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问卷

2024-05-17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问卷(通用9篇)

篇1: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问卷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

1.你的年龄是多少?

A.20岁以下B.20-30岁C.30-40岁D.40岁以上

2.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3.你的籍贯是?

A.本地B.珠三角地区C.广东珠三角以外区域D.外省

4.你的月收入是?

A.1500元以下B.1500-2000元

C.2000-3000元D.3000元以上

5.你是否有了解有关的医疗保障手续的信息?

A.有B.无C.不是很清楚D.完全不了解

6.你的家庭里有多少个子女?

A.无B.1个C.2个D.2个以上

7.你有没有想为你的子女购买医疗保险?

A.无B.不太想C.不相信这个东西,不想买

D.有想过,但是收入不高导致不想购买E.有

8.你是否愿意去了解医疗保障的相关信息?

A.有B.没时间C.不知道怎么才能了解D.不想去了解

9.你对现在医疗保障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群体的普及的建议有:_

本次调查对象以20-30岁的,中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男女分布均匀,基本都有子女,符合本次调查的要求。

由第五个问题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医保手续基本都为有了解和不是很清楚。表明群众对医保办理手续有一定的了解的意向,其中一部分人自行搜集资料,了解到了相关资料。但是另一部分群众却没办法了解医保政策。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医保申请手续的公示与宣传,让更多群众能通过更便利的方式了解到医保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都偏多,因此对医保的需求都较大,但是

他们大多收入不高,因此医保费用对他们来说可能是较大的负担。希望政府制定价格时能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问题。

而且从第八个问题可以看出,群众了解医保政策的欲望都不强,可见人们的医保意识还不足。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加强群众的医保意识。

篇2: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问卷

(一)家庭情况及打工情况

1您现在的居住地:_2家庭人数:人3孩子数:人 4您的学历:A本科及以上 B专科 C高中 D初中 E小学及以下

5您现在从事:A建筑行业 B家政行业 C服务业 D运输业 E娱乐场所保安 F学校保安 6您现在的职位是:A零工B工人C钟点工D工厂临时工E经理等管理人员F其他 7您个人的月收入大约有:A1000以下B1000—2000C2000—3000D3000以上

8您家的月收入大约有:A2000以下B2000—3000C3000—4000D4000以上

9您已经打工年,分别在______ ______ ______(地方)打工

10您现在的住房是_A租住房B单位宿舍C自购商品房D其他

(二)孩子受教育情况

1孩子现在在在_A老家 B和您在一起 C在另外一座城市 上学。

2如没在西安上学,原因是什么:

A认为农村教育环境好;B认为城市教育环境好,但经济条件不允许;C城市入学手续太复杂;D打工地点常变,怕影响孩子上学; E其它。

3如在城市(西安)上学,a.入学手续:A简单;B一般;C复杂;D艰难。

b.每学期费用大约多少钱:元

c.费用您能否支撑?A能B不能

d.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师资您是否满意?A是B否

e.转学次数:次是什么原因?

4您希望让您的孩子上到: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中专 E大学F研究生

5您觉得您的孩子能上到: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中专 E大学F研究生

(三)自己教育子女情况

1子女已经受教育年数:A3年B6年 C9年 D12年E其他

2孩子在______(地方)时间最长,A老家B和您在一起 C在另外一座城市

3孩子在______(地方)时间最短,A老家 B和您在一起 C在另外一座城市

4平时您看A报刊B杂志C书是: A小说B娱乐C技术书籍D其他

一般为A每天B有空就看C很少看D看

5您给孩子书A买过B没买过 是A教科书B小说C科普类读物D杂志

一般_A一个周B一个月C半年D很少E从不买一次。

6您一般和孩子通过什么方式和孩子沟通A很少沟通B管教式C谈心式D其它

7您经常辅导孩子吗?A从不B很少C只要有空D经常E每天

如很少或重不,原因是?A太忙B知识不够

8如果您的孩子说他受到城里人的歧视,您怎么教育他?

A骂他们出气B对着孩子自责C教他不要在乎D教他在学习上努力,自己多争气

9您认为孩子的将来取决于: A命中注定B教育C生活环境D父母影响E自身奋斗

10您有主动和学校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吗?A经常B偶尔C从不D被老师叫时

11你认识孩子的任课老师吗A全认识B多数认识C个别认识D不认识

12学校要求开家长会时A经常参加B偶尔参加C从不参加

13您对孩子的最大期望是什么?A孩子的学习成绩好B思想品德好C有一技之长

14如果您目前有一大笔钱,将如何使用?A在城市里买房B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C

回家乡去盖新房子D自己继续上学E出去旅游F还债G其他

15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你通常怎么做?A帮助孩子找原因B无所谓C口头批评D打骂

16您对现在的学校怎么看:17您对现在孩子教育最担心的问题是:

18您希望您的孩子长大后在哪里生活 ?你希望孩子有怎样的将来?您希望现在的教育环境

篇3: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问卷

截至目前义乌实有人口已突破达200多万, 其中外来人口达到1320496人, 为义乌本地户籍人口的1.8倍。

我市是一座以贸易、流通为城市经济主业的商贸型城市, 从一个浙江中部的农业穷县、人口小县, 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强市、人口大市, 只经历了短短30年时间。这30年来, 义乌本地居民的人口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而外来人口却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二、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理想信念价值观

通过“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 作者发现, 在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生理想, 有59%的学生选择了“有钱”。42%选择了“实现自我”, 而选择“建立和谐美满家庭”与“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分别只有17%和4%。而对城市学生的调查显示, 排在前三位的是“事业成功”、“建立和谐美满家庭”、“有知心朋友”。

2、法律意识

“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显示, “经常”、“有时”用法律只是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3.7%和21.4%, “偶尔”为28%, “几乎不”为16.9%, 而城市学生的选择情况为“经常” (40.9%) , “有时” (31.1%) , “偶尔” (18.4%) , “几乎不” (9.6%) 。

3、人际交往

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一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认为自己朋友的数量能够满足自己的期望, 不到流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一起玩耍的伙伴, 然而却有四成多的学生没有知心朋友, 近三成的学生感到自己不受人的喜爱。

三、引发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

1、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因素

在义乌市, 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存在显著的差异。有77.43%的外来务工家庭年平均现金收入在两万五千元以下, 而在义乌市区, 只有13.2%的家庭月平均收入在三千元以下。这表明, 义乌市城市的中等收入水平相当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最高收入水平, 这可以看出义乌城市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

2、父母素质影响

作者的“义乌市中学生素质状况抽样调查”显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的文化程度的分布集中在“初中”, 市区学生父母文化程度的分布集中在“高中”。在义乌市, 市区学生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亲比例占54.1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亲只占7.1%。有27.43的市区学生父亲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 仅有3.23%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父亲拥有相同学历, 两者相差24.1个百分点。

3、自身个性的影响

在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中有超过91%是来自于农村。农村与城市相比, 地方开阔, 子女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广, 这就较容易造成农村孩子较“野”的脾气。相对于经常关在家里, 缺少玩伴和玩耍空间的城市学生来说, 农村孩子相对“不服管教”, 相对“调皮”一些, 这样,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里闯祸、打架等违反纪律的事件要相对多一些, 并且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的时候, 难度也会稍大一些。

4、社会观念的影响

在对调查“义乌市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距离”时, 我们发现市区居民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是由一定的距离感和排斥感的, 这也就容易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义乌的学校里, 缺少玩伴、缺少关爱, 从而引发一系列不稳定的事件。

四、加强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建议

1、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水平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将有利于他们将更多的家庭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去, 这不仅仅要求用人单位在工资收入上“做功夫”, 还应重视对外来务工居住环境、社会福利方面的工作。

2、加强企业、工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就需要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工厂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各单位的工会、文化部、党支部等部门要加强做好教育工作, 开展员工文化思想素质年度考评制度, 将考评的成绩直接与工资挂钩。

3、开放外来务工人员户籍迁入政策

义乌市的外来人口占到了义乌市全人口的60%左右, 而义乌市的户籍人口只有75万人, 这使得外来务工人员融入义乌市民生活时显得比较困难, 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 也比较容易受到排挤和冷落。因此, 义乌市必须放宽对外来务工人员户籍迁入的限制。

4、学校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市区学生的平等对待

学校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义乌市学校在施教的过程中常常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所偏见, 不是冷落他们, 就是对他们的要求非常苛刻, 这样极易造成他们的自卑和厌学的心理, 从而产生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行为。因此学校必须要改善其教育方式, 将来外务工人员子女与市区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来施教。这样, 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摘要:在小商品市场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 义乌市也涌进了大批的外来务工者。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义乌市的户籍人口, 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自身的走访与调查, 开展了对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研究, 发现其现状, 分析其原因, 并略提建议。

关键词: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子女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2]王毅杰、高燕:《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

篇4: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孤独感 成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二元制城乡结构中户籍限制的逐步放松,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乡村的土地进入城市谋求发展,不少外出务工人员举家外迁,并由此带给城市人口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外来务工子女。他们由于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在城市生活中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等等原因,常常会出现苦闷、胆怯、猜疑、孤独等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反应,影响自身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其中,孤独感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有待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一般认为,孤独感是指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距离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感。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令他满意的程度低于他的期望时,孤独感就产生了,它是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我们认为,孤独感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孤独感源自于人际关系缺陷,它是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第二,孤独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或心理感受,而非客观的社交孤立状态,一个人可在漫长的独处中毫无孤独感,也可以在众人环绕中深感孤独;第三,孤独感体验是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学校背景下的孤独感通常是人际关系的结果变量,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负性情绪体验,虽然轻微的、短暂的孤独感不会导致心理与行为的紊乱,但长期的或严重的孤独感则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年龄越小,危害可能越大,给以后的矫正也就可能带来更大的困难。为了便于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以部分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务工子女为调查对象,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择。本研究中的被试都是南京市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一半为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另一半为南京市本地的学生。最后得到有效被试146名。其中,外来务工子女80名,本地小学生66名,平均年龄12岁。

2.测量程序与研究工具。测量程序:将孤独感量表题目编排于试卷上,构成调查问卷,被试人手一份。量表前附有指导语(见附录),引导学生看清指导语后逐项填写完成。进行测量时,由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应用心理专业的四年级大学生完成施测工作。完成时间为2008年3月。

主要测量工具:《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调查问卷》(见附录),该问卷是参考了Asher、Hymel和Renshaw于1984年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Russell等人于1978年编制的《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a)》及美国心理学家Piers及Harris于1969年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的部分项目编制,共46题。其中,第1、3、5、7、9、12、15、18、25、28、32、33、38、41、43、46题为儿童孤独感量表题目,共16个;第2、4、6、8、11、13、14、17、20、22、23、26、29、30、34、36、37、40、42、45为UCLA孤独量表题目,共20个;第10、16、19、21、24、27、31、35、39、44题为幸福感量表题目,共10个。

为了保证量表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我们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量表16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92,UCLA孤独量表的20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57,幸福和满足感分量表8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672。说明三个量表均有较好的信度。(2)儿童孤独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的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43,幸福和满足感分量表与儿童孤独量表、UCLA孤独量表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0.618,相关程度较高,从而证实了我们的预期,即幸福和满足感可以作为分析孤独感的佐证,说明三个量表具有较好的相容效度,同时也表明我们编制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3.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方法。调查结束后,全部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两个学校高年级学生孤独感和幸福感测验结果比较

注:* P<0.05,** P<0.01

1.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本地学生孤独感对比分析。小学生孤独感在城乡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儿童孤独量表项目上,外来务工子女的社会孤独感远远高于城市本地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小学的孤独感平均数明显高于城市本地小学;在UCLA孤独量表的项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外来务工子女小学的孤独感平均数远远高出城市本地小学;而且,在幸福和满足感的项目中可以看出差距同样显著。由于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分析得知,三个量表具有比较好的相容效度。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明,外来务工子女小学生与城市本地小学生的社会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外来务工子女不仅在社会孤独感方面明显地高于城市本地学生,而且,幸福感也明显低于城市本地学生。

2.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现状分析。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在城市中长大的小学生更容易适应城市环境,与同学交往、与学校老师交流等方面也都比较主动和自如,适应性问题少;相反,来自农村的小学生,身处一个与以往生活环境差距较大的环境中,对于一般人际、生活事件的处理相对比较为难,容易出现社交困难及各种人际适应不良现象,极易引发孤独感。同样地道理,从幸福感的研究结果来看,由于外来务工子女多是随父母来到城市,虽然有父母在身边,但是,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和精神生活,使得他们对陌生的城市环境充满了距离感;再加上缺乏与同学间、老师间的必要感情交流,许多刚来的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忧郁寡欢,很难产生幸福感。

四、讨论与建议

(一)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的成因

1.父母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调查发现,这些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大多是打工或类似做早点一类的小个体,平时工作时间较长,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很少顾及子女的情绪情感变化,对孩子学习上的帮助也很小。结果,导致外来务工子女与自己父母之间较少交流和沟通,难以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社会孤独感。

2.学校教育因素。近几年,党和政府为解决城市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然而,由于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户口不在当地,而我国义务教育的经费与户籍挂钩,因此,当地教育部门从地方利益考虑而不愿承担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费用,所以,虽然中央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做好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但地方上的执行力度不大,使得城市外来务工子女享受不到与当地人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3.环境的因素。人的心理状态往往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孤单的环境、陌生的环境、突变的环境等情境很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城市的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是刚从异地或农村转学而来,这些学生初来乍到,面对的是一个既新奇又陌生的环境,生活习惯、学习方法、语言环境、人际关系的差异都使他们难以调适。由于对这种陌生的城市环境充满了疑虑,又缺乏与同学间、老师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结果许多刚来的学生很多时候都无所适从、郁郁寡欢。这种现象在许多城市外来务工子女中都普遍存在。

4.自身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Margalit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在各种社会情境中儿童的孤独感经常是和同伴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这样,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

(二)防止和降低外来务工子女孤独感的对策

1.外来务工人员应承担其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又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要跟上时代步伐,每个人都应加强自身学习。外来务工人员本来就属于低知识群体,其基本素养对教育孩子来说本来就不够,所以更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涵养,以便在孩子们心目中树立自己为人父母的形象,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外来务工人员首先应该学会做父母,尽可能地在工作之余多跟子女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每天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给他们实际的关怀,及时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应该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明确办学宗旨,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尽可能地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而不是将学校看作外来务工子女的收容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特别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老师明白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尽职尽责,不断学习,提高各方面的修养,以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3.外来务工子女应该做到自尊、自立、自信和自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除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意志努力的程度。外来务工子女首先需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把自己同别人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敢于竞争,不要退缩。其次,善于把外界的环境压力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学会取舍,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再次,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子女相比虽然有不少劣势,但并不是没有值得称赞的优点,比如:诚实、俭朴、勤劳、刻苦等等。外来务工子女完全可以拿出勇气来表现自己所具有的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将之发扬光大,融入整个社会的主旋律中。

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已是社会公认的事实,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却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理解和关心,这也应当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作为第二代农民移民,不应当让他们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因素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因此,消除阻碍外来务工子女城市生活适应的各种社会因素,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外来务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健康成长,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整个城市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浅析青少年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3 (1):19.

[2]黄洁华.人本主义对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 (1),92.

[3]罗敏.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4(1):24-25.

[4]肖洁.城市暂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对策[I].中国健康教育,1998(11),21.

篇5: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问卷

关于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的汇报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与日俱增,他们为乐亭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大事。因此,如何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无障碍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帮助外来民工解决好子女的就学问题,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素质,关系到乐亭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现将我县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县政府曾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研究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切实承担起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重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辟各种渠道,以全日制公办学校随班就读为主,同时规范管理以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社会力量办学,扩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各中小学把接收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外来务工子女与当地子女混合编班,统一施教。

一、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

县教育局坚持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必须“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精神,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初中、小学全面开放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对家庭生活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求减免部分收费。

为减轻学校对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在经费上、管理上和教育质量上的压力,教育局给予了3项优惠政策: ①县政府和教育局按当地学生同等标准划拨生均公用经费; ②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流动性、随意性大的特点,学籍管理实行弹性制,即:只管入学统计,不管转学流向; ③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质量的检测由乡镇或学校自行操作,不纳入教育局统一监测范围。

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以补充

近年年,教育局在县城共审批了“红光幼儿园”、“蓝天幼儿园”、“蓓蕾幼儿园”等多所私立幼儿园。对缓解城区及周边区域外来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三、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我县教育发展规划

教育局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在学额允许的情况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外来务工子女上学。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全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幅的监测,有计划地在城区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幅较大的中心城镇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各镇乡规划新建、重建、扩建初中、小学规模时,都将考虑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因素。

四、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管理

教育局先后下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情况统计工作的通知》、《乐亭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暂行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负责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对这些人员实行“三只要”政策,即只要学校能容纳、只要符合入学条件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时就学,只要有正当理由允许随时转学。学校按照这种策略对学籍实行动态化管理,灵活便捷地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班就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与本地义务教育对象享受同等待遇,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同等享受减免学杂费、扶贫扩面等惠民工程。另外,还组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克服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使他们与当地青少年融为一体,健康成长。

篇6: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问卷

近年来,中国各城市经济急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他们的子女教育却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户籍制度、高昂的费用、教育歧视等都制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中国中部重镇的郑州,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更是在逐年增加。他们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到底如何?为了了解这一情况,我们以外来务工人员为对象,用资料查找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访问外来务工人员的方式为辅助,希望能找出我们想要了解的事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的资料搜寻及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2与周围的民工家长交流沟通;

3询问学校的老师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基本状况。

结果我们发现中国的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还存在着很大隐患。很多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收入不高,被无情地阻拦在了公立学校之外。而当地的民工子弟学校又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是师资力量不好,就是天天面临着资金问题。就是有幸读上公立学校的民工子女,也身处被本地孩子歧视和取笑的尴尬处境。还有高考的制度问题,也严重影响着这些孩子的正常学习。但是,随着各地政府近几年来的不断努力以及一些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些情况已有所改善。就郑州而言,许多孩子已经可以到公立学校上学,同学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也有所改观。本地的郑州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态度已有所改观,部分新郑州人的子女已经可以踏入公立学校的大门。他们子女的学费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有些家长只顾着打工,将管理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对孩子放任自流。虽然农民工对子女学习的重视都有所提高,但由于他们自身素质不高,无法给予孩子实质上的帮助。由于种种不平衡,外来工子女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据与老师交流的结果,得知引起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环境的“软歧视”。外来务工子女在城市就读,常常被另眼相看。

二是外来工家庭的负面影响。外来工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许多外来工从事收废品等工作,他们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另外,有些家长没有工作,整天赌博、酗酒等,导致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和偏差,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性格孤僻、厌学逃学、辍学、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看黄碟成网迷,甚至违法犯罪。

三是流动频繁的惯性效应。一些家长工作不稳定,造成子女频繁转学,孩子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教育,成绩下滑,跟不上。但是外来工并无暇关心、重视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无人问津,完全处于教育的真空地带。

另外,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也跟不上。这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学校不负责任,但有些却是限于资金问题,对现状无可奈何。在这一点上,政府应多加努力。最后,虽然外来务工子女的学费问题有所改善,但借读费制度在很多公立学校依然大行其道,这也限制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还有高额的学费制度,也没有完全消除,应在这方面加大力度。

意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否接受良好的教育,对我们国家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稳定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意义。首先就我们重庆而言,外来务工人员是我们城市的重要力量。他们创造产值,增加税收,而政府有责任解决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但我们的一些行为却在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下埋下一种“社会不公”的阴影,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走上犯罪的误歧。所以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而对于全国来讲,全民

建议:

政府:1.加强对民工学校的管理,改良学校设施。

2. 教育部门对民工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方面给予积极指导,提高对教师素质的培养。

3. 让外来务工者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善他们子女的教育,并从思想上强化他们依法送子女上学观念。

社会:1. 让“希望工程”走进城市,在城市中建立更多的希望学校。

2. 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来协管民工学校的健康发展。

篇7: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三下乡支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组织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调查问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了解当地农村医疗合作的真实状况,并及时掌握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了解和期盼,从而为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此问卷不记名调查,填写此表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请您放心,感谢您的对真诚合作!注:(多选题有标注,其余为单选)

您的年龄: ___ 性别: 男()女()民族:___

文化程度: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其他()您家里共有____人,其中已参保人数___人。

1.您对政府实施农村医疗保障制是否关心?

A.关心B.非常关心C.一般D.不关心

2.您是否有办理农村医疗保障?

A.有B.没有

3.您家去年的年平均收入是()

A.1000元以下B.1000—5000元

E.5000元以上

4.过去一年您家在看病上的花销大约是多少?()

A.无花销B.500元以下C.1000元以上

5.如果生病了,您一般首选去哪里看病?()

A.本地农村医院B.赤脚医生C.去城镇大医院

6.您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待遇了解多少?()

A.了解B.非常了解C.不了解

7.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农村医保政策()

[多选题] A.宣传资料B.报刊C.网络D.电视E.医疗机构工作人员F.亲戚、朋友、同事医保经办机构工作人

8.您住院时,医护人员是否告知您有关农村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规

定?()

A.有,比较详细B.有一些C.没有

9.您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如何?()

A.好B.较好C.一 般D.较差E.差

10.您觉得医疗保险的报销程序怎样?()

A.很麻烦B.可以接受C.不了解

11.您认为医疗保险参保是否方便:()

A.非常方便B.比较方便C.一般D.极不方便E.不了解

12.您认为农村医疗保险应该由谁来解决:()

[多选题] A.个人B.单位C.政府D.个人和单位E.个人和

政府F.个人、单位和政府

13.您能承受的每人每年农村医疗保险费?()

A.20 元以下B.20-100元C.100-300D.300以上

14.您对于现在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满意吗?()

A 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5.您觉得现有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哪里需要改进()

[多选题] A.保费过高B.覆盖率过低C.公平性不够D.资金监管透明度

16.您不参加医疗保险,其原因是(如果你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的不

用填)()

[多选题]A.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B.没有闲钱投保

C.保险费跨市不能报销D.信不过保险机构

17.您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有何要求?有何建议?(字数不限)

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篇8: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初探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已经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各地政府也对外来务工人员医保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可切实解决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减少就医负担, 同时也维护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障的现状

近年来, 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力度, 也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制定了各种服务措施, 但是, 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完善, 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在医疗保障方面, 处于非正规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根本谈不上医疗保障待遇;在医疗资源方面, 要满足只有微薄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需求很困难。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严重缺失, 和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外来务工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大多数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迟缓, 外来务工人员几乎没有任何医疗保险, 同时也没有其他社会保障。

政府重视不够、企业积极性不高是导致农民工参保覆盖面小的重要原因, 要稳步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立法保护农民工健康权益, 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保险制度。

二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障所面临的问题

1.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期间参保率低

随着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开展, 部分务工人员参加了当地的新农合, 然而在众多问题中最为显著的是新农合不能解决务工人员的异地就医问题。这就使外来务工人员失去了参保的积极性。社会医疗保险的立法缺失, 造成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随意性较强, 导致了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

2. 企业积极性较低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不稳定且流动频繁, 一些小的企业, 尤其是私有制企业的老板不愿意为外来务工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 他们认为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另一方面即使把他们纳入到医疗保障中来, 他们也会因为暂时失业或更换工作而中断参保。

3. 外来务工人员对医保认识不足, 积极性差

一些农民工只注重眼前利益, 认为自己年轻无病无灾, 没有必要参加医疗保险, 更不会缴纳医保费用。而参加基本的医疗保险, 个人投入多, 得到利益少, 调动不起来他们参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障提出的建议

1. 促进户籍制度改革, 实行以居住地为依托的医疗保障体制

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是阻碍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的障碍, 使其在医保待遇上有较大差别。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的问题, 就必须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 形成以居住地为依托的医保管理体制。

2. 积极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企业和政府观念的转变

建立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医疗风险, 增强其身体素质, 推动企业生产, 从保障社会的整体进步。政府及各用人单位应主动承担外来务工人员相应的医保费用, 减轻他们的负担, 促进参保主体的发展。

3. 加大政策宣传和执法力度, 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权益

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 积极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促进医疗保障政策知识.的普及。对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医保, 逃避责任的各用人单位加大执法力度, 确保农民工医保政策的顺利执行。

参考文献

[1]许晓军、汤金诗.农民工问题—社会公平面临的新挑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1993 (2)

[2]张启春.谈谈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保问题[J].江汉论坛, 2003 (4)

[3]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4

[4]李三梅.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从辽宁省农民工现状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5 (2)

[5]程义峰、文远竹.农民工社会保障调查[OL].新华网, 2012.4.9

[6]安坤婷.西部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初探[J].前沿, 2007 (7)

[7]郑功成.对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判断[J].中国劳动, 2006 (8)

篇9: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流动人口,医疗保障,上海市

流动人口的大规模出现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1]。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不但关系着城市的建设,更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

医疗保障是流动人员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继建立,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构建完成。流动人口成为这个格局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空白地带。

上海是一个流动人口聚集的城市,根据2009年上海年鉴的数据,上海市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达517.42万人,占27.4%[2]。本文采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上海市流动人口家庭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调查的数据,分析上海市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的现状,并结合国内部分城市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管理办法,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由于流动人口中学生、儿童人群的健康情况与所面临疾病风险的特点与就业人群差别较大,同时目前上海市针对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也并不包括这一群体,故本文主要讨论流动人口中16周岁以上非在校生人群的情况(依照中国《劳动法》定义,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1 研究对象的定义和资料来源

1.1 研究对象的定义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来沪目的以就业为主、户籍不在上

海市的农业人口,对其在上海居住时间的长短没有规定。

1.2 资料来源

本文统计分析所用的数据资料来自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上海市流动人口家庭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调查的数据。该研究共调查了上海市3个区县的1514户流动人口家庭,从中选择年龄在16岁以上的非学生群体,共2503人。

2 上海市外来就业人员的基本特征

在人口学特征变量方面,本次调查显示上海市流动人口男女比例相当,男性略多,占52.38%;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处于18~46岁年龄段的被访者占总人数的86.14%;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76.14%;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5.07%。

从社会经济学特征方面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当前有工作的比例达到89.33%。工作性质以务工为主,占有工作人群的46.38%;其次是服务和经商,分别占29.09%和29.98%。外来务工人员所在的单位以私营企业为主,占58.86%;其次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4.00%。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呈现较大的稳定性,一年内曾经变换工作的比例仅为11.24%。相应地,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呈现以家庭为单位长期居留的特点,在沪累计居住时间达一年及以上者占所有调查对象的87.18%,其中以家庭形式在沪的占71.98%。

3 上海市外来就业人员医疗保障现状

3.1 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覆盖率较以往有明显提高,但在上海参保的比例较低,参保险种集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中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计943人,比例为37.67%,参加了一种医疗保险1427人,比例为57.01%,参加了两种及以上医疗保险133人,占比例为5.31%。相比2004年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情况调查的保障比例有了显著提高[3]。外来务工人员享有的医疗保险种类比较集中,主要是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和新农合,这两项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有医疗保险者总数的52.37%和42.69%(表1)。

3.2 就业情况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有较大影响

在被调查者中,目前有工作的对象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为64.72%,无工作的对象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为43.61%。考虑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在原籍以家庭为单位参保的,将其排除之后,目前有工作的对象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为43.18%,无工作的对象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仅为16.17%。

在目前有工作的被调查者中,工作性质为务工的对象享有非新农合医疗保障的比例最高,为61.83%,从事服务业的对象的这一比例为29.89%,而从事商业的人员享有非新农合医疗保障的比例仅为15.26%。

在有单位的被调查者中,享有非新农合医疗保障的比例最高的是集体企业、合作或联营企业、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私营企业就业的对象享有非新农合医疗保障的比例为39.12%(表2)。

4 上海市现行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政策及其特点

上海市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适用对象为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各类用人单位及其使用的除从事家政服务、农业服务和按照《引进人才实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引进的人员以外的外来从业人员,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该综合保险包括工伤(或意外伤害)、住院医疗和老年补贴三项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按照缴费基数12.5%的比例,缴纳综合保险费。其中,外地施工企业的缴费比例为7.5%。外来从业人员在参加综合保险期间因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住院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下的部分,由外来从业人员自负;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综合保险基金承担80%,外来从业人员承担20%。住院医疗费用的起付标准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保险费的缴纳以三个月为周期,且享受住院医疗待遇的最高额(封顶线)与连续参保的时间有关,按照缴费满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和一年以上不同等级分别对应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2、3、4倍[4]。此外,从2005年4月起,上海市推出“日常医药费补贴”项目,为每个参保人员提供一张药费补贴卡,每月向卡中注入20元,外来务工人员可持卡到全市400多家药房购药[5]。

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的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管理政策相比,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的筹资水平较高,但是相应的保障水平也较高,并且同时包含了医疗、工伤、养老三项保险,有利于全面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各项权益,避免用人单位逃避购买其中某些保险项目。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保险费完全由用人单位缴纳,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参保意愿,增加了筹资难度。该制度的另一特点是对参保时间有明确规定,参保者必须至少缴纳三个月的保险费才能享受相应的保障待遇,对于参保时间较长的对象给予更高水平的保障标准,这一规定能够起到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连续参保的作用。

在我国其他主要城市的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政策中,深圳农民工医疗保障政策的特征是筹资水平低、保障内容广、保障水平低。实施后,农民工参保比例高,对医疗保障的利用以常见疾病为主;北京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低于上海,保障范围包括住院医疗、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者住院前7日内的医疗费用,以及指定疾病的门诊费用,它的主要特点是不计缴费年限,缴费当期即享受相关待遇,这种操作方式简便,但是鼓励农民工长期参保的作用较小;成都市的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制度与上海市相近,区别主要在其对于筹资水平做了分级,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往往直接选择最低档,这种分类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5,6,7,8]。

5 完善现有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的政策建议

5.1 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制度的监管体系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政策要求所有雇用外来务工人员的用人单位为员工投保,但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许多用人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不为员工投保。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联合劳动、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加强对用人单位为员工投保的监督力度,同时,对执行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情况良好的用人单位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以提高有单位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覆盖率。另外,联合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部门,尤其要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加大针对无单位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让他们了解参加医疗保险的好处和意义,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5.2 逐步建立不同地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转移办法

在目前上海市外来务工人群总体医疗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的前提下,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存在着医疗保险重复参保的情况,主要是既在原籍参与了新农合在务工城市参加了其他医疗保险的情况。重复参保给经济相对不宽裕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造成了额外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参保意愿。另外,目前各个城市制定的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各不相同也互不相通,这就使得流动人口在不同的城市间流动务工时容易出现医疗保障缺失,或被迫重复办理医疗保险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逐步探索、建立不同地域之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转移方法。

5.3 拓展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的保障范围,考虑将门诊治疗纳入保障范围

目前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的医疗保障范围主要覆盖住院治疗,但考虑到上海住院费用较高,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即便有医疗保险,许多人口仍然会选择返回家乡住院治疗。参考深圳市农民工医疗保险“低缴费、广覆盖、保基本”的思路,将门诊治疗纳入保障范围,对提高流动人口的参保积极性,拓宽医疗保障的受益面,增强医疗保障的效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4 目前上海市的基本医疗保障中没有覆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险种

由于当前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在沪以家庭为单位长期居留的特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医疗保障需求必须引起重视。可以考虑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中的儿童保险,以保障这一流动人口中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进展[J].城市问题,2008(6):69-76.

[2]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年鉴2009[EB/OL].[2011-03-02].http://sh.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4651/node24652/node24657/userobject21ai408056.html.

[3]严胜,倪云华,程晓明,等.浦东新区外来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现况的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4(1):29-31.

[4]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EB/OL].[2011-03-02].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3124/node3125/node3129/userobject6ai1130.html.

[5]李孜,杨洁敏.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模式比较研究——以上海、成都、北京、深圳为例[J].人口研究,2009,33(3):99-106.

[6]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操作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操作办法》的通知[EB/OL].[2011-03-02].http://www.bjld.gov.cn/LDJAPP/search/fgdetail.jsp?no=10221.

[7]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EB/OL].[2011-03-02].http://www.sz.gov.cn/rsj/zcfggfxwj/zcfggfxwj/ylbx1/200810/t20081008_89437.htm.

上一篇:伤仲永教学安排方案下一篇:现代通信基础知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