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一日常规培训心得体会

2024-05-24

幼儿园教师一日常规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幼儿园教师一日常规培训心得体会

一、入园晨间活动(欢快的音乐或是英文歌曲) 1、一名教师热情地接待幼儿,让幼儿高高兴兴来园,能愉快的与家人道别,并懂得用礼貌用语,如:早上好,再见,谢谢等。 2、另一名教师组织已入园幼儿的纪律并观察幼儿并与幼儿谈心。 3、对全体幼儿进行晨检。 二、进餐(舒缓的音乐) 1、有秩序的盥洗,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不玩水,洗完手关上水龙头。 2、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幼儿介绍饭菜,激发幼儿的食欲。 3、专心照顾幼儿进餐,教育幼儿不挑食,偏食,尽量不掉饭粒,保持桌面干净。餐后正确使用毛巾插嘴、脸、洗手。 三、户外活动及间操 1、让幼儿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去室外做间操。 2、教师时刻提醒幼儿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3、教师精神饱满,动作有力、合拍。能用鼓励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染幼儿认真参加室外活动及间操。 4、教幼儿主动擦汗,活动结束后回班喝水。 四、教学活动 1、做好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包括幼儿活动安全、教玩具、幼儿学具的选择。 2、课前要稳定幼儿情绪,教幼儿听信号坐好。能形成良好的常规。 3、活动中教幼儿应保持端正的坐姿,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回答时声音响亮。 4、正确操作学具材料,爱惜物品,操作完放回指定地方并摆放整齐。 5、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 五、午睡及起床 1、幼儿如厕后安静进入教室,教师要求幼儿摆好鞋及脱下的衣物。 2、教师给幼儿讲睡前故事,引导幼儿安静入睡。 3、教师纠正幼儿不正确睡姿,例如幼儿蒙头睡觉,趴着睡觉,玩被子,枕巾等不良睡觉习惯。 4、起床后,要求幼儿先穿好衣,大班小朋友自己叠被子,穿衣服。 5、幼儿整理好自己的仪表后如厕,洗手,饮水。 六、游戏与区角活动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自觉在区角安静的做游戏。 2、教师教育幼儿要爱惜玩具,遵守游戏时间。 3、与同伴友好合作,主动互相帮助。 4、活动结束后将玩具摆放回原位。 七、离园 1、教师帮助或督促幼儿整理好仪表耐心等待家长来接。 2、两名教师简单的向每位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 3、教师引导家长带幼儿观察班级周围的环境创设,了解本周的活动安排。 以上是我听过省培训组优秀教师对幼儿园“教学常规”的讲解后,我也针对我园从新归纳的教学常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吸收其它幼儿园教学常规的先进经验,补充完善我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努力缩小与省示范园的差距,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篇2:幼儿园教师一日常规培训心得体会

其实,幼儿从入园到儿园毕业,在幼儿园生活的这一段的时间里,幼儿教师不但要培养幼儿有学习的兴趣,优良的品格及各种综合能力,对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同样很重要,而且我认为在整个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常规教育的培养是达到其他各方面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幼儿的常规很重要,所以老师们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们。但是常规的制定也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直接让孩子记住自己物品的位置,孩子肯定记不住,效果就极差。所以我们给每一个孩子都规定了一个可爱的动物或是水果图案贴在他们小水杯、毛巾的指定位子上,再孩子很快就能在记住自己的物品。

其次,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小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娃娃家的游戏就能让孩子在扮家家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礼貌。

再次,教师要不断重复一些需要孩子做到的事情。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时不玩水,洗手后的水要甩在水池里,洗完手之后小手要锁好。吃饭时不讲话,饭粒不能掉在桌上。午睡时要安静,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篇3:幼儿园教师一日常规培训心得体会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幼儿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幼儿学得好不好。如果幼儿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 如果幼儿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幼儿是在一日生活中获得学习和发展的, 因此, 教学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有效性。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大致包括晨间活动、室内学习活动、户外活动、餐前活动、午睡、过渡环节、区域活动、离园活动等几大块的内容。在每一块中又有一些具体的内容, 如晨间活动包括入园、晨练、早操、自由活动等;室内学习活动包括教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等;户外活动包括教师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幼儿自选器械活动等;餐前活动包括阅读、安静手指游戏等准备活动;过渡环节包括各个活动之间的衔接与转换, 如早餐后至学习活动开始前、学习活动结束后至户外活动前、户外活动后至午餐前、餐后至午睡前, 等等。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蕴含着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教师只有切实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 才能全面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仅论述如何引导教师关注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和过渡环节的有效性。

二、关注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一) 区域的设置

区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场所, 引导教师关注区域活动首先要关注区域环境的创设, 包括区域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在设置区域时可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教室的空间在一段时间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发展需要, 灵活调整和轮流设立不同的区域, 如娃娃家可调整为医院、商店等, 但要注意核心区域在每个阶段都应该设置, 如建构区、角色区、美工区、语言区、操作区。

2.区域设置的位置要方便幼儿进出、与同伴互动交流、并尽量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3.区域设置方便幼儿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所有区域均需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 还可设一至两个私密空间, 便于幼儿从团体活动中释放压力。

4.区域的环境创设要具有吸引力, 包括设施设备的软硬度、色彩、舒适感等。

5.区域规则的制定可与幼儿一起讨论, 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的规则有利于大家遵守。

(二) 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所诱导的幼儿行为, 取决于材料的投放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 在投放区域材料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和安全性。真实的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便于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在“娃娃家”投放真实的锅、碗、勺子等;在“医院”投放真实的听诊器、白大卦、口罩、没有针头的注射器等。在收集和投放材料时, 要注意检查和消除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层次性和有序性。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对幼儿具有挑战性的材料。例如:小班投放的材料以真实为主, 中班的材料提供一些半成品和废旧物, 大班投放一些可以拆装、组合、弯曲、变化、扩展的材料。为便于取放材料, 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设计标记。如:小班用实物照片, 中班用简笔画或图形, 大班用数字、字母或者文字。

3.丰富性和可操作性。幼儿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 可操作的材料利于幼儿建构新经验, 丰富的材料便于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4.适宜性和有效性。区域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以适宜为原则, 过多的材料会干扰幼儿的选择。同时, 尽可能多投放一些低结构的材料, 让幼儿有更多创造的可能性。

(三) 区域活动的安排

快节奏会引起紧张, 把速度放慢后, 幼儿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研究表明, 幼儿至少需要30分钟才能全身心参与游戏与探究并从中受益。因此, 在一日生活安排中, 保证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很重要, 每天孩子区域活动的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 (不包括计划和回忆) 让幼儿尽心尽情醉心于喜欢的事情中。我园的一日活动这样安排:

7:40—8:20晨练、早操

8:20—8:50早餐、餐后自选活动

8:50—10:10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

10:10—11:10户外活动

11:10—12:00餐前准备、午餐、餐后活动

12:00—14:30午睡

14:30—15:30户外活动

15:30—16:30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

16:30—17:30离园准备、离园活动

(四) 区域活动的有效介入

区域活动以幼儿自主和自发学习为主, 是游戏的一种方式, 教师准确判断介入时机和有效介入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帮助幼儿提高活动水平, 丰富已有经验建构新经验, 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以引导幼儿解决交往问题为目的的介入

任何有效的介入都需基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基础之上, 判断介入的时机是进行有效介入的第一步。

(1) 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挫折, 难以实现游戏愿望时;

(2) 当发现材料有不安全因素时;

(3) 当幼儿碰到困难主动向教师或同伴求助时;

(4) 当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

(5) 当幼儿的游戏反应具有社会规范之外的消极内容时。

这种介入以教师随机介入为主, 介入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幼儿持续完成游戏和解决游戏中所出现的交往问题。在介入时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 通过语言、微笑、示范等方法进行引导。

2.以丰富幼儿认知经验为目的的介入

这种介入教师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是引导幼儿深入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介入的时机:

(1) 熟悉的材料反复玩没有突破时;

(2) 尝试后仍找不到规律和方法时;

(3) 幼儿对某个区域不感兴趣时;

(4) 教师期望幼儿获得某些经验时;

(5) 教师从幼儿自发活动中受到启示时。

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有目的地介入, 通过语言、参与、复述确认等方法将区域活动与五大领域有机结合, 引导幼儿进行深入学习。

示例:大班建构区与科学领域的结合

1.与数学的结合。教师可向幼儿提出建议:“每个人一次拿三块积木”“请用三角形的积木搭建”;可鼓励幼儿探索积木的形状以及如何搭得高一些;可在积木柜上做上标签, 方便幼儿分类;可引导幼儿认识积木的名称, 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与所搭作品比高度;可引导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不同的物体, 并可以提供积木构造图, 请他们按图搭建;可让幼儿将建构的作品用符号或形状进行统计;可引导幼儿先画图, 再进行搭建, 了解几何、空间的概念。

2.与科学的结合。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使用积木了解积木的不同 (形状、大小、光滑、轻重等;可以鼓励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适当使用一些辅助材料, 如小车, 让幼儿探索坡度等;可建议幼儿利用辅助材料充实到他们的建筑物中, 如:通过增加一些小型动物让他们建造动物房屋、农场、动物园;可鼓励幼儿通过幼儿搭建不同的生活场景, 帮助幼儿扩展有关生命的知识;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建筑物所需的材料, 如水、电等, 还可以让幼儿了解建筑物需要自然的材料, 如石头、木头等。

三、关注过渡环节的有效性

(一) 认识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

1.过渡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具有独立、积极的教育价值;

2.过渡环节是活动与活动间的自然衔接与转换;

3.过渡环节满足了学习活动与自由活动不同节奏更替的需要;

4.过渡环节有利于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5.处理好过渡环节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下紧凑地进入下一个活动;

6.处理好过渡环节能加强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7.过渡环节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

8.过渡环节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自律的能力。

(二) 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

1.提示活动的结束

教师在活动结束前可使用两类信号:一类是视觉信号;一类是听觉信号。这两种信号的灵活使用能提醒幼儿结束手中的工作, 为自然、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视觉信号中一日活动流程表的使用:按照时间及活动的先后顺序, 将一日活动流程用图片、照片或图加文的形式展示出来, 帮助幼儿理解怎样从一项活动转入下一个活动。听觉信号:活动即将结束时, 教师或幼儿可轻摇小铃提醒幼儿活动结束。

2.过渡环节的组织

过渡环节的组织要轻松、自然, 减少和消除幼儿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顺利、紧凑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示例:早餐结束后至学习活动开始前

孩子陆续吃完后, 自由活动。教师轻声与个别孩子交流, 也可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孩子可从事的活动有:自由选择阅读图书、插塑玩具、折纸、手指穿线、进区等安静的活动。保育员照顾没吃完的孩子, 并完成餐后卫生清洁工作。

在集中幼儿进行晨谈前, 教师可选用的方法有:播放音乐、弹琴、让教师或孩子敲铃、出示集中的图片等。

在幼儿陆续集中的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与幼儿聊天、猜谜语、念绕口令、玩反义词、做手指游戏、念儿歌、数数接龙、唱数、顺数、倒数、音乐小律动、手指游戏、节奏游戏等。

幼儿点名环节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如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集体报数、单双数等, 点名环节结束可请一到两名幼儿进行新闻分享后自然过渡到正式学习活动。

四、还需要思考的问题

篇4:规范幼儿“一日常规”

集体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主体部分,也可称之为幼儿“一日常规”。集体教育活动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自不待言,而生活活动则没有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事实上,生活活动由于重视幼儿的主动参与,在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更应该受到重视和关注。

幼儿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环境创设不足。要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地成长,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据调查,极少数幼儿园班级创设了生活活动区,班级墙饰中较少涉及生活活动的内容,班级宣传栏中有关孩子生活素质的内容也少见。

生活活动环节缺失。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强调常规过多、过细,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室内安静有序、纪律严明,看似常规工作质量高、效果好,可实则孩子们一个个如哑巴木偶,全然没有了表情和语言。生活活动被忽视,部分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对生活活动的组织安排显得随意,甚至任意省略。有的教师过多管理行为,导致幼儿缺乏自我管理。还有的保教配合存在疏漏,教师埋怨保育员停留在保洁和护理层面,保育员又责备教师不懂得分担工作,导致班级负责人员各行其是,造成安全隐患。

幼儿生活素质缺失。幼儿生活素质培养的目标是形成初步的劳动服务、自我保护、环境适应、合作交流等能力。生活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巩固的复杂过程。教师不能有效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素质,就会产生“幼儿生活素质缺乏——教师包办代替——幼儿生活素质进一步缺乏——教师职业倦怠进一步加重”的恶性循环。

家庭教育不当。不少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时,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如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中,孩子不小心受伤,有的家长会把责任全部归咎于教师,最终导致教师不得不取消户外活动。很多家长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就是“上什么课”“教什么内容”,幼儿教师也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上而忽略了一日生活活动。

优化幼儿活动的基本策略

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多渠道开发教育资源。创设材料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活活动区。活动区可以依据幼儿兴趣、需要、能力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自愿结伴、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交流,使幼儿获得充分自主发展。在班级生活活动区的形式及材料的投放选择上,充分尊重幼儿的需要。如在角色区活动“大马路”中,可以尝试在各活动区之间“修建马路”,设置“交通标识、路标、交警”等,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获得生活经验。

设置有效标识,发挥指导作用。如餐桌前粘贴小脚丫,让幼儿自觉排队取饭;便池前粘贴小脚丫,预留安全间距,让幼儿有序如厕;洗手池的墙面上粘贴洗手步骤照片,形象直观,便于幼儿养成好习惯;床脚粘贴小脚丫,提醒幼儿分清左右鞋子,并自觉摆放。

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栏、主题墙。及时捕捉家长困惑的育儿问题,通过宣传栏解答;及时汲取家园育儿经验,通过宣传栏交流;及时捕捉幼儿生活镜头,通过主题墙展示;及时了解幼儿生活素质发展动态。

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创设安全温暖的人际环境。如饮水环节,老师可组织开“酒会”,轻碰“酒杯”相互说祝福的话,然后慢慢将水喝掉;也可和幼儿互动,猜个小谜语,谁猜对了就喝一口……形式多样的饮水游戏,既提供给师生交流的机会,同时充分体现了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创设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如在晨间接待环节,可有意识地安排适应能力较强的孩子先入园,并鼓励他们和老师一起完成接待工作,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说“早上好”“欢迎光临”“家长好走不送,有空再来”等等,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去感染他人,初步形成集体感。

积极进取、力争上游,创设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教师悉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欲望,尽可能地提供给他们自我满足、自我成长的机会。教师以“责任、赞赏、关爱”对待幼儿,幼儿则以“喜爱、信任、支持”回应教师,以“关心、协作、谦让”对待同伴。

寓教育于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生活活动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它更考验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如在插班生入园初期开展“以老带新”活动,促使新生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如在餐后活动中,老师为防止幼儿打闹、追逐,可安排如“找个朋友边走边聊聊天”“去海棠花里找找小虫子”“玩玩安静的游戏”等活动。

尽量避免时间隐性浪费。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灵活调整活动时间。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并非一味限制生活环节的时间,可适当延长过渡环节,由教师的安排转换为幼儿的自主调节,使幼儿的活动成为有一定规则和一定时间进度的自我活动。

巧妙安排过渡环节,减少幼儿无谓等待。如在起床到午点的过渡环节的安排上,可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形式各异的组织方式。在小班,教师组织幼儿听录音、唱儿歌;在中班,教师进行主题谈话“你做了个什么美梦”;在大班,孩子们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帮扶小分队”在帮忙整理床铺,“鞋长”检查小朋友的鞋子是否穿反等。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逐渐实现自我管理。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建立幼儿管理制度,合理运用奖励机制,强化幼儿自我(互相)管理的意识,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形成有序、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实现其自我管理。

遵循幼儿发展规律,设计难易适度的管理内容。幼儿自我管理目标定得过高,会使其产生畏难情绪;目标过低,又会造成生活素质停滞不前,因此,此项工作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家园携手协同教育

家园教育高度一致是素质教育融入幼儿园内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保障。许多家长的育儿观中也存在“重智轻德”“重教轻保”“重近轻远”的错误观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逐步实现家园教育的高度一致,是幼儿生活素质提高、生活活动质量优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家长学校开展主题讲座,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指导其育儿行为。搭建家园网络交流平台,和家长一起形成“大家庭”概念,探讨幼儿教育问题,促进家园之间有效沟通。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日等活动,提供亲子交流的机会。当家长对孩子生活教育的认识提高后,他们参与幼儿生活教育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高,成为生活课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实施者,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也获得了对孩子生活教育的感悟,从中体味亲子情感和亲子快乐。

(作者单位: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篇5:幼儿园教师一日生活培训心得体会

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这些活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们小班就应该时刻抓常规,其中主要包括教孩子们如何上厕所、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由于他们刚接触幼儿园的生活,很多常规都是需要教师一个一个的教。

其次,在愉快的游戏活动如何中树立常规。小班自我意识不强、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幼儿对待事情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的`形成常规意识。这就需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以便提高一日生活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在班上的老师都要求要一致配合默契。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时教师的配合要一致,一人在组织集体生活与教学活动时另外一名教师在旁边配合,及时发觉到幼儿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幼儿逐步的养成良好的常规。

其次,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往往回到家里就不再坚持。因此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篇6: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教师测试题

一、填空题:25分(一空1分。)

1、制定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合理安排游戏、活动以及各生活环节的时间。两餐间隔不少于()小时,午睡时间,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小时,其中体育或体能活动时间不少于()小时。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应(),不能说笑、打闹,以防食物吸入()。

3、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分钟,保证儿童吃饱每餐饭。

4、幼儿园要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5、幼儿园应重视幼儿体格锻炼,充分利用()、()、水等自然因素,开展户外活动。

6、幼儿的毛巾、水杯要(),坚持每天消毒。

7、为保护牙齿,应培养幼儿饭后()和睡前()的口腔卫生习惯。

8、教学活动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天性,选择符合幼儿()发展的教学内容,以()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严禁小学化倾向。

9、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计划安排、()、()等。

10、教学形式宜集体、()、()活动相结合,关注幼儿(),充分体现教学的()性和学习梯度。及时反馈、调试教学行为,使之适宜有效,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有获得()和()的机会。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那种习惯()

A遵守纪律的习惯 B良好的生活习惯 C自我保健的技能 D艰苦朴素习惯 2.托幼园所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管理,哪些规定是错误的()

A、每名幼儿一巾一杯一天一消毒 B、幼儿玩具应保持清洁,可以不消毒 C、幼儿应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趾甲一次;

3、托幼园所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餐具一餐一消毒 B、寝室、活动室一周一消毒 C、儿童内衣隔日一消毒 D儿童用品玩具定期清洗、消毒

4.幼儿园保教人员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A同龄人 B社区人士 c家长 D教养员

5.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A购买大型玩具 B安装望胶地板 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6、学前教育的对象年龄是()岁。A、0-3岁 B、3-6 C、0-6岁 D、2-6岁

7、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习B上课 c玩耍 D游戏

8、幼儿的发展是通过()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 c弭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 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

9、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0、儿童整理物品应做到()

A、将物品玩具归还原位 B、将物品随意摆放

C、将各类物品集中摆放 D、不用将所用物品或玩具摆放回原处

三、判断题:19分(每题1分)

1、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加强保教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提高幼儿园工作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应有启发性,不能盲目地干涉()

4、幼儿园教育,强调环境创设,坚决反对小学化。()

5、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纲要》的一个突出特征。()

6、终身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注重科学等是《纲要》的基本思想。()

7、学前教育是3— 6岁的幼儿为对象的教育()。

8、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的发展,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形成不是最为重要的目标。()

9、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不得限制幼儿便溺的次数、时间等。()

10、幼儿园应保证给幼儿饮水,为幼儿饮水提供便利条件。()

11、班级教学计划由教师共同来制定,保育员不需要参与。()

12、幼儿园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并经常组织幼儿到户外活动,让幼儿呼吸到新鲜空气。()

13、幼儿剧烈运动后,要休息10-15分钟,再进食。()

14、冬季天气寒冷,不要让幼儿到户外活动,预防感冒发生。()

15、保与教不能在同一过程中实现。()

16、体罚是一种教育手段。()

17、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对疾病的防治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

19、三浴锻炼是利用自然界的日光、空气和水进行的体格锻炼的简称。()

四、简答题:

1、幼儿洗手的要求有哪些?(8分)

2、组织户外活动教师有哪些要求?(8分)

3、进餐幼儿有哪些行为要求?(8分)

五、论述题:(12分)

上一篇:吨的概念电子教案下一篇:班队会说课稿《法制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