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2024-04-11

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共10篇)

篇1: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2008——2009学第二学期 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姓名:朱云霞

时间:

2009.3.13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开家长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很荣幸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各位家长能有所帮助。

各位家长大都是到这里来挣钱、来发展的,而且也认为这里比起你们的家乡来更好、更有前途。通过我的了解也有一部分家长已经有了自己的渔船。生活好起来了是因为在你们的身上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灵活机敏的品质,有一股拼劲。正因为这样在你们的孩子身上也体现了这些品质。每逢学校大扫除的时候,他们总是不怕脏、不怕累冲在最前面;体育活动中总是能看到他们矫健的身影,都为其他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但是,另一个方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一些特殊的缘故,你们的子女相比较本地的孩子,学业上普遍不够理想。这说明了什么?他们笨吗?当家长的最清楚,他们都不笨。孩子明明有着一个聪明的脑袋,为什么却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呢?相信各位不难推理出其中根本的缘由。

记得一本书上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高中特级教师曾把许多学生送到清华、北大等一流的大学中去,但他从来不曾为此夸耀过。他说,孩子能考上好学校,实在不是他个人的功劳,其中三分之一是孩子自己努力的原因;第二个三分之一,是孩子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这么多年无数位老师辛勤劳动的结果;更有三分之一是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所以,他从不居功自傲。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各位家长一个比较普遍的道理: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学校,还有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十分大啊。可以说,这正是拉开孩子学习差距的关键原因!各位注意这里专家讲出的一个数字:三分之一!如果说,一张卷子100分,其中靠孩子自己的聪明、勤奋得33分,靠老师帮助得33分,那么还有33分呢?就掌握在你们家长手上啊!你们的孩子越不自觉不懂事贪玩,你们家长手中所握分数的比重就越大!而且越是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合作。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一个对一个地辅导。如果一个班两位主科老师,再加上40多位家庭教师,有家庭和学校的双保险,孩子的成绩就绝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有些家长也许会说出这样那样的理由,来为自己不能做好家庭一头的教育做辩解。我想,如果您是真爱自己儿女的话,就应该克服一切困难,来为儿女的成长助一臂之力。有句古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生养了孩子却不教育孩子,那么做父母就是很不称职了。有一种家长的理由是: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不会辅导孩子。事实上,做父母的,并不需要您真正辅导多少。关键是,您是否把孩子的学业放在心上,比如查看孩子写字是否认真总会检查吧;还有,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坚持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等总不需要多高的知识水平吧?所以这个理由算不得什么理由。其次,有家长说,自己忙着生意,哪里有时间管孩子呢?这是很普遍的一种理由。也确实情有可原,生活的确不容易。但有句话说得好,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您愿挤总还是有的。夫妻两个,最好能妥善安排好生意上的事情,晚上,留一个负责监督检查孩子的学习,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的时间看一下,也总比不闻不问要好得多!

现在我们应该撇开所有这些客观理由,主观上要想方设法地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这样,您才不愧为一个“爸爸”或“妈妈”的称谓!也许又有家长会问,我为我的孩子,摘星星摘月亮都愿意,可是,怎样做才算科学合理才能达到目标呢?下面针对中年级的学生谈谈如何实施家庭教育的问题。

首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孩子在一个嘈杂纷乱的环境中,如买卖东西、开着电视、大人谈话、零食摆在桌上等,这样怎能定神学习?大人尚且难以做到,何况小孩?所以,要孩子能够自觉认真地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没有干扰的环境。希望各位家长尽一切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学习环境。

其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会渗透到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一个人的品格甚至一生的命运。一个从小就不断劳动的人,就成了勤劳的人;一个不断锻炼的人,就会拥有强健的肌肉。学习同理。孩子还小,不能从道理上明白再自觉落实到行动,只有靠老师、家长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养成好习惯,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相反坏习惯却是一沾就成,因为人天生就有惰性。而要改掉一个坏的习惯又是多么地不容易,这一点,可能在座的高年级学生的家长深有体会。

这些好习惯一桩桩说出来看似非常小,但唯有持之以恒地抓,孩子才能养成这些习惯。而好习惯终身受用。这些好习惯有:

1、保持良好的坐姿,以免眼睛近视背长驼;

2、握笔姿势要正确,我们班现在就存在着一些孩子的握笔姿势不正确,直接就导致了书写非常的差,在给家长们写的家校练系册上也明确指出了这点;

3、养成整理书包、学具的习惯。到现在班中的一部分学生还经常忘了这个那个的,特别是老师要求回家家长签名的材料,总是上交不及时;

4、每天放学回家,稍稍休息一会儿就开始做作业,一旦开始写作业,就要求孩子专心致志而不是东张西望或写会儿字再吃吃东西聊聊天,这是最糟糕最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一种坏毛病; 另外许多孩子存在作业完不成的现象,他们放学回家都干什么去了?家长是不是过问过他们的作业情况。

5、提笔即练字,也就是说,要求孩子完成任何作业的态度都要认真。我们对孩子在学校提出的要求,如果在家里做不到,就会冲淡学校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你们家长在家里严格要求孩子认真书写,这样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更好。你们做家长的,要有一定的权威,一旦发现孩子的作业不认真,就一定要要求他重做!不要指望第二天孩子把作业带到学校里,让老师批评教育或要求重写。因为我们每天的教学任务都很足,第二天又有第二天的作业,哪有时间再来返工前一天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您的孩子就养成了不认真做作业的坏习惯了。说到这里,我们班曾经有一个家长在家校联系册上给我这样写过一句话:“老师孩子的小作文没有写,请你不要责备她。”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家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不可以不用上课?答案肯定是不行。那学生的家庭作业可以不写吗?这位家长明显的就是在纵容孩子犯错,就是在还自己的孩子。

6、教孩子养成写完家庭作业自己检查订正的习惯。一开始可能有一些困难,家长可以协助学生,如你先让他自己检查一遍,孩子自己检查完了以后,你再帮他检查一遍,时间长了他就养成自己检查的好习惯了;

7、写完作业有时间多,希望能养成每天读半小时课外书的好习惯。我们从教多年观察到,但凡爱好读课外书的孩子,无论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成绩,都要超过那些不怎么读书的孩子。尤其是写作文,更需要多读书。如果能够坚持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一定会全面促进孩子的成长。第三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1、希望家长能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里的卫生是指学生的穿衣戴帽卫生以及身体部位卫生。家长看到学生衣服不整洁要督促孩子换一换衣服;要督促孩子勤剪指甲勤洗头。有的学生一到夏天身上就有一股鱼臭味,就是家长没有给他们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还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也不注意卫生习惯,总是随口乱吐痰。甚至吐在教室里。

2、学生存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不严的现象。表现在老师不允许做的事他偏偏不听,非要去做。我们班曾经有一名借读生在体育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老师叫他到教室门口好好反省一下,结果他以上厕所为名,偷偷的跑掉了,我和体育老师找了他整整一个下午。事后我问学生你家长对你的行为怎样做的?他说没有怎样,就说了两句以后不要再这样了。还有一次也是发生在这个学生身上。放学了他没有回家,而是和邻班的两名学生到沙子口去打乒乓球去了。家长和另一位老师一直找到晚上八点半。为什么在一个孩子身上发生这样两次事件。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出现在家庭教育上,家长没有针对这些事件对学生进行彻底的教育。

3、学生学会撒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育逐渐趋向成熟,他们开始会耍小聪明了,以为有许多话可以欺骗老师,所以有些事开始撒谎。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掉以轻心,一味的相信孩子。不管什么事多问问。孩子最长撒谎的地方就是作业上,经常会欺骗老师和家长;其次是花钱上,有的孩子为了有钱花甚至把自己的饭钱留出一部分来。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到底订没订饭,老师也不知道孩子在不在学校吃饭。

4、在零花钱方面,部分家长对孩子管得不严,要多少给多少,一些学生放了学就喜欢到小卖部买一些“三无”产品,甚至把零食带到学校吃,起到了不良的坏作用。

第四点:为您孩子的学习,每天至少花十分钟。

一天24小时1440分钟,您觉得每天为孩子花10分钟的时间多不多呢?只怕我们有些家长,难得看看孩子的家庭作业,只问一声作业做了吗?孩子说:“做了!”事实上,很多孩子,尤其是贪玩的男生,之所以养成不做作业、撒谎的坏习惯,就是您家长这样放纵的结果。您为什么不能将手中的活儿放下片刻,看一下孩子的作业,听听孩子的背书情况呢?只要10分钟啊!孩子现在已经到中年级了还没有养成好习惯,就是家长没有坚持每天的10分钟。您在孩子初入小学的时候就不管不问,将来,您可能即使愿意花几倍几十倍的时间,可能也无济于事呢!到时候您一定会后悔莫及的。

第五点,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就像儿女的一面镜子,您是什么样子,您的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照着您的样子去做。我曾经听一位孩子说起他的家长打麻将彻夜不归,而且是和班中其他同学的家长一起打。班中还有一位学生的女家长因为打麻将被男家长砍了手,甚至要离婚。这些行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应该做的吗?不是。所以,请家长朋友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父母的形象,这样,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会有相当的说服力。

第六点,讲究教育的方法。

可能有些心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比较粗暴,动不动用拳头来对付,这是很有害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您的粗暴教育下,孩子会变得更糟糕,甚至将来还会比您更粗暴。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学会反省自己:我为孩子做了些什么呢?如果您根本没有付出什么,就不要责怪小小的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有无限的耐心。当然话说回来,孩子过分的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否则树苗难以成才。但粗暴的方法尽量少用。要多和孩子谈心、讲道理,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已经能够听进话去了。

我希望,今天听了我的发言之后,各位回家后能好好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把“家庭教育”这个字眼放到您的心头上来。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一定会有收获!最后,我向家长提一个希望——多和孩子沟通,多和别的家长沟通,多和老师沟通。现在通讯非常方便,你们可以来学校和老师谈谈,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发短信,以便我们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您的孩子展开教学。我要求比较严格,对事不对人,不溺爱孩子,不挫伤孩子,也不包装孩子。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

祝愿每一位家长朋友美梦都能成真!祝愿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成龙成凤!谢谢大家!

篇2: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开家长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呢我们召开这个家长会,相信各位都知道原因。我们二一班差不多有30来个家庭是不远千里从老家来到温州,来到金岙来工作的,我也知道大家平时为生活,为工作,为子女,的确很辛苦。语文数学90分以上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可有时孩子们考起来,却和成绩好的差很多,孩子明明有一个聪明的脑袋,为什么就是不能取得好成绩呢?为什么考起来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呢?我相信大家其实都很明白这个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啊。

所有做父母的,没有一个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学习好,相信在座的各位爸爸妈妈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落后。但是,同样一个老师教一个班40个孩子,为什么有些孩子就学的特别好,我想很大原因就出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

有一种家长的理由是:自己的知识不够,不认识字,不会辅导孩子。事实上,做父母的,并不需要您真正辅导多少。关键是,您是否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比如看看孩子作业是不是全完成了,看看孩子写字是不是端正,这些我们总会做吧?所以有些家长一看自己的孩子考不好,就在那里抱怨,我自己没什么知识,还要麻烦老师你多看着点,我说你这就是不负责。

还有一种家长说,自己上班很忙,有时还要上夜班,哪里有时间管孩子呢?确实这可以原谅,毕竟生活的确不容易。但有句话说得好,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挤,还是有的。夫妻两个,安排好工作上的事情,晚上,留一个负责检查孩子的学习,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的时间看一下,也总比不闻不问要好得多!

还有第三种说不出口的理由,过去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喝了几口酒后跟我说:“王老师啊,不瞒你说,我,平时工作之余,又要抽烟喝酒去应酬,还要打打牌,孩子学习的事情,就交给你啦。”各位想想,碰到这样的家长,我好说什么呢?什么道理他不懂?一年365天,仔细算起来,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少得多,老师又怎么可能管到你家里去?各位要明白,但是这种情形的孩子,大多好不到哪里去,除非你特别的幸运,生了一个特聪明特懂事的孩子。我想如果遇到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的话,将来孩子长大了,他要怨恨的第一个人,肯定就是你做父母的。

也许又有家长会问,我为我的孩子,摘星星摘月亮都愿意,可是,这有用吗?

那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啊,1.,你孩子的学习环境好吗?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如开着电视、大人在说话、零食摆在桌上,这样怎么能让孩子定下神来学习?所以,希望家长尽一切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2,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孩子还小,有些道理还不懂,只有靠老师、家长帮助他。有些家长就经常和老师反映,孩子的字写的怎么就那么难看,我说这就是习惯问题。请你看看他写字的时候做端正了没,背有陀着没?身子有趴在桌子上没? 拿笔的姿势是不是正确的

除这个以外,我们还要教孩子养成整理书包、整理铅笔盒的习惯。每天放学回家,休息一会儿就要开始做作业,一旦开始写作业,就要求孩子专心,不能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或写会儿字再吃吃东西聊聊天,这是最糟糕,最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一种坏毛病; 家长在家里,一定要严格要求孩子认真书字,这样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更好。你们做家长的,要有一定的权威,一旦发现孩子的作业不认真,就一定要要求他重做!不要指望第二天孩子把作业带到学校里,让老师批评教育或要求重写。

第三点:为您孩子的学习,每天至少花十分钟。

一天24小时1440分钟,您觉得每天为孩子花10分钟的时间多不多呢?只怕我们有些家长,难得看看孩子的家庭作业,只问一声作业做了吗?孩子说:“做了!”事实上,很多孩子,尤其是贪玩的男生,之所以养成不做作业、撒谎的坏习惯,就是您家长这样放纵的结果。您为什么不能将手中的活儿放下片刻,看一下孩子的作业,听听孩子的背书情况呢?只要10分钟啊!

第四点,讲究教育的方法。

可能有些心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比较粗暴,动不动用拳头来对付,甚至在家里打不够,到学校还对老师说,要是孩子不

听话,老师你就尽管打。爸爸妈妈们,孩子是你们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啊,你不心疼,我还心疼呢,孩子过分的时候,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粗暴的方法尽量少用。要多和孩子谈心、讲道理。

我希望,今天听了我的发言以后,大家能把孩子放到您的心头上来。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一定会有收获!

篇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道德素质、生活卫生习惯等情况的排查摸底

据统计, 我校外地生源主要来自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河南、陕西、山西、山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云南、安徽、江苏、青海等地, 部分学生语言沟通都有困难。

由于这些外来学生父母的工作和生活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为了生计他们忙于奔波, 艰难地生活着, 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对子女的行为养成教育不够重视, 从而导致外地生中存在较大比率的学习行为偏差现象。同时, 由于这些孩子们学习的教材各式各样, 成绩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很多人没有学过英语, 语文、数学的成绩个别人竟然以个位数计。

很多外地学生刚入我校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的现象, 且缺乏坚持性、毅力、好奇心和求知欲, 畏惧困难;对教师的言语指示理解能力差, 反应慢;做作业不认真, 马虎;读写能力不足, 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 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仅于此, 不少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差, 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因而很难快速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二、学习差异、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环境因素。

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普遍比较艰辛。据调查显示, 我校外地学生的父母81%为他人打工过活, 13%为个体小老板, 3%为出租车司机;另有3%为无业人员, 只是负责一天家中起居饮食, 没有任何收入。他们所租住的房子主要是破旧民房, 这些房子拥挤而破烂。由于孩子的活动空间小, 使得孩子心里产生压抑感。家中物品的摆放杂乱而无序, 甚至连孩子看书做作业用的桌子也没有。孩子一般放学之后放任玩闹, 家长疏于管理。另外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卫生习惯比较差, 家庭环境不整洁, 这有碍于孩子从小文明举止和习惯的养成。家长们平时早出晚归, 忙于挣钱养家糊口, 很难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子女的成长和学习。加之家长文化素质不高, 没有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自己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让子女耳濡目染, 最终在不经意间传给自己的孩子。也有家长虽有心过问孩子的学习, 但教育方法不当, 没有掌握好教育的黄金时期, 错过了教育的最佳阶段。

(二) 学校环境因素。

一方面,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转学比较频繁, 也许新老师和新同学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慢慢熟悉, 但教材上的差异和语言上的障碍, 他们却一下子适应不了, 容易导致对学习丧失兴趣, 从而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

另一方面, 这些学生因成绩、行为的差异, 使其他同学对他们要么敬而远之, 要么不屑一顾, 要么嘲笑讽刺。所有这些, 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不敢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 也就不能快速融入集体, 长此以往而被边缘化。而有些教师也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对学习行为偏差生缺乏足够的热心和耐心,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这种师生关系又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等情绪。

(三) 社会环境因素。

外来务工人员属于当地社会的弱势群体, 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有些素质低下的本地人会经常鄙视甚至侮辱他们, 这也可能使外地生产生自卑感和仇恨感。

三、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促进其学习进步和道德水平的发展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懂得欣赏学生。

一个学生能得到教师的欣赏, 对他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欣赏学生则大有学问, 它需要老师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孩子, 挖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并给予鼓励。必须承认, 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和优势, 至少是相对优势。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 发挥优势, 去找到成功和自信。“一位优秀教师的标志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行, 一位平庸的教师的标志是善于发现孩子的缺点并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不行。”

2. 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孩子。

一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小学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 我们不能一味地将他们当作孩子看待。如果他们做了错事没有得到理解和原谅, 而是被批得体无完肤, 必将会使其尊严和名誉扫地, 孩子可能就干脆来个撕破脸皮, 破罐子破摔。教育一个人的前提是理解他、尊重他, 只有尊重他, 他才会尊重你, 才会信服你、亲近你, 而后“亲其师, 而信其道”。

古代有“闻过则喜”的古训,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听到别人的批评而感到欣喜, 人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 作为小学生更是如此。老师一句看似无意的表扬,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赞许的微笑, 都能在孩子心中掀起一股波澜, 化作无尽的动力促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 家校沟通, 双赢之道。

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是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不仅仅限于家长会的形式, 电子邮件、校讯通、家访等都是很好的沟通方法, 只要有效利用, 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还采用聘用家委会成员的方式开展工作, 及时收集来自家长反馈的各种意见, 并通过他们将学校长远规划、政策等传达给其他家长。遇到学校棘手的难题, 我们还会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力量, 群策群力, 共渡难关。这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家委会成员不能只是在当地学生家长中产生, 更要关注这1/3的群体, 关注他们的诉求和建议, 以力争在实际工作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四、加强全面部署, 营造积极氛围

(一) 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

1. 消除人为歧视, 构建和谐班级。

具体措施有:通过出黑板报、开展主题班会、演讲等活动, 使学生明白“人生而平等”的道理;通过开展如何正确看待贫穷和富裕的辩论会, 并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出身苦寒却功成名就的典型事例, 鼓励贫困学生通过勤奋学习改变命运。同时, 全体教师应形成共识, 营造爱生的氛围, 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地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 不能厚此薄彼。

2. 教师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

教师应针对他们在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缺失, 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 从非智力因素着手, 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干预, 重视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3.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的形式有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开展团体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内容主要应包括:帮助学生倾诉心声, 帮助学生平衡情绪, 帮助学生摆脱困境,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帮助学生学会交往,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二) 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

1. 学校注意提高外来务工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

认识, 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 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 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2. 加强家长学校工作, 对家长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

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使他们认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逐步学会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一些心理教育。

3. 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

长会、家访、书面指导、电话联系以及组织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等活动, 不断提高家长家教的整体水平。

(三) 重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职 (或兼职) 教师。

要提高教育质量, 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样道理, 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 就必须高度重视, 花大力气, 投入人力物力, 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了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容易开展。为此, 我校特选送一名专职教师参加为期20天的心理健康培训, 并要求认真学习, 争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 外地学生同样具有一些好的品质, 比如身体素质普遍较好, 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适应性比当地学生强, 一旦站稳脚跟, 稳住阵脚, 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在体育、劳技、美术或是各种综合性技能训练中, 总是外地生脱颖而出。

2012年参加上庄镇第三届科技节活动的20多名同学中, 超过一半的学生为外地学生, 他们操控直升机、船模、车模的水平很高, 令在场的很多人赞不绝口。在连续几年的全镇质量检测中, 我校14个班中第一名的学生, 外地生可占到8~9名。在2012年河北省初三中考结束后, 从我校毕业的连战伟同学成为鹿泉市的中考状元, 他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外地学生。

篇4: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感悟

我工作的临沂市义堂镇处于城乡结合部,是以板材生产为主的新兴乡镇。每年都涌来大批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大部分都带着自己的子女,这些孩子也就随之安排到我们学校插班就读。我特别留意我们班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性深有感触。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职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与孩子的交流较少。他们把其子女放到学校并不是让他们接受真正的教育,让其成人成才,而是把学校看作"托儿所",从而让其工作无后顾之忧,采取了"无所谓,任其自然"的教育态度,以至于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而且这些孩子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以前在老家散漫惯了,衣着不整洁,语言相鲁,出口成“脏”;随便拿同学桌上的东西,课堂上乱插嘴;乱扔、乱抛的不卫生行为在他们身上出现的概率较高。再加语言上存在隔阂,心理上的自卑、胆怯,与老师,本地学生缺乏情感上的交流。

我认为带有普遍性的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学校教育再不到位,那可真叫人担心,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于是工作中,我认真琢磨融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式,明确了原则上必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情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客观存在的不足,以至于不让学生家长失望,使学生受益。

二、针对现状的应对策略

1.让他们快速地融入班集体,成为班级中的一员

开学第一天学校给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特别重要,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热情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比如这个学期,我们班又来了一个外来务工子女李小梅,第一天报到时,当她一出现在教室门口,我就迎上去,热情地表示对她的欢迎,并让她上讲台介绍自己,说自己的爱好,特长,也说说自己的家乡。同学们都投去友好的目光,使她感受到温暖.来注册时我已经了解到她成绩较差,就安排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给她,让旁边的同学击关心她、帮助她。后来发现她画画画得不错,我就有意识地安排她担任美术课代表,增强她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她终于变得合群了。

2.用爱心感化他们,缩小差距

我们班的吴浩去年刚转进来,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开始发现小沈身上的一些缺点:作文不太会写,最好的一次也只写了不到200字;完成的作业质量也不高,总是有不少错误;上课听讲不认真,总是爱玩一些小东西。

在一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吴浩来自贵州的一个小村子,以前每天上学要走几里地。在原来的学校里,只要上课听了,考试考了,老师就觉得可以了,根本不会管什么学习习惯和方法。吴浩还说,父母每天工作都很忙,根本无暇顾及他。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从那一天起,给吴浩建立了一个“小小档案袋”。

“小小档案袋”记录了吴浩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上,我鼓励吴浩站起来朗读课文,一方面培养语感,一方面增强他的自信心;至于写作,我鼓励吴浩多看课外书,还给他买了本硬面抄,让他摘抄美文佳句;我还让其他同学多帮助吴浩,让他们找出吴浩文章中精彩的部分在班上进行学习交流……渐渐的,吴浩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好几次都贴在了班里的“作文角”上。有一次他在作文中写道:刚来新学校时,我学习成绩不好,在班级里总抬不起头来。没想到,经过老师一个学期的辅导,再加上我的努力,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老师也常常表扬我,这让我更有信心了.

我信奉“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学生心目中,有了老师做坚强后盾,学习显得更踏实,从而努力缩小差距。

3.家校合作,促进外来务工子女全面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对学生行为偏差的形成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通过构建正确的家教模式,消除家教中的消极因素,从而形成合力。落实家访,情感补修,家校形成合力,及时地了解学生家庭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指导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①办家长学校,要求家长学会欣赏孩子,多鼓励孩子,关心帮助孩子,尽量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和不适感。②搞家长咨询日,要求家长重视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避免家庭情感生活的冷漠,让孩子从小受到轻松、愉悦、安全的情绪体验,不对孩子使用暴力。③开放日,走进孩子的课堂,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感受老师的课堂教学。④办面向务工家长的校报,向务工家长传授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总结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及成功經验。⑤定期与家长沟通探讨。⑥学校活动邀请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平等参加。⑦学校的家长委员会里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总之,要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理解孩子的再进修学校,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刚上个学期中途转进我们班级,个子比同龄人要小得多,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平时作业不是忘在家里了,就是没做,学习上有问题从来不请教老师或同学。我问他父母知不知道他回家不写作业的事情,他说爸爸妈妈每天都很晚才回来,没时间管他,也从来不看他的作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除了对他进行疏导之外,还通过电话、家访等各种途径积极和他家长联系,相互交流他在学校和家里的情况。通过教育家长,让家长知道,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衣服、食物等物质,也需要关心、关注、关爱和鼓励等精神食粮。让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想来教育孩子。

篇5:外来务工子女论文

摘要: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一个梦想,成千上万的打工族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市之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他们背后的是一群稚弱的“小小鸟”,他们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他们就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相应增多。我校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集中学习的学校,他们作为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怎样才能使这些“流动的花朵”健康茁壮的怒放,让他们积极融入、适应现有的生活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温爷爷的言语里透露着对孩子们的无限关爱。党的关爱如阳光雨露,外来务工子女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关爱。他们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却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

一、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一)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1.学习方面的特点:

学习基础差。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是中途从原籍转学至此的。他们很少有人受过较正规的学前教育,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其他同龄孩子,农村的基础教育又相对比城里要差一些,所以他们学习基础差,转学后要跟上学习进度暂时比较困难。

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差。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地区间基础教育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坏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再要纠正,比较繁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学习差而导致的连锁反应。由于在学习上长期得不到肯定,没有成功感,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要取得一样的学习成果,他们往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这使他们身心疲惫,变得不愿学习。

2.心理方面的特点:

自卑心理。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存,带着孩子离乡背井来到此地谋生,他们多从事的是本地区最底层的艰苦劳动。他们普遍都还生活得比较艰难,这些孩子在与本地孩子的交往中,由攀比而产生的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学习成绩往往是一个小学生在班里有没有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他们普遍在内心深处有自卑感。

焦虑心理。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自己所受的教育少,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简单,忙于生计和孩子缺乏心理沟通。学生在学校里因成绩差家境差受到歧视和责难,倍感压抑,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和不安,存有焦虑心理。

(二)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特点。

1.成长环境因素:

外来务工子女中的一些长年随着在外打工的父母到处漂泊,生活环境差。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或连上夜班,往往无暇也无力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他们和在外工作的父母很少接触,因此感情上并不亲,更不用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怀了。孩子失去应有的关爱而放任自流,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在生活习惯方面,个人卫生意识差,文明礼貌差。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外来务工子女大多学习无计划,平时懒得动脑筋,不积极思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回家做作业的习惯。个别高年级学生甚至有逃学、夜不归宿的现象。

2.家长自身因素:

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使得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对家庭教育看法非常狭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事大吉”了,如果遇到问题就找老师、校长质问。家长普遍存在只注重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情、人格。还有许多家长仍然抱着重男轻女的想法,使得一些学生孤独自卑,形成心理障碍。

二、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创设环境,让其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努力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设备先进、方法科学的育人校园,爱生如子亲如一家的师生家园,流连忘返终生不忘的学生乐园。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人人都重要”的精神环境。

我校校长提出了“人人都重要”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老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其中来。体会人人都重要,人人是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进入校园墙壁上贴着“快乐学习,自信成长,我是学生,我很重;开心工作,自豪发展,我是老师,我很重要;乐于配合,分享成功,我是家长,我很重要。”在这理念的指引下外来务工子女倍感自身的重要,环境的优越。

2.“缔造完美教室”,创设优美,舒适,和谐的物质环境。

“缔造完美教室”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课桌椅、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完善的塑胶跑道、丰富多彩的走廊、中国传统美德的篇章装扮文化中心“国学大厅”。在学生心目中学校是最美的地方,他们在这生活学习无比开心自豪。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教师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对个别心理障碍的学生,老师会给予特别的关爱,特别是心理障碍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是特殊关爱的对象。从心理上开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情。

(二)以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1.学校树旗帜,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核心任务。学校在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给予最基本的教育和人文关怀。学校德育处及少先队大队部,在校园里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好习惯伴我行”、“书香溢满校园”、“保护环境,我先行”、“低碳环保”“小班主任”等等活动,目的就是从这些活动中,指导孩子们明白好习惯的重要性。学校还充分利用晨会课、思品课、三生课、班队会、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宣传手段,让外来务工子女在渐学渐行中学会规范,遵守规范。

2.加强班级管理,从小培养习惯。

我校推行“小班主任制”,人人参与班级日常管理。班级进行班干部民主选举,本着“人人都重要”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主人翁责任感,锻炼管理能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班主任”、“每月之星”、“文明之星”。

3.生活上关怀,感受集体的温暖。

外来务工子女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让这些孩子尽快养成好习惯,加强班里生活管理,生活委员负责制,轮流制,管理好所有学生的在校生活。比如简单常用的生活用品班里都购买,随时提供给这些孩子们使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温暖。

4.学习上激励,落后是暂时的。

学校是学知识的地方,在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我们在平时也多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困难面前停滞不前的现象,采用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又差,文化常识又缺乏的学生,老师就会在班级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在班里还组织学习“结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小师徒结对”,“一帮一”这样的学习形式,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

奖惩分明也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惩罚不做作业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班级学习习惯的评比,联合家长一起给完成作业或者取得进步的学生表彰和奖励。我们班设立评比台,光荣榜,激励暂时落后的学生,促进共同进步。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展示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学校班级有序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识,从小树立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观念。例如我校开展的少先队“三级汇报”,“红心向党”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加强理解和沟通,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增强家校联系。多种校园文化活动锻炼意志,培养个性,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1.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向学生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培养民族团结心。

2.开展感恩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3.开展亲子活动,如组织亲子游戏、开设亲子课堂、组织亲子郊游,培养孩子与父母的亲

情。

4.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孩子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之心。

5.开展班级联谊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四)家校合作,为其创设心灵成长的绿色通道。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有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作用。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明确,正确地调适自我,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是十分必要的。懂得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是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

4.成立家长委员会,切磋教育方法。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是家教成功的基础。我们学校专门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开学、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三阶段,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学校来宣传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指导他们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注意挖掘其子女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家长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看到孩子明天的希望。同时鼓励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以赢得孩子的信任,并利用先天固有的亲子交往、和睦的家庭氛围,从多种角度去影响子女的心理和行为,使每一个外来务工子女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来配合学校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学校建议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学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5.举办家庭讲座,举行家长培训。

请家长谈谈自己的教子体会,在家长会上,开设家教方面的专题研讨,让家长主动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和探讨更合理有效的家教方法,使其他家长受到启发。聘请教育专家到校进行家长培训,召开家教讲座,提高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思想觉悟。

6.开展家长开放活动,深化家校沟通。

通过家长会、教育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及时交换信息,研究对策。有些家长放学会来接孩子回家,这时就可以让家长进校和老师及时交流,了解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当场反馈,尽快发现问题并商量应对方法。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学校举行各种家校开放活动,如少先队规范仪式,少先队主题活动,班级文化展演,演讲,课本剧表演,才艺展示,亲子游园等,邀请全体家长进校参观,参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体会教师工作艰辛与无私付出,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成长过程。能增进家校沟通理解,学校教师得到家庭有力支持与帮助。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倍感幸福和满足,能在这样好的学校读书,能遇到这样负责的教师群体,他们很放心很安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骄傲和自豪。遇到问题他们都会主动与教师交流,有的因工作变动,住址变迁都舍不得走,留恋教师留恋班级学校。

让外来务工子女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信心。学校应该加强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应是平等的,对外来务工子女这一“弱势群体”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外来务工子女也有许多优点,如果我们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样可以茁壮成长,绽放光彩。让我们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去关心、尊重他们,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去教育他们,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学校,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让全体孩子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

参考文献:1.《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集萃》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篇6: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第二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严格以下操作程序:

1、家长提出书面申请;

2、学生家长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户籍地乡镇以上政府外出务工、子女随同外出就学证明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

3、现工作单位证明或其他就业相关证明材料;

4、家庭户籍原本和监护人身份证;

5、父母及学生在本区内的有效《居住证》或《暂住证》;

6、在我区租住房屋一年以上的合同及现居住地居委会和派出所出具的来我区居住的证明;

7、适龄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卡;

8.必须有转出学校转出证明(有学校和教育局公章)

篇7: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

兴泰中心小学顾宏林

兴泰中心小学 位于闻名遐迩的里下河鱼米之乡——姜堰区兴泰镇。随着兴泰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兴泰来打工。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打工者都携妻带子,作为这些弱势群体,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心理氛围的改变, 他们的子女成长及教育已经成为十分突出和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校研究的新课题。

一、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和心理后进的原因

在不断的观察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了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和心理后进的原因集中体现在家庭和自身两大方面。

(一)家庭原因

1、生活贫困,经济拮据。外来人员的收入普遍比较低,扣除掉每天必需的衣食花费后通常所剩无几。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劳动时间都比较长,劳动强度也较重,这样每天回到家里后几乎很少再有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小孩的学习方面的情况也就不了解,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辅导的机会几乎没有。因此,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完全得靠自己。

2、家长文化程度低。部分外来人员家长,其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通常都把对孩子的培养完全寄托给学校,寄托给老师,在孩子学习上极少能给予帮助。我们班许多家长跟我诉苦,不是我们不重视家庭教育,确实是因为我们文化水平低,孩子问的问题我们都答不上来,孩子的作业我们也没有能力辅导。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家长本身知识水平不高,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他们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不打不成才”似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凝聚在这棍棒上。家长的这种粗暴教育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父子(母子)之间的行为关系更加对立。

4、思想观念滞后。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员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即使读了书上了学,今后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打工,早点赚钱,还能趁早结婚生子。

(二)、孩子自身原因

1、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胆小怕回答

问题。课后作业马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少数同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课后从不读书复习。根据调查,能主动读书的不多,自觉复习的几乎没有。知识无法巩固,学习成绩不理想。

2、卫生习惯差。个人卫生习惯不佳,不剪指甲,不常洗澡、不勤换衣服,甚至有几个学生还戴着“黑项圈”,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果皮、纸屑乱扔,每天都在清扫,但保持不了一会儿,导致教室环境差。

二、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方法

面对这样的学生,身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又该如何尽自己所能,为创造和谐校园添一块砖,加一片瓦呢?

1、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学习和生活的成功乐趣。比如,从他们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很有灵气的。我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贴在展板上,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效果,这些学生被自己的作品吸引了,停留在前面不肯离开。某位同学一次考试成绩比以前有一些进步,我会在全班表扬他,把他作为榜样,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并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比以前更加努力了。

2、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当孩子的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3、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所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8: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 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村和农业, 走向城镇, 逐渐形成了“农民工”现象和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后, “城市移民”呈现新的发展动向, 流动人口外出打工逐渐出现“家庭化”的趋势。许多人不再孤身飘泊, 而是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 然后拖家带口地迁移, 导致大批适龄儿童随父母到打工当地的学校接受教育。

二、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情况及家庭教育现状

外来务工家庭的经济困难导致居住环境条件低下。外来务工子女多来自农村, 经济条件较差, 物质精神生活相对贫乏。随父母进城后, 他们普遍感到城里生活的巨大反差, 又加上父母经常更换工作导致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经常更换居住地, 城市生活的不稳定以及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沟通, 往往容易使外来务工子女产生自卑、暴躁、冷漠、戒备心理。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居住环境相对复杂, 孩子对城市的治安形势又缺乏正确的认识。父母往往因为忙于生计, 子女的学习及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督促与纠正, 加上一些孩子自身防范意识差, 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 致使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扭曲和影响。同时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父母文化素质的低下也导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缺乏应有的思想认识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要么放任不管要么简单粗暴, 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违纪、违法者偏多。

三、外来务工子女在校表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 外来务工子女按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按其父母居住地或打工地进入辖区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后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针对近年来我们在管理中遇到的情形, 外来务工子女在校表现归纳如下:

1.家庭经济的差异导致外来务工子女在校行为迥异。外来务工子女与同学相比, 在吃、穿、用上的差异, 导致这些孩子心理不平衡, 学习、生活信心不足, 存在与教师同学沟通困难、内心特别敏感、心理戒备较强等特点, 特别担心同学和教师看不起, 思想、心理负担较大。

2.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居住环境状况导致孩子学习劲头不足。80%的外来务工子女在校学习情况较糟糕, 学习成绩较差, 上课不专心, 课后不完成作业, 多数孩子在放学或周末都沉迷于网吧, 打架、恋爱、离家出走变成了外来务工子女对抗较差家庭环境或父母家庭教育简单粗暴的普遍办法。多数家庭的住房狭窄, 一家人吃饭、睡觉都挤在一间或两间房子里, 学习、生活环境极差。

3.外来务工子女缺乏父母的监督, 在校经常迟到和缺课、打架。父母因忙于生计, 多数家长早出晚归, 这样就给子女的缺课、逃学有机可乘, 学校教师对学生管理的精力多半都花在这些学生身上, 外来务工子女逃学给这些孩子的安全带来隐患。

四、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

面对外来务工子女进校后的思想、行为、纪律等各方面的表现, 学校针对存在的思想及行为问题, 研究采取以下措施及其对策:

1.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情况

学校深入了解对按政策录入学校的外来务工子女各方面的情况。班主任在新学年开学之初, 深入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家访, 对学生的监护人情况、学生家庭居住生活环境、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学生在家表现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建立健全外来务工子女档案

外来务工子女档案的建立为深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或处理好外来务工子女突发性事件有积极的意义。详细的外来务工子女档案, 便于学校掌握学生各方面的信息, 为做好外来务工子女的思想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找到做思想工作的突破口。对每一位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建立在校行为档案, 对三年的在校学习及其行为进行追踪。

3.加派德育辅导员管理外来务工子女

学校为外来务工子女加派德育辅导员是为了弥补班主任对这些学生管理精力上的不足, 这种思想上的辅导可以一对一, 也可以一对多。现在城区学校每个班学生班额数仍然较大,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 班主任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给个别学生的管理带来空档。加派德育辅导员, 将能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关心学生生活、随时纠正学生的举止行为、密切联系家庭等方面做细、做实。

4.学校社区合作建立未成年人活动中心

学校加强与社区的联系进一步体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 在社区成立未成年人活动中心, 能缓解节假日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对孩子照顾、教育的空白, 能更好地减轻这些家庭的负担, 让他们能安心地投入到城市经济建设中去。同时活动中心也为孩子远离社会不良诱惑、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些活动可以根据社区的经济条件而定, 如:开办兴趣班、开展各种体育运动训练等。

5.寻求政府部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

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孩子出现问题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身边缺少关爱, 他们的家庭在社会上处于弱势, 因此会受到同学的歧视, 孩子在歧视中成长, 思想及心理容易发生偏差, 这就需要学校承担起关心爱护这些学生的任务, 深入调查了解这些家庭的经济情况及生活疾苦, 架起一座社会与外来务工子女之间的爱心之桥, 让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支持者, 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 感受社会的关爱, 从而才能知恩感恩, 也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篇9:外来务工子女互补教育模式刍议

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如何使外来建设者子女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本地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并利用外来建设者子女自身的资源对本地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如何采用一种互补的教育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以活动为载体,进行能力互补

1.生活能力的互补

在暑假里,很多地方的学校都有一种活动形式,就是让城里的学生到农村体验生活,让其感受农村生活的艰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不可能经常组织学生到某地区亲身体验,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资源,适时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互相传授、相互体验。

学校里大扫除,干得最出色的总是那些经过生活磨炼的同学。比如来自四川省邻水县的学生张某,虽然成绩不大理想,但是劳动积极、肯吃苦。显然,他身上的优点是本地很多学生都不具备的。其实像他一样能吃苦的外地学生还有很多。学校举行野炊活动,捡柴、淘米、做饭、烧菜,干得最火热的总是那些经常做家务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外地学生又占了93%。显然,如果教师事先对外地学生的各种技能有所了解的话,在分配或安排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组合,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2.说话能力的互补

大量外地学生的到来也是一种资源,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利用,那么各地的风俗人情就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而说话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虽然教材中有很多进行说话练习的素材,但是那些素材未必完全适合学生,未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而让外地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事情,则是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在活动之前,可以先让外地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整理、编辑,然后在班会中尽情地交流。在交流中,既培养了外地学生大胆发言的说话能力,也让本地学生领略了全国多地的风土人情,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以关爱为根本,进行情感互补

1.生生互补

中秋节的时候,也正是开学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虽说外来建设者子女的父母大多在身边,可是他们距离亲戚或者原来的同学都比较遥远,他们挂念的,或许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一起玩耍的伙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在班级内开展一些合适的活动,让外地学生感觉到学校就像家一样的温暖与舒适!端午节到了,本地学生送给外地学生几个还带着余热的且带着箬叶清香的粽子以及喷香的茶叶蛋,让外地学生倍感温暖!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份真挚的情感呢?外地学生的家长回老家了,带来了很多家乡的土特产,他们会把这些土特产带到学校,和本地学生一起分享,这时,你可以看到双方的笑脸是多么的灿烂!

2.师生互补

在冯骥才写的《珍珠鸟》中有这么一句话:“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实际上,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个贵州来的王同学,个子不高,但是大山中坎坷崎岖的道路铸就了她倔强的性格。刚进入班级,给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更糟糕的是,由于她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的困难很大,她想到了辍学。班主任老师知道情况后,马上打电话给她,动员她回校学习,经过三番五次的努力,她回来了,任教语文的陈老师也抽出空余时间给她补课。她被老师的真诚深深地打动了!学校要开运动会了,班主任正忙着选拔运动员,王同学看着大家跃跃欲试,心里也很想为班级出一份力量。可是自己这学期刚刚转入,大家都不知道她的底细,再说了,她自己也从未参加过这样的运动会,虽然很想参加,但是心里也没底。这件事情被细心的杨老师知道了,特意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间与她谈心。最终决定让她代表班级参加400米跑步比赛,这时候的她还是问了一句:“杨老师,我能行吗?”“没事,杨老师相信你!”就是因为这份关爱,就是因为这份信任,让她鼓起了参加比赛的勇气,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其实,我们所期望的,并不仅仅是她帮班级赢得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外来学生愉快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

三、以课堂为平台,进行知识互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外地转进来的学生,文化底子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是未必每个方面都比本地学生差。如何结合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地在这两类学生中有目的地进行互补,也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1.阅读图书,互相交流

阅读大量的图书,历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利用阅读教学课、综合实践课等进行图书交流、阅读心得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这项活动可以和读书活动紧密结合,首先,动员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交换课外读物。特别是那些初来乍到的学生,他们原先所持有的课外读物与本地学生相比在数量上、类别上都相差甚远。同学之间交换图书既增加了外来学生的阅读量,也有效地让他们更快融入新的集体。其次,通过图书交换,培养了全体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再次,在图书交换中帮助外来建设者子女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进行有效的筛选,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我们预设的读书目的。

2.描述地理,互相了解

由于区域的不同,各地的气候、生产的农作物、水果、矿产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小学科学教材中,也有较多的篇幅介绍以上内容,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之间差异很大,诸多的知识学生根本无法在科学教材中得到诠释与理解,即使有所了解,也有可能是似懂非懂。现在在教授相关的地理知识与矿产资源时,我们根据班内生源分布情况,事先让有地域关联的学生做些准备,上课时让他们进行描述,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让甘肃、陕西的学生讲讲黄土高坡千沟万壑的地貌特点与当地由于缺水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学生就会在如何珍惜有限的水资源方面有较大的感触;让四川长江流域的学生讲讲三峡的壮观与山峰的秀丽,可以让学生增加对祖国山水热爱的情感;让贵州的学生说说当地的“地无三分平,天无三日晴”的地理特点,从而让学生了解贵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成因;而面对北方或者中西部的学生,则可以让本地学生说说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多姿,他们已经看到了局部,加上本地学生的描述,可能会认识得更多、理解得更好。

可以采用这种知识互补模式进行教学的课程还有很多,比如语文课上介绍各地风土人情;体育课上乡土体育项目的拓展等等。总之,有了这个理念,就会有拓展的空间,就有了互补教育的可能。

总之,本人提出的采用互补的教育模式,不仅在农村学校适用,在城区学校也同样可行。实施这样的教育模式,看起来似乎是小事情,实则意义深远。如果我们能尽最大努力教育好外来建设者的子女,让他们健康地成长,那么如此众多的外来建设者就能安心地为我们当地的建设添砖加瓦,何愁经济不腾飞?

篇10:外来务工子女的亲情教育

我校开展亲子教育是源于我校外来子女教育的实际。我校外来子女子家长中52%是做小生意的,这些家长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更不用说是辅导孩子学习了。可以说这些孩子在情感上是有缺失的,甚至有时会产生怨恨,为什么自己没生在好的家庭里。孩子渴望爸爸妈妈陪伴,渴望关心,家长想和孩子沟通,不知道如何沟通,他们想和孩子交流,但没有时间和精力。

因此,我校家庭教育从情感入手,开展亲子教育,让孩子与家长在感情上交流、融合、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开展亲子教育,我们主要做了这样的尝试:

1.组织亲子游戏

这个活动,主要是利用孩子喜欢游戏的天性,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做游戏的过程中,彼此间有更密切地接触,从而实现感情交流的目的。我们学校利用每年的“体育节”活动,设计多种多样的.亲子游戏,比如:三人“四足”跑、问好接力、竹竿响起迎客来等等,都是家长和孩子通过齐心协力,共同配合完成的游戏项目。有的孩子游戏中摔倒了,看到妈妈不顾一切地跑过来,体会到了妈妈的疼爱;有的孩子看到爸爸做

游戏时开心的样子,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到爸爸是那么的亲。游戏中,父母和孩子一起比赛竞争、一起呐喊助威,游戏结束了,一家三口仍然是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无形中起到了情感交流与融合的作用。

2.开办亲子课堂

每年,我们都把家长和孩子一起请进课堂,通过讲座、座谈、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有计划、有意识、巧妙地促进家长与孩子相互理解和沟通。三年级有一个小女孩,妈妈是送水工,一年到头都穿着那身旧制服,孩子嫌妈妈工作不好,丢人,怕被别人瞧不起,从不让妈妈到学校来,不让妈妈送、不让妈妈接、也不让妈妈来开家长会。老师发现问题后,三年级一班率先召开了题为《爸爸妈妈,我为您感到骄傲》主题班会,通过调查、访问、面对面交流,孩子们亲眼见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亲耳听到了人们对父母工作的肯定,亲身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化解了彼此间的隔阂与矛盾。

班会上,学生和爸爸、妈妈深情拥抱,泪水夺眶而出。班会结束时,有不少学生都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说:“爸爸妈妈,您工作太辛苦了!我以后再也不气您了!’’那个小女孩更是泣不成声地说:“原来我嫌您给别人送水的工作不体面,现在我知道了,您为大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家长也由衷地感叹:“这节班会开得太好了!”“感到孩子突然间长大了,懂事了!”

3.组织亲子郊游

亲子郊游让我们的亲子教育走向了社会。有一项活动,我们坚持了好几年,就是组织二年级即将入队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到陶然亭公园高君宇、石评梅墓前,举行庄严的入队仪式。现场,家长要为孩子赠送一份入队纪念品、一句鼓励的话语和一份期盼。家长们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放下生意,所有的家长都参加到活动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精心准备礼物,郑重其事的用双手把礼物赠送给孩子,真切表达自己的祝福与祝愿。更令孩子们激动的是,家长亲手为他们戴上有生以来的第一条红领巾,每位家长也倍感光荣与自豪。仪式结束后,家长和孩子都不舍得走,纷纷邀请老师合影留念,用照片记录这难忘的时刻。除此之外,我们还一起走进博物馆,共同感受科技的奥秘;一起走进电影院,共同感受影片的魅力;一起逛公园,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活动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心桥。家长们在活动中也懂得了生活中处处皆教育。

亲子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1.亲子教育为外来子女家长创设了亲子交流的时间、空间和情境,使家庭教育更具实效性。

2.亲子教育不仅促进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同时也促进家长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上一篇:勇于尝试敢于挑战演讲稿下一篇:简单家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