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消防条例

2024-05-08

南宁市消防条例(精选6篇)

篇1:南宁市消防条例

南宁市消防条例(2015最新)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市、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公安派出所依法履行相关消防职责。

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住房、城市管理、教育、文化、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消防相关工作。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消防公益专项资金,用于救助、抚恤因消防和应急救援工作伤亡的人员及其家属。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公益活动、捐助消防公益事业。

第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消防应急联动机制和消防信息共享机制。国土、规划、建设、住房、气象、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无偿提供涉及消防安全和灭火救援工作的信息资料。

第六条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安排专门时段、版块无偿刊播消防公益广告,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通过广播、视频、宣传手册等形式,向乘客宣传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

第七条 每年11月为本市消防安全宣传月。

第二章 火灾预防

第八条 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供水设施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管理维护;乡镇公共消防供水设施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维护;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负责供水区域内消防供水设施的管理维护。

第九条 对建筑物密集、耐火等级低且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防火和灭火要求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商品集散地以及生产储存居住一体化的区域和场所,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安排改造;在未改造前应当制定相应的消防防范措施。

第十条 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和地下公共建筑应当根据消防安全需要,按照规定在醒目位置配置逃生避难器材,并通过标识牌、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提示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

公众聚集场所、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应当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老年公寓、福利院、养老院、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等场所,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技术标准没有要求的,应当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

校外学生托管场所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民用建筑安装防盗设施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留有安全逃生出口。

第十一条 营业面积大于五百平方米的餐饮服务场所,其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使用明火的部位应当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其燃气或者燃油管道上应当设置紧急事故自动切断装置。

第十二条 室内娱乐场所应当设置在建筑物地上一至三层。需要设置在四至六层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防火规范的特殊要求。

禁止在高层建筑周边和扑救场地上空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禁止在地下建筑和已经开通管道燃气的高层建筑内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第十三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当接入城市应急联动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且不得擅自关闭、拆除。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控制室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自动消防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书面报告。

第十四条 依法通过消防安全检查的公众聚集场所改(扩)建、变更场地和用途以及进行室内装修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重新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第十五条 在建筑物外立面设置广告设施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不得妨碍防火、逃生和灭火救援。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影响消防安全的户外广告作出设置许可前,应当书面征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第十六条 物业服务企业、小区管理单位应当与业主书面约定双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对占用、堵塞或者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消防车通道等行为予以劝阻、要求改正,对不听劝阻、不予改正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

无相关单位进行物业管理的居民住宅区,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产权人、使用人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履行前款规定的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七条 轨道交通地下区域应当根据需要配备通风、排烟、应急通信和应急照明等灭火救援装备。

轨道交通地下区域的广告等附属设施应当采用不燃材料。

第十八条 禁止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场所的防火间距内建设建(构)筑物。

禁止销售、燃放孔明灯等产生或者使用明火且不可控制的空中漂移物。

第十九条 道路维修以及停电、停水、截断通信线路等可能影响灭火救援的,有关单位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因紧急情况停电、停水、截断通信线路的,应当立即通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二十条 按照有关规定需要进行施工图审查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前,应当先经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建设单位在申报审核时,应当提交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和审查报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设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施工图消防设计文件进行抽查,并作出审核决定。

其他不在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业务范围的建设工程,其消防设计文件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审查。

第二十一条 依法需要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自查验收,其消防设施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现场检查测试,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建设工程消防验收。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收到建设单位提交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请材料、消防自验收报告和消防设施检测报告后,应当进行形式审查,现场抽查建设工程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经审核合格的施工图消防设计文件。

形式审查、现场抽查合格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出具消防验收合格意见。

第三章 消防组织与灭火救援

第二十二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或者志愿消防队。

专职消防队的消防车(艇)应当设置专用标志、安装警报器和警示灯,在执行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等任务时,参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专用车(艇)管理。

专职消防队不得擅自撤销,因单位被撤销以及其他法定情形确需撤销的,应当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轨道交通运营场所的防火和火灾扑救工作。

第二十三条 专职消防队的组建单位应当与专职消防队员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其依法享受特殊工种的工资、福利待遇。

志愿消防队队员在工作时间参与消防训练、救援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提供便利,不得克扣工资、福利。

第二十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组织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与交通、卫生、环保、气象、地震、测绘、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有关单位和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消防演练。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第二十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灭火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度,根据国家标准以及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储备相关装备、物资。

第二十六条 因灭火救援需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征用单位、个人的车辆、器材和其他物资,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拒绝、推诿、拖延。灭火救援结束后,应当立即返还,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补偿。

在执行火灾扑救任务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妨碍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可以依法实施清除或者拆除。

第二十七条 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相关部位或者场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应当采取临时查封措施:

(一)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的;

(二)可燃物资仓库和生产、储存、装卸、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

(三)生产、储存、装卸、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安全距离内的;

(四)其他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

临时查封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二十九条 实施临时查封后,当事人请求进入被查封的部位或者场所整改火灾隐患的,应当允许,但不得在被查封的部位和场所进行生产经营。

当事人对火灾隐患进行整改后,可以向作出临时查封决定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解除临时查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自检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解除临时查封的决定,并送达当事人。

第三十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公共消防安全需要,可以公布火灾隐患、不合格消防产品以及防火性能不符合消防标准的建筑材料等信息。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

第三十一条 公安派出所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业务指导,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灭火救援,维护火灾现场秩序,并根据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委托,查处适用简易程序的消防案件。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并通报信用信息征集服务机构纳入信用档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未配置逃生避难器材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未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三款规定,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四款规定,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未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和紧急事故自动切断装置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在地下建筑和已经开通管道燃气的高层建筑内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对个人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未接入城市应急联动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或者接入后又擅自关闭、拆除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控制室未落实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的,由公安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销售产生或者使用明火且不可控制的空中飘移物的,在固定场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非固定场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没收,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燃放产生或者使用明火且不可控制的空中飘移物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临时查封期限届满仍未消除火灾隐患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篇2:南宁市消防条例

(2000年2月18日南宁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通过,2000年7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批准;根据2005年5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关于批准《南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南宁市城市供水条例〉的决定》的决定修正;2011年11月16日南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修订,2012年3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批准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它各项建设用水,根据有关法律和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和二次供水。

第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和使用城市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南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市辖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其辖区内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上受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 对在城市供水工作中作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市、县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六条 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水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用水的原则共同编制,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

第七条 禁止一切污染水源的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城市供水水源保护工作。

第八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城市供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设立明显的标志和告示牌。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加强对其取水口附近水源的保护管理。

第三章 供水工程建设

第九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不得违反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

第十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禁止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承担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任务。

第十一条 城市供水工程使用的设备、管材及其配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凡属国家或地方明令禁止使用的,不得使用。

第十二条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供水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环保、卫生等部门的认可文件或准许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四章 供水设施维护

第十三条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用户总水表(含总水表)以外的由城市供水企业负责,用户总水表以内的由产权人或者管理单位负责。

用户投资或合资安装的户外连接城市公共供水的管道及阀门等附属设施,自验收合格之日起,由城市供水企业统一管理和维护。

第十四条 城市供水企业对其管理的城市供水的取水口、引水渠道、专用水库、泵站、井群、净(配)水厂、输(配)水管网、用户总水表等设施,应当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个人发现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损坏或漏水时,应当及时报告城市供水企业或供水设施产权单位,城市供水企业或供水设施产权单位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尽快修复。

第十六条 二次供水设施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对其管理的各类储水设施,应当定期进行清洗保洁,用作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的水池,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清洗消毒,确保安全供水。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和地下安全保护范围内挖坑取土或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

(三)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四)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五)利用供水管道代替避雷装置或者接地导线;

(六)擅自启闭、迁移、更改、转接、拆除城市公共供水设施;(七)其它危害城市供水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十八条 禁止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连接,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的,必须经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同意,并在管道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必须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城市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 涉及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向城市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因施工影响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城市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会同施工单位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消防供水设施实行专用,由城市供水企业负责维护管理,公安消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因特殊情况非消防需要而通过消防供水设施用水的,应当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消防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第五章 供水经营管理

第二十二条 城市供水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供水水源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有关规定;

(二)水净化处理工艺符合国家《城市给水设计规范》的要求;

(三)出厂水和管网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四)供水管网干线末梢的服务压力不低于0.14兆帕;

(五)有保证供水设备、设施完好的维修保养、故障抢修人员和手段配备;

(六)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相关的制度;

(七)国家资质标准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 从事直接供水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体检合格的,方可从事直接供水工作。

第二十四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机构和检测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有关标准、方法定期检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并接受国家和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城市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城市供水企业的自检能力达不到国家规定或者不能自检的项目,应当委托经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二十五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监测工作,确保供水管网的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六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备维护原因确需中断供水的,应当经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户;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对用户不同性质的用水分别装水表计量。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对居民住宅逐步实行一户一表改造。

用于计价的各种水表必须符合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规定,未按期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水表不得使用。

第二十八条 城市供水企业与用户可以签订供水合同。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月抄水表,并按照用户总水表的计量和物价部门核定的各类水价向用户计收水费。用户不同性质的用水未分别装水表计量的,从高适用水价。

因用户总水表发生故障无法抄表的,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及时排除故障,并按照用户前三个月平均用水量计收水费。

第二十九条 接用城市公共供水的新用户,必须报经城市供水企业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能接用。

第三十条 城市环卫、绿化、市政等公益事业的用水,应当向城市供水企业办理用水手续后,方可用水。

第三十一条 用户应当按时向城市供水企业交纳水费。逾期不交纳的,按日加收所欠水费总额5‰的违约金。

第三十二条 禁止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第三十三条 用户需要销户或过户的,应当向城市供水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结清费用,办理销户、过户手续方为有效。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依法赔偿损失;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建设计划兴建城市供水工程的;

(二)无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或者监理的;

(三)未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或者监理的;

(四)在城市供水工程中使用不符合标准的供水设备、供水管材和配件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并处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依法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报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

(二)供水水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

(三)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未按照规定采取应急供水措施的;

(四)未按照规定检修供水设施或者在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及时抢修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依法赔偿损失,可并处以下罚款:

(一)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对各类储水设施进行清洗保洁的,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挖坑取土或者修建建(构)筑物的,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四)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五)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六)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七)利用供水管道代替避雷装置或者接地导线的,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八)擅自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九)非消防需要,未经批准通过消防供水设施用水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十)损坏、侵占、擅自启闭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有前款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第(八)项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还可在一定时间内停止供水。

第三十七条 建设工程施工危害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危害活动;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依法赔偿损失;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九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对外供水企业以各自建设的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它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它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二次供水,是指将来自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道的水另行贮存、加压,再向用户提供用水。

用户,是指用水单位和个人。

用户总水表,是指由城市供水企业安装,作计算用水量标准的水表。

第四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城市型居民区和集镇的供水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篇3:南宁市消防条例

2014年12月23日, 为做好《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宣传贯彻工作, 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发展和应用, 南宁市散办召开了《条例》学习培训会。自治区散办副调研员苏渊友、南宁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处科长刘志勇出席会议。南宁市散装水泥企业负责人、预拌混凝土企业负责人、预拌砂浆企业负责人以及部分建筑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会。会议由市散办副主任陈伟主持。

培训会上, 大家一起观看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的新闻发布会录像;南宁市散办副主任彭金强同志作了《学习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工作报告》, 分析当前南宁市发展散装水泥的新进展、新思路;自治区散办副调研员苏渊友同志、许文涛同志对《条例》的出台以及条例内容作了详细的解释;培训会最后, 部分企业代表结合自己在推散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对《条例》的见解。

此次培训会是我市在新形势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精神, 开创推散用散新局面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家一致认为, 《条例》的颁布实施, 将对我市散装水泥事业科学有序发展起到积极的规范引导作用。我市的散装水泥推广工作将以此为契机, 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篇4:南宁市消防条例

关键词:旧城区 消防工作 问题 对策

近两年,广西南宁市旧城区火灾不断。以南宁市青秀区为例,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7月30日共发生火灾62起,其中旧城区发生火灾13起,占火灾总起数的21%。

2007年2月11日3时38分,南宁市中山路226号居民住宅因自行拉接的电源排插接触不良打火发生火灾。火灾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15411元。

2009年1月27日0时27分,南宁市秀安路2-3-13、2-3-11号铺面发生火灾,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40216元。火灾系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所致。

通过对民宅火灾深入的防火调研和火灾扑救情况的分析,找出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就这些因素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防火灭火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旧城区(街区)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密集老旧,耐火等级低

老城区(街区)民用建筑大多是数建于五、六十年代。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些建筑基本上都是采用木屋架作为屋顶承重构件,耐火等级仅为三级。甚至有些建筑建于解放前,是采用木柱承重的四级建筑。加上原来没有规划,房屋大多随意搭建,低矮,拥挤,有的几十栋、甚至几百栋连成一体,建筑密度超过75%。

再者,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居民人口越来越多,使得原来并不宽敞的空间越来越捉襟见肘。居民为了拓展空间,纷纷对原有房屋进行改造,见缝插针,前铺后搭。有的甚至是用木板将房屋分隔,搭建简易阁楼、简易厨房、将阳台封成房间,随意搭建棚屋。而且,在一些旧城区内还混杂有小型工厂、仓库,与居民住宅犬牙交错。

凡此种种,留下了先天的火灾隐患。房屋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甚至没有,未留出消防车通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没有施救的空间,极易造成火灾连营的惨剧。2007年6月3日22时55分,南宁市中山路87号泰达装饰经营部发生火灾。大火蔓延到贴邻的89、91、93-1、95-1、97-1号共6间铺面,过火面积500多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432946元。

2、消防基础设施差

目前南宁市的市政消火栓主要是沿街道布置。在一些旧城区,房屋层层叠叠,紧密相连。市政供水管网均为较早前铺设,大部份均未设置市政消火栓,更不用说设置室内消火栓了。在这样的集中居住区如果发生火灾,扑救工作的难度无形增加了许多。消防人员不得不采取水带接力供力的方式救火,甚至是提水灭火的方式进行扑救。

3、电气线路老化,用火用电混乱

旧城区许多房内的电线一用就是几十年,线路性能下降,绝缘老化严重,火灾危险性加大。加上早年住户少,家用电器少,电气线路容量一般都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设计。而且由于当时经济的情况,电气线路均采用铝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电气线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越来越快的社会要求。一些家庭为了使用便利和省钱,乱拉乱接电气线路,他们往往没有对线路进行更换,而是只在原有线路上多接一条或几条线路,多加一个或几个插座,使用不合格的电器。有的贪图方便,甚至将铜线直接连接到铝线上,或将电气线路灯具、插座等直接敷设或安装在可燃物上。这些做法,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

4、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旧城区居民已搬迁,遗留的房子许多用于变卖或出租。多数外来打工者为减少支出,往往选择在旧城区租住或合租房子,旧城区的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普遍防火意识差,缺乏最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由于经济能力不一,他们混杂使用各种成分的燃料,如混杂使用柴火、煤、燃油、液化气、电作为燃料,增大了火灾危险性和控制火灾的难度。因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房屋面积狭小,通常铺面、仓库、居住场所都未作防火分隔,楼道堆满货物;有的出租户将原本就狭小的房间分隔成多间外来务工者,造成多家共用一间小厨房,房屋每个角落都堆满各户柴火、旧家具、旧衣服等可燃物品的现象比比皆是;房子里的电线乱拉乱接,经常处于过超负荷状态,有的务工者人出去后将门一锁,长时间没人看管。有的居民为了防盗,门窗和阳台都安装了坚固的防盗网,一旦底层发生火灾,楼上住户难以疏散。这样的房子极易引起火灾事故,而火灾一发生,又不轻易发现,极易酿成大灾。

二、预防旧城区(街区)火灾的对策

当然,预防旧城区(街区)火灾最行之有效且最彻底的对策就是进行旧城改造,拆除旧房,拓宽道路,打通消防车通首,增加防火间距,并增大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还消历史欠账。同时,对旧城电网进行改造,使之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

但在目前,在改造的步伐还没到的旧城区,如何用较少的投入取得好的火灾预防的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增设消防卷盘

我们都知道,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就是在火灾的初起阶段,一旦无法将火灾在初起阶段扑灭,火势蔓延后,火灾的扑救难度大大增加,人员逃生和物资疏散的难度大大增加。但由于市政(室外)消火栓需要使用专用的消防板手开启,而居民一般都不会在家里存放此类工具。在火灾的初起阶段,居民没有专用的工具开启而且也不会开启市政(室外)消火栓来扑灭初期火灾。而此阶段往往是居民报警、报警台(119)接警的时间,消防人员一般无法立即到达现场灭火。 但是,如果旧城区设置了消防卷盘,居民就可以开启它开扑救初起火灾,将火灾控制在初起阶段,阻止火势蔓延,甚至将初起火灾扑灭。

消防卷盘叫法不一,有小口径自救式消火栓、自救水枪、消防水喉、消防软管卷盘、消防软管转轮、急救消火枪等叫法。它构造简单,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未经专门训练的非专业消防人员也能使用,是消火栓给水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辅助灭火设备,适用于扑救碳水化合物引起的初起火灾。也就是说,只要能用水扑救的火灾均适用。因此,在缺少消防基础设施的旧城区设置消防卷盘,是百利无一害的。

2、限制旧城区建筑密集区的扩大,合理改善建筑结构

旧城区建筑密集,交通条件差,消防供水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因此,在未进行改造的旧城区,首先要限制旧城区建筑密集区的扩大,严禁搭建新的易燃建筑,防止形成新的易燃建筑密集区。其次,合理改善现有建筑的结构,防止火势蔓延。一是在房屋之间砌一堵高出屋面不小于50cm的防火墙,二是在暂时不能迁走的工厂和仓库周围建造围墙,与居住区隔开。三是每隔数十间房屋,想办法开辟一条不小于6m宽的火巷。在火巷内不得搭建房屋,堆放物品。四是改变外墙窗口的位置。距离较近的两座建筑,可以调整外墙的窗口使之不正对,或将其窗口封堵把外墙改设为防火墙。以上几种,都是可以投入较少的经费,就获得较好的防止火势蔓延的好方法。

3、建立义务消防队,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火灾在发生的初起阶段极易扑救,也比较简单。只要不慌张,火灾发现得早,消防设施使用有效就不会造成大的损失。在旧城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应该发动不怕苦、热爱我们的家园、热爱消防工作的居民,建立一支义务消防队。经过消防专门培训和灭火演练,使每一个义务消防队员都会进行简单的消防安全检查、会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扑救火灾的常识和一般技能,使他们具备防火灭火的敏感性,将他们培养成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一旦发生火灾,他们就会及时扑救和报警。公安消防队到场后,迅速向灭火指挥员提供火场情况。在火场指挥员的领导下,配合疏散物资、维持秩序、勇敢灭火。

4、加强用火用电管理,防止火灾的发生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落实用火用电制度。选用的电器必须是合格的产品,并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安装。不乱拉乱接电气线路,敷设的电气线路必须穿套金属软管保护彻底,不得将电线直接敷设在可燃物上或旁边,严禁乱拉乱接电线或使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不得在同一个插座上同时使用多个电器。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利用电器或用火取暖、烘烤衣服时,要注意安全。

5、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提高预防火灾的自觉性

消防工作是一个群策群力的工程,仅靠消防机构一家之力是无法构筑的。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向社会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样,才能真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在实际中,我们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居民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营造浓郁的消防安全氛围,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同时通过印发防火知识须知,积极动员居民及各铺面采取墙报、广播宣传、张贴消防宣传画、悬挂横幅标语、组织消防培训和灭火演练等有效形式,掀起宣传攻势,使居民及各铺面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掀起全民预防火灾的热潮。

参考书目:

[1]《 防火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篇5:南宁市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条例

(2010年9月21日南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6次会议通过 2011年9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 2011年12月9日南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公布 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特种行业是指:

(一)旅馆业;

(二)典当业;

(三)公章刻制业;

(四)印刷业;

(五)废旧金属收购业;

(六)报废机动车拆解业;

(七)机动车专项维修业;

(八)开锁业;

(九)寄卖业;

(十)旧货交易业;

(十一)金银珠宝首饰加工和置换业;

(十二)法律、法规规定列入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的其他行业。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工作。

工商、商务、交通运输、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特种行业的治安管理工作。

第四条 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应当坚持管理与服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许可与备案

第五条 从事旅馆业、典当业、公章刻制业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合法、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场地的布局和设施符合治安安全的要求;

(三)有健全的治安管理制度;

(四)按照有关规定配置治安信息采集传输设备;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从事旅馆业、典当业、公章刻制业经营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经营场所和相关设备设施的证明材料;

(三)经营场所地理位置和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四)拟任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五)治安管理制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对申请特种行业许可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在二十日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并核发特种行业许可证件;不符合条件的,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 被许可人取得行政许可后需要变更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负责人等事项的,应当到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依法办理变更手续。歇业的,应当在十五日内到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九条 从事本条例第二条第四项至第十二项规定的特种行业经营的,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营业执照和有关部门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二)经营场所地理位置和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前款规定的特种行业经营者变更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经营负责人等主要登记事项或者歇业的,应当在十五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办理备案变更或注销手续。第三章 从业规范

第十条 特种行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负责人为本单位的治安责任人,负责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

第十一条 特种行业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按照有关规定参加法律、法规知识和治安安全防范培训,接受公安机关的治安监督检查和治安安全防范指导;

(二)发现犯罪嫌疑人或者发现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嫌疑赃物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第十二条 特种行业经营者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名册,留存从业人员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复印件或者就业许可证明复印件备查。

从业人员离职的,其资料至少延续留存二年。

第十三条 特种行业经营者应当确保按照规定安装的监控设备正常运行。

视频监控录像资料应当保存三十日以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删改录像资料。

第十四条 从事旅馆业经营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并落实住宿登记、旅客会客、财物保管、值班巡查等制度。

(二)设置寄存现金、贵重物品的保险柜,并有专人保管。

(三)按规定设置安全保卫机构和配备安全保卫人员。

(四)对旅客遗留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提示招领。三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应当登记造册,送辖区派出所处理。

(五)实名实时向公安机关上传旅客的相关信息。

(六)不得为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条件。

第十五条 从事典当业经营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并落实收当、续当、赎当物品查验登记、保管等制度;

(二)不得收当国家明令禁止流通的物品。

第十六条 从事公章刻制业经营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刻制公章应当查验公安机关出具的审核证明,按照规定的名称、式样、规格和数量刻制并逐项登记,办理印鉴备案,同时对委托单位名称、地址以及经办人姓名、身份证明和住址进行登记。登记材料应当保存三年备查。

(二)制定并落实公章保管、作废章坯销毁制度。对逾期三个月不领取的公章,应当造册登记,送交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处理。

(三)不得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加工、制作公章。

第二十一条 从事开锁业经营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从业人员应当到经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留存个人相关信息。

(二)为居民提供上门开锁服务时,应当查验委托人身份证明,并要有物业管理人员或者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在场,同时填写由公安机关统一印制的开锁登记单,经双方当事人及见证人签字。开锁登记单应当保存三个月以上。

(三)开启机动车锁具、机关企事业单位锁具,应当查验委托人身份证明、机动车行驶证或者单位书面证明,填写由公安机关统一印刷的开锁登记单并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开锁登记单应当保存三个月以上。

(四)不得出售、出借专用开锁工具。

(五)不得擅自培训、传授开锁技术。需进行技艺传承的,传授人应当将传授人和被传授人的个人相关信息报县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二条 从事寄卖业,旧货交易业,金银珠宝首饰加工、置换业经营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登记出售、寄卖、加工、置换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和新旧程度等信息;

(二)登记出售、寄卖、加工、置换物品的单位名称或者个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明;

(三)交易品为机动车的,应当登记车辆的品牌、型号、颜色、牌照号码、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等;

(四)交易品为移动电话、电脑的,应当登记品牌、型号、颜色和移动电话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电脑的网卡物理地址等。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对特种行业进行治安管理,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实施特种行业的许可和备案;

(二)监督检查特种行业经营者建立治安防范制度,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三)指导、督促特种行业经营者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治安培训;

(四)检查治安安全情况,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

(五)及时查处治安案件,处置突发事件。

公安机关举办特种行业治安培训不得收取培训费用。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应当加强特种行业日常监督检查,并填写监督检查记录,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方在记录上签字后存档备查。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通过治安管理信息系统获得的信息应当保密。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开展治安检查,应当尽量避免和减少对经营单位正常活动的影响。

除上级公安机关组织或者批准外,不得跨区域对特种行业经营单位进行治安检查。

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扣押、收缴的物品应当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并及时进行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旅馆业、典当业、公章刻制业经营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未办理变更、注销手续或者备案手续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整改;逾期不改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第十二条规定,特种行业经营者没有建立从业人员名册或者未留存备查资料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一条 违反第十三条规定,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视频监控设备不正常运行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对经营者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业整顿。

(二)未按规定期限保存或者擅自删除视频监控录像资料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第五项规定,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铁路、矿区、机场、码头、军事禁区和金属冶炼加工企业周边三百米以内设立废旧金属收购网点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没收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的物品和直接用于非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机动车维修企业承接材料不齐全的机动车变更、改装业务,或者承接业务未按规定进行登记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二)机动车维修企业未按规定备案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第二十一条规定,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

(一)从事开锁业经营未到公安机关留存从业人员相关信息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提供开锁服务时,没有填写开锁登记单的或者没有留存开锁登记单备查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出售、出借专用开锁工具或者擅自培训、传授开锁技术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一年内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三次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违法情形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停业整顿期间继续经营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违法情形的,对实施许可管理的特种行业,由公安机关吊销其特种行业许可证件,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实施备案管理的特种行业,由公安机关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根据本条例规定给予限期整改的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停业整顿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上三个月以下。

第三十八条 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批评教育或者给予依法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出示证件进行检查的;

(二)未经批准跨辖区检查的;

(三)检查时未填写检查记录或者未如实填写的;

(四)参与、变相参与特种行业经营活动或者为特种行业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庇护的;

(五)管辖地发生特种行业重大治安案件的;

(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旅馆业”,指经营接待旅客住宿的酒店、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酒店式公寓等行业。其他以洗浴、按摩、钟点房等形式提供住宿休息服务的行业,参照旅馆业实施管理。

(二)“机动车专项维修业”,指从事涉及更换发动机或者车身(架)、改装车型、改变车身颜色等专项维修项目的行业。

篇6:南宁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范本市户外广告设置活动,美化城市环境,维护户外广告经营者及其他相关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广告 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户外广告设置是指在道路、广场、绿地、机场、车站、码头、水域等公共场所和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交通工具上,利用 各种形式,设置、悬挂商业性广告的行为。

公益性广告设置管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条 在本市区内从事户外广告设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户外广告监督管理机关。

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户外广告设置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工作。

规划、建设、园林、环境保护、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按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设置权管理

第五条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容貌标准的要求,与城市区域规划功能相适应,合理布局,规范设置,并与周围环境协调。

第六条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技术标准,由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户外广告设置实行空间有偿使用。空间使用费的具体收费标准报自治区财政主管部门和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 除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外,利用公共场所、市政公用设施设置户外广告的,其设置权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取得。投标人、竞买 人不足三人的,可采用协议方式出让户外广告设置权。

第九条 以招标方式出让户外广告设置权的,由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进行,并接 受财政、价格和监察部门的监督。

以拍卖方式出让户外广告设置权的,拍卖标的经市人民政府审批后,由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 委托拍卖人进行拍卖。

以协议方式出让户外广告设置权的,由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及价格主管部门共同确定受让人。

第十条 通过招标、拍卖、协议方式取得户外广告设置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持户外广告设施设计方案等有关资料,经户外广 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办理户外广告设置证。

第十一条 利用公共场所、市政公用设施设置具有广告内容的条(横)幅、气球、充气拱门或者张贴宣传品的,由申请人向户外广告设置行 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准予设置的,由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发给 设置证,申请人应当按规定缴纳户外广告设置空间使用费。

第十二条 公共场所、市政公用设施以外的户外广告设置,应征得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人或者场所土地使用权人同意,并签订租赁合同后,由申请人持租赁合同、户外广告设施设计方案等材料,向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审核同意,发给户外广告设置证。设置权人应当按规定交纳户外广告设置空间使用费。

第十三条 户外广告设施的使用期限按照户外广告设置证规定的时间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年。如期满后需延期的,设置权人应当提前三 十日向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延期的,设置权人应当按规定交纳户外广告设置空间使用费。

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设置权可以依法转让。转让户外广告设置权应当到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 收缴的户外广告空间使用费和出让户外广告设置权所得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款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

第三章 设置与维护管理

第十六条 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技术标准及以下要求:

(一)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必须安全,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布置形式应与街景协调、保持完好、整洁、美观。

(二)设置在车行道上空的户外广告,其设施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5.5米;设置在人行道上空的户外广告,其设施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 低于2.5米;设置在建筑物墙外的户外广告,其设施距离墙壁外侧不得超出1.8米。

(三)有配光装置的户外广告,要保持灯光设施完整和功能良好。

(四)市区内三层以上楼宇门楼不得设置柔性灯箱式店招店牌。

(五)高层建筑的顶部和外墙面,建筑物消防登高面不得设置广告构筑物;高层建筑的裙房屋顶不得设置破坏建筑空间格局的广告构筑物。

在供电、供气、供水、排水和通讯及其他管线周围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或者妨碍安全视距和车辆、行人通行的;

(三)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或者建筑物形象的;

(四)有损路树、花坛、花带、绿地及影响绿化的;

(五)影响建(构)筑物本身的功能及相邻建(构)筑物通风采光和利用危房或者可能危及建筑物和设施安全的;

(六)在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设置的;

(七)在市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内或载体上设置的。

第十八条 取得户外广告设置权后,应当按照批准的地点、使用性质、载体形式、规格、制作材料等实施,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 当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户外广告设施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设置完毕;逾期未完成又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其设置权自行失效。

第十九条 户外广告设施土木工程建设应当按照设置规划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户外广告设施土木工程建设是指该设施建设采用钢架结构、钢混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的工程建设。

第二十条 设置权人应当保持户外广告设施的整洁、完好,及时维护、更新,并定期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遇台风、汛期应当采取 安全防范措施。

第二十一条 户外广告设置期满后,设置权人应当在期满之日起15日内自行撤除,经批准延期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因城市建设或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拆除户外广告设施的,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前15日书面通知设置权人限期拆除;因拆除造成的损失,由拆除方给予补偿。

第二十三条 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和对户外广告设置有相关行政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户外广告设置经 营活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予以强制拆除,并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户外广告设置期满后未按规定拆除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予以强制拆除,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户外广告设置权人转让设置权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户外广告设置权人擅自变更户外广告设置方案进行施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强制拆除,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 下的罚款。

(五)户外广告设置权人对户外广告设施不及时维护、更新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致使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 准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强行拆除,并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六)户外广告设施在遇台风或汛期时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行人及物 业安全构成威胁的,予以强制拆除。

按前款规定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当事人承担。

第二十五条 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参与户外广告设置经营活动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 级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拒绝、阻碍有关行政管理人员执行职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罚;情节严重,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上一篇:迎新篮球赛策划下一篇: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