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处不在600字作文

2024-04-22

美无处不在600字作文(共18篇)

篇1:美无处不在600字作文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美无处不在。只是因为我们缺少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

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老太太。这位奶奶年近七旬,非常年迈,皱纹爬满了当年年轻的脸。她依靠着公车扶手站立,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在奶奶的身旁,有一个身着西装,手提拎包的上班族男人,但他的眼睛却不大对头,一直斜眼看人。奶奶就在他的身旁,可他却熟视无睹,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听音乐,无视了奶奶。司机突然一急刹车,奶奶身子不稳,一个踉跄,一不小心踩到了西装男的那双经过精心打理的皮鞋上,男子顿时大怒:“你怎么回事啊!老子花几千元买的皮鞋你赔不起……”围观的人都被男子这种对老人不敬的态度激怒了,一位女士站了出来,把被男子吓到的奶奶扶到她的座位上坐下,男子看到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位女士不就是美的代言人吗?

大自然,是美最大的供货商。蓝天,绿地,清流,小溪;崇山,峻岭,高楼,树林。它们,都是无与伦比的美丽风景。请爱护这份大自然赠予的美吧,它们,才是地球最珍贵的宝物。我们要制止那种破坏美的行为。珍惜吧。

在西街的街角,有一个报摊,报摊的主人,是一位聋哑老大。他卖出的报纸并不多,可是他依然过得很充实。有一天,一个行人在面前匆匆走过,“啪嗒”一声,啊!一个手机落在了地上,老人一看,抓起手机就跑。一会儿后,老人与路人拉拉扯扯地回到报摊,原来老人把手机还给了行人,行人要塞钱给他以表谢意呢!老人犹豫了一下,指了指报摊,拿起一份报纸。路人明白了老人的意思。接过报纸,付了钱,匆忙地走了。老人依旧坐回原来的位置,可脸上却多了一份幸福和充实。这也是一种美。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让我们也成为美的主人,给世界增添一份美吧!

篇2:美无处不在600字作文

记得上个礼拜一的那个清晨,天还蒙蒙亮,由于前天夜里下过雨,地上还残留着许多水。因为老师要求我们跑五圈,所以同学们一边抱怨,一边争先恐后的向前冲着,生怕落后了。其中一位同学在跑步时一不小心跌倒了,整个人扑在了地上,样子十分滑稽,狼狈。我想,他当时的心情一定十分矛盾,一方面希望有同学能将自己扶起来,一方面又不希望被同学发现,害怕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嘲笑他。然而,四周并没有同学嘲笑他,而是向他跑来,问他有没有受伤?我发现他的眼睛红了,他被那些关心他的同学感动了,他从没感受过同学们这样对他好,他应该很温暖吧!

没有事先的计划,没有精心的排练,但大家的举动却是那么一致,那么温暖,我相信这一定是校园里最美的画卷。

还有一次在数学考试上,大家都在奋笔疾书,教室里只听见笔在纸上书写的“沙沙声”。突然一阵奇怪的声音惊扰了同学们,大家都齐刷刷的看向那个发出怪声的地方。原来是一位同学不舒服,吐了一地。这位同学当时慌了,愣在那儿。这时班上几个同学在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下,跑去拿来扫把,灰抖,自发的清理地上的呕吐物,之前有些捂着鼻子的同学,也放下了捂着鼻子的手。这一切的行为,仅仅出于对同学的关心,纯粹只是同学之间的理解,可能那几个同学成绩并不突出,但他们的心灵却是最美的、纯洁的、高尚的。

篇3:美无处不在600字作文

特别是刚刚开始作文起步的中年级学生,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富,生活经验也相对缺乏,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更别提如何积累素材和选择素材, 所以无法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美,其实无处不在。作为老师,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来解决这一难题,让写作变得轻松、容易起来。

一、擦亮学生的慧眼

校园生活说来也很平淡, 如果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会觉得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在周而复始,毫无新意可言。就算勉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也很容易写得平淡无奇,像记流水账一般。那么生活中是不是的确没什么可写的呢? 不是的,只是处于中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的那些转瞬即逝的亮点。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的巧妙引导, 就像帮助学生擦亮了一双慧眼,让他们能够发现身边的鲜活的作文素材。

早晨, 当有同学迟到站在门口喊“报到”,说他起晚了或者是动作太拖拉了,我就会借着这个话题问学生:“你们的早晨是悠闲的还是忙碌的? 为什么会这么忙碌? 这么忙碌的情况下,你是怎么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餐的? 你当时的动作如何,心里在想些什么? ”因为问的是大家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所以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说得很热闹。于是,一篇《忙碌的早晨》很快就出炉了。

有时, 我布置作业时写上这样一句 :“请和爸爸 妈妈去菜 市场买一 次菜。”第二天,我就要学生说一说菜市场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你在菜市场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能用上拟人句或者比喻句来说一说吗? 大家热闹地交流完后,作文———“热闹的菜市场”也就出来了。

春天,学校里的石榴花开了,我就带着学生来到少年山欣赏石榴花,站在树下,大家有的看,有的闻,有的还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抚摸, 再在一起交流。回家就写“石榴花开了”。秋天来了,我就要同学们每人带一个橘子来学校。我们一边看,一边闻,一边品尝 ,一边交流,状物作文“橘子”就应运而生了。下雨了,就写“秋天的雨”,我们就站在走廊上,一边看雨中的景物,感受雨中的风情,一边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了《争吵》这篇课文 ,我问同学们;“你们上学以来和同学或者朋友发生过争吵吗? 你们是为了什么事而争吵? 争吵的经过如何? 结果怎样呢? ”当天我就布置小练笔“争吵”,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有了这些作文素材的引导,学生也慢慢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 感受美了, 知道写作文时可以“写什么”了。

二、敏化学生的童心

会写文章的人, 一定是心灵敏感的人。只有心灵敏感,才能把风景写得如诗如画,把事情写得一波三折,把物品写得栩栩如生。而内心的这种敏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这是一种对学生童心的长久、持续的敏化过程。

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选择面包、蛋糕作为早餐, 而现在的蛋糕店里面包、蛋糕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我就让学生到蛋糕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买回家,细细观察,把它想象成一个生命体, 去和它对话。很多学生都写出了有意思的作文,在他们的笔下,面包化身为小公主、大脚掌、毛毛虫、一张老唱片……每块面包都被赋予了生命。

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和别的物体对话。校园里的樟树、文具盒里一块伤痕累累的旧橡皮、总是吃不饱的垃圾桶、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夜空的明月……这些都成了学生笔下的主人公。 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学生的心灵变得柔软,变得诗意。他们慢慢明白,原来世间万物都充满了灵气,可以表达人的心情。

三、发散学生的思维

每次批改作文时, 我都能发现有不少的“雷同”作文,这些文章千篇一律, 缺乏个性。似乎不写这种“大众”作文, 就没什么好写的了。这就说明学生在作文时存在着思维定势。我们就要指导学 生冲破这种定势, 发散自己的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问题,这样同一个题目就有写不完的素材,就能写出新意。

有一次春游回来,我正犯愁该不该布置写一篇文章,要知道上回写春游的文章可真是大同小异,这样的文章写来有何用呢? 突然我灵机一动,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围绕这次春游来写,但是重点不能写我们玩了什么。刚开始大家愣住了,不写玩 ,还能“写什么”呢? 可是细细一回顾,发现春游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可写之处。比如,有的学生写盼望春游已久却因下雨不得不推迟的那份心情的《盼春游》,有的学生写春游路上一个同学是怎样爱护环境卫生的《春游路上的移动果皮箱》,有的学生重点写春游途中同学们的互帮互助《她 ,让春游更快乐》,有的学生重点写春游时与一个曾经有矛盾的同学和好了《我们和好了》,有的同学写春游时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送小鸟回家》……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题材,却写出了那么多立意不同的作文。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换一个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样,何愁不知道“写什么”呢?

四、牵住作家的手畅游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任何文章,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叶老先生寥寥数语帮助我们认清了阅读跟写作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因素,读写结合,让学生知道可以“写什么”。

《蟋蟀的住宅》中有这样一个拟人句“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 , 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读来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我就让学生也学着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其他的动物和植物。《幸福是什么》中有一 段话描写了什么是幸福,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格式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幸福是什么。《白鹅》中有很多正话反说的 句子,例如,“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的净角出场。”学生就用这种方式来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如 《火烧云》中有一段话对火烧云形态的描写非常精彩。 我就趁机引导学生也来写天空中一朵云的形态。在学完《陶罐和铁罐》一文后,我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两种物品的特点,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范文的结构模式仿写下来。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 作家是最好的老师。作家写什么,我们就写什么,虽然没有作家写得那么令人拍案叫绝,但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彩。仿写,让我们牵住作家的手一起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写什么”已经不是难题。

五、积累,创建记录精彩的 宝库

记录生活,收藏生活,表现生活,这是我布置学生每天写小练笔的初衷。我没有规定小练笔字数,只要求学生每天随手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 因为量不大,很多学生都能够坚持,这样日积月累下来,生活中很多精彩的片段就留在了练笔本上。有时,有学生问我:“老师, 这次作文我不知道写什么好? ”我就会建议他去翻翻自己的练笔本,选择其中一个题材,扩充扩充,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文章就出来了。

篇4:“美无处不在”主题作文延伸训练

“我只想永远永远牵着你的手,陪着你看透人世间悲欢离愁,直到双鬓白头,还有什么奢求,这辈子有你就足够,这是最美的最后。”歌曲《最美的最后》以其柔美的旋律在我们的心海掀起波澜,成为我们平凡人生的一种朴素的追求。

然而,“最美的最后”并不仅仅局限于情感天空:你听,那“最后一次演讲”穿越时空,依然响在耳畔;你看,那“最后一片叶子”绿意盎然,依然鲜亮在眼前。小小的教室里,最后一排可能发生过美丽的故事;浩浩长江边,有着三峡移民对故土家园的最后一次凝望。还有最后的奔跑、最后的跳跃、最后的坚守、最后的交接……

你的心中一定留存着许多美丽的“最后”,你对于最美的“最后”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与认识,请联系实际,以“最美的最后”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请写出你是如何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

提示这是一道既有材料限定又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

审题时首先要注意,写作的内容必须是“最后”。而“最后”可以指时间的“最后”——生命的最后时期、人生的某一个发展阶段、某项活动的最后时刻等,也可以指空间的“最后”——座位的最后一排、排名的最后、艺术作品的结尾等。

其次要审清写作的重心是“最美”。“最美”可能是最难忘、最快乐、最热闹的,但又绝不等同于此。“最美”,应该是风景之美、艺术之美、情感之美、人性之美、精神之美等,应体现良好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写作该题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只有写出“之前”和“普通的美”,才能比较出“最后”、“最美”之“最”;否则就会写成“美丽的某某”等。当然,也不能把社会中的“最美群像”(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等)硬贴上“最后”的标签。

写记叙类文章,可以抒写亲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最美”情感,可以表现最后一名同学奔跑的“最美”精神,可以描绘生活中所欣赏的某一“最后”时刻的“最美”景色等。写议论文,可以评论某一作品“最后”部分的“最美”艺术性,可以感怀某些即将消逝事物的“最美”印象,可以阐发某些人在“最后”时空里所彰显的“最美”品质等。

【延伸训练二】

请以“经典的魅力”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请写出你是如何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

提示

何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民族性的艺术、作品、著作、理论、思想等,经典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通过实践验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沉淀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典深入人心,在各自领域发挥过重大作用,而且将继续影响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成长,经典铸就了民族的灵魂。

经典历久弥新、经久不衰,比当代时尚有着不可比拟的巨大魅力。经典的魅力在于它的创新性、穿透力和永恒性。经典的魅力是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的:写作时要集中笔墨表现某部经典本身所具有的“美”,然后再着力表现经典带给欣赏者的影响力、感召力或教化作用等。

就我们同学而言,最常亲近的经典是文学经典,其次是音乐经典、绘画经典等。具体写作时可以由欣赏某一部经典作品展开,分别写该经典的几种魅力;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几部经典所具有的相似魅力等。比如,写《红楼梦》的诗词美、人物美、思想美、艺术美等;也可以写《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论语》的魅力、《命运交响曲》的魅力等。

篇5:美无处不在作文600字

她,拿着干抹布,轻盈地走进保洁室。“哗啦啦”,自来水打湿的抹布被她拎回了教室。这个小女孩从404班的教室里拿出洗手液盒装满水的喷壶,跑出教室,跪在地上,用湿漉漉的抹布,在洗手液的喷口,用她那双小小的手挤出洗手液,搓呀搓,顿时安静的校园里满是一首交响曲,隔壁班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凑过来看,她仍不理会。

这个小女孩拿起满是泡沫的抹布,往沾满灰尘的走廊墙壁上轻轻一抹,墙壁上好像是沾上了五颜六色的泡泡,射出绚丽的光芒。小女孩又用手在墙壁上抹了一下,然后像洗衣服一样,一直搓。墙上那么多白色的泡泡慢慢地变成浅灰色、灰色、深灰、黑色……小女孩把整个墙壁都擦了一遍,班里的同学越来越多,最后灯火通明,唯独她一个人还在走廊上不知干什么。

这女孩抓起抹布,又用轻巧的脚步,快速跑到保洁室关上门。“哗——”水把抹布打湿了,水池里全是乌黑的脏水。

她又跑到走廊里,抓起沉重的抹布,又吃力地在墙壁上涂抹。一刹那,墙壁一干二净,一丁点灰尘也没有。小女孩抹了一把汗水,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仿佛在说“走廊,你真干净!”

可是,在小女孩的眼里,墙壁依然不完美,缺了点什么呢?小女孩又回到教室里,从柜子里拿出一块干抹布,在墙壁上擦,以便把水吸干。

篇6:美无处不在作文600字

那是一个晚上,我坐在公交车上。车上的人极少,人们都因一天的疲倦伏在前座或是车窗边做着美梦。我的前面坐着一位和我差不多的女孩和一位年轻女子。

公交车行驶地不是很通畅,每经过一次积满雨水的小水洼就能看见乘客的脑袋像拨浪鼓似地晃动着。坐在我前面的女子也不例外,她乌黑的头发凌乱地披在肩上。车外,雨下得越来越大,凛冽的寒风拍打着车窗。突然,我感到一阵冰冷刺骨的风袭来。原来,前面的窗户没有关紧,风便趁机钻进来了。那女子似乎有些痛苦---她急忙将帽檐拉向最低处,并将藏青色的围巾捂住嘴,随后还传来两声低沉的咳嗽声。

小女孩察觉到了这一点,她起身跑到窗户边,一手撑着后面的窗户,一手吃力地拽着把手,希望窗户能将风阻挡在外面。不幸的是,窗户只移动了些许,而她已经费了好大的力气。她只好跪在座位上,两只手一起扯着把手,玻璃与玻璃槽拉扯的过程中发出巨大的摩擦声,那个女孩眉头紧蹙,抿着嘴巴,紧靠着车窗不停地拉着把手。风似乎觉察到了她在与它作对,拼尽全力向窗户扑来,妄想挤进车内,并发出了尖锐的叫声,女子的咳嗽声加重了。女孩试图慢慢拉着把手,让其尽量降低噪音。窗户在一点点地移动着,窗户“啪”地一声关上了。车内恢复了平静。

女子的眉头舒缓了,女孩坐回了座位,会心一笑。

篇7:美无处不在作文600字

每逢天幕悄然戴上黑炭般的头巾,熟悉的旋律便会在五里桥公园上空萦绕。沿着彩灯,爸爸拉着我在复习每天的功课――散步。

看,彩灯忽闪忽隐,似乎在与树影捉迷藏,树旁的空地上人头窜动,老人们有的在博弈,有的优美的跳广场舞……喝彩声、掌声、欢乐的乐曲声交织成一个热闹非凡的大舞台。这时,五里桥像慈祥的老爷爷,含笑看着人们嬉戏。

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又是爸爸在跟着舞曲的音乐,哼着不变的曲子,脚尖顶着石子路来了个大旋转。舞池里的一对对手挽着手的舞伴,迈着轻盈的步伐,伴随着乐曲的节奏翩翩起舞。瞧,邻居王奶奶也来了,她扭着腰,摆着臂,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闻,这时彩灯下的秋菊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如新摘的春茶,滑入鼻孔,又如蹦跳的小精灵引起你无限的遐想……

爸爸感概地告诉我:“五里桥公园的变化可真大啊!爸爸小的时候,这里简直是一条“黑龙江”,抬眼望去,都是黑的,散发出恶臭,海面上到处漂浮垃圾……傍晚,四周除了蟋蟀、青蛙的叫声外,人烟稀少。而如今它已成了安海的一个“闹园”。还别说,我着实被惊艳了―――这根本就是“丑小鸭”变“天鹅”嘛!我不禁心潮澎湃:风景这边独好!如果说安海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链,那么五里桥公园就是链上那璀璨的明珠。

陨落、蜕变、腾飞……小小五里桥,见证了家乡的发展、灿烂;小小乡镇,逐梦新时代,创造新生活!美,就在身边!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就能发现美。我为身处于文化底蕴浓厚的古镇而骄傲,更为安海人爱超敢拼的精神而自豪!

篇8:美无处不在600字作文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 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对确立正确审美观是十分必要的, 它能有力地促进中学生的心理、思想成熟。那么, 班主任从班级教育与管理角度, 应如何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呢?

一、班级集体美的创造

(一) 班级集体的内在美创造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 在班级里的全体成员创造集体美的实践, 能为中学生在将来创造社会美奠定基础。创建班集体的内在美, 最重要的是确定奋斗目标, 将全班学生吸引到为实现班级理想而奋斗, 以此为动力调动每个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 在集体主义精神指导下, 团结一致, 人人都为创造本班级“美好的明天”而奋进、欢乐。我常常在班级中说:“学习上我们应该争强好胜, 但生活中我们应学会宽容, 需懂得吃亏是福。”通过各种方法, 极力提倡同学之间良好的相处。只有拥有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学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在上一学期里, 我曾组织学生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读书活动月”活动。在书本的海洋里徜徉, 不仅使学生收获了知识, 而且使得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不仅如此, 对电影、音乐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 也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们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 班级集体的外在美创造

外在美是人可以直接看到的, 它是内在美的显露。一个班级, 应当是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的协调统一。班主任应当十分重视学生创造班集体的外在美。

1. 在课堂教学、课外集体活动 (如集会、早

操、集体参观旅行等) 中, 班级应当是人人自觉遵守纪律, 坐或站的姿势正确, 组织严密, 秩序井然, 显示出良好的班级风貌。

2. 教室和宿舍的桌凳床椅整齐, 地面门窗洁净, 美化教室和宿舍得体、合理, 人人注意保持集体卫生。

3. 美化本班分管的校园场地。

美化校园, 在鸟语花香的情境里, 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 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只有当学生用劳动来创造美的时候, 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为高尚。”

4. 有条件的学校, 在教室门口、走廊里可以置放盆花、盆景。

5. 注重教室每周黑板报的设计与制作。

二、个体美的创造

班级集体的美, 是由学生个体的美构成的, 集体之美体现在个体之美当中。个体的美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美, 即内在心灵美与外在的形体美, 人体的遗传性自然美与后天形成的社会美, 综合成“人美”。

(一) 领会心灵美

心灵美主要包括品德美、思想美、智力美, 是决定人美本质的最重要的因素。班主任应当明确地告诉学生, 外貌美是父母给的, 不由自己选择的;心灵美是后天的, 是靠自己创造的。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 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二) 讲究语言美

中学生在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时, 都应注意语言美, 做到用语和气、温雅、谦逊, 不讲粗话、脏话。这是语言美的最低要求。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逐步锤炼语言, 在口语和书信中, 用词确切, 简洁练达, 条理清楚, 描述逼真, 说理有据, 风趣幽默, 做到讲究艺术语言美。

(三) 追求行为美

行为美是通过一个人的实际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美。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做到待人有礼貌, 对同学团结友爱, 助人为乐, 不损害集体利益, 不破坏公物, 不危害社会秩序;还要指导学生热爱劳动, 刻苦学习, 懂得将来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参加祖国的建设。班主任应当教导学生:“不因善小而不为, 也不因恶小而为之。”应当提倡坚持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在校内和校外都要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

(四) 注重仪表美

仪表美, 包括人的体貌美、衣着发型美、情态美等。班主任应指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与保养身体, 衣服大小合身并常换洗, 衣服色彩要适合学生时期的特点, 发型适合青少年特点, 及时理发, 神情举止应做到稳重、敏捷、大方。

三、实施班级审美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一, 课堂教学。班主任除自己任教学科要结合教学内容, 维持课堂秩序进行美育之外, 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领会其他学科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第二,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将审美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欣赏美、追求美。

音乐欣赏:每两周一次的固定班级课外活动。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歌曲光盘拿出来, 放给全班欣赏。必要时, 教师可讲解如何欣赏音乐的美妙。

读书活动:是班内专为学生课外阅读开设的小阅览处。目的是使学生开阔眼界, 丰富知识, 并定期召开课外知识问卷会或竞赛会。

影视选看: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和观看电影, 观后组织学生评论, 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抵制消极思想的影响。

组织旅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 指导他们去欣赏祖国的自然美景, 鼓励学生将来投身到改造大自然、建设美丽的家园的活动中。

第三, 现实生活。实施审美教育, 必须跟现实生活广泛地联系起来, 使学生养成美化环境的技能与习惯。首先, 要引导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布置教室, 美化宿舍, 绿化校园, 严守学习纪律, 以美的环境陶冶学生心灵, 激发学习热情。其次, 要指导学生在家庭里美化学习、生活环境, 书桌、床铺要整理得干净、整齐, 并布置、张贴格言警句或有意义的图画。再次, 要求学生注意外表形象, 讲究个人卫生, 衣着合身适时, 不穿奇装异服, 男生不留长发, 女生不烫发, 不涂抹口红, 言谈举止注意风度。

篇9:美,无处不在

一、感受自然美,陶冶心灵

自然界中的优美风光,最能使人产生愉快轻松的心境。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美文,正是作者在感受大自然的优美风光之后的心灵写照。文中那徐来的清风,皎洁的月光,拂水的柳丝,灿烂的春花,多娇的江山等美景,使人的神经系统处在一种柔和平衡的状态中。

“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中那些大自然的美景,寄寓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象征着作者的高洁品格,因此能够给学生以陶冶。像这样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自然美,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要实现这一目的,朗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学习《听潮》一课,我把课文分成几个画面指导学生朗读,读“海睡图”,应以轻柔、舒缓的语气,并且带着丰富的联想,读着读着仿佛能够感受到大海真的“睡着了”,连你也仿佛进入海的酣梦之中。读“海怒图”,应该情绪高昂,以急促的语气、高昂的语调,引导学生想象海浪阵阵拍打岩石的动态、声响,想象千军万马混战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朗读,使作品在学生眼里已经不是被解说的对象,而是一种融进自己情感的创造性审美活动了。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美有更深刻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如《春》一文,描绘了春天生气盎然的景象,我把有关“春”的图片《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一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激发青春美,憧憬未来

“那些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童年生活如潺潺流水般离我们渐渐地远去,童年成了一支难忘的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让学生充分了解他人特别是名人的成长足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从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丑小鸭》以童话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努力追求,最终是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在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正在长大。

三、感悟平凡美,熏陶情感

“情动方能辞发。”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除了自然美之外,还有真挚的人情美。那是作者在生活体验中的感受,或是亲情,或是友情,或是爱情;或是快乐的,或是悲伤的;或是平淡的,或是激昂的……世态冷暖,人情世故,都在作品中有所体现。通过学习这样的文章,让学生感悟人情美,使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

在鲁迅先生笔下的连真名实姓都不为人所知的保姆阿长;杨绛先生与蹬三轮车的车夫老王之间的交往;朱自清泪光中那个青布棉袍黑马褂的父亲的背影……这些在生活中没有出众的相貌,没有英雄般的事迹的普通人、平凡人。当我们走近他们时,就会慢慢发现或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善良、淳朴……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实现情感的迁移。可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让学生学会关注普通人,关注弱者。使学生真正从心灵上得到启发,受到感染,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

四、体会民间美,发现艺术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几乎每一件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各有不同。

沈从文用他那精妙的文笔描绘了美丽的湘西世界,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自然、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汪曾祺则让我们看到了高邮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热闹,让人不禁想起了赛龙舟、吃粽子。冯骥才用他那弥漫着浓浓津腔津味的语言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形象,我们仿佛看到了熙熙攘攘的天津卫码头。教师应当注意利用本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课外,去发现那蕴藏在民间的瑰丽艺术。

五、品悟哲理美,塑造人格

古人说得好“文以载道”。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具有深刻的哲理,教师要敏锐地把它挖掘出来,利用这一资源,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因为学生是最具塑造性的,教师言教、身教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说节选《热爱生命》中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物”在荒原上展开了一场互相猎取对方生命的生死搏斗。淘金者最终咬死了狼,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让生命重新放射光彩。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帮助学生领悟应当“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享受我们的生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时间,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

美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美的热爱,让他们感到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情趣,使其充满着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在此基础上,美感教育应着重于使学生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和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篇10:美无处不在作文600字

走出家门,猛然觉得有些不对劲,我环顾四周,咦!楼梯怎么这么干净?还有,放在门口的垃圾怎么都“穿越”到垃圾桶里了?难道神仙来过了?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心头充满了疑问和好奇,我决心来它个守株待兔,弄个水落石出。主意已定,好不容易捱到了晚上,我睁大眼睛从猫眼往外窥视,就不信我找不到目标!我信心十足地做好了熬夜的准备,只等“兔子”出现。

蹲守开始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铛、铛、铛……”时钟敲响了11点,我已疲惫不堪,正欲昏昏欲睡,就在我估摸着如果再不动一动我就会被黑夜吞噬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我立刻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是“午夜凶铃”?还是福尔摩斯没抓住的小偷跑来了?脚步声渐渐地近了,那个黑影是何方神明?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了。终于看清了庐山真面目了,想象中的神明居然是新搬来的刘阿姨!只见刘阿姨高挽着袖子,一手端着水盆,一手拿着抹布,满头是汗,看来这几天的奇怪现象都是刘阿姨一手清理出来的?

这时,只听一阵“OO@@”的声音,接着“哗……哗……”的声音传来,我“激灵灵”打了个冷战。仔细一瞧,原来刘阿姨正在卖力地擦着楼梯扶手,原本蒙着许多灰尘的扶手转眼间变得焕然一新,似乎能照出人影;然后,只见她又拿起拖把把楼梯上上下下拖了个干干净净;最后,她又把楼道的自行车及杂物摆正,拎起垃圾蹑手蹑脚地往楼下走去。

原来刘阿姨为了不影响大家的休息,每天都是在深夜为大家打扫卫生,我望着刘阿姨远去的背影,忽然觉得她高大了许多,我暗下决心,我要把这件事告诉单元里的每一个人,让大家知道刘阿姨不仅人美,而且心灵更美!

篇11:美无处不在作文600字

我的校园,是一个花园,美不胜收,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吧!

首先来为大家介绍柳树。

在教学楼前面,栽着一棵柳树。“她”又细又长的枝条一直从头上垂下来,好似一位长发飘飘的仙女,又好似一位窈窕淑女。调皮的风儿妹妹来了,她朝柳树吹一口气,柳树姑娘便在微风中飘动。春天一到,柳树发芽了,人们便知道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在晴天时,柳树的身上散发着阳光的气息,使人十分精神;阴天时,从柳树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朦胧感。

接着是樟树。说到樟树,他可是所有树中的长辈了。打我从一年级时,樟树爷爷就已经在了。他那粗壮的枝干,仿佛有一种使命感,就像一个老战士,在为我们站岗。夏天时,他就像一个大大的遮阳伞,为我们遮挡阳光。可以说是挡风遮雨了。

最后说桂花。桂花可是一个大人物,她是我们学校的校花呢!分为金桂、银桂、四季桂等。而我们学校就有金桂和银桂。

秋天来了,桂花树开花了,绽放出了她们最美的笑容。坐在教室里,我们闻到了桂花的阵阵香气,真是香气扑鼻。吃完饭后,蓝老师带领我们观察桂花。金桂的颜色是深黄色的,有许多小花瓣组成的一个“大家庭”。远远望去,一棵绿油油的树上点缀着许多黄色的小花,美极了!站在近处看,一根树枝上就开有许多小花。我凑近去,深吸了一口气,“嗯,芳香扑鼻,放在书中,使书也有桂花的香气”。我笑了起来。这时,蓝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把桂花带到教室里去怎么样?让我们的教室也充满桂花的芬芳清香。”我拿着桂花,想:好主意,桂花清新提神的作用,应该可以进化空气吧?这样,我们的教室不就更加透气啦?

篇12:美无处不在作文1000字

琥珀光

学校的风景终究是乏味的,窗外也总是那一角四四方方灰蒙蒙的天。唯有楼下的那一绺白色带着一丝活力与生机。那是路旁一绺绺不知名的小花,白得素雅,白得绚烂,精致的妆容,像是穿着婚纱待嫁的女子。夜幕降临,花瓣渐渐四合,周围的一切变得黯淡,但那花瓣的白色却顽强地裂开暮色,坚持着自己的色调。天全黑了,那道白却仍然虎虎有力,仿佛满天水清清的星子都盛入了那一只只高脚杯,那道纯净的白色一直汩汩地在我心底流淌。让我在黑夜中闭着眼都能看见。或见或不见,我知道它就在那里明亮着。

天空的痣

穿过滚滚车流,走下台阶,来到西横河畔,周围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只有悠悠的水声,啪啪的打衣声,和我的脚步声。杨柳又一次荣枯,飘逸的秀发只剩下光秃的枝桠,将城市的剪影切割得支离破碎。向前望去,灰暗的倒影,灰蒙蒙的天,好像一切都是冷色调。不经意地回头,目光却停滞。火红的太阳静静地匍匐在空中,像是天空的一枚硃砂痣,我呆呆地望着,思绪仿佛都被那金灿灿的红点吸去。火红的晚霞在天际燃烧,红日在这一袭华美的袍子中逐渐沉沦,和屋顶相触像是蛋打在炽热的平底锅上,澄澈的蛋清,滋滋地喧闹着,四溢出诱人的香味,阳光也喷薄而出,就像对这一天的盛大的谢幕。没有了夕阳,天很快暗了下来,看不清路,但我笃定地向前走,我知道,不管黑夜多少长,白昼总会到来。

用伞撑起的梦

家门口新开了一家琴行,面积很小,生意清淡,主人是个年轻人。每天路过那儿,总能见到一位老人坐在琴行檐下弯腰缝伞,花花绿绿的伞布堆满她的身旁。那年轻人也许是她的儿子,西装革履,坐在屋内的钢琴前,潇洒地弹琴。老人缝久了,便靠在墙上休息一会,闭上眼,陶醉地听着儿子的琴声,自己的辛劳仿佛在琴声中化为满足。我默默地望着这一切,虽然那花花绿绿的伞布和那高贵典雅的黑白键有些格格不入,但那绝不是我可以嘲笑的,那位母亲用伞撑起儿子的梦想,不抱怨,而是尽自己所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儿子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人屋内弹琴,一人墙外听琴,只听得琴声叮咚,母爱悠悠。

篇13:美无处不在600字作文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何不归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吗?透过这句词, 当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 了解了作者所向往的生活后, 才猛然觉悟到, “每垂钓, 不设饵”的深处, 隐藏着一份悠闲, 一份自在, 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田园生活。

在这学期的教研员指导课中, 我上了一堂古诗课, 选择了《渔歌子》, 经过不断地磨课后, 感触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片断:

1 读诗品味, 感受诗歌语言美

在语文教学中, “读”占首要地位, 特别是古诗词教学, 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 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 自读自悟、质疑问难, 细细品味古诗文的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追求在“读中悟, 悟中读。”

[教学片断一]:

师:在读之前, 出示温馨提示 (一读正确, 二读出节奏, 三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出韵味) 。诗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所以我们读的时候, 要读出抑扬顿挫。我们还知道, 一首诗就如一幅画, 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想象画面。

生:自由练读, 闭目想象。

生:有声有色地汇报朗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 怎么读呢?请看——老师已经把这一首词分为了两个部分, 你们读黑色的, 老师读红色的。注意听清楚我是怎么读的?明白了吗?

→交换读 (现在, 咱们交换着试试, 我读黑色的, 你们读红色的, 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齐读好, 咱们再来一次, 这一次啊, 老师在每行词中间加了一条小节线, 因为诗词朗诵, 要注意停顿, 老师读课题和作者, 你们读内容, 一定能把它读好!

师 (用体态提示学生)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 (不——须——归)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 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 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在执教《渔歌子》时, 采用了不同种“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词的语言之美。首先, 我在读之前出示了温馨提示, 也就是诵读要求。它让孩子们明白, 读词的第一步是读正确, 然后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 读出韵味。接着, 通过生个别读, 师生接读、交换读, 加小节线读, 引读等多种方式进行练读, 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诗词诵读中, 注意节奏停顿, 注意读出抑扬顿挫, 这些预期目标都能在课堂中顺利完成。第三步“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出韵味”, 效果并不显著。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 市教研员翁老师笑着点拨道:“一口吃不下一个大胖子, 诗词朗诵, 得一步一个脚印。首先没错, 是初读, 把诗词读正确, 接着通过适度讲解, 理解诗词的意思, 读出一定的节奏感, 最后通过展开想象、适当延伸, 就能悟意明理, 这时读出韵味就水道渠成啦!”

2 发挥想象, 再现诗歌画面美

在中外艺术史上, 许多人把画面与诗相提并论,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达芬奇把绘画比作“哑巴诗”, 诗比做“瞎子画”。后人评论诗、画, 更以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为最高境界。小学教材中的古诗, 有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果教学利用得当, 这些“无形画”无疑将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教学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这首词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生:从白鹭、桃花、斜风细雨、鳜鱼等展开回答。

师:如果让你们把这些万紫千红的景物画出来, 你最想用哪一种色彩画, 为什么?

生:用青绿色画西塞山, 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

生:粉红的桃花, 还有白鹭和蓝天的颜色。

师:来, 同学们, 静静地, 让我们走进这五彩缤纷的画面, 听——你听到了什么? (这是鸟儿在欢唱) ——你闻到了什么? (这是桃花在释放春的气息)

师:是啊, 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这是一个充满着生命力的画面, 来, 同学们, 让我们置身于这幅唯美的画卷中, 情不自禁的低声吟唱: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练笔:

师:同学们, 从你们那陶醉的眼神中, 我已经看到你们心中的画面了, 此时, 你可以拿起画笔, 描绘眼前最美好的画面, 也可以用简短的两三句话, 记录你此时的所见、所想、所感。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青”和“绿”, 并不是指箬笠和蓑衣当时是青绿色的。而是诗人非常注重画面的色彩感, 他将眼前春天的景物都赋予了生命情感:青绿色的西塞山前, 一群白鹭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桃花盛开, 溪水猛涨, 肥美的鳜鱼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第一句词中除了“白”字, 没有其它可以直接从文字上获取色彩的词, 但透过文字, 通过想象, 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万紫千红:青绿色的西塞山、白色的鹭、粉红色的桃花、淡黄色鳜鱼、还有大自然其它生命的各种色彩, 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春景图。此时, 忍不住想吟诵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以至于把渔父的箬笠和蓑衣都染成青绿色了。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 当学生们通过展开想象的翅膀, 领略景物的色彩美之后, 紧接着让学生在“听、画、写”中感受词的画面美。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写之前, 我先给学生放一首《森林狂想曲》, 让学生静静地走进这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用心去倾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去闻大自然释放的气息。此时, 学生就忍不住将自己五官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语言、文字、画笔展现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通过读词去想象画面, 只要教师启导得当, 这幅美丽的图画便会通过学生的想象映在他们的脑海中, 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令他们久久难忘怀。

3 由文引情, 领悟诗歌情境美

“情”是古诗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 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教学中, 就要牢牢把握诗文中的景物、文字和背景, 体会情感。当情感与诗文重叠交合, 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美好情感的体会中, 进一步升华对诗文的理解。

[教学片断三]:

师:读出词中画, 还得读懂词中人, 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 会有更多的发现。

课件播放:张志和, 唐代词人, 浙江兰溪人。十六岁他写折子给皇帝, 写的内容是治国良方, 深得皇帝赏识, 赐名“志和”, 后来因事被贬官, 从此再也不作官, 隐居在太湖一带, 扁舟垂钓, 自称“烟波钓徒”。

师:是啊, 张志和就喜欢这样的垂钓生活, 就喜欢这种悠闲, 这种自在。[板书]虽然湖面上吹着乍暖还寒的风, 还下着斜斜的细雨,

→他依然写道——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他不愿意回去, 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担心他长期在外, 惹出什么麻烦来, 于是出钱给他盖了一所草房, 还写了一首词送给张志和, 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来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词)

→老师想问下大家, 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 (回去, 回家)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太湖水, 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哥哥就是在叫弟弟赶紧—— (回家)

→好, 我也来劝劝大家。我当哥哥, 你们就是张志和, 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太湖水, 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狂风浪起且须还—— (斜风细雨不须归!)

→且须还那—— (不须归呀!)

→为何不归, 为何不归啊!是因为这里的风景—— (太美了!)

师:是不是只有这个原因呢?

“每垂钓, 不设饵”是说他钓鱼从不用鱼饵, 不用鱼饵就钓不到鱼, 可张志和却总说钓了很多很多, 那他钓到的又是什么呢? (悠然自得、自由自在、享受大自然的快乐、平和的心态)

结束语:同学们, 就这样看着、想着、画着, 这青山、这绿水俨然就成了一幅画, 成了一首绝美的词——[音乐响起]——渔歌子……

→斜风细雨——不——须——归—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词背后的这份情, 我选择了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进行拓补。记得金萍老师在执教《忆江南》时, 运用“一篇带多篇”的迁移法进行延伸性阅读。用“咏江南”的同一体裁同一题材的拓展, 让孩子们领略各大诗人眼中的万般美丽的江南。一方面观照了诗文的意思, 另一方面又拓展了课文, 为学习《忆江南》做了情感铺垫, 使学生的解读有一种广阔感和纵深感。我之所以选择张松龄的这首词进行拓补, 是因为他们是兄弟, 弟弟的这首《渔歌子》是用来答哥哥的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两首词, 具有针对性、工整性, 更具戏剧性, 通过师生间的一问一答, 通过反复的吟诵, 不断将感情进行升华, “且须还”——“不须归”, “且须还”——“不须归”, 不言而喻, 从学生一次比一次激情地诵读中, 孩子们读懂了“独钓春江水”的渔父, 读懂了张志和追求的这份“悠然自得”。

通过《渔歌子》这首词的教学, 让我感受到了在古诗词中, 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美——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带着一双充满美感的眼睛认真钻研, 潜心挖掘, 就可以找出每一首古诗词中独特的艺术美, 从而为实施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打开一扇美丽的窗户。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 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出, 要结合语文学习, 观察大自然, 观察社会, 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为有效达成这些目标, 教师应充分抓住古诗词的特性和中段儿童的认知特点, 采取一定途径, 让学生在“感悟”中理解古诗词, 感受古诗词的“美”。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体验,语言美,画面美,情境美

参考文献

[1]修订版教学大纲.

[2]语文课程标准.

[3]让古诗在学生的感悟中生根.

篇14:美无处不在

口袋长焦新宠

EX-H10有着强烈卡西欧数码相机的外形风格机身颇为紧凑轻便由于没有设计凸起机身很大的手柄,可以很轻松地放入用户的外套或裤子口袋甚至衬衣口袋也可非常轻松地接纳它,因此从机身体积上可以说EX-H10是一款名副其实的“口袋长焦”。当然与卡西欧s系列或z系列的数码相机相比,EX-H10的机身厚度要明显厚一些,这毫无疑司是为了容纳下10倍伸缩式镜头。EX-H10在机身正面设计了一个长条的坡形手柄,而且机身背后也为拇指的按压设计了专门的区域,因此拍摄时的把持手感不错。EX-H10机身背后更具卡西欧数码相机的风格,尤其是摄像、照相和回放三个独立的按键和可启动快速控制面板的圆形导航键,可以说是当前卡西欧数码相机标志性的控制单元设计风格,这种控制按键的布局统一风格对于熟悉卡西欧DC的用户非常有利,只是略微有些缺乏新意的感觉,

宽厚的机身为使用大块头充电电池带来了可能性,而大块头的电池则意味着超大的电容量,而EX-H10确实是没有让我们失望,在电池方面EX-H10配备了电容量选到了1950毫安时的可充电锂电池,此次试用的EX-HIO在充过一次电后,支撑了将近20天的使用时间,而且期间还有2次外出游玩的拍摄,共计3天的多次开关机拍摄,EX-H10都轻松应付了下来,在电池持续时间上EX-H10确实有些“一览众机短”的气势。

拍摄性能长短皆覆盖

EX-H10的10倍光学变焦镜头在广角端具有24mm的等效焦距,这让它在拍摄一些雄伟的建筑物或是室内合影时能够容纳更多的画面内容,而不会有缺角切边的遗憾,也避免了拍摄时用户需要频繁后退的烦劳。而望远端的24Qmm等效焦距对于人像,建筑物的局部细节或是距离较远的微小动植物等拍摄对象应付自如。

在动态摄像上EX-H10能够拍摄最大1280x720像素,帧速24 fps的720p高清影像,可惜对于更重视对焦和变焦操作的网络播窖类用户来说,在摄像过程中EX-H10不能进行精细交焦操作,而且如果用户自行改变与被摄对象的距离,EX-H10也无法再完成对焦操作,因此EX-H10比较适合固定距离的动态摄像,而对于需要经常改变距离的移动对象不是非常有利。

让风景和MM更美

卡西欧数褐相机是美颜模式的先行者,这种集成在相机内部的肖像照片美化功能确实给用户带来了一些拍摄上的乐趣和后期处理的方便,虽然一些追求正统意境的摄影爱好者可能对于这样的后期美化功能颇为不屑,但与简简单单的完全还原式的照相功能相比,能够带来不同效果的拍摄体验更容易激起用户更大的拍摄兴趣,也许是从美颜模式上尝到了甜头,这一次卡西欧把美颜模式移植到了风景模式中,设计了美景模式中。EX-H10的场景模式主要有色彩鲜艳模式和除雾模式2个方面,其中色彩鲜艳模式借助超高速影像分析,使色彩得以强化,这样就能突出风景的特点,从而使色彩更为逼真、鲜艳。获得过去单纯使用饱和技术无法实现的风景画面。而有时薄雾会破坏那些难能可贵的旅行照片,除雾模式经过高速影像分析后,相机调整对比度,以消除薄雾的影响,从而使影像更清晰,得到如同在晴天拍摄的效果,这2种模式都有2档的处理强度可供选择。

动态合成乐此不疲

除了美颜模式和美景模式这样的影像后期处理功能外,在照片的后期加工上EX-H10和EX-Z400,EX-S12一样,也设置了动态照片功能,动态照片可让用户从一系列连拍(CS)影像中选取移动主体,然后将其插入另一影像中。这使用户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组合影像,创建一些充满创意或搞怪的照片。除了动态照片外,EX-H10还由置了全新的动画插件,用户可以把一系列的原始动画元素添加到用户的照片上,即可创建充满乐趣和创意的连续变化的动画!

实际实用

EX-H10的开机速度比较快,而且基本上在4秒左右即可进入拍摄状态,10倍光学变焦镜头在全程变焦过程中平稳顺滑,而且镜头运作速度不慢,对于一些随时地抓拍比较有利。EX-H10在广角端的对焦速度比较出色,而望远端对焦则受拍摄对象的不同而有一定的起伏,在对焦区域选择上EX-H10提供了中心点对焦,多样(多点)对焦和跟踪对焦三种模式,其中多样对焦模式中的9个对焦点分布过于集中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对于边角的覆盖不是很强。不过EX-H10的跟踪对焦模式的工作效果非常出色,在选择跟踪对焦模式后,当用户按下导航键上的左右方向键,跟踪对焦模式即开始工作,这个时候即使被摄对象移动或是用户改变画面的取景内容。焦点会始终跟随对象而移动或是保持在原先对焦位置不动,这样对于用户拍摄时的构图灵活性有很大帮助,而且保证了主要拍摄对象不会有失焦的情况发生。

因为主要以美景。美颜模式和动态照片为主打牌,对于这些特色功能当然要加以试用,在美景模式下所拍摄的风景照片中绿地树叶等色彩的饱和鲜艳度提升显而易见,增加了照片更突出的鲜活通透的感觉,确实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篇15:美无处不在800字作文

或许只是一张漂亮的照片,一个精彩的瞬间,一处美丽的风景,都能让你陶醉其中,流连往返。

去年的冬天,刚放寒假不久,我和爸妈就回乡下老家度假了,我的乡下寒假日常生活从此开始了。我每天早晨都打开窗户,尽情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然后开始翻开书本,我尤如一只小虾,在浩瀚的书海中穿梭,遨游。晚上,在满天迷人的星光下,开始沿着河边散步,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借着朦胧的月光看着周边漆黑发亮的竹和树。妈妈拿着手电筒,照着水面的小鱼儿,爸爸便动作熟练地用小网篓将鱼儿捞上来,我便将装鱼的小竹筒伸了过去。在静谧的夜里,满天的星星在窃窃私语,草丛中还偶尔传了几声蟋蟀那既嘹亮又婉转的歌声,还有我们的叫喊声和欢呼声。看!在水底的石头缝中不时伸出一双钳子来,那是头上有“探照灯”的小虾在偷笑和戏耍你呢,好像在小声说:“你捉不到我的,哈!”像一个顽皮的小孩。爸爸手起“刀”落,小虾逃不出我老爸的手掌心。这时,河边又想起我们的欢呼声,和着草丛里昆虫那清脆的鸣叫声和潺潺的流水声,谱成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乡下的泥土中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故乡的月那么圆,那么皎洁,驱散了人们心中所有的阴霾。

我知道,故乡到了秋天会更美,稻谷沉甸甸的,桔子黄灿灿的,丰收的喜悦笼罩着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小山村。

其实,无论是那个季节,那个地方,只要用自己的眼眸去观察,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它,可爱的、动人的、美丽的一面,那是一种无可言喻的自然美。

篇16:美,无处不在作文400字

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美,无处不在。只不过很多时候,忙碌的生活让我们的眼睛蒙上太多尘灰,很多美被我们所忽视了。

就说我奶奶吧!,91岁的太婆在自家后院摔了一跤,摔断了尾椎骨,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爷爷没有兄弟,照顾太婆的任务全落在了奶奶的身上。为了让太婆热闹些,奶奶就在太太的房里装了电视机。尽管太婆躺着看不到,但也能听听电视的声音。为了让太婆叫唤方便些,特地装了按铃,按钮在太婆床头,喇叭在奶奶房间。为了让太婆舒服些,每每做完家务时,奶奶就坐在太婆床边,给太太按摩,陪着聊聊天。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现在太婆已经能够坐起来了。

大概是长期卧床,又因为年龄的增长,太婆逐渐神志不清,有点老年痴呆了。她经常在晚上按铃,等人来了她却说:没事你们下来干什么,我又没按铃。弄得奶奶睡眠很不好,尽管如此,奶奶还是不肯把铃拆掉。“要是真有事,怎么办?”奶奶说。有时,太太还会像小孩一样在床上大小便,可能是寒冷的`冬天,也有可能是个湿漉漉的下雨天。奶奶一直毫无怨言地忙碌着。

太婆在清醒的时候,总会对来看望她的人说:“幸亏我们家桂花(奶奶的名字)了!”

奶奶的这种行为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爸爸他们三兄弟总会在节假日相聚在奶奶家,给太婆买很多好吃的食品。只要爷爷奶奶一个电话,3个儿子无论多忙都会赶去。我也在想,我也要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就像奶奶那样,做个“陈斌强”。

篇17:美无处不在作文400字

早上,房间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叽叽喳喳”的声音此起彼伏,叫醒熟睡的我。我忙去阳台上想找到是谁在引吭高歌。“原来是你们两个小不丁儿。”

鸟笼子里望仔和添添一蓝一黄不停地跳来跳去,边跳边比着谁的歌声最好听。

几缕阳光悄悄地钻进了鸟笼子里,我一转身,发现了一副炫烂的画卷。

红艳艳的太阳从天幕后探出了半个小脑袋,打量刚睡醒的城市。它还散发出火红的光来,而且越来越大,周边的几朵白白的“棉花糖”也被晕染上了红光;有的是陶红配深橙;有的是浅粉配橙红;有的是浅紫配朱红;有的则是大红配橘橙,各式各样,如一匹大大的花彩丝绸覆盖在天上。

一大片一大片的阳光照在了大地上,我家阳台上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望仔和添添小鸡琢米似地点着头,扭动着身子,唱得更欢了,似乎在欢迎阳光的到来,墙头上的灰白小猫舒适地生了个懒腰,眼睛里闪着紫粉的小星星,就连小多肉的脸上也浮现了一团团可可爱爱的红晕,似乎被橙色的暖阳捏过,我也嘿嘿一笑,伸出了“罪恶”的魔爪

篇18:美,无处不在

李阳在毕业之后,并不是直接加入设计行业的大队伍,起初是做了一年的雕塑,而后跟了6年的工程,就这样接触到了很多与工艺相关的知识,逐渐喜欢并热爱这其中的原理,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实用与审美

设计中的实用与审美两者之间是统一的,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设计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谈起设计中的实用性,李阳说:“要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这样才能体现其作为实用性的存在,体现了设计应该以人为本的基础必然性。”

关于审美,设计中要以审美性为支撑,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与理解,由此产生了现在设计中的各种各样的风格。在怎么处理这两者之间关系时,李阳说要注重“地域文化”,这其中涉及到设计风格,设计风格是一个很广的范畴,因客户的地域性和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不同,审美性往往与设计师不同,所以要做出权衡的把握。对于客户实用和审美的相关要求,李阳总结说:“我们先要从了解客户中的地域文化、教育程度去处理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实用与审美促成统一。”

环保是首要

就环保来说,李阳表示,现在从事设计十个年头了,可循环利用的原生态材料一般都是客户的首选,譬如麦秸秆制成的墙纸。至于化学成分含量太高,特别是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装修材料则要禁止使用。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更新。空气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只有保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表达环保理念时,李阳说道。环保的室内设计往往会在大致空间上保证良好的通风状态,保证废气的排出,并利用天然的材料与墙体设计保证室内冬暖夏凉。至于照明方面,首先要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采光,通过增加玻璃透明度或者转移窗户的位置等方式,使自然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另外,李阳建议大家在室内可以适量种植植物,植物对净化空气的作用不可小觑。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相反。但仙人球、仙人掌、虎皮兰、景天、芦荟和吊兰等都是一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这些植物都是非常容易成活的。若想尽快驱除新居的刺鼻味道,可以用灯光照射植物。植物一经光的照射,生命力就特别旺盛,光合作用也就加强,释放出来的氧气比无光照射条件下多几倍。氧气纯度浓度的增加自然会让人心旷神怡,每天都像在森林氧吧里一样。因此,充分利用绿色植物装点室内,既低碳、环保,又美观舒适。

美无处不在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留下美的踪迹。李阳说:“我觉得设计美,就是一种和谐美,它的美是有很多种特征,是主体情感的愉悦和满足,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的结果。”

在中国元素风靡全球的当今时代,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的激情碰撞,衍生出了无数素雅含蓄、简约大气的现代风格空间。据李阳介绍,现代的中式风,复古的怀旧风,时尚的潮流风,浪漫的古典风都是现今最受欢迎的一些风格。然而,在异彩纷呈的设计元素中,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中国传统韵味的事物,将空间设计注入了一股崭新的东方风格,东方传统艺术的精髓才得以流传。

李阳曾经遇到过一户有特殊要求的户主,那是在两年前,那个家庭有五口人,每个人喜欢的设计风格都不一样,有中式风格,也有欧式风格,房屋的建筑风格和周围的环境比较偏重现代中式类型,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最后户主选择了简欧风格为主。虽然这对李阳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挑战,但是他想用混合风格设计,来满足家庭成员需求,同时也满足美的需求。最后他的方案是:地面、天花、墙面使用简欧风格,家具搭配现代中式风格,软装设计为混搭风格。最后的搭配出来的风格让户主很满意,自己也有了更高的突破。

李阳的设计原则,一直都是将低碳、环保理念放在室内设计的中心,这也是我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个性定制的需求之下,将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呈现出无论何种风格,都是和谐之美的体现。作为新世纪的设计师,李阳的愿景就是设计出最满足人类需求,又富有美感的温暖的家,为城市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多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姚丽萍教案下一篇:护路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