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规划管理条例

2022-08-21

第一篇:南宁市规划管理条例

南宁市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办法(2012年修正本)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南宁市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办法》的决定

(2012年7月9日南宁市人民政府第十三届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2年9月29日南宁市人民政府令第6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维护法制统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通知》(国发〔2011〕25号)精神,经对我市政府规章进行集中清理,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南宁市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十七条修改为:“对违法建设,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停止施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接到停止施工的通知后继续施工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等措施予以制止”。

二、第三十条修改为:“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建(构)筑物,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貌。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南宁市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南宁市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办法(2012年修正本)

(2000年7月26日市人民政府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05年5月23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南宁市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9月29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南宁市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条 为加强南宁市城市规划区(含市辖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内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的实施,逐步改善居住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南宁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工作,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派出机构,负责指定区域的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工作。

市辖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县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领导。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私有房屋,是指用于居住的个人所有或数人共有并依法享有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的建筑。

私有房屋建设,是指私有房屋的新建、改建、扩建(含加层)、重建等建设活动。

第四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私有房屋建设必须满足城市规划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燃气、消防、人防、环卫、环保、文物古迹保护、房屋间距及其他规划要求。

第五条 私有房屋建设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遵守城市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私有房屋建设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私有房屋建设的规划控制

第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申请私有房屋建设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地性质、景观控制、建设现状、宅基地状况、城市规划等因素确定是否允许建设。

第七条 私有房屋的建设,不得擅自扩大原有宅基地面积。

第八条 根据下列原则,按城市规划要求对私有房屋建设进行控制:

2

(一)近期已列入城市改造或开发并发布拆迁公告的区域,不允许进行私有房屋建设;

(二)近郊农民私有房屋建设和在农村留用居住用地(即新村居住用地)内进行私有房屋建设的,必须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保证各项建设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三)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城市主要道路两侧旧村庄的私有房屋改建、扩建、重建,原则上要进行旧村改造规划后方可按规划建设,保证村庄道路、房屋间距、层数以及村庄环境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四)下列区域内的私有房屋建设只允许按原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的面积、层数进行改建,且严格控制在四层以下(含四层),总高度不得超过14米(±0.000标高始算)。

1.中华路及延长线、边阳街、义忠街、江滨路、临江街、河堤路、康复路、教育路、星湖路、园湖路围合区域内以及邕江两岸、南湖周边100米控制区范围内;

2.60米以上(含60米)规划道路红线以外两侧各80米范围内;

3.40米(含40米)―60米(不含60米)规划道路红线以外两侧各60米范围内;

4.20米(含20米)―40米(不含40米)规划道路红线以外两侧各40米范围内。

(五)沿江大道、沿江大道西北沿邕江边规划道路、南建路、五一东路、福建路围合区域内的私有房屋建设严格控制在三层以下(含三层)、总高度不得超过11米。如原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的层数超过三层的,可适当放宽,但必须控制在四层以下(含四层),总高度不得超过14米(±0.000标高始算);

(六)除

(一)、

(四)、

(五)以外的区域范围内的私有房屋建设,严格控制在四层以下(含四层),总高度不得超过14米(±0.000标高始算)。

3 第九条 朝阳路、民族大道、当阳街、新华街围合区域和解放路沿街区域为传统街区,改建时须保留原建筑风格且符合传统街区规划控制要求。

第十条 相思湖、可利江、朝阳溪、竹排冲等水系两岸的私有房屋建设应该符合城市规划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 村庄、城镇范围之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为隔离带,在隔离带内严禁进行私有房屋建设,隔离带宽度规定如下:

(一)国道、快速公路:规划红线以外两侧各50米;

(二)主要公路:规划红线以外两侧各25米;

(三)次要公路:规划红线以外两侧各15米。

第十二条 沿穿越旧村庄、城镇的公路两侧进行私有房屋建设,必须按下列要求退让公路规划红线:

(一)国道、快速公路:12米以上;

(二)主要公路:10米以上;

(三)次要公路:8米以上。

第十三条 对私有房屋建设,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对其原有宅基地占地面积和布置形式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私有房屋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

第三章 私有房屋建设规划的实施

4 第十五条 城市规划区内私有房屋建设的规划管理,实行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

第十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私有房屋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程序:

(一)建设个人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领取私有房屋建设用地规划申请表,如实填写并按要求到所在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持有关批准文件、户口本、身份证,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核定用地具体位置和界限,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建设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

(四)建设个人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私有房屋建设工程规划申请表、户口本、身份证和地形图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

第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申请私有房屋建设,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程序:

(一)建设个人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领取私有房屋建设工程规划申请表,如实填写并按要求到所在村(居)委会加盖公章后,持《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共有权证》、土地使用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户口本、身份证和地形图(必要时出具四邻意见书,以及房管部门出具的房屋安全鉴定书),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二)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查,划定建筑红线后,方可按要求进行施工图设计;

(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查施工图后,对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 第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拆迁回建区(含农民宅基地回建区)和私人宅基地开发项目区内新建私有房屋,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程序:

(一)由拆迁回建单位或开发公司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资料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定点申请;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建设单位提供的文件资料齐全,并经核查批准后,核定建设项目的具体位置和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三)建设单位根据规划设计条件,在6个月内按规定报送建设用地的规划平面图。建设用地规划平面图经批准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逾期未报送建设用地规划平面图,又未申请延期的,原建设用地规划定点自行失效;

(四)建设单位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一年内未申请用地,又未申请延期的,已取得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五)建设单位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或土地使用证、经审批的规划平面图,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要求,提出建筑方案规划设计要点;

(六)设计方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建设单位统一要求组织建筑施工图设计,经批准后即可作标准单元的施工图;

(七)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查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八)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由建设单位统一组织管理建筑施工。

第十九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前条规定的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报送的资料后,应在法定工作日20天内提出审核意见或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6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或委托有关部门现场验线后,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的方可破土动工。

第二十一条 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开工,又不办理延期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二十二条 私有房屋建设工程竣工后,须持有关资料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竣工规划备案。

第二十三条 私有房屋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无偿报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

第二十四条 设计、施工单位及有关管理部门必须按以下规定查验规划图件:

(一)设计单位承担建筑设计任务时,必须查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要求等有关图件;

(二)施工单位在承包建设工程业务时,必须查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批准的图件;

(三)建筑管理部门在批准施工时,必须查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进行检查,被检查者必须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材料。

城市规划管理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两人以上并出示城市规划管理执法检查证件。

第四章 法律责任

7 第二十六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属违法建设:

(一)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擅自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含加层)、重建和圈院、搭棚的;

(二)虽经审批、发证,但未按审批要求建设,擅自改变建筑位置,增加建筑面积、层数、高度及阳台、雨篷、檐口等悬挑体的;

(三)未经原审批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变更建筑使用性质的;

(四)采取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批准领证建设的。

第二十七条 对违法建设,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停止施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接到停止施工的通知后继续施工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等措施予以制止。

第二十八条 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县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二十九条 对构成违法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对下列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限期拆除或者予以没收:

1.侵占城市道路(公路、广场)红线用地,影响城市交通的;

2.侵占消防通道,危及消防安全的;

3.压占城市给排水管(渠)道、电力电讯、燃气管道等设施,影响其使用、维修和安全保护的;

8 4.侵占城市江河湖塘水面及其保护范围,影响泄洪和排水的;

5.侵占城市公共绿地、风景区(点)、公园及文物保护单位等规划范围,影响园林绿化近期建设和景观的;

6.擅自扩大宅基地进行建设(含室外楼梯、简易棚屋和围墙),影响城市规划的;

7.违反本办法第八条之

(一)、

(四)、

(五)、

(六)项的规定,擅自超高加层的;

8.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

(二)对城市规划虽有影响但尚可采取措施消除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违法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100―300元罚款;无法计算建筑面积的按土建总造价的5―10%罚款;

(三)对城市规划影响较小的,按前项规定罚款额的50%处以罚款。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建(构)筑物,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貌。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的,处以1000―2000元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设计单位,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设计费,并处以设计费30―50%的罚款。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违法建设的施工单位,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建设工程施工款5―20%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逾期未报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报送,并可处以2000―5000元的罚款。

9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擅自变更建(构)筑物使用性质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当年重置价5―15%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城市规划管理检查人员依法进行检查时,被检查者拒绝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处以200―500元罚款。城市规划管理检查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被检查者可以拒绝接受检查。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被处以罚款时,罚款必须在规定期限内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罚没款全部上缴本级财政。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0

第二篇: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南府办〔2009〕4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二日

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谋划好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做好《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认真开展发展基础调查和重大问题研究,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智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实现我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宏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二、编制原则

(一)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 “十二五”规划要以南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结合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等发展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二)实践总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充分吸收成熟理念,承前启后,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石,进一步深入县乡、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基层情况,并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四)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 “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在规划内容、政策措施方面又要更具体合理,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使规划充分集中全市人民群众的智慧,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三、工作机构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刘长林 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黄善武 市政府副秘书长

刘 雄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成 员:市经委、教育局、科技局、民委、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局、建委、规划局、城市管理局、房产局、园林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局、商贸局、文化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审计局、环保局、广电局、体育局、统计局、新闻出版局、林业局、安监局、旅游局、粮食局、外事办、侨办、法制办、信访局、国资委、人防办、扶贫办、信息办、招商局、市委政研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社科院,市委党校,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科协、残联,武鸣县政府、横县政府、宾阳县政府、上林县政府、马山县政府、隆安县政府、兴宁区政府、江南区政府、青秀区政府、西乡塘区政府、邕宁区政府、良庆区政府、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南宁华侨投资区管委会等单位各一名主要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主任由市发改委杨敏副主任担任。

(二)编写小组

由市发改委负责组建“十二五”市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小组,成员从市发改委有关科室以及市经委、建委、规划局、农业局、商务局,市委政研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社科院等部门或单位抽调,或聘请专家和咨询机构参加。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按县区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要分别成立县区、行业及专项规划编写小组。

(三)专家咨询小组

由市发改委组建专家咨询小组,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南宁市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审稿、修改和提出意见等咨询、论证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工作任务及思路

扎实完成“十二五”期规划编制工作需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展规划工作调研及学习培训。

重点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发改委和自治区发改委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探讨规划编制工作的创新,研究我市“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建设重点等。主要通过学习文件、外地考察、组织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

第二,开展规划前期重大发展问题研究。

安排对关系我市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凝聚社会智慧,理清发展思路,加强科学规划,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撑和指导,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环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主要是通过向社会公开选聘和直接委托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各县区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由各责任单位自行安排。

第三,起草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调查研究、资料(意见)征集、课题研究等基础上,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由市发改委代政府草拟《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后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编制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规划。

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纲领和依据,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编制全市重点领域(行业)建设发展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23个专项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年)、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商贸物流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主要由对应领域和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和聘请专家(或咨询机构)开展编制工作。

第五,编制各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为基础,各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各自县(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二)分工及时间安排

1.总体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

2009年3月底进行全市“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班、基层调查调研以及外地考察学习等活动。

第二阶段,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阶段。

2009年4月—2010年3月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具体安排为:2009年4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并确定第一批课题承担单位,2009年4-10月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后续根据需要再陆续安排部分课题研究工作,2010年3月前完成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1)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步骤:2009年12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2010年1—8月起草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基本框架草案,并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10—11月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报市委、政府审核。

(2)各县、区规划纲要编制步骤:2009年12月前提出规划思路;2010年2月底前将规划编写提纲交市发改委平衡,2010年5月底前将规划纲要初稿交市发改委衔接;2010年1—7月各县区开展各自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2010年7月底前将规划纲要草案交市发改委衔接。

(3)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2月底提交提纲,5月底提交初稿,在2011年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获市人大通过后,以之为依据进行衔接,修改完成后于2011年5月前上报“十二五”期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

第四阶段,规划报审阶段。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完成《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修改工作,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后,2011年初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2.具体分工及时间安排(见附件)

五、经费保障

(一)市级“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编制经费要纳入当年财政预算,由各有关部门专项申请,经市政府同意后由市财政核拨。

(二)各县区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规划经费落实到位。

六、工作要求

第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领导挂帅,专人(部门)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员、经费、设备等保障。

第二,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各部门要加强衔接和协调,形成下级规划服从和落实上级规划,同级规划各有分工、各有侧重、衔接协调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融为一体。同时加强配合,认真协助责任单位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科学规划,创新方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测算经济指标,科学确定发展目标,革除原则性过强、针对性较差的规划内容,突出空间性、可操作性和地方特色,避免上下雷同、交叉重叠的内容,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用性。

第四,统筹安排,按时完成。各负责单位要统筹安排规划编制工作,及时与市发改委沟通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进展情况,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相关规划并及时报送市发改委,保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附件:具体分工及时间安排表

第三篇:南宁市横县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

南宁市横县“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2011-20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结合我县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我县消防工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我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党中央、国务院,广西区,南宁市关于加强消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责任制,持续深入开展社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大力提升社会整体防控火灾能力,深入开展部队“三基”工程建设,有力夯实部队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消防“六进”宣传,不断提高全县人民消防安全素质,消防工作得到较大发展,全县火灾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为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一)消防工作责任体系已经建立。县委、县政府将消防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社区)与平安创建等考评范围,先后制定下发了加强消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的消防工作责任。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强消防工作制度建设,建立了违章违规查处、重大火灾隐患举报、挂牌督办等长效管理措施,促进了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二)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时期,全县共投入资金 500万元,新建六景消防站1个,对县消防大队进行了改造,总建筑面积达2170平方米。添置抢险救援消防车 3辆、大吨位水罐车2辆,县城消火栓增加65个,大力提高了我县防御火灾的整体能力。

(三)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日益好转。全面持续开展公众聚集场所、违法投入使用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三合一”、“多合一”厂房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等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成立各部门联合检查组,与县各部门联合检查6122 家,发现重大火灾隐患17家,依法查封消防违法场所 25 家,责令停产停业83家,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人民群众消防安全素质不断提高。积极扩大消防站开放活动,扎实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工作,广泛采取发送短信、发放资料、张贴图画、观看消防片、消防展板、播放消防广播、开展消防演练等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消防宣传,有效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举办各类消防培训班 21期,近1130 人次接受了消防培训;县消防大队实行定期对外开放,群众广泛接受了消防教育。

(五)消防部队战斗力明显提升。县公安消防大队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练为战”思想,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全面提高了指挥、灭火、救援、防护能力。县公安消防大队共接警出动612次,出动警力3068 人次,车辆 658台次,疏散和抢救群众 76 人,保护财产3000 万元,成功扑救和处置了多起影响面大的灭火抢险救援任务。积极开展了打造消防铁军活动,已组建 2个攻坚组。以消防大队为依托,顺利完成了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的组建挂牌任务。

“十一五”时期,我县消防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一是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制不够落实,一些单位防火责任意识不强。二是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消防器材装备还不能满足大型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三是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力度有待加强,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四是消防宣传教育普及还有欠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五是消防警力较为不足,难以应对日益繁重的执勤灭火、应急救援、社会救助、安全保卫等工作任务。

二、“十二五”时期消防工作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总要求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广西区消防条例》,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大力实施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大力开展打造铁军练兵活动,着力整治各种火灾隐患,全面加强城乡消防工作,加快县城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切实提升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建县进位赶超、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主要目标

通过又一个五年的努力,使全县消防安全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有力增强,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和灭火救援攻坚队伍建立,灭火抢险、救援救灾能力有力增强,新建特色消防力量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有力夯实,城乡火灾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逐步完善与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文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社会消防安全形势平稳,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落实政府“四项责任”, 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消防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中,各乡镇、各部门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

——结合新颁布的《消防法》,建立消防工作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席会议机制、联合执法机制、重大火灾隐患预防和整改机制。

——提高社会单位“四个能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大力提高,防火条件明显改善,重大火灾隐患得到及时整改,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继续得到有效遏制甚至不发生。

——落实城乡“四个基础”建设,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基本建立,城乡公共消防设施100%达标;消防力量发展适应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乡镇专职消防力量、企业消防队、农村义务消防队;加强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公共突发事件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发挥作用,社会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高。消防知识纳入中小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内容,消防职业教育形成规模,消防宣传普遍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

,

——消防站投入使用,消防站建设,装备器材配备符合《消防队(站)建设标准》,消防警力增加和队伍壮大,消防力量和作战体系基本形成,部队正规化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十二五”时期消防工作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

1.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各乡镇政府要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防火安全委员会,不断研究和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政府消防工作考评体系,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范围,每年实行考评。县公安消防大队、派出所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将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消防行政审批、消防专项治理等信息通报有关部门。住建、安监、质监、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消防安全进行严格监管。教体、卫生、交通、民政、农业、文广旅游新闻出版、人防等部门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制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继续强化社会单位自我管理主体意识,建立消防安全自我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提高单位自防自救能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

2.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县消防大队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开展好每年的主题消防宣传和“11·9”消防日活动,全面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要建立农村消防夜校,设立消防固定宣传栏,开通乡村消防广播,不断加强社会消防工作宣传,推动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深入人心。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新闻发布通报制度,强化全面广泛的消防宣传工作,扩大消防宣传受众面。2015年底前,依托消防大队建成消防宣传教育基地。要继续推动将消防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内容,特殊岗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制度。

3.加强社区、乡镇、行政村消防工作。社区要成立由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民警、驻区单位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消防组织机构,并将消防安全纳入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内容。建立社区消防站或者志愿消防站,成立消防队伍等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建立健全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公共消防器材室、消防宣传栏。2015年底前,90%的社区消防建设达到标准。要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然村整治总体规划,并与村庄整治同步实施,大力改善农村防火安全条件。改进和加强乡镇、行政村消防安全管理,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推进乡镇、行政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消防安全要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2015年底前,全县每个行政村建立配备手抬消防机动泵的义务消防组织。

4.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实行合同制消防员制度,积极推行消防保安员制度,在大型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高级商住楼、写字楼等场所派驻消防保安员。无公安现役消防力量的重点镇逐步建立配备消防车的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建立配备消防车、三轮摩托消防车或机动泵的专兼职消防队。

5.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建立政府领导挂帅、各相关部门参加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立联席会议和工作会商制度;突出重点、统筹推进,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的组织体系、特种装备配备、人员编配、应急值班、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二)加快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

1.完成乡镇消防规划编制任务。乡镇要根据现状制定近期消防工作建设目标。在修订乡镇总体规划时,要及时对消防专业规划进行调整;在乡镇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城镇总体发展规划和消防专业规划的要求,确保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试点镇、重点镇要在2011年上半年前完成消防规划的编制、修订。住建等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已审批的消防规划,解决好消防站、市政消火栓、消防通道、消防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2.加强消防水源建设。以市政消火栓建设为重点,加快县城、乡镇、社区消防水源建设步伐,解决单位无水源的问题。县城在2011年底消火栓安装率达到100%、2012年集镇消火栓安装率达到100%,2013年农村消火栓安装率达到50%,消防供水管网流量压力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供水管网尚未覆盖到的个别偏远地区、重点地段和重点单位要修建消防水池等储水设施。

3、加强消防道路和通讯建设。重点镇、中心镇要制定消防规划专篇,其它乡镇要将建筑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灭火力量纳入乡镇总体规划。进村主要道路硬化,且宽度不应小于3.5米,确保各乡村消防通道畅通。设有自来水管网的乡镇,要按标准设置消火栓或消防水带接口,确实困难的要充分利用河道增设供消防用水的取水口,缺水地区必须修建消防水池,确保消防用水。

4、实施“十户联防”。为提高农村家庭防范火灾能力,各行政村推广实施“十户联防”制度,即以村小组为单位,每村将相邻近的十户村民划分为一个联防组,轮流值班,督促联防户进行消防巡查,确保家家户户“灶门关、水满缸”。

(三)加强消防监督工作

1.完善消防管理法规体系。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重点抓好政府“四项责任”的落实,抓好执法队伍“四个水平”的提高,抓好城镇、农村“四个基础”建设,抓好社会单位“四个能力”消防安全管理的提高,抓好日常监督管理和行政审批业务,努力适应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推进消防行政管理改革。积极改革建筑工程消防审核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消防安全实行严格的审批准入制度,逐步实现从技术质量把关向质量监管转变。继续深化消防警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警务,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对全县消防产品市场实行统一管理和质量把关,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3.加强消防监督技术装备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消防监督技术装备配备》(GA502-2004),加强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消防监督检查、火灾事故调查、消防宣传技术装备建设,确保消防监督执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消防监督工作效率。2013年底前,县消防大队达到《消防监督技术装备配备》标准。

4.建立火灾隐患检查、评估、整改机制。建立、完善和严格执行火灾隐患举报机制、重大火灾隐患公示机制、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机制、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度、对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保障能力的评价机制,以及县消防大队与县有关各部门的联席协商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立案销案制度,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继续坚持消防安全责任告知和重大火灾隐患告诫制度,督促隐患单位按期整改,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5、建立消防联合执法联动机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消防行政许可审批协调机制、消防安全信息共享机制、火灾隐患联合整治机制、消防执法联动的运行保障机制,采取消防联合执法和协助执法方式加强制度的落实,切实增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消防联合执法的能力。

(四)强化火灾预防

1.加强社区消防工作。将消防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标准和“平安新建”建设内容,开展创建“消防安全示范社区”活动,推动建立健全社区消防组织网络、工作责任和经费保障等制度。充分依托社区基层组织,加强指导,完善社区消防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长效机制,保障社区消防安全。

2.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定期组织开展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和“三合一”场所以及建筑消防设施,城市消防通道等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采取政府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又不能保障安全的要依法责令停产停业。通过3至5年的努力,全面改善上述场所和单位的消防管理状况,消除火灾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3.加强乡镇消防工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乡镇消防工作纳入乡镇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乡镇消防工作组织;结合乡镇饮水、水利、通讯、农电、道路建设与改造等,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控制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加快改造易燃建筑密集区,设置必要的消防水源,修建必要的消防通道,提高防御火灾的能力;积极开展创建“无火灾乡镇”和“消防安全示范村”活动;落实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职责,督促建立健全乡镇消防管理组织和制度。

4.加强建筑工程消防质量监督管理。明确建设、设计、施工、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对建筑工程消防质量的监督管理职责,严把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施工检查和竣工验收关。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等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指导。积极探索现代化建筑防火规范体系,开展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推动城市建筑消防设施及火灾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城市抗御火灾整体能力。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维护公共安全。

(五)加大消防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

1.健全消防业务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消防部队每年消防业务经费增长不低于上年水平,专项经费逐年增长。

2、加强消防部队车辆装备建设。消防大队作为全县消防工作的枢纽,要重点加强建设。随着新建厂房、高层建筑的增多,县公安消防大队要配备举高车1辆、大型水罐车2辆,消防指挥车2辆,普通消防站灭火消防车不少于4辆。要不断改善车辆配备结构,提升车辆质量,在5年内,消防车辆的数量和种类达到国家基本配备标准。

3.加强器材装备配备。32种特种个人防护装备配备率达到100%。成立大队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器材配备达到国家配备标准。

4.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坚持政治建警,全面加强大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班子结构,增强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从严治警,认真贯彻部队条令条例,严格部队正规化管理,确保队伍稳定统一。狠抓打造铁军大练兵活动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全面全员练兵、岗位练兵和科学练兵,严格落实“三个必训”,提高官兵综合素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纯洁公安消防队伍。

5.发挥灭火救援攻坚组骨干作用。要加强公安消防大队的灭火救援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灭火救援攻坚组演练,充分发挥其灭大火抢大险处突生力军的作用。

四、“十二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加强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消防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继续发挥防火安全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解决消防事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提升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

(二)加大经费投入。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业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我县公安消防大队消防业务费长效保障机制,按照《广西区消防部队消防业务费保障标准》,将消防业务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安排好消防部队“打造消防铁军”和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所需经费。单位、企业要增加消防投入,技术改造应有消防专项建设及专用投资,资金应重点用于火灾隐患的整改。

(三)强化监督检查。县政府将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情况作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强检查考核。对未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的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要根据有关规定予以问责和处理。县公安消防大队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通报规划实施情况和进度。

(四)制定实施方案。各乡镇要按照本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规划确定的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函〔2011〕121号 【发布日期】2011-10-10 【生效日期】2011-10-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1〕12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审批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请示》(桂政报〔2009〕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我国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南宁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逐步把南宁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55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要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和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要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优化村镇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3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内。根据南宁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重视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严禁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震、防洪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严格按照规划提出的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划定城市水系蓝线保护范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要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绿线保护范围,加强对大明山等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

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分期供给规模和区位布局合理。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八、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要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兴宁路、民生路等历史街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对邕江沿岸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和引导,保护好自然水体、生态岸线和景观风貌,突出壮乡首府、中国绿城的民族文化和风貌特色。

九、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南宁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

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南宁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南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南宁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南宁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区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南宁市武鸣县粮食局“十二五”粮食经济发展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县“十二五”期间粮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县粮食行业现状及可行性发展,特制定“十二五”粮食经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规划,以粮食购销、加工为主线,以粮食流通管理为依托,以粮食储备管理为保障,不断开放创新,全力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加快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化经营,不断改造和完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推动我县粮食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1.粮食购销。粮食企业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十二五”期间,粮食年均收购量为2.5万吨,销售量为2.5万吨,力争到2015年粮食收购量达到年3万吨,销售量达到年3万吨。

2.粮油加工。“十二五”期间,粮食加工企业年均粮油加工量为1.2万吨,粮油加工工业产值年均4000万元,力争到2015年粮油加工量达到2万吨,粮油加工工业产值突破7000万元。

3.粮食仓储建设。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到“十二五”期末,全县粮食仓库总仓容突破7万吨,其中新建仓容3万吨,现代化标准仓库仓容达到5万吨。

4.粮食市场建设。一是加大对武鸣粮油市场的培育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到“十二五”期末,武鸣粮油市场交易量达到6万吨以上;二是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利用3—5年时间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先进的放心粮油经营网络,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促进粮油市场的稳定繁荣,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5.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确保各级储备粮规模落实到位。到“十二五”期末,县级储备粮要达到年储1万吨以上原粮,市级储备粮争取年代储1000吨以上成品粮,区级储备粮争取年代储1.2万吨以上原粮。规范储备粮管理,科学安排轮换,实现储备粮管理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的目标。

6.不断加强和完善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强粮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积极争取机构、人员编制,落实执法经费,组建成立县粮食行政执法大队,提高粮食行政执法水平。通过转变职能,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使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更加全面,粮食流通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7.关注民生,努力改善粮食企业职工的生活条件。

8.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粮食企业职工整体素质。

二、主要措施

(一)培育和发展粮食龙头企业,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粮食龙头企业对调节市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扶优扶强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县粮油购销有限总公司、县岭南粮油工贸有限公司做大做强,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使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效益、上水平,成为我县粮食产业和发展粮食经济的龙头,为粮食企业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

1.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直补惠农政策,切实做好粮食直补订单收购工作,完成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的粮食直补订单收购任务。“十二五”期间,县粮油购销有限总公司粮食直补订单粮食年均收购量要稳定在2万吨左右。

2.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争取在“十二五”期末,把县粮油购销有限总公司、县岭南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培育成为区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3.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政策、资金的扶持,为县岭南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积极打造放心粮油“伊岭”品牌,扩大“伊岭”品牌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指导粮食企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全县推广优质稻、专用稻的种植,建立粮源基地,参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粮食企业通过“企业+基地”的订单模式收购粮食,逐步形成新的粮食生产流通组织模式。

(二)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

1.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以武鸣粮油市场为轴心,大力发展粮食流通业。武鸣粮油市场开业至今,我县粮油产品远销周边各县乃至周边省份,年交易额在2亿元以上。针对目前粮油市场加工场地偏小、市场仓储配套设施不足、环保问题日趋突出等问题,提出武鸣县粮油专业市场建设的思路和措施,配合县政府建设五海物流园区的工作规划,争取武鸣粮油市场的拆迁重建项目尽快落实和实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能开工建设新的粮油市场,进一步扩大粮油市场规模和粮食物流吞吐量,使之成为辐射我县城乡及周边省、市、县的大型粮油加工批发市场。

2.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放心粮油经营网络。充分发挥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增加经营设施,完善配送服务功能,把县岭南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放心粮油生产及配送中心,使其成为全县粮油经营的主要载体和粮油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全县城乡建设放心粮油连锁店,2011年12月底前,在县城城区建设1—2家放心粮油示范店,争取2012年发展到5—6家放心粮油店,并在每个有条件的镇发展1—2个主营粮油食品的放心粮油示范店,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县城乡逐步形成规范的放心粮油经营网络。

(三)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安全

1.按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关要求,“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各级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储备粮管理办法》、《南宁市储备粮管理办法》和《武鸣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管理好各级储备粮,按规定如期轮换,保证各级储备粮规模落实,数量真实、质量可靠。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价,确保粮食安全。

2.充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完善区、市、县三级粮食储备体系,增强政府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关于“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我县属粮食产销基本平衡区,到2015年,按照全县城镇人口及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人口保持3个月的销量计算,需要储备1.28万吨的原粮。根据我县的粮食产销、供求情况和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县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必将适当增加。同时,要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我县加快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粮食仓储管理工作水平,在获得区、市级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的基础上,争取代储更多数量的区、市级储备粮。到“十二五”期末,县级储备粮要达到年储1万吨以上原粮,市级储备粮争取年代储1000吨以上成品粮,区级储备粮争取年代储1.2万吨以上原粮。形成以代储区级储备粮的双桥分公司为重点,代储市级应急储备成品粮的县岭南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为辅助,储存县级储备粮的五海储备库、陆斡分公司、宁武分公司为龙头的区、市、县三级粮食储备体系,增强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

3.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健全粮食库存管理机制。完善和细化仓储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粮、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健全粮食库存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粮食库存检查力度,坚持例行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创新方式方法,规范工作程序,推动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4.积极推广科学储粮新技术,提高保粮效益。在五海储备库、双桥分公司仓储设施条件好的库点配备现代化的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和散粮装卸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广使用科学储粮新技术,实行低温、低氧、低剂量保管粮食,逐步实现绿色、环保储粮。推广运用计算机台帐管理,提高我县粮食仓储管理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储存。

(四)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粮食基础设施整体功能

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仓储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加快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做到规模扩大,相对集中,仓库完好,设施配套。到“十二五”期末,粮食企业完好粮食仓容达到7万吨,其中新建仓容3万吨,维修旧仓容2万吨。

1.继续加强粮食仓库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通过资产整合,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政策扶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双桥和宁武分公司整体改造,其他分公司分散改造新建总仓容3万吨的粮食仓库,形成以双桥分公司为粮食储备中心库,以五海储备库、宁武分公司等单位为骨干库点的粮食仓储新布局,切实改善我县粮食仓储设施落后的状况,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条件。

2.我县现有的粮食仓库多为砖瓦房,仓库破旧、使用时间长,粮食仓储设施简陋破损、带病运行的状况比较普遍,在“十二五”期间,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逐年实施的原则,计划对全县亟需进行维修的2万吨粮食旧仓库进行全面的修缮改造,以逐步完善我县粮食仓储设施。

(五)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和行业指导的职责,要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对全社会粮食行业实施有效的管理。

1.加大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每年的5月26日—6月26日,在县域范围内开展粮食流通政策法规等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法治氛围。

2.加强依法管粮力度。粮食局每年与工商、质监、卫生、物价、公路等部门开展一至二次粮食联合行政执法,对全县从事粮食收购加工的企业和个体户进行执法监督检查。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管,确保不向农民“打白条”,确保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直补订单收购政策在全县的全面落实。

3.加强对经营企业、经营者粮食经营台帐的监管及全社会粮食经营企业经营情况的统计和监管,严格粮食收购资格的办理审核工作。

4.加强对市场粮食销售动态的监测、购销调控力度及市场粮油质量的监测检验工作,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

(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工作健康发展

1.进一步推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按照政府职能定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把工作重心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指导和做好服务上来。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着力构建新型粮食购销服务网络体系,努力提高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努力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切实维护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2.加强对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指导粮食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盈利能力。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盘活资产存量,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协调落实粮食收购资金等有关政策,支持粮食企业创新经营方式。

3.积极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要立足于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服务粮食宏观调控,构建新型粮食购销服务网络体系,发挥主渠道作用,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积极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进经营方式,增强企业活力。大力培育和发展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经济发展。

(七)关注民生,努力改善企业职工的生活条件

1.建设经济适用房,解决企业职工住房问题。2010年县政府同意我县粮食企业利用自用土地,在城东分公司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并列入全县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范畴。为促进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顺利进行,要从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大局出发,把经济适用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十二五”期间,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到2012年全部完成1栋综合楼、2栋小高层、4栋普通楼房,共计296套的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企业职工文化生活。“十二五”期间,加大投入,建设职工之家,为企业职工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场所。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企业职工文化生活,增

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展现企业职工团结协调、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3.关爱职工,提高企业职工生活水平。“十二五”期间,通过扶持发展壮大粮食企业,使企业赢利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共享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构建和谐稳定的粮食企业职工队伍。

(八)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粮食企业职工整体水平

“十二五”期间,把粮食企业人才教育培养放在粮食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每年培训30—50人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粮食企业人才队伍,为我县粮食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到2015年,实现全县粮食企业人才队伍总量较大幅度增加,结构明显优化,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上一篇:男女属相相配有意思下一篇:努力而去奋斗的文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