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创新之路同步练习

2024-04-26

走创新之路同步练习(精选8篇)

篇1:走创新之路同步练习

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温家宝总理指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无论提高科技含量,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要依靠科技创新找出路,这是因为()

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学进步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③当前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④我国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渗漏掉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够高,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B。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灌溉方式是不可能改变的。D.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到科技兴农

3.2008年6月山东淄川一中举办科技成果展,一共展出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画、调查报告等作品400余件,吸引了全校同学前往参观。在中学生中组织开展这样的活动()

①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②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③是培养当代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唯一途径

④是在中学生中宣传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形式之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以下做法能体现创新型学习理念的是()①课前预习②自主学习③合作学习④探究学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神七问天。航天员(自己填写)----------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航天服,步出飞船,把中国人的足迹首次印到太空之中。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民族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③自主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④志存高远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神七飞行取得成功是我国-------------的结果。()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坚持自主创新④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 材料一

2008年9月25日,神七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7日航天员翟志刚首度出舱活并取得圆满成功,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归航。

材料二: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 ?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

2.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或“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长期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用自己的青春、智慧、热血和生命铺就了通向太空的成功之路,为我们青少年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应怎样向他们学习?“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意义有哪些?

5.列举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靠自主创新取得的两项科技成果。答: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三峡工程建成发电。

6.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几条宣传标语。.7看了上面的材料后,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创新”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请你来帮助完成。(1)出科普墙报。如果你是班级负责宣传的干部,你会选用课本中的哪些知识作为墙报的部分内容?

(2)科技创新征文。你认为中学生怎样才能具有创新能力?

篇2:走创新之路同步练习

一、辨别正误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十七报告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表明我国创新作为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

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3、科技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4、我国要想赶超发达国家,关键要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资金。

5、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我们每下 个人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七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C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就此消失 D我国完全实现了教育公平

2、在二战结束阶段,美军和苏军都攻入德国本土,开始对德国资源进行争夺。不同的是,苏军只热衷于拉运德国工厂的设备和仪器,美军却把大批德国科学家抢运回国。正是这批被抢运到美国的德裔科学家为战后美国科技依靠和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量吸引和争夺世界各地的人才,是美国二战后取得经济、科技巨大发展的决窍之一。这说明,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是

A土地 B人才 C石油 D黄金

3、12月5日,第5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大力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是因为

A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B科技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基础 C奖励创新是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 D我国把科技创新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4、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25岁及其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只有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认为:如果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比例达到20%,那时我国的竞争力就无可匹敌。这段材料说明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B我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C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D我国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科技进步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创新是进步的根基 C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D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资助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研制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这说明

A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B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C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D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生产力前进的方向

2、下列活动中体现科教兴国战略的有

A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B青岛市发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号召 C十七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D青岛市连续3届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的产品日益风靡世界,但是有相当多的中国制造产品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把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B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必须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 D我国要想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

4、据报道,近5年来,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创新高,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5年间共支出科技经费10540万元,安排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49项。这表明

A青岛市贯彻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B青岛市重视高新技术的力量,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C青岛市正在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D青岛市政府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在以鸟巢为代表的北京奥运工程建设中,我国坚持自主创新,在材料技术、施工等环节获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创造了契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这表明

A提高创新能力是提升国际地位的唯一途径 B我国自主创新水平居世界首位 C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D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成为发达国家

四、感受科技的力量

材料一:21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靠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增高。在我国,一半以上的稻田种植的水稻和60%的水稻产量来自袁隆平及其助手研究出来的杂交稻。各种品系的杂交稻在内为我国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

材料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取得人才资源优势比其他资源优势更为重要。美国的《移民法》规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不论国籍、资历和年龄,只要有美国需要的一技之长都可以优先入籍。德国先后推出了旨在吸引欧洲以外国家信息科技人才的绿卡计划和新移民法。加拿大则从开始由联邦政府出巨资实施了加拿大科学家计划,通过大学面向世界招聘名高层次人才。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这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启示?

3、为此,我们新世纪的中学生该怎么办?

五、新闻分析:在创新中成长

月30日是,第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评委对各省级团委推荐的197名候选人(其中包括博士研究生32名、硕士研究生32名、本科生45名、专科生3名、高中生55名、初中生12名、小学生18名)进行了评审,共评出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生96名,其中有博士生11名、硕士研究生14名、本科生24名、专科生2名、高中生27名、初中生8名、小学生10名。根据《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章程》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获奖名单将报基金管委会确认后对外发布。

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2、你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责任是什么?

六、聚集热点:高科技的发展

材料一:当今世界,高性能计算机已成为理论和试验之外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手段,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技术。各大国纷纷投入巨资研制开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以提升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材料二:高性能计算机又称超级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10月2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研制出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篇3:走全员与整体创新之路

那到底何谓创新呢?所谓创新, 就是对事物现有的固定的传统的模式进行某些改进、调整, 使之趋于优化和完善。因为世间任何事物都永远处于变化、变革之中, 只要这种改进能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成果, 能促进生产管理的发展, 即为创新。

创新有其自身的特点, 即创新首先是要“新”。所谓的“新”就是要打破常规, 打破传统, 敢于否定自我, 敢于超越自我。对于创新者而言, 本身一定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因为创新意味着向传统习惯的挑战, 向旧有的思维定式的宣战, 向已有既得利益的撞击, 必将招致激烈反对和非议, 有时甚至会迎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创新者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其次, 创新一定要“独”。“独”就是从本企业、本岗位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利用自己独有的条件和优势, 寻找出独到的最佳解决方案。当然, 有时不可避免的要借鉴、模仿别人的成功之处, 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加入新的思路、新的办法, 要创造性的借鉴和模仿。最后, 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所谓的灵感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 它是对工作的积累, 是经验的升华, 是智慧的结晶, 这就要求创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一个“好学者”、“有心人”。

现在, 创新已成为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每个同志都认为创新的确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在对创新的理解上往往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如许多人常常认为创新就是少数精英们的科技发明、技术更新或重大营销新举措。其实, 真正的创新应包括普通员工在内的在技术上、服务上、管理上、经营上的日常改进、完善、调整和提高, 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少数人忙, 大多数人看”的不正常局面, 形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人可为的全员创新局面。而现在在我们的企业里, 特别是在我们的军工企业里, 企业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还被旧的思想观念所束缚, 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个企业如果在入世的今天还靠着几个精英搞创新, 在世界经济竞争已呈白热化的情况下, 是不会有大的作为的。因为经济市场已日趋成熟, 竞争已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技术层面上, 而是体现在企业经营的所有方面、所有领域。

因此, 我们所提成的创新应该是全员的创新, 整体的创新。“全员的创新”指的是每个职工都参与到创新当中来, 成为创新者;“整体的创新”指的是创新的范围不仅仅指技术的创新, 还包括管理、制度、经营、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

那么, 应该如何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全体员工不断创新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出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 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各个工作领域不断超越前人, 超越自己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营造鼓励创新的气氛、形成奖励创新的机制, 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在我们军工单位, 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尤显突出。为此, 我们首先要从领导做起, 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观念上更新、行动上落实, 把创新当作硬指标来抓好抓实。其次, 要把鼓励创新的思想灌输给每一位员工, 让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摸索、积累, 把创新作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营造出创新光荣的浓厚氛围。最后, 要政策到位、机制跟上, 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调动起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促使大家有一种创新的激情与冲动, 并把由创新所带来的效益和员工的收益直接挂钩, 以充分调动起员工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大力推动创新工作, 使我们的军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创新的领航者。

二、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我们所提倡的创新, 不单单是喊口号, 更重要的是要与本身企业的科研生产任务、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的创新才能有的放矢, 更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所提倡的创新, 其实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革与完善, 还应该包括制度上、管理上、经营上、研究所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 由此给我们每个员工都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和机会, 给每位同志都提出了创新的要求。现在我们军工企业承担着繁重的重点工程任务, 技术创新固然重要, 但现实情况也一再表明没有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经营创新乃至文化创新的跟上, 就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所以, 我们每位职工一定要立足本职, 放眼未来, 紧盯前沿, 创新创造。

三、鼓励冒险, 宽容失败

创新是走没走过的路, 虽然它有继承, 创新孕育着丰厚的收益, 但也有巨大的风险。因此, 明智的管理者应该允许员工犯错误, 使他们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并重新投入实验与革新。对个别失败者的安抚和鼓励, 就是对所有员工创新积极性的一种保护。当然宽容是要和企业的承受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并不是无限制的, 过度的宽容就会变成纵容, 结果会试得其反。因此一定要很好的把握好这个度。我认为创新应与脚踏实地的探索发现、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研作风很好地衔接起来, 在务实中发现创新的着力点和目标, 在务虚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之路。

四、尊重个性, 培养创新品格

有个性的人往往都会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才能独立特行, 但这样的人往往是难以驾驭的。“人才有用不好用, 庸才好用没有用”这句话反映的是对创新人才的某种误解。其实, 作为管理者, 要用心地发现、鼓励员工中个性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要发现他们的优点, 发挥他们的长处, 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或意见, 培养他们成为员工中创新的带头人。切不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人用人, 要有足够的胸怀雅量来任用那些个性强烈、不拘小结以及直言不讳甚至令人不快的人, 只要他们的创新成果对工作有帮助, 我们都应该表示欢迎, 就此而言也对我们的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发掘使用人才的要求。

企业的创新存在于方方面面, 不仅仅局限在型号产品上和技术上。在科研资源的构成模式、运作方式、经营管理、营销管理、服务方式等方面同样都是创新的用武之地。换言之, 在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中, 所有的岗位上都存在着进一步创新的余地, 而且这个进程永无止境。因为目前的状态只能是相对的“好”, 永远也达不到“最好”。我们的管理者们, 如果能通过有效的机制, 激发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始终处于一种永不满足现有工作业绩的革新状态, 从而形成随处可见, 随处可感的全员、全方位的创新气氛, 锻炼出企业整体上日新月异的创新竞争力, 那我们的企业就能在风光无限的竞争的舞台上成为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星”。

摘要:通过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的形势下, 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指出竞争已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技术层面上, 而是体现在企业经营的所有方面、所有领域, 要走全员与整体创新之路, 只有全员、全方位的创新环境, 才能锻炼出企业整体上日新月异的创新竞争力。

关键词:全员,整体,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春香.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 2006, (01) .[1]刘春香.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 2006, (01) .

篇4:走创新发展之路

崔根良先后获得省市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非公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企业优秀党委书记、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经理、董事长)、首届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十大慈善家、江苏省“时代楷模”、全国“时代楷模”、第九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等荣誉称号。

2013年,入围胡润全球富豪榜;2004年至2014年,连续10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2016年8月17日,受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8月27日,受邀出席在长沙举行的“2016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9月3日,受邀出席在杭州举行的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开幕式。

从几百平方米的破旧厂房发展为一家连续11年入围中国500强的知名企业,成为中国光纤通信的最大系统集成商,他勇立潮头,从无到有,完成了艰苦创业到卓越创新的实践。

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生产型企业到无数次地打破国际垄断的研发型企业,跻身全球光纤通信前三甲,赢得国际话语权,他坚持创新,从低端到高端,完成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从成立慈善基金会到公益慈善累计捐赠超4.8亿元,慈善事业运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他始终奉行“真善不为人知”的理念,完成了企业责任担负到社会责任担当的升华。

他就是亨通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崔根良。

崔根良是土生土长的苏州吴江人。他身材敦实,步伐矫健,平凡的外表下胸怀着一颗充满担当的“中国心”。

25年来,崔根良以爱党爱国为信念,以产业报国为己任,所创办的亨通集团时刻紧跟国家的发展战略,从创业到创新,从制造到创造,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说起崔根良,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一定用过亨通集团所生产的产品,比如用电和上网的必需材质——电缆、光纤和光缆。

亨通集团是中国光纤光网、电力电网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与网络服务商,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100强、全球光纤通信前3强。

2016年7月27日,“中国机械500强研究报告暨世界机械500强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亨通集团凭借出色的表现再次上榜,居榜单第43位,在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企业中排名第一。

2016年8月28日,亨通集团发布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80.48亿元,同比增长48.61%;净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171.95%;总资产达173亿元,同比增长11.72%。

拼 搏

20世纪80年代初,下海经商的热潮席卷全国。从部队复员的崔根良也投身商海,承包了浙江一家倒闭纺织企业。半年后,这家企业在他的手中奇迹般复活。

当崔根良的事业在异乡蒸蒸日上时,老家吴江七都镇向他伸出求援之手,邀请他担任濒临倒闭的吴江七都丝绸服装厂厂长。一番深思熟虑后,崔根良决定听从家乡的召唤。

返回家乡,崔根良一头扎进丝织服装厂里,与员工们一起奋战在生产第一线,24小时连轴转;还常常亲自外出跑供销,一走就是两三个星期,奔波于几个省之间。几个月后丝织服装厂就扭亏为盈,净挣利润60多万元。

初战告捷,正当准备乘胜前进的时候,镇党委决定调崔根良到镇上当时投资最大但亏损严重的乳胶手套厂当厂长。他又二话不说来到乳胶手套厂,和技术人员一道研究产品,在业内到处打听寻找能人,陪着工程师几天几夜地研修设备……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再次扭转乾坤。但好景不长,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使企业倒闭了。

崔根良陷入了沉思,下一步的出路在哪里?

曾经的通信兵经历让崔根良敏锐地察觉到,通信行业将大有可为!

崔根良是一个冷静的掌舵者。他相信自己赶上了一个大发展的好时代,鼓励着员工只要找准方向,一定有机会。一招“借鸡生蛋”,当年就实现利税几十万元。随后,他找到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合作,“借梯登高”,解决了技术人才问题,填补了江苏省光缆项目的空白。接着,他又找到日本企业合资,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实现了“借船出海”。到1995年底,亨通通信电缆产销量已跃居全国同行第一,仅用5年时间,几乎是白手起家的亨通就站到行业的最高点。

2003年,随着亨通光电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崔根良又盯上当时世界科技的最前沿,提出要研发中国的光纤项目,自己生产光纤。

凭借着为亨通争气,为中国光纤光缆制造业争气的这股劲头,2010年8月7日,亨通自主创新研发的光纤预制棒终于成功面世。至此,亨通完全掌握了光纤、光棒的核心技术,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光通信领域的地位,完成了亨通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完成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如今,亨通拥有45家子公司、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在全国10个省市和亚、非、欧、美等地区设立产业基地,市场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光纤通信、智能电网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集成商和网络服务商。由此,亨通年销售额连续创出百亿级的跳跃,2007年完成100亿元,2011年达到200亿元,2013年突破300亿元,2015年达到483亿元。

创 新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新”一词的次数,几乎等于前两年报告中提及次数之和。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同样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做企业与做人一样,有了目标,有了追求,内心才能有动力。”崔根良说,创业历程就是一个不断树立标杆、不断克服短板、不断自主创新的过程。

2016年6月19日,在哈尔滨举行的“2016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崔根良荣获中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项——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他也是全国通信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家,并作为获奖代表在会上作主题演讲。

崔根良在题为《企业家的抉择:在创新与坚守中砥砺前行》的演讲中说:“创新有风险,不创新更危险。当今时代,企业家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意识,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中国企业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赶超。”

“当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遇到了一些困难。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尤其需要耐得住寂寞,坚守‘工匠精神,打造中国质量全球品牌。”崔根良说,企业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力求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品质,多一点创造、少一点“山寨”,才能摆脱中国产品在全球低端、低质、低价形象,推动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2016年8月27日,“2016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崔根良应邀出席论坛并演讲。他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创新资源共享、国际贸易保护等话题,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今天不创新,明天就会落后,后天就会被淘汰。”崔根良说,在从创新创造价值到实现共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不然全社会不可能得到有序、健康的创新,也不可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崔根良说:“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唯有不断创新,识变、应变、求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创新是一个整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永无止境。”他说,为此亨通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即以战略创新为前提、以机制创新为关键、以人才创新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资本创新为纽带。创新的道路非常艰辛,需要冒很大风险,但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企业都必须坚持创新,要营造创新的氛围,更要允许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败。

“成功的创新,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失败的创新,也能让企业少走弯路,也是一种价值的创造。”崔根良说。

探 讨

2016年9月3日,全球瞩目的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在杭州盛大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B20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强调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作为G20杭州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B20峰会是各国工商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当天,部分G20其他成员领导人出席B20峰会全体会议,与工商界代表进行交流互动,共谋世界经济增长之策。此外,还有1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100多家中国500强企业参加峰会。崔根良作为峰会就业议题组成员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就就业议题与工作组其他成员进行深入探讨。

峰会现场,崔根良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关于就业,崔根良认为,就业是这次G20的一大议题,主要讨论全球经济和百姓如何解决就业的问题。他希望通过就业议题组,形成具有一定标准的、统一的,但也要符合各国国情的,能够扩大就业、公平就业、共享就业的方法。

“特别是现在中国正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认为这个理念对这次G20及我们就业议题组来说,也是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崔根良说。

崔根良说:“国家的经济发展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就业,让老百姓都能得到充分的就业。只有得到充分的就业,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中国特别在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后,就业工作有很多方面的创新,创新了很多方面的渠道,来解决就业。现在经济发展特别提出了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也包含了就业的扩大,来解决就业的问题,让经济发展能为更多人共享。”

对于如何解决就业,崔根良认为,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要全力引导,要保护就业,政府要想方设法来推动就业。作为企业来说,应当不分本地外地、本国外国,只要是人才,能为我们企业所用的,就应该以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心态来扩大就业面。而在并购海外企业的过程中,要弄清楚企业所在国的文化及国家的法律,特别是劳工保护法和国家福利政策等。

“这次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对中国经济也是一个推进。作为工商界企业家,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使得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贸易中得到更多的话语权,消除更多的国际贸易壁垒,能使中国经济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中去。”崔根良表示。

结 语

探寻亨通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领军地位不断巩固的背后,是亨通创新引擎全速发动,为高质量增长赢得了新空间。

正如崔根良所说:“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唯有不断变革创新,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企业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企业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超越。今天不创新,明天就会落后,后天就会淘汰。”

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壮大都是与时代同行的壮美诗行;每一位优秀企业家的成长都是产业报国、实业兴国的精彩华章。崔根良与他的亨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切入点,以农民企业家的创业豪情,以实业巨子的创新激情,以党员带领群众的发展热情,创造了非凡业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篇5:从实际出发 走创新之路

走创新之路

2009年的烟叶工作要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契机,从实际出发,从基层抓起,按照国家局“一基四化”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通过管理创新提高烟叶生产的到位率,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实现减工降本,从而实现泸州烟叶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围绕烟叶质量的目标,创新生产科技。

从2008年评吸结果来看泸州烟叶的质量风格特色还不够明显,不同区域的烟叶质量存在差异。在烟叶生产科技创新上要突出“主攻质量、改善结构、突出特色”的三大任务,积极推广砂培苗等一批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的实用技术,引进优良品种,今年,古蔺、叙永两县各种植2.5万亩CF209,通过特色品种来实现泸州烤烟的特色定位,力争在质量上有较大提升。要加强技术培训,健全技术网络。要深化特色烟叶研究,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烟草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提供烟叶生产的技术服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形成开发和推广的集成优势,实现“泸烟”上档升级。

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二、围绕提高单产的目标,创新管理模式。

1、加强烟叶户籍化管理。将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这一从卷烟网点建设推广市场访销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管理模式应用到烟叶生产管理上,其核心是“落实制度、考核到位”,即通过对物资供应,技术服务,生产过程管理的细化和量化考核,提升管理手段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户籍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对烟叶生产技术员“分线包干、责任到人、实行四包一挂”,即对烟农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个人收入与业绩挂钩,按月考核,奖惩兑现。

2、加强烟叶生产标准化管理。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烟叶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烟草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的迅速推广,确保烟叶质量和安全,促进烟叶的正常流通,从而达到技术标准化、生产程序化、管理规范化。将分散经营、各行其是的农户,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其烟草种植行为,从而生产出规格一致、质量高、风格特色稳定的烟叶产品。

3、加强推广GAP管理。我市通过两年的GAP管理试点,对推行烟草GAP的认识逐步加深,对GAP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理解逐渐提高,大力推广GAP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去组织指导烟叶生产的管理模式,变松散、粗放型管理为紧密型、专业化管理,提高为烟农的服务质量和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

4、加强督察考核管理。层层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加大对烟叶生产的过程考核,特别是几个关键环节实施阶段性考核,注重细节监管,根据考核情况兑现阶段性考核奖励,奖惩分明,建立富有效率、激发活力的新型考核机制。

三、围绕减工降本的目标,创新组织模式

1、走烟叶生产合作社之路。按照股份制的要求,本着“入社自愿、合同产销、互助互利、利益均沾”的原则,吸收有劳力、有技术、又愿按照章程要求种植烟叶的烟农参与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严谨的烟叶生产经济合作组织。通过烟叶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把烟农组织管理起来,社员遵守本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共同组织烟叶生产,所得收益依入股份额归社员所有。

2、走专业化生产之路。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作业方式上积极推广集约化育苗和专业化烘烤,在移栽、采收、植保、分级等环节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队,有效推进机械化作业,节约了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烟叶质量。发展农机专业户和专业服务组织,有效利用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力量,因地制宜地拓展机械化作业的范围和领域,积极推进育苗、耕地、移栽、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病虫害防治等烟叶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专业化分工,不断延伸专业化服务范围。

篇6:走创新之路 强税务稽查

走创新之路 强税务稽查

发展是目的,创新是动力。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税务稽查工作的创新,同样是提高税务稽查水平的根本动力。对于税务稽查工作,只有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在思维上或战略上敢于突破常规,善于作深层次的思考,才能真正实现在稽查工作方式、职能作用、管理体制上的根本转变。创新税务稽查工作思路关系到税务稽查职能能否充分发挥,税收秩序能否长期良性运行的大局。有效推进税务稽查工作思路的创新是实现税收事业全面发展,开创税务稽查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做好税务稽查工作的创新,应着重从理念、机制、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一、创新税务稽查理念

(一)树立“狠、准、快”的打击理念

稽查局是负责打击偷税、抗税、骗税等税务违法的专门机构,这要求稽查部门必需树立“狠、准、快”的打击理念。敏锐发现涉税违法的嫌疑对象,准确界定偷税、抗税、骗税等涉税违法案件,并快速、狠狠打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 挥税务稽查的打击职能,维护税收秩序良性运行。

(二)树立稽查经济观的服务理念

税务稽查服务经济的意识在税务部门十分薄弱。长期以来,税务稽查重检查、轻帮助,重数量、轻质量,重回报、轻整改的现象普遍存在。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通过税务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稽查意见,积极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税务稽查,有力打击偷骗税行为,维护税收秩序,确保公正执法,全面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从而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三)树立稽查与征管互动的理念

征收、管理、检查是税收工作重要的三个环节,属同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但在税收工作实践中,征收管理部门下企业很少,稽查部门下企业则多一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正能深入发现企业存在税收问题的还是税务稽查部门。但税务稽查成果存在应用不高的问题,以查促管的职能停留在口头上。税务稽查要树立全局观念,重视与征管的协作互动。

二、创新税务稽查机制

(一)选案机制科学化

选案是税务稽查的基础工作,选案准确,可以使税务稽查检查工作事半功倍。做到税务稽查选案的准确化,必须在选案途径上做到多元、及时、准确。要拓展选案渠道,除继 续做好举报、计算机选案外,还应加大选案的途径研究。

(二)检查机制规范化

税务检查要严格遵循各项税收法规的规定、程序进行,充分保护征纳双方权益,推进依法治税。坚决克服随意进行税务检查的现象,切实建立查有案源、查前告知、查中辅导、查后反馈制度,公正执法,阳光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取证规范、事实确凿、定性准确、以法服人。

(三)审理机制公开化

所有检查部门移送审理部门的税务案件,全部实行审理公开化。建立审理涉税案件的人员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制度。

(四)执行机制法制化

要完善执行制度,改进执行措施,提高执行效率。特别是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及时依法排除执行难的问题。

三、创新税务稽查方法(一)“以案说查”

一是健全制度,规范“说”的要求。即:典型案件一案一析制、行业检查分类剖析制、规范管理考核制。二是加大力度,明确“说”的重点。力求说实话、亮实情、出实招。坚持说查案经验不留余地;坚持说管理漏洞不留空隙;坚持执法责任不留情面。三是拓展广度,丰富“说”的形式。做 到组织干部集中说,质量评选竞赛说,搭建平台网上说。四是注重深度,增强“说”的能力。力求讲之能懂,懂之能用。通过编写行业检查工作指南,大力提高稽查人员查账能力,提高评查质效,减轻稽查人员负担。

(二)“以案说法”

通过稽查部门以往查结的涉税违法案件作为教材,以广大纳税人为对象,对其开展针对性的纳税辅导和政策服务,同时进行警示教育,从而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的提高,减少纳税人涉税违法风险。

(三)“数字稽查”

一是构建稽查电子数据库。开发采集软件,运用查账软件,从现有各类税收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结合征管互动平台、日常报表数据 统计等税收管理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取为稽查办案所需的数据信息;拓宽信息渠道。二是掌握查账软件功能流程。通过集中培训、以熟带生、边学边干等各种培训方式,使广大稽查人员熟练掌握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和查账软件的基本功能模块、设置方式、数据处理流程和操作方法,做到能用能查、融会贯通。三是建立稽查数据分析模型。建立行业数据分析模型。通过设置行业平均税负率、生产经营、财务比率以及各税种指标,分类计算行业平均值;建立稽查案例分析模型。四是全面提取企业涉税信息。这是实施“数字稽查”的重点环节。

(四)“和谐稽查”

一是构建和谐的税务稽查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税务稽查岗责体系,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要求,明确税务稽查各环节的岗位责任,并科学统筹,细化岗责,规范到位;二是营造和谐的税务稽查外部环境。突出税务稽查执法过程管理,加强税务稽查执法监督,健全税务稽查执法保障,优化 税务稽查执法服务。三是完善协税护税体系,不断加强与公安、工商、海关、金融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

四、创新稽查队伍建设

(一)推行稽查人员准入制

稽查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税务稽查质量和效率及税务稽查事业的全面发展。对税务稽查人员应实行准入制度,设置准入条件:一是对进入稽查队伍的人员必须逢进必考;二是报考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条件。专业对口,如所学专业是税收、法律、会计、计算机专业,有二年以上税务工作经历。切实把好税务稽查人员入口关。

(二)推行能级管理动态制

对进入稽查队伍的人员应实行能级动态管理。一是对所有稽查人员通过考试、考评等手段,评定一、二、三稽查人员能级。二是对能级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一年一考、一年一评的政绩结果,实行能及更新,推行能上能下。三是实 行能级与报酬、待遇挂钩,奖勤罚懒,推进工作。

(三)推行任职限期轮岗制

要实行稽查人员任期限期轮岗制,在一个岗位工作满5年的进行内部岗位轮换,通过岗位变换,全面锻炼、提高稽查人员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激活稽查队伍,不断推进稽查工作向前发展。

五、当前制约我市稽查创新的“瓶颈”及薄弱环节 从我市目前的情况来看,制约稽查创新主要是人员素质方面的“瓶颈”。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好的管理机制,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付诸实施,稽查人员素质已然形成两大“瓶颈”:一是复合型人才缺乏,普遍存在“税收业务精的对计算机不熟”、“懂计算机的又查账水平低”等人员素质结构的“偏瘫”症;二是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我市稽查局目前平均年龄已近45岁,在信息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形势面前难免力不从心,而我市稽查系统的领军人物寥寥无几,十分缺乏,具有单独作战能力的稽查人员,少之又少。稽查业务素质低就根本谈不上创新。

同时,稽查创新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于:

(一)稽查机制虽有,但创新动力不足

我局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的稽查机制虽然健全,但是很少有人对相关业务作深层次的思考,很多人在等待中消极前进,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的动力。

(二)业务培训年年搞,但效果不显著

培训、进修、鼓励自学、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每年都在进行,但效果一般,战斗在检查第一线的还多为老同志,年轻同志畏难情绪严重,深怕陷进去出不来。

(三)优秀典型案例评选,流于形式

本来,优秀典型案例的评选,是总结税务稽查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分析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和涉税违法行为的新趋势,提升稽查案件的查办质量和稽查干部的业务技能,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但是,我们对优秀典型案例的讲解,却未能达到上述目的,也未能将其编印成册供全市稽查干部学习参考。

(四)应尽快编写行业检查工作指南

为增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总结稽查办案经验,我局应组织人员通过定期召开个案分析会研究涉税违法案件的发案规律,剖析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总结办案思路和方法,尽快编写适合我市特点的行业检查手册指导检查工作,以减少一线检查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效率。

六、创新强税是永恒的话题

篇7:追求卓越,走自我创新之路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追求卓越,走自我创新之路》。

人生的高度首先取决于理想的高度。追求卓越既意味着志存高远、争取进步,也意味着脚踏实地、勤奋实践。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将点亮人生的明灯,体现个人的价值,获取个人应得的收益,同时能够为企业增值,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身处发展与改革的年代和集团公司这个大家庭,更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明辨是非,驱除陈腐的思想,理解、支持国家的政策和企业的规定,对工作严肃认真,高质量的完成检修工作,重视细节完美,力争零差错,并不断的自我加压,主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学会与同事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争取双赢,并将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中去,最终将带来个人的进步和企业的兴盛。

众所周知,没有永远卓越的企业,也没有永远卓越的产业。我们在磕磕绊绊的旅途中认识到,我们每个人既有干得漂亮的时候,也有做得愚蠢的时候,我们唯有对成功更有信心,更有把握,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才能开辟新的局面。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大家熟悉的戴尔电脑公司在电脑业内开创了一片蓝海。传统上,电脑制造商的竞争集中在提供速度更快、配备功能和软件更多的电脑。然而,戴尔却挑战了这一产业逻辑,改变了买方的购买和配送体验,通过对顾客直销,戴尔电脑的价格比IBM代理商的价格低40%,却仍能赚钱。

由于戴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配送速度,使直销的模式更为顾客所青睐。例如,在戴尔,从定货到送货上门只需4天时间,而竞争对手则平均需要10个星期以上。此外,顾客通过戴尔的网上和电话定购系统,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定制电脑,同时,随定随造的模式也使戴尔大大减少了库存成本。

现在,戴尔是个人电脑销售上无可争议的市场领袖,其收入从1995年的53亿美元窜升到2003年的355亿美元。同期,它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从2%增加到30%以上.正是这样鲜活的事例,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开创蓝海的必要性.那么,反思我们的企业,应该去开创怎样的一片蓝海呢? 针对我们企业的现状,除继续在提高发电量、煤耗、厂用电率、利润等指标狠下功夫外,还要对多种产业认真梳理、分析多产企业的人、财、物、产品、市场等信息,找出薄弱环节和差距,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产业的主攻方向,要高度重视多产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管理,制定今后五年的多种产业发展规划,同时也为集团公司即将启动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做好准备。

主业的快速发展为多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继续延伸主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大力发展以“热、灰”为主要产品、“发电生产设备检修”为主要市场的优势产业,培育多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组织结构、人员结构,要加强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工作流程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多种产业“蓄水池”和“稳压器”的作用,稳步推进多种产业发展。

人生处处充满意外和坎坷,我们必须像走钢丝一样,带着微笑,挺胸抬头.若是不慎掉落,就重新站起来.当我们不再在意“掉落”,我们就会走得更稳。

“春风得意马蹄急,不待扬鞭自奋蹄”,在当今改革的浪潮下,我们唯有抓住机遇,并找准自己的位置,走有自己特色的经营路线,才能使我们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当我们回首走过的路,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挑战,永无止歇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么?因为,我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就让我们抓住时机,提高创新意识、思路和方法,借鉴自己和他人成功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立足实践,善于通过探索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来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激活发展的动力。

春天,缤纷的大自然在振作,在这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变革的春天里,瞻前顾后、糊涂丧志、庸碌度日只能被时代所遗弃。自然的春天给我们启迪,变革的春天,催我们吐绿,生命的春天召唤我们挺起腾飞的英姿!

若要让事业“立”得生动,生活充满精彩,莫再迟疑,就趁这春光明媚,抓住机遇,创造绚丽。并以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和失败,你会发现,新的太阳刚刚升起。

篇8:提高人文素质走持续创新之路

1 文化是科技进步的母体, 是社会发展的先声

历史发展的轨迹表明, 文化影响着科技的发展和传播, 影响着科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一个时代文化的进步必然包含当时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成果。文化和科技创新的互动是近代文明演进的主旋律,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科技创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互动中,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先进生产力的出现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它总是在寻找落脚点, 且往往在最适宜的环境中实现突破。一个社会的文化不仅影响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的出现, 更会影响到科学知识的传播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 越是创新活跃的地方, 越容易形成产业革命的广阔舞台, 越容易形成创新集群以及各类资源汇聚的经济中心。然而, 一旦创新活力丧失, 就会面临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命运。18世纪以来, 世界的科学中心和工业重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 表面看似地理位置的转移, 本质上却是创新能力强弱更换的结果, 蕴含着文化作用的深厚根由。

2 科学与艺术基础都源于人类丰富的想象力

人类社会早期, 科学和艺术是一体的。在古希腊神话中, 缪斯是主管科学和艺术之神。科学的普遍性能植根于外部世界不同现象, 能为人类普遍接受、追求, 是永恒不变的。伟大的艺术也具有普遍真理性, 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能为这一领域大多数有素养的人普遍接受, 也能为将来的人接受, 并且都能在各自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和震撼力。社会的进步、现代文明的发展都是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结果, 特别是现代社会、现代文明, 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需要高技术的手段, 而技术的不断发展, 同样需要文化内容的强大支撑。

3 科技与人文关怀不可分割, 相辅相成

人文关怀的本质就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是一种以人为对象, 以人为主体的思想。人文的修身养性、情操陶冶、明理天下和世事洞明, 对生命和情感的热爱、激情给科技以生命力、内涵和灵魂。爱因斯坦曾说过, 人类生存“这个目标就是通过内心不断努力摆脱反社会的具有破坏性的天性, 使人类变成自由和幸福的群体。”对真理和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是人类最崇高的追求之一, 爱因斯坦给了我们一个终极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文关怀。

当代出现的一些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由于科技的负面效应造成的人文和科技精神的对立, 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的科学家严格地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东西, 以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科学, 科学至上, 把科学与人文对立了。二是有的科学家仅仅注意到科技的工具价值, 而忽视了其他价值, 甚至置伦理价值、道德价值于不顾。如当前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 许多并非是一般的质量问题, 而是无良企业家和科技人员为追逐利润而败坏道德的问题。部分含毒食品和日用品充斥市场, 如毒牛奶、毒酒、毒蔬菜、毒粮食、毒玩具、毒牙膏等, 让人不寒而栗。食品含毒足以搞垮一个庞大的帝国, 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国力强盛百余年的古罗马就是为了追求时尚, 无知地用了含铅的器皿、铅制的输水管道而导致衰亡。如果不对这些危及我们民族生存的无良企业家和无良科技人员用重典, 实在难以交代社会。

如果把造假的创意、心思、干劲乃至精气神转而用在科学发明上, 中国肯定会有一个飞跃式的进步。首先, 我们的文化存在问题, 在一个崇尚阴谋权术的国度, 即使靠下三路招数取胜, 也一样令人艳羡;其次, 上层政治文化存在问题, 作伪造假, 非但不是个令人无法忍受的恶, 有时候甚至还会得到欣赏;最后, 制度及其操作也存在问题, 尽管政府制定了制度, 设立了机构, 但由于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 难以达到持久良好的效果, 结果是禁者恒禁, 用者照用。

4 科技离不开人文关怀, 科技的发展有赖于人文学者的推动

科技若无人文的关怀, 而任由其发展, 其后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曾有人预言, 人类迟早会毁灭在自己创造的技术上, 当核物理、生物和计算机的利用等方面到了人类自己都无法控制的程度, 科学的力量不被一种道德的权威所限制时, 人类的前景无法感到乐观。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种论调不无道理, 并非危言耸听。人文精神可诠释为一种理性意识、生命情感、人生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 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化天下智慧。科技发展需要时时注入人文精神, 人文也离不开科技, 没有科技人文就会空洞、玄乎, 甚至会使导致迷信, 好比精神文明需要物质文明的基础一样。一个民族需要多方面的营养, 科技弥补人文不足, 给其以严密的思维、精确的理论和整套的技术。

英国是借助于工业革命崛起的世界第一国。在17世纪和18世纪, 英国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和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 为牛顿、胡克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富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海上贸易的扩大使先进的市场意识大行其道, 为蒸汽机、纺织机等技术的发明和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更是如此。一方面是自然科学家的努力结果, 另一方面也得力于许多进步的人文学者的理解和支持。被推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致力于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 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警醒国人奋发图强, 一时风靡全国。严复不仅是选材精、文笔好的大翻译家, 而且也是中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社会科学和社会活动家, 在晚清时代, 他有许多非常超前的科学著述。孰不知, 若不是早期有中国驻英公使郭嵩涛的大力举荐, 以及受到“曾门四大弟子”、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朝廷内阁中书高官吴汝纶的赏识, 并为《天演论》作序, 严复的译著和许多社会科学的论著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影响。

蔡元培、胡适等人文学者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都发挥过重要作用。自然科学家竺可桢说:“中国从来是诗人和文豪的势力大,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期, 科学在中国还是很微弱的, 如无主流的人文学者倡导和支持, 是难以立足的”。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数学家陈景润名声大振, 使科学家受到人们的尊崇, 文学的威力可见一斑。

5 科学家的人文素质之重要性

讲文化而不及科学, 不可思议。同样研究自然科学的人而无人文修养, 也是不健全的。每个科学家都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都可以也应该做些文化工作。爱因斯坦常常与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 他拉小提琴, 普朗克弹钢琴。他说:“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 也可由数学公式组成。”国内科学大师李四光热爱音乐, 中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的作曲不是马思聪, 而是李四光。钱学森会吹圆号, 会弹钢琴。李四光、钱学森的夫人都是音乐家, 李政道的夫人是文学家, 他们都是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家庭。笔者小时候读过法国科学家兼文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作者细腻的观察, 精确、形象、有趣的描写, 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法布尔之前还有一位叫布封的科学家, 立志要用文学的笔调写出科学巨著。他的36卷《自然史》就不同凡响, 笔者读过一些片断, 的确妙不可言。

古人说:“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科技需要传播, 文学家固然要担负起这个社会的担子, 但科学家自己写的东西更能保证它的科学性, 不至于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不至于搞出伪科学的东西。科学一旦和文学结盟, 即使多少年后科学发现已经过时, 但是成为文学作品的科学著作, 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布封、法布尔的作品, 一直作为科普文章在中国中学的教材中使用。

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 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让科学和文化紧密结合, 发展创新文化, 促进科技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上一篇:县关工委工作职责制度下一篇:洞穴奇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