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课程教学与教育技术论文

2022-04-27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将德育放在首位,而学科教学对德育教育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劳技课教学既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作为劳技教师,要充分发挥劳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年轻一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摄影课程教学与教育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摄影课程教学与教育技术论文 篇1: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调查部分在校高师生和中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对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教学改革,解决了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构建了面向实践、可操作性强的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对高师生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应对信息化社会挑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师生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培养模式

一、引言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出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等教育师范生(简称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学完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师范教育类课程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就成为培养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主渠道。本课题在调查部分在校高师生和中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对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进行教学改革,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解决了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建构了面向实践、可操作性强的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工作更加客观、科学,加强教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调查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并对曲阜师范大学、枣庄学院、济宁学院等高校的部分大三本(专)科生、研究生发放了学生问卷,对济宁一中、曲阜一中、曲阜师范大学附中等中学教师发放了教师问卷。通过对返回的有效问卷(教师319人,学生957人)进行分析发现,大约有64%的教师、86%的在校高师生学习过现代教育技术及相关课程,大多数课程的课时在50学时左右,在50~72课时的课程约占30%。被调查者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按照课程知识点分析如下:

1.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如学与教的基本理论、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网络教学模式等,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掌握,学生掌握程度(少于1/3)明显低于教师。原因主要是开设课程课时相对不足,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设计教学教案,锻炼了教学技能,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2.教学媒体和应用环境。常用的教学媒体和应用环境,如多媒体投影仪、照相机、多媒体网络教室,有半数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使用,明显高于学生(少于1/3),其他应用环境,如微格教室和数字语音室等,教学设备维护、资源管理等,虽然大多数师生很感兴趣,但只有很少的师生能熟练使用。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绝大多数师生很感兴趣,但掌握的人很少,对于整合的方案,则有多于1/3的教师能够掌握其设计方法,掌握的人数明显高于学生(少于1/5),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方案的理解和提高了方案设计能力。

4.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绝大多数师生有所了解,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教师能够掌握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用课件,且明显高于学生;而应用其他软件制作课件,师生情况差不多,多于3/5的人感兴趣,如Flash和Dreamweaver;只有近1/5的人能够用其制作课件,而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的人则很少。所以应加强课件制作工具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的教学。

5.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半数以上师生有所了解,近1/3的教师掌握了网络教育资源获取与处理的方法,明显高于学生(少于1/5)。绝大多数师生对于素材的采集与处理极感兴趣,并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其采集与处理的方法和技能的人则很少。

三、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相应的调查结果,建构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主要从整合课程内容体系、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和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试点教学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课堂教学为72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授课时间专科生定在大二下学期,本科生定在大三下学期。

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设计并开发了以教材、配套光盘、自学网站为载体的立体化教材,使丰富的课程资源覆盖课堂内外,为学生学习提供全天候、多层次的资源支助,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

1.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理论够用、重在发展学生教育技术的实践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材内容体系大多是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浓缩、简化而成,课程内容繁杂,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动态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变化日新月异。因此,课程内容的选取,除了以往教育技术所关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外,应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相衔接,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重视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保证课程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便于随时更新。根据课程选取原则,从三个方面重构课程内容:基础理论、课件制作技术和教学媒体实践技能,编写了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由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1)基础理论内容选取:简化基础性的内容,如将教育技术研究与实验以及教育技术管理与评估等内容适当删减和合并,只作原则性的概述等,去掉一些陈旧的知识内容和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删除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或发展学生能力关联不大的内容,如电化教育、视听教育与教育技术的概念辨析、教育技术发展史、投影幻灯片制作等。适当增加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等内容,如DV、DC、MP3、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网络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大量的拓展性资源,如相关理论内容、专家报告、教学设计案例等则放在自学网站上,让学生自愿学习。

(2)课件制作技术内容选取:课件制作技术内容主要选取常用课件制作平台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并通过经典实用的教学实例阐述课件制作平台内容,删去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如PowerPoint的基本内容;增加一些较为实用的内容,如PowerPoint的外观格式设计、宏和控件及VBA的平台应用、多媒体采集与处理、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处理等;把大量的综合实例、自学教程、历届优秀学生作品等内容放到自学网站上,通过学习综合实例的设计思想,培养高师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3)教学媒体实践内容:主要介绍常规电教媒体和教育技术应用环境的训练目标和要求,教学媒体和应用环境的功能、设备构成、工作原理、设备使用、示范操作等内容均放在自学网站上,供学生课外自学。

2.根据不同专业选择适应本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依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面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选择、组织、加工课程内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并借助录像、光盘等现代教学媒体资源,选择优秀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例,有目的地进行示范、讲解与分析,增强、加深学生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所学学科真正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对所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高师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该教学内容和策略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而且让未来教师切身感受到新的教学模式。

(1)基本理论的教学:教师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讲解最基本、最核心、最精华的知识内容,其他内容指导学生自学,对于教育类课程中学过的相关内容略去不讲,对于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通过案例化的学习,培养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策略。

同时补充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及应用等拓展性的内容,供有兴趣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术前沿,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应用水平。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利用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如参考文献、理论应用实例、专家学术报告等,使课内教师主导与课外学生自学相结合,在自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推荐指导,自学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2)课件制作技术的教学:课堂教学不可能穷尽工具软件的所有功能。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应主要体现该工具软件最本质的特点和基本功能,并将教学设计、艺术设计及制作技术相融合的思想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典型教学实例的设计思想,让学生学会运用指定的软件完成某项任务的方法、步骤,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主或小组协作设计制作、选用、修改和拼装教学软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加深学生对课件设计思想的理解,感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如自学教程、优秀教学案例、历届学生优秀作品等,通过学习选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员制作、用于不同教学目的的教学案例,使学生见多识广,结合多媒体素材处理、课件制作技术等学术讲座,摄影、DV、多媒体课件等作品比赛,把课堂内外的学习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能力。通过这些环节的训练,学生可以看到课件的开发过程、学会开发工具的使用、理解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从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3)教学媒体实践技能的教学:教学媒体实践技能活动主要安排在课外,通过确定训练目标和要求,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既保证理论课教学所需学时,又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训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使用教学媒体展示理论教学内容,如幻灯机、投影机、电视机、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把教学媒体的操作使用内容融入到日常理论教学中,淡化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界线。

常规教学媒体采用课外自学与分组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如投影机、幻灯机、影碟机、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对教学媒体描述性的操作内容,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的基础上,观看网络课程资源中的示范操作录像,结合教师的个别指导,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方法,在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分组操作练习;多媒体语音室采用课堂讲解与外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了解它的基本功能及构造,在外语课听力教学时熟练其使用方法;多媒体综合教室采用课堂讲解与学生课外小组协作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分组自学其构成和使用方法;微格教学采用示范教学与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先观看教学示范带,再选择部分学生现场录制微格教学录像,了解微格教学的一般操作方法,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加深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在随后的教育实习中,在实习教师指导下熟练操作训练。

3.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一套完整的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在考核方式上要突破单一化,实现多元化,在考核内容上要突破水平化,实现能力化,采用“表现+实践+试卷”的形式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

课程成绩由平时讨论与作业、实践考核(电子作品)、期末考试三部分构成。平时讨论与作业主要是通过博客完成,老师把作业以日志的形式写在博客上,内容主要是对教育技术的一些理论、观念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利用博客进行讨论和回答,教师借助网络来批改作业,并及时评价;实践考核主要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的多媒体课件,或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某一媒体或几种媒体完成的任务,通过评价其制作过程及执行结果得出实践考核成绩;期末考试采用小论文、开(闭)卷等考试形式,评定期末考试成绩。最后三部分成绩按比例综合得出课程成绩。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坚持重过程、重技能、重效果,实现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检测和确定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使课程教学评价更加客观、科学、全面。

四、结束语

几年来,通过整合课程内容体系,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和创新评价体系的教学改革,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72学时)内,有效地解决了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问题,并逐渐形成了一条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的可操作性强的培养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即利用教材、配套光盘和网络课程自学网站为主体的立体化教材,通过实例化教学和实施多种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结合丰富的课外比赛和学术讲座等课外活动把课堂内外的学习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并利用论坛、博客、留言簿和E-mail等形式实现师生、学生之间的多方位交流。

这种培养模式通过试点教学及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题成果通过了山东省教学成果鉴定委员会的验收审查,由我校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审为2007年山东省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有录,俞树煜.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2):40-43.

[2]王立霞,刘伟.面向数字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J].大连大学学报,2004(6):92-97.

[3]陈琳.构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体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112-116.

[4]梁更.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4(8):73-174.

[5]童保红,王锋.基于课程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材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3(2):32-34.

作者:薛庆文

摄影课程教学与教育技术论文 篇2:

劳技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将德育放在首位,而学科教学对德育教育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劳技课教学既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作为劳技教师,要充分发挥劳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年轻一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劳技课  课堂教学  德育  渗透

新课程标准将德育放在首位。教育部近日部署了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为了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关键载体,强调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而劳技课教学既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它是通过劳动实践环节,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并且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所以作为劳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德育渗透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劳技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年轻一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注重身体力行,改变学生德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育不仅是言传,而且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需要我们教师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劳动教育更是注重在引导和示范,“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不爱劳动,学生很难接受到爱劳动的教育,所谓“己不正,不能正人”。教师若不能率先垂范、树立楷模,即使你教育学生费尽心机,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说服力,学生往往对你的言谈充耳不闻,教育学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身体力行,常常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经意地效仿中深受教育。

例如在教《蔬菜栽培》“施肥”一课时,为了达到肥效持久的目的,青菜的施肥实践中我使用了有机肥“人粪尿”。当学生们一闻到臭气熏天的人粪尿时,都一个个情不自禁地捏住了鼻子,跑得远远的。然而,我却无动于衷,直面那刺鼻的味道,用勺子把人粪尿浇向青菜,动作潇洒娴熟。老师这种不怕脏不怕累的壮举,使全体学生深深折服!他们重新凑上近前,学着老师的样子纷纷操作起来,使得这次实践课圆满结束。课后,有一位学生在日记里写到:“我以为老师只会动嘴说,让我们实践,没想到老师先示范给我们看,老师那种不怕脏不怕累的高尚品德,使我深受感动。这样的劳技课,我们学会了自己动手干活,也懂得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这简短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发挥劳技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必然渗透着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怕脏不怕累的实干精神和娴熟的劳动技术,以及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都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和感染。

二、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德育因素极为广泛,几乎每课都有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教师必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广泛收集素材,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但同时又必须注意可行性,必须考虑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能够而且乐意接受教育。

例如在讲授“农作物的栽培”时,我适时联系到全国上下正在倡导的“光盘行动”,提倡学生按需打饭,吃多少打多少,尽量吃光饭菜,避免浪费,争做“光盘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使学生了解在我国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情况下,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人民的一滴滴汗水换来的,从而教育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那种看不起农民的观点,从小养成不剩饭菜,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厉行勤俭节约,创建节约型校园。如今学生们就餐时吃多少打多少,学生们饭吃不完的现象几乎看不到了。

三、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我们所做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分工也越来越细,一项复杂的工作往往需要不同的部门一起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协作精神的团队,一个拥有较强合作意识的群体,才有可能开创成功的事业。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劳技课堂教学中,就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及早认识个人在集体中的正确地位,懂得在集体中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优势互补,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例如在教学“制作空气动力车模”时,虽然课本上有图示和文字说明,现场有教师的讲解,但是这样一件物品,一个人很难制作完成。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一起研究、讨论怎么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小组分工合作,有学生钉钉子,有学生帮忙扶住,使木板不移动。一辆车模,是小组全体成员的劳动成果,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四、开展多元评价,加强学生审美意识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分数,严重挫伤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形成厌学的情绪,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偏差,继而形成“差生”。而劳技课是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亲历、亲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性,这就要求评价要多元化,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方式方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来判断学生的好坏,促进学生协调发展。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展示,通过师生共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使学生的劳技作品更趋完美,让他们获得美的体验和感悟,审美意识得到加强。

例如《制作水果拼盘》的教学,有的同学材料准备得比较充分,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水果;有的同学作为组长对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的同学善于出谋划策,使制作的水果拼盘与众不同;有的同学虽然制作得不怎么样,可其在完成后,桌面的卫生工作搞得干干净净。当学生的拼盘完成后,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欣赏,在品头论足中,让学生明白,水果拼盘要制作得好,其颜色、品种的搭配、造型的设计都要符合审美情趣。一节课终了,我还让同学拿着作品进行摄影留念,把优秀拼盘永久珍藏了起来。

五、打破思维惯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启发学生自觉的进行新旧知识联系,找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打破思维惯性,采用“从仿到变促创新”,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缝制小布袋》一课时,我并没有千篇一律地让学生依照一种样子做,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于是有的同学给小布袋镶上了美丽的花边,有的同学把小布袋做成了简单的几何形状,有的同学给小布袋做了一个小内袋,还有的同学给小布袋贴上了可爱的卡通。学生做出来的布袋有大有小,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都有可取之处。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创造出了比范例更实用、更美观的布袋。我建议学生把心爱的小布袋送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或者亲人,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学科教学对德育教育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找到德育功能的渗透点,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充分发挥劳动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在“润”字上下功夫,像春风化雨那样点滴入土,滋润万物,把德育的精华与甘露像“输液”一样,滴滴注入学生的肌体,把好的道德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提升,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最终成为既有优秀的品质,又有渊博的知识,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郑剑英. 浅谈开设劳动技术课对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性[J]. 剑南大学,2011 (11):354.

[2] 张雅静. 小议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速读(中旬),2014(07).

[3] 施致良. 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N]. 中国教育报,2014-04-16(1).

[5] 徐长发. 谈谈劳动技术课的德育功能[J]. 中国德商,2008(11):3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学)

作者:陆晓明

摄影课程教学与教育技术论文 篇3:

大专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法改进初探

【摘 要】很多大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包括非计算机专业的课外班都开设有Photoshop课程,本文首先分析了photoshop在不同专业学生中的实用性,然后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作者结合教学中的亲身体会就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近年来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IT人才的需求量扩大, Photoshop是功能强大的二维图像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领域,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photoshop入门容易,但要真正熟练掌握其中的精髓,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心应手的使用,却是有很大难度的。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Photoshop课程的实践教学,从定位来说,它属于大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也属于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从选修学生的报名热情上来看,这个实用的课程还是非常受欢迎的。从教学实践中来总结,在当前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现在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但基于生源的素质不同,在理解能力以及对于美的感知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而这样的问题在这样一门以实例教学、同步操作的学习过程为主的课程教学中,这种差异的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

(2)Photoshop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门美的艺术,很多同学在美学功底这方面是明显欠缺的。由于应试机制导向,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是不够均衡的。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老师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就是计算机操作技术的问题是相对容易解决的,而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制作出有创意的图片却是一个很难提升的过程,这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形成的。

2.教师方面

(1)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大专院校的教师在教授类似于photoshop这样的应用软件时,普遍存在现学现卖的情况,自身软件操作水平不高,就很难教授给学生了。而教计算机的教师普遍美感不强,教美术的教师又没有软件操作基础。

(2)教学理念陈旧。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多老师不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做课堂的主导者,不能够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对教学方式呆板,方法单一。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逐一地讲解软件的界面、菜单、组件的功能,再做几个例子。本来很生动的软件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方法也是采用传统的课堂讲解和上机练习两种方式,并且练习的例子也是课堂讲过的。这样最终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除了会做这几个例子,其他什么都不会。

(4)教学用素材脱离实际,美感不足。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但软件版本更新周期短,課本上的知识点和部分教学内容常常脱离了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但一些教师只会把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原封不动地介绍给学生,按照教材的顺序展开教学,却很少开发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教学资源。或是随意找来些图片就做示范操作,完全忽视了图片的美。

二、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法

(1)提高师资水平。对于任课教师,自身必需对软件有相当的熟练程度才可以承担教学任务,另外对美要有一定的感知,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做示范讲解时,选取的素材一定是美观清晰、精心挑选的。示范的内容要有实用性。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Photoshop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软件,特别是现在数码摄影已相当普及,可以从简单地美化照片的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课程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甚至不满足于课堂的内容,进而主动的查找资料,不断拓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达到了我们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注重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图像处理离不开美学,更离不开创意,除了掌握基本操作,还要具备创新能力。我们还要教学生如何发现美、分析美、体会美、运用美。在PhotoShop教学中,可以在讲到色彩面板时补充一些色彩的基础知识。在处理风景照片时加强一些构图的常识。

(4)结合时事和身边应用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最好结合当下时事,比如,为我校周末校园舞会制作一张海报,为教师节做一张电子贺卡,修一张自己的照片等等。这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

(5)科学全面地改进考核方式。以标准分记分的标准化考试并不适用于photoshop这样的应用软件。想全面的考核学生对软件的操作能力是件比较难的事情,这非常考验出题者的水平。纵观多种photoshop题签类考试的题目,笔者认为NIT(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考试)中的图像处理模块的考题能比较科学地考察并评价考生的成绩。可以用来借鉴。

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非常强大,对于美的追求和图片的创意更是没有终点,因此PhotoShop课程的教学将学生打开艺术的大门。教学改革要在根本上从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针对大专生的学习层次,制定出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以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实用能力等方面能力提高的教学改革方案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无疑是改进Photoshop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赵亮.photoshop教学方法初探.艺术教育,2007

[2]吴隆鑫.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3]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探讨.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2008

[4]李代勤.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8):75-76

作者:毛毳

上一篇: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研究论文下一篇:城市规划与产业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