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

2024-04-20

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通用9篇)

篇1: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

《摄影技术与技巧》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摄影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授图片摄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旨在为学生从事摄影摄像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照片拍摄技术、用光技巧和黑白暗房工艺。

二、实验对象

本科四年制学生。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该实验为15课时,分5个实验。

实验一 照片拍摄实验一(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照相机的使用,运用光圈、快门速度、调焦、变焦等机构的调节达到预定的拍摄效果。

二、实验项目

1、照相机快门和光圈的配合。

2、静态物体拍摄。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三脚架、彩色反转片(或数码相机)。

实验二 照片拍摄实验二(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测光方法和曝光控制方法。

二、实验项目

1、测光方法比较。

2、曝光控制。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三脚架,反光板、黑白负片。

实验三 胶卷冲洗实验(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黑白胶卷冲洗过程,掌握冲洗工艺,观察胶片的拍摄、冲洗效果。

二、实验项目

1、冲洗胶卷。

2、分析拍摄、冲洗结果。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D76显影液、F-5定影液,冲洗罐等暗房设备。

实验四 照片放大实验(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黑白照片的放大显影技术,了解不同反差相纸的使用。

二、实验项目

1、照片放大。

2、照片冲洗。

3、分析照片。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D72显影液、F-5定影液,放大机、显影盆、定时器、放大镜头等暗房设备。

实验五 照片拍摄实验三(3课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摄影用光,了解不同性质、类型光的特性和适用对象,掌握主光、辅助光、轮廓光的运用,了解不同主光、辅助光光比的拍摄效果的区别。

不同的快门速度和拍摄方向对运动体所表现的不同影像效果,掌握慢速记录动态和高速“凝固”动态的表现技法。

二、实验项目

1、摄影棚内拍摄;

2、户外运动体拍摄。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照相机、三脚架、胶卷或数码相机、摄影棚照明设备。

篇2: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摄影技术与技巧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摄影技术与技巧

3、英文名称: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ology in Photography

4、课程简介:“摄影技术与技巧”是摄影专业(图片摄影方向、影视摄影方向、照明艺术方向)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摄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旨在为学生从事图片摄影、影视摄影、照明艺术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学习摄影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总体要求学生掌握摄影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摄影技术、技巧进行摄影创作。本课程共需51学时。

具体要求学生了解摄影发展史、摄影的功用与特点,掌握照相器材知识及其使用、感光材料基本知识与黑白暗房操作、影调控制及动态与动感控制方法、数码摄影技术,能够独立拍摄和制作技术过关的摄影作品,并能将所学理论和技能自觉应用于本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行进训练。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摄影构图、数字图像处理。

3、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1学时(其中讲授教学33学时,实验18学时)。

4、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5、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内外实践相结合。

6、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实验与平时成绩比例为6:2:3。

7、实验与作业:实验,摄影作品拍摄

8、教材:《摄影技术与技巧》,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9、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手册》,沙占祥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04年。《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沙占祥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年。《现代照相机的原理与使用》,钱元凯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年。《奇妙的数字影像世界》,项仲平、胡晓阳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ADOBE PHOTOSHOP CS2标准培训教材简明版》,汪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摄影训练50步》,陈睦喜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摄影是什么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内容。

二、教学重点:光和光的特性,摄影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及其地位和影响,对摄影功用和特点的辨证分析。

教学难点:光和光的特性、对摄影功用和特点的辨证分析。

三、授课时数:讲授3学时。

四、教学内容:介绍摄影术的诞生、发展、摄影的功用与特点、摄影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摄影的概念、摄影的特性及其摄影术对人类的意义。

第一节 摄影术的诞生

一、光和光的特性

可见光波长、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三原色光、消色、加色效应、互补色。

二、针孔成像与暗箱

三、成像技术的探索与发明

德拉罗修与《基凡提》、“阳光图片”、约瑟夫·尼瑟福·尼埃普斯与《窗外的景色》、路易·雅克·芒特·达盖尔与“银版摄影术”、阿拉戈与摄影术诞生、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与“卡罗式摄影法”、希波利特·巴耶尔。

第二节 摄影术的发展

一、从火棉胶到胶卷

1、火棉胶、干板和胶卷 2、19世纪的摄影

约翰·汤姆逊与《中国与中国人图片集》、爱德华·柯蒂斯、战争和灾难摄影、肖像摄影、高级艺术派摄影、郎静山、画意摄影的兴起于衰微。

二、胶片摄影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1、胶片摄影技术的完善 2、20世纪的摄影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与摄影分离派、“纯粹摄影”、“F64”小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摄影流派与风格、纪实摄影、后现代摄影、普利策摄影奖、马格南图片社、《人类一家》摄影展览、荷赛、阿尔勒摄影节。

三、数码时代

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数码摄影技术的三个方面优势。第三节

摄影的功用与特点

一、摄影术对人类的意义

1、当今最主要的传播手段之一

2、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摄影的特点

1、凝结瞬间、截取空间

“决定性瞬间”、“框取意识”。

2、摄影的纪实性

摄影纪实性特点的辩证分析。

3、不同于人眼的的观看方式

摄影师以符合摄影特点的方式观看世界;观众通过观看照片,获得对世界新的认识。

第二章

照相机

一、教学要求:掌握第一节、第四节内容,熟练掌握第二节、第三节内容。

二、教学重点:景深的控制、照相机镜头焦距的分类及各类镜头的特性、数码相机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教学难点:各种焦距镜头的特点,影响景深的因素分析。

三、授课时数:讲授9学时,实验3学时。

四、教学内容:介绍照相机类别和照相机镜头、取景器、快门、测距与调焦机构等部件及其特点和功用,介绍照相机的选购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照相机的基本构成和种类

一、照相机的基本构成

1、摄影镜头

2、机身

3、取景器

4、快门

5、输片系统

二、照相机的种类

按感光体分类、按胶片规格分类、按取景方式分类、按大小分类、特殊种类相机。

第二节

传统胶片照相机的结构

一、摄影镜头

1、摄影镜头的结构和技术参数

光度学的基本概念:光强度I、光通量、照度E、亮度B。

光学部分:透镜、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焦平面、节点、主面、物距、像距、高斯公式、放大率、清晰像场、有效像场、像场角、视角、视场、镜头焦距与视角和放大率之间的关系、杂散光、镀膜。

机械部分:光圈、相对孔径、最大相对孔径、光圈系数、光圈的作用、连接座、调焦机构、调焦距离、成像稳定系统。

2、镜头的像差

像差: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像差的校正:正光摄影镜头、光的衍射

镜头成像质量评价:“分辨率检测”、“星点检验”、“光学传递函数”。

3、景深与超焦距

人眼的分辨能力与允许弥散圆直径。景深,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焦深。超焦距。

4、摄影镜头分类

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鱼眼镜头、线条透视或、透视感、空气透视、超广角镜头、渐晕、普通广角镜头、窄角镜头、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微距镜头。

二、机身和输片系统

1、机身

2、输片系统

3、照相机可换后背

三、快门

1、快门速度

快门的作用、快门速度。

2、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与等量曝光 曝光量与等量曝光、EV值。

3、快门的类型

镜头快门、焦平面快门、头快门与焦平面快门的比较

四、取景器。

1、旁轴式取景器与同轴式取景器。

2、测距器

双影重合式测距器、毛玻璃调焦屏、中央裂像式调焦屏、微棱镜式调焦屏。

3、自动调焦

主动式自动调焦、被动式自动测距。

4、测光显示

第三节 数码相机的结构

一、数码相机

二、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1、光电传感器

CCD与CMOS、光电传感器的滤色镜、光电传感器的像素值与尺寸、像素、光电传感器的尺寸。

2、数码相机的镜头 等效焦距、焦距转换系数。

3、取景器与LCD

4、存储卡

5、电池

6、影像处理器

7、数码后背

8、数码照相机附件 第四节、照相机的选购

一、选怎样的照相机

1、明确用途

2、权衡价格

3、评价性能

二、怎样买相机

1、市场调查

2、照相机的检查

3、照相机附件的购买

第三章 照相机的使用与维护

一、教学要求:了解第三节内容,掌握第一节内容,熟练掌握第二节内容。

二、教学重点:相机的各种功能、功能的设置及功能的运用。

教学难点:色温和白平衡、色彩三要素的理解。

三、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实验3学时。

四、教学内容:从最基本的摄影入门开始讨论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包括照相机的基本操作和照相机的保养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拍摄技术,能拍摄符合通常质量标准的照片。

第一节 摄影入门

一、拍摄前的准备

1、安装电池。

2、安装胶卷或存储卡

二、简单拍摄操作

1、全自动照相机拍摄

2、手动照相机拍摄

3、照片的浏览与输出

4、持机姿式

5、拍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相机的功能设置

一、相机的外部结构和功能按钮

1、袖珍型数码相机外部结构

2、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外部结构

二、拍摄模式设置

1、自动模式

2、程序自动模式

“柔性程序”、景深优先自动模式(A-DEP)。

3、快门优先与光圈优先自动模式 快门优先自动模式、光圈优先自动模式。

4、手动模式

5、场景模式

人像模式、风景模式、微距模式、运动模式、夜晚人像模式、海滩/雪景模式、日落模式、夜晚模式、背光模式、多次曝光模式。

三、其它功能的设置

1、对焦模式设置

2、自拍模式设置和连拍模式

3、闪光模式设置

自动闪光、强制不闪、防红眼、强制闪光、慢速同步。

4、感光度设置

5、显示屏切换

6、影像浏览

浏览模式、影像放大、缩略图、影像删除、影像保护、查看影像信息、直方图。

四、菜单使用

1、影像品质和尺寸设置

2、白平衡模式设置

色温、人眼自动适应光线色温变化的能力、平衡色温、白平衡设置、自动白平衡、预设白平衡、自定义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自动包围白平衡。

3、测光模式设置

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分区测光、AF区域测光等模式。

4、自动包围曝光模式设置

5、对比度调节

对比度、反差系数、硬调、软调和中间调。

6、色彩饱和度设置

颜色的三个基本特征:色别、饱和度、明度。

7、存储卡格式化

8、影像的删除、显示、保护及隐藏

9、出厂初始设置恢复 第三节、相机的保养

一、照相机的防震

二、照相机的防尘

三、照相机的防潮、防温度急剧变化、防磁和防突然断电

第四章 照相机附件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三节内容,掌握第一、二节内容。

二、教学重点:闪光灯的几种使用方法及闪光灯的发光原理,了解偏振镜等其他滤色镜在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闪光灯用光技巧,滤色镜在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中的运用。

三、授课时数:讲授3学时。

四、教学内容:讲授电子闪光灯、滤镜、三脚架、快门线等摄影附件,了解照相机附件附件常识,掌握照相机附件附件的性能以及使用和维护。

第一节 闪光灯

一、电子闪光灯的发展概况

1、闪光灯的发展

镁光粉、闪光灯泡、埃杰顿发明可以多次使用的闪光灯、电子闪光灯发。

2、闪光装置的种类

内置闪光灯、便携式闪光灯、热靴和热靴插座、室闪光灯。

二、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1、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2、闪光灯的特点

3、闪光灯的缺点。

三、闪光灯的使用

1、闪光功率

闪光指数(GN)及其运算,2、闪光同步速度 闪光同步速度、FP闪光。

3、TTL与闪光曝光补偿

TTL闪光灯控制、闪光曝光补偿。

4、便携式闪光灯的使用技巧

机位直接闪光、反射闪光、后帘同步闪光、侧位直接闪光、慢速闪光、防红眼闪光、特殊闪光技巧。

5、影室闪光灯的同步闪光摄影 用闪光同步线、用引闪器、电源箱

四、闪光灯的维护 第二节 滤 镜 滤光镜、滤色镜形式

一、常用滤光镜

1、UV镜

2、天光镜

3、偏振镜

偏振镜的作用及使用。

二、黑白滤光镜

滤光镜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三、彩色滤光镜

1、校色温滤光镜

2、彩色平衡滤光镜

3、彩色补偿滤光镜

四、特殊效果滤光镜

1、中灰密度镜

2、星光镜

3、多影镜

4、柔光镜

5、渐变滤光镜

6、其他特殊效果的滤光镜 第三节 其他附件器材 一、三脚架

三脚架的功用及挑选。

二、遮光罩

三、快门线

四、摄影包

五、反光板

六、其他附件

第五章 感光材料与暗房技术

一、教学要求:理解第一、二节内容,掌握第三、四节内容。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黑白感光胶片的主要特性、黑白胶片特性曲线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黑白胶片特性曲线及其运用。

三、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实践9学时。

四、教学内容:讲授感光材料的构造、特性和黑白暗房技术,要求通过学习和实践对感光材料的各种特性有较深刻的了解,掌握黑白胶片冲洗和黑白照片放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通过学习和实践对照片的影调及影调控制形成足够的感性认识。第一节 感光材料

一、黑白感光材料

1、黑白感光材料的构造

黑白负片的构造:片基,乳剂层(感光剂、支持剂、增感剂、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补加剂),结合层,保护层,背涂层、防光晕层。

黑白相纸的构造:纸基纸(FB)和涂塑纸(RC),纸基纸构成、涂塑纸构成。

二、黑白感光片照相性能

1、黑白影像的成像过程 感光中心、显影中心、潜影。

2、密度

3、感光度

感光度、常用感光度标准。

4、灰雾度

灰雾度、影响灰雾度的因素。

5、颗粒性与颗粒度

颗粒性是、颗粒度,影响影像颗粒度的主要因素。

5、分辨率与清晰度

分辨率、清晰度,影响分辨率和清晰度的主要因素。

7、感色性

感色性及黑白感光胶片分为类。

8、反差与反差系数

景物的反差、底片反差、反差系数。

9、感光特性曲线

感光特性曲线,曝光不足部分、灰雾部分、光准确部分、曝光过度部分、反转部分。

10、宽容度

感光片的宽容度、曝光宽容度及曝光宽容度分析。

11、感光片照相性能的综合分析

二、彩色感光材料

1、彩色感光材料的主要类型 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彩色正片。

2、加色法与减色法

加色法、减色法。

3、彩色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彩色负片和反转片的结构、彩色相纸的结构。日光型胶片与灯光型胶片。

三、感光片的使用和保存

1、感光材料的购买

2、感光片的保存 第二节 暗房技术

一、暗房

1、暗房的基本要求

2、暗房常用设备

二、黑白胶片的冲洗

1、黑白胶片冲洗药液

显影液:显影剂,米吐尔、菲尼酮、对苯二酚;保护剂,亚硫酸钠;促进剂,常用的促进剂及其特性;抑制剂;显影液配方D-76、依尔福PQ-FGF。

定影液:定影剂、停显剂、保护剂、缓冲剂、坚膜剂,定影液配方。停显液、定影清除液、浸润剂、水滴斑防止液。冲洗药液配制、保存与 使用。

2、黑白胶片冲洗操作

浸润、显影、停影、定影、水洗、干燥。

照片的冲洗效果的影响因素:显影液配方、浓度、药效以及显影温度、时间和搅动量。

3、底片曝光、显影效果判别

三、黑白照片放大

1、放大机结构

聚光式放大机、散光式放大机、半聚光式放大机。放大机镜头。

2、显影液和相纸

冲洗相纸最常用的显影液D-72配方。相纸可分类。

3、放大操作流程

安放底片、调节放大尺寸、调焦、做曝光试条、调定光圈和曝光时间、曝光放大、显影、停显或水洗、定影、水洗、干燥、裁切。

4、放大技巧

相纸反差系数与底片反差相匹配、水浴显影、局部加光或局部减光。第六章 影调控制与动态、动感控制

一、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内容。

二、教学重点:倒易律和倒易律失效、曝光效果比较、影调的控制方法、动感和动态的控制。

教学难点:影调的控制方法、动感和动态的控制

三、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实践3学时。

四、教学内容:讲授感光胶片和数码摄影的曝光和画面影调控制、各种测光表的原理和使用、摄影中动感与动态的表现技法,要求通过学习和实验理解掌握曝光的原理和方法、慢速记录动态和高速“凝固”动态的表现技法。

第一节 感光片的曝光与影调控制

一、倒易律与倒易律失效

1、倒易律

2、倒易律失效

3、解决倒易律失效的途径

调节快门速度、光圈系数组合,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注意事项。

二、影响曝光的因素

1、胶片感光度

2、光强

室外景物拍摄时决定自然光强弱的四个主要因素:天气状况、时段、季节、地理位置。室内自然光的强弱的影响因素。人工光的强度。

3、景物亮度

影响景物亮度的内、外因素。

4、影响曝光量的其它因素

许多滤色镜、微距摄影时,室内自然光。

三、测光表及其使用

1、测光表的种类

入摄式测光表、反射式测光表,TTL测光,闪光测光表、连续光测光表。

2、测光表的标定依据

“基准反光率”。

4、测光表的测光方法

机位测光法、入射光测光法、接近被摄体测光法、替代测光法。

四、曝光控制

1、曝光效果分析

曝光正确、曝光不足、曝光过度。

2、自动曝光

3、分区曝光

“分区曝光法”及其运用。

4、增加曝光与减少曝光

5、照片的明暗层次与明暗倾向 低调照片、高调照片、中间调照片。

6、夜景的曝光控制

第二节、数码照相机的曝光控制

一、传统胶卷与数码相机的感光方面的区别 动态范围。

二、数码相机的曝光技巧

1、根据直方图曝光 暗部缺失、亮部溢出。

2、亮部优先法

3、暗部优先法

4、包围曝光法

第三节、动态与动感的控制

一、快门速度与影像特征

1、快门的抓取瞬间特点

决定照片时间性特征的因素之一,就是快门和快门速度。高速摄影,与慢速摄影。

2、影像移动模糊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运动被摄体的影像的移动量大小的五个因素。

二、动感、动态表现技法

1、慢速记录动感

2、高速“凝固”动态

3、快门速度在摄影造型中的运用

4、追随拍摄法和移动相机拍摄法

横向追随拍摄法、纵向追随拍摄法、移动相机拍摄法。

执笔人:胡晓阳

教研室:摄影教研室

篇3:浅谈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技巧

一、演示物理学中奇特现象,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创建情景、渲染气氛, 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物理现象, 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 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 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 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效率低下,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 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现代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学习兴趣倍增, 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是八年级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 也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持久兴趣的主要教学内容, 很多奇特的物理现象, 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 教师没有单刀直入, 急于把“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 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 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和情景深深吸引。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 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从而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2. 创建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 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物理课堂中, 实验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但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 因而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开发功能可弥补这一不足, 现在我们可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从而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 电流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在初二电学中是重点, 但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 摸不着的, 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导致在电路分析和计算经常出错, 课本中虽然有多幅相关插图, 但却是静止的, 不能让学生动态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动态软件 ( FLASH、3D) 设计, 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导线中电流方向画面, 直观化、夸张化, 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还有许多现象及应用我们在课堂上无法做的实验, 我们也可参照类似做法。

3. 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 具体形象的成份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但许多物理知识不仅仅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 像涉及到一些宏观或微观的自然现象和高科技的现代物理知识, 就不能用演示实验来展示。如果靠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述物理事实和现象,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 又常常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容易固执已见, 怀疑一切, 他们对你讲的内容因为不明白, 所以不相信, 知识就难以掌握。此时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宏观或微观的现象, 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

二、借助于信息技术,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作用

传统实验中, 因客观性原因, 物理实验室中一方面由于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操作诸多限制, 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相符, 甚至出现试验数据相反的情况, 综其结果, 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缩小了学生实验中发现问题的层面, 使学生更多地按部就班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借助信息技术, 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 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电学实验课时, 教师通常会告诉学生, 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 并且很多实验限制学生自己操作, 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 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 既可保护仪器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中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 通过网上人机对话, 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 与其他同学交流, 共同获取新知识。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物理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如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 开发相应的网络课件、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软件平台, 可极大地丰富物理课外活动的内容和资料, 从而可实施多种形式的课外物理活动。通过查阅有关资料, 阅读资料论文, 使学生领略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 使他们对物理科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情感。凡能满足需要的事物, 会引起肯定性的体验。情感的这种特性, 决定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如果把学习物理知识作为满足自己的需要, 渴求或意向, 那么他们对学习物理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 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 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 尤其是实验教学, 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欣喜之余,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能迷信信息技术, 不能将计算机模拟代替学生的自主实验,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 思考、获得知识的过程完全用课件来代替。只有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 才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整合,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在课时少、任务重的现状下,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改进物理学科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其它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优势发展起来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中学物理课堂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课堂, 是正在不断探索的一种新课型。

篇4:探析篮球技术教学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篮球运动;技术教学;方法与技巧

篮球运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学校开设选项课以来,篮球班受到了众多男生的青睐。然而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够自己来玩,对教师的技术教学则不以为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认为学习技术没什么用,自己又不想专业发展,只是随便玩玩而已。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的技术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效果不明显,学生学而不会,或是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引不起兴趣。对于前者教师往往是无可奈何,但后者是可以研究、探讨和提高的。

对于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是教师永恒不变的主题。可以说教师的工作就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一些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浅显地论述了篮球技术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要领,并列举了部分教学方法,希望与各位同仁一同探讨、提高。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抓住技术动作的要领

动作要领是技术动作的核心部分,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把握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例1.三步上篮教学时,教师一般都会反复地提示学生“一大、二小、三高跳”。但学生往往很难高效地掌握完整动作,往往出现手脚配合不协调、跳不起来,前冲速度过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是碎步接跨步的练习,然后把教学重点放在“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一大步的意义不仅仅是超越对手,更是为接下来的一小步和高跳做准备。通过反复的跨大步接球练习或是标出步幅的上篮练习能明显改善动作质量。但该技术的要领应该是球的前放,形成人追球的态势,才能很自然地跨出一大步。因而可以采用限制运球次数(半场上篮只能运球3--4次)的练习方法,迫使学生主动跨出一大步,并且这样的练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2.运球后转身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技术,但掌握难度很大。该技术不仅要完成平稳、快速的转身动作,还要有手拉球的动作。学生练习时往往会专注于手拉球和快速转身的动作,因而常常出现掉球和重心起伏过大的现象。然而这一动的要领应该是中枢脚上一大步的同时在身体侧前方下球,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特别强调上步和用力下球。反复练习几次,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运球后转身技术。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有针对性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特殊的练习方法,有效改善学生的练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例3.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要求全身协调用力(蹬、抬、伸、压、拨)。下肢蹬地发力应该是辅助动作,如果做的不协调反而会影响整个动作的质量。而动作最难掌握和最关键的部分应该是手臂的抬、伸、压、拨,因而有必要对持球手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练习。如:坐(跪)地对墙投或两人互投;握腕自投或互投;投重球(球里装满沙子)等练习方法。

例4.运球技术千变万化,但关键是手对球的感觉。让球在手上有一个缓冲的过程,球在手上有停留时间,手能“粘”住球,才有足够的时间处理球。做到了这一点,就不用低头看着球运球了。因此加强手控制的能力,体会球在手上缓冲的感觉非常必要。主要方法有:五指张开,双手交替滚球;体前变向运球时,强调手臂伸直,加长手臂做功距离(体会球在手上缓冲的感觉);身体贴墙,手臂伸直对墙运球等等。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有区别性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一般的教学规律。篮球技术教学当中更应当遵守这一原则,因为学生的差异性很大,篮球技术又多种多样,因而教学方法绝不可以一成不变。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形成。

例5.在传球技术教学时,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把球传到接球队员的胸腹之间,但对中锋队员或特殊站位队员传球时,要求队员将球传至接球队员伸手(防守队员弱侧)要球的位置。因而在传球动作教学时,要区别特殊情况下的传球动作,对特殊情况的传球动作进行专门性的练习。

例6.篮球场上队员的位置一般可分为前锋、中锋、后卫三种。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技术特点,每个学生身体特点不尽相同,也会有各自相对合适的位置。因而在课堂上具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类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相对专门化、精细化、特殊化的技术,并在实战练习中相互磨练和提高。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结合实战

任何技术掌握优劣程度的评判都应该通过实战来验证。学生练习技术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在实战中得以应用和发挥。因而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尽量结合实战,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例7.双手胸前传球动作在实战运用中,往往会被省略掉脚蹬地发力的动作,通过快速的伸臂、抖腕、拨指发力来完成传球,会更具隐蔽性和高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练习快速伸臂、抖腕、拨指的方法。可采用两人传两球;一人同时对墙传两球;多人对一人的传球等等方法来强化练习,以提高学生快速控制球和传球的能力。

例8.在进行投篮和跑篮练习时,适当地增加干扰和追防,模拟实战的场景,不仅能提高技术动作的熟练性和抗干扰性,更能够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增加趣味性

学生中,绝大多数是不可能走篮球专业发展的道路的,篮球选修只是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最终也只能是兴趣和爱好而已。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分单调枯燥,反而会影响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因而有必要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考虑练习方法的竞争性、对抗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喜爱篮球运动。

例9.在投篮练习过程中引入竞争和惩罚机制,不但能营造比赛的氛围,更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如常见的“爬格子”、罚篮赛、三分球赛。输的一方适当地做几个俯卧撑作为惩罚,是比较常见的激发练习者兴趣的方法,学生对这样的练习也是乐此不疲。另外在进行小组依次投篮练习时,可采用“前进后亦进”的方法,进球次数累加,不进的同学需要完成与前面进球个数相等次数的俯卧撑,受罚后可以挑选站队位置,这样一来能有效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例10.在两人一组全场来回传接球上篮,或是单人半场运球上篮等练习中,通过限制练习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取得好成绩,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斗志。

例11.将班内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起名,并利用若干次课的时间进行循环赛,把每次比赛的成绩和学生得分、犯规等情况记录下来,排出名次。这类练习通常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存在而又不是现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研究。相同的教学方法,作用于不同的对象、运用的时机不同和由不同的教师来执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的。

教学技巧是教师合理有效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技巧。教学技巧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具有人文性、灵活性和个体性。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深刻地理解技术动作的内涵,了解动作的规律,并对学生的练习状态做出正确地判断,采用合时、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让不变的教学方法发挥最大地教育功效,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治学态度,还需要教师艺术般地个性操作。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大连理工学院 邹继豪

[2]《体育》 重庆大学出版社 张善禄 曲法云

篇5: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

技巧教学案 新人教版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获取信息的一些策略与技巧

2、掌握在搜索引擎里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网上搜集资料的过程,掌握一些网上收集资料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扩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资源共享的情感.二、教学重点:

1,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掌握在搜索引擎里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提问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拷贝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放不到一分钟的中秋送月饼的flash动画片

然后引出话题: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吗?

1,让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搜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

老师带领大家总结出常用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

1)、直接访问网页 2)、使用搜索引擎 3)、查询在线数据库

2,介绍目录类搜索引擎(按目录检索):

雅虎(http://cn.yahoo.com/)

搜狐(http:///)

举一例演示

3,介绍全文搜索引擎(按关键词检索): http:/// 举一例演示

4,设问“使用搜索引擎有那些技巧?“

分析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 1),提炼搜索关键词 2),细化搜索条件 3),用好逻辑符号 4),强制搜索

5,举例分析关键词

有关明年奥运会的消息 奥运会

有关阳江地区的特产 阳江特产

有关秦朝历史文化的资料 秦朝皇 6,课堂作业(使用搜索引擎完成):

1)、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__________”。

2)、山东_________(城市名)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3)、十八子集团的网址: 4)、阳江汽车站咨询电话 : 5)、广东省广雅中学的网址: 6)、阳东广雅中学的网址:

篇6:1.摄影教学技巧入门篇

很简单的一些观念和大家分享

《摄影技巧 1.》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

光圈:光圈愈大景深愈浅,光圈愈小景深愈深。

镜头焦距:镜头焦距愈短景深愈深,镜头焦距长景深愈浅。

摄距:摄距愈近景深愈浅,摄距愈远景深愈深。

《摄影技巧 2.》

最简单的„测光‟要素!

测光时,只要找到景物中接近中灰色的地方测光,皆可以得到正确曝光。

一般测光范围会偏重画面下方,若构图需直拍时,先把相机横拿测光,再直拿拍照。

小区域测光,可先换用望远镜头测光,再换回原镜头拍摄。

《摄影技巧 3.》

最基本的『构图』技巧!

黄金分割定律:就是将照片的四边三等分,用直线连接,使成一「井」字形。照片的主题中心应放在四线的交叉点上。这是使用最广、历史最久的构图规律,宜多利用。

打破传统三等分构图法,就是三等分的一半等于「六等分构图法」,地平线 or 水平线置于六分之一处,照片主题亦需放在黄金点上。

《摄影技巧 4.》

最简单的「对比」构图法!

明暗对比法: 远近对比法: 大小对比法: 高低对比法: 刚柔对比法: 色彩对比法: 《摄影技巧 5.》

何谓 「色温」?

平常一谈到颜色,例如说「泛红的光源」,实在很难用言语表达它就竟有多红。所以,在摄影中就将光的颜色替换成「色温」的数值。

例如一个完全漆黑的物体加热时,温度上升至某一水平时,会开始发出暗红色的光;随着 温度的提高,此光的颜色明显会有 橙→黄→白→篮 之变化,而可用当时的温度﹝绝对温度 =。K﹞ 表示此发热物之光的颜色,谓之「色温」。

因为色温的数值越高,光的颜色偏蓝﹝阴天或雨天的光线﹞,越低则偏红﹝日出或日落的光线﹞;所以 专家就订定了一个色温表如下:

太阳与地表呈现 70。= 6000。k 太阳与地表呈现 60。= 5900。k 太阳与地表呈现 50。= 5800。k 太阳与地表呈现 40。= 5710。k 太阳与地表呈现 30。= 5540。k 太阳与地表呈现 20。= 5200。k 太阳与地表呈现 15。= 4880。k 太阳与地表呈现 08。= 4120。k

一般而言,日光型胶卷都以 5500。K 为正常的显色标准色温。

所以,在不同的拍摄时间相机可能需要调节不同的色温值,例如在中午时间拍摄,温度较高,则此时光的颜色较蓝,所以色温值就会偏高。《摄影技巧 6.》

「人像构图」的六大法则!

全身像:可强调美丽的身体线条与动态,但不容易表现出来,困难性较高。

七分像:膝部以上。拍摄膝部到脸部,此种构图很适宜强调动态。

半身像:腰部以上。因不用考虑脚部的安排,可明显的捕捉表情,故较易处理。

胸 像 :胸部以上。可用手部操作表现动态,所以半身像及胸像最容易强调表情或 制造气氛。

特 写 :大头照﹝如学生证的照片﹞。

大特写:近摄的一种。这种构图只拍摄脸部,所以表情、眼神、嘴角都是很重要的重点。

「人像曝光」要素﹝负片﹞!

※ 人像摄影,以人的皮肤色调为测光依据。

减 一 格 :曝光不足,会损失脸部阴影的细节,无法表现肌肤的真实感。

正常曝光 :曝光正常,能表现出肌肤的真实感,由于太过锐利画面,使之脸部的缺陷都表现出来,这是一般人较不愿意看到的画面。

加 一 格 :曝光过度半格、一格是最理想的测光标准。脸部肤色稍微过度,则肤色看起来比较圆滑平稳,脸部的青春痘或缺陷,在相片上较 无法表现出来,这就是一张成功人像作品。

加 二 格 : 一般婚纱摄影都曝光过度,亮面色彩失去饱和,肤色泛白,类似素描构图,亦无法表现肌肤的真实感。

「人像摄影对焦」的要领!

正面拍照:以眼睛为对焦重点。

侧面拍照:一般以前眼为焦点,表情最自然。

「人像摄影镜头」有几种!

85m/m 105m/m 135m/m 180m/m 200m/m 35~105m/m 80~200m/m 《摄影技巧 7.》

夜间月亮拍摄参考表!

●以ISO 100 为准●

弦月 1/15 1/ 8 1/4 1/ 2 1 半月 1/125 1/ 60 1/ 30 1/ 15 1/ 8 满月 1/500 1/250 1/125 1/ 60 应该怎样利用呢? 《摄影技巧 8.》

检视一张精彩的照片,需要具备以下几个重要元素?

包括瞬间的动感的掌握。

几何构图能力。

颜色组合的概念。

撷取人物神韵。

光影的层次。

在混乱中呈现次序美感。

《摄影技巧 13.》

如何运用各种「镜头」来选择适合拍摄之题材!

广角镜头:大约28m/m~35m/m

体积小,携带轻便,是傻瓜相机流行的主因。

摄角广,要注意弯曲、变形、失真。

对焦快,了解景深表,找出快速拍摄的景深焦点「光圈与距离」的调配,固定焦点,把握住一瞬间剎那留住于永恒。训练目测,有时比眼睛调焦速度快,人总是在患得患失中失落良机。

看了观景窗,就要决定构图、布局、摄角,把握瞬间最佳景点按下快门,预防倾斜弯曲,天空除了蓝天白云外,适度地将镜头向下压。

标准镜头:大约42m/m~58m/m

生于法国的 Henri cartier~Bresdson 说过:「当我买了第一架 Leica 时,它变成了我眼睛的延伸 」。

135厘米相机的标准镜头以42m/m~58m/m;一般商品连同机身一起购买时,大部份都配50m/m为主。

中长镜头:大约75m/m~105m/m

适合于人物特写,一般人物肖像,没有压缩感,呈现自然影像。

街头速摄,被摄体不觉得被摄影的压力。

体积大小适中,携带轻便。

突显主题,使用大光圈时,能简化周边杂乱,求得画面简洁,一般使用f4~f5.6时充分呈现立体感影像,发挥光与影的最佳境界。

望远镜头:大约300m/m~1200m/m

适合体育活动、鸟兽生态、星像......体绩庞大,携带费力,必须装置在三脚架上拍摄。

不适合人物肖像摄影,压缩感呈现人脸被压平而失真。

景深很浅,对焦必须精准,光圈缩小,f16、f22、f32.....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融入各焦距镜头的优点于一镜,但其功能质量并不能替代固定焦距镜头的特性与优点,但为了各种因素或需要应急也何妨!终究美好的光影,真实的影像传递,才是最终的摄影目的。

夜景拍摄技巧

A.如果不熟悉相机操作, 请用夜景模式拍吧.B.如果对相机操作有点认识, 可以跟以下的步骤试一下:

1.必需要有脚架

2.模式: 光圈先决模式.3.感亮度: 用ISO 100较佳.如果相机有更低的感亮度, 如ISO 50/64/80, 也可以使用.但在ISO 50/64下, 相片看来会似CG(Computer Graphic 计算机图像), 欠了点真实感, 但每个人的口味不同, 请自行尝试.另外, 一般相机的半自动模式下(光圈/快门先决模式), 最长的曝光时间可能只得15s或30s.在使用低感亮度及小光圈下, 所需的曝光时间可能比相机的最长曝光时间长, 结果变成曝光不足, 这一点要留意.4.光圈: f/7.1左右.光圈太大景深不够清晰度不足.光圈太小则星芒效果过强, 减低清晰度.5.曝光补偿: 在平均测光下, 试一下-1EV,-1.5EV,-2EV(这是指夜景, 如果是黄昏夜景, 请用-0.5EV,-1EV,-1.5EV 试一下)的拍三张.回家才决定那一张最好.6.白平衡: 一般都会用日光(5500K).但是, 想拍出来冷色一点, 可用阴天/阴影(6500K或以上);想拍出来暖色一点, 可用日光灯/灯泡(4500K以下).7.遥控/自拍摸式: 为免按快门时产生震动, 如相机附有无线或有线遥控, 请用遥控按快门.否则, 可用自拍模式, 按下相机快门后, 手指离开机身, 等几秒后便会自动开始拍摄.8.NR(抑噪系统): 如果相机有NR, 必须使用!否则, 在长时间曝光下(一般夜景曝光时间可达5-30s), CCD会发热, 必定会产生大量Hot Piexel(热杂点), 但用了NR后会将杂点除去, 但会略为减低清晰度/损失少量细节.9.闪灯: 如果是拍夜景+人像, 可以使用闪灯替近距的主体补光.远距离的对象是打不到.10.拍夜影的时机: 空气清新, 透光度高的时候(最好是骤雨之后);太阳下山后, 天空由天蓝渐变成全黑之间的宝蓝色的五分十分钟内;骤雨后的风吹云动会是夜景的最佳背景.人像创新拍摄7个摄影技巧

1.改变视角

绝大多数人像照片都是在与眼睛平行的高度拍摄,换一个角度往往能完全改变一张照片的表现力,所以很多摄影老手都会告诉你︰不妨站在你能达到的最高点。当然,放低机位也会达到同样的目的。

2.改变模特的眼神

人物的眼睛往往是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绝大多数肖像拍摄中模特都注视着镜头,自然而然地引起观看者与被拍摄者的“交流”;这种特殊的“指向性”如果利用得当,有时会获得特别的效果,不过,这种“指向”会直接影响到构图,如果无构图上的必要则切忌牵强,否则产生被拍摄者与摄影者“貌合神离”的感

觉。3.打破构图常规

打破经典的构图常规(三分法则)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对场景的理解,如果你需要构成一种强势冲击力的效果,不妨尝试将模特放在画面的边缘。

如果没有眼神的“指向”,这张照片将非常失败(很快就复习到刚才的要点:)

4.尝试特殊的用光

人像中有无数种用光的模式,侧光可以烘托气氛,双闪灯可以突出轮廓,当然还有各种创意光影模式,夜晚拍摄时别忘了B门哦

5.设计特别的动作

人像摄影是模特和摄影师共同完成的作品,一张精心策划的照片必然比呆板的拍摄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你可以利用模特的各种动作来构建你的画面,奔跑、跳跃都是非常棒的主题,当然,前提是你

要准备好一台具有连拍功能的单反。

6.拍摄模特的局部特写

这是以前重复过很过很多很过很多很多遍以至于已经成为经典的技巧了,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拍出漂亮的特写照片,原因?参考第1条关于视角的要点

7.拍一组照片

篇7:摄影实战中典型的光圈运用与技巧

标签: 摄影入门

设定光圈大小数值,可说是摄影基础技法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要按下快门之前,必先观察光线条件与拍摄环境,视情形合理设定光圈大小,才能够拍到清晰的画面,而且有效控制景深,能表现摄影师的拍摄意图。本篇就来介绍一些,在摄影实战中典型的光圈运用与技巧。

大光圈虚化背景突显主体

我们知道,在拍摄照片时使用的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利用这一点,可以避免周围杂乱的背景影响画面效果,使照片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体上,让主体更被强调出来。

▲光圈优先,F7.1,1/500秒,ISO 400,焦距400mm。

虽然只使用了F7.1的中等光圈,不过,采用400mm的焦距在大约8米的距离拍摄,同时,小鸟距离背景很远,因而获得了理想的背景虚化效果。

▲光圈优先,F2.8,1/320秒,ISO 100,焦距200mm。

户外人像写真、婚纱摄影常用F2.8、F4这样的大光圈拍摄,让景深变得很浅,配合135mm的中长焦距,模糊的背景在突显主体的同时营造柔美的画面氛围。

专家提示:影响景深的其他因素

影响景深的因素除了光圈大小以外,所使用的镜头焦距、拍摄距离的远近、背景离主体的远近都会对景深造成影响。

在光圈大小和拍摄距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使用的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在镜头焦距和光圈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在光圈大小、拍摄距离、镜头焦距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背景距离主体越远,景深越浅。因此,设定大光圈、使用长焦镜头拍摄、靠近主体、让主体远离背景,都能够拍摄出背景更加模糊的浅景深照片。

微光手持拍摄采用大光圈避免画面模糊

在室内、阴天、傍晚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时,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照片「糊」了。这是因为在微光环境中拍摄时,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较慢的快门速度)获得理想的效果。一旦快门速度低于手持安全速度,手的晃动可能会造成照片模糊。使用大光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感光元件单位时间的进光量,从而提升快门速度,避免照片模糊。

大光圈提升快门速度并不仅仅用于微光环境中,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也常常会利用大光圈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拍摄动物、飞鸟要尽量捕捉瞬间的精彩姿态,表现出它们自然的天性。即使光线充足,也常常使用大光圈、适当调高ISO 感光度,获得高于1/500 秒的快门速度,以连拍方式凝固精彩瞬间。

▲光圈优先,F2.8,1/40秒,ISO 800,焦距28mm。

在旅行时,三脚架常常不在手边,绚丽的夜景又令人不肯错过。手持拍摄首先要考虑的保证画面清晰。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利用现场环境,借助石头、栏杆、树干、墙壁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相机,并采用较 大的光圈,逐级提升ISO感光度,使快门速度达到保证安全快门速度。这张照片采用F3.5的光圈,并将感光度提升到ISO 800,使快门速度达到1/40秒,手持相机清晰拍摄到雨后的夜景画面。

专家提示:什么是安全快门速度 安全快门速度是一般人手持相机拍摄时能够拍清晰的最低速度。这个速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信许多单眼爱好者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震动情形通常并不明显,但如果使用长焦镜头拍摄,一点轻微的震动都会相当明显。实际上,安全快门的速度跟焦距是有关系的。这个关系其实很简单,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即:安全快门速度=1/焦距。也就是说,如果使用标准50mm镜头拍摄,安全快门速度为焦距的倒数1/50秒。如果使用200mm长焦镜头拍摄,安全快门速度为焦距的倒数1/200秒。

微距使用中小光圈避免景深过浅

使用微距镜头可以用非常近的距离拍摄昆虫的特写画面,影响景深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拍摄距离。越靠近拍摄被摄主体,景深越浅,背景越模糊。因此,微距摄影时,如果采用大光圈容易导致景深过浅。常常使用F8、F11、F13 这样的中小光圈拍摄,确保画面具有一定的清晰范围。

▲手动模式,F13,1/160秒ISO 200,焦距100mm。100mm微距镜头配合近摄接环拍摄昆虫,即使采用F13的光圈,景深也非常浅,常常需要使用手动对焦功能仔细调整焦点位置,聚焦到昆虫的眼睛上,使画面更加传神。

中小光圈拍摄风景建筑 拍摄城市建筑、大场景的风景时,常常使用F8、F11、F16 这样的中小光圈,配合焦距较短的广角镜头,表现丰富细节和细腻的层次。

▲光圈优先,F16,2秒ISO 100焦距27mm,曝光补偿+1EV。

清晨拍摄于雪后的故宫角楼,利用挂满枝头雾凇巧妙地搭建了一个画框,在丰富画面层次的同时展现了银装素裹的美景。在F16的小光圈设定下,近处的枝条,远处的角楼清晰呈现在画面中,如果采用大光圈拍摄,近处的枝条就会变得模糊了。

小光圈拍出独特的星芒效果

如果拍摄的画面中存在太阳、路灯、水面的反光等点光源,选择F11、F16 甚至F22 这样的小光圈拍摄,画面上会出现神奇的变化,这些点光源会呈现出漂亮的星茫效果,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

▲光圈优先,F16,2秒ISO 100焦距27mm,曝光补偿+1EV。

清晨拍摄于雪后的故宫角楼,利用挂满枝头雾凇巧妙地搭建了一个画框,在丰富画面层次的同时展现了银装素裹的美景。在F16的小光圈设定下,近处的枝条,远处的角楼清晰呈现在画面中,如果采用大光圈拍摄,近处的枝条就会变得模糊了。

专家提示!星芒的数量与光圈叶片的关系

篇8: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

一、语言的技巧

语言是一门艺术, 而语言教学则是有针对性的艺术。语言表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你的教学的效果。明确直观的表达让接受者一目了然, 而富于艺术的表达则让人回味无穷。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他们根本还不理解什么是叫做艺术, 他们只是觉得自己感兴趣就去做了, 因此, 我们正是要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点本性来很好的加以利用。

1. 语言要富有激励性。

学生们都是很喜欢听老师讲故事的,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计算机史、计算机人物, 计算机界的大事, 对学生来, 比较的新鲜、有趣, 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如:在介绍这一门学科的时候, 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先讲讲比尔盖茨的生平事迹, 告诉孩子们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 和现在的事迹学生听这样的故事一般都非常感兴趣, 你在故事中就可以顺便介绍了学习这一学科对以后的作用, 然后再结合当前的一些实际的例。孩子们都是求知若渴的, 只要用语言激励他们, 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一科目的教学目的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巧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一种行为语言, 是对教学语言的有机补充, 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有时可以表达出用口头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 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每堂课一开始的师生交流, 虽然时间很短, 但对整堂课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师进入教室时, 步伐应稳健、镇定和自信, 速度适中, 面带微笑, 目光慈爱、柔和并透着严肃环视整个教室。教师走上讲台后的第一句话“同学们好”, 语言应凝重, 情感要真诚, 眼神要关注全体学生, 不能浮于形式, 更不能心不在焉、虚情假意。在这几秒或是十几秒钟的时间里, 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这是老师对我们的慈爱, 是对我们的鼓励, 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活泼。

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正视回答问题的学生, 流露出信任的目光, 应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 并尽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表扬,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心和鼓励, 从而消除因可能回答不出问题而产生的害羞和畏惧心理。我们应该让他们在玩乐的同时,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而不是让他们玩了之后什么也没有学到了。

二、课堂导入的技巧

1. 提问导入法。

即以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进而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例如:讲解键盘的使用时, 教师课前可以以提问导入:“同学们, 我们己经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来使用它呢?”进而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2. 展示导入法。

先向学生展示用课堂知识制作出来的电脑作品, 引起学生对电脑作品的兴趣, 然后激发学生学习未知领域知识的欲望。例如前边说到的教学生们学习画画的时候, 先展示一些简单的图片, 这也是目前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3. 情境创设法。

即教师先设计一种虚拟情境, 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如美国一位历史老师上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节时, 没有直接讲课, 而是先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考试, 然后又要向学生收取高昂的试卷费, 学生非常不满, 准备罢课, 这时教师才说:“同学们, 不要紧张, 刚才只是我和大家开的一个玩笑, 当我向同学们收取高昂的试卷费时同学们情绪如此激动, 那么, 当英国殖民者不断增加美国人民的各种税费时, 美国人民会怎样?”同学们立即提出要用武力反抗, 这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己经在收试卷费的这个情境创设中完成。这是一种塑造不同情景从不同位置来进行教学的方式, 可以给学生比较深刻的感觉。

篇9: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指引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47-01

在当前我国的教学模式里,有多种教学模式,如“高效课堂”、“翻转课堂”,但是“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相比扔略显不足,因此,我国的教学模式里目前首推“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就具有以下优点:(1)“翻转课堂”的教学思路明确;(2)“翻转课堂”的教学知识清晰直观;(3)“翻转课堂”优化了学习流程;(4)“翻转课堂”教学视频演绎精彩;(5)“翻转课堂”巩固知识纠正错误方便快捷。通过教师制作的视频,直接演绎教师需要讲述的课堂知识,内容生动活泼,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共鸣。学生直接获取知识后,通过老师的讲解,便于日后学习和巩固,因此“翻转课堂”备受重视。那么在实际中,我们要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把“翻转课堂”融入进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解放传统教育观念,教师构建新的角色定位

从传统教学的模式下,可以看到很多教育观念是不适宜现在的人文环境的,教育观念如果不能得到解放思想,就会阻碍教育模式的进步,为此,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也要解放思想,教师要拜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翻转课堂”这种新兴教育模式,重新对自己课程安排进行调整,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脱离“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尽力构建一个完善、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更早的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推行是教育观念进步的产物,要积极向时代发展方向靠拢,一旦教学模式呆滞,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就很难转变观念,从而造成同样素质的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下不进反退。教师要树立坚定的思想改革信念,敢于打破自身和教育环境之间的壁垒,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教师应该是改革的先行人,从而才能更好的带动学生、带动教育模式观念的改革。

二、学生坚定信念,应对角色转变

“翻转课堂”同时也要求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念,应对与传统填鸭式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提出了要求。“翻转课堂”本身具有较好的活力,教师通过Wikis、Blogs等软件制作与学生学习相挂钩的资源,学生依靠老师提供的资源和互联网的资源获取到需要的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坚定信念,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逐步成为自主学习的领导者。“翻转课堂”本身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翻转地位,需要学生前期的自学,然后课堂上才能加强与老师的交流,通过老师的答疑解惑取得进步。

三、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很多教师误以为要搞好“翻转课堂”,只要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视频的制作中即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视频固然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翻转课程”的成功之处在于要抓住其关键点。

1.确立目标,主动参与。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翻转课堂不是指教师依赖视频制作让学生自学知识,而是要让视频体现出相应的目标,比如对一些文字难以理解的课程,通过前期视频制作侧重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这样当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时,因为学生已对课程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只要做好纠正错误,引导教育即可。

2.联系生活,实例教学。中小学中,会出现很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如中小学数学中会出现有如“角”这样抽象的概念,学生一般难以通过字面就可以了解,学习时难免感觉乏味,这时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联系实际情况,综合实例进行教学,就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素养。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一课时,对于角的概念的概括是“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此概念并不是十分直观,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荡秋千的时候,秋千的摇摆和手臂的摆动,并向学生展示之前已经做好的动态视频,“手臂的摆动,秋千的摇摆”便是角的一个概念的延伸,由此同学们一定会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思考:荡秋千和摆臂怎么会和角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呢?由此学生便会积极进行研究,透彻理解角的概念。

3.引导启智,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需要得到彻底转变,“翻转课堂”是教育新型模式,教师要积极向时代发展方向靠拢,避免教学模式死板,避免出现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完全跟着教师教学节奏,老师教而学生学,要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自主探究,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教育壁垒,使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通过主动的想学习知识进行自身知识体系的查缺补漏,从而更快更好的完成既定学习目标,通过“翻转课堂”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下,学生已经通过视频学到了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翻转课堂”的实行,在课堂上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完美搭配,从而节省教学新内容的大量时间,如何将课堂有效搭配,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合理安排课堂实践,是中小学教学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上一篇:镜湖游玩作文下一篇:预示你未老先衰的10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