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城市规划图

2024-05-21

伊宁市城市规划图(共6篇)

篇1:伊宁市城市规划图

2008年8月20日,省建设厅组织召开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年)评审会》,来自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以及省国土厅、省建设厅等部门的10位国内知名规划专家审阅了规划纲要文件。专家们对编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纲要》的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结合济宁市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规划指导思想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先导、文脉存续、自然生态”的原则,加快推进济宁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技术提升型模式;促进城镇空间布局由均质走向重点、由分散走向紧凑、由粗放走向集约,发挥自身优势,错位发展。规划期限为2008年—2030年。规划层次包括市域、都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济宁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采取“济宁领跑、中心突破、圈层发展、轴线辐射”的战略,规划形成“一心三轴一带”的结构。一心:济宁——曲阜都市区。三轴:济徐发展主轴、曲邹发展主轴、日菏发展主轴。一带:京杭运河发展带。“济宁——曲阜”都市区规划包括市中区、任城区、兖州市、邹城市、曲阜市、嘉祥县、汶上县下辖共计37个街办、乡、镇。2007年末总人口317万人,土地总面积3060km2。规划依据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将都市区划分为济宁西城、济宁高新、兖州、邹城、曲阜、嘉祥6大功能组团。中心城区城市职能,重点提升中心城区政治经济中心,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的职能;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中心的职能。城市性质是鲁南地区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运河文化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模远期到2030年,济宁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为2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为20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100平方米。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以现状的东西双城结构为基础,综合考虑铁路、水源保护、采煤塌陷区等因素,规划形成“双城六片、三心三轴”的城市空间结构。西城以老城片区为核心,以济北新区、滨河新区、滨湖新区为主体构成。东城由高新区、接庄新区构成,重点实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都市区科技创新中心”的职能。六片指的是老城片区、滨河新区、滨湖新区、济北新区、高新区、接庄新区。三心指的是滨湖新区市级中心、老城副中心、东城副中心。城市发展轴线:以城市主干道为依托,串连起城市最重要的各个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组织中心城区各功能区的中枢,集聚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等核心城市功能。文化发展轴线:贯穿西城,以南北公共设施服务带为主体,串连济北城市中心区、老城城市中心区、滨湖城市中心区、小北湖的发展轴。高新发展轴线:贯穿东城,以南北公共设施服务带为主体,联系杨家河湿地、东城城市中心区、新接庄城市中心区、济东湿地的发展轴。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着力点,市委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建设城乡秀美新济宁作为五大发展目标之一,确定了“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先导、文脉存续、自然生态”的原则,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济宁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跨区域、跨河道、大范围展开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先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易道设计公司、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济宁市城市风貌规划》、《济宁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九龙山山体、水系生态景观规划》、《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济宁市老运河西段两岸环境景观规划》、《济宁市老运河、越河围合地块概念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以规划指导建设。每年都确立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增强了我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现行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经不能很好地

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2007年12月28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我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今年初,我们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对规划思路作了重大调整。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这次评审会议,就是对这一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是对前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检验。

专家们踏勘了现场,听取了《纲要》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规划纲要文件,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一致认为:《纲要》编制认真贯彻当前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区域统筹和城乡协调发展,注重“两型”社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可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纲要》编制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论证比较充分,对产业发展战略、煤炭开发与城市协调发展、生态承载力、人口和用地规模4项专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的空间层次、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城镇体系规划等比较符合济宁实际。《纲要》成果内容丰富,图件齐全,达到了国家和省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要求。各位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评审,并从规划的各个方面和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评审意见。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专家意见,与设计单位共同努力,从济宁长远发展和自身特色去把握规划,进一步拓宽思路,及时将规划纲要进行深化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水平、高标准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2:伊宁市城市规划图

【发布文号】南宁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 【发布日期】1996-12-02 【生效日期】1996-1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南宁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1996年12月2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定。

南宁市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南宁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南宁市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南宁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南宁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制镇不另划城市规划区。

第三条 第三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规范,并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第四条 第四条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第五条 第五条 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第六条 第六条 南宁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称市规划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规划工作。

武鸣、邕宁两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下称县规划管理部门)主管本县城市规划工作,业务上受市规划管理部门领导。

第七条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八条 第八条 南宁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其余建制镇的规划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含城市设计)。

第九条 第九条 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专业规划由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经市规划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指定的县域内重要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在市规划管理部门指导下,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区和县域内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在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规划管理部门或县人民政府审批,县域内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同时报市规划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第十条 南宁市城市市区内重要地段、重要道路两侧、对城市布局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以及没有编制分区规划的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定的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二十公顷以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经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同意,可由建设单位委托有城市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依据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设计条件编制,报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区内开辟的各类开发区,必须编制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

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必须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但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按照本规定第九条的规定进行。

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变更,必须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具备勘察、测量及其他必要的基础资料。编制城市规划时,有关单位有义务向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无偿提供规划基础资料。

城市勘察、规划设计费应当列入各级财政计划。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制定城市规划,应当有组织地听取专家、市民及相关方面的意见。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经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公布。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外省、市或境外在本市从事城市规划的设计单位应当持有相应等级的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并经市规划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各项建设用地必须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功能区选址定点。严格控制在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又无有效措施的地区安排新建、迁建项目;禁止在公路沿线分散安排建设项目。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使用土地时,未经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同意,不得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定的位置、界限。确需改变的,必须经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的制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必须有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提供的出让地块的位置、范围、规划用地性质、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场等各项规划要求及附图。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必须附有原出让合同中的各项规划要求及附图。

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在开发和经营土地的活动中,未经原审批的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同意,不得变更出让合同中的各项规划要求。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城市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公共活动用地、体育运动和学校用地等专用土地,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不得改变用途。

禁止占用城市道路、广场、河道、高压供电走廊和压占城市地下管线或者依附防洪堤(墙)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必需迁建的,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按实际需要另行安排。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城市规划道路、绿化带和河道等公共用地两侧使用土地进行建设时,应按规定同时负责一定面积的公共用地的征地拆迁费用。此项公共用地经征用并拆除其地面建(构)筑物后,无偿移交市政府有关部门,用于道路、绿化或其他公共设施建设。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江河、湖泊,未经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填土侵占;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采矿、采沙、取土等活动须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有关部门在批准前,应征得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规定申请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临时用地必须按照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改作他用或者转让,不得建造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临时建设用地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长使用的,必须在期满前两个月,办理延期手续。使用期满或国家建设需要时由使用者无条件拆除一切临时设施,清理现场;退还原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新建、迁建单位或个人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原址扩建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的土地的;

(三)需要改变原有土地使用性质的;

(四)依法应当申请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应附有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的选址意见书。不需要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前,应当征求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按以下程序办理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手续: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资料,向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定点申请;

(二)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在建设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文件资料齐全后,根据建设项目性质、规模等,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在法定工作日20天内作出批复,核定建设项目的具体位置和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三)建设单位或个人根据规划设计条件,在六个月内按规定报送建设用地的规划平面布置图。建设用地规划平面布置图经批准后,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在法定工作日20天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逾期未报送建设用地的规划平面布置图,而又未申请延期的,原定点申请自行失效;

(四)建设单位或个人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一年内未申请用地,又未申请延期的,已取得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参加市、县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活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凭土地使用出让合同到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乡(镇)村集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用地按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建设,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的村镇规划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农民个人建房必须在批准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建设。

第四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各项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应根据建筑总体布局要求,建(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具体条件,适当向道路规划红线外后退,留出必要的场地,供绿化和敷设管线等使用。建(构)筑物(以阳台、雨蓬、踏步等突出部分为准)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如下:

(一)道路规划红线60米以上(含60米)后退一般不少于5米;

(二)道路规划红线40--60米(含40米)一般后退3--5米;

(三)道路规划红线20--40米(含20米)一般后退1--3米;

(四)城市规划确定的其它特定道路规划控制的建筑红线;

(五)高层建筑、大型民用建筑、大型公共设施以及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和使用性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还须留有人流集散地和停车场地。

现有建筑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在改建时按上述规定后退。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除符合消防要求外,还应考虑日照、通风、绿化、视线等要求。

居住建筑的日照距离为:在旧城区,间距与建筑物地面至檐口高度的比例应在1:0.7以上;在新区,间距与建筑物地面至檐口高度的比例应在1:0.9以上。

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应能满足消防、卫生、交通、绿化的要求,一般控制在4.5-6米。

高层建筑,沿街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的日照间距,山墙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配置绿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公共厕所等公共配套设施。配套设施与建设工程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和城市道路,应当按规划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下列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定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

(二)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公路、桥梁、管线、隧道及其他市政工程;

(三)文物保护单位的大修工程及改变原有外貌或者结构体系或者基本平面布局的装修工程;

(四)需要变动主体承重结构的建筑大修工程;

(五)沿道路或者在广场设置的城市雕塑工程;

(六)沿城市道路的房屋外立面装修工程;

(七)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

(八)依法应当申请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下列程序申领: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提出规划设计要求;

(二)建设单位或个人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编制设计方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经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审定后,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三)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经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其中有关城市规划内容,确认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已依法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报送下列图件:

(一)填妥的建设工程申请表;

(二)当年有效的建设工程项目计划文件;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及原有建筑物产权证;

(四)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筑红线图;

(五)环保、防疫、消防等有关部门的意见;

(六)全套工程施工图;

(七)其它文件材料。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在收到前条规定的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报送的资料后,应在法定工作日20天内提出审核意见或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有关部门申请开工,批准后,应在现场放好灰线,经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检验,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的方可破土动工。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应当在一年内开工。逾期未开工又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经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属特殊抢险工程的,应向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明理由,经同意后可先动工,并在动工后5天内补办各项手续。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建设工程竣工并拆除建设基地内的临时设施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向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规划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发给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凭规划验收合格证方可向房产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住宅小区的竣工验收,由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园林、房产等有关部门共同进行。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县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无偿报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建(构)筑物的使用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使用性质。需要变更建(构)筑物使用性质的,必须报原审批的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进行临时建设,应按规定申请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临时建筑不得超过两层,使用期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期的,必须报原审批的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临时建筑不得改变用途或者买卖、转让;使用期满或城市建设需要时,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无条件拆除。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在新区进行建设的单位或个人,不得修建封闭式围墙,确实需要的,经批准可设置通透式围墙或者以绿篱代替围墙。旧区范围内原有封闭式围墙应逐步改造或拆除。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设计、施工单位及有关管理部门必须按以下规定查验规划图件:

(一)设计单位承担建筑设计任务时,必须查验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要求等有关图件;

(二)施工单位在承包建设工程业务时,必须查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批准的图件;

(三)建筑管理部门在批准施工时,必须查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严格控制旧区范围内的私房建设。旧区改造范围内一般不再批准私房的新建、扩建、改建,确属危房的,由房产管理部门出具危房鉴定书,经市、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后,可以进行维修,但应当在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处理好与相邻建筑的关系,不得扩大原有占地面积及建设规模,不得妨碍交通、消防安全。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农村个人住房建设应当根据城市规划要求,统一规划,相对集中,与村镇建设相结合。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应当建立国家统一规定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系统,使用统一的城市地形图。

第五章 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及其规划管理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并依法制止和处理违法建设活动。

规划管理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证件,并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城市规划监督检查的内容如下:

(一)未经规划许可的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合法性及其执行情况;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合法性及其执行情况;

(四)按照规划建成和保留地区的规划控制情况;

(五)建设工程放线;

(六)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

(七)建筑物、构筑物的规划使用性质;

(八)按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内容。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对按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当立案调查,查勘取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

第六章 罚则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县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施工,并视违法建设工程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拆除,或者予以没收;

(二)有影响尚可采取措施消除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建筑面积处以下罚款:属商业用房的每平米200--1000元;属非商业用房的每平米100--500元;无法计算建筑面积的按土建总造价的5--20%;

(三)尚无不良影响的,除责令其按规定补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外,并按前项规定罚款额的50%处以罚款。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三十条

(一)至

(四)项规定的建设工程,责令限期拆除。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第(五)项规定的按前条规定处罚。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逾期不拆的临时建筑,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将依法强制拆除。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未申请验线的,处以1000--10000元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设计单位,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处以设计费的五倍的罚款。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施工单位,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处以违法所得的五倍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擅自变更建筑物使用性质的,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当年重置价的2--20%的罚款。

第五十九条 第五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逾期未报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报送并处以土建总造价0.5%的罚款。

第六十条 第六十条 越权编制或者违法编制城市规划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违法审批或者违法变更城市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市规划管理部门予以撤销。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审批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建设单位责任人,由其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并处以1000--3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第六十二条 城市规划管理检查人员依法进行检查时,被检查者拒绝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的,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处以200--1000元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 第六十三条 单位或个人买卖、转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处以非法所得五倍的罚款,占用的土地由市、县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六十四条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限期整理或恢复原貌,并可处以5000--10000元罚款。

第六十五条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四十六条规定擅自扩大原有宅基地面积的,按本规定第五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六十六条 第六十六条 市、县规划管理部门违反本规定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作出其他错误决定的,由市、县人民政府责令其纠正,或者予以撤销,并对违法建设工程作出处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由原发证部门依法赔偿。

第六十七条 第六十七条 本规定的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六十三条规定的罚款数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

第六十八条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被处以罚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时缴纳罚款。

第六十九条 第六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当事人逾期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条 第七十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问题,由市规划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七十一条 第七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3:伊宁市城市规划图

雅各布斯在书中写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1]街道不仅可以作为通往目的地的路径,更可以在其中进行商业、娱乐、交往等城市公共活动。可以说街道空间是一个集多种活动功能的具有一定线性形态特征的城市空间。[2]

本次规划对象同仁路位于西宁市,西宁是青海省省会,是全省的经济、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同时,位于青藏铁路起始点的西宁市,在我国对青藏高原的开发、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运往西藏物资的必经之道,客流量也大幅增加,也对现有的城市结构布局和城市景观带来了挑战。同仁路沿街地区更新改造规划在西宁旧城区改造、城市功能完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能有效整合城市功能和景观,展现一个富有魅力和风采的对外城市形象。

2街道空间现状意向研究

2.1城市意象

城市是为人而建设的城市,人是城市中的主体,人的感受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城市意向》 以开创性的思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评价城市空间的方法,作者提出了视觉感知城市空间的理论, 从城市的使用者角度出发将公众的意识贯彻到城市空间体验当中,通过城市意象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意象就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空间形象。凯文·林奇在研究中要求被调查者凭记忆在纸上画出所在城市的地图,这种图被称为认知地图。他通过被测试者勾画认知地图的先后顺序研究意象的发生与发展, 他认为这与个体最初熟悉环境时使用的方法有关。[3]

城市意象空间分析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研究城市内居民个人或群体对城市环境的感应,而感应是人类行为决策的基础。而这种方法可以直观的展现居民对于所在城市的基本认识,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进行规划设计时的侧重点或者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他在所研究城市的市民中抽样访谈,获取他们对城市空间的意向,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成城市意向的五个要素:路径(path)、边界(edge)、 区域(domain)、节点(node)和标志物(landmark)。[3]

2.2现状概况

西宁市把不断调整城市结构和完善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在拓展新城区的同时,改造旧城区, 改变城市面貌,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同仁路为西宁市纵观南北的主干道,西塔高速公路建于其上,是西宁对外交通的主要道路。本次规划设计范围北起兴海路,南至福路巷,全长4.45公里。 途经胜利路、五四大街、西关大街、昆仑路、南川西路、海南路等,总面积53.36公顷。

2.3认知地图调研

在规划之前设计者对城市现状进行了小样本城市意象调查,调查主要人群为西宁市市民, 调查范围为市中心区街头。通过照片辨认和认知地图调查对西宁城市意象空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的城市空间是以十字街商业区为中心,北面以湟水河及铁路为边界;七一路、南关街及南川河等为骨架构成城市的基本构架。同仁路以西区域被认为是城市的另一个区域。虽然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可准确的辨认出商业巷、气象巷等区域,但由于在同仁路之上的高架西塔高速公路的分割,以及胜利路与五四路的斜交,不少被调查者,特别是外来人员,对同仁路只有模糊的意象。西宁博物馆是西区的重要地标建筑,但在同仁路周边却缺少起主导作用的地标建筑,除了南部的昆仑路立交及青大附属医院可作为地标,同仁路区域对于被调查者来说印象很模糊。 [4](见表01西宁城市空间意向图片辨认结果)

2.4同仁路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得出,现状同仁路沿线空间没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开发计划,在用地、空间、景观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沿街用地功能布局混乱,权属复杂,空间零散无秩序。

(2)高架路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同仁路街道空间的整体性,使同仁路街道空间被边缘化。

(3)街道空间将西宁市分割成了东西两个部分,而没有起到有机融合的作用。

(4)街道界面破碎,不连续,风格不统一, 缺乏整体感。

(5)沿街缺乏突出的标志物,不能体现道路空间自身特色。

(6)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建筑密度大,缺乏富有层次的公共活动空间。

3街区城市意向要素的复兴设计

3.1设计理念

本次同仁路在居民认知调查中被认为是城市空间的“边缘”,是被居民忽略的空间,如何通过对于同仁路沿街区域地块的更新改造,将被边缘化的同仁路再次转变为市民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了本次设计的主要面临的问题。

将同仁路定位为:城市有机发展的“生长脊”。通过更新沿街地块的用地性质,将原有已经没落的工业用地置换为公共服务设施或商业办公用地,与城市东西商业中心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城市商业带,吸引人流的汇聚,唤醒街区的活力。同仁路将城北的科教、科技、物流区,城南的综合区、新区以及城中的商业步行区、物流商务区都串联在一起,在“生长脊”上有机增长。 (见图01)同时,在道路沿线不同功能分区内设置一定数量的节点和标志物,增加市民对道路空间的意向记忆点,使得同仁路恢复活力,融入到城市的整体空间中。

3.2引导区域功能发展

经过细化的西宁市城市结构,同仁路是贯通南北的一条“生长脊”,由城北至城南的各个功能分区在“生长脊”上有机增长。(见图02)

(1)入口标志景观区(兴海路到五四大街)

该地段也是对西宁市初步印象的开端,在设计中需重点考虑设置标志性建、构筑物,并将湟水河生态绿化景观延伸至市区。

(2)商业文化区(五四大街到昆仑路)

现有建筑以低层商业和办公为主,且质量较好,将用地进行整合,发展成为新的城市公共中心,未来主要建设商业办公建筑。

(3)商业娱乐区(昆仑路到海南路)

在规划中主张利用现有衰落的商业娱乐用地,集中设置先进的商业娱乐场所,带动城市南部经济发展。

(4)休闲居住区(海南路到福路巷)

对现有的低层住宅进行改造,结合现状的南山公园,建设环境优美的现代居住社区,是城市向南发展的一种延伸。

3.3营造节点

同仁路和五四大街交叉口设置步行广场和步行街,把同仁路高架路下层设为人们的交流活动节点,如街边绿地或广场,提高用地功能的复合性。步行街及广场不设缘石,只是以不同的铺装材质区分。景观设计在绿化布置上,以线、面穿插,绿地、铺装相间,力求一种现代的景观观感,同时满足在高架路上高速行驶中简洁明快的视觉效果。(见图03)

1丨设计理念意向图

3.4创建地标

规划中近期在同仁路周边地段将进行开发的建筑,应该结合城市整体的结构更新和改造,设计成为标志物。地标建筑应该在许多地点都能被看到,而且,通过临近元素退让或高度的变化, 建立起对比。建筑本身的特殊造型、大尺度也是形成地标的关键因素。同时,这些地标建筑在人行道层面上,应该通过红线的退让、广场的围合,以及低层建筑的通透,减低超大尺度建筑对行人的心理压力。(见图04)

3.5开发时序

为了加强城市东、西两区的联系,在以五四大街―同仁路口为中心组织步行商业街,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规划建议南起西关大街, 北至胜利路,西面结合西宁市“钻石商圈”商业巷,形成一个“三横、两竖、一中心”的结构。 再逐步开发同仁路南、北两端,避免现在的混乱现象。

4结论

在西宁市同仁路道路空间规划设计中,从城市意向的角度出发,依靠城市大的综合发展背景,通过对道路的用地整合、空间美化、意向传承、开发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协调考虑,合理配置道路空间资源,以道路空间规划为契机,提升城市道路空间的活力,带动道路沿线全面发展, 进而提高城市对外形象。[5]

2丨规划结构图

3丨节点规划设计图

篇4:伊宁市城市规划图

关键词:民居聚落;文化内核;城市景观;传承;演变

新疆伊宁的民居聚落建筑在新疆的民居建筑中具有独立精神,由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理念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当代具有创作动力的文化内核。这里的民居聚落建筑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地球村的文化冲击下,人们也慢慢地开始回想起伊宁市独特的聚落建筑文化。因为只有文化内核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传承和演变中才有用之不竭的精髓。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疆人民对于的住房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1980年左右,是为了解决百姓住房问题,1990年以后追求的是住房面积,2000年以后追求的是居者有其屋,居者好其屋。随着人民的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有住房,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有一个满足自己对于情怀的追求。近些年伊犁的人民也逐渐从盲目地追求欧洲的建筑风格中回归到伊宁市传统民居聚落的建筑风格中,继承、弘扬和保护伊宁市的传统居民聚落艺术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和认同。

要传承和演变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文化内核,就要对这个区位的文化有全新的认识。从建筑与地域的关系来看,“地域”作为一个客观的事物要对其进行全新的解读。伊宁市传统民居聚落是在一个特定的地段之中,形态、特征和结构及其规律,都有待完成全面的理解和记录。

一、保留和创新城市中的区域民居聚落

伊宁市的民居聚落建筑在新疆建筑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自身魅力。伊宁市的四个历史街区——前进街、阿依墩街、伊犁街、六星街,都是传统民居聚落,这里的民居聚落都是根据规整的街道,以单体院落为单元逐一组合而成的。单体组成了院落群体,最后构成聚落。沿街而建,每家每户都是由院门、灰度空间、庭院、牲畜棚和民居组成。民居建筑占单体院落的30%,灰度空间占15%,农耕区域占40%,公共区域占15%。民居主要室内空间模式有两种:一字型(包括演变的L形) 和团字型两种。团字型的民居,主要是因为伊犁地区移民文化的多次融合,才形成的在一个民居建筑内出现的多种民族民居形式。虽然民族、经济状况大不相同,住宅营建也没有统一性,但是均采用了庭院形式。庭有花池,栽种花卉和果树,院内以红砖铺地或水泥为地坪。民居经过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保留了可以保暖的高台基、厚墙、小窗,多雨多雪的气候造就了一明两暗和檐廊形式,俄罗斯的门廊风斗、套间、老虎窗,保留了紧凑的布局和厨廊、敞厅等伊斯兰建筑装饰及其特殊的建筑元素。

伊宁市民居聚落的街巷平面可以看到绿化面积较大,庭院与花池的比例较为适中,整体平面形态较为贴合“花园城市”的设计理论。在这些极具文化内核的城市中的民居聚落目前也面对着新旧建筑的风格差异,文化的流失和臆造的混乱场面。后续施工都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实际探究显示的和地区文化内核的发展双重作用于保护地域建筑文化特点,这样也较为符合当代人的居住习惯,让伊宁市的民居聚落成为一道极具特色的景观带。

创造新民居的地域性特色是我们追求和拼搏的目标,地域特色也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和纹样,而是从实际出发,在聚落中找寻实体设计处理,利用不同的形式加以改变,传承与演变伊宁市的建筑艺术、建筑工艺。结合当代的建筑理念和营造技术,使其更加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大型房地产项目中出现的地域民居聚落文化

伊宁市有着“塞外江南”的美誉,先后被中国和联合国评为世界性宜居城市。这样的具有民居灵气、文化精华、淳朴气质的地方,自然条件也是屈指可数的。这里的民居被浓郁的多元建筑文化熏陶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自己失去的城市记忆。“闹市通幽”的民居聚落建筑逐渐被各种欧式建筑装饰材料包裹的小区吞没,在这个时候,真的要问一句,我们所欣赏的是什么?居民需要展现的是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的艺术风格,品味“闹市通幽”的艺术之美,这样也较为贴合居民的人文情怀。

在全国,无特色、无艺术欣赏价值的项目随处可见,更有的房地产项目张冠李戴,直接搬用苏州园林设计理念放置在祖国的任一地区。这样的住房满足了人们的居住要求,但满足不了人们对于人文情怀的追求,而只有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追求的住宅,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更受欢迎。

三、展现地域和民族文化的特色街

民居聚落建筑在不断变化,“民族建筑聚落”与“民族地区”的相互影响和谐发展,需要协调好保护和更新、发展旅游和改善生活的关系,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生活变化,以及人文、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后,这些也必定会影响到民居聚落建筑的发展。因此要把握关键性因素,在变化中找寻可以驾驭的发展形式,识别基本的创作规律,运用文化特色,并且与传统民居聚落建筑相互融合,创造一种原始的、朴实的美。保持优良的传统,并且在新的时期突出地区建筑文化,探寻新的发展道路。

突显浓厚的建筑聚落文化的范例有很多,西藏山南地区“康珠特色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那里古建筑采用不同的形式、结构,工艺精湛,体现了一个完整的 “藏域风格”。在聚落的设计中,运用了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语言,在开发的同时进行了保护,设计建设了体现滨河特色的街道。整体设计也与自己环境相和谐,强调了水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和建筑文化,改善了居民居住城市聚落面貌,弘扬了民族文化。

四、城市规划中的地域性民居聚落文化内核

在伊宁市,如果需要找寻传统民居聚落建筑,一时还真的想不起来应去哪里。自己此时也是惋惜的,传统的建筑聚落越来越少,变成了千城一面的普通地方。一个城市是需要特点,需要历史的记忆和文化内核的积淀的。

我们的生活如今具有许多的情趣,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特色,但是我们的城市却一模一样。在进行旧城改造和城市革新的时候,需要从长计议。要建设但是不能破坏,不能破坏城市的历史遗迹,不能破坏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聚落建筑是不能克隆、不能复制、不能臆造的,这个道理极其简单。青年人生活在这样雷同的城市里,不了解传统建筑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无从培养和传承传统建筑的兴趣和责任。建筑大师张锦秋说:“现代城市需要达到三化,1、现代化,2、生态化,3、历史文化的传承。设计西安的建筑和设计广州、深圳的建筑不一样,要有西安的气质。建议开发商把高、奇、特的建筑建设到城外去,不能影响古都西安的 ,一个城市需要有历史的延续,我不能当历史的罪人。”

五、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景观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城市印记。城市景观设计的定位,一般会突出地域性和地方特色。在伊宁市市区内一些房地产项目突出的却是以低廉的仿欧古典雕塑、古罗马柱式、希腊柱式和石膏门楣等。这样的景观远离了人民,脱离了现代化、脱离了科学与民主意识、脱离了和谐的人地关系。有些楼盘前方仿照国外的雕塑,这些生搬硬套国外的东西也不加修改,也看不到哪些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景观炒作,没有尊重地方的文化特色,在城市的聚落建筑中“显眼”同时也很“扎眼”。

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的景观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人地关系。首先,景观需要有地区身份证,需要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应该是是现代的,也是群众喜欢的。其次,需要改善现有的聚落的居住环境,减轻城市的环境负荷。面对极为丰富的伊宁市地域文化资源,如何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具有统一性的景观,具有特点,也具有文化的教育意义,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些区位特点都与居民的需要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城市景观贴近了城市的人文精神,这个城市的民居聚落就有了生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伊宁市近几十年来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城市的文脉延续却较为欠缺。最近出现了一些景观雕塑点缀,使民居聚落建筑的艺术象征大大提升。雕塑属于大环境的一部分,一个栩栩如生的雕塑,具有地方特色、聚落特征,并且营造了和谐的景观。所有雕塑的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单位、多工种协同工作,需要所有人员的配合,也是每一个居民的责任。

六、结语

伊宁市民居聚落建筑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保护,其次是继承,最后是创新。只有在地域性的建筑保护的时注重传统民居的地域建筑特色,只有传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把这些传统的、民族的聚落建筑艺术特征融入当代建筑设计中,才能使传承的传统的聚落建筑精华在城市里得以发扬。

一个住宅、一个城市、一个景观、一个区位都可以折射出传统民居聚落建筑文化内核。这种文化内核可以从一个城市的宏观到微观逐渐地去展现、延续和创新。在后续的规划和设计中应注重地域性和时代性,注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合,注重地域建筑与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结合,从而使优秀的、浓郁的民居聚落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和演变,使得伊宁市更具特征、更具生命力。在社会的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内核,应作为一个使命来承担。这也印证了《北京宪章》中所说“中国的建筑师和建筑学者,更有义务科学的发掘、整理本土文化精神、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结合,要认识这一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2]王波,周波.从原生性街区走向可持续发展[J].规划师,2004,(09).

[3]单德启.人与居住环境,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吴良镛.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于振复.中国建筑的义化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篇5:伊宁市城市规划图

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根据建设部《“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自治区建设厅关于落实《纲要》的有关指示精神,为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积极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建设,全面促进我市城市照明健康、高效、安全、科学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节能优先,以高效、节能、环保、安全为核心,以完善城市照明管理法规、编制专项规划、开展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活动、加快技术进步为重点,以依法管理为保障,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加强宣传,努力构建绿色、健康、人文的城市照明环境,切实提高南宁市城市照明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二、工作原则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认真执行城市绿色照明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做好“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养护、监控”等环节的管理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立适宜、和谐、友好的城市照明环境,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社会治安,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三)强化政策导向,规范市场竞争和优化市场秩序,鼓励使用高效照明器材,努力实现结构节能。

(四)坚持科技创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设备,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开发推广节能技术,提高高效照明器材的检验能力,实现技术节能。

(五)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安排经费使用计划,确保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工作目标

(一)以2005年底为基数,年城市照明节电目标5%,5年(2006-2010年)累计节电25%。

(二)在城市照明建设、改造工程中,全面推行专业管理机构规划、设计论证、专项验收制度。

(三)2008年前,完成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编制。

(四)完善功能照明,基本消灭无灯区。新改扩建的城市道路装灯率达100%,公共区域装灯率达98%以上。

(五)严格执行照明功率密度值标准。

(六)灯具效率在80%以上的高效节能灯具应用率达85%以上。

(七)高光效、长寿命光源的应用率达85%以上。

(八)使用的高压钠灯能效指标达到或超过GB19573-2004标准,达到或超过节能评价值GB19573-2004标准。

(九)高压钠灯镇流器能效指标能效因素(BEF)达到或超过GB19574-2004标准,倡议达到或超过节能评价值GB19574-2004标准。400w高压钠灯镇流器能效指标能效因素(BEF)不低于0.235。

(十)通过气体放电灯电容补偿,功率因素不小于0.85。

(十一)道路照明主干道亮灯率达98%,次干道、支路亮灯率达96%。

四、组织机构

成立落实《纲要》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覃孟征市委副书记

钱学明副市长

常务副组长:罗大光市政府副秘书长

黄善武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规划局局长

副 组 长:张建辉市市政管理局局长

刘 雄市发改委主任

高 新市建委主任

范卫东市法制办主任

钱 健市信息办主任

秦戆江市财政局局长

韦秉中市广电局局长

邓国付市园林局局长

刘为民兴宁区区长

赵禹鹏青秀区代区长

黄建宁江南区区长

廖俊云西乡塘区区长

孙志强良庆区区长

黄 宁邕宁区区长

李晓东高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熊可范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文光琪青秀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

胡书文相思湖新区管委会主任

李 斌华侨投资区管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张建辉(兼)

副 主 任:苏拥军市市政管理局副局长

成员:温振球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主任

储朝晖市发改委副主任

梁 文市建委副主任

张志浩市法制办调研员

孙晓彦市信息办副主任

黄恩厚市规划局副局长

刘志烈市财政局副局长

蒙文虎市广电局副局长

胡少华市园林局副局长

唐 琨兴宁区副区长

甘 诚青秀区副区长

黄汉锋江南区副区长

梁明志西乡塘区副区长

高 泉良庆区副区长

梁 展邕宁区副区长

冯步广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冯德贤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伟进青秀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胡 军相思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世凰华侨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地点设在市市政管理局,工作人员从相关责任单位中抽调组成。

五、实施范围

我市建成区范围,含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良庆区、邕宁区,以及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青秀山风景区、相思湖新区、华侨投资区。

六、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管理法规,完善管理体制

1.根据《纲要》要求,尽快修改出台《南宁市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完善规划、设计、施工、材料、验收、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内容,配套完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我市城市照明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等地方性约束文件,为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和专业管理机构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提供指导依据。

(牵头单位:市市政管理局;协助单位:市法制办、发改委、建委、财政局、规划局、城市照明管理处)

2.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市场竞争和优化市场秩序。逐步将城市照明建设、管理统一到一个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由市级城市照明管理机构负责路幅20米以上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由各城区负责落实路幅20米(含20米)以下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由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的建设和管理,集中行使管理职能。在城市照明建设、改造工程中,全面推行专业管理机构规划、设计论证、专项验收制度。逐步放开作业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协同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在规划立项、方案设计、建设改造、验收检测、器材选用等各环节建立完善的联动协调工作机制。

(牵头单位:市市政管理局;协助单位:市发改委、建委、财政局、规划局,各城区、开发区,市城市照明管理处)

(二)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

1.组织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保证功能、经济实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兼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明确节能的指标和措施。

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从我市总体布局出发,对我市建成区范围内的照明建设进行宏观研究,确定远景目标和总体布局,并据此提出各分区的规划原则和技术措施,以及建设的实施建议;二是在宏观研究的指导下,对各分区进行功能评价,在充分利用现状设施的基础上,完善公共亮化设施和市政照明基础设施,提出主要的控制指标,并作为指导下一阶段控规编制的依据;三是完善控制性规划及详细规划。

(牵头单位:市市政管理局;协助单位:市规划局、发改委、建委、财政局、园林局,各城区、开发区,市城

市照明管理处)

2.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约束机制,按照绿色、节能照明有关技术标准,在项目规划、设计、报建等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好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关,实行长效管理。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协助单位:市市政管理局、财政局、园林局)

(三)开展城市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活动

按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健康的城市绿色照明基本要求,认真总结2003年以来实施道路照明节能工程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市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活动,优化评价指标、活动原则、具体形式等,建立规范可行的活动程序,提高示范工程辐射效应。在对我市城市照明现有灯具、光源、电器进行全面检测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单纯追求亮度、追求豪华、能耗密度超标、道路照明过多装饰、光污染严重、采用低效能照明器材等问题进行整治,逐步对光源灯具、整个照明供配电系统在内的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系统进行节电改造。

(牵头单位:市建委;协助单位:市市政管理局、财政局、园林局,各城区、开发区,市城市照明管理处,各照明工程业主)

(四)高效照明电器产品的应用和市场准入

1.制定高效照明工艺、技术、设备及产品的推荐目录,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颁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引导采用高效照明电器产品。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协助单位:市建委、规划局、财政局、市政管理局、城市照明管理处)

2.认真总结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经验,按照国家有关各类新光源、新灯具等照明产品的能效标准,建立高效照明电器产品的应用工作联动机制,严格把关能效领域的市场准入。

(牵头单位:市建委;协助单位:市市政管理局、发改委、财政局、城市照明管理处)

(五)信息网络化和技术支撑

1.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南宁市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建立绿色照明信息网络平台、绿色照明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市市政管理局;协助单位:市信息办、发改委、建委、财政局、城市照明管理处)

2.建立市级城市照明专项实验室及检测技术中心,加强新型节能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技术开发和应用,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咨询和技术支持作用,为科技创新和绿色照明建设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牵头单位:市市政管理局;协助单位: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财政局、城市照明管理处)

(六)开展绿色照明宣传

建立绿色照明宣传专项资金,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宣传阵地,通过知识讲座、经验交流、举办宣传周、现场参观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绿色照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牵头单位:市广电局;协助单位:市市政管理局、信息办、发改委、建委、财政局、规划局、城市照明管理处)

七、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7年完成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修改出台《南宁市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开展试点工作,完成1至2项城市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项目;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颁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二)第二阶段:2008年理顺和完善城市照明管理体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按计划组织实施城市绿色照明

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建设;建立绿色照明信息网络平台、绿色照明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约束机制;建立高效照明电器产品的应用工作联动机制,严格把关能效领域的市场准入。

(三)第三阶段:2009年完成市级城市照明专项实验室及检测技术中心的建立;进一步深入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活动。

(四)第四阶段:2010年完成目标考核,对照《纲要》的工作目标,综合检查评估“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工作成效。

八、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各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各有关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要认真学习《纲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把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订工作计划,落实责任领导和职能部门,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调查研究与检查监督,保证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实行责任追究制,明确分工,狠抓工作落实。根据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各实施内容的协助单位要全力支持配合牵头单位的工作,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杜绝无所作为、推诿扯皮等现象,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程跟踪和检查监督,定期进行通报。

(三)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有关责任单位要保持密切联系,理顺和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积极主动协调重要环节工作,及时解决工作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分析形势,总结经验,统一协调,并研究制定阶段性工作保障措施。

(四)将城市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项目纳入南宁市城建计划范围,确保按计划步骤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制订2007年至2010年城市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并分别纳入城建计划范围逐年组织实施,采取试点摸索、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方法步骤展开工作,保证实现目标要求。

(五)加大经费筹措力度,确保专项资金落实到位。根据《纲要》要求,结合2007年至2010年城市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项目计划,以及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开展城市绿色照明宣传等需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市财政、城区(开发区)按一定比例,负责落实城市绿色照明和节电改造示范工程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应根据项目计划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专款专用。

篇6:南宁市消防规划

第一条 为建立有效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和实施城市消防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预防和抗御火灾及其它灾害的能力,制定《南宁市城市消防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入与完善,与《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起作用。

第二条 本规划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实施细则、《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改革与发展总体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九五”建设发展规划》、《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南宁市城市消防规划纲要》、有关的消防规范和技术文件。第三条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1-2010年,近期至2005年。

第四条 本规划的范围为南宁市城区,即规划高速公路环内的全部用地。

第五条 城市消防系统建设应与城市建设同步;所有与城市消防安全有关的规划编制、管理和建设活动应按本规划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本规划由南宁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南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本规划进行规划管理;南宁市公安消防机构依法按本规划进行消防监督管理。

第二章 城市消防发展目标

第七条近期内加强消防站点的建设,改善现有消防站的装备,做好城市消防设施的查漏补齐工作,初步建立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市民防灾、减灾、避灾的意识。

远期建立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市场经济需求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建设一个人员素质高、技术装备先进、手段齐全、反应迅速、战斗力强的消防队伍;在城市发展中同步按标准建设消防设施,达到防灾减灾的要求,从而提高城市整体抗御灾害的能力。

第三章 消防安全体系的构成

第八条 城市消防安全体系的结构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火灾预防系统,二是火灾扑救系统。

火灾预防系统包括建立健全消防法规,保证消防法规的执行、监督与宣传;合理进行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加强建筑自身防护。

火灾扑救系统包括建立现代化的消防指挥中心;按标准建设消防站点和配备消防装备;城市消防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满足消防要求;建立城市避难、疏散系统。

第四章 城市建设用地消防分类

第九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用地划分为甲、乙、丙三类消防责任区,作为城市消防设施规划建设的依据之一。

甲类责任区,指重点消防地区。包括生产、使用、存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和仓库、火灾影响大的政府首脑机构、高层建筑集中区、砖木结构和木质结构的易燃建筑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街道狭窄地区等。甲类责任区为旧城中心区、沿民族大道两侧的用地。乙类责任区,指普通工业企业、科研单位集中区、大专院校集中区、高层建筑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建筑耐火等级较高的地区。

丙类责任区,甲、乙类消防责任区之外的其它城市建设用地。

第五章 城市消防安全总体布局

第十条 新建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和贮存单位在选址规划中,应严格布置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并处于本地区全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向或上风侧,特别注意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保持规定的安全防火距离。原有的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布局应符合规范要求。布局较合理的应加强自身的防护,避免不安全因素产生;布局不合理,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的,应结合城市的旧城更新,有计划地搬迁,以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第十一条 石油储运仓设在城市西南方向那罗站的山岭区,市区内新阳油库迁至规划的储运区。

第十二条 加油站的整改与新建按《南宁市加油站布点规划》进行。每平方公里的加油站数量为0.4个,至规划期末,市内的加油站控制为60个左右。加油站的站级以二、三级站为主,城市市区禁止设置一级站。

第十三条 液化石油气的供应站站址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瓶装供应站的站址,宜选择在供应区域的中心,以便于居民换气,不得靠近影剧院、百货商场等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应远离重要物资仓库和通信、交通枢纽等重要设施。气化站和混气站的站址,宜选择在供气对象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第十四条 市区内对周围居民安全造成威胁的储配站,如广西石化供销总公司液化气储配站、南宁公路液化气储配站,应迁至城郊的安全地带。

第十五条 南宁市地下燃气管道属于中压燃气管道,新建燃气管道走廊宜设在道路慢车道下,并应符合管网综合规定和有关安全规范。江南混气站、?东混气站、安吉混气站应严格控制其防火间距,并应加强防火监督工作。远期天然气调压站规划设在城市边缘,采用地上独立建筑物,与其它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第十六条 人流密集的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场所要有充足的消防水源,规范设置停车场;杜绝占道经营和停车,应加强消防疏散通道、出口的管理,禁止各种原因堵塞、挤占、擅自封闭消防通道和出口,消防通道和出口应设置醒目的指示标志。

第十七条 大型农贸市场、物资交易市场应设在城区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地带,现有的市场应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消除火灾隐患。

第十八条 地下建筑,应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对其装饰用材、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器、疏散逃生通道、防排烟系统、防火分区等作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

第十九条 加强对外交通设施的消防建设和消防安全管理,在公共地带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宣传牌并进行安全检查。

第二十条 城市中结合公共绿地、建筑低密度区、防护绿带、城市广场、学校操场等形成避难、疏散系统,利用道路、广场、绿化带、河、渠作为消防安全分隔,减少火灾、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第二十一条 旧城区内耐火等级低、相互毗连的建筑密集区或大面积棚户区,近期内采取防火分隔,提高建筑耐火性能,开辟消防通道和其他防火措施,改善消防安全条件。远期纳入城市改造规划,对违章乱搭乱盖的外来人口聚居点予以拆除清理。

第二十二条 城区内新建的各类建筑,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控制三级耐火等级,严格限制四级耐火等级。

第六章 消防站和消防装备规划

第二十三条 城市规划区内普通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接到火灾报警后5分钟内可以到达责任区最边缘为原则确定。

第二十四条 规划期内南宁市城区应配建消防站30个。消防站的建设以标准型普通消防站为主,在现有的5个公安消防站的基础上,增建消防站25个,其中按标准型普通消防站设置23个,江南、江北各设一特勤站共2个,江北的特勤站结合消防指挥中心设置。第二十五条 建设水上消防站一个,位于邕江一桥至白沙大桥之间的江北岸,水上消防站码头岸线长度不低于100米。

第二十六条 新区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配建消防站点,并与地区开发同步进行建设。旧城区内按标准建站实施难度大的地区,应保证在划定的责任区范围内建设2~3个小型站;近期内应加强现有公安消防站的队伍和器材装备建设,弥补消防责任区面积过大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 消防站点位置应随城市规划用地性质的改变做相应的调整。

第二十八条 在城区内凡易燃易爆设施单位,要求均应配备相应专职消防力量。

第二十九条 各消防站装备应符合《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的要求,根据责任区的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消防车辆、防护装备、器材装备和通信装备。逐步更新现有消防队的装备,新建消防队必须按有关规定配齐装备。

特勤消防站应重点配备化学毒气侦检、处置器材和防毒、防化个人防护装备,灭火抢险用的破拆救援器材、登高、照明、排烟等装备。

第三十条 建立消防装备维护维修中心,保障消防装备的正常使用。

第三十一条 建立后勤保障中心,消防站常用的消耗性器材,如灭火剂、水带、空气呼吸器钢瓶、消防战斗服等必须的器材、药剂必须有不少于1:1的储备量。

第七章 消防给水规划

第三十二条 南宁市消防供水系统主要由城市给水管网、市政消火栓、消防水池以及邕江、湖、池塘等自然水体组成。

第三十三条 城市消防供水标准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不少于三次,一次火灭用水量为100升/秒,确定消防用水量应大于300升/秒。城市主次干道消防给水管道的管径应不小于DN300mm。

第三十四条 为保证自然灾害、战争、事故等城市管网供水中断时消防用水需要,应充分利用江、河、湖、池塘等自然水体作为消防备用水源,并修建相应的固定取水点和取水通道。

第三十五条 市政消火栓间距一般不得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宽度在60米以上的道路应在两侧均设置消火栓。凡新修、翻修道路必须按标准设置消火栓。市政消火栓规格必须统一,拆除或移动市政消火栓必须征得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第三十六条 对于成片开发区,要求开发部门严格按照规划同步敷设管道和设置消火栓,应一步到位,不欠新帐;现有的居住区、小区和单位大院应按相关规范查漏补齐消火栓,缺建消火栓的路段应按轻重缓急逐步补齐。

第三十七条 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消防给水不足、消防通道不畅地区安全,应修建消防储水池,消防水池的容量为100至200立方米。

第八章 消防通信规划

第三十八条 城市消防通信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多功能、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现代化、网络化的城市消防通信系统。

第三十九条 城市消防通信以建立多功能、现代化的消防指挥中心为基点,建立消防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数据和图像等多种通信手段和设备构成的城市消防通信网络。

第四十条 城市消防通信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火警受理系统、火警调度指挥系统、消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指挥训练模拟系统构成。

第四十一条 火灾报警系统包括 “119”火警线报警、普通有线电话报警、无线报警、消防重点单位专线电话报警。第四十二条 火警受理方式为集中接警,可同时受理至少两起火灾的能力,及交叉处理至少五起火灾的能力,从接警到下达出动命令的时间应不超过45秒。

第四十三条 建设消防指挥中心,建立以消防指挥中心为核心的火警调度指挥系统,系统包括有线系统、无线系统、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火警调度方式采用有线调度与无线调度相结合,具备有线、无线和计算机统一操作界面,满足数据传输的数字化、网络化,满足对大型、恶性火灾的调度和指挥。

第四十四条 有线通信系统作为火灾报警、受理和调度的主要通信方式,相应的调度专线和终端设备按要求配置。

第四十五条 实现消防无线通信“三级组网”和有线无线汇接,通信频道由一个增至三个,无线终端接收设备按要求配置。

第四十六条 图像采集系统建立无线数据传输通道,共用交警支队在各路口上的摄像信号,有选择地在高层建筑上安装摄像设备。第四十七条 建立消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第四十八条 建立消防训练模拟系统。

第九章 消防供电规划

第四十九条 严格执行“用电负荷等级分类”等供电有关规定,确保各类建筑消防供电的可靠性。消防一级负荷单位或建筑应设置双电源供电,二级负荷应设置双回路供电;三级负荷应设有两台变压器,一用一备。

第五十条 电力线路走廊、变电站与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单位之间应按相关规范要求保持规定的防火安全间距。

第十章 消防通道规划

第五十一条 市内消防通道主要为城市道路系统,要求城市路网的宽度、限高和道路的设置,满足消防车通行和灭火作战的需要。

第五十二条 采取工程措施和交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疏解旧城交通,尽早实现干道网络化和打通旧城区的消防通道。

第五十三条 改造畸形交叉口和不合标准的环行交叉口。

第五十四条 清理整顿占道非法经营现象,加强对路边市场和夜市的管理。

第五十五条 规定危险品运输路线为:城市快速环(沙井大道、南站路、白沙大道、竹溪大道、秀厢路)、中环路(福建路东跨邕江、教育路、南湖、园湖路、北湖南路、明秀西路、二桥、五一路、福建路),西乡塘路、明秀东路、北湖北路、五一西路、南建路、亭洪路、民族大道的园湖路以东段。

第五十六条 加强对路边停车的管理,公共设施建筑密集区、居住区内按规范设置停车场。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加强消防宣传,提高防火警惕性和自觉性,提高安全技能,从根本上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第五十八条 加强消防规划的实施立法,逐步完善保障消防规划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行政措施,建立有序的管理体系;违反消防规划和有消防违法行为的,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第五十九条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依照消防法规,对城市消防管理事宜进行消防监察督导,使消防管理走上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轨道。

第六十条 明确和落实计划、城建、财政、规划、公安消防机构等政府主管部门在建设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工作中的责任。第六十一条 市政、自来水、电信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有效好用;消防监督机构负责对城市公共消防设施验收和使用。第六十二条 每年度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规划应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城市消防规划建设与其他市政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第六十三条 按照本市的经济增长比例,逐步加大城市建设维护费中消防投资的比例,不断增加对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的投入;建立消防基金,多渠道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保证消防规划的落实。

第六十四条 建立相互制约的完善的社会防范机制,更好地发挥保险的作用。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建议

第六十五条 完善现有消防站的装备,改造江南消防站。

第六十六条 新建5个标准型消防站,分别为高新站、南湖站、长?岭站、白沙站、凤岭

(一)站。

第六十七条 新建?东消防指挥中心,与消防指挥中心配套建设现代化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实现无线通信三级组网。

第六十八条 更新现有消防站装备,近期淘汰超期服役的消防车4辆,新增消防车20辆,其中消防登高车、大吨位消防供水车、主要消防技术装备数量要依据国家标准科学配备。第六十九条 加强消防供水设施建设,新区及新建道路严格按规定配置消防水池与消火栓,道路翻新、改造时必须按规定补齐消火栓。每年新建和补装消火栓800~1000个。重点补建消火栓的路段为:新阳路、五一西路、北际路、秀厢路、西耐路、衡阳西路、明秀西路、秀灵路、长罡路。

第七十条 打通旧城区的消防通道,友爱路向南延伸接南环路;苏州路向南延伸接民主路;鲤湾路向南延伸接星湖北二里;理顺秀灵路--地洞口路--杭州路--西关路--兴宁路。改造七星路与星湖路、东葛路与古城路、古城路与民族大道、民族大道与圆湖路交叉路口。

第十三章 附则

上一篇:形容人物动作的成语下一篇:一位老教师的十大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