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

2024-05-03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用8篇)

篇1: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为调查地,从就业渠道、务工目的、工作时间、工薪报酬、工作环境和合法权益等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作了详细深入地分析。结果发现:非正规就业是外来务工人员主要的就业形式,务工目的在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基础上因年龄段而显现出差异性,工作与加班时间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工作报酬低,工作环境不理想,合法权益频受侵害。究其原因,城市管理体制与外来务工人员快速增长间的不平衡性是其宏观原因,而外来务工人员自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则是其微观因素。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上海市;权益保护

一、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又称作“农民工”、“民工”、“进城务工人员”,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他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这一群体工作状况令人堪忧:劳动就业受限制,工资报酬低;工作环境差,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劳动强度大、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接受文化教育机会少,经济赔偿难以落实等,这直接影响着其生存状态改善的同时,又势必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伴随改革进程,上海市成为“国际都市”,同时已成为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据最新统计,2008年,本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888.46万人,比上年增加30.38万人,增长1.6%。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为1371.0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为517.4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由上年的26.9%上升到27.4%。大量涌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社会学家形象的称为上海市现代化建设的“手脚架”。但有关调查也反映,这一群体的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社会保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甚至被冠以“捞佬”“捞妹”等鄙视的称呼。

因此,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及其成因,将有助于解决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更全面详细的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对于提高对这一群体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促进上海经济的更快速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对其工作状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就业特征方面。在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仍然得到的是非市民待遇,他们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报酬少,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社会地位低的工作。而且他们在城市的就业总体上并不乐观。

二是社会保障方面。进城农民工不仅不能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医疗、失业、义务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而且由于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这就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基本上处于低福利或福利缺失状态。城市农民工缺乏最基本的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他们的工伤医疗保险也不健全,养老保险缺失。

三是教育需求方面。有关就业与收入的研究曾指出,人力资本积累尤其是教育与培训是改善农民工处境、提高其收入的重要因素。但是农民工群体的教育需求直接受其收入、工作时间特点的影响,加之该群体信息匮乏与培训机构课程设计存在问题,都制约了该群体接受继续教育或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艰难,除了其自身因素(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等)外,城市的就业歧视也是重要原因。有学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指出,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分为工资歧视、雇佣歧视、职业歧视三个方面,导致这三种歧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市场失灵和个人偏见。

因此,考察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的具体情况及探究其成因,有助于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理论研究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定义为离土离乡的劳动力寻找并从事工作过程中,所面对的涉及工作的各种情况。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上海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1)问卷法。问卷发放地点是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的出租屋及镇内的工厂企业。在庄行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形式一般分为租房和单位提供住房两类。根据两种居住类型务工人员的比例,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前者抽取

样本20份,后者20份,共40份。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填写方式是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访谈法,并且在问卷发放之前进行甄别,排除来自本地农村的务工人员。

(2)访谈法。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对具有典型特征样本进行了深度访谈,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这部分群体工作状况的总体把握。访谈对象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厂长。

2.资料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运用SPSS14.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三、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分析

(一)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

表1:样本总体特征

变量

年龄分布18-20周岁11-25周岁26-30周岁30周岁以上

合计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

合计 打工年限2年

3年4年

5年以上

合计

频次 91696401***12840

百分比(%)22.540.022.515.0100%2.532.540.025.0

100%

22.527.530.020.0100%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得到了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到,从年龄上看,外来务工人员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达85%;由于调查地的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电子、服装和重体力企业(砖厂,水泥厂,纸箱厂)等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因此,年轻力壮,吃苦耐劳,能承受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青年人为主,加上重体力企业偏多,这是男性略多的原因之一。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占35%,其中2.5%的外来外来务工人员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2.5%是初中文化程度,打工年限在两年

以上的占77.5%。

(二)非正规就业是主要的就业形式

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获取就业方式主要来自亲缘和地缘。62%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获取方式是通过亲戚朋友(特指那些为外来打工人员初次进入劳动市场提供帮助的亲友和老乡)介绍,“通过父母去找单位”的占21%,通过正规途径如“人才市场、中介”的共占17%。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在选择就业信息时,仍然受血缘和地缘因素的影响。

(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日劳动时间被违法延长

在上海地区,工作劳动时间在11-12小时是相当普遍的情况。调查显示,把加班时间计算在内,一天工作在8小时的占2.5%,在8-10小时的仍有37.5%,在12小时以上的占15%。关于劳动时间,《劳动法》对劳动时间、节假日休假时间、加班时间作了明确规定。即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延长劳动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每日不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以《劳动法》为标准,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时间不是突破规定时间,而是远远超过规定时间。而如此长时间的工作只有外来青年务工人员才能适应,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年轻力壮的外来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的原因之一。

表2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

变量

每天上班时间8小时

频次

1百分比(%)2.58-10小时11-12小时12-14小时

合计141964037.547.515.0100%

(四)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报酬低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收入的调查发现,月收入在960元的占20%,月工资在1500元以下的占62.5%,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高达92.5%,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的资料表明,上海市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37483元,即月平均工资收入为3123元,可见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偏低。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对最低工资制度不甚了解,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部分企业采用种种手段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侵害了职工权益。如在加班费的折算方面,部分企业违反《劳动法》和《最低工资规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私企普遍采用“底薪 + 加班费 + 补贴”的工资结构,当它的总和大于最低工资标准时,就容易掩盖最低工资不能兑付的现实问题。

(五)外来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合法权益频受侵害

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调查表明,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交纳了“社会保险”的有37.5%,“综合保险”的占52.5%,“没有交的有5%,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残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上海对于工人参保的规定是企业和参保职工本人共同支付保险金。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参加社会保险固然重要,但要扣工资里的钱,这样原本很低的工资就更少了。二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太大,而交社保这笔钱对于小企业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部分企业负责人有意或无意的模糊社保的概念。

表三是否参加保险

变量

参保情况参加社会保险

参加综合保险只参加工伤保险

只参加医疗保险

没有参加保险合计

频次 152111240

百分比(%)37.5

52.52.52.55.0

100%

(六)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条件不足,缺乏社会竞争力 人力资本因素

人力资本是指以生产技能、知识以及个人经验等形式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量,人力资本的存量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以及个人和家庭根据工作机会变化而发生的迁移。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增强个体的竞争力,改善工作状况。但目前在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本却难以适应竞争的需要,进而影响了其工作状况。

四、结语与思考

综上所述,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具有以下特征:在就业渠道选择方面,非正规就业仍是主要的就业形式,逐步开始依靠正规机构或渠道获取就业;外出务工的目的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但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外出务工目的有显著差异;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加班情况严重,休假时间少;由于这一群体受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制约,其工作报酬低;工作环境不理想;外来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合法权益频受侵害。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宏观方面的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跟不上其快速增长的速度,微观方面的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

篇2: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曾燕霞学号200830200236

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年级

调查报告题目关于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调查

成绩:

年月日

关于深圳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2月22至23日

调查地点:深圳市龙岗工业区汇佳购物广场服装部

调查对象:深圳外来务工人员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实施调查人:曾燕霞

根据学校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本人进行了一项针对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目的是调查外来人口密集的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于生活方面的一些基本状况,了解他们工作环境、待遇与生活中的吃、住问题。“农民工”是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有现象,分析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状况、工资收入、劳动环境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社会“准阶层”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我们在制度安排、社会公平、劳动保障、社会和谐诸方面出台新政策,更好地保护外来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在调查之前,我做了一份逻辑比较紧密的调查问卷,在2010年2月22至23日对汇佳购物广场服装部给所有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与口头询问路人的方法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员工没有太多积蓄;住宿条件也比较艰苦;大多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法制意识薄弱等问题突出。有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太注重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忽视了文化素质与专业技术的培养与掌握。

深圳市龙岗区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大力发展经济,形成现在深圳的大工业区。其经济相对繁荣!并且现在也着力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系等。但也暴露出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制约了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在工业区经常出现的脏乱差问题还是很难完全解决,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文化教育缺乏,法制观念薄弱。在汇佳购物广场附近的生活区就可发现此类问题,下面是对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

1.在工作方面,大多数员工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对现在的工作较为满意,该单位定期组织员工户外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集体安排吃住问题,工作时间合理。但该单位并没有对他的员工买保险,并且福利待遇比较差。

2.在生活方面,据调查,有80%的对自己的生活卫生健康较为关注,平时很少到路边摊吃东西,但仍有少数人经常光顾路边摊,忽视卫生安全。但大多数人生病了都选择自然好,迫不得已才吃药看病

3.环境方面住宿条件较差,人口密度大,楼房密集,生活区狭小,附近没有市民乐园。而且唯一的比较宽敞的通往住宅区的街道也被各种各样的路边摊堵满,污水横流,街道几乎天天潮湿,容易滋生细菌。人车通行,非常危险。

4.在思想与心理方面,大多数员工的思想都比较沉稳,大多认为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并且不少人对以后的职业生涯都有一定得理想。但也有人认为生活工作就是为了结婚生子,也有人认为自己努力不如嫁个好龟婿。不少人在心理方面有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婚姻,恋爱,事业前途等方面。而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要不就自己闷着,要不就只向朋友倾诉,很少向有关部门与社会寻求帮助。

5.文化素质程度方面,据调查,几乎没外来务工人员经常看书。也没有经常关注时事,很多人知道劳动法,但是很少人完全看过劳动法,对劳动法也只是一知半解,法制意识薄弱。电脑方面知识欠缺,大多数人只会上网聊天,打字,看视频。简单的办公操作都不会。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休闲方式仅为看电视和睡觉,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调查表明,农民工业余时间的休闲方式主要有看电视、睡觉、聊天或闲逛、棋牌及体育活动、上网、听广播以及其他活动等。

6.在公共卫生方面,大多数女性在卫生方面比较注意,垃圾都能扔到垃圾桶里,但很多中年男子经常随地吐痰,在调查期间,每天都可以看到至少2个人以上随地吐痰。在员工生活区的卫生方面依然要加大力度解决,尤其是乱摆乱买。

7.性知识缺乏,一般外来务工人员都是来自农村的外省农民工,年龄都在16-25岁之间较多,外来务工人员的早生早育较多,而且超生比较严重,以及对性卫生没有多大注意,在生活区的广告牌中,妇科医院的广告牌占多数。

对于龙岗区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问题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外来务工人员对我国的经济与城市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关系着我们全民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前途。所以政府与社会有责任改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工作于生活环境与待遇,这里主要针对农民工生活质量低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1.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改善农民工生存环境

近几年,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政府所颁布的规定执行情况却是因单位而异。由于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并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身份,因而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被很多单位忽视。因此,要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应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待遇。要做到上下一致,坚持依法维权,发挥工会作用,提高农民工素质,强化政府职能。

3.适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据调查,改善住房条件成了当前在北京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最迫切的愿望,而对改善衣、食、住、行条件大多农民工表示还顾不上,希望政府能够提供给他们一些设施较好的廉租房,加强对出租房屋管理,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提供租赁房屋的服务,以适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严禁乱摆乱买,造成脏、乱、差的局面

4.提倡有关学者、企业与政府到工业区组织教育演讲,分批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法制、道德、卫生等教育,尤其是对于性知识的教育,大多外来工都是出自农村,性教育缺乏,而来到城市之后,由于电脑与不良媒体的传播色情,使得一部分人走上歧途,的性疾病的几率很大,影响身心健康。也可以通过演讲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5.提高福利保障。虽然有很多企业都有为员工设立社会福利保障,但是依然有不少小企业没有为员工买社会保险等福利保障。而现在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对工作的选择也越来越注重福利待遇。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

6.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规范、有效地管理外来务工人员,既使他们在 为所在地作出贡献的同时享受应有的待遇, 也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文化水平乃至整体素质

7.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青年,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

篇3: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

截至目前义乌实有人口已突破达200多万, 其中外来人口达到1320496人, 为义乌本地户籍人口的1.8倍。

我市是一座以贸易、流通为城市经济主业的商贸型城市, 从一个浙江中部的农业穷县、人口小县, 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强市、人口大市, 只经历了短短30年时间。这30年来, 义乌本地居民的人口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而外来人口却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二、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理想信念价值观

通过“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 作者发现, 在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生理想, 有59%的学生选择了“有钱”。42%选择了“实现自我”, 而选择“建立和谐美满家庭”与“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分别只有17%和4%。而对城市学生的调查显示, 排在前三位的是“事业成功”、“建立和谐美满家庭”、“有知心朋友”。

2、法律意识

“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显示, “经常”、“有时”用法律只是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3.7%和21.4%, “偶尔”为28%, “几乎不”为16.9%, 而城市学生的选择情况为“经常” (40.9%) , “有时” (31.1%) , “偶尔” (18.4%) , “几乎不” (9.6%) 。

3、人际交往

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一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认为自己朋友的数量能够满足自己的期望, 不到流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一起玩耍的伙伴, 然而却有四成多的学生没有知心朋友, 近三成的学生感到自己不受人的喜爱。

三、引发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

1、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因素

在义乌市, 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存在显著的差异。有77.43%的外来务工家庭年平均现金收入在两万五千元以下, 而在义乌市区, 只有13.2%的家庭月平均收入在三千元以下。这表明, 义乌市城市的中等收入水平相当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最高收入水平, 这可以看出义乌城市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

2、父母素质影响

作者的“义乌市中学生素质状况抽样调查”显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的文化程度的分布集中在“初中”, 市区学生父母文化程度的分布集中在“高中”。在义乌市, 市区学生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亲比例占54.1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亲只占7.1%。有27.43的市区学生父亲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 仅有3.23%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父亲拥有相同学历, 两者相差24.1个百分点。

3、自身个性的影响

在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中有超过91%是来自于农村。农村与城市相比, 地方开阔, 子女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广, 这就较容易造成农村孩子较“野”的脾气。相对于经常关在家里, 缺少玩伴和玩耍空间的城市学生来说, 农村孩子相对“不服管教”, 相对“调皮”一些, 这样,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里闯祸、打架等违反纪律的事件要相对多一些, 并且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的时候, 难度也会稍大一些。

4、社会观念的影响

在对调查“义乌市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距离”时, 我们发现市区居民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是由一定的距离感和排斥感的, 这也就容易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义乌的学校里, 缺少玩伴、缺少关爱, 从而引发一系列不稳定的事件。

四、加强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建议

1、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水平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将有利于他们将更多的家庭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去, 这不仅仅要求用人单位在工资收入上“做功夫”, 还应重视对外来务工居住环境、社会福利方面的工作。

2、加强企业、工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就需要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工厂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各单位的工会、文化部、党支部等部门要加强做好教育工作, 开展员工文化思想素质年度考评制度, 将考评的成绩直接与工资挂钩。

3、开放外来务工人员户籍迁入政策

义乌市的外来人口占到了义乌市全人口的60%左右, 而义乌市的户籍人口只有75万人, 这使得外来务工人员融入义乌市民生活时显得比较困难, 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 也比较容易受到排挤和冷落。因此, 义乌市必须放宽对外来务工人员户籍迁入的限制。

4、学校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市区学生的平等对待

学校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义乌市学校在施教的过程中常常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所偏见, 不是冷落他们, 就是对他们的要求非常苛刻, 这样极易造成他们的自卑和厌学的心理, 从而产生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行为。因此学校必须要改善其教育方式, 将来外务工人员子女与市区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来施教。这样, 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摘要:在小商品市场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 义乌市也涌进了大批的外来务工者。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义乌市的户籍人口, 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自身的走访与调查, 开展了对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研究, 发现其现状, 分析其原因, 并略提建议。

关键词: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子女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2]王毅杰、高燕:《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

篇4: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南宁 ; 外来务工人员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 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55-02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的经济愈加繁荣,不断吸引着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就业和生活。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却陷入家庭分居异地、经济收入过低、社会地位不高的尴尬境地,他们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当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情况的调查多集中在深圳、广州等大城市,而针对南宁市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南宁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改进建议,促进全民心理健康。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南宁市西乡塘区随机选取的工厂、商店的员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共调查242名,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应答率为91.0%,其中男性110人(50%),女性110人(50%)。

1.2 方法:采用国内外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试工具,评定过去1周以来的心理状况。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分别评定总分、总均分和10个因子分,10个因子分分别表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附加项目,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从无=1、轻度=2、中度=3、偏重=4、严重=5)。集体进行测试,按照统一指导与独立完成测试。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数据录入完毕后,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t检验等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外来务工人员SCL-90结果与我国正常人常模比较[1]:

结果显示,除抑郁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外来务工人员与全国成人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2.1 不同性别外来务工人员SCL-90结果比较:

只有恐怖因子均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其他因子均分男女外来务工人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2 不同年龄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外来务工人员各因子均分,结果显示,除了偏执因子,其他在不同年龄层员工的分数差异均显著(P>0.05),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均分上,40岁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均分比另外3组务工人员都高(均P<0.05),在恐怖(P<0.01)、強迫(P<0.05)的因子均分上,20岁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最高的分数,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2.3 不同婚姻状况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结果显示,在强迫均分因子上,未婚人员得分大于已婚人员,不同婚姻状况的外来务工人员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2.4 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为自变量,总均分、总分及9个因子分别为因变量,采用逐步的方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因子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南宁市外来务工人员年龄是SCL-90量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以及总分因子的影响因素,性别是恐怖因子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是强迫症状的影响因素,而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均与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无关,见表5。

表5 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多在18到50岁之间,他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众多:较低的生活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重的工作负担,较少的社会支持等等。这些因素使他们处于心理问题频发的危险期。除此之外,在调查访问阶段,一些其他的问题,诸如:受到不合理的工资待遇、缺乏劳动保护、人际关系不协调等等都成为困扰外来务工人员的因素[2]。客观现实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而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等其他生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所以,准确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中发现,婚姻状况是南宁市外来务工人员强迫症状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丘天祥等在对深圳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4]也发现,强迫与敌对、抑郁,成为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的三个因子,结合实际情况,强迫问题突出可能主要体现在流水线作业性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上;女性外来务工人员恐怖因子分高于男性,这与刘晋洪等一些职业人群的调查结果一致[2,5,6]。这可能与女性固有的心理特征有关。调查中发现,躯体化因子最高值出现在40岁以上的被试人群,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本身躯体疾病相应增多,但是20岁以下的年龄组的躯体化因子分却显著高于20岁至30岁、30岁至40岁这两个年龄组的躯体化因子分,这个差异可能与青年人好胜心强,心理发育不成熟,经常与周围环境产生矛盾又无法调解,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症状有关。同时,在做南宁市外来务工人员与全国成人常模之间的比较与比时,参考的常模是张明园主编的《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正式编制于1998年,在当今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能否继续作为参考的常模使用,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总的来说,南宁市外来务工人员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该问题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干预。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27

[2] 刘晋洪,张泉水,夏莉,唐建军.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7):644-645

[3] 卢莉,薛云珍,侯玉英,王卫平.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8

[4] 丘天祥,詹劲基,苏展,王铁强.深圳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热带医学,2008,08 (9):1668-1670

[5] 蒋立新.深圳市工业企业外来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57-59

[6] 李刚,龙云芳,詹承烈,等.纺织噪声对作业人群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1,27(2):83-86

(接第1854页)

这样一来中专教师对于自己专业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从而提升教师的含金量,提高中专教育的质量。

4 小结

关注教师,特别关注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他们以德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不断下降的幸福感,却反映着中国教师群体的悲剧,越来越多的人被社会的压力和种种诱惑击败。过大的压力使得师德沦丧,而师德的沦丧又影响着下一代的中国人,如此循环往复,不能不引起人们忧心忡忡。这就使得我们要更多的关心教育、关怀教师。

参考文献

[1] 王富平. 体验缺失: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内在障碍[J]. 教学与管理, 2010,(13) .

[2] 许思安,杨晓峰. 核心自我评价:教师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J]. 中国特殊教育, 2009,(03) .

[3] 胡姗姗,吴明霞,张大均,李娜,欧阳益,朱毅. 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0) .

篇5: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

1.1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大量农民从土地耕作中解放出来,并以每年千万计的规模迁向各级城市就业谋生,形成巨大的“民工潮”。据最新统计,目前农民工总人数已接近3亿,正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中国崛起。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未来二、三十年仍将有数亿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继续新世纪的乡城人口迁移大潮。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是中国城镇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中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却缺乏平等的城市社会权利,无法融入城市,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转移就业、农民的增收、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因此农民工问题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上海是中国的首位城市、经济中心,也是拥有移民传统的城市,更是全国农村人口的主要流入中心地之一,截止到 2015年外来人口已接近1000万之众。这群人是城市的建设者,上海的繁荣离不开他们的汗水,但他们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他们住在本地人不愿住的城中村,干着本地人不愿干的体力活,面临着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一系列问题,还要遭受本地人的歧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决定组织一次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调研,以期亲身感受社会实情,引导我们加深对于社会现状的认识。

1.2项目简介

本次实践我们选择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城中村作为研究区域,以在此居住满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以期从多方面,各角度透视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调研的具体方式则是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提纲访谈,以聊天的形式提出设计好的问卷提纲中的问题,再行记录。

2.项目实施

2.1 事前准备

实践正式开始前,我们考虑到受访对象的文化程度较低,我们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经讨论决定决定采取提纲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地点的选择是在咨询过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学长后,决定定为交通方便,位于地铁五号线终点站附近的吴会村。调研提纲则是在此前在其他工人调研活动中所用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提炼后撰写而成。准备妥当后,我们于7月16日出发开始调研。

2.2 实施过程 我们刚到村口,就有热情的居民前来打招呼,我们随即上前打招呼展开调查。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吴会村被征用做建设用地,即将实施拆迁。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都是在这里租住本地人的房子,拆迁之后他们拿不到一分钱的补贴,而且还不得不搬进租金高昂的小区。这里的居民普遍认为外地打工者在上海的生存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随后,我们调研团队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头进行调研。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务工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拆迁问题。吴会村的租金只有每月500元以内,而搬到小区里每月的租金会超过2000元,大大增加了开销,绝大多数人被迫选择了群租,还有人不得不在奉贤租房。他们对于上海的这一行为颇有怨言,认为这是上海在驱赶外来务工人员的一种表现。另外由于经济形势不好和上海经济转型的影响,闵行开发区许多工厂面临倒闭或裁员,许多高污染企业迁离上海,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也面临失业。据村民说,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就很难找到工作,甚至建筑工地的岗位也很难找到。一位阿姨已经来上海在公司工作10年了。在下班路上摔断了胳膊,可是公司没有算她工伤。而且由于过年回家从三月份才开始上班,所以导致公司医疗保险连续缴纳不足三个月,于是没有得到应得的赔偿。又加上最近经济形势不好,公司订单少,每天只能工作几个小时,又没有底薪,每月只能收入几百元。而且她的儿子在上海读书,没法回老家,现在又面临拆迁,几乎无法生存。

午饭后我们去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准备搬去的小区调查,了解到一两年前小区房子的租金不过7-800元每月,但现在暴涨到2000元,可见小区的业主也存在坐地起价的情况,更加剧了外地打工者恶劣的生存状况。

3.调查结果

3.1 现状概述 3.1.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择对象为典型的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城中村吴会村,其地处马桥镇南端,东与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南靠上海重型机器厂,西邻同心村,北靠上海闵行火车站。该村占地面积约1500亩,常驻人口5000人左右,其中以在此租住的外来务工者为绝大多数。

3.1.2 生活情况

本次调查中的调查对象整体居住条件较为恶劣,大部分人以合租的形式住在老旧的民房中,一般一户人家只租住一间房子,居住面积狭小,十分拥挤杂乱。租金一般在每月2~300,大部分需要自己缴纳水电和煤气费用。他们不仅居住条件差,大多数农民工为省钱都选择自己烧菜,一烧就是几顿,有的甚至还摆到第二天再吃,没有冰箱,剩菜饭都不舍倒掉,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甚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此外,为省钱,图方便,喝生水,私拉电线,板房明火烧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隐患,除了电灯,电风扇,电磁炉,电水壶,充电器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而且乱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用电器明火烧菜也让我们心惊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结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农民工长期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3.1.3 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务工人员大部分工龄较长,绝大多数在5年以上,还有很多是从十几年前就来到这里的老工人。工资情况一般在2000~4000元范围内。但是近几年来,经济状况不景气,不少工厂倒闭,迁出或裁员,造成了不少失业状况,还保有工作的一部分打工者的工资水平也出现下跌。

3.2 问题归纳

本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总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2.1 拆迁问题

拆迁问题是本次调查中作为调查对象的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上海市乃至全国各地的外地打工者都要面临的问题。十几年前民工潮刚成型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未完成,城市中存在很多城中村,可以作为容纳外来务工人员的场所。但现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城中村面临拆迁,本来依赖租金低廉的城中村的民房维持生活的打工者被迫搬迁到租金更高的小区里,重重的加剧了他们在上海生活的生存压力。

3.2.2 失业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和世界的经济形势都比较严峻,加上上海市的经济逐渐转型,许多效益不好的或是高污染的企业迁出上海,或是面临裁员甚至倒闭,造成了颇为严重的失业现象。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外地打工者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一旦失业就很难再找到工作。据受访者称,即使是完全不需要技术,单纯体力劳动的工地建筑工的岗位在今天也是难以找到,许多外地打工者因此无法维持生活,有些被迫离开了上海。

3.2.3 权益问题

权益问题也是外地打工者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受自身较低的文化水平限制,一方面也由于企业缺乏责任意识,政府在监管与立法两方面的漏洞,外地打工者们普遍面临着或轻或重的权益受损害问题。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或被克扣、假期不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性的无偿加班、医保社保的缺失、人身权益的被损害、工作环境的恶劣,这些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都是十分常见的问题。

4.结论与建议

4.1 问题分析 4.1.1拆迁问题近几年,上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建拆迁项目,大量的城中村在城市改造中消失或规模锐减,上海最大的城中村许浦村的外来人口数量在一年之内就从3万减少到了1.5万。我们本次社会实践选择的对象吴会村也面临被拆除的处境。然而,城中村拆除后租户的安置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上海市开展“城中村”地块改造的实施意见》中表示,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充分发挥村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平等协商机制,保障其知情权和参与权,妥善解决村民利益诉求。改造方案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但是这里的村民仅仅是对于拥有村中房屋产权的上海本地人而言的,这些人实际绝大多数并不在村中居住,拆迁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反而能让他们拿到一大笔补偿金,这群人对于拆迁当然是举双手支持。而那些实际住在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安置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这些人本来在城中村低矮破旧的旧房居住时尚且无力独自支付房租而必须采取合租的形式,一栋三间两层的小房子便要住上六户人家。现在城中村拆迁后,他们失去了原来单间租金两三百一月的房子,而不得不去租住租金高昂的小区。又加上小区业主趁机哄抬租金,一件两室一厅的房子租金就有两千多块,对于这些一月工资可能也就两三千的打工者来说,几乎生存都成问题。一位用调查中一位受访者的话来说,政府“给不了打工者更好的,还把他们做得差的权利剥夺了”。

4.1.2失业问题 最近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经济形势都比较严峻,在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闵行开发区附近的许多工厂都面临倒闭或者裁员,再加上上海经济转型的影响,许多高污染工厂迁离,有大量的工人正面临失业。而一旦被辞退,要想再找工作就十分困难。一位受访者说,对于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工人,即使是去建筑工地搬砖扛水泥的工作都很难找到。即使对于那些没被辞退的工人,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位受访者表示,因为公司没有订单,她一天只能工作三四个小时,由于没有底薪,每月只能拿到几百块钱工资,还要给孩子交学费,几乎无法生存。这些受访者大多是十几年前闵行开发区刚开始建设时来到这里,为上海市的发展贡献了十几年的汗水和生命,现在却面临活不下去的窘境。可悲可叹之外,也引起我们的深思: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何方?

4.1.3权益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许多的打工者对于《劳动法》和其他法律中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内容不了解,不关心。有一位受访者在下班途中摔伤,按照法律应该可以判定为工伤(新工伤保险条例第三章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但老板认为下班后就不算工作时间,拒绝给予工伤认定。而且因为她不熟悉相关法律规定,而且认为打官司太花钱,不愿意诉诸法律,结果导致她无法享受规定中的补偿待遇。对于一般的工人而言,工作时间远超《劳动法》中规定的每周44小时而加班费不能达到法定标准甚至根本没有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不少劳动者连劳动合同都没有,更不用说各种医保社保等工人应得的权益了。

4.2 相关建议

4.2.1 加强普法教育 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自己权益的保护意识不足,对于劳动法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缺乏认识。这种现象是由于他们文化程度较低的限制造成的,对他们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对此,我们认为应当加强普法教育,让这些打工者学会运用法律作为维护自己权益的工具,这样才能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打工者权益问题。至于具体的措施,我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应当充分发挥上海市集中了大量高校学生的优点,发动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开展普法教育。这样既使法律知识得到普及,又增加了高校青年学生的社会阅历,锻炼了各种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加强法制宣传工作,从传统媒体、互联网等各个方面开展宣传活动,以及为打工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普法手段。

4.2.2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调研中,我们发现政府现行的规章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改进的空间。比如对于进行城中村拆迁后,原租户的安置问题,现在的解决方案仅仅是就近安排到现存的小区,结果造成小区业主哄抬租价,给打工者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如果政府能出台限制此行为的规章制度,或是为原租户提供廉租房,这一问题就能得到解决。类似的还有提高工资标准,推进工资协商制度与加强用工管理;健全和完善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民工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等,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政府工作中需要做到的事项。

篇6:外来务工人员日常生活状况报告

(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土木1204班赵思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沿海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他们却无法得到良好的生活。为了更好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生活条件、住房、医疗等等一系列问题,我通过走访的形式进行实践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困难,及时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他们融入城市,为了社会稳定和工作人员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字】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住房、医疗、子女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劳动力的剩余,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来城市打工。他们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生活及工作状况却大部分在城市的底层,人们给他们贴上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标签,他们很难享受与本地工作人员同等的待遇,很多权益得不到保障。我通过走访出租屋居民点的方法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一系列问题。

一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

(一)外来务工人员进城的原因

外出务工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首选。农村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民除了务农就是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途径少,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机械化农业设备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们从农村解放出来,在农闲的时候进入城市务工,或者像一些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根本没学习过农业技术,接受小学或初中的教育便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二)外来务工人员的吃住问题

在走访的过程中,在一片出租房区中,我观察了一下每家的住房状况,在这片新村里面,建房屋的房子主要目的就是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以赚取房租费。所以每间房屋的面积都不是很大。最大的面积也就是20㎡,最小的就只有10㎡。这样的房屋对一对夫妻来说就只能放得下一张3㎡的大床,剩下的几平方米还要衣柜,煤气灶等等,不过大部分家庭都在外面做了一个小房子用了烧饭,不过这些都是用木板建起来的,用来烧饭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我问了一下各间屋子的租用费,他们说20㎡一般要300多元,但最小的也要150元。每个月还得算上水费电费,一个月在住房问题上花费大概在200~400元左右。在炎炎夏日,小小的一间房子里有着两个人,体表散发的热量加上原有的室温很可能导致室内温度比室外还要高,这样很容易引起中暑。而他们炒菜吃饭如果吃不掉就下次再吃,在高温天气下没有冰箱等设施,很容易变质,甚至会引起食物中毒。他们说这也没办法,为了节约钱。就用一句笑话来说:“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未成年的娃娃。”

(三)外来务工人员收入

现在工资问题还好,基本上的人都觉得还过得去,每个月都有2000多的工资 有一些还有3000元的,像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现在一天的工资小工80元,泥瓦匠一天120元,水电工一天有180元。而且现在政府对拖欠工资打击力度比较大,所以老板基本上不会拖欠工资。所以工人们对收入方面基本上是感觉满意的。

(四)外来务工人员的儿女

儿女们一般是在老家由父母代管,除了暑假会带他们到大城市来看看,那时候会带他们出去玩玩,连带着自己也放松一下,浏览一下自己工作的城市。其他时

间基本上儿女是不会陪在他们身旁,问他们为什么不让儿女到他们工作的地方上学,他们说这里学费太贵了,而且由于不是本地人,上学还有一个叫借读费。所以都让孩子们在家里读书。

(五)外来务工人员的娱乐

大多数农民工们工作之余没什么精神娱乐项目,大多数除了睡觉就是看电视,在晚上的时候到外面乘凉聊天,有时候打牌搓麻将,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可娱乐的方法。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

三、解决对策

1、高度重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民主政治权利。

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工会的权利。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高度重视保障和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合法权益工作。要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起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有效机制。提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政治地位。各级地方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要安排适当比例的优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代表参加;各级地方的重大政治社会活动要邀请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优秀代表参加;各地各部门的评模评先活动要考虑优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代表人选。、建立完善劳动合同制,规范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在深入实施《劳动法》等有关法规的同时,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实施细则,要求企事业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都要毫无例外的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切实解决当前劳动合同签约率和履约率普遍较低的问题,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并要抓紧出台《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范、完善要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

3、加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成人学校、电大、劳动力培训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专门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要把提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岗位技能纳入地方职业培训计划,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各类教育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培训经费可以采取“个人拿一点、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解决。同时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给取得职业技能证书者予以鉴定费用补贴。用足用好企业税前列支职工培训经费等有关政策。在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对其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劳动保护和法律知识的教育,改变进城务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维权意识和应变能力,增强自觉依靠工会组织和志愿加入工会组织的意识。

4、着力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各级政府要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积极采取措施,多形式、多渠道解决流动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问题。在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乡、镇、街道,要指导、帮助、合理建立“民工子女学校”,并提供优质服务,在师资财力上予以支持,提高办学质量,确保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都能较好地接受义务教育。要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就学资助体系,保证他们受义务教育权利。

5、加快完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按照现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在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集聚的区域,建立完善城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必须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和重大传染、疾病控制措施,逐步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6、丰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业余精神文化生活。

在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乡、镇、街道和社区,要将农村进城务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当地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成立文化活动中心,经常组织适合各文化层次、生活特点、精神需求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多组织免费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乡、镇、街道和社区的公益性文化设施要进一步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放;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公民道德、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普及教育,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四、参考文献

篇7:某区外来务工女性生存状况调查

1.年纪轻

298份问卷中,30岁以下者占68.1,30-34岁占22.5,35岁及以上者只占9.4。这些女性来自于全国21个省市,多数已经结婚生子。

2.受教育程度不高

被调查者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148人,占49.7;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112人,占37.6;大专文化程度27人,占9;大学以上文化程度13人,占3.7。

3.就业领域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或服务业

因为受教育程度偏低,有148人在工厂做工,占49.7;14.3的人从事服务业;10.7个体经商,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做生意;17的人进入管理层,成为外来务工女性中的佼佼者;8.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

(二)生存状况

外来务工女性在##的总体状况可以说是工作辛苦,但生活充满了希望。她们到##的目的很明确,即改变在家乡的生存状态,希望能有更美满的生活。46.7的女性为了赚钱养家,缓解贫困而远离故土;22.7的人是出来学一技之长,以图日后回家乡或在外地立足;17.7的人是为了创业;另有12.9的女性有的为了开阔视野,有的为了投靠丈夫,有的则为了婚嫁等原因来到##。

外来务工女性到##后,多数人认为在##的生活虽然比较辛苦,但比家乡好,可以赚到钱。247位被调查者满意或比较满意现在的生活,愿意或非常愿意融入到##的女性群体中,共同建设国际汽车城。此次调查显示,##的生活对外来女性而言,是挑战与希望并存。

1.工作问题是当务之急

因为自身素质的限制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外来女性在##找工作普遍不容易。她们通过各种渠道找工作,问卷显示,36的人是通过老乡朋友介绍,32.3的人通过企业招工,14.3的人自我推荐,17.4的人通过劳动部门。找到工作之后,她们又面临新的问题:工作不稳定。从她们找工作的渠道看,半数左右的女性是通过非正规渠道找到工作的,随时有被解雇的可能,尤其是服务行业的女性。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大,休息日不稳定。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没有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制度,42.6的外来女性每天工作9-12小时,45的女性每月只休息四天或是更少。收入偏低。15的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52.7的人收入500-1000元,17.3的人月收入在1000-1500元,月收入1500元以上者4.7。合法权益不能充分保障。在有工作的女性中,仍有45.5的人没签或只签了口头合同,一些企业不愿意与外来雇工签订合同,而被雇女性也认为签了合同没用,或者签合同约束打工自由,更有一部分人不知道要以与用人单位签合同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居住情况不容乐观

外来女性是赤手空拳来到##的,工作赚来的钱既要维持个人生活,又要资助家乡的父母或家庭,虽然60.7的女性,收入除了以上用途之外,还可以略有盈余,但用来购买住房的钱对她们而言还是天文数字,所以,除了用人单位提供宿舍外,63.3的外来女性租房,因为房租相对其收入偏高,她们能够负担的住房都比较简陋,面积小,卫生条件也差。

3.生活内容偏于枯燥

篇8: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历层次状况

宁波外来务工人员的学历层次, 在1754人里, 研究生学历11人, 占0.63%;本科学历72人, 占4.1%;专科学历185人, 占10.5%;高中毕业221人, 占12.6%;初中毕业1012人, 占57.7%;小学毕业193人, 占11.8%;文盲60人, 占3.4%。从回收的问卷统计的结果来看, 初中、小学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绝大部分集中在工厂就业, 以普工为主;高中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 则大致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也在工厂就职, 以技工为主, 另有从事后勤或工厂保卫工作的, 另外一部分高中加上少量初中毕业人员则供职于商场, 均为一线营销或后勤运输、仓库保管人员;文盲的60人以个体流动商贩行业为主, 是跟城管玩着猫和老鼠游戏的主力军;专科程度的外来务工者绝大部分在公司类单位就职, 以文员、业务员为主。本科毕业工作范围最广, 三大类实体单位均有他们的身影, 以行政、业务员、中层领导为主;研究生的11人, 7人供职企业, 为企业技术人员, 2人为商场中层领导, 另2人自主创业。

工作后的受教育状况

从上述学历层次的统计里可以看出,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占了全部来甬外来务工人员的72%以上, 如果算上高中层次的, 外来务工人员则有85%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在人才荟萃、经济发达的宁波, 这样的学历和文化层次, 以目前的状况来看, 大都只能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就职, 且以普工的身份从事一线工作为主, 其经济收入与专科和本科类外来人员的工资水平虽然相差不是很大, 但其劳动强度和付出的劳动时间, 却有可能在成倍的增加。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本、专科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发展空间要比低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要广阔得多, 机动再就业的机会也要多得多。这其实也就预示着低学历外来务工人员, 在他们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以后, 除了提高本职工作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以外, 如果要想今后有更大的发展或变更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单位, 文化层次的提升, 也成了他们, 特别是年青外来务工人员的当务之急。因为文化学历层次也是求职或改换工作首先的、必要的硬件之一。

在人们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 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 宁波的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在就业后学历进修、文化学习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在回收的问卷里, 笔者看到, 在11名研究生中, 愿意继续学习的为5人, 占比45.5%, 实际在继续进修提高的2人;本科生72人中愿意继续学习的43人, 占比59.7%, 实际在读在职研究生的18人;专科学历的185人中愿意进修的147人, 占比79.5%, 实际在读成人本科的81人;高中毕业的221人, 愿意继续学习的186人, 占比84.2%, 实际在读成人大专的103人;初中毕业的1012人, 愿意进一步学习, 提高学历的88人, 占比8.7%;小学及文盲的253人, 愿意参加学历学习的总计为了23人, 占比0.09%, 实际在读7人。这就形成很有趣的一种悖论现象:学历越低, 越应该继续学习, 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 而实际情况却是学历越低, 越是不愿学习。目前的实际情况, 正如分析的一样, 以大专和高中毕业的外来务工者参加成人高一层次学习的人数为最多。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愿意继续学习的人占比却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学历越低越不想学习的状况?原因又是什么?

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低学历者不愿学习, 或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问卷里的答案各种各样, 分析、归纳起来, 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因素:

1. 厌学情绪

外来务工人员低学历的年轻人中, 问及不愿继续学习的原因时, 很多人非常干脆的就回答是“讨厌学习”,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厌学情绪, 要让这样的一批人去继续学习, 那是有相当的困难程度的, 除非能满足他们参加学习后有理无理的各种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年长者中虽也有不少表示不是很愿意学习, 表示年轻时也曾厌恶过读书, 但很多人至今已多少又流露出一些遗憾。

2.经济压力

这部分外来务工者以中年人为主, 对他们而言, 家里的每一笔开支都要用到刀刃上, 自己的事能省就省, 能免则免。毕竟老人看病, 家人生活, 小孩就学, 建房置衣, 举手投足间都是花钱的事, 而自己学习方面的事能缓则缓, 能拖则拖。经济的压力迫使他们不敢过多考虑自己去怎样提高文化层次的“小事”。

3.时间问题

这部分人有学习意愿, 家庭压力也小。但有两个因素左右着他们下不了决心:一是他们工作的时间规律性不强, 单位闲时则无所事事, 忙时则连吃饭、睡觉都没时间, 这时就遑论学习了。二是他们的工作变动性过于频繁, 今年在这儿, 明年不知又去了哪儿, 今年在此地入学读成人教育了, 明年到了彼地怎么转学, 怎么重新计算学杂费用, 已学的成绩是否有效, 都是一堆麻烦事。这两个因素让他们就不敢轻易下决心要去学习了。

4.形势问题

宁波是浙江省内外来人员最多的地级市, 但即便如此, 每到春季招工时, 宁波许多企业仍是招不到足够的员工, 这些企业为了完成生产任务, 最近几年的招工条件相应就降低了不少。笔者在跟用人单位, 特别是工厂人事部门的业务联系中了解到, 现在的多数厂家, 要求的招工对象是, 只要手脚灵肯干的, 都能进厂工作, 对文化程度已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研究生的也要, 小学层次的也要, 只要愿意下车间做普工, 已不怎么讲究学历层次了。这也在无形中让员工们觉得有没有学历已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更为反常的是, 有时学历层次稍高一点, 却在做着低学历人员一样的工作, 反而会引来低学历者的打趣, 甚至嘲讽, 让人在有意无意之间产生了一种读书无用的感觉。

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学习的建议

由外来务工人员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 一部分人对学习已完全丧失信心, 或兴趣全无, 对这部分人我们只能尊重其意, 顺其自然, 到他们思想意识有所变化, 想要学点什么的时候, 再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许效果会更好一点。而对那些现在就有学习愿望, 但因主、客观原因难以实现的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中的一些合理建议, 我们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用人单位则不妨侧耳倾听,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让这些有学习意愿的外来人员现在就能实现他们的学习愿望。具体来说:

政府部门的职责

1.政府部门主要的职责在于, 应大力宣传、提倡学习型的社会, 创造学习型社会的浓郁气氛, 为愿意学习和正在学习的人们提供便利的学习平台, 创设和顺融洽的学习环境, 让人们, 特别是让低学历者明白, 文化在国家层面来说, 是国际竞争的重要一环;对个体来说, 则是现在和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石。个体的发展, 如果没有文化作为铺垫, 没有文化作为基石, 那就可能是水中之花, 沙丘之阁, 是难以有恒久的作为的。归根到底, 人的改变, 必须是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改变。学历层次虽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精神世界,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 学历与文化, 也至少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因此, 政府部门在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参加文化学习的同时, 也应鼓励他们顺便就把对他们更有实用价值的学历问题也给解决了。

2. 政府部门应为多种学习形式的相互联结和贯通起到桥梁和推手的作用。现今, 我国的成人教育已有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几种形式, 只要愿意学习, 人们在工作以后继续文化学习或学历进修的选择途径还是比较多的。问题在于, 人们在选择了一种成人教育的形式以后, 因主客观原因的变化, 想要改变原来的学习形式, 就显得比较困难, 甚至是不可能从一种形式变换到另一种形式, 除非是到另一种学习形式中重新考试, 重新入学。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实际情况, 笔者的建议是, 除了自学考试 (此种学习形式, 因其难度, 外来务工人员低学历者是极少有人会选择的) , 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教育、函授教育这几种学习形式, 特别是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学习机制, 它们除了入学方式稍有区别以外, 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本质区别, 既然如此, 那么, 这几种学习方式是否可以相互联结和贯通?实施多种学习形式的联结和贯通, 主要的还是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学习便利考虑的, 比如, 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前半年参加了函授教育, 因这前半年单位业务不多, 他有时间参加函授教育的面授学习;而下一个半年因工作紧张, 少有函授面授的时间了, 为了不荒废学习, 这名外来务工人员是否可以到某个远程教育管理机构注个册, 将函授的成绩带过来, 改成远程教育的形式, 这样, 他就可以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家继续学习文化, 进修学历, 而毕业注册则以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形式为准。政府部门在这项学习形式的相互联结和贯通的工作中, 应起到桥梁和推手的作用, 而且也只有政府部门的桥梁和推手的作用, 这几种的成人学习形式也才能相互联结和贯通。没有政府的决策和支持, 这项工作的完成也就没有了希望。从技术层面上讲, 在我们的互联网和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几种成人教育形式的联结和贯通, 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如果说有困难, 那困难也在于心里有没有平民百姓, 有没有为有继续学习意愿的人们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意识。在这些有着继续学习意愿的人员里, 外来务工人员尤应为我们所特别关心, 因为他们, 正可能是我们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最大短板。

3、政府部门的另一项职责所在, 就是对用人单位对其本单位的所有人员, 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学习、学历进修, 应起到指导、督察的作用, 应指导、监督用人单位对其本单位人员的文化层次、学历构成进行摸排登记, 指导用人单位对有意向参加高一层次学习的人员, 特别是外来务工者中的低学历人员, 分类建档, 热情鼓励, 积极提供学习上的便利, 指导、监督用人单位对有意向参加学习的员工, 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学习予以实际有效的落实到位。

用人单位的职责

从用人单位来说, 从笔者调查的工厂、商业、公司三大类的情况看, 商场和公司外来务工人员的作息时间要比在工厂上班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作息时间稍有规律一些, 这就使得工作在工厂的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中如果有人参加了文化学历课程的学习的话, 他们的学习时间, 相比于前二者, 就可能要打些折扣。而工厂又是外来务工者中人员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总体来说用人单位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学习的职责应该是:

1.在考虑员工的作息时间, 特别是在业务繁忙, 需要连续加班加点, 而那些参加了成人教育学习的部分外来务工人员 (含也在参加成人教育的本地员工) , 又面临着学历文化的课程学习时, 是否可以对他们施行绿灯政策, 让他们有相对固定的休息学习时间, 使他们可以利用这段休息时间去学点知识, 提高文化层次, 提升学历层次。从问卷调查来看, 宁波部分企业这方面做得还是相当理想的, 这些企业在外来务工人员 (含也在参加成人教育的本地员工) 需要学习的时间段, 不再安排他们的生产任务, 也不扣发奖金、工资, 给他们创设了一种安心学习的氛围。这样热忱关心员工学习的企业, 应该在宁波大加宣传, 树为榜样。

2.对有经济困难, 而又想参加学习的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自己普遍的建议是, 是否可以考虑在他们参加学习时, 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对此, 我们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跟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联系沟通, 如果当地财政政策允许, 可以按比例, 地方财政、用人单位和学员个人, 在其毕业, 拿到证书时, 三方各承担一部分的学习费用, 这样, 就可以缓解外来务工人员 (也可含参加成人教育的本地员工) 的经济压力。作为补偿, 用人单位可以跟享受了学习经济补助的外来务工人员 (也可含参加成人教育的本地员工) 商谈在本单位的服务年限, 作为对本单位的回报。

3. 在考虑发放奖金、增加工资等条件时, 可以将文化层次、学历高低作为考量的一个方面, 再结合其他条件, 来设置奖金额度、工资档次。这种适度拉开差距的做法, 也可以刺激一部分外来员工, 特是厌恶学习的外来员工 (含本地员工中厌恶学习者) 思想上的触动, 让他们明白, 文化学习是有作用的, 从远处着眼, 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 在眼下也至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经济境遇。这样也让他们可以认真地思索一番到底要不要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的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是不容置疑的, 这肯定会对宁波的社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外来务工人员自身今后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人对事的见解有可能难有高远的认识, 也可能迟滞着他们经济生活的根本转变。但只要我们政府, 用人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共同努力, 采取用人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都能接受的措施, 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层次整体偏低的现实是可以改变, 并一定能够改变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浏阳县溪江中学50年校庆(校友)致辞下一篇:2022年超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