下来的抵抗无望而惨烈。陆剑雄们的顽强抵抗是影片的重点,导演通过不断切换镜头,对比当时中日两军的武器装备(实际是告诉观众们当时中日的国力差距):日军拥有飞机、坦克、迫击炮,而陆剑雄们却是“小米加步槍”,但却拥有钢铁般的抵抗意志,这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坚毅品质!尽管这意志在当时抵抗中是那么悲壮!最终陆剑雄们全部被日军俘获后集体槍杀,临死前齐声高呼“中国不亡!!”。突然间想到去年5.12大地震的那句“中国加油,四川雄起”的口号,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抵抗失败后,三十万同胞惨遭日军集体槍杀、焚烧和活埋,首都南京迅即沦为一座死城。幸存的人们被迫逃往拉贝先生的“安全区”,这个所谓“安全区”也仅仅是由于当时日德同盟和拉贝先生的纳粹身份,这样的“安全”注定是有限和暂时的,因为日军随时可以冲进“安全区”抓走中国女人做慰安妇,有一回,日军要求“安全区”必须交出100名中国女人当慰安妇,否则就武力摧毁“安全区”。最让我意外并感动地是:先前被人们耻笑并羞辱的一名年轻妓女在其他人都沉默不语时,竟然第一个站了出来,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淡淡的一句“我去……“,就避免了更多同胞的劫难,而她自己最后被日军轮奸致死。什么是爱国?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这名妓女的行为是不是爱国呢?

最后,想说说拉贝先生的秘书唐先生(范伟饰演,演得非常出神入化),唐是当时典型的买办代表。当得知拉贝先生奉命即将回国,他为了自家人今后的安全,向日军告密“安全区”藏有中国军人,导致这些中国军人被屠杀。但是日军并未履行对这个唐先生的安全承诺,他的孩子被日军从楼上活活摔死,小姨也被日军轮奸逼疯,而后被槍杀。这些遭遇最终使他醒悟到自己的罪孽,也许为了赎罪,他最后把一个生还 名额让给了别人,被日军槍杀前,嘲笑地对日军军官说:“我老婆又怀上了”!——这也是本片一直在强调的主题:“中国不亡!!”

篇3:看南京南京观后感

一、罕见的舆论倾向:“自砸西瓜” 事件中,逾七成网友支持、理解城管

对微博网友评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此次事件中随机抽取的300条网友跟评中,支持城管正常执法、理解城管工作不易的占了7成,而质疑城管、骂城管的只占了两成。

可以看到,“砸瓜抗法”事件中,不少网友改变了以往对城管形象的刻板印象,开始对城管的工作表示支持和理解,城管这一群体的妖魔化形象已有所改善。

二、城管“妖魔化”形象有所改善, 摊贩“我弱我有理”遭舆论反感

首先,摊贩砸瓜、暴力抗法的行为最直接地引起了舆论反感。

据媒体报道,每当城管执法车到达现场,瓜贩就开始砸瓜,一边砸一边大喊“城管砸东西”。为了避免阻碍交通,城管队员只好暂时“撤退”,看见砸瓜能逼退城管,瓜贩更觉得这是个“办法”。作为舆论刻板印象中的弱势一方,这样的方式迅速引起了舆论注意,能向所谓强势的一方施压,瓜贩们似乎也是用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来营造出悲情的形象。然而, 不少摊贩已经是抗法的“老油条”了,钻着管理的空子,与城管打着游击战,在处罚面前撒泼耍赖,出言不逊,甚至想着把事情闹大。另外,按照市容管理条例,对瓜贩占道经营行为,南京仅处罚20~200元。 不少瓜贩对处罚表示无所谓,则说明了在经营利益面前,违规经营的收益,明显高于接受处罚付出的成本。 于是,宁愿砸瓜,也要继续占道经营,而对市容、交通造成的影响,并不重要,吓退了城管,继续摆摊, 砸瓜的损失也能弥补回来。

我们看到,不少了解“砸瓜抗法”真相的网友, 开始反思过去将城管“一棒子打死”的言论和看法。 传统意义上,社会公众对弱势群体行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而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 无论其是否真正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当城管执法时,执法对象通常以“社会弱势群体”自居,并以此为由抗拒城管执法。而这种抗拒执法往往因具有道德上的优势,为社会公众所容忍。于是,便有了“我弱我有理”的理直气壮, 使本身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执法行为处境尴尬。

其次,城管理性、合法的执法方式是最有效的舆情应对。

在不少媒体的报道中,提到了城管中使用执法记录仪, 拍摄执法过程以留作证据。也正是这一做法还原了事情真相,让城管们免于被冤枉。一直以来,社会公众对城市发展需要城管以及城管执法具有法律依据比较认同,只是对城管执法过程中的合理性存在普遍质疑。

另外,城管的舆情应对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形象改善从浅表向实质发生转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城管打人事件频现,给人们留下了暴力执法、蛮横无理的印象。但近年来,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也在努力尝试改变,注意改善形象、纠偏失范,一些正能量的报道屡见报端:比如城管微电影,城管跳水救人, 暴雨天抢险排水等等,更有媒体报道的“卖萌执法”“围观执法”“相声执法”等创新执法方式,甚至还出现城管与小贩“互跪”“卧底执法”的案例。南京等地不少城管局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与网友进行直接交流。

三、城管形象仍未根本扭转,理性执法 是最有效的舆情应对

不过,这些努力尽管使城管形象有所回升,但是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城管形象。长期以来,由于城管的形象问题突出,自身管理问题和社会负面影响的积累,导致城管公共关系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有时候,由于媒体报道角度和编辑的原因,也会导致公众的不同解读,使城管形象的转变和提升大打折扣。城管们在网络舆论场中努力重塑形象、传递正能量,但这一部分宣传效果却很少能感染到摊贩们。摊贩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法律知识的群体, 维护自身利益也是人之常情,很多宣传城管正面形象的新闻报道、微电影,并没有传播到他们的群体中,信息也并不对称。在自身利益被触碰时,奋起反抗,依旧是不少人的本能选择。

《中国经济导报》在谈到重塑城管形象一文时谈到“立体改革与公关创新缺一不可”:“表浅的创新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城管形象的改观和公共关系的优化不仅要从外围‘窗口’着眼,还要对中间层的制度完善着手,更要在深层次的优化职能方面发力。”

篇4:从交通旅游图看南京变化

出门看天,抬腿问路。大凡人们每到一个城市,都喜欢在书店、车站码头、报刊亭、星级宾馆等处买张当地的城市交通旅游图,指指方向,以免瞎跑乱闯。

从浙江宁波来南京度假的赵先生一下火车,便领着妻儿来到火车站公交车站点。他一边和家人等车,一边从提包里拿出一张南京市旅游地图翻阅。

“同志,你那张地图过时了。”在站点附近卖报的李老太上前告诉说。

“不可能,我这张地图是年前来宁时才买的!”

“你看,这是刚出版的新地图。”接过李老太手中的地图,赵先生看后情不自禁地说:“南京发展真是太快了,不看新地图还真找不着北。”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图文信息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1995年以前,南京的地图一般是1年更新一次,而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提速,地图更新的频率也不断加快,现在编制普通地图二三个月更新一次是常事,而最直观地反映南京城市变化的交通旅游图,有时甚至隔1个月就得更新了。其中在2001年南京迎接华商会期间,1至5月份编制的交通旅游图就更新了4次,但是即使这样,地图仍很难跟城市变化的步伐完全合拍。

地图记录市区道路建设

记者特意在网上搜索了部分老的南京交通旅游图,并与2009年新出版的南京旅游交通图作了比较,这些老地图见证了几十年来南京公交的变化。

有一张是1967年的“南京交通示意图”,当时南京城以城墙内为主,示意图外轮廓就是一圈城墙,总共有18条公交路线,其中有三路是带两根辫子的无轨电车。在1987年的《南京交通旅游图》中公交线路已经增加到26条;而在1997年的《南京交通旅游图》上,公交线路已经达到36条,带辫子的电车没有了;此后10年间,南京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公交线路如同蜘蛛网一样密集有序,站点星罗棋布。在2009年的南京城区交通旅游图上,南京公交线路已经达到230多条,其中有半数是豪华型空调大巴,方便、舒适、快捷。

南京的道路建设近些年突飞猛进,每年都有几条道路拓宽竣工,狭窄的小街小巷逐步被宽阔大道取代,新开的大路也在不断地延伸。1994年出版的交通旅游图,市内主要道路当时图上还只有中山路、虎踞路、太平路、北京路、汉中路等稀稀疏疏几条,而今年新版的旅游交通图,却纵横交错,密密麻麻。过去的图上丹风街只是一条小巷子,现在变成了主干道;进香河路与洪武路旧图上本不相连,如今早已贯通,向南直达中华门;城东干道过去很多段是狭窄的小巷子,根本不通汽车,现在成了南京的快速车道;老图上岗子村到火车站只有一条很窄的车道,现在也变成了一条主干道,且通过富贵山隧道把通向火车站的龙蟠路与御道街连接起来。

说到隧道,这可是交通旅游图图例上新出现的一个符号。近些年围绕玄武湖,南京越来越多的城市道路开始在隧道上做文章。2003年南京玄武湖隧道竣工通车,全长2.66公里:紧接着两年后,九华山隧道工程投入使用,隧道全长2.86公里;2006年,城东干道二期工程两段隧道再次开工,总长为3公里:紧接着新模范马路隧道也建成通车,再加上鼓楼隧道、富贵山隧道,从图上看,在33平方公里的老城内,出现了一个密集的城市隧道群,据了解总长超过12公里,这在国内目前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隧道、高架桥、立交桥,加上马路拓宽,市民出行感觉前所未有的通畅。“从长乐路口到双桥门立交,以前开车短短的几百米要跑20多分钟,车子只能挂着一挡一点一点往前挪,心里急也没办法。”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修了高架桥,我几分钟就跑到宁溧路,南京的交通真是越来越好了!”

的确,随着南京快速交通系统的逐步构建,现在从新庄立交桥开车到机场一路见不着红绿灯,到河西总用时不到10分钟,到大明路也在10分钟之内。乘车从主城任何一处到另一处的总用时不过25分钟,城市开始在便捷的交通系统中距离“缩短”。

说到交通便捷,不能不提地铁。2005年9月3日上午,南京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标志着南京从此进入了地铁时代。南京交通旅游图上从此多了一份标识。南京地铁一号线的运营,是广大南京市民的福音,乘地铁一号线从城北迈皋桥到河西新城的奥体中心,不过半个小时,总用时比地面公交少了近1个小时,让沿线来来回回的上班族顿觉省心省力。地铁二号线也即将竣工,2009年的交通旅游图上已经把它标注。届时,两条地铁交会,南京老城与周边新市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按照规划,未来几年将是南京地铁建设的高峰期,到2015年,贯穿江南江北,南京地铁的总长度将达到119,3公里,是目前一号线长度的近6倍!

街巷称谓打上时代印记

城市交通旅游图作为一面镜子,再现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城市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街道名称的不同变化。

在清末南京《金陵全省地图》上,有许多带有当时历史背景的街巷称谓,如“走马巷”、“破布营”、“八府塘”、“花牌樓”等,不仅现在的城市交通旅游图上无法找到,连南京一些老市民也闻所未闻。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南京市交通旅游图,图中的地名打上了那个时期的印记。其中玄武区更名为要武区,白下区为朝阳区,建邺是红卫区,鼓楼是延安区,还有秦淮遵义区、下关东方红区等。道路的名字变化也很大,中山路自下关码头到中山门,依次为:革命路、人民路和东方红路,汉中路为大寨路,太平路为反帝路,建宁路为反修路等。无疑,这些都是革命造反派的大“手笔”。“文革”后,这些地名才得以恢复原来面目。

近年来,南京市新建筑物、新道路、新市民广场层出不穷,新地名也目不暇接。这在交通旅游图上最直接反映出来。1990年以前的图上高层建筑只有金陵饭店、丁山宾馆、航空大厦等寥寥几座,而2009年的新交通旅游图上,高楼大厦可是数不胜数,如达200米以上的新世纪广场、南京商贸广场、金鹰国际商城等,百米以上的达2000多幢。据南京市地名办负责人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每年只有10多个新地名产生。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这整整20年,南京新诞生的地名也就两三百个。但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的8年多时间,南京每年都要增加两三百个新地名。去年,南京新诞生的地名超过了400个,创下了历年之最,平均每天至少诞生一个新地名。估摸下来,从1979年到2009年这30年时间内,南京新增的地名就约3000个。在新诞生的地名当中,有道路:像“白云亭路”,“凤翔路”,“风翔南路”,“虹苑东路”,“东南大学路”,“润发路”,等。有桥梁;如“中央门立交”、“双桥门立交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跃进河桥”、“中心河桥”、“小江河桥”,等等。有游览地;如“二桥公园”和“北汉桥公园”。等等。而新诞生的地名当中,住宅区、高层建筑名称占70%以上。在新版图上,你会看到,这个小区,那个花园,再不就是“××山庄”,

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既便如此,仍有很多新建筑物难以在图上标出,地图的篇幅显得太小了。

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说到篇幅,与过去相比,那可不能算小。以前,南京和大多旅游城市一样,交通旅游图开本只是简简单单的小8开,巴掌那么大,其中不少还是单色印刷。1995年出了对开版,而现在又出了全开版,整整就是一个大张。

不仅开本大,内容也更丰富多彩。在1995年以前的图上,只是偏向公交路线等,而现在你打开2009年交通旅游图,不仅主城地图详细地表示了街巷、住宅小区、绿地、名胜古迹等内容,而且以几个小图介绍了江苏省陆路交通图、南京市交通图、浦口区城区、六合区城区、高淳县城区、溧水县城区、大厂中心区;并以图表的方式介绍了南京市公共交通线路及停靠站,江苏省高速公路国道、高速公路省道线路图;江苏省主要公路里程,南京列车时刻表(动车组),地铁一号线示意图,地铁二号线示意图等,并以六张图片和文字介绍了中山陵、夫子庙等部分南京风景。另外,还刊登了中国青之旅、南京风光一日游等广告。可见,如今的交通旅游图重心全都转移到以旅游为主的宣传上来了。

地图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跟几年前的老地图比较,你还会发现如今的地图越来越耐读,越来越有人情味了。除了传统的公交线路指南、景点介绍,从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到近代风云,从导购指南到求医问药,现在的地图上应有尽有。有的地图在每一处景点的漂亮图案下还附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名诗名句,让游客一踏上南京的土地就体会到了这里深厚的文化气息;外地游客到南京,最担心天气情况,地图上除提供气象信息查询电话,还不忘附上一句简单的问候“出门在外,请您注意天气变化。”这些看似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浓浓人情味,折射了南京城市文明的进步。

即便如此,目前南京地图市场上地图产品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据了解,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近期推出了以观光、购物和休闲为主题的专题图。该图保留了旅游图上的城区图、公交线路、地名索引等内容,还推出了主要商业区图、地铁线路图,以及餐饮滨馆等资讯。其中最夺人眼球的是新街口商业区、夫子庙商业区、湖南路商业区等几大商业区图。这几幅地图如同在城区图上对几个地区所作的特写,在大比例尺的底图上详细标注了商业、文化、娱乐等内容,如购物中心、超市、书店、学校、宾馆、餐厅、娱乐场所、厕所、停车场、地下通道出入口等,连一些有特色的专卖店、公交站点、过街天桥、加油站等信息也有标识。

看图不如实地游

交通旅游图再丰富也只是粗线条反映了城市建设变化的点滴。假如你是一位游客,怀揣一张2009年新版交通旅游图来南京旧地重游,你到处都会发现很多图上看不到的变化。比如说吧,虽然还是用平行线标出的主干道,站在中央路、中山路上,你会发现过去双向四车道,现在变成了六车道,沿街林立的磁卡电话亭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站在五台山体育馆附近交通亭边,你会惊奇地发现,眼前的上海路是一条拉直了的、宽阔的马路,而不是記忆中的那条绕了五台山大半圈狭窄、陡坡、急弯的小道。如果你乘车去太平门,你会发现原先的土岗高坡不见了,路边原本低矮、杂乱的房屋也荡然无存,代之以花园式的小区。脚下宽阔的双向四道有一半是压在小红山山岩下的,汽车就是在这平坦的山上行驶。从太平门行车至中央门,沿途已尽显出南京城的湖光山色。

在进入老城的武定门处,原先在一片棚户里的明城墙显露出来,以前四周长满水草、蚊蝇孳生的古迹上,留下了一座极具残缺美的遗址公园。沿明城墙蜿蜒流淌的秦淮河,昔日曾藏污纳垢,污水横流。经过清淤、截污多期整治,并每天用8万吨的清水注入,如今又重现碧水清波、两岸垂柳的秀美风光,再也不是令行人过而掩鼻的臭水沟了;

在城西,南京城的另一个老文化景点——一朝天宫,也旧貌变新颜,金顶红墙的朝天宫东边、南边,杂乱灰暗的老房子被拆掉了,南边形成了一个市民广场,它的地下建起了停车场:西南角的“安乐园”搬到了东北边的大屋顶内:周围王府大街、建邺路上的杆线全都下了地,铺上了花岗岩人行道板;

在下关狮子山,原来城墙下杂乱无章的棚户扒掉了,积满淤泥、长满芦苇的城河重新流淌着清水,山上的阅江楼成了南京市又一座标志性建筑,1公里范围内浓缩了路、桥、湖、墙以及大屋顶等古城滨江特色;

来到鼓楼,如果累了,你可置身于整洁的广场上,欣赏那用深绿色的低矮树种夏鹃、黄杨等修剪成的四季常青的抽象横纹图案;或者在绿篱下、座椅上小憩片刻。夜晚,你可漫步在新街口灯光隧道里,浏览那五彩缤纷的灯光世界……

一排排旧房拆了,一条条道路宽了,一处处景点亮了,一片片绿地冒了出来。近几年建成的30多个广场,像珍珠般镶嵌在城墙边、小区旁。现在随便登上哪座高楼,呈现在眼前的,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以破旧平房为特征的城市面貌,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群,看上去当然是恢弘气派,一副现代都市的风貌。古老的南京城,在完成又一次轰轰烈烈的洗礼后,释放出更为迷人的光彩。

2009年南京计划托出402亿城建“总盘子”。其中对全市交通建设投入就高达120,16亿元。南京城区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旧貌离我们渐渐远去。

篇5:看《南京!南京》有感

——看《南京!南京》有感

在周二的近代史课上,老师组织我们一起观看了由陆川导演拍摄的《南京!南京》这部电影。陆川研究了大量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立足于史实,力求将1937的南京还原给世人,还原给大众的面前,告诫了中国人在1937年,受过了多少凌辱,告诫了日本人在1937年犯下了多少滔天的罪行。我觉得《南京!南京》是一部旷世之作,它的诞生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使命感,让新一代的青年能够珍惜生命,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同时,该部电影也引起了许多日本留学生的观看,可以让他们正面对待历史,在中日关系上打开崭新的一页。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但蒋介石坚决不反抗日本的侵华战争,等待国际上的支援。共产党方面多次催促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但蒋介石不但不采纳,还乘机打击共产党,并扬言“攘外必须安内”,大失民心。但国民党中也有不少爱国人士,认为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开头国民党的陆国雄军官,国民党军官再也没有淞泸会战那样的英勇,剩下的只是残兵败将,但是他们都有一颗抗日的决心,坚决留守在南京城的最后一刻。在陆国雄的身上,我看到了典型的军人气质,那时候,一大批国民党的残余兵将冲到南京城的门口与陆国雄的军官对峙,残余兵将高喊:司令都跑啦,让我们都走啦。但陆国雄回话:没有命令,谁都不能走。于是残余兵将和陆国雄的官兵发生冲突。陆国雄和他的官兵顽强地与日军对抗,但胜利不是当时的主旋律,最终,陆国雄和所有士兵英勇就义。他的这种爱国精神在现代的社会中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接着日军开始把沾满血腥的双手转向南京市民,对他们奸淫掳掠。面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日军进行横扫式杀害。有活埋万人坑,打靶,强奸,各种杀害人的方法不堪入目,惨绝人寰。日军占领南京后,大量兴建慰安院,迫害大批中国的良家妇女做慰安妇,满足日军的欲望。侵略期间,在南京里面有个所谓的安全区,原因是一个德国的纳粹党拉贝在里面,日本与德国是友好关系。但在日本官兵的眼里,安全区只不过是有大量的良家妇女在里面。日军千方百计想进入安全区得到自己的满足。后来拉贝也被迫回国,安全区失去了最后的屏障,日军一窝蜂冲进安全区,对女性的蹂躏,撕心裂肺的哭声,在这里激起了许多人共鸣,对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留下深深的烙印。

整部戏除了描述了几个中国人对日军的南京大屠杀的心理外,但更详细地描述一个日本士兵角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而引发的一些思考和自己的思想的改变。我想,这正是一些侵华的士兵回国后的人性回归,应该是陆川导演想要表达的吧。角川是南京大屠杀中一个普通士兵,虽然他每天都在参与杀害中国人,但他有他的思考和想法,刚开始角川觉得好痛快,好潇洒,慢慢地他的内心开始动摇,转变,认为每天都在迫害中国人是种错误的行为。日本是一个有很强军国主义的国家,但此时的角川已经有了人性的回归,直到他觉悟时,他觉得为时已晚,最后,放掉了两个中国人,自己开枪自杀弥补他的滔天罪行

这部电影完全突破了旧的南京大屠杀历史观对中国人的错误描述;为世界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同时也是对南京灾难中的国人民族形象的全新书写。在新的层面上为中国历史上这一段惨痛的往事提供了全新的历史思考。

也是因为日本侵华的战争,许多中国人痛恨日本,也因此变相到痛恨日本的品牌,抵制日货。我觉得,这是一种偏激的行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日本更需要开拓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更何况,现在的中国几乎变成了世界工厂,大部分的日本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为中国制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如果抵制日货,将会造成中国相当的一部分人失业。我们在叫日本人正视日本侵华的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段历史,而不是一直在痛恨日本这个国家。

篇6:喜看南京新变化作文

南京近几年的变化可大了,你若是离开南京一年半载的,回来的时候一定有很多地方都认不出来了。我的这个体会呀,要从和爸爸妈妈一起自驾游说起。

那是今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那可是春光明媚的一天。草长莺飞,暖风和煦,鸟语花香,绿意盎然。我们一家驱车来到了位于河西新区的中国绿化博览园。乘坐老爸新买的白色轿车,我们进入这条“风景画廊”。我和妈妈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说说笑笑,不断对沿途树木、花草、雕塑、湖水。发出啧啧称赞。老爸告诉我们:“你们看到的这片碧波荡漾的湖,其实是一个人工湖。过去这里是一条堆满垃圾、蚊蝇乱飞的臭水沟。这座绿树成荫的绿博园是在荒土坡上一点一点建设而成的。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河西地区才变成今天这个天蓝水碧的现代化生态新区。这可真是建设的大手笔大啊,气势恢弘。”听着爸爸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工程设计者们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的设计场景,又仿佛看到了工人师傅挥汗如雨、顶风冒雨的建设场面。“真是了不起啊!”爸爸的赞叹打断了我的思绪。这句“真是了不起啊!”不正说出了我的心声吗!

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奥体中心。带着兴奋的心情,我和爸爸妈妈欣赏着了一座座场馆建设的新风貌。游泳馆、网球场、篮球馆。每到一个参观点,我们都兴致盎然,摄影留念。“奥体雄姿让人惊叹!”,“真是精品建筑!”。在不住的感叹声中,我们来到主体育场,“去年‘十运会’开幕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这座体育场能容纳64000多人,。”爸爸用他动听的男中音得意地介绍着。妈妈感慨地说:“南京变化之大真让人吃惊啊!”以前我光从报纸和电视上了解到奥体中心的建设,今天实地来参观了以后,感到确实棒,不愧为南京城市建设的亮点!

篇7:南京大屠杀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首先,其中大部分的对话是日语的,再加上我看得是枪版(原谅我看盗版片子,实在是这里的电影院不上映),听起来相当的累人。拉贝还要讲德语,另外两个外国救助者要讲英文,群众们还要讲上海话苏北话和不标准的普通话,我的脑子无时无刻都不停在转换这些语言。

其次,陆川同志对大屠杀的理解由电影的表达方式来看是:日本人很无奈,中国人很懦弱,所以造成了南京大屠杀。一开场,偌大一个教堂里,站了满满的中国人,几个日本兵进去,连他们自己都害怕了,要偷偷溜走去叫后援。中国人做了什么?中国人举起了双手,老百姓的,军人的,连枪都举起来了!难道我们的军人就那么没用?那么怕死?这么多人都制服不了几个日本鬼子?

接着刘烨出场,带着一个儿童在那里打仗,我只能说,中国男人都死光了,连小孩都能应对这样的场景。再后来,被拉去屠杀的时候,开头大家都害怕了,死活赖着不走,这是抗议么?这是怕死的表现!后来刘烨带头走,小豆倒是义无反顾得跟上,开头都那么怕死的人,却在枪决关头喊出中国万岁,有这么刻画人物的么?日本人冲进难民营枪杀受伤的中国兵时,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包着头的伤病拿着手枪对准自己下颚就是一枪。我只想说我日,你有枪,又不怕死,为什么不朝敌人开,死也拉几个垫背的?然后拍难民营的时候大家麻将照打,戏照唱。简直无忧无虑阿,这是真实的难民营么?

接着说说里面几个关键人物,唐先生,不说了,为了小家牺牲大家,不懂他为什么被日本人害过了还会接着相信日本人。真以为会说日文:我是良民,日本兵就饶你性命了。拉贝,他是唯一让我感动的人,一次号召大家出100位女人,1次临走前的跪别,都让我感触颇深。一个外国人都可以这样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为什么中国人民就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呢?角川,一个在教会上过学的日本小队长,会说蹩脚的英语,会跟打死的人讲:我不是故意的。。。我觉得编剧很白痴,能当上队长,难道会是第一次杀人么?他的那个好朋友,前一分钟跟唐先生称兄道弟,后一分钟就把他送上刑场,行刑的时候还不忍看,可能么?现实么?还有剧中为日本人跑腿的都是中国人,日本兵抢中国人的鸡鸭等也是因为‘这下我们可以吃饱一点了’,真是很傻很天真。

不过陆川的电影着实反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就是女人撑起大半边天。在要求牺牲100个女人时,小江轻描淡写得带头出来,于是她们拯救了整个难民营;在最后抓中国兵时,女性又去解救她们的同胞,姜老师一次又一次得带人出来,直至最后被发现。我觉得陆川简直想说,中国的女人们简直就是救世主,中国的男人们就只会扯着嗓子喊:姜老师,救我,救我。

最后陆川还要用大量的时间来描述日本的葬礼仪式以及角川的自杀,我只是觉得他在说:看,南京大屠杀也不能全怪日本人,我们也是很无奈的,我们也牺牲了很多人。

篇8:看南京南京观后感

在各地试行的医药分离政策中,南京和芜湖市较有代表性。南京市开始实行医药分离政策较早,2005年就在全市156家二级以下医院推行南京模式的药房托管,实行“一揽子”药房服务托管;至2008年7月,南京市又设立药品集中托管中心,负责全市9家三级医院的药品采购。芜湖市则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行医药分离政策,通过设立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将医院药房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全部收回,实现“医”与“药”的分离。

一、两地医药分离政策的比较

南京和芜湖的医药分离政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两市异同点简述如下:

1. 受托机构及性质:

南京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受托机构是医药流通公司或医药商业企业,性质为商业企业,三级医疗机构的受托机构是市药品集中托管中心,为事业单位;芜湖受托的是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为财政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

2. 药房经营权:

南京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药房经营权为受托公司,三级医院药房经营权仍归医院;芜湖三级医院药房经营权归药管中心。

3. 药房所有权:

南京仍为医院,芜湖为市药管中心。

4. 药房人员编制及工资关系:

南京全归医院,芜湖归市医疗机构药管中心。

5. 医院职责:

南京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负责药房人员考核和工资发放,三级医院仅将药品采购权和贷款支付权给予托管中心,其余职责不变;芜湖医院只提供药品信息资料和用药需求,不再经营药品,按时与药管中心进行核算及财务结算,继续负责药房工作人员的考核,承担医院临床药事管理。

6. 受托机构职责:

南京二级以下医院药房受托机构负责承担“一揽子”项目,包括药品流通、药学服务、健康工程和药房管理等诸多业务,三级医院受托机构的职责是组织医院药品集中网上采购,实现大宗药品由生产企业定点生产,物流企业统一配送;芜湖三级医院受托机构的职责是制定芜湖市基本用药目录,建立统一的采购供应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合同和对药品供货企业、配送企业考核结果进行财务结算,制定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考核方案,负责药房人员管理。

7. 药品利润分成情况:

南京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和医药商业企业双方协定分成,企业可定期定量上缴承包费用,或结余时按股份比例给医院上缴利润,三级医院受托机构仅仅是药品采购机构,不参与利润分成;而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的药品收入每10天集中上缴一次,每月按上缴比例的8%返还医院,另有2%在年底考核时返还。

8. 医药分离对医院的影响:

南京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缩减了药品流通环节,不影响医院利益,三级医院减少了药品采购费用,缓解了以药养医问题;芜湖8家三级医院实行医药分离后对医院利益有影响,但通过政府财政进行补偿。

二、对两地医药分离政策的评价和结论

从课题组对这两个试点地区的调查情况来看,南京市的药房托管和药品集中托管政策、芜湖市的医药分离政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药养医”导致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无论是南京市的药房托管与药品集中托管在不同层面并行的政策,还是芜湖市的医药分离政策,都仅仅是在中国医疗改革中的有关医药关系的专项政策,并不是“万能药”。

医疗卫生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源于相关的整个利益结构:对医院的公共投入不足、医疗服务费用偏低;来自配药的高利润率;病人对明确的临床诊断结果的期望;在买药地点的决策上,卖方的市场力量明显强于病人;药品分销网络中的激励机制加剧了以给予回扣的方式向医疗服务提供者推销药品的竞争。

在很多情况下,医药分离改革的效果由于存在许多漏洞而大打折扣,似乎对医患双方的行为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台湾);在另外一些情况中,大刀阔斧的改革成功了,但是并没有减缓医疗费用增加的步伐(如韩国)。因此,医疗费用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期望医药分离一项改革政策就能够有效解决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公立医院改革、医疗服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医药流通体制以及医疗服务偿付机制等多方面改革政策的配套,而这也是我们运行医疗费用控制机制的重点。

三、政策建议

课题组在重新思考医药分离试点背景下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后,认为要使医药分离政策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真正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销售的直接经济联系

目前,无论是“药房托管”、“药管中心”,还是“收支两条线”、“剥离门诊药房”,这些模式所能实现的都仅仅是采购供应的权力转移,医院运行和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关系依然存在。要使医药分离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消除医院和医生在开具处方中的经济激励,也就是“医”和“药”在经济上分开,废除“以药养医”机制。具体而言,“医药分离”成功的关键不是医院药房的剥离或者托管,而是如何转换医院的药品采购供应模式,改变医院的药品收支运行机制,在医疗和药事部门之间形成分工制衡关系。这其中,关键在于调整和控制医生的处方开具行为,使其合理开药、改善病人健康。

2. 做好医药分离与配套政策的协同,形成综合政策效能

(1)在医药生产流通体制方面,大力规范和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改革新药审批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药品生产和经营成本评价体系,规范药品价格的成本构成;建立企业生产成本监控体系,通过电子信息化管理,对药品生产成本全程监控;利用药物经济学研究制定合理药价,把新药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既保证药品生产经营合理的利润,又使病人用得起药;改革药品流通环节,减少药品从出厂到进入药房销售之间的销售环节,可以考虑在统筹区域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药品网上招标、网上采购,降低药品采购成本;实行医院用药的统一配送管理,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在药品销售终端环节,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体系,对零售价进行限制。

(2)在医药费用支付改革方面,改革医疗保险按医疗服务项目付费为主的医疗费用结算支付机制,转变为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等多元复合式支付机制。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引入按治疗效果付费或者按治疗质量给予奖励等。

(3)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对面向大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政府应进一步增加投入,满足其基本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这类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控制,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对面向高收入阶层的医疗机构,则采取市场化手段,放开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定价。

3. 加大公共财政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

实行真正的医药分离,切断医院、医生和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必定会改变医院和医生的收入结构,减少医院和医生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为此,应当加大政府对医院以及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恢复基本医疗卫生的准公共性,降低医院和医生通过药品销售取得经济收入的利益驱动。

参考文献

篇9:看南京南京观后感

刚刚过去的一年,原油暴跌拉低了大宗商品的价值重心,同时也拖累了商品货币的走势,澳元、美元汇率再创新低,也让国内外羊毛市场进一步受挫,进而为毛纺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近日,《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了南京羊毛市场董事长杨枭雄,探讨国内外羊毛市场未来走势,为毛纺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需求处于弱势

2014年,国内羊毛需求整体处于弱势状态。年初,外贸订单少,终端需求不旺。10月,由于粗支毛价格处于高位,面料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一直处于观望态度。

TAweekly:请介绍下2014年国内羊毛市场的情况。

杨枭雄:2014年,国内羊毛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受行业大环境影响,特别是中国工装更换的缩减,各行业制服订单大幅度缩水,对毛精纺面料需求也随之大幅下降,相应细支羊毛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减弱,特别是细度在70S以上的细羊毛2014年一直处于“寒冬”,价格与2013年7月份相比下跌了12%左右。

而毛粗纺服装因风格豪放、花样丰富,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对粗支毛的需求。综合来看,2014年粗支毛持续供不应求,依然维持涨势状态。

回顾2014年,从年初就可以看出羊毛市场的发展趋势。春季原本是每年的毛纺外单旺季,但2014年的春季,外贸订单却很少,终端需求不旺,企业库存积压,资金短缺,原料走货不畅,很多企业一直在为卖毛难、收款难所困扰。

10月份是国内市场粗纺面料的采购旺季,但由于粗支毛价格处于高位,面料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一直处于观望态度。之后用于粗纺面料的新西兰洗净毛价格有所下跌,企业为压缩原料成本,多采用国际上价位较低的羊毛。

TAweekly:国际羊毛市场表现如何?

杨枭雄:2014年,国际羊毛市场表现各异。

澳大利亚羊毛市场供应充足,但需求不旺,2014年继续延续2013年的下跌走势,特别是超细羊毛出现破位下跌,但好品质羊毛价格相对坚挺。

与澳大利亚市场截然相反,新西兰羊毛市场全年整体坚挺上扬。主要原因是因为供应紧缺,需求旺盛。

南非羊毛市场方面,由于南非羊毛一直高价不下,买家不愿购买高价羊毛,致使2014年结束了连续上涨的走势,价格出现了下滑态势。另外,2014年马海毛拍卖市场各品种需求旺盛,粗支毛较受欢迎,一直处于平稳上扬的走势。

2014年1~11月份,我国进口原毛量约23.12万吨,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跌10.5%;1~11月份,我国出口毛条量约3.32万吨,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涨3.8%。

从进口类别看,我国进口澳毛大幅度减少,而粗支的乌拉圭毛、欧洲毛成为企业的抢手货。另外,价格低廉的非标毛成为了新宠儿。

另外,2014年全球羊毛产量有所下降,但幅度小于我国进口的幅度,这说明国内羊毛需求仍弱于供应。

替代性纤维冲击大

行业发展冷热不均,国际汇率影响,网络购物兴起、替代纤维冲击大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毛纺行业的发展。

TAweekly: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格局?

杨枭雄:首先是汇率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单边升值转为双边波动,这让很多进口企业措手不及,预计今后美元汇率会在610~625之间波动。

其次,羊毛制品购买意愿在降低。2014年消费者信心的总体趋势其实要好于上年同期,消费者信心指数全部处于景气线100之上,消费者消费意愿明显上升,但羊毛市场依旧低迷,这说明羊毛在服装中的需求量在减少,羊毛制品的购买意愿在降低。

第三,网络购物的兴起增加了羊毛推广难度。随着网购的兴起与不断扩大,传统行业、实体店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现在的网络消费者更重视价格、款式、舒适度,并不在意其成分,另外现在网购已经有全民化的趋势,也让羊毛的推广更加困难。

第四,替代性纤维竞争激烈。2014年以来,棉花价格不断下跌,化纤类纤维功能性开发日新月异,给羊毛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第五,行业资金链越发紧张。纺织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状态,导致很多贸易企业退出羊毛贸易,行业严重缺血,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

TAweekly:从对羊毛的需求看,我国毛纺行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杨枭雄:就国内毛纺行业发展而言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行业发展冷热不均。具体体现为:精纺面料企业由于产业链比较完整,运营状况相对比较平稳;粗纺面料企业更能迎合当前的流行趋势,订单充足,在羊毛原料上体现为碳化毛价格坚挺、粗支羊毛需求旺盛。相反,半精纺、毛纱企业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订单外流。

第二,优质品牌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具有品牌优势的纺纱企业放下身段,大小订单通吃,中小型企业则举步维艰,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正在凸显。

后市价格上涨几率小

未来羊毛产业的发展,要看其供需格局。目前羊毛供应量在逐步减少,如果市场需求同步下跌,羊毛依旧不被看好。在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从目前羊毛的需求来看,预计羊毛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TAweekly:您认为我国毛纺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杨枭雄:2014年,我国毛纺行业发展艰难,除了市场需求减弱外,我认为行业也有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羊毛原料供应链结构不合理。近年来,羊毛原料供应链成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两头的供应商、纺织企业不断萎缩,而中间的初级加工企业产能不断增加,竞争非常惨烈。

近年来,国外羊毛供应商关、停现象严重,出现了小规模运作趋势,而且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也层出不穷。比如2014年以来,我们就不断接到行业人士反映,欧洲个别出口商为了减少检验出证费用,直接从拍卖市场网站下载拍卖目录中的指标信息伪造合并批次的检验证书。这种证书并非国际毛纺织组织认证实验室出证,直接导致进口羊毛无法通关核销配额数量,并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产生纠纷。发生质量问题后,仲裁时这样的证书也不能作为法律依据,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另外,由于羊毛行情波动较大,出口商交货期一拖再拖,进口的新西兰毛短重现象也是频频出现,澳毛里严重掺杂边坎毛、粘并毛、腔毛、花毛等,加剧了贸易双方的不信任度,这些不良现象不仅破坏了正常的贸易秩序,而且不利于毛纺企业的健康发展。

TAweekly:羊毛价格未来走势如何?毛纺行业应如何发展?

杨枭雄:未来羊毛产业的发展,要看其供需格局。目前羊毛供应量在逐步减少,如果市场需求同步下跌,羊毛依旧不被看好;在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从目前羊毛的需求来看,成品需求在减弱,预计羊毛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国内外羊毛库存都不足,不存在去库存化。建议毛纺企业等到市场价位低到一定程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再购买羊毛补充库存。

行业动态

张家港羊毛条出口量增价跌

据张家港检验检疫局统计,2014年张家港共出口羊毛条2.3万吨,同比增长1.5%;货值2.9亿美元,同比下降4.7%。羊毛出口量占全国七成,持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

张家港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主任张金法表示,虽然张家港保税区地理区域相对集中,信息沟通和交流便利,还拥有上百条国际先进的毛条生产线,但是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作为全国羊毛条生产、出口基地的张家港保税区,毛纺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出口国由以往的近50个缩减到26个。

为促进羊毛进出口贸易,张家港检验检疫局推进毛纺产业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行业整体优势。同时,帮助企业以提升产品质量为核心,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改进,提高企业经营能力、保护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羊毛条出口贸易,守住欧洲、亚洲等主要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李宏)

吴江羊毛进口保持增长态势

受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带来的福利效应以及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形成的良性循环,2014年吴江辖区进境羊毛实现快速增长,共进口羊毛208批次,金额2112.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46.5%和14.3%,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

在进境羊毛保持增长的形势下,吴江检验检疫局强化企业日常监管,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指导,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严把产品质量关、检疫关,多方面确保进口羊毛检疫安全。(刘婧)

蒙古千万公斤羊绒将输往银川综保区

2014年12月23日,银川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与蒙古国新亚洲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框架协议。蒙古国拟开工建设的轻工业园,初期以对产品初加工为主,对销往中国的初加工产品,将以银川综合保税区为唯一窗口,依托综保区强大的深加工能力和销售渠道销往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国。按照当前价格估算,每年输入到综保区的初加工产品约为20亿美元。

上一篇:邀请单位外出考察函下一篇:科室护理质量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