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结合优秀民间艺术论文

2022-04-29

摘要: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及美术素养的基础阶段,对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该教学需不断优化授课手段。中国民间蕴藏着诸多优秀的艺术资源,教师可以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美术教学资源,创新授课形式,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也是对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结合优秀民间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结合优秀民间艺术论文 篇1:

民间美术元素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探讨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我国民间更是蕴藏着巨大的艺术资源。因而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加入民间美术元素的话,既能够丰富美术老师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够将美术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们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民间美术元素;民间艺术文化;小学美术教学;初级艺术

引言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对人类的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术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是人类思想与艺术的结合体,美术的存在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艺术具有民族性和社会性,因而对美术的教育也应该包括这两个方面,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的元素,加强学生们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的重要性

(一)通过民间艺术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民间艺术文化的形成,都是经过世世代代人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观念而结合产生的,因而民间艺术也是对人们审美观念的一种体现,但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艺术,民间艺术又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所表现出的艺术作品通常都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而且民间艺术作品中通常都融入了传统的民俗文化,因而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了解。另外,民间传统艺术的发展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它表现出的形式常常是多样化的,而且风格迥异,这样的特征与小学生们的思维相一致,因而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能够促进学生美术多元化发展以及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弘扬

民间艺术资源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具备的历史博大而悠远,它们大多也都存在于民间,因而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加入民间美术元素的话,有助于加强学生们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从而能够促进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弘扬,此外,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的阶段,因而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通过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入,可以让小学生们对自然界有更多的接触,从而能够促进他们美术的多元发发展。

二、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的了解与欣赏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民间的传统艺术发展中,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洗涤,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如今已经变成了经典之作。所以,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民间艺术作品的带入和讲解,来丰富学生们对美术形式的认识,比如通过对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的历史以及作者的讲解,让学生们感受到作品产生的那个时代的气息以及作者在创作作品是所展现出的审美以及中心思想,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之后,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此外,剪纸作为我国民间艺术中一项优秀的传统手艺,其发展的历史较为悠久,而且至今,人们过年的时候还会有贴窗花的习惯,那么就可以将剪纸这门技艺融入到小学美术的教学当中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提供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来给学生们欣赏,然后可以对学生们进行适当操作上的指导,加深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掌握。

(二)充分挖掘并利用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不能单单引进一种民间美术元素,应该需要多样化的形式,如果单单让学生了解一种民间资源,那么根本就不利于他们美术多元化的发展,美术教学的效果也会差强人意。因而美术老师应该要加强对各个地方民间艺术资源的了解和掌握,对本地的民间艺术资源多加挖掘,或者是请一些当地比较有名气的美术艺人到学校来进行相关的艺术表演,提高学生们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此外,也可以在美术课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到当地的一些艺术品展览馆去参观和欣赏。这样从视觉、听觉以及实践上去提升学生们对艺术的掌握和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多样化形式的民间美术

从古至今,民间艺术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不论是因为年代转变,还是人事的变迁,民间艺术的发展早已趋向多样化,因而在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时候,要注重民间美术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促进美术教学的创新与进步。就当前小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情况来看,他们一般都只是了解民间艺术的一点皮毛而已,并没有对民间艺术所蕴涵的知识文化有多少了解,而且了解到的民间美术也只是那些人们平日里耳熟能详的品种,并没有更广泛的认知。那么,对于学校来说,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学生们对多样化形式的民间美术的了解,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诸如放风筝、贴窗花等实践课。另外,对于本地的民间艺术资源要多加开采,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从身边熟悉的资源开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且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并且讲诉作者所展示出来的审美以及思想,加强学生们对艺术创作理念重要性的认识。像一些著名的雕塑或是雕刻等,都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所应教导的重点内容。

三、结束语

总之,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不单单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是对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弘扬。所以将丰富多样化的民间艺术融入到小学的美术教育中是积极可取的,也是当前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姚建国.浅论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1)

[2]陈瑞涛.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来看美术教育的发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7)

[3]梅玉洁.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贾海燕

小学美术结合优秀民间艺术论文 篇2:

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

摘要: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及美术素养的基础阶段,对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该教学需不断优化授课手段。中国民间蕴藏着诸多优秀的艺术资源,教师可以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美术教学资源,创新授课形式,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也是对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基于此,文章对小学美术引进民间美术资源展开了探析,首先阐述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梳理了两者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促进两者的融合,为该教学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一、引言

趋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中国教育的目光逐渐投放在了艺术教育上。小学美术就是培育青少年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以此为基础着重开始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因此,提高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本身就属于一种人文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为此,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中,无疑是一种独特的创新,不仅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民族情感,增强其审美意识,还能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融入民间美术素材,优化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调上来开展教学,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观,而逐步实现艺术素养的养成。

二、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的民间美术资源,则是指日常生活的民俗活动中所蕴藏的艺术文化,其主要由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作而成,且具有悠远的发展历史,诸如:剪纸、年画等。将这些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上,对其教育创新及民间艺术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小学美术中,授课通常就是依靠教材的指导,教学资源较为匮乏,难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民间美术资源,是中国孕育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其蕴藏着深厚的优秀艺术文化,将其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上,无疑为该教学增添了色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授课资源。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对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以此模式展开教学,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对该学科的学习状态中。通过以民间特色为主的教学资源,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从而深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与学习,不断提高美术意识。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民间美术资源来自社会人们的创作,是长时间的艺术积淀而成的结果,故其兼具着一定的大众审美。在小学美术授课中,将民间美术素材传授于小学生,使其体味到民间艺术的气息,能够丰富他们的审美层面,从而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同时,该类资源还承载着久远的民俗文明,将其带入课堂,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有利于其文化素养的熏陶,进而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民间艺术,经历近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路程,在此之中蕴涵了大量的民俗故事和文化,故其变现形式上具有鲜活的特质。以此感染学生的艺术气息,能够使其感知到该类文化的情感,使其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总之,将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相融合,不仅能够开阔他们的见识,提升他们的审美,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

(三)有利于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

民间艺术资源,涵盖着诸多方面的文化,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导入该资源,无疑为该教学带来了丰厚的美术素材,同时也为该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引燃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欲望。通过民间艺术的加入,促使该教学形成了多元化的课堂,同时,民间文化的产物,其自身也具备独有的特色和内涵,将其优良的文化和理念传授于学生,能够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审美观,继而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艺术观赏力。

(四)有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正是由于源自民间的文化,故其本身蕴涵着大量的民族文化,可以说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为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开发该资源的艺术价值,不仅要进行对青少年美术技巧和素养的培育,还要实现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该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是对悠久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表现,可以说在此过程中,不单是引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同时也是提高民间艺术的传承价值,有利于其被更好的开发和保护。

三、民间美术和小学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之间存在诸多共通的地方,仔细探究能够发现,两者在某些特征上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从功能角度上来看,两者都是对艺术的展现,都承载着一定的艺术传承的作用。而在艺术类型上都隶属“自我调节”的形式,可以说民间艺术和小学美术,都维持了一定的原始艺术形态。不管是哪个类型的艺术,其中创作出来的艺术产物,都是源自对生命的感悟,富含着一定的情感,为此,在学习美术课程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及创新思维尤为重要。此外,民间美术资源和小学美术,都占领着天然的艺术地位,致使学生在吸收民间文化时会产生亲切的感受,以此开展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灵需求,符合青少年学习美术的形式。

四、小学美术教育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民间美术鉴赏能力

民间美术素材,是将民众的创作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其涵盖着丰富类型的文化产物,该类作品鲜明活泼,极具民族特色,同时也承载着中国民间文化的演变历程。因此,针对小学美术教育,应該增强对青少年美术鉴赏力的培养,可以将民间艺术素材融入教学当中。同时,带领他们欣赏该类资源的一些作品,并讲解这些产物背后的故事和发展历史,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感知这些作品身上的艺术魅力,以此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强化他们的民间美术欣赏水平。例如,在人教版《染色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民间的扎染艺术引入该授课中,并通过多媒体向他们展示扎染的过程和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对相关作品的欣赏,深刻理解扎染艺术,以此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合理引入民间美术资源

想要促使民间艺术资源的教学价值,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发挥到最大化,只凭借单纯地引进民间文化素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深入探究该类文化的内涵,并结合教材内容寻找合适的民间资源,才能彰显出该资源的作用性。为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融入相关的民间艺术资源,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切身观赏和感受当地的民间文化,以此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而深入对民间艺术的感悟和理解,继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审美观。

例如,在《民间玩具》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通过多媒体向其展示一些民间玩具,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难以了解到这些玩具背后的故事。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古玩市场,亲眼观赏一些传统的民间玩具,这些玩具多数是人工制作而成,通过这样的体验,能够促使学生观赏到传统玩具的制作过程,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真正地实现了民间文化素材的教学价值,相较于灌输式教育更具有高效的教学成果。

(三)提高学生民间美术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该学科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绘画技巧和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观等,而只有通过所学转为实际作品,才能显示其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利用民间美术资源,来组织相关的创作比赛,从而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比赛之后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创作以供学生观赏,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增强民间美术资源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对折剪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民间的剪纸艺术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剪纸的乐趣,并以此开展剪纸的比赛游戏。在此过程中,并非是为了学生一定要剪出非常优秀的作品,而是为了激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剪纸的艺术,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還能将民间艺术所附带的美术知识转为实操能力,进而实现培养他们艺术素养的目的。

(四)整合课本,强化学生的认知

民族文化的演变历程久远,故产生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当善于整理和运用合理的相关资源,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且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然而,教师由于自身的经验有限,并非和所有的民间美术资源都有过交集,从而致使其在采编美术教学内容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老师在课下可以布置让学生依照课堂内容,去自由搜集相关的民间美术素材,这样不仅能实现丰富课堂的知识结构,还能锻炼学生的采集能力,继而培养他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等方式,来获取与课堂内容相符的民间艺术素材,并将其带到课堂上,然后对自己收集的素材做出介绍,向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实践能力,还强化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使其体验到美术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将民间艺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是对民族优秀文化有效传承的一种方式,使其在新时代中得以开发和运用,同时,也丰富了小学美术的教学资源,为美术课堂增添了色彩及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该类资源,培育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并且要充分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致力于将所学知识转为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柴德生.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J].明日,2019(9):1.

[2]郑洁.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四,2019.

[3]吴梦萦.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智慧,2020(5):58-59.

[4]陈伟.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4):148-149.

[5]张辰.民间教学,功能探究: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小学生,2019(7).

作者简介:姚杏仙,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

作者:姚杏仙

小学美术结合优秀民间艺术论文 篇3:

浅谈“竹”文化及其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新课标”中提出:美术教学应尽量考虑自然环境资源的使用,以及校园、社会生活资源等。当地的文化资源是艺术课堂的宝贵财富。因此,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对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了解和认同当地文化,提升美术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竹”文化 小学美术课堂 民间艺术 教学资源

艺术,也叫“造型艺术”,它利用各种材料创造视觉形象,是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精神劳动;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美学课程,通过培养人类的审美认知和审美创造力,为人类提供交流美学信息的平台。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课程的概念,在艺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竹子,努力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其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其审美情趣的升华奠定良好基础,全面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与研究。

一、“竹”文化概述

竹枝挺拔细长,翠色欲滴。中国古代和现代文人很多人都以“竹”作为自身秉性的代表物。可见我国文人对“竹”文化的推崇。

二、“竹”等民间艺术资源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开发价值

(一)对本土民间艺术的传承

艺术研究不仅是对绘画技巧的培养,也是对文化的研究。民间艺术是一种罕见的宝库。如何正确引导和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认识,加强传统手工艺教学是基层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设计相关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方民间艺术的认识,进而有效地继承了本土民间艺术。

(二)优化美术教学的方式

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在互动过程中进行。这里的“互动”是指一种组织兴趣、教师、家长、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反映学生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学习兴趣在艺术学习中具有情感色彩,且它在刺激、促进和维持学生学习方面具有决定性因素。从当地艺术教育资源的优势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探索当地的“竹”作品艺术风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模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竹”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现状

当地艺术资源在国内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艺术教育者尝试将国内外艺术教育经验结合起来,充分借鉴后进一步加深对国外本土艺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的研究。而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家应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朝着当地艺术资源的方向努力。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特点将当地艺术资源带入课堂。

国内教师对美术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导学生画画占52%;引导学生欣赏优秀艺术作品占34%;补充课本以外课程知识的占10%;几乎艺术教师很少带领学生学习当地的艺术知识(占4%)。丰富的地方艺术资源无法在艺术课堂上得到充分利用,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国内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办学机构教学与本土资源脱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教授教科书的知识,无法根据当地资源的特点为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如此一来,小学生势必对当地艺术资源缺乏了解。

真正优秀的艺术源于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抽象式處理。同时,艺术的使用应该高于生活。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艺术教师必须很好地了解当地的艺术资源。

(二)受文化课“排挤”,美术课长期处于尴尬境遇

目前,中国大多数学生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要将本地资源应用于艺术教学,他们认为,艺术课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艺术教科书,没有必要到户外参观艺术作品,当地艺术资源与学生学习艺术无关。他们没有意识到许多优秀的竹制品都有艺术价值。通过对“竹”的素描,学生可以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并养成爱观察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参观当地特色的地方,学生可以体验自然的伟大,并对其抱有敬畏之心。

五、“竹”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学校实际,注重本土资源的应用

我建议将竹资源带入课堂,将竹文化与艺术教学相结合。可进入竹制品工作坊,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周围神秘而有趣的地方。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和发现当地竹制品行业的发展历史,体验和感受“竹子”带来的快乐。进一步了解美术中“竹”的造型美。通过有针对性的校外实践教学方法,您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队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和社会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二)教师结合自身所长,深入挖掘本土美术教学资源

虽然教师应注重刺激和挖掘学生的兴趣,但他们不能忽视自己的兴趣和特征。美术教学的效率与师生的生活,兴趣,爱好等密切相关。以“竹”文化为例,随着地方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事业的不断进行,在教学信念的指导下,制造学生与“竹”资源、“竹”文化接触的机会,有空闲就带学生重温“竹”文化的发展历程,回味本土文化的味道和气息。

(三)引导家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感受本土民间文化魅力

为了改善美术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家长对美术教学既有观念,美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支持教学活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艺术材料以外的学习条件。对于一些当地的艺术资源教学,学校有必要与家长合作,带领学生参观竹林等地方。在当地“竹子”资源的基础上,营造学生了解当地艺术资源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他们对当地竹文化和艺术资源的看法,以及他们喜欢接受的内容。聆听学生关于当地资源的声音,了解他们对当地资源的态度,并调整自身对当地资源的看法和行为。

六、结论

可以说,学生的感悟来自本土生活,源于本土生活,此刻再回归课堂,学生则会因生动的生活感受而“下笔如有神”。地方文化资源是一大财富,它与艺术课堂密不可分,只要艺术老师用发现的眼光去探索,去挖掘和利用,在课堂中不断地渗透本土文化元素,就能解决众多美术课堂中的疑难问题 。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资源进行艺术教学。当地的文化资源是艺术课堂的宝贵财富。因此,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郝德珂.乡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融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18.

[2]顾今.竹之信仰 东方风韵[N].建筑时报,2016-11-21(006).

[3]李顺亮.“不可居无竹”的永安演绎[N]. 三明日报,2016-10-17(A01).

[4]倪顺金.竹文化与《趣竹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04):96.

作者简介:

周备仿(1987.3-),女,汉族,杭州富阳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

作者:周备仿

上一篇:当前形势下高职声乐教育论文下一篇:软件开发应用下的软件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