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专业成长之路

2024-04-25

走专业成长之路(精选9篇)

篇1:走专业成长之路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怎么走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一、从模仿开始

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了上好一次公开课,教师不知花费多少心血去精心备课、反复修改,似乎凭这一节课就能和特级教师一样一举成名。要知道,特级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其长期实践、不懈探索的结果。犹如我们写字临帖一样,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字帖,从字形、结构开始描摹入帖,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风格,然后想办法再出帖。教学也一样,先向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特级教师学习,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然后再转益多师,水到渠成,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两类。再造性模仿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是模仿的初级阶段。模仿着眼的角度比较小,也容易学到手,是初学者常用的方法。再造性模仿通常包括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两种:整体模仿就是整节课地全搬照抄地模仿,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模仿。当然,局部的个别调整也是必要的,但整堂的教学结构、指导方法和设计思路都没有变动。局部模仿指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采用特级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整体模仿能体现特级教师的风格,但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不同,模仿起来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局部模仿操作起来就比较灵活,受到的局限性比较小,教师可以有选择的采用,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创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模仿的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模仿时不拘泥于细节,而是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灵活性比较大。只有当教师的再造性模仿积累到一定时期,教师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具有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了,然后才能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这就是创造性模仿。

二、从读书开始

作为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但更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们许多青年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书读得少,缺少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要有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三、从网络开始

教师除了可以在网上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外,网络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把远隔千里的老师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的交流,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并且在大家的交流中,往往还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

四、从课题开始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一线教师们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在课题实践中,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而不得不广泛阅读,相互探讨、互相推荐参考书目,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许多成功的教育者,都认为教育科研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作者: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 夏立新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篇2:走专业成长之路

从模仿开始

教学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两类。再造性模仿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是模仿的初级阶段,

通常包括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两种。整体模仿就是整节课照搬照抄, 局部模仿指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 采用名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创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 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 模仿时不拘泥于细节, 而是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 灵活性比较大。教师只有在再造性模仿积累到一定时期, 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 具有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了, 才能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 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改革, 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这就是创造性模仿。

从读书开始

作为教师, 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 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 加深自身底蕴, 提高自身修养。在看书、读报时, 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 好的文句要做一些摘录, 好的文章可以做成剪报收藏并经常翻看, 使自己受到激励和启迪。

从网络开始

除了可以在网上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外, 网络还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把远隔千里的教师聚在一起, 形成即时互动式的交流,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有更多的意外收获。

从课题开始

篇3: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一、从模仿开始

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为了上好一次公开课, 教师不知花费多少心血去精心备课、反复修改, 似乎凭这一节课就能和特级教师一样一举成名.要知道, 特级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其长期实践、不懈探索的结果.犹如我们写字临帖一样, 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字帖, 从字形、结构开始描摹入帖, 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风格, 然后想办法再出帖.教学也一样, 先向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特级教师学习, 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 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 然后再钻研多思, 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两类.再造性模仿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是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 是模仿的初级阶段.模仿的角度比较小, 也容易学到手, 是初学者常用的方法.再造性模仿通常包括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两种:整体模仿就是整节课地全搬照抄地模仿,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模仿.当然, 局部的个别调整也是必要的, 但整堂的教学结构、指导方法和设计思路都没有变动.局部模仿指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 采用特级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整体模仿能体现特级教师的风格, 但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不同, 模仿起来难度较大, 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局部模仿操作起来就比较灵活, 受到的局限性比较小, 教师可以有选择的采用, 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为我所用.

创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 模仿的难度比较大, 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 模仿时不拘泥于细节, 而是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 灵活性比较大.只有当教师的再造性模仿积累到一定程度, 教师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 具有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 然后才能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 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 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这就是创造性模仿.

二、从读书开始

书籍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教师不再担任照本宣科的角色, 教学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读书, 教师应当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模范.作为教师, 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 但更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 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 提高自身学养.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 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 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 许多青年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 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 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书读得少, 缺少知识的积累.所以, 我们要有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在看书、读报时, 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 对好的观点要做一些笔录, 把好的文章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 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 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总之,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文化素质的提高, 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靠自己去读书.

三、从网络开始

网络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 互动的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特别是网络中的教学专业论坛会让你实现自我, 多方位展示自我, 会促进专业成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可以在网上搜集需要的资料外, 网络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 它可以把远隔千里的教师聚在一起, 形成即时互动式的交流, 使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并且在大家的交流中, 往往还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苦恼、问题、体会时, 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发表在论坛上.当教师将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 其他教师会细心地读贴, 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 或是进行询问, 或是进行答复, 或是表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可促进教师进一步反思, 实现了从现象到问题原因的研究.但对有的教师发表的自认为是得意之作的帖子, 有的教师看后会不留情面, 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质疑与批评的讨论中, 促进发贴的教师反思, 同时, 也是促进质疑和批判者对教学的思考.

四、从课题开始

教师是专业人才, 没有教师的发展, 就没有教育的发展, 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 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迫切需要一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起来的教师专业队伍.所以,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时代的必然.通过“个人课题”研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 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 非常值得一线教师们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 那么, 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然后知困, 学然后知不足.”在课题实践中, 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 而不得不广泛阅读, 相互探讨互相推荐参考书目, 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 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 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 从教学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 上升为理性认识, 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许多成功的教育者, 都认为教育科研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总之,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 专业水平的实际, 坚持听课、反思、做课题、读书学习, 把教学当作一项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研究性的事情去做, 就能很快地提升自己的教学境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篇4: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一、从模仿开始

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了上好一次公开课,教师不知花费多少心血去精心备课、反复修改,似乎凭这一节课就能和特级教师一样一举成名。要知道,特级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其长期实践、不懈探索的结果。犹如我们写字临帖一样,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字帖,从字形、结构开始描摹入帖,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风格,然后想办法再出帖。教学也一样,先向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特级教师学习,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然后再钻研多思,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两类。再造性模仿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是模仿的初级阶段。模仿的角度比较小,也容易学到手,是初学者常用的方法。再造性模仿通常包括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两种:整体模仿就是整节课地全搬照抄地模仿,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模仿。当然,局部的个别调整也是必要的,但整堂的教学结构、指导方法和设计思路都没有变动。局部模仿指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采用特级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整体模仿能体现特级教师的风格,但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不同,模仿起来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局部模仿操作起来就比较灵活,受到的局限性比较小,教师可以有选择的采用,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创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模仿的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模仿时不拘泥于细节,而是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灵活性比较大。只有当教师的再造性模仿积累到一定程度,教师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具有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然后才能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这就是创造性模仿。

二、从读书开始

书籍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不再担任照本宣科的角色,教学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读书,教师应当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模范。作为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但更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许多青年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书读得少,缺少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要有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对好的观点要做一些笔录,把好的文章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总之,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文化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靠自己去读书。

三、从网络开始

网络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互动的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特别是网络中的教学专业论坛会让你实现自我,多方位展示自我,会促进专业成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可以在网上搜集需要的资料外,网络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把远隔千里的教师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的交流,使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并且在大家的交流中,往往还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苦恼、问题、体会时,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发表在论坛上。当教师将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其他教师会细心地读贴,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是进行询问,或是进行答复,或是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可促进教师进一步反思,实现了从现象到问题原因的研究。但对有的教师发表的自认为是得意之作的帖子,有的教师看后会不留情面,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质疑与批评的讨论中,促进发贴的教师反思,同时,也是促进质疑和批判者对教学的思考。

四、从课题开始

教师是专业人才,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起来的教师专业队伍。所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时代的必然。通过“个人课题”研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一线教师们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在课题实践中,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而不得不广泛阅读,相互探讨、互相推荐参考书目,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许多成功的教育者,都认为教育科研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篇5:引领教师走反思型成长之路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一个工作十年的教师也许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 要积极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理念不断反思自我课堂, 通过反思让教师尽快实现个人专业成长。

1.在教学中反思。全体教师每月必须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 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反思或教学实录评析, 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 理性审视自己整个教学过程, 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 并能运用反思的结果改进或矫正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篇6:明确专业知识 走好人生之路

走好人生之路

本报讯

12月6日我校双语学院院长孟庆玲教授在多功能报告厅为我校双语学院大

一、大二学子就专业与社会做了专门讲座。大

一、大二导员一同出席了此次讲座,此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讲座上,孟院长就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做了简单地介绍。在讲话中孟院长提到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对双语学院的学子给予很大期望。

孟院长在讲座中对双语这一全国特色专业的专业内容做了介绍,使双语学子对于本专业有了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同时在讲座中,孟院长还提到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当前的人才需求将更加注重创新与素养等综合素质。“先做人,后做学问”成为这一代人的代名词。面对着双语学院较高的就业率和较大的专业对口比值,双语学子增强了未来就业的自信心,相信对于未来学习定会产生较高的积极性。

对于大学五年究竟应该如何度过这是初入大学的莘莘学子最茫然的问题,针对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孟院长为同学们做了细致地回答。首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主动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学习规划,使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其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掌握时间。在相对较短的大学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为学习服务,坚决抵制各种诱惑。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再次,学会学以致用,注重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从现在开始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在“尊重、信任、友爱”的基础上,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此次讲座在阵阵掌声中落下圆满结束,而对于同学们的影响将会一直延续。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双语学子定会在“致远 务实 求精”的校风的引导下,坚持“天下事必作于细”的原则为双语学院的建设增砖添瓦,为实现华外百年名校的梦想努力奋斗!

双语学院学生会秘书处李玲玉

篇7:走专业成长之路

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赵各庄第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

赵各庄第四小学原是一所矿建学校,始建于1919年。现有学生935人,22个教学班,平均班容量42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3名,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始终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致力教师能力的提升,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名师1人。

学校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质量立校,教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 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办学思想,以德育工作为重点,以教学工作为根本,以教师发展为抓手,完善评价机制,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形成办学特色。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学校被命名为唐山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下面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做法作如下汇报:

一、机制先行

促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领导规划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长期规划,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一把手负总责,主抓教学校长具体负责,形成学校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的网络,层层负责。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组。校长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实行教学主任分学科承包制,在工作中,形成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层级网络,明确责任,实行捆绑式评价。要求主管主任深入课堂,深入各组活动,悉心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成长计划,对症下药,实现专业引领。

(二)保障运行

奠定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1、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建有108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丰富,结构合理。现有藏书28000余册,教师人文读本能满足教师需要,教育理论专著和专业理论书籍不断充实,学科报刊杂志达30余种,教育教学文献资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一线教师。

建有可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可以满足学校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的需要,主要用于学校各种公开课的教学、各种学术、教研活动等,使用率高,效果好。

学校网站八兆的光纤端口,快捷的上网速度,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是最佳的教学研究室,与教育类专门网站的有效链接,给学校教学研究带来了一片新天地。

2、研修经费到位。

学校将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列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且做到专款专用,用于校本培训和研修中聘请专家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所需的资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和饮食补助费。

3、时间保障有力。

学校每周二、四下午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组内校本教研,学校每月安排1次以上校级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参训的时间有保障。

(三)制度健全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机制,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有继续教育制度、教研制度、科研制度、导师制度、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评价奖惩制度等,确保了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校本研修

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校在古冶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校本培训

扎实有效

我校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机遇,从培训入手,根据学校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坚持“教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教学薄弱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把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培训内容多样:新学期伊始的教材培训、新课标培训、备课方法培训,教学困惑时的新课改理念培训,研讨活动过程中的听课评课培训,促进专业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课题培训、骨干教师培养中的外出学习培训„„每学期,由校长和教导主任组织不同内容的培训少则4、5次,多则10几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方法不一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做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认识与课堂应用相结合,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通过扎实有效的各类培训,帮助教师树立了参与教研教改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校本教研

形式多样

-2-

通过参加培训,聆听讲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提升。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

1、主题研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边教学边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立足课堂,开始了本小组的主题研究。主题研究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参与人,以“确立课题、学习理论、集体探究、课例实践、研讨反思、总结提升”为主要步骤,立足课堂,着重探索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途径,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为各学科的有效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研究让教师们品尝了成功的欣慰,感悟了辛勤付出后的喜悦收获。通过研究同组教师同伴互助,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主动参与教研教改的意识越发浓厚,科研氛围逐步形成。

2、六步教学研讨活动:

“研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反思”六步教学研讨活动,是我校开展的一项以“课前深入研究教材”为重点的校本教研模式。《立足课前教材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唐山市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研课: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同组教师课前共同备课,钻研教材,确定研讨课内容和主讲人,经过共同研讨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说课:主讲老师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他教师聆听点评,并提出良好的建议。

讲课:主讲教师精心准备,在全校范围或同段范围做公开课。

听课:全体教师本着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原则,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评课:根据听课情况,进行认真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就讲课方法讲课效果等方面进行细致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

反思:活动之后,听课人撰写听课感受,讲课人撰写课后反思,反思教学中的得失成败,并提出改进建议。

如一年级教师准备教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教研组的三名老师多次在一起研究教材,反复备课,确定由张朝艳老师作为主讲人,张朝艳老师精心准备后,采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执教。同段教师进行听课后,大家就本节课的得失优劣各抒己见,针对有些处理不当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形成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再由张朝艳在另一个班执教,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后,大家再进行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探寻提高教学的方法。这样实效的教研活动,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研讨的特点,对

-3-

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滚动式教研:即由执教过的上一年级教研组教师与执教年级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重点是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研课评课、交流心得。在教研过程中,执教过的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运用情况以及执教的得失讲出来,执教教师虚心听取,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热烈的研讨气氛表达了教师们认真学习、力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愿望。教师们不但认真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而且不同年级之间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也得到了集思广益的解决。这种新颖的教研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各年级教师的一致欢迎。

4、网络教研: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我们努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现代化。我校网络教研专区共设立了三个版块,即校本教研专区、互动交流专区、生态园特色专区。我们提倡教师们提出教学中的教学问题,积极进行研讨,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网络中寻求专家的专业引领,寻找同伴间的教研支持,使网络教研进一步成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桥梁。

为了深化网络教研,拓展校本研修途径,我校45岁以下的教师都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并定期举行博客展示活动,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学校网站、网络教研专区、教师成长博客都为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提供了展示和发展的平台,在这里教师们交流心得,互相学习,记录成长历程,品味教学收获。

三、骨干培养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保证。为此,我们认真贯彻《古冶区骨干教师培养细则》严格制订和实施我校骨干教师管理条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们对已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要求敢于挑重担,在教学研究上有敢试、敢闯、敢于担风险的勇气,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同时把政治素质好、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研意识先进的青年教师及时吸收进骨干教师队伍。

培训中提高:为促使骨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教育创新能力,逐步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对骨干教师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采取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把教育培训落到实处。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题、开展读书汇报会、经验交流会……通过学习,骨干教师的进取意识不断增强,由 -4-

开始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自我提高。

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领导来校指导教学教研工作。郝月、牟丹丹、柴慧艳、张昭艳等老师分别到北京、江苏、石家庄、秦皇岛、唐山、迁西等地参加培训学习、观摩专家讲座、听优质课,回校之后,她们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讲给其他教师,并上一节汇报课,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中成长:为给骨干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学校通过组织各类形式新颖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以赛促练,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扎实业务。理论学习之后,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投身教改,参与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说课、讲课、评课等活动中,实践新理念、体验新的课程要求,以此来达到学以致用,全方位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成长的目的。张昭艳、郝月、牟丹丹等老师多次在学校教学研讨活动中作课,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所讲公开课分别在市、区级获奖。

交流中进取:网络平台的应用为骨干教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他们创设了更为宽广的舞台。目前,我校青年骨干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并能独立制作课件,人人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博客。网络交流为他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交流学习形式,在这里,有资源共享,有同伴互助,每一个教学博客都丰富地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张昭艳老师的博客在我区小学教师博客大赛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李朝霞、郝玥、牟丹丹等老师的博客获得学校一等奖。网络交流平台不仅记录着骨干教师的自身成长足迹,更为他们与其他教师搭建起了共进的桥梁。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锻炼中脱颖而出,在各学科教学中发挥了主力作用。

四、课题研究

拉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良好途径。

因此,我校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的同时,组织教师进行科研,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研究,及时反映学校课题研究动态,凝聚教育科研力量。国家级“十一五”语文课题《以读促写 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于2007年底批准立项。我们以此为引领,鼓励教研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行动性研究。二十余名青年教师在学校指导下,制定了自己的教育科研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进行个人科研探究,并逐步实践。每学期学校至少两次对课题实施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组织观看讲座录像等,提高课题实施教师

-5- 的业务水平。在实验进行中期,学校课题组对前段工作进行小结,并参加了由“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课题报告会,此课题现已顺利结题。

此课题的顺利结题给我校的广大教师带来极大的信心,我们又相继承担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我校以生态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设劳动实践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以劳动基地为实践平台,以劳动实践课为主阵地,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与其他学科整合,进行多途径实施与多学科渗透,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夯实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并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示范作用

助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际结对: 2008年9月,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与王辇庄小学结成帮扶学校。选派三位骨干教师到该校任教。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帮扶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帮扶活动。我们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经常组织两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请骨干教师做课,两校共同研讨,起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2009年9月,我校又选派四位骨干教师到对口帮扶学校太古庄小学进行帮扶,学校领导班子曾多次到太古庄小学。因两校距离较远,就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有关工作的交流与研讨,为学校的发展共谋良策。

(二)成果推广:

在2008年迎省教学督导评估中,区小学教研室在我校召开了校本教研工作模拟现场会,市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专家对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给予了指导,为兄弟学校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省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时,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受到省领导的好评,赵杏梅所长对我校的整体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校本教研工作多次受到区小学教研室领导的表扬,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合学校的实际,立足课堂,实施以课前教材研究为重点的校本教研,使广大教师加深了对新课改的认识,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参与教研教改的热情不断高涨,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我校以“课前深入研究教材”为重点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做法是:“采用四种方式、研究四个内容、经历四个环节、达到四个目的”。《立足课前教材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王彦庆校长于2009年4月在唐山市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6-

2009年、2010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唐山教师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培训期间特别重视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唐山教师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积极为参加培训的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教师参训率和合格率均达到了100%,收效明显。2010年我校有7名教师被评为研修明星,连续两年被评为唐山市继续教育先进学校。

郝玥老师 在2009年区招新教师培训中,对45名新教师进行了培训,受到了局领导的好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会秉承传统谱新曲,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我们一定会让教师感到:做赵四小的教师是幸福的!

唐山市古冶区赵各庄第四小学

2011年6月30日

篇8:走专业成长之路

一、特色多样化发展是当下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了“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显然, 要走“特色发展”之路, 需要鼓励高中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大背景下, 学校特色多样发展已经势在必行。那么, 如何实现学校特色多样发展?我们应基于以下的思考与实践。

(一) 应正确认识学校的特色多样发展

首先, “特色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 学校有了“发展特色”也并不代表学生就会有“特色发展”或“个性化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目的只是学校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从而避免“千校一面”的“高中同质化发展”倾向。

其次, 学校的特色不指某方面单一的东西, 学校的特色也不是没生命力的过程, 相反, 它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充满了生命力, 是过去和未来的沟通与连接。学校特色其构成多元性的要素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内在丰富性。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内在丰富性, 自然也体现出各自特点的发展轨迹, 它不可能只以单一的活动或项目来展示, 而是以多元的面貌出现, 这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应有之路。

(二) 应正确理解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

首先, 学校的特色多样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多样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对事物, 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如果把学校发展看成是一棵树, 那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根, 学校的发展犹如枝叶和果实,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新时期,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特色多样发展这对关系, 学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持续发展。

其次, 学校的特色多样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于鲜活的教育现实之中。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求, 将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 使教师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而这种不断加深的理解就是教师工作创新与教师获得发展动力的首要条件。

二、学校特色多样发展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专业成长能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丰富学校的内涵。一所学校的发展靠的是人, 是每个人的潜能、特长和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一名优秀的教师, 能带动一批教师, 影响一代师生。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够适应新时期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团队”, 是实现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 倡导教师的文化自觉, 回归教育本源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事业。站在社会的转型期, 从文化层面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 追寻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实践探索中, 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其精神的成长, 学校特色发展的精髓说到底是一种文化传承, 因为学校文化具有通过教育和环境塑造人格力量的独特作用, 当下, 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以其所领悟与感受到的文化智慧与知识能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教育正是通过文化传承来造就人性、传播知识、培育新人的, 教育的本源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引领教师发展

1. 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意识

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教师是专业成长的主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 “自觉”与“自主”已经成为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词。教师角色已经从以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 转变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 教师应该是学校中的学习者, 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 即是学习与研究。如果一个教师能边工作边搞学习研究, 其研究意识、主体意识就会得到极大激发。

2. 创新教师的教研活动方式

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必须改进教研组原有的特性。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 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目前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需要借助于跨学科的、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 还要与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因而, 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 应该是专家和名师引领下的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题式研讨与研究, 形式可以是优秀教师经验介绍、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等, 以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教研组应该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并要求教师加强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合作中参与, 在参与中改进, 在改进中提升, 达到“教学即研究, 问题即课题, 成长即成果”的境界。

3. 重视校本研修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 教师一要善于读书, 主动研读, 并做好读书笔记, 写出读书心得, 能与人进行交流,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要勤于思考, 思考会使教师反思到自己的不足, 发现自己的优点, 纵联横系, 学以致用。三要取长补短, 做到虚心采纳他人先进的东西, 学习他人长处。有优点就亮, 有缺点就晒, 优点与他人共享, 在交流中得到更大的提高;缺点与他人共享, 在批评中得到弥补与改进。

4. 努力打造名师团队

名校因名师而知名。建设一支适应学校发展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名师团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成立名师培养领导小组, 制订方案, 让教学业绩突出、有上进心的教师勇挑重担, 大胆实践与创新, 不断自我加压, 反思总结提升。花大力气精心培育, 使他们能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诸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 并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有主持和指导教育科研的能力, 并做出显著的教育业绩, 成为公认的“学者型”“科研型”名优教师。

5. 培育“一专多能”型教师

教育发展日新月异, 教师也必须根据形势需要,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 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要由一专变为多能, 既会上课自己的专业课, 又能在此之外, 开设一门或几门选修课 (知识类、技能拓展类等) 。我们要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导向、教师的专业拓展为指向, 促进教师专业的拓展提升。

6. 科学动态地评价教师

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有成就感和工作幸福感, 促进教师乐于不断地改造生活, 而不是简单重复教学工作。对教师进行动态的人性化评价, 既能促进教师参与研究, 更能使教师在追求“新生活”中去自主发展、积极探索。要让教师有一个专业化的“状态”, 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学校教师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和一种文化, 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发展, 进而不断推动学校的变革发展。

(三)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提升其职业认同感

“被赏识”是人类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共同渴望。赏识是促发生命个体内在能量充分发挥的最好催化剂。准确、及时地发现每一位教师的特点、优点、亮点和闪光点, 不吝赞赏、不失时机地给予激发鼓励, 以促发其特点、优点、亮点和闪光点不断放大, 让教师的光彩不断闪现于校园, 从而不断催化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育是道德的事业。要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 让教师乐业, 乐业意味着教师对这个职业的认同, 发自内心地将爱与智慧投入到教育中, 并享受教师职业带来的欢乐与意义, 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

篇9:走专业成长之路

一、特色多样化发展是当下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显然,要走“特色发展”之路,需要鼓励高中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大背景下,学校特色多样发展已经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实现学校特色多样发展?我们应基于以下的思考与实践。

(一)应正确认识学校的特色多样发展

首先,“特色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学校有了“发展特色”也并不代表学生就会有“特色发展”或“个性化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目的只是学校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避免“千校一面”的“高中同质化发展”倾向。

其次,学校的特色不指某方面单一的东西,学校的特色也不是没生命力的过程,相反,它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充满了生命力,是过去和未来的沟通与连接。学校特色其构成多元性的要素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内在丰富性。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内在丰富性,自然也体现出各自特点的发展轨迹,它不可能只以单一的活动或项目来展示,而是以多元的面貌出现,这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应有之路。

(二)应正确理解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

首先,学校的特色多样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多样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对事物,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如果把学校发展看成是一棵树,那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根,学校的发展犹如枝叶和果实,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新时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特色多样发展这对关系,学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持续发展。

其次,学校的特色多样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于鲜活的教育现实之中。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求,将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使教师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不断加深的理解就是教师工作创新与教师获得发展动力的首要条件。

二、学校特色多样发展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教师的专业成长能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丰富学校的内涵。一所学校的发展靠的是人,是每个人的潜能、特长和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带动一批教师,影响一代师生。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够适应新时期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团队”,是实现学校特色多样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倡导教师的文化自觉,回归教育本源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事业。站在社会的转型期,从文化层面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追寻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其精神的成长,学校特色发展的精髓说到底是一种文化传承,因为学校文化具有通过教育和环境塑造人格力量的独特作用,当下,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以其所领悟与感受到的文化智慧与知识能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教育正是通过文化传承来造就人性、传播知识、培育新人的,教育的本源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发展

1.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意识

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教师是专业成长的主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自觉”与“自主”已经成为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词。教师角色已经从以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应该是学校中的学习者,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学习与研究。如果一个教师能边工作边搞学习研究,其研究意识、主体意识就会得到极大激发。

2.创新教师的教研活动方式

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改进教研组原有的特性。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目前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需要借助于跨学科的、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还要与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因而,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应该是专家和名师引领下的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题式研讨与研究,形式可以是优秀教师经验介绍、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等,以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教研组应该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要求教师加强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达到“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境界。

3.重视校本研修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一要善于读书,主动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能与人进行交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要勤于思考,思考会使教师反思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点,纵联横系,学以致用。三要取长补短,做到虚心采纳他人先进的东西,学习他人长处。有优点就亮,有缺点就晒,优点与他人共享,在交流中得到更大的提高;缺点与他人共享,在批评中得到弥补与改进。

4.努力打造名师团队

名校因名师而知名。建设一支适应学校发展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名师团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成立名师培养领导小组,制订方案,让教学业绩突出、有上进心的教师勇挑重担,大胆实践与创新,不断自我加压,反思总结提升。花大力气精心培育,使他们能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诸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并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有主持和指导教育科研的能力,并做出显著的教育业绩,成为公认的“学者型”“科研型”名优教师。

5.培育“一专多能”型教师

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也必须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由一专变为多能,既会上课自己的专业课,又能在此之外,开设一门或几门选修课(知识类、技能拓展类等)。我们要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导向、教师的专业拓展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的拓展提升。

6.科学动态地评价教师

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有成就感和工作幸福感,促进教师乐于不断地改造生活,而不是简单重复教学工作。对教师进行动态的人性化评价,既能促进教师参与研究,更能使教师在追求“新生活”中去自主发展、积极探索。要让教师有一个专业化的“状态”,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学校教师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和一种文化,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发展,进而不断推动学校的变革发展。

(三)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升其职业认同感

“被赏识”是人类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共同渴望。赏识是促发生命个体内在能量充分发挥的最好催化剂。准确、及时地发现每一位教师的特点、优点、亮点和闪光点,不吝赞赏、不失时机地给予激发鼓励,以促发其特点、优点、亮点和闪光点不断放大,让教师的光彩不断闪现于校园,从而不断催化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育是道德的事业。要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让教师乐业,乐业意味着教师对这个职业的认同,发自内心地将爱与智慧投入到教育中,并享受教师职业带来的欢乐与意义,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

上一篇:送戏下乡介绍下一篇:市扶贫办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