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教学课件内容

2024-04-09

摄影构图教学课件内容(共9篇)

篇1:摄影构图教学课件内容

《摄影技术课程学习小结》

拍摄图片时,主要调整数码相机哪些参数?

1.曝光模式或测光(确定光圈、快门)。

2.曝光补偿。

3.白平衡调整。

4.感光度设定。

5.像素确定。

6.图片格式确定或图象是否压缩。

7.聚焦定位。

8.拍摄模式(单张或连拍;自动或手动)

构图类型

构图原则:

1.主体突出.主次分明或参次感强;

2.简洁,追求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含义;

3.画面平衡.自然.生动;

4.色彩配置恰当.构图是摄影第一步,虽然摄影构图的规则不是死的,但了解构图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在观赏好作品的时候,也可以了解拍摄者为什么要这样拍,对自己的提高也很有帮助。下面主要说4点:构图,光圈和快门,对焦,白平衡。

一、构图

1、突出主体

构图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找一个吸引人的景物。摄影不是简单地拿起照相机按快门,在按下快门之前,你要问自己,这个景物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是颜色?云彩?倒影?还是落日?确定了主体后,下一步就是怎么去表现它了。通常,主体要有足够的尺寸,才能引人注目。主体太小,就不成为主体,这时候就要用长点的焦距,或后期剪裁来处理了。突出主体,这样照片才会有灵魂。

2、三分法则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三分法则”(rule of the thirds),也称“黄金分割”,“九格宫”。。“三分法则”是构图的基本的规则,意思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景物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

3、简单

实际上摄影是„减法‟,就是说画面上跟主题无关的物体最好全部去掉,越简单就越好。特别是对初学者,构图更是应该从简单开始。

4、天空

在风景摄影里,天空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天空是构图的主要部分,而自然界的很多自然想象的美就足以让人震撼。所以,好的摄影爱好者,应该要时常留意天气的变化,这样就会总结到一些自然的规律,例如雨后的晚霞是最漂亮的,雨后如果出***,你就会见到彩虹等等

5、参照物

单凭照片里的景物,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物体实际的大小,而通过我们熟悉的参照物,对比后我们就能„感觉‟到景物的大小了。这种参照物通常用来表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4.5 选择拍摄点

4.6 使用闪光灯方法

4.7 学会观察

景深

景深,顾名思义,就是景物的深度。随便那张照片观察,我们都会发现这么一个事实:你所拍摄的照片上,不但呈现了你所拍摄的所要拍摄的主题,也包括了主题前后的景物。景深的含义,就是指拍摄主题前后所能在一张照片上成像的空间层次的深度。景深的应用,应该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具体分析,想要得到完美的作品,就必须调节这些复杂的联系,使之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景别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分类

远全中近特称之为五级景别。

1,大远景(人占四分之一高度):表现空间距离感,突出纵深感和立体感,以固定镜头为主,以产生静态美感为主,运动的话也要控制节奏速度。

2,远景(二分之一高度):人和环境平衡关系,拍摄时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好的承上启下的镜头。

3,大全景(四分之三):环境和人的关系向人物倾斜。用以场景段落的开头,注意细节。4,全景(一比一):以交代人物的形体动作和动作范围,人物是画面的绝对主体。环境只是一种造型的补充和背景。人物切忌顶天立地。人物在画幅中位置直接决定了其运动方向和

趋势。全景对光线的要求准确,统一。

5,中景(在膝盖位置):表现人物的上肢动作。

6,中近景(腰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客观交流关系。既不亲密也不疏远,一臂距离。7,近景(胸部):不善于表现人物的上肢动作

8,特写(肩部以上):一定要带肩,表现情绪

9.大特写(人的局部):呈现细节,一定要说点儿什么。体现创作者的意愿,观众没有自由度。

10,满景(以被摄对象拍全为目的)

摄影色彩构成“摄影”的感想

本学期选修了李老师的“摄影”收获颇丰。除了从旅游知识角度上的所获,我想谈的是这门课给我带来的几大震撼:

震撼一:与众不同的授课方式

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感受到不同的授课方式。没有像旅游画册那样给我描述景点的特点和看点,而是用生动的图片、真切的自身感悟和亲身经历来给我们诉说一段经历。李老师的授课方式也是很有意思的,老师每一节课都为我们展示一些自己亲自拍摄的图片,老师就好像一个引导者,引导我们从这些图片去看去想。这些图片都是老师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建筑物甚至人、小吃等,让我们能够较全面的了解这个地区,从而开阔了眼界,增张了见识!

老师向我们展示的照片中,不仅有中国境内的诸多景点,也包含有.....一些国家,这同时让我们领略到了异国的别样风采,也了解到这几个国家的一些真实现状。但是我想说的是,从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照片里,除了能欣赏到迷人的风景外,还能让我们思考到一些更深

层次的东西的。

我想,美丽的照片是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的,然而,一张真正有意义的好的照片,除了具备美丽的条件让我们赏心悦目之外,是更应该引发我们思考的,让我们从景象当中的某些细节得到深层次的启发的。老师呈现于我们眼前的一些外国照片就让我联想到了很多东西。

震撼二:所讲内容涉及的地区非常的广

不得不承认,很是羡慕老师,怎么能去那么多地方呢。太幸福了吧!从九寨沟到黄山,从俄罗斯到新马泰„„真是太多了,我们也很向往这样的生活呢。

震撼三:严格的教学态度

震撼四:人生哲理的渗透

授课过程中时不时会传达出一些人生哲理。像在讲黄山的时候,讲了一个典故,一个人看了几次黄山都觉的没有公众说的那么好,于是他就不承认黄山的好,只到他亲眼看见了黄山的美景后才被黄山折服了。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看到别人能看到的东西。

震撼五:最大的震撼

课后有感: 前几天做了一篇PPT,是关于旅游的,所以就拿了以前去旅游时候的图片出来展示。以前觉得挺漂亮,挺有意思的风景照片现在看来并不怎么,反而觉得照片之后就觉得很差劲,很多图片都照得没什么意思,抓不住景点的神韵。很大可能是选了《旅游、摄影与科研》这门课后,在课上看了很多很多精美的图片,学了一些照相技巧和景物搭配技巧,眼界也开阔了,而今反观过去照的照片,真的谈不上什么技术更说不上艺术。

课上,老师展示的照片都很有意思,风景画搭配得恰好,既有远景又有近景,不会枯燥的只是单纯的远景后近景。

由课上所想到的:一学期的课程马上结束了,在这一门课上。我收获很多。在这堂课上,我学到了不少,不仅是在摄影上,还有在科研的认识上都有多收获,开阔了我的视野.

篇2:摄影构图教学课件内容

上课开始,康老师用问题导入“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摄影师是谁?”“为什么是小摄影师,摄影师不是大人吗?”教师再进行引导:“为什么让小男孩拍照呢?高尔基和小摄影师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康老师通过让孩子对课题产生质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

在品读课文时,老师分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在新授课前,复习了生字词。既检查了孩子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为孩子进一步品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后,老师通过填空的方式(本文主要讲了一名少先队员想给高尔基拍照。可是小男孩忘带胶卷了,结果没照成。但是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老师提炼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由学生填空来补充完整,帮助孩子梳理了文章的脉络,有助于孩子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第三个环节当新授课完成后,康老师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就此课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拓展延伸,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孩子课后续写故事,说说小男孩会不会再回来,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老师就做得很好,她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让孩子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篇3:关于高校摄影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摄影教育,高校摄影,教学内容,改革

摄影作为一种产业在20世纪末兴起, 这是由于社会对于广告设计、摄影人才的需求猛增, 摄影行业分化迅速, 一专多能型人才是目前摄影行业需求人才的必须。在各大高校, 作为公共课程和必修课程的摄影学课已经越来越趋于普及, 尤其是艺术设计、新闻传媒等相关学科都在专业课程中开设了摄影课程。但是,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 传媒社会对摄影人才的呼唤与渴求不断加大, 为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摄影人才, 使得他们能够进行高质量的摄影艺术研究创作, 高校应该走出传统摄影教育的藩篱, 依据网络化变革对高校的摄影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以使其适应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1 数码摄影的巨大冲击给高校摄影教学内容带来的变化

传统摄影技术受到数码摄影技术的巨大的冲击。现代的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运用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拍摄照片, 然后后期对照片进行电脑制作, 然后, 再用打印机喷墨打印出来自己的作品。摄影的数字化的变革, 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创作自由, 实现了人们运用相机进行各种创作意图的可能, 并从根本上改变了百年摄影的发展模式。

在美国, 专业摄影课程的设置中, 数码成像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比如著名的布鲁克斯学院在第一年的基础课程中, 就已经加入了数码知识和数码图像设计课程。在第二年设置的“数码转换”课程, 让学生了解由模拟信号转至数码信号对提高影像质量的重要性, 并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结合课程使用数码相机, 以提高数码摄影的技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数码时代的教学模式的碰撞, 是摄影教育转型期出现的新问题。当代摄影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增加视觉传播类课程的设置力度。当代摄影教育的关键, 就是需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藩篱, 走出原有的教学规则, 充分利用各学科交叉的内容, 尤其是增加视觉媒体类的内容, 为学生们创造综合性的教学师资和相关环境。充分运用最新的媒体信息, 充实和调整师资队伍的结构分配。落实相关应用技术的基地, 从而为学生面对数字化革命的挑战提供实习基地。

2 数字化网络变革对摄影艺术教学内容的变革要求

传统的摄影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读图时代大众媒介以及各行各业的需求, 也可以说, 传统的教学内容逐渐落后于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在我国, 传统摄影教学课程的内容设置, 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内容包括摄影技术方面的课程、摄影艺术方面的课程、摄影艺术修养课程这三部分。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是建立以摄影光学、化学为基础, 摄影史、艺术理论为基本的研究对象, 以及实习拍摄为主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基础部分、摄影专业部分、艺术学部分、DV短片、多媒体技术等。

笔者认为, 尽管高校摄影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我们在追求摄影教学的标新立异的同时, 传统的基础教学也不能够丢弃, 我们可以根据新课程的设置与新学科的需要来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修改与调整, 不能一应俱全, 要有侧重地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侧重需求。但是, 这些学校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办学特色, 尤其是他们具备了能培养摄影人才的素质, 培养视觉艺术家的教育方法。课程设置体现了视觉传播或平面传播训练为基础的办学理念。换句话说, 他们接受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 重在培养学生的影像表现力。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内外大学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 调整课程内容设置, 使之更趋于合理化。

篇4:摄影构图教学课件内容

关键词: 摄影测量学 实践教学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无人机

相对于传统测量方式,摄影测量属于非接触式测量,侧重物体几何信息的提取,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即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同时随着机载POS,无人机、LIDAR,可量测实景影像等技术在摄影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社会对摄影测量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高等院校测绘类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都设定摄影测量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应该系统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该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通过大量调查及文献分析,国内各院校摄影测量课程仍然偏重于传统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只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肤浅理解上,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需求,对学生工作指导性不大[2]。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摄影测量实践技能,必须根据本学科特点,实施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摄影测量人才,是摄影测量实践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遥感科学技术专业为例,阐述如何构建摄影测量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1.“摄影测量学”课程特点

摄影测量学是一门内容抽象、逻辑严密、实用性强的专业基础核心课,它在测绘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根据笔者多年以来的摄影测量学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结果表明:近7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太难懂,20%的学生反映课程学习兴趣吸引力不大,甚至10%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很吃力,以至于最终放弃学习。摄影测量学课程特点总结如下[3]:

1.1基本概念多,公式推导多。

整个课程涉及的专业基本概念多,如像方坐标系、物方坐标系、内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共线条件方程、影像匹配等,内容抽象,不易理解。贯穿整个课程的公式推导较多,对学生的数学功底要求较高,如共线条件方程、共面条件方程、相对定向元素解算、绝对定向元素解算,光束法解算等,综合运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测量平差、GPS原理等多门学科知识,尤其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泰勒级数展开式、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运算和测量平差中的最小二乘等。

1.2空间关系复杂,空间立体感强。

摄影测量的实质是“由平面到立体”,即由二维的像点坐标如何计算三维的地面点坐标。这个过程涉及多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空间关系较为复杂,涉及不同原点的坐标系统的旋转、缩放、平移,以及同原点的旋转、缩放等。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4]。

1.3学科交叉性强。

摄影测量学是一门重要的对地观测技术,涉及的交叉学科比较多,如数学、物理、数据库系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多种空间信息技术,因此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摄影测量学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否则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1.4理论与实践并重。

通过对比各测绘类院校摄影测量教学方案,受制于师资力量、实验条件,摄影测量实验教学学时较少,实践教学内容落后,实验内容安排不够系统,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大量抽象理论知识很难在脑子里得到消化。

笔者近几年摄影测量教学结果表明:数学基础薄弱是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大障碍;内容抽象、空间关系复杂的课程特点也是造成学习障碍的另一原因;此外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整,是制约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瓶颈。

2.摄影测量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摄影测量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当下社会对摄影测量实践人才的需求,笔者结合本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实施摄影测量实践教学改革。

安徽理工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办于2011年,至今已有4年,该专业培养方向有两个:遥感技术应用、摄影测量。专业培养方案中摄影测量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有8学时为课内实验,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由于学时有限,实验内容有:反光立体镜立体像对观察(2学时),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编程实验(4学时),基于遥感软件的正射影像纠正(2学时)。

通过以上实践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实践学时少。培养方案安排中摄影测量实践教学主要采用课内实验,总学时为8学时,显而易见,少量学时解决一个“多繁广”的课程问题,几乎是无解的。因此必须进行培养方案修正,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2)实践内容少。内容少主要受培养方案学时的限制及摄影测量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因此,在有限经费的支持下,应大力改善摄影测量实验室硬软件条件。

近几年,在安徽省高等学校振兴计划的支持下,学校加大力度进行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室建设,先后购买了多旋翼、固定翼无人机各一台,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系统6台,20套反光立体眼镜,若干对立体像对,以及正版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等。实验条件较之前得到了很大改善。因此新形势下,结合培养目标构建了摄影测量实践教学体系。在原来8学时的课内实验基础上,增加4周集中实践。将传统单一的课内实验改为课内实验与集中实践并行,实行“两步走”,即课内实验打基础,集中实践强化训练。

具体实践内容安排如图1所示。

2.1课内实验

(1)反光镜立体像对观察,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立体视觉产生的四个基本条件,培养立体感觉。

(2)摄影测量坐标系统转换。摄影测量解析的基本任务离不开摄影测量坐标系统的转换,但是学生在课堂中对于这部分内容,只通过单一的多媒体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很难理解点位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描述,以及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给予的数据,进行自主编程实验,能够达到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3)单片空间后方交会编程。学生任选一种自己较为熟悉的语言,在老师指导下,根据提供的数据,求出单张相片的六个外方位元素即三个角元素,三个线元素。单片空间后方交会问题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综合运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测量平差最小二乘理论知识。若只是通过单一的课程被动学习,要想吃透这部分理论是很困难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实践,编程本身就需要学生吃透理论,因此很好地进行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理论知识得到深入理解。

(4)数字影像匹配。这部分内容来源于摄影测量课程第五章数字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是摄影测量发展的最新阶段,数字摄影测量的核心内容就是数字影像匹配,这部分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数字影像匹配的过程,加深数字图像影像匹配算法的理解。

2.2集中实践

新形势下,依据实验室及师资条件,安排为期四周的摄影测量集中实践。实践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即4D产品生成,无人机数据采集及内业图像处理。这部分实验的目的是强化学生摄影测量实践处理能力,熟悉整个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为走上未来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1)4D产品生成。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是适普软件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遥感学院共同研制的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属世界同类产品的五大名牌之一。利用数字影像或扫描的数字化影像完成摄影测量作业。由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量测与识别。从原始资料、中间成果及最后产品等都以数字形式呈现,克服传统摄影测量的缺点,可生产多种类型的数字产品,如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图(DLG)、景观图等,并为各种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三维信息、为各种信息系统数据库提供空间信息。VirtuoZo的主要软件模块包括:定向参数解算、空中三角测量、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内定向、影像匹配、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制作、等高线生成、制作景观图、DEM透视图、等高线叠加正射影像、数字测图、文字注记、图廓整饰等。作业方式为自动化与人工干预。其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2)无人机数据采集及内业图像处理。安徽理工大学摄影测量实验室现有多旋翼与固定翼各一台,测绘任务,选一比较空旷的地区,无人机航拍的基本步骤如下:架设弹射架、架设电台、记录当天作业日志、姿态角度调整、无人机起飞、飞行监测、无人机降落、数据导出、内业图像处理。

通过集中实践,学生熟悉4D产品的生产流程,能够熟练运用Vi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以及熟悉无人机航拍基本流程,并进行无人机图像处理。为走上社会岗位打下一定基础,同时动手操作过程中实现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3.结语

摄影测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其实践教学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较强的摄影测量实践技能、实现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程有关键意义,本文结合国内测绘院校摄影测量实践教学经验,在分析安徽理工大学遥感科学技术专业摄影测量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师资条件、实验室硬件条件,构建了摄影测量实践教学体系。对摄影测量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目前学生的摄影测量学习状态,但是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教学还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教学改革之路还需要在无数教师的带领下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叶勤,关泽群,邵永社,程效军,杨世渝.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测绘通报,2010(6):74-77.

[2]王淑晴,彭军还,李淑慧.现代摄影测量新技术对摄影测量学课程的影响及对策[J].专题研讨,2011(5):66-68.

[3]成晓倩,韩瑞梅,王双亭.摄影测量学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测绘科学,2015,40(1):126-128.

篇5:摄影艺考考试内容

面试:自我介绍、即兴问答、基本知识、才艺展示、现场操作、热点述评等。

笔试:电影作品分析(以中国第五代导演作品为主)、电视作品分析(以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电视散文为主)、摄影作品分析(名家作品:分析主题、色彩、构图、光影、景别、拍摄角度、拍摄方向、特别之处)、美术作品分析、故事编写(例: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分镜头脚本撰写、影视创意(策划、广告等,例:策划一档青春励志类节目,如何向爱斯基摩人推销冰箱等)、文艺基础知识(电影史、广播电视史、美术史、文学史、舞蹈音乐史等)等。

电影作品分析应试要点

一:电影作品分析的考试的思想情感评价标准

主要要把握两条最基本的评判标准:要有真情实感和理性高度。

所谓真情实感就是全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等。好的电影大多是包涵人文关怀倾向的,因此作为考生,应充分关注电影的情感因素。

例:《和你在一起》中的父子亲情,(《我和爸爸》、《漂亮妈妈》等),《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真挚友情,《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纯美爱情。

高中考生的人生阅历有限,经验不足,对电影的认识往往很难达到专业评论者的高度,因此需要首先抓住真情实感这一较为容易的着手点,写自己对人类基本情感的理解。

理性高度,是对电影评论的深一层要求,具有一定理性意义的评论容易在考卷中脱颖而出,构思新颖,论证充分的文章对阅读者具有启发性。一般人看电影大多只能停留在电影的情感层面,而我们要求考生在观影的同时,积极思考,争取挖掘到电影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例:电影《黄土地》,大部分学生看过之后能理解到它的对中华民族愚昧和落后的批判,仔细思考便又可发现,其实该影片不仅仅有深刻的批判意味,更包涵了导演明确的思辨倾向,陈凯歌在肯定华夏民族文化包容性、稳定性(黄土地、黄河水)的同时,看到了这种一成不变的文化对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贫穷落后不思改变),提出了变革的新要求。

二:电影作品分析的写作角度和方法(如何写影评?)

对电影的理解,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应试文章有一定的模式可言,比如可以写的方面和格式要求。很多考生一开始接

触电影的时候,不知道影评该写什么,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主题(《辛德勒的名单》反对战争,呼唤和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电影的主题比较单一,比如好莱坞大片多是弘扬英雄主义、宣扬争议最终战胜邪恶主题的,而还有一些影片的主题则比较复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重主题,比如《霸王别姬》歌颂主人公程蝶衣求真求实、献身艺术的同时,也批判了旧的社会制度和文革对人性的摧残、对国粹文化的打压等)

2、结构:单线还是多线?(主流商业大片多是单线结构的,而一些艺术风格独特的电影则是多线并进式的)。解决是闭合式的还是开放式的?

3、画面造型(构图、色彩、景别、光影等)(以摄影为主:《黄土地》的不规则摄影构图、《霸王别姬》中明显的暖黄色调、《这个杀手不太冷》开头的小女孩儿向莱昂求救,莱昂开门时照在小女孩儿脸上的光、《红高粱》开头我奶奶出嫁段落的特写运用)

4、声音:人声、音效、音乐、同期声、声音和画面的组合方式等(《广岛之恋》中著名的声画分立段落,《城南旧事》中《送别》插曲的七次重复,烘托气氛、突出主题的作用)

5、转场方式:叠化、淡入淡出等。

影评并不要求面面俱到,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两三个点充分论证即可,点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6、人物形象:电影塑造了哪些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我的父亲母亲》中单纯、勇敢、执着追求爱情的“我的母亲”;《手机》中圆滑世故、疲于奔命、挣扎在道德边缘的严守一)

7、服装、造型等

文章的结构布局:一般是先在首段概括提炼一下所观看电影或者段落的内容。然后在以后的段落内论点清晰、论据充分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建议各个段落对平均分配,避免头重脚轻,最后几段为了凑字数而写一两行的情况不要出现。结尾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段落,要仔细写好。论点最好是自己对影片感触最深的地方,论据要用看到的世纪内容充实说明。

需要注意的地方:基本的文字功底要有,避免错字病句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多写短句,少写长句,语言平实生动,切忌堆切华而不实的辞藻,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三:如何锻炼自己的影视评论写作能力?

多看电影:部分学生电影积累严重不足,就目前影评考试来讲,国内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作是重中之重(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姜文、王小帅等)。

多练习:看到想到的和落实到笔头上的距离甚远,注意写作练习。现在考试对文章字数有要求,多在1500以上。

多思考:看电影不要停留在看故事阶段,要从观众身份转移到以评论者身份探究创作者意图,注意培养声画结合的视听思维,下笔前先理清思路。

篇6:商品摄影——摄影构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本课适用于新课程标准下中职一年级学生,教材选用浙江摄影出版社《网店商品摄影从入门到精通》3.2.1节,1课时。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掌握摄影器材的选用和摄影技法的使用,了解摄影用光和摄影布光流程,具备一定的摄影基础。

二、教学环境

本节课应在具有商品摄影棚拍功能的实验室或具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功能室上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发言的现场事件进行有效讲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努力创设师生之间的互动场景,使学生在讨论中协作学习,在发言中共享成果。

三、教学模式

本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等水平的学生,设问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并在课后留有探究性问题,以供优生提高。教案采用任务驱动下研究性学习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任务”鼓励学生以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寻找“感觉”,并加以归纳、推理。通过各个任务精心创设多个课堂教学小高潮,逐层推进讲授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中的语句格式及其功能。本节课是在教师设问、讲解和学生分析、讨论、发言等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讲解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课堂现场发生的事件,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当学生的讨论发言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时,要机智处理。

四、教学目标

摄影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构图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照片,怎样拍出好照片。

五、重点难点关键点

如何把注意力吸引到被摄主体身上是这个专题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关系到一张照片是否主题突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在当今科技高度时代,数码化是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使得摄影操作更方便快捷,数码摄影成为老百姓们喜好的一种形式。然而,面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构图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拍摄主题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摄影构图。

比较:两幅作品在构图形式美方面有什么相同或不相同,为什么?

2、构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要求

构图在西方是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称为“章法”或“布局”,也就是说,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简练、有表现力。应该力求使整个画面干净,避免多余的物体出现在画面上影响主体。而且应以不同的表现方法,强调和突出想要表现的内容。

3、如何构图

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角度、画幅、虚实、色调与影调(1)拍摄距离:

远景——表现气势、强调整体,忽略细节

全景——表现全貌与环境、主体明显

中景——表现主体与辅体关系、情节取胜

近景——突出表现主要部分

特写——刻画细节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2)拍摄方向

正面——主体正面形象、对称美、庄重威严、缺乏透视感

斜侧——透视效果明显、画面生动、突出主体、要主次分明

正侧——刻画轮廓、表现人物的神态面目

背面——含蓄、引起联想

正面

斜侧

正侧

背面

(3)拍摄角度

平拍——亲切自然、突出主体

仰拍——强调夸张、高昂向上

俯拍——层次充分、场面盛大

平拍

仰拍

俯拍(4)画幅

横幅——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广阔

竖幅——强化高大向上,增添活力与吸引力 方幅——工整、淳朴、轻松,强化不足

横幅

方幅(5)虚实

(6)色调

竖幅

(7)影调

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画面撑得太足或太空、画面失衡、顾景不顾人、画面分裂画面无主次等。

七、小结

篇7:《摄影构图之点线面》教学设计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的特点,着重知识点的归纳、图片赏析以及学生作品指导而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摄影能力。

一、教学环境 1.3.课题:《摄影构图之点、线、面》2.授课对象:美术系《美术与摄影》课程同学 课时:1 课时4.课型:新授

5.教具: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摄影中“构图的基本骨架”、“点的象征与表现”、“线的结构与内涵”、“面的形式与多样”、“点线面交织”的知识点;如何通过点线面的构图去丰富摄影的内涵。

2)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感受摄影者如何通过掌握“点线面”的律动去丰富摄影的内涵,使得画面充满灵气。

3)掌握构图技法,通过实践提升技能。2.能力目标:

1)掌握摄影构图的技巧;通过构图展现作品思想的能力; 2)提高学生摄影的技巧以及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点线面”构图的特点,特别是“点”的构图方法“黄金分割点”的判断、“三分法”以及适用的拍摄图片类型。

2.难点:让学生掌握摄影构图的技巧,在拍摄时如何通过“三分法”的构图使得画面充满内涵与灵气。

五、教学方法

(1)分散知识点,降低难度

(2)利用分析实例的方法,应用启发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析学生作业.总结学生作业问题

2、向名师学习,欣赏优秀作品,总结优秀构图的特征。

3、对比一组图片感受下构图的魅力:

4、提问学生,让学生感受构图的魅力

5、小结: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旨在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比较两幅主题相同的图片,感受摄影构图的重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正课内容。

(二)正课内容:分别讲解“点、线、面 1.点的象征与内涵

1)展示图片,说明摄影中以“点”构图的特点

2)分析实例,说明“主体点”摄影构图与“陪体点”摄影构图的特点;讲解例图 3)实现方法:

1.提问学生:怎么实现,“主体点”和“陪体点”的拍摄

2.小结实现方法:确定主题看是否是“展现生命力”或者“突出主体”;学习使用“三分法”来实现完善构图。

2.线的结构与表现

线条在画面中具有的作用,利用线条,是提高摄影构图的有效方式。以“线”为主的构图,主要方式。小结拍摄实现方法: 3.面的形式与多样,拍摄实现方法:

4.点线面的交织

总结:摄影构图,就是要追求其三者交织得自然、合理、适度;没有生硬感。拍摄实现方法:

学生分析图片:(说明图片如何实现点线面构图;这样构图有什么独特点,实现方法,教师总结)

(三)课后小结与练习,完成任务(学生拍摄“我眼中最美丽的校园”)

1.小结:

通过本次课,我们了解到优秀的摄影源于拍摄的良好构图;通过点线面互相呼应,使得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妙趣横生,构图决定着画面生命力的存亡。希望大家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今后的摄影中。

2.练习:学生拍摄“我眼中最美丽的校园”

请大家完成五幅摄影作品,要求将校园生活中的场景拍摄成具有“水平线”构图的画面;能够说出图片的涵义。例如,下图所示:

分组协作:学生4人一组在学校进行拍摄

老师对学生构图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

篇8:摄影构图教学课件内容

(一)纪实摄影更多地传达摄影者本身的内心世界,而时尚摄影则更多地传达被摄影者即模特的内心世界

无论对于时尚人像作品还是纪实人像作品,情感永远是一幅摄影作品的血脉,摄影就像是无声的音乐,能够进入人们心灵的作品才能够称之为好作品并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只有情感的传达才能够将一幅平面化的照片变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在情感的传达方面,纪实人像更多地体现出摄影者的内心所想,而时尚人像则更多地体现模特的内心情感,包括其性格、欲望等, 这一点在很多的经典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在时尚人像作品《欲飞》中,模特身穿用鸟的羽毛做成的服装,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笼子里,做出想要展翅飞翔却难逃束缚的样子,清晰地表现出模特渴望自由,对于现实束缚极度无奈厌倦的情怀,通过对模特内心的展现来迎合大多数人的共同欲望,引起人们的共鸣。时尚人像并不仅仅需要外表的华丽与惊艳,更需要模特最大限度的表现力, 而真正的表现力就在于内心世界的透明,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表情、形体及造型表现出来,这也是很多经典时尚作品的经典所在,即外表与内在的融合展现。纪实摄影主要表现摄影家对环境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早期的纪实人像大多以战争或政治事件为主题, 纪实摄影师大多在充当一个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但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记录事件本身,更要传达出事件所反映的中心思想,这就需要摄影者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以及能够对于事件中心思想正面诠释的态度, 这样才能呼吁正气、抵制恶气,所以摄影者在拍摄一幅纪实作品时的内心所想是非常重要的,而摄影者的内心则体现在他镜头下作品的内容、拍摄角度等方面。摄影师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是用照相机来做社会批评的先行者之一,她的作品《等领救济粮》拍摄的是一次水灾之后的场景,画面上巨幅海报上的标语写着: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标准。美国当时的生活方式是最优越的,而海报前却是排着长队、等候领救济粮的灾民。这种刺眼的对比出现在生活中,并且被伯克·怀特女士迅速地捕捉下来,这种效果远不是枯燥的文字所能描述的。图片中无不反映着摄影师人道主义的同情与关怀,并且我们能够从中看出摄影师在拍摄这张作品时的心情和她明确的态度。这就是纪实人像作品所应该传达出的情感。

(二)纪实摄影相对于时尚摄影,所包含的信息量更为丰富

时尚所体现的是一种潮流与美感,它所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视觉的震撼和美的享受,而纪实摄影需要通过镜头揭示出世间的不公、黑暗、动乱及剥削,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改革性,在一张照片中不仅记录一个、几个或更多的人,更是记录一个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背景乃至整个大的社会背景制度,所以纪实人像的镜头下必须包含着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摄影师罗思坦的作品《亚特莉亚·班朵夫》中拍摄的是一个黑人女孩通过一个极其简陋的木屋的小窗子向外看,打开的窗户上贴着一张画报,画报上是一个看上去很富贵的中产阶级白人妇女, 手里捧着一大盘面包,画面中的两个内容明显地传递出种族歧视和社会各阶级间的严重不公平,摄影师用这种夸张又滑稽的对比强烈揭露和讽刺社会制度的不公,这张照片所包含的信息,远比一大篇文字来得明确。相比之下,在信息量方面,时尚人像向人们传递的只是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并没有纪实人像作品一针见血的丰富信息。在时尚作品《力与美》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力量,没有穿透力的信息,却展示着一种生命的美与力量。

二、时尚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共性特点

(一)时尚摄影与纪实摄影都在印证着一个时代的特征

在不同的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审美标准以及价值观都是截然不同的。图片是一个时代最好的见证, 时尚人像和纪实人像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目标,却都在证实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时尚摄影不仅是一种人为的视觉形式,它更能准确细微地记载时代的变迁,能够如实反映社会面貌,亦步亦趋地与文化艺术同步发展。而同样的,纪实摄影也是一个时代的反光镜。 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所拍摄的作品《老北京》,通过窗户框景式的切割,将60年代老北京的风情真实而完整地展现出来,给人们心中对老北京的记忆留下抹不去的珍贵影像。

(二)时尚摄影和纪实摄影对于社会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篇9:我国新闻摄影教材内容研究

关键词:新闻摄影教材;内容分析;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133-02

一、引 言

在新闻专业本科课程中,新闻摄影是一门重要专业课,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新闻摄影的理论、掌握相机的使用技术和新闻图片的拍摄方法,为今后从事新闻报道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读图时代,高校新闻院系都非常重视新闻摄影的课程建设,而教材自然就成为了课程建设的重点。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闻摄影教材的内容进行定量分析,以描述和揭示十年来(2002~2011年)我国新闻摄影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发展趋势。

二、内容分析法概述

内容分析法是诞生于20世纪的一种文献研究方法。拉扎斯菲尔德和贝尔森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1]”其基本特征是将文字的、非定量的内容转换为定量的数据,通过测量和数据运算从而对文献内容进行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种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已成为传播内容研究的主流方法。内容分析法要求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研究者必须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采用科学的规则,按规定的步骤进行研究。“定量的”描述说明了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性质,其基本目标是某项内容的频数或某一类别在整体中的所占的比重等。故此,研究的结果不会受研究者的主观态度影响,不同研究者或者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期重复这一研究过程都会得到相同的、客观的结果。

三、新闻摄影教材的内容分析

(一)研究问题与假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摄影技术和新闻传媒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摄影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出版的联系日益紧密。新闻摄影教材应不断修改、完善,及时将新知识、新成果纳入教材。同时,教材还应纳入及时反映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和新方法。本文目的就是以量化方法考察国内优秀新闻摄影教材内容,看其是否满足上述要求。

对教材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最难、工作量最大的就是统计不同类别内容的字数。如果教材幅面规格相同,其每页的字数也应大体相同,这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统计幅面规格相同的同一教材及不同教材相关内容的页面数,也能对同一教材的不同部分及不同教材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经考察发现,国内新闻摄影教材的幅面规格基本为十六开,这就使本研究顺利实施提供了可能。因此,从众多的教材中抽取适量的样本,进而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页数定量分析,以掌握国内新闻摄影教材内容结构、比例和发展趋势是本文的主要研究。

(二)教材样本选择

在对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时,抽取样本是关键。在本文中,研究的总体是以“新闻摄影”为关键词在“亚马逊中国网站” (www.amazon.cn)检索到的我国2002~2011年十年期间出版的幅面规格为十六开新闻摄影教材。样本的抽取首先将依据是否属于规划教材,将摄影教材分为新闻摄影国家规划教材和非规划教材两类。然后,根据是否再版,从再版的规划教材中以2006年6月为界各选一个版本。最后从抽取的教材中,随机再抽取一套教材。通过以上方法,最终抽取的样本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盛希贵编著的《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2003年出版)和第三版(2009年出版)。

(三)分类框架的建立与数据分析

以新闻摄影教材的内容作为分析单位,主要分为新闻摄影历史、新闻摄影理论、摄影技术、新闻摄影实务及其他。其中,新闻摄影理论部分又可细分为视觉理论、新闻摄影概述、新闻摄影法律与道德、新闻摄影的功能、特征与题材;新闻摄影实务部分又可细分为新闻摄影记者、新闻摄影采访拍摄与报道、新闻图片表现和图片编辑;摄影技术部分可细分为照相机、曝光与用光、构图与拍摄技巧、感光材料与照片制作、数字摄影系统、其他技术知识。

1.《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和第三版内容分类与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对《新闻摄影教程》章节内容页码进行分类统计:在《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页数分量最大的是新闻摄影技术,占到了全书总页数的55%,往后依次是新闻摄影理论(21%)、新闻摄影实务(17%)、新闻摄影历史(6%)及其他(1%)。而在第三版中,新闻摄影技术所占的比重则大幅下降,从55%下降到28%,对应的页码也从240页下降到124页。而新闻摄影实务部分的分量則有较大增加,从17%增加到38%(如图1所示)。

图1 《新闻摄影教程》二、三版内容结构对比

这样的调整有其历史背景:一是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码相机已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即使没有专门学习摄影技术,也能使用数码相机的。 因此不必在教材中用大量的篇幅去讲授相机的基本操作;二是传统胶片时代摄影师必须掌握的感光材料原理和胶片冲洗等技术目前已很少用到,可以从教材中删减出去。相反,当前媒体对摄影记者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故有必要加强新闻摄影实务方面的内容。另外,由于用图像软件虚构及修改图片变得更为简便,因此有必要强调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及相关的法律问题等。

2.两个教材内容的明细比较

通过纵向分析两套教材内容结构,让我们对两套教材各自内容体系的结构、比例、变化有了大体的了解,但从饼状图中我们尚无法看到究竟是哪些内容发生了改变,因此还需要对这两个版本教材进行明细比较,这样才能对该教材的状况有更全面和准确的把握。按照前文的分类方法,对二者进行数据明细分析,结果如图二所示:

从内容变化来看,首先,第三版将第二版中分量最重的“感光材料与胶片冲洗”部分删减掉了,而大幅增加了“摄影采访与拍摄”这部分实务内容。调整后,整体上全书内容更为为全面、均衡,几乎形成了新闻摄影理论、新闻摄影实务与新闻摄影技术三块三足鼎立的格局。其次,在总共16个子类中,有11个子类的页数都有所增加,增加比率接近70%,使得新版本教材的信息量更大,涵盖面更广、更全面。

图2 《新闻摄影教程》二、三版内容明细对比

四、小结与讨论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以下变化:第一,过去新闻摄影教材比较注重摄影技术的情况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技术已不再是新闻摄影教材中篇幅最多的部分;第二,新版教材对新闻摄影实务,特别是采访报道、图片编辑越来越重视,这部分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样的变化符合媒介发展的趋势——传统新闻图片主要面对纸质媒体,而今天的新闻图片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互联网、移动媒体及户外媒体等,按照不同媒体的特性拍摄、修改和制作新闻图片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三,在传统新闻摄影教材中比重较大的感光材料原理、相片冲印等内容已经从新版教材彻底中消失,暗房冲洗技术已沦为极少数摄影发烧友的“专利”。

研究还显示,目前新闻摄影教材中还未出现有关数字图像编辑、处理、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而现实工作中,新闻媒体对摄影记者,特别是图片编辑运用图形软件对图片进行修改、编辑、发布以及再创作的技能要求将越来越高。在未来,熟练掌握像Photoshop这样的图像编辑创作软件将成为摄影记者和图像编辑的基本技能之一。可以看到,即使目前最优秀的新闻摄影教材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在以后的教材中补充相关知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研究样本仅限定于《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和第三版,故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概括性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即便如此,研究结果也有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新世纪我国新闻摄影教材的内容及变化,对分析和认识我国新闻摄影教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德)阿特斯兰德.经验性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上一篇:论国际法的法律性下一篇:彭文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