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如何做好项目后评估

2024-05-01

房企如何做好项目后评估(共8篇)

篇1:房企如何做好项目后评估

房企如何做好项目后评估?

“为什么我们做项目十多年了,水平却还和刚开始做差不多呢”,这是笔者走访时很多地产企业老板的感慨和困惑。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项目后评估无疑是破解项目低水平开发的有效法宝,它通过对项目全面的总结评价,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让企业不要总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但非常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企业在项目后评估这块要么没有,要么磕磕绊绊做不好,那这背后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如何解决呢?

一、管理症结

要做好项目后评估,首先就要了解项目后评估为什么做不好,除了老板思想不重视、无人统筹、过程资料缺失、时间长难以评价等常规原因外,笔者认为深层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人性弱点。对于人们来说,谈成绩相对好说,但如果要针对上个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则难免为难,或者担心受到责罚,从而往往有把后评估会开成“庆功会”的趋势,或者不痛不痒的说几句,本质问题被掩盖。

2、资源冲突。很多企业在上一个项目做完以后,项目人员即抽调到其他项目,继续紧锣密鼓的开展下一个项目的工作,客观上很难抽出精力来针对上个项目进行系统总结和回顾,“一边打渔一边晒网”,客观上项目后评估缺乏资源的支持。

3、标准缺失。要做好项目后评估,还要明确后评估的内容和深度,但是往往很多企业虽然有后评估的管理制度和要求,但是缺乏后评估报告的模板,对内容和深度要求也不明确,从而导致后评估环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同的人员做出来的样式和水准都不相同,难以达到复用的要求。

4、关节未通。在项目后评估工作之后,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后评估成果也缺乏进一步的应用,没有实现全员分享,也没有体现为内部管理体系和制度的修订,未能够转化为全员的集体智慧,也没有提高组织的智商,从而导致后评估的意义和价值大打折扣。

二、解决思路

那在明确了上述症结后,我们如何解决呢?我们建议可以从组织保障、运作机制及最终应用三个方面来展开,其中,组织保障是前提,运作机制是核心,最终应用是关键。

1、组织保障:锁定高层投入点+专属岗位统筹

首先,为解决思想上不重视及无人统筹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标杆企业的一些优秀经验:

(1)锁定高层投入点。像深圳某百亿军团Y企,针对项目关键环节锁定了启动会、实施会、开工会、开盘会、入伙会及后评估会6个会议,其中明确规定启动会、实施会和后评估会由老板亲自参与并最终决策评审,正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通过锁定高层参与的方式,自上而下地就形成了项目后评估的条件和氛围。

(2)专属岗位统筹。像标杆企业龙湖,为推动内部标准化体系的形成,特别重视知识沉淀和项目后评估。

因此,在集团、城市公司层面均有相应的部门或岗位来统筹,其中集团层面由集团运营中心负责后评估模板、制度、指引的建立,并且根据后评估成果及时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指引,而地区公司层面则设立了知识管理专员岗位,可专职也可由运营专员兼任,负责城市公司知识管理及项目后评估的统筹工作。

针对成长型企业而言,建议可以采取专职部门兼职岗位(有岗位统筹,同时控制人力成本)的方式来运作,其中,集团由运营管理部(如有)或者分管副总来统筹,主要负责后评估会议的组织、重点项目的把关及根据评估结论组织管理改进工作,项目则在集团指导下负责具体项目的评估工作并提交评审。

2、确立评估机制:圈范围、定时点、明要点、定标准

(1)圈范围。为了解决上述资源冲突问题,防止项目后评估工作对项目人员项目工作的干扰及过分分散精力,地产企业可根据实际特点,针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如下表格所示:

(2)定时定点评估。后评估按照发生时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定点评估,二是定时评估。定点评估一般是在项目交楼后半年或者销售去化率达到95%时展开,这是最全面最深入的评估,也是很多标杆企业如招商、龙湖、万科、中海等规定的管理动作点。

当然除了定点评估以外,为及时总结经验,还要关注过程中的日常评估,像北京鸿坤地产,规定在集团运营会时要完成一个标准动作,就是优秀案例的分享,达到知识即时分享即时总结的目的,更有甚者,某标杆企业在月度运营会上强制要求管理排名前3名和后3名要分别作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各专业各项目的管理能力。

(3)明要点,定标准。为了解决前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保证后评估的质量,防止各部门各人员成果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很多标杆企业都明确了项目后评估工作的具体评价要点及评估模板,规定了评估的要点、内容和深度要求,如下表所示,这是某标杆企业的评估流程及评估要点: 评估流程

确定编写后评估项目及工作总目标 → 成立后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 确立后评估编写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 收集编写后评估的相关资料 → 工作小组按照指引分工编写报告 → 编写单位内部综合评审形成报告初稿并报工程管理部 → 工程管理部汇总整理报后评估工作小组 → 后评估工作小组第一次交流形成初步意见 → 工程管理部汇总形成报告交职能和项目公司征求意见 → 工程管理部将意见交后评估工作小组进行第二次交流 → 后评估报告定稿并报领导小组 → 输出工作成果实现持续改进。评估要点

①项目投资管理:

a.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分析;b.土地协议执行情况;c.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变化情况及其对最终收益的影响;d.以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的项目综合评价。

②项目财务管理:

a.项目销售收入指标完成情况;b.项目发展成本控制情况;c.项目经济效益实现情况;d.项目现金流量变化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e.项目税务筹划情况。

③项目营销管理:

a.项目各类型物业销售情况;b.与市场定位时房地产市场情况对比分析;c.项目销售时机;d.原定位与实际设计建设成果的对比分析;e.预期销售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对比分析;f.物业管理和管理费价格确定检讨;g.项目计划销售期、速度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h.实际成交客户与原定位目标客户的区别及原因分析;i.项目的销售策略;j.综合评述本项目市场定位营销工作。

④项目设计管理:

a.项目完成情况介绍;b.项目的建筑标准;c.项目设计过程管理回顾与实施完成情况;d.项目实施过程设计管理工作总结;e.各阶段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f.本项目设计管理方面突出经验与教训;g.限额设计执行情况;h.售后使用情况。

⑤项目进度、工程管理:

a.项目发展计划执行情况;b.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c.售楼准备工程计划检讨;d.报建工作流程改进建议;e.项目发展管理体系检讨。

⑥项目成本管理:

a.项目发展四个阶段成本管理控制情况;b.总结成本管理控制经验;c.项目发展成本明细统计。

⑦综合:

a.项目管理方法及团队建设总结及建议;b.汇总各专业评估形成《项目综合后评估报告》,并组织分享会。

更进一步,为保证后评估质量,我们也需要把过程中好的评估成果给固化下来,作为模板供其他项目参考,该项工作一般由集团运营部或者相关部门负责。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述评估维度要注重项目结果与前期可研、定位阶段目标的对比分析,看当时决策结果是否达成,有无偏差,原因是什么,以此来反映和提升决策质量。另外,需要重点考察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项目结果的影响,比如利润率达标了,要深入分析到底是因为外部市场形势好的原因,还是确确实实是管理到位的原因,以此为评判项目团队的管理成熟度。

3、打通关节,深化应用

在项目后评估完成后,如何将成果深化应用,并且与日常管理体系优化衔接起来,是保障项目后评估管理效果的最后也最关键一环,为此,还需要做如下事情:

(1)打通项目后评估与管理改进的关节

项目后评估工作要持续开展下去并获得高层重视,就必须与管理改进进行打通。对此,标杆企业有许多成熟的经验,比如佳兆业,会专门组织专业线条的会议来暴露过程检查的问题,并进行分享转化为集体智慧,再比如招商,特别重视后评估应用的最后一环,要求针对项目后评估反馈出来的问题,要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管理体系的优化,为此,招商要求,项目后评估完成后,要进行如下改进:

a.纳入设计任务书;b.纳入技术措施;c.纳入设计审图清单;d.纳入工程技术标准;e.纳入项目管理全程策划书;f.纳入采购技术要;g.纳入标准合同;h.列入专项研究课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极大的把项目后评估工作成果给利用起来,也有利于项目后评估做实做深做透。

(2)打通项目后评估与IT平台共享

项目后评估后,能不能转化全员智慧,提高组织智商,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为此,标杆企业会借助IT平台,将相关成果全部上传进行全员共享。比如招商,任何员工登陆内部知识平台,都可以查阅相关知识,这样,即使刚入职的员工,通过学习和借鉴,也可以很快进入角色,缩短培养周期与成本,这样就极大的缓解了企业高速扩张下的人力资源瓶颈问题。

三、保障机制:建立知识成果激励机制

另外,为鼓励员工尽可能的参与后评估工作中来,贡献智慧,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是必要的,因此,像标杆企业,不约而同的建立了内部知识管理奖励机制,一个是针对过程中的优秀项目后评估设立专项奖金,奖励优秀成果;二个是在过程中也注重知识积累,建立积分机制,年底针对积分最高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来提高内部人员的积极性。

当然,除此以外,在整个公司内部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周回顾月总结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机制,这一块需要企业各级管理者自上而下身体力行,总之,项目后评估就像一扇玻璃门,你虽然可以透过它看到无边的美景,但是,要真正体验,则必须把这扇玻璃门砸碎,而这扇门,就是管理的路障。

篇2:房企如何做好项目后评估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酿成严重后果。为此,就需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指导思想

风险评估是从施工源头查清风险因素,合理确定风险等级,放弃或修改残留风险高的工程方案,提出风险处理和监控措施,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的管理水平,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以健全完善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为载体,积极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的安全生产网络,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要将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运用于目前正在开展的全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以预防坍塌事故为主的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两项活动中,按照风险等级实行差别化管理,将有限的精力、财力投入到更加需要的地方,减少或降低突出的安全风险,探寻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编制操作性、有效性较强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从而全面提高**项目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实现本工程安全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推行本标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运行,成立**标“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工作目标

评估对象为**标段施工区域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交通、环境、工期、投资及第三方等各方面风险。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通过对生产(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自下而上的排查、辨识、评价分级、建档立卡,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强化群众性劳动保护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项风险(事件)拟定初步处理方案,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了保证,以将各类风险降到可能接受的水平。

四、风险评估实施方法

根据规定,新开工项目跨线桥、跨径大于100米的桥梁,或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施工工艺复杂及特殊桥梁工程,都要及时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本标段**桥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点区域。

(一)按照辩识、分析、估测、控制、报告程序进行专项风险评估,采用专家调查法和指标体系法确定风险等级,重大风险源及时汇总上报行业主管部门。

(二)对本项目进行总体风险评估,根据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对**桥专项风险评估,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评估步骤:

1、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等方面。

2、开展总体风险评估。根据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

3、对**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通过对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中的风险源普查,在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础上,确定重大风险源和一般风险源。

4、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明确重大风险源的监测、控制、预警措施以及应急预案。

5、对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反映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要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评估方法、评估步骤、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建议等。评估结论应当明确风险等级、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区域或节点、事故可能性等级、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措施等内容。

五、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管理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高度重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1、完善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推广和应用安全监控机制,促进生产长治久安。

2、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分析安全形势,查找安全生产隐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长抓不懈。

(二)根据项目施工施工内容在下列场所确定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设置标牌。

1、有爆炸、易燃、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

2、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

3、有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4、有人员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5、有机具、物件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危险的场所;

6、有灼烫、透水、淹溺、坍塌等危险的场所;

7、有落物、崩块伤人危险的场所;

8、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的场所;

9、存在噪音、低温、高温、振动、辐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险的场所;

10、因雨、雪、风等自然因素和其他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场所。

(三)按下列标准划分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等级。

1、A级(红色监控区域):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发生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重大影响。

2、B级(橙色监控区域):易发生多人伤害,财产损失较大,或可能发生较大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较大影响。

3、C级(黄色监控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伤害程度较轻,财产损失较小,或可能发生一般职业危害事故,对单位造成一般影响。

(四)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排查,风险评估,分级建档监控。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依靠职工群众,组织人员,深入生产现场,分析排查。

2、组织有分管领导、安全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评估小组,对排查的问题进行评估,确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并根据上述监控等级划分依据,确认其监控等级。任何级别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均要先行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根据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级别,分级登记建档。对事故和职业危害危险源(点)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和动态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

4、通过评估,列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监控点统一设置分色标志牌,标明监控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生事故的种类、预防措施、控制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组织职工群众定期进行检查。

5、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重点是: ①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实时监控制度。对已经被监控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按照要求进行监控。因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危险程度升高或通过采取技术、工艺等措施整改后,其危险性消除、降低,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更新监控内容或进行动态清零。因单位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新产生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要进行排查风险评估,确认监控等级。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移动危险源点,要采取跟踪监控,使监控点处于可控状态。

②建立事故预警制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危害,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现场演练,熟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内容和方法。

③建立职工教育更新制度。单位要对职工加强监控点管理、日常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教育,并对录用新人员,贯彻新法规,调换新工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情况,及时进行职工安全知识更新教育。

④建立奖励制度。对职工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给予一定奖励。

6、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重点是: ①建立全员排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发动职工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排查,凡是能整改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及时进行整改。凡因工艺、技术等原因难以整改的,实行评估确认,分级分色预警控制,项目部明确专人每日对施工部位的安全生产进行巡查,做好记录。机安科将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每日对施工部位的生产岗位进行巡查,做好记录。

②建立持续改进制度。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螺旋式循环。

③建立创新提升制度。积极吸收安全生产新理念、新规范、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监控工作方法,提升监控法的应用实效。

7、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

①职工评价。单位要组织职工对生产作业现场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现场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作业班组每日评价,生产队每周评价,生产经营部每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监控点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②技术评价。单位要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或聘请中介机构、安全专家进行评价。

③监管评价。各行业部门对行管单位的安全生产的运行状况、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开展情况、事故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价。

(五)所有施工场所要设置“三图五卡”。“三图”是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并公布在醒目处。“五卡”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评价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职工权利义务告知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重点监控岗位有监控牌(卡);

2、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齐全醒目;

3、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正确;

4、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和消防、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配置齐全完好;

5、岗位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齐全;

6、岗位安全台帐记录完整。

(六)职工权利和义务

1、职工拥有下列安全生产保障权利:

①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并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②有权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③有对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④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⑤有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的权利。⑥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有获得及时抢救和医疗救治并获得工伤保险赔付的权利等。

⑦有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权利。

2、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应承担下列义务:

① 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知本岗位安全监控要求。

③必须对本岗位进行安全检查评价,做好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要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要采取必要措施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做好记录。

④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3、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职业危害检测设备,明确专人定期对存在噪音、有毒有害、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等场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告知所在岗位职工。

4、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5、单位要按规定为职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登记造册。

(七)工作奖惩

项目部定期对各部门、各生产队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目标考核制度与奖罚制度。对推行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成绩突出的,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给予奖励;对推行不力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予以经济严惩。

六、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 根据项目工程特点,本工程主要包含路基土方施工及桥梁结构施工。具有高度风险的工程项目有**桥的施工;具有一般风险事件的工程项目有路基土方施工、中小桥及结构物施工。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技术对策减少或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高空作业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小型结构施工、桥梁上部施工,搅拌机安装与拆卸、箱梁预制、箱梁现浇、门式起重安装与拆卸、桥式起重机拼装与拆卸、设备检修、箱梁架设、测量与检验等作业区域。

危害因素:无专项施工方案,无证操作作业,违章操作,施工平台架设不规范,脚手架、支撑不牢靠,无专业人员指挥,未设置临边安全防护设施,临边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施工人员未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施工人员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不正确,未制定有效防范措施,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未设置安全警示警告标识,施工材料或施工器具摆放不安全,恶劣的天气状况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3、控制措施:

①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按照规定程序经相关人员和部门审核、审批后实施。

②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和危险源告知。

③加强特殊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严禁无证上岗及无证操作作业。

④制定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加强检查和监督。

⑤按照规范要求架设施工平台、脚手架。注重支架材料的检验及基础的处理和排水系统的完善。注重作业平台垫板的铺实、铺满,杜绝摆头板出现。落实现场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和巡查。在施工区域设置安全警示警告标识,竖置危险源告示牌和防范措施牌,公示相关责任人。

⑥特殊、危险工序安排、落实专业人员统一指挥。⑦设置临边安全防护设施。临边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要求进行搭设,悬挂有效的防坠安全网。

⑧为施工人员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能检查。教育施工人员正确配戴安全防护用品。制定有效防范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范设备和设施。

⑨加强施工材料或施工器具的合理布置和摆放。特别要对易滑动、滚动的器具和物品加强管理,科学、合理堆放。同时,采取必要的防滑、防滚措施。⑩严禁在6级或6级以上大风天气里施工作业。密切关注气象预备,及时通报恶劣的气候状况,及时实施防范措施。

(二)、现场临时用电

1、存在危害因素及场所

施工现场:没有漏电保护器,配电箱没上锁,无防雨措施,电缆线过水有接头,电缆线老化开裂,电缆线接头外露,电线乱拉、破坏、磨损,电工无证操作,未落实责任人等。

配电柜: 漏电保护器失灵,保护用空气开关及熔件不配套、线路烧坏,保护接地不规范,绝缘防护用品老化,安放位置不当等。

生活用电:(办公、宿舍、食堂)没有漏电保护器,配电箱没上锁,无防雨措施,未落实责任人等。

发电机:人员操作不当,没有可靠接地保护,无证操作,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排气管靠近可燃物,配电盘仪表失灵,油料可燃物混放在发电机旁,无散热装置,无防雨设施等。

照明用电:照明线路过载,电源线老化破皮,电源线短路等。高压线路:机械高处接触等。

配电房:未配置绝缘垫、绝缘棒,未使用绝缘设备操作,未配备安全防护用品,电工违规操作,无证人员操作,配电房房门没上锁等。

2、可能导致事故

可能会导致以下事故的发生:电击、火灾、机械伤害。

3、控制措施

①完善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手续。②严格按照批准后的用电方案进行配电、架设、施工,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③按照设计要求,选择、购买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的电器产品、电器开关。

④现场专业电工要对电器产品、电器开关进行检查、验收。⑤制定电工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接电接线、电路电器检查及维修等作业。施工现场电源箱要设专人管理,电源箱内回路、元器件要有明显标志,对漏电保护器器、闸刀、熔丝等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严防触电事故发生。

⑥明确各段落或按施工区域落实责任人。定期检查,电工要每天巡查并做好检查、维修的记录工作。

⑦电工必须由安全监管部门认可的机构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效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严禁无证操作。对各类施工机具进行定期检查 ,并做好记录,各类机具、工具在租赁时和使用前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⑧采取张贴宣传图册、演练等形式宣传触电急救常识和电器灭火常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准备。

⑨机械、设备、人员、物资、器具与外电线路必须满足国家强制性要求的安全距离。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⑩电缆电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铺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所有开关箱门应配锁,专人负责,开关箱应标明用途所控设备。配箱、开关箱每月检查维修一次,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电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和使用绝缘工具。

(三)、支架、脚手架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桥梁下部、盖梁、小型结构物、现浇箱梁等施工区域。

危害因素:施工架设设计、验算、方案不科学、不合理,基础未按规范要求处理到位,未按设计方案及操作规程进行架设、拆除,支架、脚手架架设材料未经过检验、验收,各连接件紧固不牢靠,安全防护设施未设置或设置不规范,安全防护用品未配备或配备不正确,特种岗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施工器具、材料摆放不安全,吊装设备和器具的故障、损坏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坍塌、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事故。

3、控制措施:

①对支架、脚手架的架设进行设计、验算,并按规定要求经相关部门及人员审核、审批。

②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监控。编制支架、脚手架安全操作规程,架设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

③对支架、脚手架材料进场进行监控。落实现场专业工程师对进场的架设用材料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对支架、脚手架架设过程进行监控。加强检查力度,及时制止违规范操作,监督检查架设作业中各技术参数达到规范要求。

⑤对施工用机械设备、器具、材料进行监控。加强安全教育,加强检查,及时维修。

⑥合理有序地布置施工器具,稳妥安全地摆放施工材料。

⑦对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进行监控。加强临边防护、上下梯道跑板及防滑设施、安全网的设置、维护和检查。

⑧对起重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进行监控。落实专人定期检查起吊机械的安全装置,及时维修,专人指挥起吊作业。

(四)、起重吊装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桩基施工下钢筋笼,桥梁下部立柱立模、拆模施工,盖梁施工,小型结构物施工,现浇箱梁预压,预制梁场立模、拆模、起梁、运梁、架梁作业、搅拌站设备吊装、拆卸作业,施工材料卸货等区域。

危害因素:未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方案或未验算、审核,未按施工方案进行作业施工,无证操作起重吊装设备,违反起重操作规程操作起吊设备,吊装现场无专人指挥,指挥失误,起重吊装设备故障,起重吊装设备未安装安全保护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损坏,吊钩、钢索缺陷,轨道间距不对或轨道不平顺,基础未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机械伤害、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事故。

3、控制措施:

①对起重、吊装作业进行方案编制、验算,并按规定要求经相关部门及人员审核、审批。

②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监控。编制移动起重设备、门式起重设备、桥式起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技能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③对起重设备进场进行监控。落实专业工程师配合相关质检部门对进场的移动、门式、桥式起重设备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对起重设备作业过程进行监控。加强检查力度,及时制止违规操作,监督检查起重作业中各环节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⑤对起重、吊装用机械设备、器具、材料进行监控。加强安全教育,加强检查,及时维修。

⑥加强安全教育,配备必要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并督促正确使用。

⑦对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进行监控。加强制动、限位、警示、缓冲、夹轨器、风缆、地锚等设施的安全性能检查和故障维修。

⑧加强对起重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进行监控。落实专人定期检查起吊机械的安全装置,及时维修,专人指挥起吊作业。完善设备使用台帐的登记和记录。

⑨执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和危险告知,完善安全技术交底等相关资料的签认手续。

⑩完善相关应急准备。落实各种恶劣气候下的防范责任人和防范措施,配备必要的防范设施和防范设备。

(五)、施工机械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土方施工、桥梁施工,小型结构物施工,混凝土搅拌作业等区域。危害因素:现场指挥不当或无专人指挥,无证操作、驾驶机械,违反机械操作规程操作,机械设备自身故障,机械设备安全装置未安装或失灵,多台机械设备同区域作业未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违规检查、维修,超载,未配戴安全防护用品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机械伤害、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电击、火灾事故。

3、控制措施: ①对土方、基坑开挖作业进行方案编制,并按规定要求经相关部门及人员审核、审批。

②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监控。编制各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技能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③对机械设备进场进行监控。落实专业工程师配合相关质检部门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对机械设备作业过程进行监控。专人指挥机械施工作业。加强检查力度,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

⑤加强安全教育,配备必要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并督促正确使用。

⑥对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进行监控。加强制动、灯光、转向等设施的安全性能检查和故障维修。

⑦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进行监控。落实专人定期检查机械的安全性能,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严禁带病作业和不停电、停机进行维修。完善机械设备使用台帐。

⑧执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和危险告知,完善安全技术交底等相关资料的签认手续。

⑨完善相关应急准备。制定各类事故救援预案,落实配备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明确应急职责。

(六)、车辆通行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土方施工、桥梁施工,施工材料运输,便道、村道等行驶区域。危害因素:无证驾驶,违章驾驶,超载、超限、超速驾驶,车辆机械故障,恶劣天气,不良路况条件,疲劳驾驶,行人、非机动车辆、其它车辆过失,警示标志未设置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交通伤亡、物体打击、火灾事故。

3、控制措施:

①定期检查、保养车辆,严禁带病出车。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完善车辆使用台帐和记录。

②严禁无证人员驾驶车辆。严禁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③科学、合理指挥和调度车辆的使用。严禁人货混装。④定期组织驾驶人员进行安全学习。

⑤对大件货物进行有效固定,对易漏、扬材料进行严密覆盖。⑥加强施工道路的维护、驾驶技能培训。⑦加强安全警告警示标牌的设置和管理。所有路口设置警告警示、限速标牌,控制施工车辆的行驶速度。

⑧主要、危险路口设置安全减速设施,控制、限制地方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行驶速度。

(七)、柴油罐

1、存在危害及场所

场所:油罐所在周围250平方米范围内。

危害因素:无灭火设备,无专人看管,无严禁烟火标示,无禁火警戒区域。2可能发生的事故 火灾,爆炸。

3、控制措施

①柴油罐设置醒目的“严禁烟火”安全警示牌,提示人们注意。②柴油罐确定了专人负责保管和发放柴油。③柴油罐附近存放了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④定制了相应的柴油存放和管理制度。

⑤设置安全警戒区域,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域。

(八)、基坑、取土坑、泥浆池

1、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场所

场所:路基土方、桩基、小型结构物等施工区域。

危害因素:无详细地质勘察,无地下隐蔽勘察,边坡超载,放坡不足,基坑无支护或未按施工方案设置,基坑周围未设防护或防护不牢靠,深积水,抽水、循环泵用电线电器漏电。

2、可能发生的事故

可能发生坍塌、坠落、溺水、电击事故。

3、控制措施:

①施工前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掌握现场地质、地下隐蔽物的第一手资料。②科学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并严格对方案进行审查。

③施工前,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人。④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⑤设置安全警示警告标示,落实专人对其进行检查、维护。⑥使用合格的电器设备,落实专业电工接电接线、检查维修。

篇3:如何做好供应商后评估工作

一、供应商后评估综述

在供应商后评估过程中, 应以年度评估与日常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开展供应商年度评估工作中, 需要以相应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各项指标为评估内容;而在开展供应商日常评估工作中, 需要对采购应答、交付、质量、使用维护等各阶段进行评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进行日常评估的过程中, 要对供应商日常配合等一系列情况实行实时动态监管, 并针对其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估, 同时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积分与扣分的方式来保证目标实现, 同时要做到考核有理有据, 公平公开, 以定期通报机制的搭建来披露评估内容。通报等级可设置四级:提醒 (-0.5分) 、警告 (-1分) 、批评 (-2分) 以及表扬 (+1分) , 要将这一机制与评估结构挂钩, 确保通报等级与积分、扣分制度是一一对应, 确保供应商后评估结果科学、公正、高效。

二、供应商后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

1.评估原则

在开展后评估工作的过程中, 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结合中国移动集团指导性意见, 并根据重庆移动供应商规模、特点, 按照采购交付、建设以及使用维护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评估。后评估的每个阶段都应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评估”这一原则, 并切实做到:“评估方法事先公示, 评估过程有人监督, 评估依据有理有据”, 确保评估全流程客观真实、公正公平公开。

2.目的与适用范围

目的:后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真正让供应商生产交付、质量水准、响应速度等核心能力体现在后评估的结果上, 让后评估结果指导下一次采购, 从而遴选出优秀的合作伙伴, 更好的服务于公司的经营发展。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二级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及分公司、城区单位采购产品供应商的后评估管理工作。其中, 一级集中采购供应商后评估工作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 重庆公司负责具体实施;二级集中采购供应商后评估工作由重庆公司自行组织实施;分公司、城区单位采购供应商后评估工作参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3.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后评估工作的规范开展与切实落地, 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 具体如下:

第一, 明确设置各管理组织部门, 搭建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架构, 实现职责合理分工。后评估管理小组是重庆移动供应商后评估管理小组的常设组织, 由采购部门、建设部门、使用维护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法律部门等组成。采购部作为管理小组的组长单位, 小组成员各司其责, 科学合理的开展后评估工作。

第二, 实现后评估表格的编制。

(1) 供应商年度后评估表格编制, 包括明确评估维度指标设置和权重设置。评估维度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采购交付阶段、建设阶段和使用维护阶段, 根据评估需要, 工程服务需引入审计阶段评分。评估指标一般需涵盖产品交付、质量、技术、服务和成本五个方面, 各指标权重由各部门共同讨论确定。

(2) 供应商日常过程后评估指标编制由各个专业部门分别负责, 采购部负责拟定与采购、交付、质量等紧密相关的供应商日常过程后评估指标;建设、使用维护单位负责拟定与建设、使用维护单位紧密相关的供应商日常过程后评估指标;采购、建设、使用维护单位分别负责具体实施供应商日常过程后评估工作。

第三, 要实现供应商分级并落实供应商激励与追责措施。供应商分级是指根据供应商年度后评估结果、供应商合作年限等维度, 对供应商进行级别管理, 从而达到优胜劣汰, 鼓励供应商持续发展, 实现共赢的目的。采用星级评定的方式对供应商实施分级管理, 供应商等级可划分为十个级别, 根据供应商分级结果, 对供应商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 优质供应商给予鼓励并开展长期稳定合作 (高层互访、交流峰会、优先入围权、推荐权) , 对于绩效不佳的供应商实施惩罚和退出机制。

第四, 建立监督机制以实现自律。要确保评估过程中的保密性, 强化监管力度, 规避私自泄露评估信息的行为。按照相应处罚条例针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严格处罚, 确保后评估工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4.实现后评估结果的科学运用

供应商后评估最终成绩 (分数) 与供应商所供应产品是一一对应关系, 一种产品的后评估成绩只能运用于该产品的采购流程中。供应商后评估成绩 (分数) 对应的供应商优良等级见下表:

需要注意:若需要将供应商后评估结果运用到采购流程的, 应提前将相关情况、要求及标准在采购文件中予以明示。

三、总结

任何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 都离不开稳定而优质的供应商群体, 对于重庆移动, 要保持自己的行业优势, 更需要与合作伙伴们实现共赢。为了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们必须规范供应商后评估管理体系, 保证评估工作的科学、公正、高效, 发挥好后评估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蔡玉琴, 蔡祥辉.国外汽车业是如何做好供应商质量保证工作的[J].航天技术与民品, 2011, (7) :43-46.

[2]滕青.供应商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与封装, 2010, (5) :36-40.

篇4:房企如何做好项目后评估

【关键词】电网规划;风险评估;评估指标;评估模型

引言

在电网工程施工之前通常会进行电网规划,然而,由于电网规划所涉及的各类分析、设计、计划、目标等大都是建立在对即将施工的项目的预测基础之上的,无法对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有效估计。因此,电网规划项目中的计划、方案等内容容易受到变化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完全按照既定计划实施。这些影响因素即为电网规划项目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于项目的施工进度、预期目标、经费支出等均会造成影响。因此,只有更好的对电网规划项目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方能实现电网规程施工规划的完善,进而促进电网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电网规划项目风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大量电网工程分析发现,电网规划项目风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4个方面。首先,电网规划项目风险具有结构性,这主要是由电网规划项目自身的结构性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时间次第性所决定的;第二,电网规划项目风险具有整体性与叠加性,这是因为项目所涉及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个单独的风险类型均会最终对项目整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项目整体效果是不同种影响因素彼此叠加的结果;第三,电网规划项目风险具有相关性,不同类型风险之间既可能相互影响,也可能互为因果,在不同程度上彼此相关;第四,电网规划项目风险有多种来源,一方面,可能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而发生的,例如地震、台风等,此外,还有可能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因此风险又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二、电网规划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在电网规划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相关原则,只有这样方能确保所建立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普适性。目前,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主要需遵循下述5个原则,依次为:(1)系统性原则,即各类指标彼此协调,共同反映项目整体;(2)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3)彼此独立,有机结合的原则;(4)可比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以及精确性原则。各类原则在电网规划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均发挥着十分重要分作用,彼此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

2.2电网规划项目风险评估中的财务性指标

财务性指标通常针对电网规划项目风险中的资金相关特性进行分析,例如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即确定一个项目最终赚取利益的能力,这将涉及的相关企业的产品营销、资金获取、成本压缩等多个方面。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就项目目前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还应采集项目前期的相关数据,从而实现对于未来财务相关因素的合理预测。通过财务性指标的分析,能够有效确定相关电网项目是否符合财务预期,获利情况是否可观,因此,这也是项目可行性分析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3电网规划项目风险评估中的技术性指标

该项指标内容涉及到电网结构的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运行效果的分析以及新增投资所获效益的相关分析,主要涉及电网项目中技术相关因素的评价及预测。以系统运行过程中运行能效分析为例,主要涉及到“用户供电可靠率”以及“线损率”两类主要指标,通过对这两个指标的分析,能够对电网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考察,作为对于电网项目是否按照一定要求有效运行的重要参考指标。

2.4电网规划项目风险评估中的可靠性指标

电网规划项目风险评估中的可靠性指标指的是项目中的量化指标,主要涉及到电网性能的分析以及持续性建设的相关分析两个方面。首先,电网性能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所涉及电厂的电厂容量以及其输配扩容规划,电网调度过程是否具有可靠性,项目辅助服务能否切实有效的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继电保护是否安全、性能良好。其次,在持续性建设的分析方面,应关注项目电力规划各个环节是否配套开展以及项目从长远角度分析分析是否能夠符合市场的整体需求。

三、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评估模型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估模型是源自于数学分析的一类十分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此类模型,可以使得风险评估过程中有效剔除无关因素的影响,从而针对某几类相关要素作出分析,从而得出各因素彼此间的相关关系。如前文所述,电网规划项目所涉及的风险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风险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各因素之间的彼此影响是相等的。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优先选择出关联性最强的因素方能保证风险评估过程的高效开展。这一过程便需要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评估模型的运用,即在保证现有各类要素数据集性能不变的情况下,科学地对部分因素进行选择性删除。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

四、支持向量机回归评估模型

上世纪90年代初,数学家提出了支持向量机方法,该方法特别针对小样本、非线性以及局部极小点此类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目前已在多种参数的预测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此外,该方法还能够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类型的问题并进行求解,从而在较大程度上简化了评估流程,同时提升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因而在包括电网规划项目风险评估等在内的诸多领域中均得到了颇为广泛的应用。

通过支持向量机回归评估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类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对系统整体所具有的规律进行归纳。在电网规划项目的风险评估中,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可以确定不同类型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相互之间的影响程度,以及在不同项目条件下,特定的电网规划项目整体所具有的特征,从而对于潜在风险起到评估、预测的作用。

五、结语

总之,电力能源作为长期以来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愈发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电网规划风险评估项目作为电网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在电力工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深入分析电网规划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将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估办法引入到风险评估之中,方能确保电网规划项目风险评估的有效开展,进而促进国内电力产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孙洪波.电力网络规划[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2]孙金华.厂网分开后电网规划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2000(11)

[3]秦寿康等.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牛建伟.电力体制改革中的电网公司风险管理[J].现代电力,2004,21(3)

篇5:建设项目评估与后评估

1.建设项目评估概述

建设项目评估就是有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或贷款机构依据国家、行业和有关部门或贷款机构根据国家、行业和部门政策规划、法规及参数, 对上报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查与估价, 即对拟建中的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及效益、费用进行再评估的过程。

我国建设项目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①工程项目评估②贷款项目评估③项目后评估

2.建设项目评估的原则

建设项目评估师投资决策的手段, 投资决策机构、金融机构以评估的结论作为实施项目、决策项目和提供贷款的主要依据。而建设项目评估原则是建设项目评估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在开展建设项目评估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所以要力求保证项目评估结论的客观性, 要做到客观、公平的评估项目,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考察因素的系统性:决定一个项目是否可行, 不但包括项目内部因素, 如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产出物和投入物的价格等;而且包括外部因素, 如项目所需要的外部配套条件, 国家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和一定时期的区域规划等。

(2) 实施方案的最优性:在进行项目评估时, 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拟定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 通过科学的方法, 分析、比较, 选择最佳实施方案。

(3) 选择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来源的可靠与否、准确与否, 直接影响项目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在项目评估中, 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和评价, 就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3.建设项目评估的内容

项目评估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研究项目, 着重研究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全面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确实;②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各项指标计算是否都正确, 包括各种参数、基础数据及定额费率的选择;③从企业、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①分析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对项目做出取舍的最终投资决策;⑤最后写出项目评估报告。

4.建设项目后评估

在项目建成投产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 通过对项目准备、决策、设计、实施、试生产直至达产后全国城管进行的再评估, 衡量和分析其实际情况与预计情况的偏离程度及产生的原因, 全面总结项目投资管理经验, 为今后项目准备、决策、管理、监督等工作的改进创造条件, 并为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项目后评估师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延伸, 是项目管理周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它在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 促进投资活动规范化, 弥补拟建项目缺陷, 改进项目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 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2) 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

(3) 监督和改进项目本身, 促使项目运营状态正常化;

(4) 为银行部门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提供证据;

(5) 为国家投资计划、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开展的建设项目后评价主要都是针对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项目。在理论上, 后评估的方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但伴随着我国投资项目改革的不断深入, 产权类投资项目占得比重越来越多, 尤其是企业之间的参股、控股、收购、并购、重组等行为日益增多。针对这些投资行为国资委提出了产权项目后评价并制定了后评价工作指南。目前国家对各种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国资委提出了对规划开展后评价。

5.建设项目后评估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在2004 年7 月,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发[2004]20 号) ;《决定》指出:现行的投资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 特别是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政府投资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投资宏观调控和监管的有效性需要增强。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国资委编制了《国债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国资委于2005年先后三次组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宣讲和研讨会”, 并在几个特大型企业中开展了投资项目后评价作示范, 有力的推动了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开展;到目前为止, 许多中央大型企业都设立了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兼职和专职机构, 并且已经或正在编制了自己行业或企业具体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在这种体制下, 我国建设项目后评估出现的问题如下:

(1) 对后评价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

(2) 现有体制对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展的影响

(3) 投资立法工作滞后

(4) 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展独立性不够

(5) 后评价专业人员缺乏

(6) 后评价工作经费保证困难

6.解决方法与结论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各阶段工作的回顾, 查明项目成败的原因, 总结建设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和补救措施;三是将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估信息反馈到未来的建设项目中去, 改进和提高建设项目实施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 为宏观投资计划和投资政策的制定及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 我们看到有一部分建设项目, 在建成投入使用或运营后没有取得预期的效益, 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效益, 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几年内也不易产生效益。由于存在以上情况, 所以对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估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估, 分析情况, 分清原因,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效益好的项目, 我们可以总结经验, 为以后类似项目的决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对未达到预期效益目标的项目, 分析原因, 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使其尽快提高效益; 对近期无法实现效益的项目, 分析具体情况, 可改变其原定用途, 寻找补救措施, 使其发挥作用。

摘要:介绍了建设项目评估的定义、原则、主要内容、建设项目后评估等, 对加强中国建设项目前期管理、规范相应管理程序、确保项目科学化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设项目,项目评估

参考文献

[1]闫军印.建设项目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7.

[2]何建明.论建设项目评估原则[A].基建优化, 1999 (20) :23-28

篇6:房企如何做好项目后评估

摘 要 项目后评估指的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者规划的目的、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从而能够更好地判断项目预测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而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综合管理水平的工作总和。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阶段,对建设项目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概念及内容,最后提出了加强建设工程羡慕后评估的对策。

关键词 建设工程 项目后评估 问题对策

一、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概念及内容

1.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概念

项目后评估指的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运行过程、目的、作用以及影响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通过对项目活动的具体实践活动进行检查,确定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对项目进行有效地分析评价,不管改进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促进决策项目的稳定运行。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从而能够更好地判断项目预测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而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综合管理水平的工作总和。以往的建设项目的审计把着眼点放在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资金来源是否得到落实的情况是否规范,很少把建设项目后评估作为一项独立的审计内容。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能够有效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

2.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执行过程评估、效益评估、持续性评估以及目的评估等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项目执行过程评估。建设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建设设计施工、建设资金使用、设备使用以及设备采购情况和建设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评估,从而找出施工过程中偏离预期目标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高项目的建设水平提供重要的前提基础。

其次,项目效益评估。成本效益评估是建设工程后评估的重要组成方面。成本效益的成功与否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一个项目完成之后,通过项目的资本效益评估,加大对成本构成以及财务分配的评价力度,进而更加有效地判定项目的成本和效益。

再次,项目持续性评估。项目的效益持续发挥作用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仅仅要对当前项目的运行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对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最后,项目的目标评估。建设工程后评估的目标评估就是通过项目实际产生的一些经济以及技术指标与项目决策者的预期的目标想比较,进而检查出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从而更好的判断项目是否能够投资成功。

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对策

1.选择正确的后評估时点和评估信息

建设工程项目的后评估时点,应该从总体上选择在项目竣工验收或者是投入使用之后进行。但是,由于建设建设项目的多样性,建设期和回收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项目后评估的时间点应该进行灵活选择。此时,项目后评估时点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的后评估结果。另一方面,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工作能否顺利,评估结果是否正确,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与项目相关的资料信息是否完整。只有获取更为准确和详细的资料,才能够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工作的顺利运行。

2.项目后评估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在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项目后评估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所谓制度化,就是要使之成为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建设项目整个管理程序之中;所谓经常化,不是对某一时期的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估,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对所有投资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评估是一项长期性活动;所谓规范化,即从评估内容、评价指标、评估程序和评估要求等方面制定具体明确统一的标准,在方法上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工作的稳定运行,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3.掌握正确的项目后评估方法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通过项目实际实施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寻找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偏差,从而保证项目投资实现预期的目标。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估的工作,就必须要掌握正确的项目后评估方法,只有掌握准确的方法,才能够促进后评估工作的正常运行。项目后评估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不确定分析的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法三个重要的方面。

建筑工程项目是国计民生发展的重要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阶段,对建设项目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周应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的理论和方法.铁道工程造价管理.2006(2).

[3]张军.建设项目后评估的体系与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1).

[4]王勇,方志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7:火力发电厂脱硫工程项目后评估

关键词:脱硫工程,后评估,研究

一、引言

项目后评估是投资项目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 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后评估主要服务于投资决策, 是出资人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后评估也可以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完善在建投资项目, 提高投资效益提供帮助。项目后评估一般是指项目投资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估, 它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系统回顾, 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 找出差别和变化, 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得到启示, 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信息反馈, 改善新一轮投资管理和决策, 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二、当前国内外项目后评估现状分析

项目评估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美国最早启动了项目后评估工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为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美国对两次主要由政府控制的投资计划进行过后评估。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 各国政府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双边和多边金融组织, 为了保证援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提高投资的效益, 纷纷建立和健全了评估和后评价体系, 创立和发展了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扩大了其后评估机构的功能。项目后评估已逐渐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实施投资监督和进行项目管理的得力手段和工具。目前, 后评估的发展趋势是将资金预算、监测、审计和评估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效和完整的管理循环和评估体系。

我国项目后评估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尽管起步较晚, 但却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方面, 各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后评估工作, 从1988年国家计委正式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公司进行第一批国家重点项目的后评估开始, 先后就有包括国家计委、国家审计署、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交通部、农业部、卫生部在内的很多部委和地方, 相继加入到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工作中。另一方面, 后评估客体类别的日益丰富, 也使得后评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短短几年间, 参与后评估的项目几乎涵盖了包括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国家银行贷款项目、国家审计项目以及行业部门和地方项目在内的国内各类重大投资建设项目。

三、火力发电厂脱硫工程项目后评估现状

由于经济技术方面的原因, 我国SO2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SO2排放主要是由工业生产造成的, 其中燃煤电力工业又是工业的排放大户, 其排放量约占全国SO2排放量的45%, 因此控制电力工业SO2排放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十一五”期间, 二氧化硫总量消减作为国务院对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政府考核的刚性指标之一, 各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高度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与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对于在建脱硫项目和已经运行的脱硫设施严格管理。当前, 火电机组烟气脱硫是控制SO2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健康发展, 引导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供应商、使用方提高工程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达了《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对脱硫工程的项目后评估提出了具体。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下发了2009年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项目后评估计划。因此, 进行脱硫工程项目后评估研究, 可以为后续脱硫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为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的烟气脱硫技术、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四、火力发电厂脱硫工程项目后评估研究方法

(一) 实证分析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 项目后评估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对火力发电厂机组脱硫工程决策、实施及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构建期后评估体系统及具体的后评估项目。

(二) 系统分析法

根据项目管理和项目后评估相关理论的经典内容和最新进展, 结合脱硫工程的具体决策、实施和运营过程, 从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分析、系统论证和评估, 以发现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其管理过程中的经验, 为提高投资效益提供帮助, 为我国拟建火电机组脱硫工程提供借鉴。

(三) 调查法

系统地搜集脱硫工程从可研、决策、实施至运营各个阶段的详细资料和数据, 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 找出问题实质。

(四) 对比法

通过对项目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进行对比, 找出其中的差异和变化, 分析影响项目实施效果的原因, 总结经验, 提出对策和建议。

五、火力发电厂脱硫工程项目后评估

(一) 脱硫工程实施过程评估

1、设计评估

主要对设计特点及主要设计参数进行评估, 分析其总平面布置是否合同, 脱硫装置主要参数是否合理等, 通过分析, 找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

2、项目建设评估

第一, 项目的组织管理:是否有专门的工程组织机构, 是否采用项目负责人制, 是否有详细、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第二, 工程进度评估:施工进度控制方法是否科学, 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比较, 分析施工进度提前或延误的原因, 在施工进度延误的情况下采取了什么补救措施等。

第三, 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是否建立了工程安全网络组织机构, 安全风险机制是否健全, 是否实现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管理目标。

第四, 调试评估:调试过程中是否执行了《火电工程调试工作规定》、《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等相关的规程规范。单体调试是否完整, 调试记录是否齐全。分系统调试、整套调试措施、调试报告是否完整。

3、脱硫工艺及主要设备评估

分析工程是否按照“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降低造价、节约能耗”的原则进行设计施工, 工艺流程是否简洁、设计合理, 主要设计参数是否合理, 设备选型是否符合要求, 设备国产化程度如何, 整个工程是否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

4、工程的运行评估

核查企业是否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 是否对运行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 运行人员是否取得环保部脱硫运行操作资格证书, 是否有《烟气脱硫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是否将国家和省政府对脱硫系统的管理要求纳入管理考核要求, 是否编写了脱硫系统运行、检修规程等。并对其运行可靠性做出全面评估。

(二) 脱硫工程企业经济效益评估

1、脱硫工程投资评估

将工程的实际竣工结算值与概算值进行对比, 找出主要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其对项目效益的影响。计算出实际单位工程造价, 与国内同类工程的单位造价进行比较, 分析其投资效益是否最大化。

2、工程运行成本分析

脱硫系统的运行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检修维护成本、设备折旧和系统用电组成, 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 计算出一个发电年度的运行成本, 测算出单位电价增量。

(三) 脱硫工程项目持续性评估

项目持续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项目对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影响;项目对国家持续发展的影响。在具体进行持续性评估时, 主要应从项目的市场、财务、技术、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分析项目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 研究项目目标和效益能否实现, 实现指标的必要条件和所面临的风险。

通过对脱硫工程的后评估研究, 总结项目管理在决策、实施过程中经验和教训, 及时发现和暴露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提出对策和建议, 以改善新一轮投资管理和决策, 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同时促使建设项目运营状态正常化、效益化。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评估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陈文晖.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篇8:房企如何做好项目后评估

【关键词】 管理;培训;效果评估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员素质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兴衰。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培训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个别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培训效果差等。为做好企业培训工作,就需要重视企业职工的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是企业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信息、资料、数据对培训产生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的过程,保证培训质量不断上升。

一、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评估的内容

企业培训效果评估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是企业培训管理的基础工作。培训前,组织培训需求分析,暂定评估目标。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组织分析是分析企业的发展战略、技术革新、机构改革等;任务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的岗位说明书及要求,了解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内容,如企业岗位工的工作技能等;人员分析主要是分析哪些人员可参加培训,哪些人员可不参加培训等,管理人员需要参加培训的内容,操作岗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等。通过培训前的评估,明确培训的可行性,量化具体指标值,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培训过程评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评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要评估培训师资的来源,确保培训师和培训过程的匹配性;三要评估培训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场所的确定,具体事宜的布置的统筹性等。

培训后要评估参训人员对此是否感兴趣,能否达到目的,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促进作用。

二、 培训评估的层次和方法

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

反应评估阶段主要评估学员对于具体培训课程设置、培训讲师是否满意及培训组织管理是否合理。本次培训是评估的初级阶段,比较容易进行。主要采用的评估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即根据培训讲课的内容和目的设计几张调查问卷,选择具有一定覆盖面的人,可采用集中或分散的形式,对其进行调查,最后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确定是否满意,是否达到培训效果。面谈法,选取学员或者老师分层次开展不同内容的访谈,从不同角度进行询问,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做好记录,开展评估。综合座谈法,是采取座谈会的形式,选取有代表的人员,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大家畅所欲言,做好记录,准确收集相关信息,做好评估。反应评估操作比较容易,可在培训课程进行时或结束后完成,主要由培训单位即可完成。

学习评估阶段主要是评估学员对培训主要内容、技巧、概念的吸收和掌握程度。主要采用提问法、笔试法、口试法、模拟练习、案例教学法等。本次培训效果评估主要可采取考试等形式进行,可在培训课程进行时或者培训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由培训单位组织完成。大部分培训都采用此种方法进行。

行为评估阶段主要是衡量培训后的行为改变是否因培训所导致。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访谈法、绩效评估法等。本评估主要由学员的直接主管上级完成,在培训课程结束后三个月或半年后完成。

结果评估主要是衡量培训给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主要通过职工的考勤率,离职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数值进行分析,采用客户市场调查等等方法开展评估。本评估是较深层次的评估主要由学员的单位主管进行,涉及的人员较多,在培训半年或一年后进行。培训评估的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递进。

三、 培训效果评估的有效运用

职工参加培训,企业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及财力进行评估是为促进企业培训工作的不断发展,员工参加培训后,要将培训评估的结果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员工参加培训,评估后的结果为后续培训提供了依据。企业的管理者依据培训的结果,适时调整和改变培训的时间、方法和培训内容,让其更加匹配,更加完备,企业职工参与意识增强,组织满意度提高。

培训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通过采用此指标,将受训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企业管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培训评估效果日趋完善。

培训结果参与到提拔任用的量化指标之一。参训人员对培训的态度一定程度反映了它学习的能力和对未来的发展潜力,对工作起着促进作用。通过这一指标设置,优秀人才逐渐推出,对培训工作起着推波助澜作用,形成了职工自我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节约了培训成本。

四、 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不断总结

培训效果评估形成后要对培训评估工作进行如实详细的总结,通过总结,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讨论解决的办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为培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培训效果评估报告一要有导言。二要写评估的实施过程。三要阐明评估的结果。四要简单地写出参考的依据和附录及报告提要等。

培训是一个活动,也是一个过程,培训评估主要是评估学员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能否应用到企业中,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不断创新评估方法,量化考核指标,建立现代化企业培训机制。

(作者单位:1.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原料厂

2.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

上一篇: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作文下一篇:姜维庆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