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概念电子教案

2024-05-24

吨的概念电子教案(共7篇)

篇1:吨的概念电子教案

认识“吨”

河头镇中心校

朱冰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质量单位“吨”。(板书)

二、结合实践

学习新知

1、研究问题

(一):1吨到底有多重呢?(1)水

引导学生回忆课前提一桶水的感受,指名说一说。再猜重量(10千克)。然后提问:10桶水能提得动吗?是几千克?100捅呢?从而引出1吨=1000千克。如果每个学生一天节约1千克的水,那么全班同学一天大约能节约(50千克的水),几天就能节约1吨的水呢?(20天)渗透思想教育。(2)小朋友的体重

同桌互相背一背,感受对方的体重。并指名说一说背的感受。然后根据同桌的体重推算一下几个同桌的体重大约是1吨。

我们班最中的那个同学的体重是50千克,10个这样的同学共重多少千克?20个呢?(让几个同学背一背50千克重的同学感受一下,其他同学下课再来感受一下。)(3)分组活动。体验1吨很多

分组提供材料:①一袋面粉的质量是25千克。②大约2千克的砖头。③大约50千克重的水泥。④一头485千克重的牛。

各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小组合作算一算,要几个这样的东西大约是1吨。教师巡视,帮助小组计算、估算、推导。

小组汇报

感受。通过同学们的合作计算,你对这些数有什么感受?可见,1吨是——很多的(4)举例

让学生举例说明还有哪些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或说说多少个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 师可适当引导

2、解决问题

(二):什么情况下用“吨”做单位?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练习:认识了“吨”后再来给下面物体填上适当的单位

3、解决问题

(三):“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从上面练习题中引入,重在指导学生说出化聚的思考过程。

三、巩固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

1.口答。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一个乒乓球重3()

一袋面粉重50()

2、比较下面数量的大小

1吨60千克

600千克

6000千克

1吨6千克 这些数量能直接比较吗? 怎样就能比较了?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答,集体点评。

2、小小检查员

一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3吨”,你能让下面这些车都通过吗?为什么? A、王叔叔的车装载55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四、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们知道了有关“吨”哪些知识?说给同桌听一听。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只要你能细心观察,留心注意你会写出比小明更好的数学日记来,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回去也写一篇日记。

篇2:吨的概念电子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巩固与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吨

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

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第(3)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篇3:吨的概念电子教案

【片段一】

师:有个小朋友叫小马虎, 他逛动物园的时候把动物的体重记录下来。 (没有单位) 你觉得他记录得怎么样啊?

生:没有单位。

师:真是个小马虎, 那我们一起帮他补上吧。一只小白鼠大约重20 (克) , 一只小兔大约重2 (千克) , 一头河马大约重3000 (千克) 。

师:一起把3000千克读一读, 还有更重的呢。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 一头鲸鱼重72000千克。计量这些物体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 你觉得怎么样啊? (很麻烦) 怎样能更加简便地记录? (吨)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老师先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单位千克和克, 再让学生通过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体验到计量比较大的物体的重量用千克比较麻烦, 从而引出“吨”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不仅激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表象, 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表象的基础上, 通过列举更多更重的动物的重量, 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想到计量比较大的物体重量时用“千克”比较麻烦, 而应该用“吨”。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吨”是计量比较重的物体。

【片段二】

师: (大力士搬米) 采访一下, 你觉得10千克大米重吗?

生:不算太重。

师:真不愧是大力士!我们有请大力士到前面来。这1袋大米重10千克, 两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 (20千克) 大力士, 你能把它抱起来吗?你觉得重吗?

生:比刚刚的10千克大米重。

师:好, 你等着。3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 (30千克) 大力士, 你还行吗?30千克你觉得重吗?

生:太重了。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老师让班上的大力士去搬重10千克、20千克、30千克的大米, 并谈谈自己每搬一次的感受, 让学生体验比较重的物体是搬不动的。从这个过程中, 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当大力士觉得20千克大米比刚才还要重的时候, 老师没有停, 而是再加一袋, 直到大力士搬不动为止。这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30千克是很重的, 以至于班上的大力士也搬不动。二是注意对学生类推方法的指导。在让大力士搬之前, 让学生计算出2袋、3袋大米的重量。从后面的教学片段, 我们可以知道, 这个类推方法的指导, 其实就是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片段三】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

(1) 按组号每人 (抱一次) , 搬离地面坚持2秒, 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独立填写表格, 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体是1吨, 并把结果在小组里交流。活动分6组进行。第一小组是一棵重1千克大白菜;第二组是重25千克的大米;第三组是重10千克的水;第四组是重5千克的洗衣粉;第五、六组是大约重30千克的同学。

学生活动后交流, 并适时板书重1吨的物体。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有两个体验:一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大小物体的重量;二是通过类推的方法, 在体验一个物体的重量基础上, 计算并体会1吨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 学生能充分感受1吨是比较重大的重量单位, 老师配上一定的板书, 让学生直观感受1吨物体到底有多重。板书就好比我们写作文的提纲, 所有的内容都包含在这板书中。当老师把1吨有多重的大量事例写在黑板上时, 无形中就让学生建立了1吨有多重的表象, 而且这个表象在头脑中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这对于学生形成1吨有多重的概念很有帮助。

【片段四】

观察图片, 进一步感知1吨有多重。

(1) 每头牛重500克, 2头这样的牛重1吨。

(2) 每袋水泥重50千克, 20袋这样的水泥重1吨。

(3) 每桶油重200千克, 5桶这样的油重1吨。

(4) 每头猪重100千克, 10头这样的猪重1吨。

(5) 一个普通水龙头正常流水1个半小时, 大约能流1吨水。

(6) 洗一辆车大约用200克水, 洗5辆这样的车大约用水1吨。

【评析】在这个片段中, 老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 说一说生活中1吨的物体,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吨在生活中到底有多重。数学应联系生活,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不断列举, 让学生深刻建立1吨有多重的表象。这对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

【评价反思】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有三点:一是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是明确这个概念和另一概念的关系;三是能正确运用概念。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获得数学概念, 达到以上的基本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尤其在让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同时, 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体验。对于“吨”这个概念, 其内涵就是学生感受到“吨”是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用的重量单位;其外延是让学生理解1吨有多重, 并建立1吨的表象。本课中, 教师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 都是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而获得的。

我们都知道, 小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有两种: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就是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来理解新概念。比如上述片段一, 老师先让学生回顾“千克和克”的概念, 再通过“较麻烦”的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吨”的概念。通过不断列举和体验, 揭示出“吨”是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用的重量单位。这其实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原有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初步建立“吨”的印象, 这就是概念同化。之所以学生能初步了解“吨”是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用的重量单位, 就是因为在概念同化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让学生体验计量的“不方便”, 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而自然而然引出了“吨”的概念。

概念形成是通过大量的事例, 感知并形成一定的表象, 再通过抽象概括, 形成概念。在上述后面三个片段中, 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活动, 再让学生观察图片, 说一说1吨有多重。这些分组活动, 图片的观察其实就是让学生认识大量的事例, 通过不断的体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一定的表象, 通过巧妙的板书, 类推计算的方法抽象概括出1吨有多重, 最后再用大量生活中的事例,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 从而形成了1吨有多重的概念。

当然, 只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 让学生充分体验是远远不够的, 也达不到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通过不断的体验, 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比如在上述片段中, 老师是让学生先通过计算得出1000千克, 然后告诉学生1000千克就是1吨。在体验1000千克的同时,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1吨。这不仅让学生很好地分清了千克和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更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理解千克和吨的概念, 这就让学生在思想和方法上有一个提升。结果表明, 学生由于有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刻体验, 都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概念。

篇4:三星电子拓展终极智能概念

智能手机,不仅是引领

提到智能手机,漂亮的业绩数据、以及行业共识都表达出:三星电子、苹果引领了2011年智能手机的发展。然而,三星电子智能手机业务远不止“引领”那么简单,它们似乎时刻准备掀起下一轮的产业升级——三星电子已在欧美地区申请了11500多个移动通信专利,这至少表明了三星在通信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其次,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足够长远的布局,比如三星已经研发出许多震撼级的技术——32纳米Exynos4212双核处理器、64G闪存芯片、1600万像素智能手机摄像头传感器、可弯曲屏幕、甚至可用玻璃做显示器等(手机行业,一个部件就可能改写历史)。而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和内容方面,三星电子一直在卧薪尝胆准备下一代操纵系统,并全力发展软件与内容。凭借上述,三星电子不仅在智能手机领域称雄一方,而且极可能在“苹果转折期”得以进一步壮大。

到处都是Smart TV

2011年三星电视的策略很明确,就是Smart TV,而且早在1月份就发布了数款Smart TV:可以播放高清3D节目,窄边框设计将电视边框缩小80% 改写了电视工业设计史,率先在电视上推出应用程序(Samsung Apps),并提供了简洁的智能应用中心、便捷的搜索功能(Search All)、实用的无线共享功能(All Share)、甚至可以实现手机观看Smart TV电视节目的创新应用。

三星Smart TV的推出,让萎靡不振的2011年电视行业看到了“几乎是唯一的曙光”——智能电视。守在家看电视,新时代的人们似乎厌倦了这种家庭娱乐方式。随着Smart TV的问世,电视企业开始了艰难、也许是漫长的转型之路,三星电子又一次掀起了产业革命浪潮,布局非常深远。

中国市场的标杆

2011年,三星电子连续6年在全球电视行业占据市场占有率第一名。不仅如此,在产业上,三星电子在电视产业牢牢控制着产业链中上游的优势。

篇5: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3、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感受1吨的重量。

教学难点: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背缸倒缸,我被的个大缸。(两名同学背靠背,胳膊相互挎着,用力背起对方)

【谈谈背起对方的感受,同时让对方说出自己的体重。】

一、情境引入:

刚才让大家做了背人游戏,下面谁来背背老师?(怎么也背不起来)那你们猜猜老师大概有多重?把你的猜的结果告诉同桌,看看谁猜的最接近。

师告诉大家:老师的体重是65千克,你们猜对了吗?

昨天老师把咱们班其中30名同学的体重已经给大家来,而且老师让大家课前计算了这些同学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千克?你们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和大家说说。

生回答。

师:你们有那么多种计算方法,真聪明,下面咱们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一个孩子大概是33千克。『指定的孩子站起来』

3个孩子大概是多少千克?(100千克)『三个孩子站起来,』

那30个孩子呢?(1000千克),『30个孩子起立让大家感受1000千克。』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重量都是用什么做的单位?『千克』板书

以前还学过那些质量单位?板书克

那你们知道刚才咱们说的1000千克还可以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呢?{吨}

这就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质量单位吨板书出示目标:认识吨

二、自学探究

请同学们看书91页兔博士到蓝灵鼠这部分内容,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一分钟后比一比谁学的最好。

1吨=1000千克1t=1000kg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吨等于1000千克,那你们知道一吨到底有多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完成的第二个任务。板书:感受1吨的重量

刚才的30个同学的体重大概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活动,体验一下,1吨到底有多重呢?我相信通过下面的活动你会对1吨有更深刻的认识。

拎沙袋游戏,每个沙袋10千克

活动要求:

1、每一横排是一组,每组最左边同学是都是一号选手。(1号选手请站起来)

2、从一号选手开始一次拎沙袋传给下一名同学

3、看那组的动作最迅速,而且最安静。

4、拎过后谈谈你的感受。

生可能会说很重

师:这刚是10千克,下面咱们来比一比20千克的看你能拎的动吗?

活动要求:

1、还是每个横排为一组,每组最右边的同学是一号选手(1号选手请站起来)

2、从一号选手开始,先把两个沙袋口并到一起,然后双手同时用力将其拎

起传给下一名同学。(实在是拎不起来的,要拖着传给下一名同学)

3、比那组即快还最静,获得第一名的小组是大力士组。

4、谈谈你刚才拎时候的感受。

师:选出咱们班最有实力的两名同学,咱们来争大力士个人奖。其他同学 观察他们拎时候的表情。通过他们的表情你知道什么?

今天我们的大力士个人奖已经揭晓,那就是…..同学,这个奖品送给他。

生可能说:皱着眉,脸都憋红了……..通过他们的表情知道,这40或50千克太重了。师:像这样一个沙袋是10千克,5个这样的沙袋就是多少千克?(50千克)50千克就的时候就连咱们的大力士都拎不起来了。看来真是很重。摆成两排,现在是多少千克?(100千克)那在摆一层呢?200千克,8层呢8000千克,先这样摆10层呢?1000千克,也就是1吨了。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一吨沙子到底有多少。

师:纯净水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每桶纯净水是10千克,像这样100桶水就是1吨。还有我们都知道的动物犀牛,一头成年犀牛的体重大概也是一吨。

师:像这样,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还有那些物体是用吨来做单位的。(课件展示)

师:这个标志你见过吗?谁知道他表示什么意义?(桥梁上的限重标志还有,货车上的载重标志)

专项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在井然有序的活动中体验到1吨的重量,看到你们刚才活动做得那么好,老师奖励大家一起去看看动物园的故事好不好?课件展示:六种小动物要到河对岸,那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你是怎么学到的?

四、综合练习。

篇6:《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第77页吨的认识、“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直到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呢?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质量单位.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1)平时当重量比较小时我们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但是当重量比较大的时候,比如说装货物的集装箱,它的重量很大,如果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就非常的麻烦,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质量单位,你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质量单位来吗?

(2)你很聪明创造出的这个质量单位和科学家创造出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它和克、千克一样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吨)

(3)你能说一说,在你平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东西的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4)建立1吨的概念

出示袋子图。

逐一出示袋子图,说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个就让学生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地数,满10张。

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告诉学生: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标出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空。

(6)教学“试一试”

出示: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引导: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等于3000千克。

提问: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题先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出怎么想的。

三、组织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先分别看每个框里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再连起来说一说。(2头牛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

2、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吨,知道计量较重的或者较大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把吨和千克进行换算,换算时只要想几吨是几个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几个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篇7:《吨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

二、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自身体重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物质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然后通过体验、计算、感悟1吨的重量,并联系身边物体的质量,形成感知。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此,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物质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2.通过体验、观察、比较、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与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通过主题画问题的解决,并联系生活,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体重

(1)你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出示主题画)

你们看谁来了?这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学生: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同时过桥吗?

3.提出问题

老师: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学生有的认为行;有的认为不行,桥可能会断掉。)

师:从哪看出桥可能会断掉?

生:因为桥边写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限重1吨”就是不能超过1吨的意思。超过1吨就会断掉。

师:那1吨又是多重呢?(学生茫然)

师: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1)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3)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

(5)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6)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5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猪约重200千克,几头猪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3.能否同时过桥(出示主题画)

(1)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2)可以怎样过桥呢?(小组讨论)

(3)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高兴。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个桥吗?为什么?

4.单位换算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应用

(1)估一估,连一连(课件展示)

大象鲸山羊

50吨60千克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能力。

由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利用学生熟悉的体重,通过背一背、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感悟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联系生活,进一步感悟吨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释义-国防教育的保障下一篇:幼儿园教师一日常规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