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24-04-19

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共6篇)

篇1: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我校一项长期而又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特制定以下规划: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镇陈湾小学位于@镇陶岗村,国道从门前经过。学校开办于1991年,当时为@镇第四中学,1999年改办为@镇陈湾联小,服务@7个自然村,人口14273人,服务半径3.8公里。学校占地17332平方米,绿化面积376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综合楼各一栋,教师宿舍两栋,一个学生食堂和饭棚,一个250米的运动场,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现有学前班至五年级共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21人,专任教师32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学历达标率100%,取得高一层次学历达90%。我校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赢得了学校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认可和赞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要成为真正的优质学校还面临很多的压力和困难。

学校要发展,需要明确的目标引领,需要科学的理念指导,需要有效的措施作保障,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学校的工作,并作出新的发展规划。

第二部分

学校现状

一、办学条件

学校功能设施完全,食堂能容纳400人就餐,学生寝室条件达标,实现了学生一人一床,夜间入厕,洗澡均得以完善。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生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文明宿舍等荣誉称号。学校设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各类器材保管室等10余个功能室,体育运动设施较齐全,器材较充足

。建成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及校园网络系统,供学生使用的班班通达到1套/班。教学仪器设备基本达到省配备标准。

二、教师队伍

学校在教职工30人,教师27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22人,占总人数的80%,大专以上学历达26人,占总人数的95%,学历合格率100%;中高级教师5人。

三、教育与教学

学校具有比较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氛围较浓厚,学生养成教育效果较好,特别是在卫生和礼貌方面,受到大家的好评。学校少先队有比较好的传统,各种活动丰富。

学校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按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全课程,能按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教学管理的制度、流程,能有序开展教学工作。重视深化课程改革,注重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教学成绩较好。

学校多年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参与率高,诵读效果好,已成为学校的特色。

四、存在问题

1.学校是农村小学,起点低,基础弱,还缺乏稳定而强大的的学校精神。

2.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获得高层次奖励的教师少,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少,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3.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待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践热情不高,学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的营造。

4.科研成果还不丰厚。由于起步晚,课题还在研究阶段,成果还没有显露,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不是很多,教科研力度还需加大。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地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落实“求真教育成就阳光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培育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为宗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人文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一个个性鲜明,发展全面的学生群体,建设一所学生热爱,社会认可,政府满意的优质学校。

第四部分

发展目标

一、长期办学目标:办学条件一流、文化底蕴丰厚,在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名校。

二、近期办学目标:“校园环境高雅,教学设施一流,教师队伍素质优良,教研和科研成果显著,教学质量优秀,学生综合素质高,学校特色突出”的襄州区教学质量示范学校。

三、分项目标:

1、校园环境设施建设目标:建新的教学楼,进一步完善教学设备,优化现有设施的使用功能,按新的省教学设备配备标准配齐各科设备,实现班班多媒体和教师人手一机;更换学校取暖设备,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2、队伍建设目标:实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打造具有“真诚、真才、真爱”品质的阳光教师团队。

3、学校管理目标:制度健全,体制顺畅,职责分明,各种评估、激励措施配套齐全,管理手段逐步实现网络化,炼就具有“真实、真意、真效”特性的智慧管理。

4、教学质量目标:达到镇内一流、区内上游的水平。

5、教育科研目标:教研组个个有课题,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形成风气,80%以上的教师有论文发表。

第五部分

战略措施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切实做好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即以提高教师师德为中心的思想建设,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中心的业务建设,以培养骨干和梯队为中心的组织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加强思想教育,激发教师职业幸福感使命感

一是学习师德规范,帮助教师明确行为准则;

开展活动,引导教师体会职业的价值为师的尊严;二是指导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将自我发展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三是适时肯定教师的进步,让教师感受到进取的快乐,为老师发展注入动力。

(二)明确评价标准,让教师的发展有据可依

出台符合新形势的教师评价方案,让老师明确好教师的三条新标准:“真诚、真才、真爱”,用自己的真诚态度、真才实学和对教育对学生的满腔挚爱来为人师表。

(三)推动读书活动,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努力推行教师读书计划,重点关注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每学期向教师推荐必读书目和宣读书目,为老师订阅适当的图书杂志,鼓励教师开设博客,组织读书交流活动等,提升教师境界,开阔教师的眼界

(四)加强业务培训,强化专业技能

1、通过专业考试,督促教师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

2、落实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帮助教师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基本流程,把教研活动变成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研讨会和分析会,督促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反思提高。

3、每学期初进行教材知识梳理培训,帮助教师系统了解学科知识脉络,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

(五)加强科研能力,提高教师创新意识

1、大力宣讲教科研的意义,让教师理解教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和对教师个体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隐性收益。

2、制定教科研奖励制度,对科研先进教师予以奖励。

3、在认真开展已有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申请对学校发展具有引领性作用的课题,带动一大批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二、创新德育模式,培养身心两健的学生群体

1、领导重视,健全德育工作网络,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落实德育地位,强化确定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理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重点打造一支爱学生善教育的班主任队伍。

2、构建规范化、系列化、品牌化德育工作框架,提升校本德育内涵。

3、建立体现公平性、发展性原则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增长才华的舞台。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一个理论先行,思想解放,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促使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科学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

1、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切实改变“管理就是约束人”的旧观念,确立“管理就是发展人”的新观念,培养全体师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2、抓好制度建设。本着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功能,加强督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

3、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以校长室为中心,协调好各块的统一与分割,用现化化管理手段使各方面力量在学校管理中都能充分的发挥作用。

4、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创新。搞好教师岗位聘任,完善与之配套的考核制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5、重视“三风”建设。在全校范围内深层次开展“三风”(校风:博采有涵

知行合一;教风:睿智宽和

教书育人;学风:乐求真知

勇做真人)宣传活动,通过校会、班会、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加深全校教师对“三风”内涵的理解,做到人人知晓,时时践行。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学校新课程实施总体方案,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评价方式等方面制定出有效的措施。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制定有效措施,使之成为学期或学年性的校本课程。

3.开展以学习、实践、反思为流程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学习、研讨、督查,帮助教师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学生作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探索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

五、立足校本教研,实现“科研兴校”

教育科研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生存发展保障性工程,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动力。未来五年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中心,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方向,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深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1、系统规划,全员参与。学校围绕学习培训、课题申报、研究过程管理、成果总结推广等方面,对教科研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制定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相关部门和各教研组围绕学校规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规划,要把全员参与教科研作为工作规划制定的基本原则。

2、分层展开,突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牵引,教学反思、教师论坛为活动形式,论文发表、获奖为考核依据,对不同研究内容、不同研究人员按不同层次进行安排,形成省级

市级

县级—

校级课题组合,教科研骨干

有经验教师

年轻教师的研究队伍梯队组合,重点培养一批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重点做好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3、立足校本研究,贴近教学实际。一方面要围绕学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设计课题,另一方面要着力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要让研究活动能力切实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杜绝假研究,杜绝形式主义。

4、用制度作保证,用奖励来促进。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成绩显著的教师予以奖励,多种措施,保证教科研工作的扎实开展。

六、创造一流环境,建设和谐阳光的学校文化

1.整体规划校园绿化建设,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和立体绿化提高学校绿化率。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新建二层小楼,充实艺术教育用房,搞好环境文化、教室文化和办公室文化建设。使整个校园充分体现自然、人文、现代理念,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分批新购多媒体设备和电脑设备。

3.加强校舍管理,及时搞好校舍及设施维护;强化后勤人员岗位责任制,提高服务意识,确保学校办公环境的优化。

七、突出学校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品牌

1、进一步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坚持“普及+亮点”的科技教育思路,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富有趣味性、实践性的科普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着力抓好学校电脑机器人项目,力争在全国及国际大赛中保持优异成绩。

2、继续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进一步补充艺术师资,充分发挥艺术教师的特长,在确保上好艺术课的基础上,抓好兴趣小组的训练和特长学生的培养。

3、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积极参与省教研室主持的“阅读中外经典

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在坚持全员参与的古典诵读基础上,扩展诵读面,让校园充满书香充满智慧。

篇2: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6年---2021年﹚

我校坚持“质量立校、德育立校、文化立校”的发展思路,并不断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努力做到科学发展,用适应新形势的教育发展观和新时代的新思想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用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新机制解决学校在发展中的新课题,用好的成果回报社会,用好的教育培养学生,用好的服务提升品牌。学校秉承“整合资源、全面发展、主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全力实现“和谐、文化、健康、特色的我校”的愿景目标,努力做好每一位学生及学生家长满意的教育。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1、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也是一所社会较满意、家长较信赖的公办学校。由于学校服务的区域甚广,很多地方的完小相当偏远、贫穷,学生现在不是上学难,而是上好学难。这种格局也就造成了,很多辖区内的学生流向外地,也有在没办法情况下选择高额开支在县城租房供孩子上学以及有的在家的留守儿童在祖父辈们农忙时只能选择寄宿制的私立学校的,所以我校辖区内的孩子,生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所以必须要改革中求发展,改善目前的办学条件才能办好当前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2、学校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但是还不够完善,还应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完善,同时学校缺乏执行力度和监督反馈管理机制,没有形成教职工工作文化和细致的激励机制。

3、广大农村教师缺乏研究意识、科研氛围不浓厚。校风、教风、学风,团队管理和家校互动的管理理念与时下的一些优秀的民办学校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一点完全可以在管理上加以引导、制度上加以落实,团队管理的的内容和形式,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在其他方面,我们也缺乏深刻的研究与探讨。这样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意识不强,信心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没有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在思想和精神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学校以往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与引导,没有形成一种快乐工作的浓郁氛围。

4、各村落中幼儿园由于绝大部分都私营化,在制度上对其只负责任,而又无法管理到。更是有相当一部分园舍数不够及配套设施设备有待于完善,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大广大农村中,幼儿教师很多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各大村落周围幼儿园的设立,给幼儿园上学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经过多次上级主管部门的综合整治,稍有改善。

二、学校发展坚持的观点和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文化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特色教育。

2、思想王牌,是行动的坐标,不断学习,借鉴。用新的思想理念引领学校科学展。

3、优化管理资源,实现高效管理,推行工作执行力和务实作风,立说立行。

4、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行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的战略,坚持“依靠教师,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则,关注教师成长,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以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成功教育为理论支撑,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力实施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多元化、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导教师进行高效率办公,努力做好高效率课堂教学。

四、具体目标和措施: 教育理念的理解:坚持用新思想引领学校大发展,加大学校办学思想的研究与实践的力度,丰富思想内涵,加快教育理念的实践与创新步伐,形成学校思想理论的财富。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坚持“质量立校、德育立校、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坚持“让幸福和快乐从今天开始,让自信和成功人人拥有”的教育理念;坚持“责任、主动、忠诚”的学校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想内涵,以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地以“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的发展主题,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杏小发展史上的再一次跨越。

2、加大学校思想的实践力度。扎实有效地把学校思想落实到工作实践上去,在思想学习的引领下,开展“我为学校树形象”、师德模范评比、骨干、优秀教师评选等各项相应活动。

3、加快教育理念的创新步伐。争取二至三年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探索新的思想理念,时刻保持着办学思想的先进性,形成学校思想理论体系。

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建设:以“创造激情人生,实现自身价值”为管理理念,积极营造“人心思上,民主参与,快乐生活,愉快工作”的浓郁氛围,建设和谐团队、幸福团队、成功团队。

具体目标和措施:

1、每年召开一次规格高、效果好的教工代表大会,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工会报告,通过一些学校重大决策、修订一些规章制度,解答教工提案的落实情况。

2、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职业倦怠感,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3、增强民主管理学校意识,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在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先树优、教师业务量化、校务公开、学校重大决策、人事制度等方面,做到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

4、培育教职工的气质与涵养,引导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激情,有气质,有涵养,有品位的杏小人。

5、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生育观,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团队,关注家庭,构建和谐团队、幸福家庭、完美人生。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继续坚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指导思想;坚持多元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建设一支“有思想、有气质、有涵养、有能力、有研究、有成果”的教师队伍。力争在二至四年内,培养出一批师德优、业务精、教科研能力强、教学实绩突出,并在省市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务实型、研究型、复合型的教师。完善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机制,从观念、专业、价值等方面,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意识、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和科研意识,以“强基础、抓重点、树骨干、带整体”为思路,打造一批在中小乃至全中小有影响的优秀班主任。开展“魅力班主任”等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新的绩效工资方案,扩大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影响作用,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把教师考核、评价、奖励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全体教师整体、均衡、优先和特色的发展。

教育教学工作:

----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逐步由“经验型”向“学习型”地转化。

具体目标和措施:

1、树立教科研能力是兴教之本的理念,让科学研究深入人心,打造勤于学、敏于事、善于思、勤于学、攻于研、的专业教师队伍。

2、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创办优质教育。

3、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建立健全教科研结构和网络,实施“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成立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副校长—教导处——全体教师”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教科研工作网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奖励教育科研获得的各项成果。4.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制定精细化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立项课题的阶段研究和过程性管理。

----强化教学常规的管理。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为核心,以追求效能为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赢得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与信赖。坚持教学创新,实现“高效课堂”,完善“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并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细化、完善。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建立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形势及学校发展实际的教学管理体系,制定教学管理流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各学科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过程性、流程化管理。

2、坚持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探讨“高效课堂”的内涵,在各年级各学科中的具体要求,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研究成果。

3、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4、成立教学工作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对各校区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检查、评价;组织开展全校的专题研讨、观摩教学、作业展览等教学活动。

5、开展校本研修,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紧扣“高效课堂”的研究,组织专题研究课、高效课堂观摩课、说课评课活动,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进度。

-----实施“德育为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并精心策划并力争使学校活动均具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学校活动均应根据学生身心潜能发展做基点;学校活动均应保证学生适当性与趣味化发展,探求适合时代需求的德育新模式。

具体目标和措施:1.继续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党、团、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2.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师德规范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为突破,抓住“选拔、培训、激励”三个环节,通过上岗培训、师徒结对、德育例会、班主任论坛等有效方式,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3、深化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生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

4、继续推行领导干部、红领巾值岗制度,严格进行量化考核。

5、班级环境做到美化、教育化,充分发挥班级中队角、黑板报的育人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班级特色。

6、实施“我能行,我真棒——特色学生评比方案”,坚持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老师评,全方位、多层面评比。

7、定期对班会课、晨会课、学科渗透情况组织研讨、观摩、评比;积极研发校本课程,用好校本课程。-----实施课程开发。从学生自主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双重需要出发,体现地方性和个别性,地域特色。以学校文化为主线,围绕学校主课题“诵读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主、开放、和谐的学习生活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历史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班级责任感、学校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爱心意识、发展意识和活动策划、组织、协调能力;

4、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做人、做事、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以传承家乡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统文化(节日风俗)、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本土文化、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真正使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人无我有”的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所有环境都是学生学习场景;所有器物都能陶冶学生心灵;所有规划都要激发学习需求为指导原则,为师生营造温馨快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具体目标和措施:(1)建设优质的物质环境。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根据杏花村小学的的实际情况,继续谋求环境的人文化、特色化色彩,在教学器具的配备方面再适当投入。(2)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利用率,继续办好红领巾广播站、红苹果电视台,各种社团,出版学校专题刊物,进一步发挥宣传舆论功能,强化校园环境的隐性德育功能。(3)建立人人参与的德育环境。继续抓好家校互动工作,以家庭教育的行为习惯教育为主题,以学习行为规范养成为突破口,实施高效德育,施行德育渗透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4)营造家长放心的校园安全环境。强化校园安全意识,我们必须以平安校园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和安全工作机制建设。(5)建设健康活泼的校园网络文化。我校已建成校园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一线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使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教育领域,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文化的管理机制,使它走上健康、活泼的道路,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全面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在接下的二年时间内,在我校辖区内的所有完小的三年级——六年级开展双语教学,并实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紧扣“高效课堂”的研究,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进度。

2、加强英语教师自己业务的培训,在学校营造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凸显英语教学优势,在学生家长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3: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成为《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提出, 扩大农机装备总量,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突破水稻栽植和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制约, 加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棉花、油菜、甘蔗机收技术攻关力度, 尽快提高棉油糖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丘陵山地经济型、种子生产加工与植保、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各领域机械化。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安全执法装备能力建设, 推进农机质量和安全使用监督管理。培育和规范农机作业和维修市场,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建设连栋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田头冷柜”等农业设施, 提高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

《规划》还提出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农机大户和自我发展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规范的服务组织, 大力发展跨区作业, 促进农机作业服务和维修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等节约型农业技术和节能型农业装备, 积极引导发展循环农业。针对农业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薄弱, 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规划》提出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推进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复式和高性能农机具, 支持适宜地区购置中小型先进适用农机具, 改善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试验鉴定等公共服务机构条件, 建设国家和区域农机化科技创新中心, 加强农业航空站和农航作业起降点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 《规划》明确“十二五”加大农业补贴补助力度。完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建立更加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农业补贴机制。新增补贴向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倾斜, 向产量高、商品量大的地区倾斜。研究建立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报废制度, 探索实施报废更新补助。

同时,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在《规划》中得到明确体现。《规划》提出, 加快研发一批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需要、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新品种, 不断扩大应用面积。

篇4: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摘要:全科教育是完善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的有效尝试,是深化农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创新之举。农村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而其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教育如何能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研究从农村小学师资所面临的现状出发,结合“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对全科教育理念下农村小学师资的培养进行课程设置探析,以期在农村小学师资培养模式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全科教育;五年一贯制;教师队伍;小学师资;师资培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以及全科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全科型小学教师将成为教师教育的一大趋势。所谓全科型小学教师,指的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备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的教学工作的教师。①全科教育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改革形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小规模教学点、小班化教学和教师包班教学等大背景下产生的,培养全科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当前所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全科型教师是当前农村小学师资的基本需求

(一)我国农村小学师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师资问题,其主要问题表现为:

1.人才流失严重

据报告,我国农村中小学师资流失严重,《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指出中西部村小教师现状是“学校的教师严重不足,进不去、留不住问题突出。”对艰苦地区学校的抽样调查表明,38.7%的校长反映近3年中有教师流失情况,其中,74.6%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骨干教师,92.5%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很多农村小学只有聘请不符合教师资格要求的代课教师。②

2.师资结构不合理

《中国教育报》报到:“农村教师老龄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结构性缺编严重,已成为许多农村校长最发愁的问题。”“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学科专任教师非常紧缺,农村师资状况堪忧。”③我们在重庆巫溪县的调查也发现,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编制不足,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结构不合理,艺体教师严重缺乏;班级规模小,基本上是一师一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素质教育推进较难。

3.师资质量堪忧

调查统计表明,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标,但教师实际素质、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未能达标的现象还很严重。据潼南县教科所的保守估计,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师不到30%,有40%的教师只知一些新课改的术语,无法实践新课程理念,有30%既不知新理念也不会实践新课改。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在教师流动上绝大多数都是素质好的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这在数量和质量上加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本已存在的问题。

(二)全科型教师是解决农村小学师资结构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解决农村师资结构性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我们以前的教师培养体系和教师人才标准。根据国际国内教育改革情况,以及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实问题,在农村小学师资配备全科型教师应该是更能适应我国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解决农村小学教育师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推动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④。

所谓全科型教师,周德义对此做了以下界定:全科型教师是由专门的、有相应教育资质的教育机构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⑤。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的全科型教师就是能全科型教师就是指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⑥也即是说全科型教师就是小学的什么科目都拿得起,什么都能教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三)全科型教师培养是《小学教师标准(试行)》的内在要求

针对小学师资所面临的问题,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教师标准(试行)》,文件中强调小学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提出了十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⑦这些素质要求,都表明小学教师不是某一门课程的专业人员,而应该是具备多方面知识与才能的“通才”,具体来说,就是除了能胜任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主要学科的教学外,同时还要能在小学开展体育、艺术以及活动指导等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能结合工作所在地特点,挖掘多种教育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当前西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更应该符合上述工作要求。

二、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有利于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

所谓的五年一贯制,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学习,进行一贯制的培养。学业期满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此学历为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该学制多采用2+2+1、3+2、2+3等模式。五年一贯制师范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的是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

五年一贯制师范教育是在适应国家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师范专科教育实施的师范教育改革措施之一。作为三级师范制下的中等师范学校,招收的是初中优秀毕业生,采用不分专业、不分学科的全科型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宽阔的知识面,扎实的教师基本功,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师资培养上为国家小学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小学教师,也在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优秀的小学教师培养经验。但随着国家师范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迈入大众教育,但在师范教育上并没有采用全科教育的培养模式,而是采用分科培养的模式在开展,在师范院校中仍然以“XX(学科)教育专业”的模式培养小学教师,这必然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是分科型教师,不能胜任小学的全科教育要求。

作为五年一贯制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非常符合“低龄培养、全科培养、定向培养、专门培养”的教师培养规律。⑧初中毕业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适应能力强,从以前的三级师范来看,初中毕业生经过师范教育后,完全能胜任小学教育,又由于在学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年龄阶段就开始接触和了解教师职业,对稳定职业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5年一贯制的培养,从培养时间上完全能做到“重师德、宽知识、强技能”的培养目标。因此,这种培养模式完全能满足农村小学教师“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要求。

其实,对于农村小学对教师的要求,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留得住”,在实践中发现,专科毕业的学生在农村小学的稳定率的相对于本科毕业生的稳定率要高,所以很多区县在农村小学教师招聘中还是比较倾向于专科。比如在重庆市2016年特岗教师招聘中,60%以上的岗位接受专科毕业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年一贯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更适合农村教育实际。

三、五年一贯制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

既然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农村全科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依据全科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和落实《小学教师标准》提出的“四大基本理念,十三个基本素质”,在课程设置中体现“综合性、全科性、实践性”。

(一)课程总体目标设置

课程总体目标设置:培养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主要面向农村地区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

(二)课程指导思想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其课程设置总体指导思想为“提升思政教育,夯实文化课教学,整合艺体课程,强化教育理论课程,加强专业技能课以及实作实训教学”,具体体现为:学制五年,其中实习期为一年,见习期2-3周,实作实训试教期为7-8周,分散到7-8期完成,思政师德课程分散每期进行,基础文化课集中在1-5期基本完成,教育理论课程在6—8期开展,专业技能课在第1—6期主要开展专业基础知识技能教学,7-8期集中开展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

(三)课程结构设置

课程结构设置包含:思政师德课、通识教育课、文化教育课、艺体综合课、教师教育课、教育实践课六大板块,在课程性质上以“必修课+必选课+任选课”的方式开展。

1.思政师德课程

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师德为先,学生为主”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理想,真正做到“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因此,在教师培养课程中必须加强未来的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在课程设置中,除了按照中组部要求开齐“两课”课程外,还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课程、师德修养课程。含政治、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含教育政策法规)、师德修养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这类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2.通识教育课程

作为一位小学全科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⑨因此,通识教育课程就包括历史(含古代、近代及世界史)、地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科学(生物、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这类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3.文化教育课程

作为全科教师,必须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要求,掌握多学科知识及其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⑩具体说来就主要是指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及体系,在课程上就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含普通话)、现代文学(含文学欣赏)、写作、文学概论、代数、数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英语语音、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英语听说。这里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配合的方式开展。

4.艺体综合课程

作为农村全科型教师,对学生开展艺体类教育是非常符合现实国情的,即使是在当前分科型教师配置上,很多农村小学都没有专门配备艺体老师。因此,在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中,必须要开设艺体类课程,含体育、音乐、美术三大类。这类课程在必修课中开设基本知识课程外,通过学生必选1门,任选2门的方式开展。

5.教师教育课程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教育科研的组织与实施是必备的理论知识。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应开设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班队活动指导等课程。这类课程以必修的形式开展。

同时,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师资培养中必须要强化学生教育技能的培训,主要开设说话课、写字课、课堂教学技能课、简笔画、学科教学法等课程。其中说话课、写字课除了通过开设基本理论课外,还要求每天固定时间和地点,在教师监督下训练。

6.教育实践课

第一学年主要开展军事训练2周;第二——三学年到小学见习观摩2—4次,主要了解小学教育现状,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理想;第四学年集中观摩见习一个月,主要观摩小学课堂教学,开展试教活动,实习班级管理及组织班队活动,以了解和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班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五学年定岗实习。

总而言之,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为了提升我国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首先应注重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应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积极探索新的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从而使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师资水平均衡化,缩小差距,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郭飞君,刘春明,马永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全科型小学教师素质培养的关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1):1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14/201001/81660.html.2008-12/2016-5.

[3]易鑫.《农村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何以为继》[N].中国教育报,2013.12 -11:(9).

[4]陶青,卢俊勇.《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14.11 26卷第6期.

[5]周德义等《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55.

[6]徐雁.《全科型本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8):9.

[7][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教师标准(试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6.html.2011-12/2016-5.

篇5: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w.chazidian.com文章

来源http://文档大全

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领导和支持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各项工作。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充分调动全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构建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11年至201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七是逐步实现新村建设,全村砖瓦化率达到80%左右,农民住宅建设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居住幽雅。对村居民建房要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资源。

(六)xx村民主管理规划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级共青团和妇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全面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把“一事一议”作为村办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的主要途径,积极扩大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果。真正体现农民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问题自己解决的民主政治要求。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五、组织实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二是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各级政府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是注重实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的基本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在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和规划,全面系统地加以推进。

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通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

ww

w.chazidian.com文章

篇6:乡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规划

乡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规划

乡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省市县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星级文明创建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建设农村全面小康为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发展步骤和“政府主导、支部领导、群众主创、市场参与、部门帮扶、社会共建”协作模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全面部署、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教育、科技、文体、卫生、广电等社会事业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努力[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把我乡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乡实现亿,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城镇化率达30%,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6‰,星级文明户率95%,文明组率95%,文明村率100%,乡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100%,重建乡卫生院,2年内建成3个县级示范村、5个乡级示范村。示范村目标:是达到“五有”、“五无”、“十个网络”

“五有”:①有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②有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③有70%以上的组、屋场建成星级文明小区,70%以上道路进行硬化,绿化率100%,亮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④有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的特色产业,村人平纯收入超过当年全县平均水平;⑤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五无”:①无计划外生育,②无人偷漏税费,③无人买码赌博和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④无重大治安、安全事故和刑事案件,⑤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

“十个网络”:①广播电视网络。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实现数字化;②通讯信息网络。建有村级现代远程教育站,宽带网入村,95%的农户装上家庭电话;③医疗卫生网络。建有高标准的村级医疗卫生诊所,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并实现农村改厕率90%以上;④供水供电网络。100%的农户用上家用自来水或洁净地下水,供电到户率100%;⑤燃气能源网络。实施生态洁净能源工程,90%以上的农户建有家用沼气池;⑥基层文化网络。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设施设备齐全,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⑦基础教育网络。适龄青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⑧农业科技网络。以村、组为单位定期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⑨社会保障网络。村五保户供养高于省定标准,特困户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⑩民主法制网络。加

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建立健全村级治调工作机制,普法教育广泛深入,村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稳定。

三、建设要求

一是制定总体规划,全面系统完整的建设新农村。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村镇建设统一规划,重点抓好村庄建设和管理,注重引导新建房农户由分散向集中连片和集镇、村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特别是在村庄规划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农村特色,贯穿生态理念,既展现农村田园风光,又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应农村生产生活要求。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做到百花齐放,不搞一刀切。3月前制定好——三个县级示范村的整体规划,6月前制定好乡整体规划。

二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坚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

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立足村镇区位、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特色支柱产业,重点要围绕推进大户经济、劳务经济、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高效种养以及劳力输出等专业村镇。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农民生产生活新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电信和农田水利等建设,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动农村改厨、改圈、改厕,改善村容村貌。四是发展公共事业,构建社会服务新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深入开展送科技、文化下乡和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倡导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依托中学组建农民学校,加大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五是推进平安创建,努力营造平安和谐新环境。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治安防范机制。健全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群防群治,加大严打惩治力度,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

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

新机制。以实施农村党支部第一支部书记工作制度为重点,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强村支两委班子,切实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广村支两委加经济合作组织的“三个作用、一个合力”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行村支两委和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保障作用、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经济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合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

四、主要措施 一是示范带动,梯次推进。按照星级文明小区、星级文明村、小康示范村和文

明乡创建的梯次推进战略,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高的村作出示范。,全乡重点抓好3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2010年前办好8个新农村示范村,要通过样板村的示范带动,促进全乡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二是齐抓共管,重点帮扶。要突出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鼓舞群众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意识,一支书是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一支书队伍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主力军作用。要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联系制度和帮扶制度,实行领导牵头办点示范和一支书派

出单位、相关部门作为后盾单位对口帮扶;要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尽其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真正形成“支部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创、社会帮扶、市场参与、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投入、规范管理。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财政投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筹资机制。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农民搞好“一事一议”,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乡财政每年要投入引导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建整扶贫、以工代赈以及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统筹安排和集约投放,确保建设资金到位。新农村建设应坚持民主决策,实施方案须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乡批准后组织实施。要注重市场的作用,用市场运作的理念来经营管理农村。

四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比照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督查讲评制度,采取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督查通报与工作讲评相结合的办法。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进行讲评,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促进工作。并把考核结果纳入乡文明建设千分制考核范畴,作为考核乡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对建成达标的新农村示范村进行奖励。

五、组织领导

上一篇:一个特别的夜晚作文800字初二下一篇:九年级家长会学生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