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职责

2024-05-06

公司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职责(精选7篇)

篇1:公司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职责

非公有制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

工作职责

一、构建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平台,完善服务和管理机制,规范运行事态和管理制度,推动目标管理,不断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

二、推进外来务工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抓好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入册和动态系统管理工作,并将信息纳入公安机关管理系统。

三、配合公司党群组织,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党、团员的管理工作,发挥其在服务管理活动中积极作用。通过他们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活动,遵章守法、爱岗敬业,努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四、定期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排查活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中刑释解教、社区矫正等有前科劣迹的高危人员管控工作,确保不发生重新犯罪。、五、负责抓好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管理工作,完善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推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六、经常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活动,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行为规范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七、完善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子女就业、医疗等服务管理体制,落实便民维权、十项措施,定期开展“关心关 1

爱”专项活动。

八、协调公司矛盾纠纷调解组织,依法调解外来务工人员中各种矛盾纠纷。

九、树立企业离不开员工、员工离不开企业的理念,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实行人性化管理,关心身心健康,定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使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安心立业。

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和禁毒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外来务工人员中各种犯罪。

篇2:公司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流动人员服务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认真履行好本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职责,确保管得到、管得好。

二、每季召开一次服务管理工作例会,传达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学习管理知识、分析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三、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动态管理,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台账。凡属公司外来务工人员,必须登记入册、输入电子系统,并纳入公安机关管理系统,随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台账,做好底数清、情况明。

四、每季组织一次集中学法和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参学率达100%,营造学法、守法、懂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五、每月组织一次排查活动,对排查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报相关部门严肃处理:

1、严重违法、违反厂规厂纪、不服从管理且教育不改的;

2、实施打架斗殴、闹事、扰乱正常治安秩序的;

3、消极待工、长期不能按时工作任务的;

4、有盗窃公司财物动机并实施的;

5、其他违法情形。

六、每月组织一次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矛盾纠纷排查工 1

作,及时化解民工之间各种矛盾纠纷,调处率100%、成功率96%以上。

七、经常性开展员工集体宿舍、文体活动等场所管理的督查活动,落实管理措施,确保规范有序。

八、积极与园区有关部门做好沟通联系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计划生育、子女就学等问题。

九、按时报送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篇3:公司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职责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纵观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史略大致分为[2,3,4]:户籍管理阶段 (1958—1984年) ;暂住证管理阶段 (1985—1995年) ;多证件管理阶段 (1996—2001年) ;服务型管理阶段 (2002年至今) 。政策变迁总的趋势是从一个严格户籍限制到放松管制再到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过程。当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政策管理体现一定的“服务”特征, 但离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尚存一定的差距[5,6]。因此, 该文尝试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

1 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内容

1.1 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的服务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基础层面, 是服务的物质基础, 包括提供居住条件良好的居住环境、城市公共设施的共享等。服务是为了服务对象的利益, 使服务对象的权益最大化,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享受服务性政府带来的福利的物质基础就是享受良好的环境设施。良好的环境设施服务令人身心愉悦, 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潜意识、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

1.2 制度层面

制度层面的服务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中观层面, 起规范和组织各要素的作用, 主要通过政府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流动人口就业管理制度、居住制度、户籍制度等体现出来。管理型政府时代, 政府是城市外来人口服务资源唯一或主要的供给者。所有服务机构都由国家设置和控制, 其功能、活动范围、管理权限均由国家直接决定和规范。制度有人治特点, 少数人意志可能会影响制度的执行。但制度控制性强, 缺乏人情, 无法解决较少外来务工人员的特定需求。服务型政府背景下, 外来务工人员制度服务的目标是使政府制度具有法治性和同时关注“人”的特定需求。

1.3 精神层面

精神层面的服务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核心层面, 是服务型政府的深层次的表现形式。精神层面的服务引领着服务的方向, 包括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意识形态及其思维方式、情感模式等, 主要表现为政府管理的手段、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在管理型政府时代, 城市管理者的管理目的是维护城市社会治安与控制人口规模;而在服务型政府背景下, 城市管理者以外来务工人员利益为本位, 尊重其各项权益, 提高其素质, 让其接受公共服务和分享社会主要改革成果, 政府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当成一种社会建设工程,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 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服务方式

2.1 健全管理体制服务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共同协作管理工作, 涉及公安、劳动、计生、社保等多个部门, 单方面的行动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 应加强沟通协作, 健全管理体制, 齐抓共管, 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

2.2 社区管理平台服务

社区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单元。目前的社区主要是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信息采集, 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信息传递的作用, 未能以社区为平台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相应的城市公共服务。而社区服务往往更及时、有效。因此, 可以在社区设立专门的外来人口管理岗位, 负责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专项资金或资源支持给社区, 以便社区管理者及时提供服务;吸收社区中有社会影响力的人进入社区外来人口协管队伍, 参与服务和管理工作, 从而更好地反映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需求, 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2.3“电子政务”服务

政府上网开展电子政务, 有助于实现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现代化, 并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管理流程,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6]。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廉价的通信手段, 政府可以让外来务工人员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和服务章程, 以及各项政策法规, 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 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3 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服务流程

3.1 服务组织机构建设

在省政府内成立统管外来务工人员职能机构;各市、县 (市、区) 政府也设立相应领导机构;镇和街道设立管理服务站 (点) , 构建省、市、县、乡镇 (街适) 、居 (村) 委会多级管理体系, 并赋予相应职能, 完善管理网络 (图1) 。各部门明确职能部门责任, 齐抓共管, 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机制, 实行社会化协作管理。公安、劳动保障、教育、计生、法律、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按职能分工, 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共同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3.2 明确各部门职权

3.2.1 政府职权。

学习和研究国家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最新政策动向, 及时、准确传达上级精神, 统筹规划, 及时总结、统计、分析、安排各项服务工作;建设统一的政策服务体系, 监督各职能部门工作状况, 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专项基金, 专款专用;对于有利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务和税收优惠;制定年度考核评价指标, 总结每年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工作。

3.2.2 公安部门职权。

公安部门有权调查外来务工人员籍贯、教育、年龄、居住、就业等基本信息, 建立人口信息数据库, 并定期对人口流向进行普查, 更新数据库, 以了解人口动向。必要时有义务将这些数据与其他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共享, 以配合其他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3.3.3 计生部门职权。

举办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和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普及活动, 让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已婚育龄青年免费参加;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对计划生育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如有违反, 计生部门有权根据相关规定处罚。

3.2.4 卫生防疫部门职权。

将外来务工人员的卫生防疫纳入卫生防疫体系中;以社区为单位, 对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定期进行免费的卫生防疫监测, 发现问题应及时、及早处理, 防止疾病的蔓延;对于当前流行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外来务工人员应该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免费接种疫苗, 享受社区医院免费治疗;定期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卫生防防疫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规范其卫生习惯。

3.2.5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职权。

成立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社保权益的机构, 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低保制度、医保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费的外来务工人员, 应对保护其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 设立专门的仲裁机构,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障问题上产生的争议;允许社会保障关系的转移, 并受到法律保护。

3.2.6 教育部门职权。

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当地招生计划, 实行“同城待遇”。根据公办学校接纳为主, 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接纳为辅的原则, 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 对困难者酌情减免, 所需经费纳入教育经费预算;通过“国有民办”社会力量办学等形式, 将民工子弟学校纳入当地教育事业规划。

3.2.7 其他部门职责。

对于其他与外来务工人员有相关业务联系的部门, 如有需要必须积极配合开展服务工作, 政府将部门是否积极配合纳入年终考核体系。

3.3 服务要求

立足国情, 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规律, 制定政策法规, 做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工作。一是服务要体现权利优先, 凸显“以权益保障为核心, 强调政府行为的服务与管理并重”的管理理念;二是服务要体现以人为本, 不强迫外来务工人员接受管理和服务, 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吸引其主动接受管理和服务;三是服务要体现综合性。由政府直属管理机构牵头, 各部门共同协作, 负责各自辖区内流动人员权益保障、服务与管理的具体工作, 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务。

4 结语

从政策的变迁看, 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理念由只注重管理逐步演变成目前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格局。政府应根据城市功能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考虑城市基础设施承受能力的前提下, 放宽外来务工人员自由流入的限制, 加强备管区的服务工作。其服务内容应涉及医疗、生活、就业、教育等方面, 扩大服务内容,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切实关心的问题;积极灵活的运用多种方式, 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使政府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各项服务能起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张真理.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史略 (1978-2008) [J].兰州学刊, 2009 (7) :113-118.

[2]周林刚.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 2008 (6) :85-90.

[3]王祥进.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难点及对策[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6, 12 (4) :76-80.

[4]杨慧蓉.新形势下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5]林盛根.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探讨——以广东省为例[J].学理论, 2009 (17) :89-92.

篇4:公司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职责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管理;融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19-03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起步,经济迅猛发展,逐渐拉开了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这使得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大量涌入这些地区。上海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选择地区。他们流入上海,其中很大一部分集聚于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既为上海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外来务工人员的积极作用,消除负面影响,探索有效的治理方式极为重要,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

1.外来人口比重

1983年上海的流动人口只有50万人,1984年70万人,1985年134万人,1993年242万人,1997年282万人,2000年383万人,2007年660.30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为2 220.83万人。其中外地流动人口829.82万,占上海总人口的37.73%。2011年底,本市常住人口已达到2301.9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达900万,且向郊区流动趋势加剧。在全市外来人口中,有600万在郊区,占全市外来人口比例接近80%。

嘉定区全区常住人口现为147万,其中外省市来沪人口近90万人,外来人口是本地的1.4倍,已远超户籍人口,主要集中在江桥、马陆、安亭、南翔等流动人口大镇。

以江桥镇为例,江桥镇常住人口为26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0万,占77%。江桥镇太平村户籍人口1 305人,外地人口达4 000多人,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比例是1∶3以上。江桥镇幸福村户籍人口1 863人,外来人员近15 000人,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比例更是高达1∶8以上。

外冈镇2003年外来务工人员15 799名。至2011年增至53 878名,每年平均以20%的速度递增。

2.外来人口结构

嘉定区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于安徽、江苏、河南、江西、浙江、四川,占总数86%,其中安徽占38%。

年龄结构以劳动适龄人口为主,其中16-45岁的占85%左右。年女比例差距较大,为2:1左右。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的占80%左右,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9%,务工、经商人员占90%左右。

3.外来人口生活状况

外来务工人员多数从事收入较低的工种,2012年2月27日公布自4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 450元/月,,增加170元/月。使得外来务工人员的平均工资有明显提高,但他们工资70%以上仍在2 000元左右,相对于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4 331元是明显偏低的。这种收入水平在上海也就是属于维持温饱型。

外来务工人员在上海多数举目无亲,由于地区文化差异,他们很难融入本地人生活,从而使他们感到被边缘和歧视,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碰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难以找到帮助。

4.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带来的现实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对于上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上海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一是治安问题突出。由于外来人口流入,违法犯罪现象迅速增加,据统计约占各类违法犯罪案件总数的80%以上,而其中青少年犯罪占89%以上;二是违章搭建难以控制。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也引发了村域范围内违章搭建问题的大量出现。据2010年的统计,上海农村违法搭建面积96万平米之多,造成各种安全隐患,给村域治理带来从未有过的新难题;三是社会公共资源难以承受。许多城郊村水电严重超负荷,医院、卫生应对难度加大,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孩子入学难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以嘉定区为例,至2011年底,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外来人口子女33 617人,占总数的52.99%,学前教育阶段外来人口子女21 532人,占学生总数的63.3%。尽管新建一些公办学校校舍,但仍然难以满足需要。已有的民工子弟学校资金不足和师资力量奇缺。要完全解决,区财政也难以承受。四是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增强。各村(居)委及相关部门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但在人员流入控制、外来人口管理方面还缺少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一个成功的外来务工人员自治管理实践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如何发挥他们对于地区建设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是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处于上海近郊的村镇,如何进行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更是一个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他们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从江桥镇太平村这几年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积极探索和所取得的成效,来展示一个外来务工人员自治管理的成功范例。

1.太平村现状

太平村是个典型的上海城郊村。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西端,紧临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历来为南北通衢要道,距上海市区半小时车程,属标准的城郊结合部地区。全村行政地域为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 683亩。全村365户,有8个村民小组,本村户籍人员1 305人,外来流动人员近4 407人,是本地人口的3倍多。2011年村工业总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利润2 600万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产值4.2亿,同比增长20%。入库税收5 369万,同比增长5.9%,村可支配财力1 118万元,村级经济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得到递增,净资产2928万,人均收入达到22 504元。太平村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平安家庭示范村”、“全国民主管理指数第一村”、“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全国幸福村”、“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村容整洁示范村”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2.自治管理从尊重开始

随着太平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来沪人员流入,3倍多于户籍人员的外来务工人员,给太平村带来了基层党建和日常管理两方面的巨大挑战。太平村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问题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应该得到尊重,其困难应该得到关注,其利益应该得到重视,回避是解決不了的,必须积极地应对。外来人员绝大多数租用原住民的房子,由于居住在一起,与原住民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外地人”、“乡下人”的称呼,带有较明显的歧视倾向,外来人员对此非常反感,常常成为口角的起因。为消除外来人员的隔阂,促使他们实现流入到融入的转变,太平村首先从尊重开始。2003年太平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进行表决通过决议,今后在太平村的来沪人员一律称为“新村民”,并将这一内容写进《新村民自治管理章程》。这不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而且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观念的转变。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平等地位的逐渐确认。太平村以此为突破口,开始推进新村民自治。

3.推进新村民自治,实行外来人员自我管理

太平村是全国村民自治的典范,长期以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主政治管理模式。村两委把太平村比较成熟的民主管理模式向新村民管理拓展,在太平村党总支的领导下逐渐实行新村民自治。

2003年太平村就开始让新村民代表列席太平村村民代表大会,让新村民逐渐参与太平村村务。2005年5月成立上海市郊首个新村民党支部,在太平村党总支的支持和引导下,新村民党支部逐渐推进新村民自治,实行了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太平村给予一定的管理经费的支持。2006年9月,太平村又成立新村民团支部。党员、团员的带头作用,在服务新村民和带动新村民自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自治条件的成熟,2011年,太平村又在上海率先成立了新村民管理委员会,提出组团式走访和精细化管理,继续深化对新村民的服务与管理,着力在本村村民和新村民之间营造平等相待的民主和谐氛围。

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最怕自己的事没人管,自己的困难没人帮,实行新村民自治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娘家,他们的困难有人帮助解决,比如就业的问题、孩子上学的问题、邻里纠纷的问题、平时生活娱乐的问题,新村民管理委员会都可以会同太平村两委给以解决和帮助,使他们有了家的感觉,产生了对太平村的归属感,觉得太平村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珍惜这种家的感觉,因此关心太平村的发展,关心与新老村民的相处,由此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基础。

4.新村民自治,新村民当家做主

新村民对于新村民的事说得上话,做得了主。新村民管理委员会是在4 000多名新村民的基础上通过层层选举而产生的。为了实现新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的,新村民以50人为单位推荐产生新村民代表1名,正、副组长各1名,由他们负责管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新村民的日常生活。新村民代表是实行新村民自我民主管理的基本力量,是新村民代表会议的组成者。在新村民代表会议常务工作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工作,履行代表职责和义务。每月20日前,新村民代表通过表格汇报本人所做工作、参加各项活动及组织各项活动情况。新村民代表必须密切联系新村民,对于新村民的提议、建议、要求、反映、需解决什么问题,及时向新村民管理委员会汇报,作为新村民管理委员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和参考。新村民代表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增加会议次数。听取新村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进行评议,提出评议意见,纠正新村民管理委员会在工作中的不当和偏差;讨论、提出要求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予以关心、帮助或协调解决的涉及新村民切身利益、权益等事项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选举新村民代表会议常务工作组成员及成员的罢免、补选;选举新村民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新村民管理委员会职数及成员的罢免、补选。村里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新村民代表及正、副组长会议,一方面向他们传达村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听取他们在新村民中了解到的意见和建议,为村党总支工作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另外,村里还邀请新村民党员参与村民组的例会和村民大会,希望他们为村务、组务管理献计献策。村党总支同时根据新村民反映的一些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新村民管理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五至七人组成。每届任期三年,届满按照本章程规定进行换届选举,新村民管理委员会成员职数由新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新村民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各项新村民管理工作和新村民活动,保障新村民的合法权益;开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公益活动;联系、服务新村民;配合村党总支开展工作等等。

5.以服务为理念,构建“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为实现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太平村十分重视现在居住、工作在本村的4000多名新村民的人性化管理。为此,太平村构建了“党建引领+属地管理+多元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村民管理新格局。

新村民管理委员会围绕村党总支工作思路,建立了新村民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并且以“中心”为枢纽,在各村民组和企业先后建立了管理分站。对于外口管理中存在房东长期居住在村外,宅前宅后脏乱差,新村民管理难的特点,新村民管理委员会在村民组积极推广私房出租托管模式,通过村老协组织、组务会、新村民正副组长等进行广泛宣传,由分站负责人统一进行协调,安排符合规定的新村民入住,这样既是服务新村民,又为加强新村民管理创设了有利条件。新村民管理委员会还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从人性化管理角度出发,先后推出了就业推荐、法律咨询、子女入学等12项服务项目,旨在通过服务达到以服务推进管理,以管理促进服务的“两促进”工作目标。

凡在太平村里居住满两年以上,有固定工作或营业场所,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村规民约,能积极参加村民组或所在企业开展的各类活动,主动配合和支持村里的工作,并且表现突出的来沪人员,均有资格当选为新村民代表。新村民代表通过选举产生,对本村重大问题享有讨论和建议权,对村干部和新村民管理人员享有批评权等等。

新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就有了“当家”的感觉,他们不再是“外来人”而是主动关心村里的事情。在太平村8个村民组和新村民家园,只要天气好,每晚都会有广场舞会,跳的人多,看的人更多。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新村民的文化生活,还增加了新村民与本地村民之间的互动和了解。而为了服务好舞会,不少新村民代表自发承担音乐播放、现场秩序和安全的维护工作,一名新村民党员还将自家2万多元买的一套音响拿出来给大家使用。晚会结束后,很多人都主动留下来捡垃圾清洁场地,根本没有人要求这样做。最近为太平村安装大联勤监控设备的某公司老总说:“我在嘉定跑过那么多村,太平村最‘神奇’,无论何时来这里都是干干净净的。”他以为的“神奇”,其实是新村民自治的结果。

太平村是太平的,新老村民和谐相处,在外来务工人员8年增加了13倍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没有一起群众上访,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三、启示与思考

多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也取得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许多客观的、制度性的瓶颈依然难以突破,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索。虽然,太平村在外口管理等方面建立了许多工作制度,既调动了新村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太平村形成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为当前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一些敏感和现实的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但这些问题远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在新形势下,仍有需要进一步深入商讨,有些还需要政策层面的创新。

第一,如何确保新村民录入信息的正确。这是源头上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来沪人员准入制度不健全,租房政策和制度不规范、缺乏制约性办法,来沪人员流动性较大,入住、信息采集、办证、签约、变更等各环节的程序、办法不规范等原因,新村民基本信息的完整、准确掌握还有一定困难。

第二,如何提高新村民代表的议政能力和素质。由于新村民数量庞大,而教育培训资源不足,缺少平台和载体;新村民还没有纳入本地区社区和终身教育体系;新村民没有规范、完整的组织体系,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力量薄弱;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经费缺乏,代表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新村民代表的議政能力和素质,从而提高基层民主政治的质量。

第三,如何确保新村民参政的可持续性。虽然太平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已进行多年,新村民参与的制度也已实施多年,并且卓有成效,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领导的理念和民主意识,而且由于现行法律、政策制度的规定和村级财力限制,新村民民生保障的提高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新村民参政的长期性、持续性无法保证。

第四,新村民自治的完善,社会福利的提高,生活环境的稳定和谐,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居住,外来人口的增加和居住空间的有限、社会资源配套的紧缺的矛盾如何解决,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第五,随着外来务工人员逐渐融入当地生活,原籍村民与“新村民”之间政治、经济待遇的差异将显现,“新村民”对于这些方面的诉求如何解决,需要在制度政策方面加以探讨和解决。

篇5:公司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职责

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步伐,把全面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服务、管理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最终达到使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市民待遇”,成为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抓教育,提高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拓宽外来人员的学习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帮助他们知情、明理、守法、创业,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街道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教育。

一是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家长培训。街道利用社区学校教育资源对外来家庭家长进行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确立家长责任意识和如何成为一个好公民的道德培训。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季一次的律协进社区活动,帮助解答居民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难题。

二是推进对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学生教育。针对外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负担重、课外活动较少的情况,街道建立了爱心课堂,并借此成立学习厅、书画队、音乐吧等活动室,以丰富外来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三是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成员的劳技培训。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水平,尽可能的缓解就业压力,多方了解各单位的用工需求,街道在外来人员间开展各种对口技能培训,如编织技巧学习班、计算机基础能力培训班、插花技术培训班、面点加工培训班等,帮助他们以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就业。

二、抓和谐,激发外来务工人员的创业热情

一是构建组织网络,为外来人员提供周到服务。街道以“外来务工人员联谊会”为平台,让外来务工人员自主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中来,达到以外管外、以外带外、以外促外的积极效果。联谊会会员大会下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卫生及妇联等分会,协助社区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开展扶贫帮困,为外来务工人员完善保障体系。为了使外来员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街道每年都拿出专用资金,大力资助外来务人员,以实际行动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今年街道还设立流动党员困难救助金,实现流动党员生活援助当地化。

三是拓宽帮扶内容,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外来员工子女上学困难的现实情况,街道通过努力,和周边学校积极进行沟通协商,让这些学校给外来员工子女预留名额,并鼓励辖区企业对这些学校进行办学上的资助。另外,街道在走访慰问辖区流动党员过程发现一流动党员子女因学校报名截止时间无法入学消息后,立即积极伸援之手联系区教育局,破例准许她就近到段塘学校报名入学。

四是强化人性化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营造就业环境。邀请流动党员参加本社区的组织活动。其中**|**等社区的流动党员还和当地的党员一起到南湖革命圣地开展党员宗旨教育。开放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将全街道各社区的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中心等公共活动场所和文化娱乐设施向外来人员免费开放,方便他们随时可以阅读各类书籍报刊和相关文件,并鼓励他们参加诸如家庭趣味运动会、五湖四海厨艺大比拼、新老居民交流会等活动。

三、抓管理,打造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文环境

一是建立外来劳动力数据库。

1、通过社区社保室掌握外来劳动力基本情况,实行动态掌握。

2、建立企业岗位平等制度,社保站、室与辖区内的各类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用工的需求。

3、建立岗位信息发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将供求双方的信息及时传输给用人单位和求职者。

4、建立就业援助绿色通道,对迫切需要就业的外来劳动力,千方百计提供岗位帮助其尽快就业。

二是加强劳动监察与调解力度。劳动监察方面在尽力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方面具体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对用人单位农民工的监察力度。二是调解劳动投诉,为外来务工人员追讨工资。今年来共解决劳动纠纷案件二十多件,帮助农民工追讨被用人单位克扣、拖欠的工资计三万五千余元。

三是针对外来人员特点创立四大计生协会。

1、在用工100人以上的企业成立企业计划生育协会;

2、在私营小企业中成立私营企业联合协会;

3、在出租房多的社区成立房东联合会;

4、在新居民集中居住地成立新居民联合会。此外,还广泛深入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三查一服务”、“知情选择”等活动。

篇6:公司外来人员管理制度

1、凡外来人员进入厂区必须有接待人员带领。有关接待部门应向其讲解有关厂纪、厂规及安全注意事项,发给相应的安全劳保用品并全程陪同。出入厂区需配合门卫人员检查;

2、进入厂区,着装应符合公司管理规定;进入车间,必须佩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严禁赤膊、穿短裤、穿拖鞋、高跟鞋等不安全行为;

3、外来人员进入厂区后必须走规定路线,在规定的作业范围和活动区域内开展工作,严禁随意进入其他办公场所和生产车间;

4、未经允许禁止在厂区内拍照或录像;

5、严禁酒后进入生产区域;

6、未经允许,禁止触摸厂区内任何设备、设施。严禁私自搭接电线;

7、厂区内易燃、可燃物品较多,严禁私自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厂区;

8、外来参观、学习过程中,服从陪同人员引导管理,发生异常情况,要服从陪同人员的指挥,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

9、凡外来车辆未经允许一律不准进入厂区,违者罚款200元;厂区内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km/h;

10、严格遵守各警示牌、告示牌之注意事项;

11、外来人员因不听劝阻或指挥导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本公司将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12、对于外来送货及产品出库人员,不得私自用天车卸货,须由我公司相关单位专职天车操作工卸货或装货。

篇7:公司外来人员接待管理规定

关于外来人员出入厂管理规定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为加强外来人员出入厂管理,加快市场化进程,有利于生产经营活动,保守公司商业秘密,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规定。

一、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外来所有人员(参观学习、办理业务、检查工作、执法办案等)。

二、职责

(一)保障部卫室值班人员负责外来人员出入登记管理工作。负责与外来人员对口部门联络,经对口部门同意后,凭单位介绍信或其他有效证件(工作证或身份证)填写《会客单》,发放《来宾证》,交由对口部门接洽人员,方可入厂。外来人员应将《来宾证》悬挂胸前。外来人员出厂时交回手续不全不得进入厂区(公司领导特批除外)、《会客单》《来宾证》经门卫核对注销后方可出厂。

(二)来宾对口部门在接门卫室通知后,及时安排接洽人员到门卫室协助外来人员办理手续,引导外来人员按照规定地点、规定路线,全程陪同参观会谈、巡视检查、办理业务。

(三)综合部负责公司及所属各部门经营管理活动(上级部门、政府人员、行业领导、代理商及用户)所必需的接送、食宿、购票、会谈和陪同参观等方面的安排和工作。

三、来宾管理

(一)集团公司来宾

1、集团公司领导来访。由公司领导通知综合部到门卫登记引导(特殊情况由公司领导引导),综合部负责会议室、茶水、香烟等接待安排工作及人员离开的清理工作。

2、集团公司各部门来检查工作。由被检查部门(如:党群、质量、安全等)到门卫接待登记(或由门卫通知被检查部门到门卫接待。登记)

3、集团公司各部门来办理业务工作。由对口业务部门(如:投资、财务、人事、外委、外购、来料加工等)到门卫接待登记(或由。门卫通知被接洽部门到门卫接待办理手续)接待部门按照指定路线、地点要求来宾尽快办理业务离开现场。

(二)集团公司以外来宾

1、政府领导来访。由综合部根据来访业务性质分配对口主管部,接待部门按照门到门卫登记引导(特殊情况由公司领导接待引导)指定路线、地点要求来宾参观访问。

2、政府及行业部门来检查工作。由被检查部门(如:党群、质量、安全等)到门卫接待登记(或由门卫通知被检查部门到门卫接待。特殊行业部门来检查工作,需要到集团公司和洛新工业管理登记)服务局办理有关手续方可接待。

3、集团公司以外各部门来办理业务工作。由对口业务部门(如:外委及返修、外购及返修、来料加工、基建维修、设备维修等)到门。接待部门卫接待登记(或由门卫通知被检查部门到门卫接待登记)按照指定路线、地点要求来宾尽快办理业务离开现场(来宾办理业务。休息日或夜间到货时,需公司领导时必须有接待人员陪同或班班)批准,对口业务部门方可按照指定路线、地点尽快办理业务离开现场(特殊情况,对口业务部门不能到厂办理业务,且由门卫或值班人员代办的,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方可按照指定路线、地点尽快办理业务离开现场)。

四、准如区域管理:

(一)、办公楼:设置会客区(一楼大厅处),外来人员接待一律在会客区内,不得进入综合部、计财部、采购部、保障部、产品部、质量部、出图室、销售公司、计算机中心、图纸站等工作区域,若进入以上区域需经公司主管领导的同意。

(二)、厂房区域:生产现场的装配和成品区的绿色通道,不得进入其他区域,若进入其他区域需经公司主管领导的同意。

(三)、各接待部门有权拒绝外来人员参观指定路线、地点以外的区域;公司内任何人员无权向外来人员提供公司内任何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和公司重要数据(公司领导批准除外)。

(四)、外来人员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在办公区域和生产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各接待部门有权拒绝外来人员未经许可进行拍照或录像。

(五)、节假日外来人员来访,必须经总经理批准且在门卫登记后,对口业务部门陪同按照指定路线、地点参观。

五、相关考核

(一)、各部门应主动配合门卫对外来人员进行查验或登记;对拒绝登记者,不得放行进出厂门。对没有办理手续放行一次考核值班人员 10——50 元。

(二)陪同外来人员入厂的接洽人员应全程陪同,并提醒来宾佩,按照规定区域、规定路线活动。对出现外来人员无人戴《来宾证》陪伴情况 1 次考核 20 元,对外来人员不佩戴《来宾证》一次考核 10元。

(三)任何人均不得刁难门卫,对不听劝阻者,处以 10-50 元的罚款。若故意肇事,与门卫人员发生冲突辱骂、殴打门卫执勤人员者,依据情节轻重处以 20-100 的罚款,属本厂职工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交公安机关处理。

(四)公司拒绝小孩进厂。无论本厂职工子女或外来小孩,均不允许放行进厂。若发现有小孩在厂区游逛,对当班值勤门卫和小孩监护人分别罚款 20 元/次。若不能追究到小孩监护人的,对当班值勤门卫加倍处罚。

(五)门卫有权对任何人带出厂门的任何可疑物品进行检查,若发现夹带公司生产物资出厂,交生产保障部按盗窃行为处以 5-10 倍的罚款或交公安部门处理;同时按罚款金额的 20%给予生产保障部奖励,按罚款金额的 10%给予值班门卫个人奖励。

六、附则

(一)本规定自 2009 年 6 月 1 日起执行,以前有关办法和制度与本规定不符的,按本规定执行。

(二)物资进出门按照《公司物资进出门管理规定》执行。

(三)本规定解释权归公司保障部。

上一篇:五年级学生期中评语下一篇:绕口令串烧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