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功案例

2024-04-15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功案例(通用9篇)

篇1: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功案例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功案例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功案例

秦文凤

在我的班里,有一位学生名叫曾甜甜,其父母是泗县山头镇来马鞍山打工人员。她上课总是坐立不安,对学习不感兴趣,听课学习对她来说那是别人的事,好像跟她毫无关系,后来我又发现她由坐立不安变得内向、安静,有时甚至一天一句话也不说,而且成绩也越来越差。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她走出恶性循环,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跟其父母沟通,经过我深思熟虑,我终于制订了一套可行方案,期望能帮助这位学生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方面获得转变。

一、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善于发现她的闪光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她是这样的人,她热爱学生,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她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为此我多次找她的家长和她的同学谈话,从侧面对她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她的父母为了生活在我们马鞍山打工,没有时间照管她的学习和生活。她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吃,心思不在学习上,而且,跟着父母转辗南北,没有定下心来学习过,所以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下我多次和她谈心,拉拉家常,谈谈我的童年,跟她说说我在小学时也是一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后来我是怎样改掉坏习惯,努力上进的故事。逐渐的,她对我不但消除了防备之心,而且对我产生了好感,和我说的话也多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成为“亲密”的朋友,她感觉我非常信任她,愿意和她交朋友。我从冰雪般的陌生走向了她的火热的内心世界,发现她对表扬和成功的需要原来也是非常的热烈,我的心中闪过一丝亮光,仿佛黑夜里在茫茫大海里航行的人看到远处微弱的灯光。

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论学生学什么、做什么,教师都要创造条件让她们获得成功,并及时、恰当

地加以肯定和鼓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确定的活动目标一定要是学生“踮着脚或跳起来能摸得着的”。要求不宜过高,超出孩子的能力,就会产生消极情感体验。成功体验的积极情感对于后进生极为重要。

我终于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发现她特别能干,肯吃苦,值日也特别认真,于是我选她当了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好好的表扬了她的勤劳、做事认真和自理能力强等优点,让全班同学在劳动、值日等方面听她指挥。从此,她找回了自信,身上又增添了一份责任感,学习也比以前自觉了许多。逐渐的我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越来越高了。有一次,她的作业只错了一小题,我故意粗心没把错题打叉,给她打了个大大的一百分加星,并在班上表扬了她,表扬的声音特别的大,当时我看见她的脸上洋溢着稚嫩而幸福的笑,笑得很甜,而且我发现她的眼中含着泪光。以后,每当她前进一小步,我都会在课堂上大声的表扬她,让她在同学面前感觉很自豪,让她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激发学习兴趣

她总不爱发言,课下我就问她,在课堂上你怎么不举手呢?她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怕丢人”于是我对她说:“当我提问题时,你如果不会就举右手,你如果会呢就举左手,我就让你回答,你如果回答正确,我就表扬你,你看可好?”她很高兴,后来她在课堂上每次都举手,我也适当增加提问她的次数,每当她回答正确,我就表扬她。后来我发现她特别喜欢上我的课,而且还提前预习课文内容。她写字很潦草,但速度很快,于是我对她说:“你是我们班里写字最快的学生,你如果写得再认真一点,你就是我们班里写字”最好“的学生了,你写得再认真一点好吗”她很高兴,对我说“没有问题”,后来我发现她写字认真多了,写的字也好看多了。

四、建立同学间良好的交往关系

喜欢独处的孩子,积极情感体验少。一个孩子与情感健康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交流,长期生活在充满积极情感的集体氛围中,其情感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发展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愉快乐观的积极情感,使孩子的创造性、独立性、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学会与她人分享快乐、痛苦和具有爱心。

因为曾甜甜过去不良表现,加上当劳动委员又得罪了不少人,同学们对她很反感,她也习惯了一个人独处。为了让她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我鼓励她和

其它同学在一起,我还找其它的同学谈话,鼓励她们做曾甜甜的好朋友,相信她能改掉坏习惯,积极的学习。经过我的动员,竟有不少的同学愿意和她做朋友,愿意帮助她改正错误,监督她,鼓励她。

曾甜甜和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我也不会过早干预,鼓励她和同学自行解决,让她从中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让她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同伴的积极情感。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她和同学相处的已经比较和谐,现在她在班级已经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女孩了。

五、严爱结合、获得信任

人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于像曾甜甜这样的外来务工子女,最重要的是学习上严格要求,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期望他们有一个好成绩的,老师是关心他的学习的;另外在课下要通过多种方式和他们交心,用各种活动拉近他们与其他同学以及老师之间的距离,用日记、批语、QQ聊天等形式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关心她的学习、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私下里,曾甜甜和班上许多女孩都叫我“秦妈妈”、“干妈”,所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真心的“爱”他们,为她们着想。这就是“积极的情感”,积极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动力,积极情感教育的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老师的主导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师爱,使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师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教师用爱心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待优生,特别是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我们相信,只要方法恰当,每一名学生都是可塑之材。

篇2: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功案例

兴泰中心小学顾宏林

兴泰中心小学 位于闻名遐迩的里下河鱼米之乡——姜堰区兴泰镇。随着兴泰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兴泰来打工。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打工者都携妻带子,作为这些弱势群体,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心理氛围的改变, 他们的子女成长及教育已经成为十分突出和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校研究的新课题。

一、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和心理后进的原因

在不断的观察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了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和心理后进的原因集中体现在家庭和自身两大方面。

(一)家庭原因

1、生活贫困,经济拮据。外来人员的收入普遍比较低,扣除掉每天必需的衣食花费后通常所剩无几。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劳动时间都比较长,劳动强度也较重,这样每天回到家里后几乎很少再有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小孩的学习方面的情况也就不了解,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辅导的机会几乎没有。因此,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完全得靠自己。

2、家长文化程度低。部分外来人员家长,其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通常都把对孩子的培养完全寄托给学校,寄托给老师,在孩子学习上极少能给予帮助。我们班许多家长跟我诉苦,不是我们不重视家庭教育,确实是因为我们文化水平低,孩子问的问题我们都答不上来,孩子的作业我们也没有能力辅导。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家长本身知识水平不高,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他们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不打不成才”似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凝聚在这棍棒上。家长的这种粗暴教育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父子(母子)之间的行为关系更加对立。

4、思想观念滞后。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员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即使读了书上了学,今后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打工,早点赚钱,还能趁早结婚生子。

(二)、孩子自身原因

1、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胆小怕回答

问题。课后作业马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少数同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课后从不读书复习。根据调查,能主动读书的不多,自觉复习的几乎没有。知识无法巩固,学习成绩不理想。

2、卫生习惯差。个人卫生习惯不佳,不剪指甲,不常洗澡、不勤换衣服,甚至有几个学生还戴着“黑项圈”,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果皮、纸屑乱扔,每天都在清扫,但保持不了一会儿,导致教室环境差。

二、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方法

面对这样的学生,身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又该如何尽自己所能,为创造和谐校园添一块砖,加一片瓦呢?

1、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学习和生活的成功乐趣。比如,从他们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很有灵气的。我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贴在展板上,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效果,这些学生被自己的作品吸引了,停留在前面不肯离开。某位同学一次考试成绩比以前有一些进步,我会在全班表扬他,把他作为榜样,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并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比以前更加努力了。

2、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当孩子的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3、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所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3: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功案例

我班有学生54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人, 作为班主任老师, 我对这些孩子进行调查, 这些学生大多数居住环境及家庭教育相对较差, 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明显差于本地学生。要将这些孩子培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祖国的未来, 小学教育任重道远。

案例一:班里有个叫刘元元的孩子, 一直让我很头疼, 他有打架、骂人、上课偷吃零食、不完成作业等现象。我尝试很多办法教育他, 谈心, 严厉批评, 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我尝试和他的家长交流, 他的爸妈都是出租车司机, 根本没时间管他, 经过几次谈话, 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 基本已经放弃。我意识到, 家庭、学校、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一个对自己不报希望, 心里没有爱的孩子, 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 开始关注他, 重新了解他。

上完数学课, 刘元元收拾好文具后, 看到地上有纸屑, 拾了起来。我立刻表扬他, 只要他的一点点进步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刘元元上课偷吃零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没有了, 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竟然考了95分。

表扬比批评效果更好, 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每个学生得到尊重, 建立信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发掘他们的潜能, 并不断地表扬和鼓励。

案例二:班里有个叫杨小杰的同学, 学习上不努力, 成绩很差, 书写特别乱。在课堂上, 我发现杨小杰总是用一种不屑一顾的眼神, 看我一下就爬在桌子上, 不是玩耍, 就是睡觉。我一边讲课, 一边到他跟前摸着他的头, 暗示他坐好。他晃晃头, 不予理睬。他的家长来兰州一直在做麻辣烫生意, 根本没时间管他, 找家长谈过几次, 家长态度很好, 也很配合, 并说回家好好教育, 但该生仍然“我行我素”。我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有一次放学后, 他主动帮一名同学拖地, 第二天, 我就此事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 他的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笑容。在以后的日子里, 杨小杰总是帮助同学打扫卫生。我把这当作一个切入点, 来调整他的学习成绩, 而且经常找他谈心, 进一步鼓励他发扬优点。经过一段时间, 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书写工整了, 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老师若能加以正确引导, 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采取优点激励法, 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只要教师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 就一定能做好这些孩子的转化工作。

案例三:有一段时间, 班里同学的铅笔或橡皮等物总会“不翼而飞”。经过调查, 我发现是一名叫尚林云的学生所为, 班干部知道此事后都很气愤, 要求老师在班会时批评他, 并要求返还同学们丢失的文具。因为尚林云的父亲来兰州后在蔬菜批发市场卖菜, 平时很辛苦, 没时间也没精力管他。经过再三考虑, 我将他叫到办公室, 他非常害怕, 哀求我不要将此事告诉他的父亲。我先是用温和的语言安慰他:“一个人可以穷, 但是不能没有骨气, 一个人可以犯错误, 但是却不能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从此以后, 班里再没有发生失窃的现象。

通过此事, 我认为用情感教育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设置一个能够鼓励学生进步的环境, 以消除他们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 不公开批评学生, 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长处, 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这样, 学生就会从老师的言行中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 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篇4: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感悟

我工作的临沂市义堂镇处于城乡结合部,是以板材生产为主的新兴乡镇。每年都涌来大批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大部分都带着自己的子女,这些孩子也就随之安排到我们学校插班就读。我特别留意我们班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性深有感触。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职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与孩子的交流较少。他们把其子女放到学校并不是让他们接受真正的教育,让其成人成才,而是把学校看作"托儿所",从而让其工作无后顾之忧,采取了"无所谓,任其自然"的教育态度,以至于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而且这些孩子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以前在老家散漫惯了,衣着不整洁,语言相鲁,出口成“脏”;随便拿同学桌上的东西,课堂上乱插嘴;乱扔、乱抛的不卫生行为在他们身上出现的概率较高。再加语言上存在隔阂,心理上的自卑、胆怯,与老师,本地学生缺乏情感上的交流。

我认为带有普遍性的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学校教育再不到位,那可真叫人担心,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于是工作中,我认真琢磨融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式,明确了原则上必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情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客观存在的不足,以至于不让学生家长失望,使学生受益。

二、针对现状的应对策略

1.让他们快速地融入班集体,成为班级中的一员

开学第一天学校给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特别重要,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热情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比如这个学期,我们班又来了一个外来务工子女李小梅,第一天报到时,当她一出现在教室门口,我就迎上去,热情地表示对她的欢迎,并让她上讲台介绍自己,说自己的爱好,特长,也说说自己的家乡。同学们都投去友好的目光,使她感受到温暖.来注册时我已经了解到她成绩较差,就安排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给她,让旁边的同学击关心她、帮助她。后来发现她画画画得不错,我就有意识地安排她担任美术课代表,增强她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她终于变得合群了。

2.用爱心感化他们,缩小差距

我们班的吴浩去年刚转进来,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开始发现小沈身上的一些缺点:作文不太会写,最好的一次也只写了不到200字;完成的作业质量也不高,总是有不少错误;上课听讲不认真,总是爱玩一些小东西。

在一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吴浩来自贵州的一个小村子,以前每天上学要走几里地。在原来的学校里,只要上课听了,考试考了,老师就觉得可以了,根本不会管什么学习习惯和方法。吴浩还说,父母每天工作都很忙,根本无暇顾及他。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从那一天起,给吴浩建立了一个“小小档案袋”。

“小小档案袋”记录了吴浩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上,我鼓励吴浩站起来朗读课文,一方面培养语感,一方面增强他的自信心;至于写作,我鼓励吴浩多看课外书,还给他买了本硬面抄,让他摘抄美文佳句;我还让其他同学多帮助吴浩,让他们找出吴浩文章中精彩的部分在班上进行学习交流……渐渐的,吴浩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好几次都贴在了班里的“作文角”上。有一次他在作文中写道:刚来新学校时,我学习成绩不好,在班级里总抬不起头来。没想到,经过老师一个学期的辅导,再加上我的努力,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老师也常常表扬我,这让我更有信心了.

我信奉“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学生心目中,有了老师做坚强后盾,学习显得更踏实,从而努力缩小差距。

3.家校合作,促进外来务工子女全面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对学生行为偏差的形成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通过构建正确的家教模式,消除家教中的消极因素,从而形成合力。落实家访,情感补修,家校形成合力,及时地了解学生家庭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指导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①办家长学校,要求家长学会欣赏孩子,多鼓励孩子,关心帮助孩子,尽量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和不适感。②搞家长咨询日,要求家长重视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避免家庭情感生活的冷漠,让孩子从小受到轻松、愉悦、安全的情绪体验,不对孩子使用暴力。③开放日,走进孩子的课堂,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感受老师的课堂教学。④办面向务工家长的校报,向务工家长传授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总结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及成功經验。⑤定期与家长沟通探讨。⑥学校活动邀请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平等参加。⑦学校的家长委员会里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总之,要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理解孩子的再进修学校,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刚上个学期中途转进我们班级,个子比同龄人要小得多,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平时作业不是忘在家里了,就是没做,学习上有问题从来不请教老师或同学。我问他父母知不知道他回家不写作业的事情,他说爸爸妈妈每天都很晚才回来,没时间管他,也从来不看他的作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除了对他进行疏导之外,还通过电话、家访等各种途径积极和他家长联系,相互交流他在学校和家里的情况。通过教育家长,让家长知道,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衣服、食物等物质,也需要关心、关注、关爱和鼓励等精神食粮。让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想来教育孩子。

篇5: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阡县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一跃成为许多打工者梦寐以求的拾金宝地。县里外来人也逐渐增多。这样的现象无疑大大促进了石阡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也给同等重要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这些打工者携带子女来到石阡,有的甚至还举家迁入。对于大人们来说,是找份工作——容易;而对于这些随着父母来到陌生地方的孩子们,他们面临的则是继续接受教育,这对他们来说——困难。这些准备继续受教育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由于种种原因,相对而言,他们属于学校人际关系中的弱势群体。如何把这些形形色色的孩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崭新的班级,也同样使他们迅速适应县城的教育方式,得到比较良好的教育呢?这是一个严峻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外地务工子女学习和情绪情感方面存在问题

(一)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基础差。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是中途从原籍转学至此的。他们很少有人受过较正规的学前教育,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其他同龄孩子,而内地农村的基础教育又相对来说比沿海开放地区要差一些,所以他们学习基础差,转学后要跟上学习进度暂时比较困难。

2、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差。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地区间基础教育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坏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再要纠正,比较繁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学习差而导致的连锁反应。由于在学习上长期得不到肯定,没有成功感,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要取得一样的学习成果,他们往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这使他们身心疲惫,变得不愿学习。

(二)情绪情感上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存,带着孩子离乡背井来到此地谋生,他们多从事的是本地区最底层的艰苦劳动。经过家访调查,我了解到我的班上大多是来自四川、安徽、河南河北、浙江的孩子,父母从事的多是收入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当地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他们普遍都还生活得比较艰难,这些孩子在与本地孩子的交往中,由攀比而产生的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而成人世界对外地人的排他性等因素,也是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再加上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学习成绩往往是一个小学生在班里有没有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他们普遍在内心深处有自卑感。

2、焦虑心理。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自己所受的教育少,都有一种“补偿心理”,希望“知识改变命运”,别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主观上讲,他们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为自己争气,对孩子期望过高。客观上,他们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简单,忙于生计和孩子缺乏心理沟通。再加上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因成绩差家境差受到歧视和责难,倍感压抑,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和不安,存有焦虑心理。

(三)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等手段了解到,这些孩子与本地孩子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艰苦的家庭环境培养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强的自立意识和耐挫能力。与同龄的本地孩子相比,他们少了许多娇气,在生活上能吃苦,动手能力强,热爱劳动。而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辅导。缺乏家庭教育意识,是目前外来民工子弟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位家长跟老师诉苦,不是我们不重视家庭教育,确实是因为我们文化水平低,孩子问的问题我们都答不上来。这无疑成为了众多

家长的一个借口。其实,“家庭教育包括生活、学习的习惯培养,思想观念的引导,综合素质培养等等,其实学习辅导只是家庭教育很少的一部分内容。”

谈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打、骂。他们认为,不打骂,是很难让孩子长记性的,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效果。这绝对是一种过激的教育办法,而且容易让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孩子在这种状态下就极容易受一些坏习惯的诱惑,比如离家出走,或沉迷于网络。

二、解决方案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这些心理问题和个性品质上的优势,需要对他们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融入集体是基础。

1、学校应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给转学生一个适应期,让他们可以以轻松的心情去更快的适应并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集体。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外来学生的心理安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每一个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在开学阶段,学校总要在各年级安排几个插班生,这时也是老师进行始业教育的最忙碌时候,往往会忽略这个让每个学生感受“爱”的良好时机。其实,在外来学生走进教室那一刻起,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能让该生感受到自己能不能被他人所接纳。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就是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应多关心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因为有个别学生会因为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感,不愿和其他同学交往。老师可以组织集体活动,使其加入,适应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减少其自卑感,使他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来更好的学习。再管理学生方面,教师应注意不要因自己的一些言行对学生造成伤害。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他们。师生共同的爱能逐步消除外来学生在入学时的焦虑情绪和自卑感,以开朗、合群、乐学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来,获得最大的心理安全度。

3、强化心理优势,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励外来学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老师期待学生成为怎样的人,他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外来学生往往在班里倍受冷遇。他们成绩差,家庭条件差,往往成为老师和学生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绊脚石,被老师批评次数越多,大家在心理上就越不愿去接纳他。而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在于老师,老师要站在外来学生的角度,替他们说话,要多用激励的言语,帮助他们在班里确立被他人认可的地位。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等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教师多用激励来面对这些相对弱势群体,就会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步消除焦虑心理,从而产生良性的循环。

(二)家校衔接是保障。

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心理辅导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条件普遍较差,通过对外来人员家庭的调查了解,发现在家长观念、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庭管教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尤其是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共同教育好学生。针对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和给学校教育确实带来一定难度的现状,我校拟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辅导”上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以便让他们的子女得到最优化发展。我们现在所做的有:

1、开设系列讲座。我校历来重视对外来学生家长的辅导。根据家长的需要,我校几年来一直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料《与子女同行》一书。近年来,我们面向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家长群体开设了系列讲座,如“本地区及我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介绍”、“如何使您的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给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长素质,适应时代发展”、“学会和孩子沟通,学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与孩子共同成长”,等,以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及心理辅导艺术。

2、提供外来学生和其家长的交流平台。在我校设计的一份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显示:外来务工人员为生计而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学习的占了被调查人数的73%。为了拉近家长和子女间的心理距离,使家长对子女的心理辅导更有针对性,学校建立“家庭开放日”,努力创造条件让外来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在学校了的学习生活情况。在“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爸爸妈妈我能行”、“向爸爸妈妈介绍我的老师同学”的主题活动中,这些外来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听到了他们需要和父母沟通的心声,都对自己的家庭教育现状作了很好的反思。

3、父母应更多关心学生的需要,包括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看孩子温习功课或者是陪孩子聊一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这些做法可以让孩子感到父母很关心他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心理上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环境。

(三)抓好学习是关键。

学校心理辅导包括学习辅导。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自信心、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生而言,它体现在学生在学习中对成功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差这是事实。因此,对他们的学习指导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操作中,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出症结,查漏补缺。导致学习差的原因有:(1)智力差。(2)学习基础差,在系统知识结构中有严重的疏漏环节。(3)学习习惯和态度差,因长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而导致厌学心理。(4)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以(2)(3)两个原因为主。比如学生戚某在学习中呈现动作慢、反应慢、字迹潦草等症状,究其根源是因为他在家乡时没有念过汉语拼音,是个“拼音盲”,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不能独立识字,朗读能力差,无法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许多作业都不能独立完成,做作业耗时长,身心疲惫,考试成绩差无成功感。“治水要从源头抓”。我首先从汉语拼音给他补起。让他每天认读几个拼音,并结合认字,反反复复,螺旋式上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基本上能独立拼读。

2、发动学生,结好对子。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普遍愿意模仿他们所崇敬、爱戴的人。青少年儿童更是如此。学生看到了教师为了这些外来学生呕心沥血毫无怨言,很愿意帮助老师分担工作压力,对这些学生伸出援助之手。我根据这些外来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名既能管好自己又有时间去帮助他们的品学兼优的小老师,开展结对子活动,每天督促并辅导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学习习惯开始抓起。

3、降低难度,从头做起。由于学生在智力结构和发展水平上是有差异的,其成长环境和各自经历不同,他们在学习上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协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而定,不可强求统一,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经过努力后,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外来学生与其他儿童一样有受到表扬、给予肯定、获得奖励、引起注意等心理需求。想方设法让他们确立自信,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因为自信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1)、肯定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在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往往是他们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当学生确定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尊重后,就会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2)、因材施教。做为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扬自己的优点,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祝贺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开展自我竞争。自信心与正确归因有很大的关系,正确的归因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做内在的可控的归因,才更有助于学生从自身寻找学业成败的因素,并根据表现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从而提高自信心。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竞争,进行纵向比较,只要自己是不断进步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篇6: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每一天,都是一个开始,都是一段忙碌的行程。

2010年7月16日至17日主要是先期准备。在两天的讨论中,实践的具体流程渐渐出炉,从人员安排到每天具体日程安排都几乎先期确定了下来。为了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实践的主要负责人还两次奔赴实践的主要活动地点联青社区和长岛社区进行踩点,并多次与社区居委会进行联系,与社区的村长与主任面谈活动细节,争取获得最多的便利。最终确定下来以联青社区作为活动的主要据点,并在7月20日参与长岛社区的社区活动进行调查。

7月17日晚召开了一场所有实践队员参与的会议,会议确定了各小组人员安排,并明确了以下几天活动的日程安排,由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闻中心带队的“召唤野百合的春天”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户外活动正式开始!

从7月18日至7月23日,主要是在联青社区的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家长及小孩的教育问卷走访调查、培训班、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安全问卷调查、书籍文具用品捐赠等。

走访可谓本次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了,每个参与调查的队员都感慨颇多。最开始的调查走访主要是针对家长的,从消除家长们的戒备心到后面与家长们真心相对聊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当太阳缓缓炙烤大地的时候我们挨家挨户的走访,在质疑的眼神中解释我们活动的目的,用自己的汗水与耐心换回一份最真实的资料。几天活动下来,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不知觉中,即使最娇弱的女孩也被改变。也许是忽然间发现,相对于他们,我们已经幸福太多。

由于培训班的顺利进行,对小孩子的采访相对简单许多,除了问卷上面的已定问题我们又咨询了许多其他相关信息,在调查中,心一点一点被怜爱填满。他们都是很可爱的孩子,可是却有许多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过早的早熟,承担了一份本不应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失去了本属于他们的童年与快乐。

培训班主要教程包括简单电脑操作、绘画练习以及英语趣味教学。

电脑操作包括word、excel、ppT的简单操作和打字练习。前几天孩子们一直是在队员们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打开word,打字,变换字体,变换颜色,居中,换行……每个人都认真而严肃,电脑室里一片紧张而祥和的气氛。队员们也都十分认真,耐心的讲解着操作的简单要求,甚至手把手的教着他们,仿佛他们都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般。

最后一天时电脑室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操作比赛,就这几天的教学进行了一个成果展示。比赛时,安静是电脑室里最大的特征了,每台电脑前都坐了一个或两个孩子,表情都很严肃。当队员们发下比赛的试卷时,几乎每个孩子都立刻打开word开始操作,有苦苦思索的,有胸有成竹的,有微微一笑的,也有愁眉苦脸的,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向往与认真。比赛愈烈,气氛愈紧张,当比赛结束后,大家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最终,13岁的匡勇获得第一名。

绘画处以女孩子为主,也比较安静祥和。女孩子们安静的坐在那,洁白的画纸的边角上都贴了一张张可爱的卡通画。每个孩子都认真的埋头作画,力求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当白色的画纸上逐渐显露出一个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当年幼的宝宝拿着画笔认真的涂抹涂色画本,当孩子们相视一笑心灵契合,他们作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体现了美术的真谛,获得了心的宁静。

成果展示时,她们也交出了最满意的答卷,一张张可爱的卡通画,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相机快门按下的一刹那,将她们永远的定格。

对于电脑室和绘画处的安静,英语培训处则是笑声阵阵,趣味盎然。英语培训处除了几个三四年级的稍微大一点外几乎都是六七岁的小孩。众所周知,英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兴趣的培养,所以英语教学注重的是趣味教学。一些可爱的课件,一些经典的英文歌,一些常用的词汇都让这些孩子们听得认真而开心。几天的教学下来,一些旁听的家长们也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最后一天成果展示时,孩子们坐成一排,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当传来熟悉的《Happy Birthday》、《Happy New Year》、《The More We Get Together》等的伴奏时,他们张大了嘴,童稚的歌声回荡在大大的会议室,飘荡的很远很远。

活动过程中,7月21日是在联青社区的安全主题日,我们举办了一场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安全知识讲座主要是由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韩林祥主持的,讲座以动画、ppT展示和讲解相结合,既能够充分调动小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真正教育他们的目的。讲座过程中,讲解者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几方面着手,通过ppT的展示体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与孩子们进行充分的互动,当讲解者最后就几个简单的常识性安全问题提出问答时现场气氛更是浓烈,几乎每个小孩子都张大嘴巴大声的一致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令人惊叹。讲座过后还进行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活动,每个小孩和家长都填写的十分认真,让我们获取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同时7月20日在长岛社区也举行了一场安全讲座和“word不为人知的秘密”讲座。长岛社区位于葑门街道,人员接触繁杂。活动中首先由两位人民警察做了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和暑期犯罪案例介绍,讲座从人们身边的日常小事入手,分析入情入理,以各种角度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提出种种安全隐患,并反复强调小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讲座结束后是由我们暑期实践小分队队员黄勇同学做的“word不为人知的秘密”讲座,主要内容为用word制作动画,内容新颖而生动,现场反响极其热烈。小孩子们纷纷托着腮眨着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流露出新奇、不解、渴盼、解惑、开心等等生动的表情,并在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围着讲解员再次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当最后一天7月23日的活动接近尾声时,我们的心里都紧紧地被这些孩子们占据着。经过讨论我们买了一些教辅书、励志书、童话书以及速描画本赠和一些文具送给这些让人爱怜的孩子。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出生就注定了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我们只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做一些事。最后成果展示后几乎人手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获得名次的孩子们还得到了更多了的彩色笔、我们队员画的画等等奖品。每个孩子都笑得好开心好开心,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笑颜。

大家一起拍集体照时,随着“1,2,3!”的口号孩子们纷纷露出最灿烂的笑脸,“茄子——”他们开心的笑声久久的回荡在上空,一波一波……

“哥哥姐姐再见!”

“哥哥姐姐还会来吗?”

“再来看看我们好不好?”

很心酸却也很欣慰。

7月24日至25日,资料整合,结果分析。

又是两天的不眠不休,几个主要的负责人一直聚在一起,整理问卷,深入挖掘,讨论结果。一张张白纸上画满了“正”字,各种图纸一一排开,横向纵向各个点都不放开,力求得出最真的资料。活动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做一个简单的实践,更是为了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很少,但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全力!

即使是野百合,他们的春天也会到来!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山东学生道德的调查报告

覃塘高级中学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篇7: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功案例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忙于生计,很容易无意中就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的关注和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出问题,主观因素是由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原因导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的流动性大,社会交往面窄。一方面,随同父母一起流动给适龄儿童少年的正常读书带来困难,使孩子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他们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而且,农民工居住条件较差,居住空间狭窄,孩子不太可能获得安静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农民工家庭生活与交往范围的局限性也影响其子女。农民工子女尽管生活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却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

二是繁重的劳动使得他们没有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时间都比较长,劳动强度也较重,这样每天回到家里后几乎很少再有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学习方面的情况也就不甚了解,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辅导的机会几乎没有。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寄宿在学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家教老师家,这些老师一般一次性带了很多孩子,顾不过来,也就疏于管理,有的孩子早上经常性没饭吃,有的孩子的作业竟由老师或大些的孩子代写,这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都带来很大的困扰,也给老师的管理带来困扰。

三是滞后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忽视孩子的关注和教育,较低的文化素质使得他们轻视孩子的成长。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其自身

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视,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容易走极端,教育方法单一。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较低,“教育无用论”、“上学不如打工”之类的思想严重限制了其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漠视和落后的教育观念对其子女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原因使得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便辍学混迹社会,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 原因分析

在现实中,我国在教育行政执法方面仍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一方面由于不少教育法规没有明确法律责任,没有明确的法则;另一方面已明确法律责任的,对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制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各地方在政策法规上对外来务工人员有了一定的保障,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也有了更多的理解、融合与交流。但不容怀疑的是,因诸多原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排弃现象在社会上还是存在的。

年青力壮的父母多半在外打工,最初的时候,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子女交由自己的父母代为看护。这些监护者由于年龄、观念问题,对孩子不是娇宠过分,就是撒手不管,任其生长,处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容易产生依赖、懒惰、任性、霸道的习惯,心中只有自我,不考虑别人的情感和需要;不愿意受约束;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没有上进要求。这种隔代教育在情感与理智的把握上,往往是重感情而轻理智;在物质与精神的把握上,往往是重物质而轻精神。久而久之,即使父母意识到,带在身边,有些习惯也是难以改变的。

三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探索

1、首先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的思想并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通过举办家长大课堂,发挥家长学校的积极作用,给家长讲解儿童教育心理学,提高家长们教育理论水平和能力。其次,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教导家长决不能将孩子放任自由,任其所为;也不能盲信“不

打不成材”的旧观念。要遵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尊重自尊心,培养良好品德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2、指导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对子女的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和谐、融洽、民主的家庭,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经常吵闹、离异的家庭,会阻碍儿童身心发健康发展。有句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就说明我们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说到做到,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创造一个良好的、融洽的、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无忧无虑、专心致志地学习和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3、家长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密切配合。让家长明白与老师的沟通联系、协调配合会对小孩子形成巨大的教育推动力。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挥家长中积极分子的作用。定期开家长会,属于集体沟通,是老师与学生家长直接相互交流的形式。目的是使家长了解、认识老师和确认发生在子女身上的事并咨询更好的教育方式。老师则利用家长会更多的了解学生在家表现。通过家长的介绍,其余家长会对比分析自己的教育方法,从中吸取成功的育子经验。同时,家长和老师可以互相提意见,这样既改进了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家长有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篇8: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道德素质、生活卫生习惯等情况的排查摸底

据统计, 我校外地生源主要来自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河南、陕西、山西、山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云南、安徽、江苏、青海等地, 部分学生语言沟通都有困难。

由于这些外来学生父母的工作和生活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为了生计他们忙于奔波, 艰难地生活着, 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对子女的行为养成教育不够重视, 从而导致外地生中存在较大比率的学习行为偏差现象。同时, 由于这些孩子们学习的教材各式各样, 成绩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很多人没有学过英语, 语文、数学的成绩个别人竟然以个位数计。

很多外地学生刚入我校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的现象, 且缺乏坚持性、毅力、好奇心和求知欲, 畏惧困难;对教师的言语指示理解能力差, 反应慢;做作业不认真, 马虎;读写能力不足, 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 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仅于此, 不少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差, 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因而很难快速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二、学习差异、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环境因素。

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普遍比较艰辛。据调查显示, 我校外地学生的父母81%为他人打工过活, 13%为个体小老板, 3%为出租车司机;另有3%为无业人员, 只是负责一天家中起居饮食, 没有任何收入。他们所租住的房子主要是破旧民房, 这些房子拥挤而破烂。由于孩子的活动空间小, 使得孩子心里产生压抑感。家中物品的摆放杂乱而无序, 甚至连孩子看书做作业用的桌子也没有。孩子一般放学之后放任玩闹, 家长疏于管理。另外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卫生习惯比较差, 家庭环境不整洁, 这有碍于孩子从小文明举止和习惯的养成。家长们平时早出晚归, 忙于挣钱养家糊口, 很难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子女的成长和学习。加之家长文化素质不高, 没有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自己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让子女耳濡目染, 最终在不经意间传给自己的孩子。也有家长虽有心过问孩子的学习, 但教育方法不当, 没有掌握好教育的黄金时期, 错过了教育的最佳阶段。

(二) 学校环境因素。

一方面,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转学比较频繁, 也许新老师和新同学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慢慢熟悉, 但教材上的差异和语言上的障碍, 他们却一下子适应不了, 容易导致对学习丧失兴趣, 从而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

另一方面, 这些学生因成绩、行为的差异, 使其他同学对他们要么敬而远之, 要么不屑一顾, 要么嘲笑讽刺。所有这些, 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不敢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 也就不能快速融入集体, 长此以往而被边缘化。而有些教师也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对学习行为偏差生缺乏足够的热心和耐心,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这种师生关系又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等情绪。

(三) 社会环境因素。

外来务工人员属于当地社会的弱势群体, 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有些素质低下的本地人会经常鄙视甚至侮辱他们, 这也可能使外地生产生自卑感和仇恨感。

三、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促进其学习进步和道德水平的发展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懂得欣赏学生。

一个学生能得到教师的欣赏, 对他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欣赏学生则大有学问, 它需要老师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孩子, 挖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并给予鼓励。必须承认, 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和优势, 至少是相对优势。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 发挥优势, 去找到成功和自信。“一位优秀教师的标志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行, 一位平庸的教师的标志是善于发现孩子的缺点并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不行。”

2. 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孩子。

一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小学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 我们不能一味地将他们当作孩子看待。如果他们做了错事没有得到理解和原谅, 而是被批得体无完肤, 必将会使其尊严和名誉扫地, 孩子可能就干脆来个撕破脸皮, 破罐子破摔。教育一个人的前提是理解他、尊重他, 只有尊重他, 他才会尊重你, 才会信服你、亲近你, 而后“亲其师, 而信其道”。

古代有“闻过则喜”的古训,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听到别人的批评而感到欣喜, 人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 作为小学生更是如此。老师一句看似无意的表扬,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赞许的微笑, 都能在孩子心中掀起一股波澜, 化作无尽的动力促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 家校沟通, 双赢之道。

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是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不仅仅限于家长会的形式, 电子邮件、校讯通、家访等都是很好的沟通方法, 只要有效利用, 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还采用聘用家委会成员的方式开展工作, 及时收集来自家长反馈的各种意见, 并通过他们将学校长远规划、政策等传达给其他家长。遇到学校棘手的难题, 我们还会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力量, 群策群力, 共渡难关。这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家委会成员不能只是在当地学生家长中产生, 更要关注这1/3的群体, 关注他们的诉求和建议, 以力争在实际工作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四、加强全面部署, 营造积极氛围

(一) 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

1. 消除人为歧视, 构建和谐班级。

具体措施有:通过出黑板报、开展主题班会、演讲等活动, 使学生明白“人生而平等”的道理;通过开展如何正确看待贫穷和富裕的辩论会, 并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出身苦寒却功成名就的典型事例, 鼓励贫困学生通过勤奋学习改变命运。同时, 全体教师应形成共识, 营造爱生的氛围, 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地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 不能厚此薄彼。

2. 教师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

教师应针对他们在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缺失, 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 从非智力因素着手, 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干预, 重视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3.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的形式有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开展团体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内容主要应包括:帮助学生倾诉心声, 帮助学生平衡情绪, 帮助学生摆脱困境,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帮助学生学会交往,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二) 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

1. 学校注意提高外来务工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

认识, 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 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 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2. 加强家长学校工作, 对家长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

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使他们认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逐步学会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一些心理教育。

3. 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

长会、家访、书面指导、电话联系以及组织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等活动, 不断提高家长家教的整体水平。

(三) 重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职 (或兼职) 教师。

要提高教育质量, 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样道理, 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 就必须高度重视, 花大力气, 投入人力物力, 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了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容易开展。为此, 我校特选送一名专职教师参加为期20天的心理健康培训, 并要求认真学习, 争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 外地学生同样具有一些好的品质, 比如身体素质普遍较好, 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适应性比当地学生强, 一旦站稳脚跟, 稳住阵脚, 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在体育、劳技、美术或是各种综合性技能训练中, 总是外地生脱颖而出。

2012年参加上庄镇第三届科技节活动的20多名同学中, 超过一半的学生为外地学生, 他们操控直升机、船模、车模的水平很高, 令在场的很多人赞不绝口。在连续几年的全镇质量检测中, 我校14个班中第一名的学生, 外地生可占到8~9名。在2012年河北省初三中考结束后, 从我校毕业的连战伟同学成为鹿泉市的中考状元, 他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外地学生。

篇9:外来务工子女互补教育模式刍议

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如何使外来建设者子女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本地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并利用外来建设者子女自身的资源对本地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如何采用一种互补的教育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以活动为载体,进行能力互补

1.生活能力的互补

在暑假里,很多地方的学校都有一种活动形式,就是让城里的学生到农村体验生活,让其感受农村生活的艰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不可能经常组织学生到某地区亲身体验,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资源,适时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互相传授、相互体验。

学校里大扫除,干得最出色的总是那些经过生活磨炼的同学。比如来自四川省邻水县的学生张某,虽然成绩不大理想,但是劳动积极、肯吃苦。显然,他身上的优点是本地很多学生都不具备的。其实像他一样能吃苦的外地学生还有很多。学校举行野炊活动,捡柴、淘米、做饭、烧菜,干得最火热的总是那些经常做家务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外地学生又占了93%。显然,如果教师事先对外地学生的各种技能有所了解的话,在分配或安排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组合,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2.说话能力的互补

大量外地学生的到来也是一种资源,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利用,那么各地的风俗人情就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而说话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虽然教材中有很多进行说话练习的素材,但是那些素材未必完全适合学生,未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而让外地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事情,则是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在活动之前,可以先让外地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整理、编辑,然后在班会中尽情地交流。在交流中,既培养了外地学生大胆发言的说话能力,也让本地学生领略了全国多地的风土人情,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以关爱为根本,进行情感互补

1.生生互补

中秋节的时候,也正是开学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虽说外来建设者子女的父母大多在身边,可是他们距离亲戚或者原来的同学都比较遥远,他们挂念的,或许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一起玩耍的伙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在班级内开展一些合适的活动,让外地学生感觉到学校就像家一样的温暖与舒适!端午节到了,本地学生送给外地学生几个还带着余热的且带着箬叶清香的粽子以及喷香的茶叶蛋,让外地学生倍感温暖!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份真挚的情感呢?外地学生的家长回老家了,带来了很多家乡的土特产,他们会把这些土特产带到学校,和本地学生一起分享,这时,你可以看到双方的笑脸是多么的灿烂!

2.师生互补

在冯骥才写的《珍珠鸟》中有这么一句话:“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实际上,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个贵州来的王同学,个子不高,但是大山中坎坷崎岖的道路铸就了她倔强的性格。刚进入班级,给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更糟糕的是,由于她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的困难很大,她想到了辍学。班主任老师知道情况后,马上打电话给她,动员她回校学习,经过三番五次的努力,她回来了,任教语文的陈老师也抽出空余时间给她补课。她被老师的真诚深深地打动了!学校要开运动会了,班主任正忙着选拔运动员,王同学看着大家跃跃欲试,心里也很想为班级出一份力量。可是自己这学期刚刚转入,大家都不知道她的底细,再说了,她自己也从未参加过这样的运动会,虽然很想参加,但是心里也没底。这件事情被细心的杨老师知道了,特意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间与她谈心。最终决定让她代表班级参加400米跑步比赛,这时候的她还是问了一句:“杨老师,我能行吗?”“没事,杨老师相信你!”就是因为这份关爱,就是因为这份信任,让她鼓起了参加比赛的勇气,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其实,我们所期望的,并不仅仅是她帮班级赢得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外来学生愉快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

三、以课堂为平台,进行知识互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外地转进来的学生,文化底子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是未必每个方面都比本地学生差。如何结合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地在这两类学生中有目的地进行互补,也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1.阅读图书,互相交流

阅读大量的图书,历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利用阅读教学课、综合实践课等进行图书交流、阅读心得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这项活动可以和读书活动紧密结合,首先,动员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交换课外读物。特别是那些初来乍到的学生,他们原先所持有的课外读物与本地学生相比在数量上、类别上都相差甚远。同学之间交换图书既增加了外来学生的阅读量,也有效地让他们更快融入新的集体。其次,通过图书交换,培养了全体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再次,在图书交换中帮助外来建设者子女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进行有效的筛选,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我们预设的读书目的。

2.描述地理,互相了解

由于区域的不同,各地的气候、生产的农作物、水果、矿产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小学科学教材中,也有较多的篇幅介绍以上内容,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之间差异很大,诸多的知识学生根本无法在科学教材中得到诠释与理解,即使有所了解,也有可能是似懂非懂。现在在教授相关的地理知识与矿产资源时,我们根据班内生源分布情况,事先让有地域关联的学生做些准备,上课时让他们进行描述,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让甘肃、陕西的学生讲讲黄土高坡千沟万壑的地貌特点与当地由于缺水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学生就会在如何珍惜有限的水资源方面有较大的感触;让四川长江流域的学生讲讲三峡的壮观与山峰的秀丽,可以让学生增加对祖国山水热爱的情感;让贵州的学生说说当地的“地无三分平,天无三日晴”的地理特点,从而让学生了解贵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成因;而面对北方或者中西部的学生,则可以让本地学生说说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多姿,他们已经看到了局部,加上本地学生的描述,可能会认识得更多、理解得更好。

可以采用这种知识互补模式进行教学的课程还有很多,比如语文课上介绍各地风土人情;体育课上乡土体育项目的拓展等等。总之,有了这个理念,就会有拓展的空间,就有了互补教育的可能。

总之,本人提出的采用互补的教育模式,不仅在农村学校适用,在城区学校也同样可行。实施这样的教育模式,看起来似乎是小事情,实则意义深远。如果我们能尽最大努力教育好外来建设者的子女,让他们健康地成长,那么如此众多的外来建设者就能安心地为我们当地的建设添砖加瓦,何愁经济不腾飞?

上一篇:新垛中心校阴雨天安全教育事项下一篇:访客接待拜访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