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2024-04-27

读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通用10篇)

篇1:读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7-24 字数:760我总是要比别人慢半拍。别人早已读过的著作,我许多都没看过。如《灵山》、《尘埃落定》,这两部书也许要列为以后要看的文学类书目里,现在则还没有时间。为什么要读这些书?这并不是为了别的,这是为了体验某种深刻。因为我本不善于读小说,但是生活中不能没有轻松,也不能没有深刻。有时心里有些想法,又读过这些书的简介,正感到这些书与心灵有某种契合,于是便正是读书的时机。前些天偶然在网上读到作家路遥的一篇文章:《早晨从中午开始》,讲述他写《平凡的世界》的经过。读后便觉得感动。在中国,真正有分量的小说不多,但我觉得《平凡的世界》算是其中的一部。作家写作的经历当然值得一看。全文看得不细,特别是有关文艺的部分,我是外行。所感动的只是作家的某种宗教性体验。有过这种体验的作家并不一定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但是伟大的作品或作家必然浸透过这种体验。人有时正是需要这种宗教式的热情和义无反顾的勇气。我甚至认为只有在这种情境下才能体验到上帝是什么?而这正是弃绝平庸生活的开始。虽然路遥的早逝与他的过劳有关并令人叹息,但我想,会有不少人佩服他在此文中表现出来的出色文笔、远见达识和卓绝的毅力。我相信,中国正有不少人正如作家对社会揭示的那样浮躁,我也并无半点苛责之意,这本是人之常情,自己有时也未免。但却觉得社会中也许正有不少人同作家路遥一样,具有某种才华和成绩,一部分人并未得到社会真正的关心,生活境遇仍然很差,另一部分人又因为过多的采访、鲜花和掌声,为荣誉所诱惑,追求,而牺牲了自己的才华和进一步的努力而令人惋惜。而知道这两方面后,个人和社会分别应作怎样的反应,令人深思。《早晨从中午开始》写得很早了,作家也去世多年,再提是不是有些过时?这源于我的慢性子,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同时也认为此文中还有没过时的东西,所以再拿出来,请诸位谅解。

篇2:读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作者:学科新秀张玉老师

个人简介:张玉,省政府机关幼儿园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

教育心语:给孩子一缕阳光,孩子会给你一个太阳,用心,用爱,努力做到最好

初识这本书便是被书名吸引,再看到是路遥先生写的,便不做他虑的买回了这本《早晨从中午开始》,没想到时隔多年从这本书里了解到了路遥先生是如何成长为一名英雄般的作家,并且在艰难困苦中完成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最后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平凡的世界》这项伟大工程。

书中讲到,路遥先生在《人生》这部作品取得成功之后,开始琢磨着如何去兑现其儿时的梦想,他不想像某些作家那样凭借一部作品而混迹一生。为此,他下决心要以列夫·托尔斯泰等西方巨匠为榜样,完成一部立体式、全方位反应农村社会的长篇巨作。然而,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光是准备工作就费时费力。路遥先生在书中说道,“不知不觉已经快三年了。真正的小说还没写一个字,已经把人折腾的半死不活”。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部分故事发生在煤矿,为了更加贴近现实,且摆脱由于成名后带来的各种烦恼,路遥先生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他决定前往陕北煤矿进行全书的创作。路遥先生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督促自己去完成这项伟大工程,一方面,这种做法反应出了路遥先生平凡的一面,他无法自如抵制各种可能打扰他创作的诱惑,害怕生活挫其锋芒;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来了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抱负的普通人是如何让平凡的自己变得不平凡。

接下来的日子里,路遥先生真正开始了艰苦创作。路遥先生的工作室是在煤矿旁边的一所医院里面,每当到了晚上,只身一人处在这冰冷的大楼里,再看着窗外远处煤矿家属楼热闹的景象,总是让他倍感寂寥,甚至怀疑人生。然而,经过激烈的开篇奋斗,他的作品终于坐上了马车,开始了征程。

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完成的时候,路遥先生已经被其长期的自虐式的工作方式拖垮了身体,以至于辗转到了西安进行各种诊治都无济于事。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广大农民发声,路遥先生以牺牲自己为代价,令人钦佩且惋惜。好在,一位榆林的老中医,最终将路遥先生从生命的悬崖边上拽了回来。然而,路遥先生将其看作是老天给他完成《平凡的世界》的一次机会,在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又投入到了艰苦、紧张的写作中去了。终于,最后在甘泉县的一个招待所,路遥先生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秉承了路遥先生朴实无华的写作品质,让广大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血肉可及的当代伟大作家。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太多需要我们仰望的地方。我很庆幸自己在到达而立之年前读到这本书,拨开了我通往奋斗路上的迷雾。

是啊,连路遥先生这样的大文豪都是用生命来取得成功,我辈又怎能随便处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多数人总想走捷径,殊不知在通往成功的这条路上,只有加倍努力才是最快的捷径。以前我也和别人一样,认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就是带孩子每天玩一玩乐一乐,后来自己从事了这份职业,才知道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着幼教事业人怎样的付出。园里的市级教学能手,省级教学能手,都不是随随便便获得的荣誉。他们早上天未亮就进入教室为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皆教育做好准备,检查区域材料是否充足,检查教室里每个安全隐患,休息时间讨论孩子们又出现了哪些闪光点,下班后认真准备第二天的教育教学,抓住一切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科学的回应和支撑。一切的一切让我这个新入职教师感到自己是个幼儿教师但又不仅仅是个幼儿教师。一个人来这世上一遭总要留下些什么,总要为这个社会作出一些贡献,我们培育着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就更要明白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总书记说过要做一个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都说老师是园丁,那么我们这个园丁浇了什么水施了什么肥最后才会开出什么样的花,试想如果我们每个幼儿教师都做到了这四有,那么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民族必会秀于世界之林。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虽然不能像路遥先生一样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但我愿带着先生精神的指引与这喧嚣的世界做一场斗争,愿我抱怨工作辛苦时能想到路遥先生的坚持,愿我在取得进步后能想到先生的断舍离,愿我在苦难中也开出一朵小花,愿我的努力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篇3:从一个有花香的早晨开始

可是那天早上,不知为什么,也许是窗前的麻雀叫得太欢,也许是院里的桂花香得太过浓郁,反正是我竟然比平时早起了四十多分钟,根本没有劳母亲三请四催。

起床后,我看到门前的菊花开得真是纵情,不管不顾的样子。我突然想起语文课上老师似乎说过一些菊花的诗,于是找来课本翻阅。菊花的诗没找到,可我发现我一贯以为味同嚼蜡的课文在这个早上读起来,竟然那么美。我至今记不清我读的是哪几篇文童了,可是那种欣喜的感觉却记忆犹新。

原来,看似千篇一律的日子,换个选择,可以有如此不错的体验。我几乎不相信,我只是换了一个选择,灰蒙蒙的日子,怎么就这么顺其自然地春暖花开了呢?

从那以后,我让自己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积极地进行选择,因为我不想让看似温顺的生活麻痹自己。王小波说:“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生活都能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而人就在这种有趣中沉落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我不愿自己沉沦下去,因此我在选择中让自己改进。

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这样写道——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而美好的改变,应该就是从一个小小的却阳光的选择开始吧。

篇4: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1

首先来说,这是一本随笔,内容主要是描写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的一些生活情景和内心世界。在书的最后还就读者和新闻媒体关心的一些话题他本人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这本书是我向我的上级领导借阅的,此前我对这本书还不了解,在读完《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后,从网上对路遥的作品和人物简历进行了查阅,才对《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有所了解。这本书是路遥去世前所著,50个小节共5万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在他的创作生活中,没有真正的早晨,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一点我比较认同,算起来我也是一名写作爱好者,很多时候写东西真的是随心所欲,有时候脑子里有灵感了便随便找个地方就开始写写画画,时间久了习惯也就养成了。写作就像盖房子一样,需要有牢固的基础和清晰的构架,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实际写作用了三年,另外三年则用来收集整理资料,具体构思。我写东西喜欢自由地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不下去就突然画句号,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习惯和思维方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创作源于生活,实际上一个作家深入生活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了解、体验、思考,然后才能进入表现。想写农村题材的作品,就应该放下身子深入到农村中去,和庄稼人同吃同住,了解农村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你还得熟悉城里人的生活,这样才能在作品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让文章达到高潮。很多同事说,我们想写点东西,但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处着笔,这就是对生活工作的不了解,因为你没有到群众中去,没有了解事物的本质,所以你没有写作的素材和落笔的思想。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铁路工人,我所学的专业和写作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长期生活工作在生产一线,让我对基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一线的铁路工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对他们的内心想法、工作环节不能说特别懂,也算的上了解。在我看来,写作真的是生活的积淀和思想的凝聚,我从事宣传工作4年多,发表过的稿件可能已经超过一千多篇,每一篇稿件都源于生活、源于工作。长期的写作让我学会了捕捉新闻的素材,学会了总结和思考,甚至对我的性格都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我感谢我所从事的工作,感谢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平凡的世界》创作过程中,路遥在煤矿一待就是一个冬天,三四个月不出山。一个人待在房子里创作,别人也不来打搅,这一点我感同身受,有时候在完成一些写作任务时,一个人待在办公室就是一天,甚至是半个晚上,这种情况是经常的,时间久了,大家也很少来打搅我,有时候感觉寂寞、孤独、有时候真想换一份工作,但是敲惯了键盘,听惯了打字的声音,还是不能放下,也许这也成为了一种习惯。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我,键盘换了一个又一个。

一个冬天过去了,当他坐着吉普车出山的时候,手里已经拿着21万字的稿子,这就是唯一的收获,坐在车里,什么都说不出来,就是一个劲流眼泪。我们能够想象的到,路遥此刻内心世界是多么的激动和不平常。

作家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应该是在最自然的状态中去工作,不要摆架势,不要把功利思想带到创作中去,创作出好的作品成名得利是自然的,要争取获得这种骄傲和尊严,但是写作过程中不能带进去,如果写作时想着如何成名得利,是很难成功的,这是路遥对写作爱好者最真诚的忠告。《早晨从中午开始》,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习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当下的`不易和美好,我的早晨从7点开始,你的呢?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2

其实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亲切而又似曾相识,因为貌似寒假就是这么过来的,应了作者一句话———积习难改!十几年寒假暑假好像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对于作者的这篇文章,我的理解是“青春的激情,这才是新的起点”。早晨代表新的轮回的开始,新的希冀的开始,是生命的蓬勃欲发的开端,中午代表燃烧正旺的斗志,事业如日中天。最好的自己才是开始,作者的这种心态是令我为之动容的,纵然人生的时间轴已接近中年,心情心境却仍旧是不减当初的斗志,创作《平凡的世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没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没有积极豁达的心境,很难坚持六年完成这部书作,生活与创作都是一场劳动,庄严并且会给我们带来财富!当有一天遇见最好的自己,就告诉自己,这才是新的开始!

想到这里,才知道最初看到这个题目时所萌发的思绪是肤浅的,我仅仅将习惯交织在时间的跨度上,却没有像作者那样的毅力——他让思考留在深夜宁静时分,让苏醒始午间明媚的光亮里,把最向上的姿态留给新一天的起点。

开始了,就别轻易结束。

但就像作者所说的:人是有惰性属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消弱重新投入风影的勇气和力量,前方是荆棘丛,后方是温柔乡,抱着“差不多了”的心境在事业上混一生似乎不是骏事,荣誉也有了,掌声也有了,财富也有了,就差一个这么退缩的理由了,但路遥拒绝了寻找理由,因为没有理由不去挑战,退路一走便无绝尽。养尊处优的生活是令人钦羡的标杆,却不是挑战者梦寐以求的终点,生活要有所颠簸,有所变数,有几回阴差阳错,有几次暗流涌动,才叫生活,才能把生命不息的奔腾道尽,把无数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鲜花有时是毒药,目力所及的世界才是现实。

可是颠簸有时会来得太突然,就像霍金遇上命运中的轮椅,桑兰支起突如其来的拐杖,生活像是恰好发生了变异,像是宿命安排了一切,幼时从未多想过的“死亡”,此刻竟然离他这么近。

死亡,写下这两个字感觉笔尖都沉重了几分,而真正面对它,需要多大的勇气?生命有开端就会有结束,真正痛苦的,是这场故事的尾声已响起,却未实现当初的愿望。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悲剧,结局永远不会完美,于是便有了沉沦的深渊。于是选择停止,安度余华吗?于是抛下眷恋,无所顾及了吗?答案是“不”。这便是作者所令我钦佩的另外一点——心有所愿,心有所恋。

没有一场风雨是一个人的战斗,往往有人壮言:“这是我一个人的战斗。”我从来不信,奋斗总有原因,为了一个人,为了一个梦,为了一件事,为了证明自己……若是武装赴战仅仅是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免有些自私。卧薪尝胆为了百性,脊骨刺字为了国家,一个人的战斗为了一片天的放晴。

心有所感,所以奔波不会轻易停止,百病缠身,枷锁相铐也要走下去;

心有所恋,所以双目不会就此放空,笔触钝拙,脚步搁浅也要走下去。

“吻过你的脚丫,看过月光映照下你的脸,忆过阳光明媚时代的眼,牵扯过你汗水浸湿的手心,给了你血汗里独一无二的父亲的爱……”

雨过会天晴,云淡会风轻。

永不悔的牺牲,为你而幸福,为你而奋斗。

于是,就算明天的阳光有一天会见不到,今天,依旧是新开始。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3

说起路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20xx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先锋奖章,路遥还被评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陕北榆林清涧县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等,他曾凭《平凡的世界》这一部小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我今天有幸读到了他的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完之后,感受颇深,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作家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随笔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正是记录了作者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这十年的写作期间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这一本创作随笔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这一本创作随笔,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作者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作家路遥正是由这一本《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来祭奠那十年的创作岁月。,从这一本创作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一直伏案写作至天明,别人起床,他才入睡。早餐不吃,中午醒来,吃点馒头米汤咸菜,又开始阅读和写作,多数日子一天只吃中午这一餐,有时晚上吃点面条。以至后来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用他自己的话说: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由此可见,作家路遥是多么的热爱文学创作啊!他对待工作是多么废寝忘食啊!他的一点一滴的成功都是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我们在看到他的成功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的努力与奋斗。作者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作家路遥,他在创作发表《平凡的世界》之前,他的小说作品已经多次获得了优秀小说奖。在获得这些成功之后,他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自勉自励,相信自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继而萌生了创作巨著的伟大设想,那就是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这一些都是作者通过《早晨从中午开始》告诉我们的。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有的人一旦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这是不行的,我们应该看看作家路遥,应该以路遥为榜样,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事实上,那些取得小成绩就骄傲自满的人是大多数的,人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已内心暂时获得胜利的欣喜,但是如果人人都能来读一读《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本创作随笔,那么我相信将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本创作随笔,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成功的人,他们所取得的成功决非偶然,都是通过自已的努力得来的,正所谓不经过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作者路遥身上具有的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之所以能成为作家,之所以能够得到“矛盾文学奖”,之所以能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光荣称号,这都是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不骄不躁、努力奋斗,这正是《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本创作随笔带给我的深刻教育。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4

最近读了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前头部分着重写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经历和感悟。通常是临近中午起床,下午和晚上写作,写到凌晨才睡觉,所以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他创作时的作息时间,或者是灵感突发时的时间段。在写平凡的世界开头部分时,他是写好、撕,撕了重写,再撕,再写,反反复复多次,才有了读者眼前看到的这本名著第一自然段。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不瞒你说,当初遇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时,一看厚厚的三册,让人不敢触碰,有些止步,不知道能不能一字一句的读进读完。但我还是本能的去翻读了第一自然段。没想到就是第一自然段吸引了我,一缕带着清香的文字走进了我的心里。

生为农村人,读到这样的文字感触是非常深的。震撼心灵。仿佛是在写自己所在的村庄,不一样的是描写的是75年,而我是77年。但两年不会有多大差别,村子的变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多年。北方的二三月的确还很寒冷,真正的春暖花开应该在阴历四月之后。所以雪花依旧会伴着雨丝降临,带给人间一个是冬不是冬,是春又不是春的混淆季节。虽然惊蛰临近,可三月桃花雪是不变的真理。这也是过来人的嘴边话。

三本书?此刻就是五本也不嫌多。

米黄色的书皮,五个醒目的字,一幅插图。走进了平凡的世界。

回到家翻开,还是对第一自然段情有独钟。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堆砌,没有出现一句华丽的词藻。正合我口味。我细细嚼着,越嚼越香。佩服之余脱口而出——万事开头难。第一自然段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没有好的开头如何连贯下去,如果连开头都不想读下去,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成为名著,如何让那么多的读者百读不厌。第一自然段就如人的气质,或者叫眼缘。只有眼前一亮,才会去深入了解。

字是简单字,组成一段话后就不简单了。我反反复复读着第一自然段,就像路遥当年创作时的反反复复。

几年来,我接触的文字也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有着乡土气息的文字(即便是读外国名著也都是适合自己且易懂的文字)。永远脱离不了这些东西。我一直认为在家乡长到二十岁,那是很好的素材。是挖掘不尽的财富,像每时每刻开采出的宝石,永远闪光。哪怕是坡上的一朵花一棵草,一朵云,一阵风雨,一片雪花,一缕炊烟,一条小路,一声清晨打破宁静的鸡鸣……都是笔下最美的篇章

《一个人的村庄》散文集,里面就是对动物,鸟语花香,人物形象做了细致的描写,看来对农村情有独钟的人大有人在。我也曾并一直在坚持写下随笔,看到什么悟到什么都想记录下来。论文章的质量,还远远不够。论真实,我敢说那是实实在在的文字,那是原汁原味的东西。也有人说我写的还不错,我一般会说——还差十万八千里,只是喜欢。

也有同样喜爱文字并天天随笔的人在朋友圈直接评论或给我直言不讳指出不足。我接受并学习。

万事开头难,不单单是码字。但喜爱文字的人三句话不离本行。还有一句话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篇5:《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但对于作者的这篇文章,我的理解是“青春的激情,这才是新的起点”。早晨代表新的轮回的开始,新的希冀的开始,是生命的蓬勃欲发的开端,中午代表燃烧正旺的斗志,事业如日中天。最好的自己才是开始,作者的这种心态是令我为之动容的,纵然人生的时间轴已接近中年,心情心境却仍旧是不减当初的斗志,创作《平凡的世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没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没有积极豁达的心境,很难坚持六年完成这部书作,生活与创作都是一场劳动,庄严并且会给我们带来财富!当有一天遇见最好的自己,就告诉自己,这才是新的开始!

想到这里,才知道最初看到这个题目时所萌发的思绪是肤浅的,我仅仅将习惯交织在时间的跨度上,却没有像作者那样的毅力――他让思考留在深夜宁静时分,让苏醒始午间明媚的光亮里,把最向上的姿态留给新一天的起点。

开始了,就别轻易结束。

但就像作者所说的:人是有惰性属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消弱重新投入风影的勇气和力量,前方是荆棘丛,后方是温柔乡,抱着“差不多了”的心境在事业上混一生似乎不是骏事,荣誉也有了,掌声也有了,财富也有了,就差一个这么退缩的理由了,但路遥拒绝了寻找理由,因为没有理由不去挑战,退路一走便无绝尽。养尊处优的生活是令人钦羡的标杆,却不是挑战者梦寐以求的终点,生活要有所颠簸,有所变数,有几回阴差阳错,有几次暗流涌动,才叫生活,才能把生命不息的奔腾道尽,把无数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鲜花有时是毒药,目力所及的世界才是现实。

可是颠簸有时会来得太突然,就像霍金遇上命运中的轮椅,桑兰支起突如其来的拐杖,生活像是恰好发生了变异,像是宿命安排了一切,幼时从未多想过的“死亡”,此刻竟然离他这么近。

死亡,写下这两个字感觉笔尖都沉重了几分,而真正面对它,需要多大的勇气?生命有开端就会有结束,真正痛苦的,是这场故事的尾声已响起,却未实现当初的愿望。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悲剧,结局永远不会完美,于是便有了沉沦的深渊。于是选择停止,安度余华吗?于是抛下眷恋,无所顾及了吗?答案是“不”。这便是作者所令我钦佩的另外一点――心有所愿,心有所恋。

没有一场风雨是一个人的战斗,往往有人壮言:“这是我一个人的战斗。”我从来不信,奋斗总有原因,为了一个人,为了一个梦,为了一件事,为了证明自己……若是武装赴战仅仅是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免有些自私。卧薪尝胆为了百性,脊骨刺字为了国家,一个人的战斗为了一片天的放晴。

心有所感,所以奔波不会轻易停止,百病缠身,枷锁相铐也要走下去;

心有所恋,所以双目不会就此放空,笔触钝拙,脚步搁浅也要走下去。

“吻过你的脚丫,看过月光映照下你的脸,忆过阳光明媚时代的眼,牵扯过你汗水浸湿的手心,给了你血汗里独一无二的父亲的爱……”

雨过会天晴,云淡会风轻。

永不悔的牺牲,为你而幸福,为你而奋斗。

篇6: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整整36页,密密麻麻。

借路遥的笔,仿佛亲见一个因整日笔耕不辍而提早衰老的中年男人,是那种若没人提醒我他的身份,我便会自动将他归为底层劳动者一类的狼狈潦倒。写作到如此境地,如今能有几人?

当看到“我向另一个我表达无限的伤心、委屈和儿童一样的软弱”,心底颤动。大概可以体会他的心情。六年来非常人可忍受的工作,在最终完成的那一刻,带来的除了欣喜,更多的是难以自持的悲痛。

是的,悲痛。用这个词一点儿也不为过。机械的生活,艰苦的工作环境,焦虑的思考过程,来自内心的压力,像铁索般将人牢牢束缚。像在漫无边际的荒野独自行走,暗无天日。重见阳光,这一刻畅快流淌的眼泪,是狂喜,是委屈,是释放。悲痛来自于一切痛苦挤压后的释放。

如何能将这场壮丽的战役坚持下来?不为名利,单为读者的期待与信任,还有自己对自己近乎严苛的要求。支撑写作的是对这份事业本身热忱,而非物质、名利。仅求的慰藉是在作品完成后能收获的几句肯定。这便是路遥与当代许多作家相比,本质的差别。

多少人还将写作视为神圣的艺术?恐怕多数人只将它视作致富的跳板,或者出名的工具。一本本包装华丽的“书”,是否还能称之为书?它还能像从前的书一样给予人深刻的启迪和精神的鼓舞吗?多是千遍一律的情节,老套里费尽心思出些新花样,但满纸功利味儿却使它显得那么拙劣可笑。

大师已逝,再无大师。

缺少的是单纯的热忱,而功利却满得要溢出来。

路遥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我刚跨过四十岁,生命还可以说处在“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

路遥因为肝癌死在四十二岁那年,此时距离他生命的终点仅剩两年时光,他却豪迈发声:“早晨,从中午开始。”

怀着热忱上路,不管哪一天都是人生的正午吧!

篇7:成功从早晨开始

1986年出生的他在大学毕业后,很快就博得了大家对其“高情商+高智商的博士”的美誉,在国美电器公司做到副总裁,被誉为“打工皇帝”。然而,他却并不满足高级打工仔的生活,想自己创业。一天,他起晚了,来不及在家吃早餐,想在路上买点,没想到,竟没买到。他就想,干脆看哪个同事买得多,去讨口吃的算了。到单位后,他没发现有同事吃早餐,于是,就给一个同事打电话,问他带没带早餐。这个同事说:“我都是在家吃了,我这就给你去买,你可别着急呀。”

向忠诚听了后想,莫非这就蕴藏商机?于是,他就去网上查有特色的早餐店,果然不多,这时他想,干脆我抓住这个机会,创业吧!

一天,向忠诚下班回家,一进门,他妻子就说:“今天我去看婆婆,给你带两锅包子回来,不但晚饭有了,连明天的早餐都够了。”向忠诚边吃包子边想,不如我就卖早餐包子吧!这时,他老家的一个刚上初中的侄子给他打电话,几乎每句话都带个流行的网络语。他马上想到,“干脆,我将早餐包子系列与网络潮语结合起来吧。”于是,他决定用互联网+包子的形式创业,经过一星期的思考后,他确定了具有人文情怀,与时尚寓意的包子系列名称。

当他说要去卖包子时,大家都愣了半天,一个老同事说:“你放弃的不是百万年薪,而是这么多年辛苦打拼的心血。”向忠诚听后想,大家的奇怪都是正常的。但目前最关键的是如何说服妻子。他想到在网上看到麻省理工大学一个研究生在海上卖比萨的故事,于是决定把这个故事制作成PPT给妻子看。

妻子立即就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并说出了他最期待的那句话。当妻子得知,他早有要卖早餐包子的想法时,就说:“你的这个想法不错,我支持你,实在不行,咱们也去海上卖,还得外带卖醋,再赚一笔。”随后,向忠诚在妻子的帮助下,让父母接受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于是,他从当地最有名的包子铺请一名退休老师傅。老师傅按他制定的系列做出包子。然而,这批包子卖得并不好。于是,他就到销售点调研,发现自己的包子确实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但大家担心包子的质量。他不禁发起愁来。

在妻子的坚持下,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个求助帖,一个同学很快回复:“你让媒体定期拍你们制作的全过程。另外,南方发洪灾,你不妨按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材上说的:‘对广告费的投入一定不要吝啬。的说法,做一批包子,给南方送过去。”向忠诚决定采纳他的建议。很快,他每天的营业额不断上升,终于获得了成功。

篇8:《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深圳在线2班 杜雪平

先解释下这部书的名字,为什么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呢,原来作者的创作生活基本是凌晨两点到三点入睡,有时延伸到四点到五点,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早晨才算开始了。一般起床以后,路遥都会连抽四五支烟,创作的时候,一天会抽两包。后来,路遥也试图去改变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但是,以他的话说积习难改,就作罢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路遥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的,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话说回来了,我们也看到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相对舒服的和适应的生活方式。和君倡导5点1起床,23点入睡,这种生活方式还是非常健康的,我也在努力接近这种健康的作息时间表,但是,完全做到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这本书,主要讲诉了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一个路程,包括: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创作荣誉等。作者重点介绍了创作过程,创作过程的秒速也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进行自我反省,重新认识路遥,认识作家,认识理想的一个过程。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最多的东西就是:专注于一件事情,并将这件事情做到极致。和君同志必读中,推荐过日本小野寿司的故事:一事精致,便能动人!拿我个人为例,对自己的要求过于宽松了,做事情可能只是做到80分的水准,本应该能做到120分的水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心里上的懒散了,女人应该对自己狠一点。优秀是一种习惯,朝着优秀的方向发展,下一个路口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平凡的世界》是继《人生》的长篇小说。路遥曾经有一个念头: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写作《平凡的世界》历时长达六年时间,起止于1982-1988年05月25日,写作完成的那天,路遥将自己用于写作的笔扔出窗外,在卫生间里大哭了一场,不能忘记这个场景,似乎清晰的可以看得到当时的场面是怎么样的,更能够体会到这六年来的一切孤独与梦想,都在这里有了 一个回报,不管这个回报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像德国杰出的作家托马斯曼的一句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是好的。“

创作过程中,孤独是所有作家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必须要忍受的事情。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的去阅读这本书,我们很难能够体会到这里提到的所谓的孤独,当你的日常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时候,你还能不能坚持的下去。其中,一个非常有印象的场景,西北的晚上天黑早,过了晚饭的时间,就没有吃饭的地方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按时去吃饭是无法想象的.,每次过了饭点去吃东西的时候,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东西可吃,而是偌大的地方连个人都看不到,就像一个被抛弃在外星球的人一样。陪伴他的是两只老鼠,为了不让老鼠打扰自己的创作,路遥会分一个馒头给老鼠吃……

创作的准备过程。创作前的准备,路遥用了一年的时间。创作的内容涉及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首要的任务就是应该完全掌握这十年间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查阅这十年间的报纸--逐日逐月逐年的查,找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省报、地区报、《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一页一页翻看,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工作量巨大,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前期的准备工作,也是符合路遥一贯的创作主张,他认为,写一个时期发生的故事和人,就应该还原这段时期的历史,除了了解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体会当时人们的心里、情感的变化,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上,以至于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意义,并能够折射今天的现实生活。完成了前期的了解过程以后,接下来就是体验生活了,作者提着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深入生活,如,乡镇企业、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有些生活是过去熟悉的,但为了更确切体察,再一次深入进去,有些不熟悉的生活,就加倍努力,争取短时间内熟悉。整个过程中,真的是努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创作过程中,作者遇到了两件对自己来说非常重大的事情。第一件事情,秦兆阳先生与夫人去西安,作者停笔去拜访却因为天气原因没有见着。路遥有两个最敬爱的作家,一位是柳青,一位是秦兆阳,路遥成他们为文学”教父“.柳青帮助他提升了一个作家所必备的精神素质,而秦兆阳等于直接甚至是手把手地教导和帮助他走入了文学的队列。第二件事情,经历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第二部完成的时候,路遥的身体就完全倒下了,这与他无节制的拼命工作有绝对直接的联系,甚至连呼吸都已经非常困难了,幸亏遇到了老中医张鹏举先生,才捡回一条命。生病的这段时间,最害怕就是”师出未捷身先死“,比如说,柳青,曹雪芹。”在奔向目标的途中不敢有任何懈怠,整个心态似乎是要赶在某种暴风到来之前将船驶向彼岸“,甚至一度面临这样的残忍抉择:在死亡与完成这部作品之间到底选择什么的问题。

历时六年的创作历程,一部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篇9:拒绝压力从早晨开始

心理专家建议,对于人际关系复杂的机关干部,拒绝压力要从早晨保持好心情开始。

闹钟换成自然声音 铃声大作的闹钟会让你一下子蹦起来,心怦怦乱跳、情绪低落、感觉没睡醒等,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受损,是机关行政工作的一个大敌。

将闹钟的声音设置成大自然的声音,如流水声、鸟儿轻柔的叫声等,心情平和地起床,是保持一天好心情的开始。

心理医生是患者情绪的垃圾桶,每天难免会被一些负面情绪打扰,哈医大四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磊晶的经验是,打造好心情,醒了后,可以先赖床几分钟,想点美好情景,五分钟左右,深深呼吸再起身,促进大脑分泌令人愉悦的脑啡肽,有舒畅感。

对镜微笑更自信 洗完脸后,不妨对着镜子做微笑的动作,将嘴角翘到90度。

这种微笑的动作产生的一些肌肉运动能及时反馈到大脑情绪调节的中枢,使得大脑调动出愉悦的情绪,释放出自信的信号,坚持几天,早晨出门时一定会感觉信心满满,面对整天繁琐的工作也不觉得烦闷。

上班路上别低头赶路 早上抽出5分钟,阅读一段心灵感悟,几句话也可以,或是听一段欢快的音乐,让自己带着心灵的憧憬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上班路上别只顾着低头赶路,看看路边的花花草草吧,赏心悦目自然会让你心情愉悦。

美国《环境心理学杂志》一项科学研究指出,无论多么诗情画意的风景,制成照片或艺术品后,都不能帮助人们舒缓心情,所以即使将电脑屏幕设置为风景画,也难以达到舒缓心情的目的。

上班后先利用几分钟,和同事闲聊几句。说说彼此空闲时的生活,为沉闷紧张的工作氛围添点色彩,缓解随之而来的压力情绪。

早餐吃块巧克力 一块甜意浓浓的巧克力不仅可以饱口福,更能为身体提供正能量,为上午动脑子的工作打好基础。

同时,甜品能让大脑分泌更多使人感觉幸福的物质——苯多安,神清气爽地开始享受美好的一天。

据《健康时报》

篇10:晨型人 从早晨开始掌控人生

早上5:30分,武汉的冬天,窗外还漆黑一片。

闹钟轻轻地响起。为了不惊醒室友,小裴伸手按掉闹钟,麻利地穿好衣服。

洗漱完成后,6:00她准时出现在学校操场上。

跑步半小时,在食堂吃过早餐。小裴来到读书馆。早上8:00的图书馆还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完全不用为找座位发愁。专心地看了两个小时书后,她到教室准备上课。

已经是上午10:00,很多同学仍然是睡眼惺忪地揣着早餐匆匆赶到教室。但是此时的小裴感到自己的一个上午已经有了很多收获,内心感到充实而从容。

1994年出生的小裴是广告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她是从2014年12月开始尝试早上5:30起床的。以前,她也像很多“夜猫子”一样,晚上习惯熬夜,然后在没课的时候一觉睡到中午才起床。

早起生活给她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有一份优越感,因为会产生一种自己的时间比其他人多出很多的感觉,而且早晨真的能做很多事情。”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像小裴那样,做一个“晨型人”。在他们看来,早上早起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过更有质量的人生。“在早晨采取怎样的行动,养成怎样的习惯,是做抢先一步的人,还是做落后一步的人——其中的差距决定胜负。”

早起倡导者

“晨型人”是指那些坚持晚上早早睡觉,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的人,他们为了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保留快乐,因而早起留给自己一段自由而从容的时光。之后“晨型人”引申为一种时间管理新概念,强调注重效率、运用密度与化零为整。如今,“晨型人”更成为健康生活、自律、完善自我、挖掘潜力的代名词。

“晨型人”的概念来自日本。2006年4月,应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号召,全国协议会发起了为提升生活质量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而进行全国性的普及教化活动“早睡、早起、吃早餐”。日本“早起心身医学研究所”所长税所弘是“晨型人”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他的一系列“晨型人”著作如《晨型人的成功哲学》《一百天内成为晨型人的方法》《能够支配早晨的人,就能支配人生》等,超过十本。这些书籍不仅风靡日本,在韩国等地也很受欢迎。他号召超过30岁的人,要马上停止过度的夜生活,实行“晚9早5”的睡眠法,也就是晚上九点睡觉,早上五点起床,向“晨型人”转变。

之后,日本作家中岛孝治的《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早晨型人更容易成功》等书也一度热销。他更是把早起的建议时间前置到4:00。这样,以中午12点为界,上午、下午都能有相对完整的8个小时工作时间。还能有6-8小时睡眠时间。

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早起倡导者。“早起的鸟儿”社群发起人、《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作者纪元就是其中之一。他本人也是早起的受益者。2008年底生病住院,他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尝试早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分享自己的早起心得,发现很多都市人都在早睡早起的问题上遇到困扰。于是,作为咨询师的他开设了早睡早起课程。

在纪元看来,早起的好处多多:时间自主、效率专注、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几年来,他身体力行早睡早起并研究如何帮助别人培养这样的好习惯。现在,“早起”已经成为纪元的标识符,成为他的事业和个人品牌的一部分。他开发了基于他的时间管理方法的APP,同时组织了自律者的社群组织“自律帮”,致力于帮助年轻人实现时间自主、财务自由、身心健康、思想独立。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不就是“早起”吗,为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但在研究者看来,做“晨型人”不单单是简单的作息习惯的调整,更是人们心智模式和行为的变革。

挑战清晨,决战未来

先来看看,晚起有什么弊端呢?据中岛孝治观察,普通上班族通常在7-8点起床,匆忙洗漱,不顾修饰仪容就出门上班,在拥堵的交通中破坏一天的心情;由于赶时间,常常来不及吃早餐或吃得太快,长期如此必定影响健康;等到了公司,心浮气躁,无法静心制定全日计划,把握工作重点,在慌张和忙乱中度过缺乏绩效的一天。由于心情烦躁,必然也会影响人际关系,陷入恶性循环中。

然而,若是我们把起床时间向前推到凌晨4点,会获得若干好处:有充分的锻炼时间,身体会更健康;早起避开了交通高峰期,不用受拥堵之苦;早起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吃早饭,聊天,沟通感情;早起更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只要稍微起早一點,即使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变,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却能大大提高……

因此他在书中建议,上班族改变生活方式:四点起床,上午能工作八个小时,下午的八小时就当是“白捡的”,可以工作,也可以用在兴趣爱好上,更可以投资到学习上。如果能将一天的开始提早两个小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在信息、学习、晋升、财富和人脉上都大获成功。而成功的秘诀便是“四点起床”。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身体力行“晨型人”的生活方法。“挑战清晨,决战未来”成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虽然不一定是四点起床,但是他们有一个共识:比起晚上漫无目的地看电视、浏览网页和手机刷屏,早起会拥有一段更加从容和专注的时间。而利用这段时间来做什么则是每个人的自由。可以选择学习、充电或者提前开始一天的工作。也可以培养一门兴趣爱好,书法、绘画、写作、插画或者阅读、听音乐……但不管做什么,都是一段充实和高质量的时间。

nlc202309082040

不要熬夜!

如果说爱早起的人是“更接近成功的晨型人”,那么“晨型人”的对面,便是“没有勇气结束一天的夜型人”。热爱夜间生活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不健康”,如果一边通宵达旦地追剧还一边吃炸鸡啤酒,那简直就是“堕落”的代言人。

熬夜的害处已经被很多医学理论证明——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不但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亚健康,导致判断力减弱、意志力不集中,更重要的是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各种患病机会随之增加……如果人能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内生物钟就能事先把机体生命活动调整到与外界相适应,避免亚健康和更严重的疾病。

或许有很多人觉得“还是晚上效率高”,而且晚上还很安静,无人打扰。只要在前一天晚上把准备工作做好,第二天早上就不用手忙脚乱,自己还是抢先一步。

但中岛孝志认为,从大脑的工作效率来看,早晨要比晚上好得多。“当大脑已经因为工作辛苦了一整天,大半夜了你还要让它继续工作,是不是也太难为它了?如果晚上十一点多回家后,还要调查这个、调查那个,一想到明天还要早起,一定要快点睡觉才行,这样不是会更慌张吗?那还不如干脆早晨四点起床,这样效率更高。”

对小裴来说,短短一年多的从“夜型人”到“晨型人”的转变,已经让她收获颇多。从2014年底开始早起后,小裴已经读了一百来本书,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个人兴趣,自学烘焙、练习英语口语、学习弹奏尤克里里,还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pain365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2015年初,她写了一篇《我是如何做到早晨5:30起床?》的文章发表在“简书”网站后,被推荐至首页热门,后来又被微博“清华南都”转载。一天的时间,她的微博粉丝就从几个涨到几百个。“那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坚持一件事情总能得到好的反馈,因为时间决定事情的走势。”

之后,小裴陆续在网上分享关于早起的心得。有很多网友都反馈给她,在读到她分享的早起文后也能坚持早起了,慢慢养成了好的习惯。这也给了小裴更多坚持下去的动力。

“早起是发生在前一天晚上”

虽然“晨型人”是个新鲜词,但对于早起的倡导古已有之。一直以来,早起都被看做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中国有“闻鸡起舞”的故事,有“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古训,西方也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谚语。

曾经有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反问记者:“你知道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吗?”记者摇摇头。科比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点洛杉矶的样子。”

的确,早起不仅仅是作息习惯,似乎更成为健康、自律与正能量的代名词。但是能坚持四五点起床并成为“晨型人”的却始终是少数。相信很多年轻人都有过晚上把就寝时间一拖再拖,早上又在温暖的被窝中做心理斗争的经历。比起为什么要早起,如何早起似乎是个更大的问题。因此,立志成为晨型人的人们也总结了很多早起攻略:比如晚睡前关掉手机、电脑、电视、音响,不要吃东西,避免过度思考、做剧烈运动,起床时间以三十分为单位慢慢改变,在睡前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找个伙伴互相监督等。

为此,一些年轻人还成立了早起社区,互助小组,每天早起之后在网络社区上打卡,比如“早起的鸟儿社群”、“美安六点团”、“巴布早起团”,百度贴吧上也有“早起吧”、“晨型人吧”等等。其中,几位台湾年轻人发起的“巴布早起团”是比较严格的早起社区,团员只有12名,要求每天清晨7点前到主页签到,一个月3次缺到,就自动退团,然后补充候补团员。

为什么坚持早起那么难?纪元认为:一提到早起,不少人会本能地拒绝,这里面包含着不少挫败和痛苦的回忆。“早”这个字本身就传递出压力,让人觉得这是早于正常。其实,“早”的前提是“起”,先要做到想几点起就几点起,之后才能谈“早”,在需要调整作息的时候坚持做到早起。

在他看来,“早起是发生在前一天晚上”。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评估一下自己的现实情况和感受,思考一下第二天几点起床比较合适。先有靠谱的时间要求,才能有靠谱的执行。给自己设定的起床时间不能是凭空下决心,不能是压力巨大,得是自己真心打算的起床时间,这样才会靠谱。所以,第一个步骤“说到”,就是要在睡前认真思考确定第二天的起床时间。

第二步就是“做到”。他发明了双闹钟法:两个闹钟wake和up,设定时间间隔三分钟,一个很轻,能唤醒自己即可。另一个则要要震撼,震撼到足以吵到你的家人、舍友、邻居,并且放在远离床头的地方。这样,当wake把自己叫醒后,为了防止一个更大的铃声炸弹吵醒家人,自己就会被迫下床去,在铃响前把它关掉。起床后为了保证自己清醒,要安排一定的清醒行为,可以是刷牙,洗脸,也可以是喝水,或者运动。

纪元还建议,开始尝试早起时,不要给自己安排过于“高大上”的任务,比如跑步、锻炼、背单词等等,这些比较困难的任务计划会让你压力很大,反而成为早起的阻力。不防让自己早起后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起,哪怕玩一会儿游戏,看部电影也无妨。这樣,早起就会成为越来越容易的事情。

不再错过清晨

当然,和所有的生活习惯一样,“晨型人”的观点也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有人认为,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完全放弃晚间的社交和娱乐,坚持做到20点睡觉,4点起床。这种方法只是“看上去很美”。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家庭、工作环境都不一样,“一刀切”地要求所有人都早起并不符合实际。比如,虽然有相关的数据显示,大多数的成功企业家都是晨型人,但也并非绝对,像马克扎克·伯格、马云、史玉柱等人都是习惯在深夜工作的人。

或许,“晨型人”与“夜型人”并不是简单的好与坏的区分。早起也好,晚睡也好,关键在于,这是否是你的主动选择?是否是经过探索尝试找到的适合自己的办法?还是只是在旧有习惯和生活模式的推动下浑浑噩噩地度日。无论“晨型人”还是“夜型人”,哪种生活会让你真的喜悦和轻松才是最重要的。

nlc202309082040

如今,“夜型社会”依然运行得如火如荼,加班、应酬、夜生活被看成是成功或生活丰富的一项指标。但或许晨型人的概念给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当我们不再与早晨擦肩而过,开始迎接清脆的鸟鸣、清新的风和第一缕阳光的时候,也许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体会到不同的喜悦。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加大对青年影人扶持力度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将于4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拉开帷幕。本届电影节将加大对优秀电影项目和青年创作人的扶持力度,将电影市场项目创投孵化器的作用持续深化。本届电影节电影市场总体由展览展示、项目创投、行业对话、特约活动、签约仪式五大主体板块活动构成。将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韩国、芬兰、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二百余家企业和机构进行展览展示,并有26场论坛、对话、战略发布、项目推介等多元化活动在此举行。

2016青春创客系列活动在京启动

2016年4月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举办的青春创客系列活动暨首届医学工程创客专题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隆重举行。青春创客系列活动以“助力创业梦”为主题,共分为互联网、医学工程、科技发明、智能硬件四个板块,通过创客项目征集、创客路演、创客论坛、资本对接四大主题活动,以高校团委推选和参与者自己报名相结合的模式,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意、项目、产品的展示机会并与专业投资人做资源对接,搭建创新创业者与投资者的交流平台。

新疆兵团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训练营开营

4月11日,兵团“天业杯”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训练营开营暨复赛开赛仪式在石河子举行。大赛共吸引参赛项目350余个,来自兵团14个师及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院校的200多人参加了仪式,优秀项目涉及农业、电商、传媒、旅游等18大类。本次活动以開拓参赛选手眼界、激发创新活力、增进团队协作为目的,通过情景教学、商业路演、项目呈现等培训方式,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参赛选手将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积极互动,相互分享,共圆创业梦想。

2016成都国际青年设计大赛正式启幕

4月12日,2016成都国际青年设计大赛在IBOX(爱·盒子)正式启动。本次大赛将以创建“无龄界”城市生活为目标,向全球青年发出邀请,共同探讨如何以通用设计,让城市不同年龄层获得各自满意的生活。本次大赛除了为优胜团队或个人提供1500美元游学基金外,还将提供一个参与哥本哈根机场扩建项目实习机会的选择,优胜者可以任选其一。

“关注城市对不同年龄人的包容,创造真正和谐的无龄界城市生活,已经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消除代际鸿沟的必然选择。”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诠释大赛的初衷。

上一篇:淄角镇中学少年宫建设汇报材料下一篇:曼倩辞,曼倩辞李商隐,曼倩辞的意思,曼倩辞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