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

2024-05-22

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精选10篇)

篇1: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

论劳动法与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中,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员,通过拟订和实施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行为,以及其他的管理沟通手段调节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并确保为员工、社会增值。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引导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了《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披露消息值得人们关注,即“去年年 末累计未结案的劳动争议持续增加啊”。该消息劳动争议未结案在增加而不是减少。

未结案的增加,说明随着劳动法规的健全与实施,更多的劳动者学会了依法维权,争议在增加。

目前,在我国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中,主要存在五大问题:

第一,缺乏共同的愿景,导致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不清楚。很多企业提出了远大的目标,但是目标的制定缺乏员工的参与,目标的宣贯远远不够,导致了员工对于愿景的不认同。

第二,对短期利益的过度追逐,冲淡了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中国很多企业经常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摇摆不定,例如,不诚信但却能带来业绩的行为往往得到褒奖,导致评判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模糊不清。

第三,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员工关系管理根本的缺失。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是内部公平,调查显示,员工离职的第一原因不是薪酬水平低,而是员工的内部不公平感。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第四,员工关系管理的主体不清晰,直线经理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的理念没有得到广泛确认。这一观点在很多企业得不到确认,导致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第五,员工需求的实现程度不高,作为员工关系管理核心的心理契约总体失效。企业没有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也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员工需求期望的实现程度不高,老板和员工心理定位差距较大,双方的满意度都较低。

要在《劳动法》的背景下做好员工关系管理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要注意薪酬制度与劳动合同的签订有不可忽视的关连性。

第二是充分运用绩效指标与标准,以界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不胜任时可下调或平调,但须与原岗位相关联或劳动者能胜任的,可约定薪随岗定;或约定不胜任可下调薪酬。须结合该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进行培训,注意保留证据。

第三是要求企业HR考取劳动关系协调师新职业资格。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企业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建设的加强,企业对劳动关系协调师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第四是转变HR已经人力部门的思想与职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下,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定位将不仅是业务伙伴,还必须是业务参与者(而不只是旁观者)。他们需要传递价值,并且每项工作都变得关键。知识经济时代要求HR成为员工利益的代言人。他是把“人才”作为唯一可变动的资源对待,他们应该以用关心的、炽热的态度,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愿望,疏通员工和他的主管的思想通道,持续的激励员工们的创作热情,这才是新时代HR管理者自身形象。

员工关系的管理不仅仅是应对法律,员工关系管理是以员工为基本内容的,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健康、和谐成长,实现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共赢。

篇2: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

学习时间:2013年6月29-30日

课程:《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实务》

授课老师:魏浩征

心得:

魏教授以平实的语言、丰富的实战经验,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个领域需要关注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要处理好人事事务,做好员工关系管理,要求人力资源从业者涉猎人力资源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统计学及财税学。对从业者来说,这极具挑战性,是一个长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一)员工关系管理目标:

1、预防法律风险与劳动争议。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的难度在逐渐加大:1)法律更新频繁,且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如:无固定期限合同,在广州不能终止劳动关系;2)劳务派遣约束更多;3)辞退前提:得有原因、有程序、有违约金、有成文文件规定违约行为、有充足的证据链;4)劳动者维权手段变得多元化:起诉、上访、投诉、群体事件如罢工等、曝光。

2、确保人员稳定。

3、确保和谐解决劳动纠纷(合规、合法、人性化)。

(二)劳动关系相关法规特点:

1、政策非常繁杂,制定部门多,查询出处难,时间跨度长。

2、变动性大。

3、社会保障体系及劳动法适应条例地区差异太大。

二、要做好员工关系管理,从业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外,还需要有与财务部、其他用人部门强大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人力成本涉及薪酬成本、政策成本、风险成本与服务成本,非常高昂,我们应该集合企业所有人的力量来优化:

1、需用人时,先确定雇佣模式。雇佣模式有八种,每一种带来的成本与风险各不相同,且最后考虑的模式才是“全日制”。在确定用人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模式。以本公司为例:保洁员与保安员,可以采用“非全日制”模式,这种模式最大便利处在于用工灵活,可以无理由解约而无需赔偿;法务人员可以采用“服务外包”模式,这样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服务,还可以随时更换人员,随时结束委托。

2、守法成本与违法风险,两害相权取其轻。完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不是意愿可解决的问题,还得与现实结合起来,让这项成本能为企业所承受。

3、岗位、聘期分离,解决“无固定期限”弊端。合同可以是无固定期限,聘书可以是有期限的。用法得当,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员工更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而无需考虑公司是否会与自己续约的问题。

三、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力所能及地完善相关制定,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

1、关于商业秘密与保密制度、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的适用情况。保密制度适用于全员,保密协议适用于关键岗位,竞业限制协议适用于核心员工。要善用保密制度,慎用竞业限制制度。另外,还要整理并保存好相关会议记录、工作总结、业务合同…这些都是必要保留的证据。

2011年,本公司当时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让全员签署了竞业限制协议(听老师的解读后,才知道条款是不合法的),现在还在生效。魏教授说,应该立即解除与在职、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协议。这是一项马上要进行的工作。

2、各项规章制度的合规性、可操作性及送达方式选择。

四、把员工当“人”,而不是“资本”、更不是“成本”,理解与尊重员工,这样才能和谐员工关系

篇3: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

美国组织心理学家Argyris (阿吉里斯) 于1960年首次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了“心理工作契约”一词, 主要用来描述主管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他认为, 如果主管和员工能达成一定的心理期望, 能够保证和尊重员工的非正式文化, 员工也会相应地予以高产出、高效率、少抱怨等积极的回报。此后, 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心理契约”这个概念, 指组织中, 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 以及其他人之间, 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心理契约是一种存在于雇佣关系中的隐性契约, 是组织和员工对双方相互责任和期望的感知。

2 心理契约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

在雇佣双方中, 劳动关系不再只是以一种单纯的雇佣经济关系存在, 由于它本身具有人身性和社会性, 所以劳动者在提供劳动力后不只是满足于单纯地获取经济利益, 同时还希望能从企业获得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这就使得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不仅仅是依靠劳动契约的管理。心理契约的变化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情绪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旦心理契约遭到破坏则很可能会使劳动关系恶化, 甚至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良好的心理契约能使员工在心理上与组织达成共识, 弥补劳动契约的空白, 减少雇佣双方的不安全感, 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这对改善劳动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 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不仅要基于具有法律效应的劳动契约之上, 还要努力维护和保持双方的心理契约, 凝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企业的发展积聚力量, 共创美好的未来。

3 加强心理契约管理, 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

3.1 诚实招聘, 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基础

随着企业与人才之间双向选择成为人才流动的主题, 招聘工作成为了企业吸纳和开发人力资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招聘过程中双方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是建立心理契约的前提。许多企业为了吸引人才, 在招聘过程中容易在企业效益、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方面夸大宣传和承诺, 从而使求职者怀着美好的愿望对企业形成较高的心理期望。如果员工长期无法兑现企业在招聘中许下的承诺, 则容易引发双方心理契约的破裂, 使员工对企业丧失信心, 这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将是极为不利的。同时, 不少求职者为了顺利获取就业机会, 会对自身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工作要求等方面向企业做出不真实的许诺, 这也会使得双方之间心理契约建立在不对等的基础上, 为劳动关系的破裂埋下了祸根。所以, 在招聘中企业一定要提供实际的职位说明, 对应聘者做好全面深入了解, 同时对于入职员工进行心理变化跟踪, 及时调适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3.2 及时有效地沟通, 维护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

由于心理契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会随着不同的组织和个人产生不同的感知, 也会因为经济局势、企业发展、就业环境、个人需求、工作经验等多种因素而发生改变。通过与员工的沟通, 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员工的心理期望和工作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案来应对, 解决工作上的难题;而员工则能更好地获悉企业的发展方向、人才需求等, 了解自己是否能接受或适合该企业的发展, 尽早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合理的选择。因此, 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反馈机制, 保持双向的信息交流, 维护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 是组织与员工相互了解、增加彼此之间信任感, 形成融洽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

3.3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强化和谐劳动关系

激励作为企业对于员工工作的肯定与反馈, 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增加员工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还能为企业留住大批优秀人才。不同层次的员工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期, 对于激励的内容期望也有所不同, 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是否提供给员工心理所期望的东西, 例如普通员工在个人期望中对于物质需求的追求会更加看重, 而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中, 在获得相对合理公平的经济报酬之外, 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的追求。因此, 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 需要全面了解不同员工所处不同时期的实际需求, 然后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合理地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有效地满足员工心理契约的内容, 缩小员工的期望与企业承诺之间的差异, 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强化两者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总之, 我们必须要重视和发挥心理契约作为组织劳动关系的一种重要的调节机制的作用, 这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石若坤, 刘新华.心理契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视角[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7 (3) .

[2]陈晓阳.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

[3]郝占良, 吴葛, 等.建立心理契约:从招聘开始[J].出国与就业, 2010 (2) .

篇4: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

关键词:员工关系管理 劳动合同 农村中小企业

一、《劳动合同法》视角下农村中小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现状

在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员工关系处于一个不和谐的状态,劳动冲突时有发生,这些破坏性冲突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影响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些员工关系冲突主要表现在:

(1)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构成主要是中小企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员工关系冲突现状。而保险福利、劳动报酬与劳动保护最直观和直接的表现就在员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中。

(2)劳动者的生存与发展要求和企业可提供的机会和条件不一致。在农村中小企业中,劳动者流动性较高。当劳动者实际得到的报酬以及发展机会与其预期不一致,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的时候,往往选择辞职,到别的企业工作。

二、造成农村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主要原因

(一)员工方面:员工不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一方面,有的员工认为劳动合同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真实用处”,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对合同内容拿不准,害怕怕企业通过劳动合同欺骗自己。另一方面,有了一定技能的职工怕签订劳动合同以后影响自己自主择业,不利于个人“跳槽”,所以认为还是不签合同为好。

(二)从用人单位来看

1.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薄弱

农村中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私营企业,这些私营企业中绝大部分是小规模个体工商户企业。大部分企业业主本身最开始也是农民,未能摆脱小农经济的意识形态,回避法律制约,不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被降低用工成本的利益驱动

为了规避对员工的义务,企业逃避支付解雇成本和交纳社会保险的法律责任,不予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一些权利和义务只达成口头上的协议,这样无法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

3.用人单位害怕麻烦

一些小型企业以及季节性企业认为签订劳动合同会给企业的灵活用工带来麻烦。

(三)从政府部门来看

1.政府在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的相关职能部门上的缺失和错位

(1)只关注签订率。很多上级政府只是关注签订率问题。如果签订率高,那么不管这个高签订率是如何得来,也不在乎企业报上来的签订率是否属实,统统将其视为“好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基层政府部门牢牢抓住签订率不放手,同时造成用人单位欺上瞒下,造成劳动合同签订形式化。

(2)推行《劳动合同法》的进程中,许多基层部门关注的往往只是政绩,即社会影响。“对农民工大力宣传”等等的词语往往只是基层政府部门的一家之言,上级政府根本无法真实地知晓。

2.劳动立法不完善

在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虽然已经将事实劳动关系纳入了其调整范围中,但是它仅仅调整的是劳动关系,这并不能够直接调整劳务关系或者是雇佣关系,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只能由民法来进行调整。

(四)从受教育程度方面来看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这是《劳动合同法》不能得到实施的根本原因。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人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因此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管理者,或者是政府机关职能执行者,都没有较好的劳动合同意识,他们往往更注重企业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员工的合法权益,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不能深刻、正确地理解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三、如何解决基于《劳动合同法》視角下员工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宣传,树立中小企业良好员工关系典型。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就业服务与法律宣传同步进行;树立优秀典型,重点宣传农村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的先进企业,通过典型的宣传与引导示范,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中小企业员工、企业主动落实签约和履约责任、员工依法签约维护其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

(二)增加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青少年受教育水平

在当今社会,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依据,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农村中小企业员工的受教育书评,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维权及发展意识,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对企业建立良好员工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政府服务企业,指导其用工

继续开展企业用工服务,重点指导农村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合同签订行为;继续推进农村中小企业建立完整的职工名册,准确掌握其辖区内用人单位户数、员工人数以及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解决欠薪问题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通过开展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专项检查和举报投诉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及时查处和纠正农村中小企业不与招用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员工资支付和保障的长效机制,实现清欠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的转变。

(五)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

建立工会组织,发挥工会组织与职工紧密联系的优势,帮助和指导员工与企业签订履行劳动合同。发挥各种商会组织紧密联系企业的优势,促进农村中小企业依法规范自身的用工行为。建立管理服务机构,保证员工权益维护,加强法制宣传,搞好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英明.中国大陆劳动合同法解析与案例[M].台湾:三民出版社,2008:7.

[2]张炳申、罗明忠.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企业成长的视角[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39.

篇5: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

我们公司从事汽车配件生产,有位员工从去年11月入职,到今年2月已经过了劳动合同签订的3个月试用期,主管认为此员工做事效率慢,故在试用期已过了10多天告知我不愿意给这名员工转正,为此这名员工不服从主管的工作安排,与主管当众起争执,我当时找这名员工谈话。

争执的原因:1、这名员工认为主管能力不足,什么都不懂还对他的工作指手划脚;

2、主管工作安排不合理,急件不提前通知,到时间才来催货;

3、到期不谈转正加工资的事。

我给他谈话总结为如下:

1、服从上司管理,主管比你到公司的时间长,对产品相对熟悉,他有提醒的义务;

2、互相尊重;

3、本职工作要积极主动去做,而不是要谁安排了才做;

4、劳动合同规定试用期后的工资以入厂时谈的薪资为依据;

这名员工的特点:1、性格执拗、高傲,瞧不起别人;

2、曾经在沿海当过老板,公司倒闭后回重庆打工;

3、很会做“乖面子”;

4、在公司拉小集体,会抓别人的把柄,但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本职工作不热心,闲事爱凑热闹。

问题: 企业遇到类似这样的员工,作为人事管理部门应如何应对?如果想与这类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企业应如何开展工作?

篇6:劳动法与员工关系

新保守派:工会作用不大。在集体谈判中,工会只会对经济和社会起到负面作用,工会实际形成的垄断制度,干扰了管理方与雇员个人之间的直接联系,破坏了市场力量的平衡,也使管理方处于劣势地位。他们认为,理想的劳动法应该是工人难以组织工会,或者即使有工会,其权力也是很小。

管理主义学派:对工会的态度是模糊的。一方面认为工会的存在威胁到资方的管理权力,并给劳动关系带来不确定性,甚至是破坏的影响,要避免建立工会,另一方面,学派不断强调,传统的、起“破坏作用的”工会主义已经过时,只有愿意与管理方合作的工会才有可能在未来生存。

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认为工会是有积极作用的。认为工会能够弥补劳动力市场上雇员大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的平衡,使雇员能够与雇主处于平等地位。形成“工业民主“的氛围。这不仅可以维护雇员的利益,确保更广泛的公平,而且对于鼓舞员工士气,降低流动率提高生产率有重要意义。该学派强调弱势群体的工会话,强调更为集中的,在产业层次上的集体谈判,反对因任何偏见替代罢工工人。

但是,该学派的批评者认为,这一模式的缺点是,工会的覆盖面具有局限性,工会与管理方过于对立,以及在存在工会的情况下工人仍缺乏参与权。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该学派对工会表示不满,认为在当前体系下,那些在周边部门工作的雇员,是最需要工会帮助的,但恰恰在周边部门,工会却又是最无效的。认为工会和管理方之间的尖锐对立,使工会无法为其成员争取更多的利益,认为工会难以战胜拥有强大权力的资方,就无法为雇员提供切实有效的保护。同时,主张强势工会,认为工会应该比以往更加关心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事务。

篇7:员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处理规定

一、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范围

退休、死亡、辞职、调离、除名、辞退等人员。

二、办理相关手续流程

员工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事由出现后15日内办理完以下手续:

1、首先由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门办理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定手续,员工与公司的劳动关系解除。

2、劳动关系解除后,员工凭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门出具的书面证明,办理如下相关手续:

(1)、向公司办公室办理户籍关系迁移手续,计划生育管理转出手续。

(2)、向公司办公室办理党、团、工会关系转出手续。

(3)、向物业公司办理居住、租住公司住房的退房手续。

(4)、清缴所欠公司的债务及个人占用、使用的归公司所有的一切实物物资。

(5)、由股权管理委员会协调财务部与其办理股权转让手续或公司回购股权手续。

(6)、以上各种手续办理完毕后,由各业务部门向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反馈信息,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向其移交个人档案、个人养老手册和和其他社保手续,财务部向其支付补偿金或工资

奖金等费用。

三、违约责任

逾期不办理以上手续的,个人承担违约责任:

1、公司不予办理社会保险和档案移交手续。

2、公司不支付一切形式的个人所得。

3、个人一次性向公司交纳管理费2000元,每拖延一天,加收管理费的1%作为滞纳金。

4、以“第二条第2款中(2)-(5)项”内容,按天收取管理费20元/人、项。

四、各部门要大胆负责,认真落实,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切实维护公司利益形象。

五、本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

篇8: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

一、企业真正的价值是满足两个需求。

价值的本质含义是需求满足的关系, 企业存在的价值一个是满足外部需求, 一个是满足内部需求。外部需求是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这里面涉及到顾客利益、国家利益、地方政府利益、主管部门利益、其它相关方利益。企业通过组织自身的资源、条件、技能、经验等等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满足顾客的需求, 同时其它相关方也受益, 这是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内部需求则是企业自身员工的需求, 他来到企业有两个目的:一是就业, 二是发展。

如何满足这两个需求可能不是这篇文章小小篇幅能说透、说明白的, 这方面的书籍、文献等多如牛毛, 本篇不再加以赘述。但有一点需要说明, 在如今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时代, 早已不是哪一种产品或服务只有你一个企业可以提供的了, 言下之意当下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那就需要你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更安全、更便宜、更让顾客快乐地提供落地式满足顾客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产品或服务的实现靠的是企业员工, 如何让这种解决方案通过员工为顾客实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企业经营一个是平台, 一个是人才, 但归根结底是经营人才。

企业经营概括起来可以用五句话来总结:一是做什么?这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定位问题, 一个企业的功能是有限的, 它不可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或是很多的问题, 往往是特定的功能只是为了满足某一类或某几类顾客的需求。二是为谁做?这是市场营销问题, 在社会中找到特定的顾客群体, 使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与他们的需求进行对接。三是谁来做?这是人力资源问题, 找对人, 用对人, 做对事。四是怎么做?这是规范化管理问题, 建立标准、规范、方法、流程体系, 使用PDCA国际通行做法保证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五是利怎么分、钱怎么用?这是利益分配问题, 关系到企业的永续经营和扩大再生产, 当企业完成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时候, 赢利是价值的体现。可是往往很多企业就是在这个关节上栽倒了, 赚了钱不会分, 变成一人独享或是利益集团瓜分, 最终落得个财聚人散、企业败落的结局。

企业就是一个平台, 是完成特定事 (服务) 物 (产品) 的一个载体, 在这个平台上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来创造事物, 满足社会上顾客的需求。

但是, 最关键的因素是无论什么样的事物, 最终都需要企业员工这个人的因素来完成。在诸多因素中, 人是最复杂、最重要、最不确定的因素。问题是企业员工为什么要做事?为什么要好好做事?为什么要主动积极好好做事?因为他有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 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又可以将员工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利益共同体, 这类员工更多关注报酬、收入等物质层面的利益, 往往是基层员工这类需求最迫切, 他不太在乎你用制度、规定、命令来管理他、约束他, 他按你的要求做事, 你就要付报酬给他。另外一类是事业共同体, 他不仅关注报酬收入这些物质层面的利益, 更多的他可能关注在企业的成长、发展, 是否能够通过企业这个平台实现他心中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 这类员工往往是企业中层骨干。还有一类是命运共同体。他除了关注物质层面的报酬收入和个人层面的事业之外, 可能他更多是对企业价值、理念的高度认可, 与企业休戚相关, 同呼吸共命运, 这类员工往往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所以, 经营企业归根结底是经营人才, 经营人才的核心命脉是什么?察心施务——就是不同类型的员工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给他一个认真负责、主动积极、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做事的充分足够的理由!

三、华丽美登以人为本, 分类经营, 满足大多数员工需求, 解决企业发展人才动力问题。

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 华丽美登深谙其中之道, 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方针提到一个新的认知高度,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满足大多数员工的需求, 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人才动力问题, 也打造了企业强大的凝聚力。

1、释放部分股权, 以工会的形式让大多数员工参股, 通过分红增加员工收入, 创造了人才富集效应。每个人都是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做事, 也就是说都是为自己在做事, 这是人性的“利己”的本性, 但是往往又要通过为他人做事满足他人的需求才能完成“利己”的目的, 也就是通过“利他”的手段完成“利己”的目的, 正如《道德经》所言:“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通过释放股权让部分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或投资者, 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 充分调动了参股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性。

2003年改制时释放部分股权给员工, 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投资入股, 通过自愿认购的方式首次有23名员工参股, 成为公司的投资者, 这批员工每年都能拿到一笔不菲的分红收入, 渐渐地有很多员工开始主动要求入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满足更多员工入股的需求, 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 分红增加, 入股员工的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更多的员工再次主动要求入股。

有限责任公司对股东数量有限制, 部分基层员工和中层副职入股资金交到工会, 工会作为代表员工利益的合法化组织参与公司的入股投资。2010年公司对股权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首次通过工商、市总工会备案正式成立工会持股会即职工理事会, 在股权设置上也作了相应调整, 本着经营者持大股, 中层按一定比例持股, 职工普遍持股的原则, 经营层、中层、基层员工持股比例确定为3:4:3, 中层以上全部持股, 职工有90多人持股。到目前, 公司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 40%由公司内部员工持股, 持股员工人数超过100人, 占员工总数1/3以上, 计划2016年再次增资扩股, 让更多员工参与进来, 分享企业经营红利。参股员工收入有3块:工资、奖金和分红, 综合收入远远高于同行业同类员工的收入水平。

以前华丽美登有“黄浦军校”的“雅称”, 就是留不住人才, 辛辛苦苦招个大学生培养几年, 翅膀硬了就会被其他公司挖走, 改制以后参股员工中几乎没有主动离职的, 创造了人才洼地效应, 有效地富集了许多行业的精英和专家级的人才。

2、组织上合法化、方法上程序化保障劳资双方及时有效沟通, 满足员工合理的需求。一般情况下, 个体的员工很难与经营决策层达成有效及时的沟通, 企业工会是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普通员工社会团体, 法律上赋予其合法化地位, 它代表大多数员工的普遍利益比较容易与经营决策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华丽美登工会通过两个途径与决策层沟通, 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是职工代表大会, 每年股东会都有一定比例的工会员工代表参会, 与会期间通过提案、对话等方式与经营决策层进行沟通, 反映员工的普遍需求和参与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二是工会职工理事会, 理事长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 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决策研讨, 具有投票权、表决权。

企业赢利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特别是广大普通员工最大的关注点就是赢利的分配和合理使用, 公司通过董事会、工会、职工理事会等采取研讨、对话、提案等多种方式加强沟通, 保障劳资双方互利共赢。

把钱花在刀刃上, 打造事业平台, 提升企业品牌, 满足员工事业的需求。改制前, 企业年产值只有几百万元, 如今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效益好了, 怎么花钱成了关键, 利润除了股东按一定比例分红外就是留作企业发展所用。

打造初具规模的新平台。2009年华丽美登购置75亩土地用于建设企业新的发展基地, 2011年~2012年, 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企业新的高标准现代化幕墙加工中心和高档办公大楼。产品生产速度更快、品质更有保障, 员工办公环境宽敞、舒适、优雅。企业全面实施ERP信息化管理。企业规模扩大了, 更多人有了施展才华舞台, 更多人被提拔使用, 相应地股份分配增加, 收入也增加。

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增强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公司通过宣传和广泛参与社会及行业协会组织的相关活动来扩大知名度和提升美誉度, 公司始终把产品品质放在重要的位置, 通过评优来检验产品的品质, 每年都会获得数十项各类优质工程奖。“华丽美登”商标于2011年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华丽美登幕墙”于2012年被评为“苏州市名牌产品”, “华丽美登装饰”于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牌, 企业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装饰行业百强企业, 公司被评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目前, 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高新技术企业。

以人为本, 提升员工满意度。持续提升员工薪酬待遇的同时, 公司工会花钱组织旅游、比赛、运动会、晚会、庆典、聚餐、拓展活动等等, 2015年工会投入6万元余元购置健身器械, 为员工提供一个200多平方舒适高档的健身活动室, 有配套沐浴室, 还聘请兼职的健身教练指导, 不仅让大家有一个舒心的办公环境, 也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 更多地给予广大员工人性化的关怀。工会通过帮困助贫使困难员工及时得到公司的救助, 使大家融入到一个大家庭的氛围中。每年华丽美登都有表彰大会,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 奖励范围广泛, 受奖员工比例较大, 只要为企业作出突出贡献, 华丽美登不仅给予荣誉也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

下一步, 华丽美登计划投入一定资金助推企业文化建设, 打造一个命运共同体, 完成企业传承百年的梦想。

四、结论:股权激励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篇9: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管理 劳动争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员工关系管理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是在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的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条文[1]。《劳动合同法》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修改方案,修改后方案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被誉为劳动者的“保护伞”,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2]。在修正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各地的各大书店中与《劳动合同法》有关的书籍都销售一空,这一新闻正是说明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重要性。无论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应该重视《劳动合同法》修订和修正,因为《劳动合同法》中的每一条条例都关系着员工关系中的管理,每年因为劳动合同执行引发的劳动争议多不胜数。因此员工必须通过《劳动合同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管理者必须通过遵守《劳动合同法》达到有效管理。通过遵守《劳动合同法》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也成为了组织达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决策。而《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对员工关系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2 管理者与《劳动合同法》

2.1 管理者通过遵守《劳动合同法》订立劳动合同,解决纠纷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在越发规范有序的劳动关系中,合同始终是规避企业风险最坚实的保障。[2]合法地避免因为劳动用工而带来的风险就是以企业效益为重心的内涵。企业根据《劳动合同法》订立劳动合同,可以避免与员工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劳动合同法》中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中必须要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等作出明确的约定。而一些企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对与员工关系处理中的没有作出明确的约定,导致在员工离职或在职时产生了纠纷,更甚者走进了法院。其实这些不必要的争议都是可以避免的。在与员工订了合同时,严格的遵守《劳动合同法》,并听取尊重员工的意见,这样在劳资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议,同时也可以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2.2 管理者通过遵守《劳动合同法》对员工管理起到激励作用(留住人才) 据研究表明,员工对于企业是否为员工购买社保是员工对企业长期工作的因素之一,而留住优秀人才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决胜机制。《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劳动合同法中的必备条款中就包括对社会保险的条例。而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员工在达到一定的条件时,是可以向企业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于一个员工而言,在福利、工作定额、工作时间等方面都满意的时候,他所想要的是稳定的工作,但是对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签订,员工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够保障,如果企业能够主动为员工提供更好的选择长期并且能够保持积极性的机会时,无疑这个企业将是人才济济的地方,优秀人才愿意向往的地方。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

2.3 管理者通过遵守《劳动合同法》保证并提高企业自身名誉 由于中国部分企业长期存在规避社会责任的行为,不积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导致企业与劳动者这一劳资关系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很多劳动者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直接导致了社会劳资关系的不和谐。[2]自古以来,员工一直被视为被压迫者,而管理者则“顺其自然”变成了压迫者,员工在潜意识当中会对管理者产生敌视的心理。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员工关系管理中,让员工觉得管理者是帮助他的人而不是压迫他的人,那这个员工的积极性一定会提高。而企业通过遵守《劳动合同法》来管理员工,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在员工之中的亲和度,让员工更愿意为企业工作。使得员工认为,只有在这一企业当中工作,他的权益才能达到保障,能够实现自我。同时,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名誉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来应聘,使企业达到效益的增加。

3 被管理者(员工)与《劳动合同法》

3.1 提防管理者的侵权 河南省西峡县劳动人事局和县工会在检查《劳动法》贯彻执行情况时,发现一些企业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这种现象在中国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更加突出,同时也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颁布,是可以使企业用工方面的很多矛盾得以解决的。现在,劳动者已经不再是企业用工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也参与到了决策当中,与管理者有着平等的地位来协商、共同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些用人单位会选择钻法律的漏洞与劳动者签订不合理但合法的约定,使得劳动者的权利利益受到影响。更有非法的用人单位与文化水平不高或缺乏法律意识的被管理者签订不合法的用工合同,使得被管理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最后导致员工关系恶劣,这是一种错误的员工关系管理。因此,员工应该加强自我的的法律意识,努力熟悉《劳动合同法》的每一条法律法规,这样使得劳动关系中的管理者无法侵犯员工的权益,同时也维持了良好的员工关系。

3.2 员工通过《劳动合同法》达到自我的实现 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知道,人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一个员工在与管理签订劳动合同是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工作的薪酬,工作环境,企业的文化氛围等。而对于工作薪酬和工作环境在《劳动合同法》中都有相关的规定,但是一个企业要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是很容易的,而第五层需求自我实现却不轻易做到。员工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动合同的规定将薪酬,工作保障制度等达到需求理论的前四层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员工可以要求通过与企业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约定薪酬计划、约定晋升制度等方式达到自我实现。合同长期化有助于雇员在企业内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约定薪酬计划和晋升计划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清楚认识到在企业工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满意度,实现雇员和企业的双赢,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

3.3 《劳动合同法》中被管理者(员工)的义务 很多人认为《劳动合同法》只是保障员工的利益,而不保护企业的。实际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是对员工与组织都进行了约束和保护。员工的权益在遵守《劳动合同法》时受到了保护的同时也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结合《劳动合同法》的阐述与劳动合同的订立,员工必须尽忠职守努力工作,并且胜任其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国家的法令、法规;避免做出与公司目标所冲突的行为;禁止有任何利用职位的便利条件来谋求个人私利等行为,在约定劳动合同时若有约定保密条例的,员工必须遵守与公司有关的保密政策的规定,员工不得与企业外部人员讨论有关公司业务的机密信息,与公司内部人员的讨论亦只限于工作需要。[2]员工还必须遵守有关薪金政策的保密制度和竞业限制。同时,员工在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4 通过《劳动合同法》更好的进行员工关系管理

2007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道全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50万件,比上年增长11.9%。其中,案前调解15万件;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5万件,涉及劳动者65万人。[3]如果劳动争议案件中的管理者都遵守《劳动合同法》来管理员工,就不会发生败诉于劳动争议仲裁中。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牵涉进劳动争议中有可能会成为致命的伤害。企业要想得以发展壮大,必须要建立良好有序的员工关系管理,避免产生争议。企业必须要遵守《劳动合同法》,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充分负责,并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劳动合同法》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约束和保护,而《劳动合同法》的变更、修改等都对员工关系管理有着重大的关系,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该熟悉《劳动合同法》并且关心它的变更、修改等动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3年修正].

[2]王全兴.劳动法[M].法律出版社,1997(1).

篇10: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

随着普通人民大众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法律意识也在跟着逐渐的提升,劳动者们对自己与用人单位是否签了书面的劳动合同也越来越重视。但是仍有部分用人单位无视法律的约束和劳动者的请求,始终不肯正式与劳动者签订一份劳动协议。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怎样证明员工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首先,已经存在劳动行为。劳动关系的对象指向的是劳动行为,该行为的形成、存在以及终结是形成劳动关系的重要标准。只有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通过支付相当的体力和智力,完成用人单位布置的工作内容,创造了劳动成果,并归用人单位所有,才意味着劳动者已经向用人单位让渡了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提供了有偿劳动,从法律上形成一种劳动关系。否则,既无口头约定又无实际付出劳动,不可能形成劳动关系。因此,已经存在劳动行为成为事实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次,已经形成了从属关系。一般来说,这一类型的案例中的都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特定的生产工作,将人身自由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归用人单位支配,服从劳动分工和工作安排,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并从用人单位处获得劳动报酬和有关福利待遇。因而,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从属于用人单位,两者形成一种稳定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是事实劳动关系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没有形成这种特殊的从属关系,则不构成事实劳动关系,甚至也不构成劳动关系。

第三,默认的意思表示。也就是说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意思表示合意的要素,这种合意或是通过行为默认或是通过口头约定而成的,双方存在的从属关系的事实在客观上等同于双方当事人间已经存在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只有双方都对该劳动行为以及从属关系以默认的方式接受或不排斥的情况下,才能认为已经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

第四,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如前所述,在事实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条件和规定的劳动标准,劳动者提供有偿劳动,两者之间存在概括的意思表示,或通过行为默认或通过口头约定而形成的。因此,从法律上看,事实劳动关系具备了主体、内容和意思表示3个要素,双方之间形成了劳动关系,只是未形成书面合同,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这也是事实劳动关系区别于劳动法律关系之所在,是其构成要件之一。二、如何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上一篇:考研英语词汇:常见热词下一篇:勇于追求高二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