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无处不在优秀作文

2024-04-30

数学无处不在优秀作文(通用14篇)

篇1:数学无处不在优秀作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这样说过。是啊,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数学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求这个数和那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这些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去逛街,回来时,我们走过的路要经过“三毛”超市。我正为家里的冰棍缺货而犯愁呢,何不到超市购置一些?我和老妈商量了一下。但由于没提前说,一家三口仅带了22.5元。

到了超市,老妈问我,21. 5元可以买几袋冰棒呀?一袋冰棒是8.5元,21.5除以8.5应该等于……2袋,还余4.5元钱!老妈微笑而又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挑了两袋后,老妈又说,明天早上懒得做饭,买一块蛋糕做早餐。我们又到糕点区,我选了一块价值5.5元蛋糕。老妈说,这些钱足够了,我一口否认。老妈不信,要和我打赌,我胸有成竹我一定赢,因为刚才买完冰棒仅剩4.5元,现在要买5.5元东西,能够吗?老妈从来买东西不算账。等到买单时,账单上打出了22.5元,老妈目瞪口呆,只得拿出来一袋冰棒。

在回去的路上,老妈问我还剩下几元。我想,先是-1元,然后是+8.5元,应该是……7.5元!当我报出答案时,老妈看着手里的散钱,不得不甘拜下风。

我在霎那间感到:数学,你无处不在。

……

篇2:数学无处不在优秀作文

“看你们坐在车里太无聊,给你们介绍一个数学游戏。”我和妈妈一脸疑惑,异口同声地问:“在车上能有什么游戏好玩?”爸爸笑眯眯地回答:“当然有了!请听我介绍游戏规则。”

我和妈妈半信半疑,只见爸爸认真地介绍起了游戏规则:看窗外从我们身边穿过的汽车的车牌号上的数字,把数字依次用加、减、乘来计算,谁算得又对又快就是胜利者。我和妈妈连声称赞:“果然有趣!”并向爸爸竖起了大拇指。

因为爸爸要负责开车,所以就我和妈妈玩。妈妈先开始,只见妈妈大声地念出身边的汽车的车牌:4、8、9、0,开始快速地计算加法4+8+9+0=21,又开始计算减法9-8=1,9-4=5,9-0=9,然后开始算乘法4×8=32,4×9=36,8×9=72。算完,妈妈骄傲地说:“我厉害吧!你们行吗?”

我很不服气地说:“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第二个开始的是我,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的车子,突然,一辆车子从我们旁边闪过,“糟了!我只看见了5、7、6三个数字,怎么办呀?”我说。正当我像热窝上的蚂蚁――团团转时,这辆车子慢了下来,我高兴地叫起来:“8……”我也马上算起来:5+7+6+8=26,8-5=3,8-7=1,8-6=2,5×7=35,5×6=30,5×8=40,7×6=42,7×8=56,6×8=48。

篇3:数学教育无处不在

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 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 抽象思维刚刚萌芽, 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地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内化, 获得数学的经验. 为了孩子们的成长, 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安排了很多的操作和练习, 为孩子进行操作活动花时间花精力制作了大量的教具、学具, 可谓煞费苦心. 其实, 数学教育无处不在, 如果我们成人有意识把握好这一点, 便可以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 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 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

一、捕捉数学教育机会, 生活即教育

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向我们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第一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并促进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可以缩减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 在幼儿的生活中, 隐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素材:点名时老师说来了32个小朋友, 小朋友知道有2个没来. 幼儿每天要吃饭, 值日生分发碗筷, 一组有6个小朋友就发6个碗6双筷子 (勺子) , 碗也有大小、多少, 餐具的摆放是分类的、有序的;午睡起床穿衣服, 衣服上有扣子, 扣子有大小、多少, 还有各式各样的颜色和形状;随着身体的长高, 衣服会变小. 孩子每天要上下楼, 老师告诉孩子上下楼梯靠右走, 洗手排队了, 妞妞排在贝贝的前面, 贝贝在妞妞的后面, 这里又是区分前后高矮左右的好时机, 这些都是幼儿园每天都发生的平常事. 然而, 我们的教育常常忽略了小朋友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 喜欢从概念入手, 喜欢以经过抽象处理的各种图形和教具来让幼儿进行记数、认识图形、排序和分类活动. 数学教育生活化, 就应随机抓住生活中情景问题, 谈论与解决问题. 让孩子们感受到, 数学是用来解决生活中切身相关的有趣的事情, 不是那些抽象符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用简单的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基本方法、能力, 而不应该是知识的加深、技能的超前.

二、游戏时温故而知新, 数学教育与特色游戏结伴而行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 对学习保持兴奋、热切的心, 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和效果. 当数学教育寓于游戏中时, 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就来了. 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是球类游戏, 在球类游戏的开展过程中, 我们的教师较好地把一些数学知识贯穿其中.

1. 拍球数数

进入中班以后, 孩子们对拍球的兴趣渐增, 从会拍1个、2个球, 到100个200个球. 孩子们自己拍自己数 , 或者你拍我数, 或者一个人拍大家数, 拍球的技能在提高数数能力也在进步. 中二班有个孩子原本只会数到10, 自从学会拍球后, 他数数能力突飞猛进, 手口一直点数到200多,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是个拍球冠军.

2. 玩球

数学教育除了感知数量及其关系以外, 还有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在球类游戏中, 老师们可以让孩子区别大球小球, 区别不同颜色的皮球, 还可以在滚球游戏中比较远近, 抛球游戏比较高低, 还可以在运球比赛中感知快慢、感知时间. 数学知识在孩子们与球的玩耍中潜移默化地获得.

3. 取走了又来了

在夹玻璃球的游戏中, 幼儿通过夹玻璃球, “先夹了2颗, 再夹了3颗, 一共夹了5颗”. 本来小筐里有8颗玻璃球, 夹走了6颗, 还剩2颗. 在“取走了又来了”的过程中练习10以内的减法、加法.

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是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方法. 很多时候, 上课时没理解的知识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着玩着就懂了.

三、关注时事电视, 数学教育时刻存在玄机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这是孩子们多么期盼和感兴趣的事情, 为了迎合孩子的这一热门话题, 可以举办一个小小的运动会, 把“认识序数”这个内容与之联系起来, 通过运动员的号码、跑道上的数字以及最后评出的名次, 等等, 让幼儿在过把运动会瘾的同时也从中自然地理解了序数.

动画片里的情节中也蕴含着数学教育契机, 《喜羊羊和灰太狼》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数数有多少只羊, 早上几点灰太狼出去了, 几点回来的? 美羊羊过生日了, 看看把蛋糕分成了几份……孩子们看着喜欢的动画片, 和一群活泼可爱的羊群做着快乐的数学游戏.

四、其他活动的数学教育

绘本《蜈蚣先生的袜子》中蕴藏着排列的知识点, 孩子们在感受故事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特别和有趣的同时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从简单的ABAB排列到AABBCCC排列, 小朋友给蜈蚣叔叔穿袜子, 是在快乐地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而全然不觉得这是枯燥的按序排列, 但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却切切实实地学会了按序排列.

带孩子远足:树叶、小鸟、鲜花、汽车、楼房, 无不成为数学教育的素材, 老师家长们可以就地取材, 因材施教, 孩子在温暖、无焦虑、有充分时间的环境中, 轻松、自信地尝试、理解和解决问题, 踏青的过程可以构成一首数学交响曲.

角色游戏娃娃家里的一一对应关系 (把两个物体联系起来, 一个与另一个相配) , 一个勺子一个碗, 或者娃娃家成员一人一个水果都可以用来学习和巩固一一对应, 扮演角色间孩子们又在玩数学啦.

数学绝非是孤立的学科, 当数学与每日生活经验结合时, 幼儿才会感知数学的实用性, 当抽象符号与具体实物与半具体实物结合时, 幼儿才理解它的意义, 当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或游戏时, 幼儿才会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并爱上数学.

篇4:数学,无处不在

我们每天都要买东西,如果没有数学、不会计算,那一定很头疼吧!记得在上二年级时,有一次和妈妈逛街,我看见商店里有个牌子很引人注目,上面写着:5月1日到5月10日全场打八折。我指着牌子问妈妈:“妈妈,什么叫打折呀?”“打折就是优惠、便宜的意思,”妈妈说,“打八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八十,如果是打五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五十,也就是原价的一半。”当时我似懂非懂。后来,我们又去超市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付完账时,阿姨给了我一张销售小票,我仔细看了看,咦?小票上不是明明写着“155.32元”吗?怎么只收了155.30元呢?哦,原来是用了四舍五入的方法。现在分币用得少了,所以精确到角……

生活中的打折找钱这类“小事”要用到数学,科学“大事”更离不开数学。我国“神舟九号”的成功升空,怎么都离不开数学的周密计算: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速度、重量……计算中若有丝毫误差,则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险。

数学也不仅仅只有一副严肃的面孔,在数学王国里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思维题”。比如大家早有耳闻的“猎狗过河”问题:一天,一只猎狗带着一只羊、一棵白菜和一只狼过河。河边停着一只小船,可是除了猎狗,这只船一次只能载羊、白菜、狼中的任何一个。这就有点儿为难了,如果没有猎狗的看守,狼就会把羊吃掉,羊也会把白菜吃掉,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猎狗先用船把羊运到河对岸;再把白菜运到对岸,随船带回羊;再把狼送到对岸;最后带羊过河。瞧,这样就圆满啦!

篇5:数学无处不在作文

一到舅舅家,正看见舅舅坐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张纸,还不时地取下耳朵背后的铅笔在纸上描画描画。我感到好奇,就悄悄地绕到舅舅背后一看。“舅舅,你在干嘛呀?”我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来,不禁出声问道。舅舅被我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半天才回过神来,对我笑了笑说:“我呀,在设计房子呢!你看,我们新买的房子要装修了,我得算一算,该买多少瓷砖,多少地板,还有家具该多大,怎么摆好看。”“哦,这我可就能帮上忙啦!”我得意地说。

“哦,那你倒是说说看!”舅舅饶有兴趣地看着我。

“如果是买瓷砖或地板,我们只要先量出房间有多大,再算出每块瓷砖或地板的大小,然后除一除,估计一下,这样买来的瓷砖或地板就不太会浪费了。”我不慌不忙地说着:“如果是买家具,买的时候不光要看面积,还要看多大,多高,家里是否摆得下。舅舅,你说我的这些想法怎么样啊?”

舅舅微笑着点点头:“看来你的数学学得还不错嘛!”啊,这不就是我正在找的生活中的数学吗?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再抬头一看,墙上的日历正对着我,这里也有数学!再往窗外一看,马路两边的树木,距离相等地进行排列,这不也是数学吗?楼下服装超市,一个劲地叫着“快来啊,全场五折!”这里面更有数学知识!

篇6:数学无处不在五年级优秀作文

你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吗?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比如重量,还有百分率,这些在生活中都很常见,连人民币中都藏有数学呢!

超市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每当付钱时收银员阿姨找钱时,我们都可以看见许多被收得整整齐齐的人民币,有1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看到这么多面值的人民币时,一个问题就会悄悄地浮现在脑海中: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种面值的人民币?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久久不能入睡,干脆起来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经过彻夜的思考,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因为5个1角=5角,如果没有5角,那么你买东西时1角的就要找很多,很不方便,而有了5角,就可以5角5角地找,如果不满5角再用1角。而5个1元等于5元,也就像1角和5角一样,这样设计会方便很多,整十数也是一样。可是,为什么不设计30元、40元这些整十元的`钱呢?因为1个20元加上一个10元就等于30元,其它的面值也可以自由组成,如果设计了很多,反而会更麻烦。

生活中的数学不仅现代有,古代也有呢!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把大象的重量用与其重量相等的石头来代替,这也是数学。

篇7:无处不在的数学作文500字

星期六的下午,我陪妈妈去“好又多”超市购物。超市中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走到生鲜区时,发现鸡蛋打特价“买二斤送半斤,2。98元/斤”,于是我问妈妈:“妈妈,需要买鸡蛋吗?您看,鸡蛋特价。”妈妈听了说:“好吧,我们去瞧一瞧。”只见妈妈挑来拣去,买了鸡蛋,过了秤,就过来了:“来,孩子,妈妈要考考你,你说我买的这些鸡蛋,打了几折?”

“哈哈,这可难不住我,让我看看价签,我给您算算。妈,您看,您买了5斤的鸡蛋,实质上刚好买了4斤,共送一斤,那用4除以5,等于0。8也就是八折,还可以用四斤的总价除以五斤的总价,结果一样。”

“嗯,对,那是不是所有人买鸡蛋都打八折?”妈妈紧接着又问了我一个问题。

我想了想说:“这个,不一定,要看您买了几斤鸡蛋,买二斤送半斤可以把2。5斤看为一组,如果总斤数正好是2。5的倍数,那就是八折,否则就不是八折,可能要贵一点,例如您如果买6斤就要付5斤的钱,5除以6约等于0。83,这个时候就相当于打八三折……”没等我说完,妈妈举起了大拇指:“不错哦,没想到你还真有两把刷子啊!”

“那当然,虎父无犬子嘛!”我得意地说。

篇8:数学对称,无处不在

下面是他们列举的典型例子:

1. 人本身就是一个对称体,许多器官都是对称的,比如耳朵、眼睛、眼睫毛、眉毛、鼻子、胳膊、肩膀、手、臀部、腿、脚、肾、肺等.

2. 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许多生活用品大多数是对称的,比如衣服、鞋帽、耳环、太阳镜、项链、面膜、面具、包、厨房里的碟子、筷子、碗、各种各样的锅(炒锅、砂锅、高压锅、电饭锅)、炒瓢、煤气灶、抽油烟机、消毒柜、冰箱、各种杯子.

各种家具,比如电视机、电视柜、洗衣机、书柜、衣柜.各种寝具,比如被子、枕头、枕巾、床单、被罩.还有花瓶、花盆、钟表、灯具等.学生又提到他们自己的学习用品,比如书、作业本、笔、笔袋、手机等.教室里的课桌、板凳、黑板、讲台、教室、窗台等等都是对称的,学生通过举例,发现生活中对称的东西真不少.

3. 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的.

比如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城楼、著名的赵州桥、故宫、四合院、六和塔、吉隆坡的双塔建筑、美国的五角大楼、法国的埃菲尔大铁塔、埃及的金字塔等.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建筑物都是对称的.数学对称无处不在.

4. 火车轨道、各种道路、飞机跑道、火车、公交车、小轿车、飞机、轮船、火箭、炮弹、电梯等等都是对称的.

5. 各种国际品牌标志设计成对称的.

6.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倘若是对等的、对称的,这份情感就会持续得更久,生命力更长一些.比如恋人之间的相爱,爱和被爱.

7. 两性世界是对称的,比如男人与女人、雌性与雄性.

8.中国人使用的很多汉字是对称的,比如:中、田、晶、日、甲、大、人,很多英文字母是对称的,比如大写的英文字母S、H、O、U、B、A、W、T、I、Z、X、V、C、N、M,小写的英文字母s、n、m等.还有数学符号,比如()、<、>、%、×、+、-、{},语文中的标点符号,比如:“”、‘’、《》等.

9. 一个词与它的反义词是对称的,比如公开与隐蔽、前进与后退、贫穷与富裕、漂亮与丑陋、干净与肮脏等.

10. 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思与反思是对称的.

11. 物理学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入射角与反射角、静止与运动等.

12. 化学中许多物质的分子结构式是对称的.比如乙烯、苯、甲烷、戊烷等等.

13. 法律学中被告与原告、施舍与赠予等法律术语是对称的.

14. 地理学中的左与右、前与后、东与西、南与北、天与地、阴与阳、阴阳八卦图等是对称的.

15. 生物学中DNA双螺旋结构亦是对称的.

16.一些数学公式是对称的,比如

正弦定理:

海伦公式:

德摩根公式:

还有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对称的.数学中很多函数的图像是对称的,比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抛物线、双曲线、圆、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锥、圆柱、正棱锥、圆台等.数学中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是对称的,比如1与-1等,数学中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对称的,高等数学中积分的上限与下限是对称的,数学作业中出错与改错是对称的,批改作业的符号√与×是对称的.

17.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如果数学概念、公式、命题的结构形式等具有对称性,则可考虑用数学对称方法去探索解题途径,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对称方法是一种探索性的发现方法,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功能.

18.体育教学中各种广播操、健美操、韵律操的动作都是对称编排的,比如左侧肢体的动作完成之后,右侧肢体开始做相同的动作.

19.我国的国粹京剧,它的服装及各种道具,比如脸谱等都是对称的.

20.生活中,领导与被领导、进与出、锁门与开门、上与下(上级与下级、上层与下层、课上与课下)、好事与坏事、登录QQ上线与退出QQ下线是对称的.

21.一些自然现象是对称的,比如彩虹、岸上的景物与水里的倒影、一个人与镜子里的自己,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对称植物、动物、昆虫.

22.人的思考方式中的换位思考是对称的,这种思考方式更有利于和其他人更好地沟通和相处.

老师倘若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既觉得有趣又愿意去积极主动地思考,老师的思路亦随着开阔许多.

学生最后达成共识,认为数学中的对称,无处不在,学习数学很有用处,更愿意主动学习“经济数学”.

摘要: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相关的数学文化,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仅从对称的数学图形出发,发散出许许多多的对称思维.

篇9: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无处不

一、生活化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原型。

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学教材,非常注意编排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效联系的内容,许多知识的引入都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找准了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切入点,使教学在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展开,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亲身体验数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的“数一数”、“比一比”分别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儿童乐园和最熟悉的家里的客厅、厨房为场景,“统计”、“认物体”则选择了小朋友最喜欢的过生日场景和搭积木活动。教材中大量的例题也是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如体育活动、图书室借书、栽花植树、乘车郊游、游乐场玩耍、买学习用品或玩具等。

这些生活化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既亲切又有趣,实现了书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沟通,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充满兴趣地自由探究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便会充满生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二、教学做合一促进有效教学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就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认为, “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每次接触新的知识点之前,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些零碎的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没有硬生生地给学生灌入哪张是1元,哪张是10元,而是让学生自己带来人民币,当小老师给大家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人民币,因此他们介绍的非常好,代替了老师硬生生的讲解,像这样“兵教兵”的活动更是受到学生的欢迎,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解决“找钱、付钱、换币”这一教学难点,我为学生布置购物场景,让学生模拟购物。通过这样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加强感知,激发思维,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了自主参与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设计生活习题感受数学价值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方法论上,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了长期纠缠于中国教育史上的“劳心”和“劳力”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因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再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还能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从而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物体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或者家里也找一找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学了《确定位置》后,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房屋的东南西北都有些什么;学了《统计》后,让学生到校园里去统计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学了《分一分》后,让学生整理自己的铅笔盒和书包……对于这些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觉自己学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生活教育就是“向着创造生活前进”的教育,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无处不生活,我们反对“教死书、死教书”,反对脱离生活的假教学,我们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的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索,这样学生就将会在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充满兴趣地自由探究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便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篇10:数学无处不在优秀作文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1.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

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他们很早就开始按大小、颜色、形状、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秩序。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胎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有多有少。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进餐时将碗和勺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可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可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3.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 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4.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篇11:数学无处不在优秀作文

爱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气息。当一米阳光照在墙角缝中,一片新的绿叶冒出了头,这是爱的力量;当母亲把怀胎十月的我们艰难地生下,自己却十分痛苦,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爱的力量;当世界出现奇迹,这也是爱的力量。爱是什么?爱是不需要言语,而在默默付出。它让世界照亮了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一直在我的身边伴随着我成长,他们只是在为我默默地付出,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这是什么?这就是亲情,这就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亲情是温暖而透明的,它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身边,我看不见它,可我却能感觉到它的温度。小学生作文 wwW.

人的一生,会结交很多的朋友,朋友之间的友情也是爱的力量。友情真的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玉石俱焚,摔得粉碎。但是,友情也很坚强,它就像一块有强大磁力的磁铁,即使摔得粉碎,只要拉进一点点的距离,马上就会拼起来。但是,一旦粉碎,再怎么拼也还是会有伤痕,那是心里的伤,无法愈合。友情如此脆弱,但其中却蕴藏着无限的爱。

人生漫漫长路,需要艰苦地走下去,在这坎坷的路上,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爱的光芒。作文

篇12:美景无处不在优秀作文

前不久,我也领略到了一种美。运动会在我们的紧张与兴奋中来临。我们乘坐“豪华大气”的大巴车离开了校园,略有些激动,为了减少心中的兴奋,我将头扭向了四周的景物,目光却如触碰到刺一般收回来,揉揉眼睛,仍是那抹绿。小雨调皮地与我们嬉闹着,车内一片温暖,暖得近乎热,那抹绿仍在,只不过因为车的迅速行驶而有点模糊。我的心情有点复杂,匆匆收回了目光。待下了车,我看向了那抹绿——路边的一排大树,繁茂的枝叶,翠绿的叶片上轻轻滑落一滴晶莹的水珠,地上满是水迹与鞋印。大树们经过雨水的冲刷,看在眼中似乎多了一份清丽,不张扬,却令人舒服,仿佛心灵也受到雨水的冲刷一般,得到净化与升华。

运动会在稀稀疏疏的小雨中进行着,一个个在雨中奋力奔跑的背影,一个个用尽了全力,再也不顾雨水,挑战这美丽的雨天。为自己的班级拿下一个个奖牌,荣誉。我的心情似放松了许多,肌肉不再紧绷着。“只要全力以赴便好了。”带着些许轻松,心情一下子开朗了许多,开心地笑了。

下午,天气仍没有变好的预兆,我们仍乘坐大巴车返回校园,一路上,欢笑声,歌唱声不断,但是不再紧张了,我也开口哼唱国歌,熟悉的旋律,陌生的心情,最自然的微笑。跨进了校园,经历了运动会,发现校园内的景物竟别有韵味。清秀含蓄的美,不艳丽却同样震撼人心,如一幅画般静静任人欣赏。

篇13:数学教学中无处不在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和解题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反思,对自己的判断与经历的活动包括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以便有意识地了解自身行为后面潜藏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中,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从而借助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在问题的“疑难处”反思,体验自然合理

很多数学题,看似平淡,入手也容易,但深入困难,如何在学生障碍之处作出适当调节,找到问题的关键 节点,帮助学生 走出困境,实现巧渡难关,对解题教 学来说尤 其关键.这也是学生解题的困惑所在: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想到要这样调整?

案例1函数f(x)=x-mlnx-1,

(1)求g(x)的极值;

(2)m<0时,若对任意两个不等的x1,

即任意x1<x2,Q(x1)<Q(x2),所以Q(x)在[3,4]为减函数,则

此题的背景是个经典问题,求H(x)的单调性时,解T(x)=ex(x-x2-1)+ex2=0的根是学生的一个疑难点,上述解法利用了不等式放缩的方法说明H(x)的单调性,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发现指数方程的特殊性,即基于x=1为H′(x)的零点这一隐含条件.如果学生对T(x)再继续求导,将越陷越深,无功而返.

问题的疑难点依赖于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师不要急于把正确答案“塞”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引发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自我纠偏、勘误,很好地深化了认识,经历了一个“自悟自得”的 过程.所以,突破疑难点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是关键.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如何想”才是自然的,“如何做”才是合理的,“怎样解”更优秀.

2在理解的“多元处”反思,提升思维品质

通过对问题的多元处进行反思,可以通过题组、变式等形式把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整合,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案例2对于抛物线的焦点弦的一些概念或性质,可以设置一些题组或变式,有助于学生理解.

题1经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作一条直线垂直于它的对称轴,和抛物线交于P1,P2两点,线段P1P2 叫做抛物线的通径.求通径P1P2 的长.

题2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条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证:y1y2=-p2.

题3过抛物线的焦点作一条直线与它交于P,Q两点,通过点P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于点M ,求证:直线MQ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

以上题如果让学生单独完成,并无任何新颖之处,而将其放置一起,让学生体会题2中易忽略直线斜率不存在情形,即为题1中的情形,而完成题3时,学生亦不会想到利用题2.因此引导学生对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找出它们的共性:焦点弦问题,从而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则会充分显示题组的阶梯性,形成很好的问题链.其实可以将题1,2,3进行综合,改编成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变式题经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作一直线与它相交于P,Q两点.

(1)若PQ垂直于x轴,则线段PQ叫做抛物线的通径,求通径PQ的长;

(2)若P,Q两点的纵坐标为为y1,y2,求证:y1y2=-p2;

(3)通过点P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于点M ,求证:直线MQ∥x轴.

分析(1)据抛物线定义,|PQ|=2p.

(2)当PQ⊥x轴时,据(1)得y1=p,y2=-p,所以y1y2=-p2;

当PQ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PQ的方程为y=k(x-p/2),显然k≠0,代入抛物线方程并消去x后得

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是客观与主观的交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反思,启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充分揭示数学问题的层次,暴露学生自身的思维层次,使学生从中吸取数学知识的营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到性、创造性.

3在知识的“切入点”反思,构建解题模式

数学解题需选 择一个容 易攻克的 突破口,并以此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由点及面,逐步将问题解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题目的结构特征,学会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与所学内容进行类比,激活与问题相关联的知识,从中管窥它 们的内在 联系,通过提取、辨别、从而构建解题模式.

案例3经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作倾斜角为θ的直线,该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求弦AB的长.

分析题目要素:1该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2直线倾斜角为θ;3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选择不同的条件作为切入点,可从多个角度去探求抛物线的焦点弦长.

法1(直接法)以弦长为突破口,根据条件将直线方程表示出来,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A,B两点坐标,再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弦AB的长.这种方法学生易想但也易错,计算过程比较繁杂.

法2(韦达定理)根据条件将直线方程表示出来,联立抛物线方程,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求出弦AB长.这种方法避免了求具体交点的繁杂过程,利用韦达定理巧妙地进行转移.

以上两法都是从方程角度研究的,属代数法.虽然计算比较复杂,但它的适用范围很广,所有与圆锥曲线弦长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应用,尤其是法2,是一种通法.

法3 (焦半径公 式 )设A (x1,y1),B(x2,y2),则由焦半径公式得

此法主要抓住了焦点弦的几何特征,将弦长问题转化为焦半径问题,避免弦长公式.它既借助于方程的思想,同时又利用焦半径公式,是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量相对较小,但只适用于过焦点的弦长问题.

法4(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代入抛物线方程整理得关于t的二次方程,再结合韦达定理可得

此法抓住了过定点、倾斜角为θ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并结合参数的几何意义求弦长.它主要适用于过定点与抛物线相交的弦长问题,需注意对二次项系数的讨论.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个题目选择不同的方式切入,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途径,选准了切入点,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多加强解题切入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题本领和解题信心,避免解题方法的墨守成规.

4在问题的“根源处”反思,实现策略迁移

案例4如图1,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4/9,求点M的轨迹方程.

这是苏教版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中的一道例题,设点M的坐标为(x,y),那么直线AM,BM斜率就可以用含x,y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是 -4/9,因此可建立x,y之间的关系式,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目的条件关系,多角度联想,将问题进行拓宽和延伸.

如果对案例4进行纵向联想,将题设中的条件“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是 -4/9”作适当的更改,当斜率之积为负数时,可以得到如下一组命题:

拓展1如图2,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9/4,求点M的轨迹方程.

这时点M的轨迹方程为其轨迹是以A,B为顶点,且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除去点A,B).

拓展2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1,求点M的轨迹方程.

这时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25(x≠±5).其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除去点A,B).

由案例4及变题1,2可以得到如下更为一般的问题:

拓展3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定值λ(λ<0),求点M的轨迹方程.

仿照案例4的解法,可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当 -1<λ<0时,其轨迹以A,B为顶点,且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除去点A,B);当λ=-1时,其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 (除去点A,B);当λ<-1时,其轨迹是以A,B为顶点,且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除去点A,B).

如果对案例4进行横向联想,将题设中的条件“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是 -4/9”作进一步更改,使得斜率之积从负数变换为正数,又可得到如下一组命题:

拓展4如图3,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4/9,求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设点M的坐标为(x,y),不难得到轨迹方程为其轨迹是以A,B为顶点,且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除去点A,B).

当斜率之积为正数时,所得曲线总是双曲线,从而得到如下一般性的问题:

拓展5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定值λ(λ>0),求点M的轨迹方程.

这时点M的轨迹方程为(x≠±5).其轨迹是以A,B为顶点,且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除去点A,B).

结合变题3和变题5,将案例4中的条件作更一般的变化,可以得到如下命题:

拓展6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m,0),(m,0)(m∈R+),直线AM,BM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定值λ(λ≠0),求点M的轨迹方程.

仿照案例4的解法,可以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为(x≠±m).当λ<-1时,其轨迹是以A,B为顶点,且焦点在y轴上且以A,B为顶点的椭圆(除去点A,B);当λ=-1时,其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除去点A,B);当-1<λ<0时,其轨迹是以A,B为顶点,且焦点在x轴上且以A,B为顶点的椭圆(除去点A,B);当λ>0时,其轨迹是以A,B为顶点,且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除去点A,B).

解题不单单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综合检验,如果学生不能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就不能得出新的知识.

总之,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下列问题:

(1)是否已经把握了与此问题有关的知识结构?是否达到了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的目的?

(2)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方法是否正确、完美?解题中有无增、漏、错等情况发生?

(3)此题的解题规律是什么?还有更好的解法吗?能否将此题进行变式、引伸和拓展?

篇14:数学,无所不在

日常生活的很多时刻都是学习数学的好机会,比如,晚饭时孩子帮你摆碗筷、在超市里论个买苹果、和孩子一起找配对的袜子,从这些日常活动中都可以让孩子学到数学。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使用数学语汇(如你还需要几把勺?我们一共要买几个苹果?)来探索数学概念,既帮助孩子积累词汇,也让孩子感到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性。幼儿期多探索数学的概念可以促进孩子基本技能的发展,有助于他学有所成。当然要记住,除了数字以外,形状、空间、大小,提出和解决问题,都属于数学范畴。试试下面的活动,来把数学融入日常生活吧!

室内活动时

在客厅里,可以和孩子玩“猜猜我看到的东西”,用空间关系词,例如“下面”“上面”“旁边”“后面”等作为提示,向孩子描述你心里想的那件物品的位置。你可以说:“这个东西在桌子下面”或者“这个东西在沙发旁边”。然后由孩子选定屋里一件东西,描述它所在的位置,也用“下面”“上面”“旁边”“后面”这些词。以此帮助孩子积累与数学有关的词,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

你们也可以玩找形状的游戏,先说出一个形状,请孩子在房间里找到是这种形状的东西。比方说,杂志是什么形状?闹钟是什么形状?一边寻找,一边描述各种形状特征。例如,你可以解释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圆形没有角,但有弯弯的边。跟孩子一起找到了形状后,数数有几条边、几个角。

用餐时

利用常见的厨房用具,帮助孩子学数数!动员孩子数勺子、数筷子、数杯子、数碗。让他帮忙为客人摆碗筷:每个人一只杯子、一个碗、一双筷子,从中练习一—对应。

做饭也是探索数学概念的好时机,因为下料时要需要估算和计数。看食谱时,可以和孩子数在一份食谱中需要用几杯面粉,还可以让孩子知道,用不同的工具可以度量不同的食材。比如,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量杯,哪一个装得比较多?

整理房间时

孩子房间一团乱的时候,大扫除可以带来充满乐趣的学习体验!比如,数数看,孩子一次可以捡起来多少东西?或者,请孩子捡起5件圆形的物品;还可以请他把3个小物件叠在一个大物件上面。也可让孩子根据玩具的大小,把玩具归放到不同的玩具框里或架子上,同时用“大”“较大”“最大”等词语帮助分类。

关灯睡觉时

把灯关掉之前,举起十只手指,从10开始一起倒数:“10,9,8,7,6,5,4,3,2,1!关灯!爱你,宝贝!”

户外活动时

在公园里玩的时候,鼓励孩子说出他所处的位置:“我在单杠下面。”或者“我要去滑梯那边。”

和孩子一起画图玩跳房子时,你可以用粉笔画连续的图形,帮孩子认识图形规律。比如,可以在空地上这样画:圆形、圆形、正方形,然后又是圆形、圆形、正方形。帮助孩子留意,一连串图形或物体,以相同的方式出现两次以上,或不断重复,就可以说是一种规律。然后把粉笔递给孩子,请他照着你画的规律继续画下去,告诉他:“圆形、圆形、正方形;圆形、圆形、接下来应该是什么形状了?”你们两人可以轮流让对方来画新的图形规律。

外出购物时

上一篇:猴子种树说课稿下一篇:国旗下讲话我的梦想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