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

2022-08-28

第一篇: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现状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B、18—25C、25—35D、35—45E、45以上

3、您的学历。

A、初中及以下B、高中或中专C、本科及大专D、研究生及以上

4、您目前住在青岛的哪个区。

5、您在青岛打工多长时间了?

A、1年以内B、1—3年C、3—5年D、5—10年E、10年以上

6、您的月收入是多少?

A、1000元以下B、1000—1600元C、1600—2400元D、2400——3000元E、3000元以上

7、您在青岛居住换过几次住所?

A、没换过B、1—3次C、3—5次D、5次以上

8、什么原因促使您更换住所?

A、工作需要B、房租差异C、住房条件差D、治安问题差E、居住地基础设施不完善F、其他

9、您现在的居住形式是?

A、家庭租住B、合伙租住C、独自租住D、集体宿舍E、自有产权居住F、其他

10、您现在的住房面积是多少?

A、30㎡以下B、30—60㎡C、60—90㎡D、90—120㎡E、120㎡以上

11、您对于现在对住房的支出感觉是否有压力?

A、压力非常大B、比较大C、一般D、有点儿压力,但对自己没太大影响E、完全没有压力

12、您所居住的地区的居住环境状况如何?

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13、您觉得您现在居住的地方哪些条件需要改善?

A、卫生条件B、交通条件C、购物条件D、治安状况E、社会风气F、邻里关系G、医疗条件H、自然环境I、教育条件J、娱乐条件

14、总体来说,你对现在的居住情况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较满意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5、您认为政府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

A、规划建立统一社区B、加大社会救济力度C、提高人均最低收入标准D、限制出租房价最高额E、其他

16、如果您愿意,请写下您对未来居住条件的一些期望以及对社会或政府政策的一些建议。

十分感谢您认真地填完本卷,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二篇:浅谈宁德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

浅谈宁德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营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氛围,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体系,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基础,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与市居民平等权利;政府部门如何运用公共政策原理进行宏观调控,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现状;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

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指的是外地来本地城市打工的人员,和民工含义相近。一般泛指建筑行业,搬运行业等等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人员。现阶段,中国的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总数有上亿人,他们是中国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内地农村,文化素质不高,流动性大,又居无定所,生活和工作没有稳定保障,在就业、工资待遇、子女上学、医疗救治等方面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难度大、权益受侵害维权难,已经对城市文明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对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我市就业、生活,成为我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中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都是从事一线产业,外来人口已经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中一支必不可少的队伍,为我市经济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从年龄结构上看

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我市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以搬运、

企业做工等劳动力为主,通过打工取得报酬,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二) 从受教育情况上看

外来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来人口的就业方向只能在文化和技能要求不高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

(三) 从就业状况上看

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下降,劳动就业率下降。这说明,随着本地就业人数增加和外来劳动力流入,我市劳动力资源利用有所下降,导致经济活动人口大量增加,虽然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素质在某些方面未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加,使就业率下降。

二、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就业压力增加

外来务工人员的到来,一方面给城市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另一方面给本已就业压力紧张的城市带来更大的冲击,不仅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冲击,更多的是带给自己更大的冲击。

(二) 城市治安隐患加大

外来务工人员因自身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淡薄及遇事处事方法不当等原因,加上相关部门未能正确处理民工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矛盾,使城市社会治安存在重大隐患,影响社会和谐。

(三) 权益得不到保障

由于各种原因,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方面与本地居民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超工时低工资情况普遍、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劳动条件作业环境差、子女上学缴费偏差大等。

(四) 精神文化极度匮乏

外来务工人员处理工作之外,基本上没有太多娱乐性东西,长期如此,造成精神文化空虚、文化生活极度匮乏。

(五) 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等不完善

外来务工人员刚来我市,由于环境的不熟悉,经常会因找工作上当受骗、年底拿不到薪酬、企业不给纳社保、住房得不到解决、子女异地上不起学等问题被困扰,这样极大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情绪。

(六) 教育、培训工作比较薄弱

外来务工人员相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是弱势群体,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本来就受教育程度低,一部分人法制观念差,道德水准不高,需要不断加强素质、法制教育。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二)、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人员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人员,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要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将培训与就业挂构,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权工

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人员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不受歧视、不受排斥、不受虐待,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四)、依靠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资金信货、土地批租、工商税收、手续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方便,并在协调和开拓产品市场及提供今年2等方面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以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参一就业竞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

(五)、新闻媒介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正面宣传。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他们,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新生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

(六)、共青团组织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外来务工人员成长成才铺路搭桥。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发挥协调作用,联合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通过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咨询部、培训网点、维权监督岗、团书室、文化部及开辟外来务工人员的入出两地之间牵线搭桥,直接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定向服务。同时,要继续做好优秀外来青年的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总结: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中存在问题,不能流行于形式,党和政府作为公共政策执行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主体,应加强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是城市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姚英,李招忠.论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问题中的政府职责【J】.湖南行政学院

报告,2007,(3).

【2】 韩宏伟.论未来务工人员权益的缺损与法律保障【J】.兰州学刊,2007,(6).

【3】 梁聪,劳动法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9).

【4】 杨雅华.外来务工人员的权利、贫困及解决对策【J】.求实,

(1). 2006,

第三篇:农村学校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泰州市姜堰区兴泰中心小学陈大祥

近年来,乡镇工业迅猛发展,外来人口明显增多,农村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人数也逐年递增,提高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状况的重视,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研究,逐步完善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管理措施,已成为农村学校研究的课题。

一、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分析

1,农村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转进转出频繁,学生流动性大。

2,外来务工子女基本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早期教育,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早期教育。由于家庭影响,经常转学,使得他们几乎每年都在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零碎,衔接不上,甚至读小学高年级了竟然没有学习过英语,加之学习环境差,家长自身接受教育有限,文化素质较低,督促不力,缺乏教育方法,更谈不上辅导,因而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较差。

3,外来务工子女能吃苦耐劳,动手能力,自理自立能力较强,大胆乐观,自我满足度低,因而幸福感较强,但和本地学生相比,由于成绩差,生活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因而常常感到自卑和孤独。

通过以上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学科成绩这三方面都存在问题。

二、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对策

1、了解心理问题,讲究解决方法

外来务工人员一般来自于贫困而落后的地区,这一特殊群体往往受到当地居民的歧视和排挤,其子女已经适应了原出生地的风俗生活习惯和道德文化,并形成了相应的性格特点,来到了相对较为发达、文明的地区后,原先的一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习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约束,在心理上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感觉不适应,茫然不知所措,加之学校部分教师与同学的态度,使他们的心理更加自卑了,性格更加内向。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从以人为本,公平义务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出发,让外来务工子女享有和本地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作为学校,首先要敞开大门欢迎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就读,将他们纳入教育招生计划,让他们各方面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树立大教育观,在党员教师中开展帮扶帮教活动,更加的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要用他们能吃苦耐劳,独立性强,上进心强等优点教育本地学生,同时通过班队活动、爱心传递、家访、心理健康教育等,消除他们心里落差,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快乐。总之,教师要关注、帮助、温暖、感染他们,就一定能解决好他们心理问题。

2,实行专项管理,家校互动互通

外来务工子女将越来越多,而且流动性较大,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特殊管理,最好实行专项管理,建立好花名册、学生档案、学籍卡,建立学习辅导、心理辅导、成绩跟踪、安全教育等相关制度,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如“爱心捐助”活动、“手拉手”活动、“帮扶帮教”活动、家访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工作劳苦忙碌,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对子女的关心程度低,极少和子女交流,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行为表现几乎不知晓,所以作为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和家长联系,要充分利用校讯通信息平台、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及时和家长联系。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家长讲清道理,教给他们一些教育方法,指导他们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教育好学生。

3,摸底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成绩

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差异性很大,他们当中有不少智力水平高于当地学生,但由于他们原有的教育环境、学制、教材体系与当地的学校不同,再加上家庭的自身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低于当地学生。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首先对这些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摸底,建议其上哪一年级最为合适;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循序渐进,降低对他们的一些学习难度,注重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及时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第三,我们对这些学生加强了个别辅导,根据他

们的学科成绩制定专项的辅导计划,利用中午、放学后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一般经过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努力,这些学生的成绩基本上能跟上来。一部分学生还能进入班级优秀学生的行列。这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与提高,对于学校来讲,提高了大面积的学生质量。

外来务工子女成了学校的重要一员,他们同是祖国的花朵,同在阳光下受到同等的教育权利,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1、为什么要将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纳入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答:2009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规定,并修订了《工伤保险条例》。这些规定都明确农民工也应当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可以按规定实行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关系跨省市的转移接续。另外,将于2011年7月1日起生效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为了贯彻《社会保险法》、保障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公平参保的权利,有必要将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纳入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围。

2、哪些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应当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答:凡与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外来从业人员,都应当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其中,非城镇户籍人员目前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三项社会保险。

本市郊区范围内用人单位及其具有本市户籍的从业人员,应当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

3、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如何参保缴费?

答: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

4、为什么要设定过渡期?哪些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可以采取过渡期缴费办法?

答:考虑到此次政策调整涉及人群范围广,社会影响大,且企业和个人的实际负担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因此,为实现平稳过渡,本市对非城镇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分别设定了五年和三年的过渡期。外来从业人员中非城镇户籍人员,以及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已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且2011年6月仍在缴费的人员,2011年7月起转为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可以采取过渡期办法缴费。

上述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经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也可直接按现行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规定参保缴费。

5、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缴费基数如何确定?

答: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缴费基数实行5年过渡,具体办法为:2011(发文之日至次年3月)个人缴费基数为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2012(当年4月至次年3月,下同)个人缴费基数为45%;2013个人缴费基数为50%;2014个人缴费基数为55%;2015起个人缴费基数按照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收入确定,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低于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举例来说,2010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96元,根据过渡期规定,参保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2011个人缴费基数为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即1558元。

6、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缴费比例如何确定?

答: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缴费比例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共计缴费基数的37.5%。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28.5%,分别为养老22%,医疗6%,工伤0.5%;个人缴费比例为9%,分别为养老8%,医疗1%。

7、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养老保险待遇如何享受?

答: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个人缴纳的8%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外来从业人员在本市参保后又流动到外省市就业的,在转移统筹基金(单位缴费)时,统一按本人各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的12%的总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时,1998年1月1日之前的,按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转移,1998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的,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11%记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含本息)转移,2006年1月1日之后的,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8%记入个人账户的储存额转移。

外来从业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待遇领取地确定在本市的,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1〕15号)的规定计发养老待遇。

8、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医疗保险待遇如何享受?

答: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从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次月起,可享有门诊医疗和住院医疗保险待遇。其中门诊医疗保险待遇方面,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本人的个人医疗帐户(门诊专用)。2011至2014(过渡期内),个人按月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低于30元的,个人医疗帐户计入标准按每月30元执行。个人医疗帐户(门诊专用)可用于本市医保定点药店购药和本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就医,用完为止;住院和急诊观察室医

疗待遇方面,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住院或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支付,按《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暂不享受门诊大病和家庭病床医疗待遇。

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转移接续等,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参加本市基本社会保险后在本市领取养老金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其按本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缴费的年限(缴费比例低于14%的缴费年限)可以进行折算,折算后的累计缴费年限达到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可以享受退休医疗保障待遇的最低缴费年限,可享受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退休人员医保待遇。缴费年限折算办法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另行规定。

城镇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医疗保险待遇的享受按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规定执行。

9、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工伤待遇如何享受?

答:外来从业人员参保后,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标准和申领支付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按本市工伤保险相关规定执行。其中因工致残一级至四级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可以按《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规定的待遇项目标准和支付方式,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也可以按《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选择按一次性领取的方式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领取后,工伤保险关系终止。

10、外来从业人员工伤保险政策调整后,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标准和支付方式有何变化?

答:本次市政府对外来从业人员工伤保险政策的调整力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本市用人单位使用的外来从业人员应当按《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发生工伤后,按《实施办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允许因工致残1—4级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可以在按月领取和一次性领取两种享受方式中自主选择,但必须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协议;

3、明确由用人单位统一到参保地的区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待遇申领手续。其中原按《上海市外来从业综合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综合保险》)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外来从业人员,2011年6月30日前被认定为工伤的,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标准和支付方式按《综合保险》规定执行,到相关保险公司办

理待遇申领手续;2011年7月1日后被认定为工伤的,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标准和支付方式按《实施办法》规定执行,到单位参保地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待遇申领手续。

11、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缴费基数如何确定?

答: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缴费基数确定具体办法为:个人缴费基数按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比如,2010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96元,根据过渡期规定,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个人缴费基数为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即2338元。

12、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缴费比例如何确定?

答: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缴费比例按以下办法确定:

养老保险: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17%,个人缴费比例为5%;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19%,个人缴费比例为8%;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22%,个人缴费比例为8%。

医疗保险: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7%,个人缴费比例为1%;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9%,个人缴费比例为2%;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12%,个人缴费比例为2%。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按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关规定执行。

13、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社会保险待遇如何享受?

答: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其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关规定执行。

曾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社会保险关系和社会保险基金按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关规定转移衔接。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和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继续缴费。具体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另行制定。

曾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的个人失业的,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上海市失业保险办法》和《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分别分段核定,按规定合并计算。合并计算后,失业人员连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

14、《社会保险法》明确外国人参照《社会保险法》参加社会保险,本市将如何调整?

答: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外籍人员参保具体办法,本市将按国家规定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办法。在国家具体办法尚未出台前,本市将仍按照《关于在沪工作的外籍人员、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人员和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人社养发[2009]38号)规定执行。凡与参加本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聘用)关系,并按规定分别办理了《外国专家证》、《上海市居住证》B证、《外国人就业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定居国外人员在沪就业核准证》等证件的外籍、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台港澳来沪工作人员,均可按照相关规定同时参加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待国家相关办法出台后,本市再作调整。

第五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工作总结

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也成为了城市里的不可取代的一份子。目前流动人口外出打工日渐出现“家庭化”趋势,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城市,从而使得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我校地处长沙市近郊,靠近北二环。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的意见精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努力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召开会议,统一认识。

无论是就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专题会议,还是平时的行政会议和教师会议,都经常讨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目的是统一认识。目前,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是我校的应尽职责;挖掘潜力是我校解决外来务工员子女就学的基本途径;人文关怀是我校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要求;共同进步是我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终极目标。这些共识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暑假招生,开辟专道。

早在2008年6月,我们便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学处主任和总务主任为成员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招生小

组”,为他们开辟专道。在每年将近两个月的暑假假期中,我校每天都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外来务工人员的咨询,登记其子女的入学信息。新学期开学,凡是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必须一一落实。有些曾经登记过但开学时却没有来入学的学生,我们也通过事先家长留给的电话,问清去向,方肯罢休。

三、活动跟进,加强融合。

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融入我校的大家庭,我们先后举办了一些利于他们成长的活动。如学校各年级的家委会都增添了外来务工人员为新成员,以倾听他们的心声,共同教育他们的子女。再如学校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设置“新主人”奖,表彰那些学习、品德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如去年上学期期末,我们举办了“夸夸我家乡”的演讲比赛,一方面是为了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与当地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尊重,和睦共处。

四、学法指导,规范行为。

与当地学生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行为不够规范,学法不够科学。为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确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教学处、教科室采取师生结队、集体教育、个别辅导等措施,以期他们尽快步入优胜行列。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都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通过讲座、课堂教学和个别谈话来指导他们如何学习。

五、扶贫济困,给予关爱。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父母亲多数都是靠打工挣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生活,有些家庭生活甚至很贫困。为了帮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上学,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凡是符合我校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条件的,一律免收择校费;②对家庭比较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减免作业本费、社会实践活动费;③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除了减免一些应收的费用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由于我校给予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特别的关爱,从而使得他们能在我校安心的学习,愉快的生活,健康的成长。使他们享受到了与我们本地学生一样的待遇,较好的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为稳定社会的安定、创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清水塘实验小学

上一篇:物理实验室自查报告下一篇:物流总经理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