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上)信息教案

2024-04-23

5年级(上)信息教案(共6篇)

篇1:5年级(上)信息教案

第1课 因特网上的十二属相

教学任务:

1、熟练掌握有关文件夹的操作。

2、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方法。

3、学会筛选的整理资料。

4、会综合运用画图及WORD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因特网的功能,了解网址和主页的含义;

2、了解搜索的含义,能够用两种方法搜索想要查询的信息;

3、能够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能够保存网页上的文本、图像等信息以及收藏网页;

教学重点:

1、分类搜索信息

2、查找到的信息的下载与保存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了解十二吗?其实十二属相只是一种记录时间的方法,但因为它与十二种动物相对应,所以人们又赋予了它一些特殊的神秘色彩。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有趣的属相世界吧!

二、正课:

1、出示保存资料的文件夹结构图。

十二属相: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声音资料,视频资料、其他资料。

2、网站:

中华生肖网:http:/// 中华家历网:http:///tncb/thxs/sesxgs/ 郑渊洁十二生肖童话网:http:soc.ctg/ 食品伙伴网:http://www.foodmate.net/

四、交流评价:

1、PPT与WORD操作的相似之处?

2、将自己的《吃的学问》演示文稿放映出来,与同学们共同观看,同时谈谈你对每种食物营养成分的理解。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幻灯片打开的方法,并且能创建不止一页的幻灯片,大家别太着急,以后学的内容会逐步将你的幻灯片打扮的有声有色。

第4课 用图片介绍食物营养

教学任务:

1、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并会使用图片工具栏。

2、学会设置文字与图片的叠放次序。

3、了解食物金字塔。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新幻灯片 2.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插入艺术字,插入剪、贴画等等 3.学会放映幻灯片

教学重、难点: 组织幻灯片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PowerPoint?功能如何? 2.怎样建立一个文件名为“食物”且含有一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得到了一个单页幻灯片演示文稿,今天我们来进行幻灯片的组织与放映。¦组织幻灯片

1.插入新幻灯片

a.插入第二张幻灯片(选第10种版式:竖直排列标题与文体)b.插入其他幻灯片(均为第2种“项目清单”版式)2.输入文字

a.确定编辑条件:在幻灯片视图下(双击幻灯片或使用“视图/幻灯片”命令)b.输入第一页文字内容:单击标题框,输入诗题“鹿柴”,单击副标题框,输入“作者:王维”

c.编辑幻灯片文本内容:单击编辑窗口右侧滚动条上的下箭头,将第二张幻灯片显示在窗口中。在标题框中输入诗的题目,在竖排文本框中输入诗词原文。重复上述操作,将文字内容添加到相应的幻灯片中。

3.插入艺术字:要求将标题换成艺术字 方法:插入/图片/艺术字

步骤:a.删除已有的标题文体 b.添加艺术字标题 c.调整艺术字的位置 4.插入剪贴画:目的是美化幻灯片

a.选定幻灯片:在“幻灯片”视图中选择 b.插入剪贴画:插入/图片/剪贴画

c.调整剪贴画的位置¦观看放映再次保存刚制作的幻灯片,我们来观看幻灯片的演示效果。

方法: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切换到“幻灯片放映视图”,第一张幻灯片全屏显示在屏幕上,如果想看后续的幻灯片,单击鼠标就可以切换了。

三.小结:组织幻灯片及观看放映

四.插入四张新幻灯片(其中第一张为第10种版式,另三张均为第2种版式。五.分别输入入各张幻灯片的文字

六.将第一张幻灯片的标题转换成艺术字 七.任选一张幻灯片,在其中插入剪贴画 八.观看放映 九.保存文件 十.关机

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在插入艺术字或剪贴画后不能正确设置大小及调整到合适位置

第5课 美化食物营养演示报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配色方案的有关知识。

2、学会使用配色方案装饰幻灯片。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配色方案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配色方案的有关知识,会使用配色方案,并且能根据自己需要自主设计配色方案。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正课:

1、认识配色方案: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以画面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因此必须善于运用色彩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在PowerPoint中可以通过配色方案把各种颜色协调地搭配在幻灯片中。配色方案是一组可用于演示文稿中的预设颜色,由8种颜色组成,用于演示文稿的主要颜色,例如文本、背景、填充、强调文字所用的颜色。方案中的每种颜色都会自动作用于幻灯片上的不同对象。可以挑选一种配色方案用于个别幻灯片或整个演示文稿中。在演示文稿中应用设计模板时,可以从一组设计模板预定义的配色方案中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地更改幻灯片或整个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并确保新的配色方案和演示文稿中的其他幻灯片相互协调。改变演示文稿配色方案最简便的方法是选择PowerPoint的一种标准配色方案,这样的配色方案是由专业人员制作的。

2、打开配色方案:在幻灯片视图中,显示将要更改配色方案的幻灯片,单击“格式”菜单中“幻灯片配色方案”命令,弹出 “配色方案” 对话框,如图所示。单击“标准”选项卡,选择一种配色方案,单击“应用”按钮将新的配色方案应用于当前幻灯片,单击“全部应用”按钮则将新配色方案应用于所有幻灯片。如果要删除配色方案,在“配色方案”对话框中,选中某种方案,单击“删除配色方案”按钮即可。

三、学生上机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教学反思:利用 “配色方案”美化演示文稿“吃的学问”效果更好。

第6课 美化食物营养演示报告

(二)教学任务:应用于“配色方案”美化演示报告。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会设计配色方案。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使用配色方案、设计配色方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配色方案的有关知识,会使用配色方案,并且能根据自己需要自主设计配色方案。教学过程:

一、授新课:

1、设计配色方案:标准的配色方案有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用户的演示文稿,此时,可以自定义一种配色方案。在“配色方案”对话框中单击“自定义”选项卡,弹出对话框,如图所示。若改变8个色块中的某种颜色,双击该色块,或单击该色块然后单击“更改颜色”按钮。例如,如果想改变填充色,双击“填充”色块弹出“填充颜色”对话框,单击“标准”选项卡,直接从调色板选择所需的颜色,选中的色块呈高亮度显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果这些色块中没有所需的颜色,则单击“自定义”选项卡,将大方框中的十字拖至所需的颜色上,再将窄条上的三角形标志拖至所要求的亮度,查看对话框右下角的“新增”方框所显示的颜色,或单击“预览”按钮,以预览新颜色在演示文稿中的显示效果,当对新颜色感到满意时,单击“确定”按钮。如果将自定义的配色方案添加为标准配色方案,可单击“添加为标准配色方案”按钮,PowerPoint将把此自定义的配色方案复制到“标准”选项卡下,可作为其他幻灯片的配色方案使用。如果要将新的颜色应用到当前幻灯片,单击“应用”按钮,如果要将新的颜色用到演示文稿的所有幻灯片,单击“全部应用”按钮。

2、、除了配色方案中的颜色外,还有许多其他颜色可供使用。只要使用其中一种,该颜色就会自动添加到所有的颜色菜单中,所有文本、阴影、项目符号、背景和线条都能使用该颜色。添加的颜色将出现在配色方案的8种颜色的下面,最多可以添加和显示8种颜色。如果添加的颜色超过8种,最新的颜色将出现在调色板的第一位,而最旧的颜色被删除。

二、学生上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学生对颜色的搭配有一定了解,学生们做的幻灯片更漂亮了,因此觉得这节课也非常重要。

第7课 不同视图方式的使用

教学内容: 五种视图方式的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PowerPoint视图方式种类 2.掌握五种视图方式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五种视图方式的使用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在幻灯片文件中,怎样插入一个新的幻灯片?

2、在幻灯片中怎样插入艺术字?

3、在幻灯片中如何插入剪贴画?

二、新授: 在Microsoft Powerpoint97软件中,为了方便地编辑演示文稿,我们需要经常在几种不同的编辑窗口样式中切换,这些功能各异的编辑窗口样式称为视图。

1、Powerpoint97中的视图共有五种:(1)、幻灯片视图(如P8图,用于编辑演示文稿)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显示演示文稿中的单页幻灯片。我们对幻灯片的操作,如:编辑文本、编辑图表、插入图表、插入图片、改变背景色等等一般都在这种视图方式下进行。

(2)、备注页视图(如P9图,用于记录备注信息)在这种视图下,我们既可以看到幻灯片的具体内容,还可以记录相应的备注信息,使演示文稿的使用、编辑更方便。双击其中的幻灯片缩图,即可以切换到幻灯片视图。

(3)、大纲视图(如P10图,用于组织文本内容)在这种视图方式下,只显示幻灯片的文字信息(幻灯片标题和主要文字内容),是组织文稿内容最好的方式。

(4)、幻灯片浏览视图(如P11图,用于浏览幻灯片)以幻灯片缩图的形式同时显示多张幻灯片的显示效果,使我们很容易地把握演示文稿艺术风格的统一,同时,方便我们观察演示文稿中幻灯片间的关系。

(5)、幻灯片放映视图(如P12图,用于显示幻灯片)在这种视图方式下,程序占满整个屏幕显示区域来显示幻灯片,这是我们真正演示文稿时使用的视图方式。

2、在不同的视图方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

(1)、选择“视图”菜单中的对应命令项实现切换。单击“视图”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视图方式并单击成各视图方式之间的切换。

(2)、利用编辑窗口左下方的视图按钮进行切换。单击所需视图对应的按钮进行切换。

三、小结: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幻灯片视图编辑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浏览视图把握演示文稿总体效果。

四、学生练习:

1、弄清各种视图方式的特点。

2、进行各种视图方式之间的切换。

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各种视图方式的作用还未完全掌握。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继续巩固。

第8课 故事新编

(一)教学内容: 文本框的操作

教学目标: 掌握有关文本框的各种操作 教学重、难点: 文本框的操作方法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过程: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五种基本的视图分别是什么? 2.不同视图间怎样切换呢?

二、新授 文本框是幻灯片的对象的一种。在文本框中直接输入文字我们已较熟悉了,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文本框的相关操作。

1.删除文本框方法:单击文本框区域,这时文本框会显示一个矩形区域,移动鼠标指针到矩形边框上,点右键选“剪切”命令。

2.插入文本框方法:“插入/文本框”命令,可选项有“水平”与“垂直”两种文本框。

3.移动和复制文本框 移动和复制文本框之前,我们要先单击文本框区域选定文本框作为操作对象。

(1)移动:鼠标指针移动到边框上--按住左键拖动--释放

(2)复制文本框:先按住键盘上的“ctrl”,同时左键移动文本框 4.改变文本框的大小:调整自动换行时每行的宽度。

5.改变文本框中文字的属性选定文本框文字--格式--字体 6.改变文本框的属性选定框体--格式--自选图形共可进行如下设置:颜色和线条、尺寸(大小)、位置、图片、文本框。

三、小结: 1.开机2.入网3.启动PowerPoint4.操作删除文本框5.操作插入文本框6.操作移动和复制文本框7.进行改变文本框的大小 8.改变文本框中文字属性的操作9.进行改变文本框的属性的操作10.保存文件11.关机 教学反思: 掌握好文本框的操作,可自行设计幻灯片版式。

第9课 图形和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

教学内容: 剪贴画、艺术字的有关操作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剪贴画的操作。2.掌握有关艺术字的操作。

教学重、难点: 剪贴画、艺术字的有关操作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怎样删除文本框? 2.如何插入文本框?

3.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大小?

二、新授 像文本框一样,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和图片同样是幻灯片中的对象,它们共有的操作,如删除、移动、复制、缩放的操作方法是相同的。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些具有对象自身特点的操作。¦剪贴画

1.更改剪贴画插入到幻灯片中之后,在幻灯片视图中双击它可以返回到选择插入时的状态,更改插入的剪贴画。

2.设置图片格式选中插入的剪贴画,执行“格式”→“图片”,调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a.裁切设置:通过对上下左右裁剪宽度的定义,可以去掉剪贴画四周的内容而只保留中央部分。b.图像控制:我们可以给剪贴画设置不同的颜色模式,可以任意调整它的亮度和对比度。c.重新着色:对剪贴画中颜色和填充所使用的色彩进行重新选择。d.重新设置: 取消所做的设置恢复到初始状态,开始新的设置。

3.艺术字: 插入艺术字我们已经学习了,现在来学习艺术字的相关操作。

a.改变艺术的属性:“格式”→“艺术字”,调出“设置艺术字格式”对话框。

b.给艺术字添加修饰效果:艺术字的阴影和三维效果的操作与自选图形的相关操作是相同的。

c.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视图”→ “工具栏” →“艺术字”选中状态。

三、小结:剪贴画与艺术字的相关操作

四、学习练习: 1.开机2.入网3.更改剪贴画。4.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对剪贴画的格式进行设置。5.改变艺术字的属性。6.给艺术字添加修饰效果。7.使用艺术工具栏。8.关机

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艺术字的属性设置和添加修饰效果掌握得还不够好。

第10课我看自然界

教学目标:

1、学习“幻灯片视图按钮”的用法;

2、在幻灯片的浏览视图下进行浏览和编辑;

3、幻灯片的放映。

教学重点:在幻灯片的浏览视图下进行浏览和编辑;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和Word相似,在PowerPoint窗口下角有一组按钮,叫做“幻灯片视图按钮”。如下图:每一个按钮都对应一种视图方式。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幻灯片视图按钮”的用法。

二、新课:

1、启动PowerPoint后,我们见到的就是普通视图,这是系统默认的视图。大部分制作过程是在这种视图方式下进行,如输入文字、插入图形、移动对象的位置等操作。

2、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下进行编辑:

任务一:利用以前所制作的作品,合成如例1所示的幻灯片。如例12-1。并偿试解答以下问题:

(1)学会在“幻灯片浏览视图”、“普通视图”、“幻灯片视图”之间进行切换;

(2)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可观看幻灯片缩略图,可以很快地进行不同幻灯片的切换;(如何切换?)

(3)如何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在两张幻灯片之间、在第一张幻灯片前、在最后一张幻灯片后。)

(4)如何实现不同电子文稿之间的幻灯片的复制(5)如何改变文稿中幻灯片的次序

3、幻灯片的放映:

(1)利用幻灯片放映视图放映;

(2)利用“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观看放映”(3)利用快捷键“F5”

(4)讨论以上三种放映方式的异同。

三、创造性练习:

1、用浏览视图方式为演示文稿“动物小乐园”添加两张幻灯片,加上动物剪贴画和文字,并将它们调整到合适的顺序。

2、浏览搜集到的有关自然界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规划好《神秘的自然王国》演示文稿作品的结构,运用学过的PPT操作技能,制作演示文稿。

教学反思:学生容易把“普通视图”、“浏览视图”、“放映视图”概念混淆,教师应多强调和提问。

第11课 运动的自然界

(一)课 题:运动的自然界(自定义动画)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给幻灯片中的文本或图片设置动画; 教学重点:

利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动画效果 教学难点:

综合运动所学知识使多媒体作品产生恰当的动态效果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任务驱动 教学内容:

一、活动概述

复习相关知识(学生操作、教师演示),讲授、演示新课,通过学生示范来检查效果,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示范提出在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二、教学和学习活动记录

(一)准备工作

教师事先做好的本节课件《自定义动画1》(没有动画效果)、《自定义动画2》(有动画效果)演示文稿;选择一个设置动画较好的演示文稿《电子报的美化》;学生练习用的演示文稿《练习一》、《练习二》。

教师备课过程中注意任务驱动,把教学目标设计成相应任务: 1.打开“自定义动画”对话框; 2.选择设置动画的对象; 3.调整“动画顺序和时间”; 4.设置“动画效果”; 5.设置声音; 6.设置“启动动画”。

利用广播教学软件进行文件传输,把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1》、《自定义动画2》、《电子报的美化》、《练习一》、《练习二》文件传输至学生机“My Documents”文件夹中,以备学生练习之用。

(二)教学和学习活动过程记录 1.课前谈话;

2.复习预设动画和幻灯片的切换(学生演示);

完成任务一:

1、将上面的图片的动画效果设置为“照相机”效果

2、将上面的文字“快来完成任务一 ”的动画效果设 置为“飞入”效果

3、为幻灯片设置一种切换效果

注意“应用”和“全部应用”的区别。3.新课任务

导入:教师指出“预设动画”的不足(有局限性,如:不能控制它的播放时间和间隔时间,也不能自由地为它选择背景音乐),然后,教师播放《自定义动画2》,学生看到用“自定义动画”设置的幻灯片,动画效果更丰富、多变,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即要解决的问题):

〃打开“自定义动画”对话框; 〃选择设置动画的对象; 〃调整“动画顺序和时间”; 〃设置“动画效果”; 〃设置声音; 〃设置“启动动画”;

三、学生上机操作

任务:(全体学生)使用“自定义动画”给《电子报的美化》幻灯片设置合适的动画效果,并选择声音。比比看谁设置的动画和声音更灵活、更合理。

四、课堂小结及作业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如果明天是你的母亲生日,请你给母亲制作一个电子生日贺卡。教学反思:学生容易掌握计算机操作,可是却对色彩搭配不大了解,老师可简单讲解。

第12课 运动的自然界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动画对象的动态效果和动画顺序; 教学重点:

利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动画效果 教学难点:

综合运动所学知识使多媒体作品产生恰当的动态效果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任务驱动 教学内容:

一、讲授新课:

学习“自定义动画”,完成《自定义动画1》。教师边讲解边利用投影仪进行演示、学生边看边进行模仿操作,手把手共同完成上述任务。(1)打开《自定义动画1》演示文稿;

(2)选择“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菜单命令,弹出“自定义动画”对话框。(如何打开“自定义动画”对话框?)

(3)在“检查动画幻灯片对象”项下,把“艺术字1”前的复选框选中,(怎样选择设置动画的对象?)单击“顺序和时间”选项卡,使用选项卡中的上,下移动按钮调整动画顺序(如何调整“动画顺序和时间”?);在“启动动画”项选择“在前一时间后0秒自动启动”。(怎样设置“启动动画”?)(思考:为什么“启动动画”项设置为“在前一件事后0秒,自动启动”。)(4)单击“效果”选项卡,在“动画和声音”选项内,“动画”选用“缩放”的“放大”效果。(如何设置“动画效果”?)

(5)同样,选择“图片1”,在“顺序和时间”选项卡中,把“启动动画”设置为“前一事件0秒后自动启动”。

(6)在“效果”选项卡中,“图片1”的动画效果选用“螺旋”,声音效果选用“风铃”。(如何设置声音?)

(7)选择“艺术字2”,在“顺序和时间”选项卡中,将“启动动画”设为“在前一事件后0秒,自动启动”;

(8)选择“组”,在“顺序和时间”选项卡中,将“启动动画”设为“在前一事件0秒后,自动启动”;在“效果”选项卡中,动画效果选用“擦除”“向右”,声音效果选用“鼓声”。(注意:自定义动画涉及的对象一般较多,设置也比较复杂,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和避免出现失误,设置好动画效果后,先预览一下,进行调整,满意后再正式放映。)

单击“确定”按钮,按F5键,播放此幻灯片,查看效果。

4.教师展示利用“自定义动画”完成的演示文稿《电子报的美化》,学生可以模仿其中各种动画效果的设置。

二、学生上机操作

任务:(部分学生)把已经做好的演示文稿《练习1》、《练习2》利用“自定义动画”的方法加上动画效果。

三、课堂小结:

分页加动画时,注意选择动画右边的小三角下面的内容,如果是给所有的页面加动画选“选定所有页面”;如果是给个别页面加动画请选择“选定特定页面”。教学反思:做一个有动画效果的电子报刊,对于学生来说最难的就是动画部分,更难得是两页以上动画又不同,需要给学生耐心讲解分页动画的制作方法。

第13课 自然奏鸣曲、小影院

(一)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掌握对象自定义动画的设定 教学重、难点: 设定对象自定义动画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过程: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如何设定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2.幻灯片的换页方式有哪两种?如何设置?

3、在幻灯片切换方式对话框中,“全部应用”与“应用”按钮的功能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课:

我们设定了不同幻灯片间的切换方式,体会到了许多丰富的切换效果,在单击鼠标换页时,还可以附带声音效果。那么,我们能不能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让它更具有个性呢?对象自定义动画:

1.功能:对象自定义动画可以设置单页幻灯片中不同对象出现的动画效果和顺序。

2系统默认:程序默认的对象的出现谋划 同幻灯片同时出现。3.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命令。4.“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介绍常用的三个选项卡)a时间:这里提供了没有设置动画效果的对象的列表,我们可以选择进行设置。启动动画的选项意义同幻灯片切换中的换页方式相同。b.效果:效果指设定动画效果的种类以及伴随播放的音效;动画播放完毕后,对象的处理。如果对象中包含文字,则我们可以设定文字出现的方式。c.图表效果:设置图表对象中不同组成元素的出现方式和效果。在动画顺序列表框中,我们可以选择动画对象,并单击上或下方向的箭头,将之上移或下移到符合要求的位置。设置完了各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和放映顺序后,单击“预览”,可以看到设置的动画播放的效果,认可设置,只要单击“确定”就可以了。¦放映效果:动画设置完后,可以演示动画效果,对不满意的设置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更改。

三、小结:

1、对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2、注意要在幻灯片视图下设置。

四、学生操作:

自制一包含多种对象的演示文稿,设置对象的自定义动画。1.开机2.入网3.启动PowerPoint4.制作一演示文稿 5.设置各幻灯片中各对象的动画效果

6、预览效果,并进行修改。7.观看放映8.保存文件9.关机

教学反思: 学生兴趣浓厚,要充分利用这种热情完成“动画”的设置。

第14课自然奏鸣曲、小影院

(二)教学内容: 声音、影片的插入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声音的插入方法 2.掌握影片的插入方法

教学重、难点: 声音、影片的插入方法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过程: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在什么样的视图中,才能进行自定义动画的设定?

2、怎样设定自定义动画?

3、如何调整各对象的出现顺序?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设定了动画,但仅仅只是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文字等对象,动画效果再好,还不足以体现多媒体的优势。本节课,我们学习插入多媒体元素--声音、影片等。

1.声音: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a.在幻灯片视图中,显示要添加音乐或声音的幻灯片。b.在“插入”菜单中指向“影片和声音”,显示子菜单。c.如果要从剪辑库插入声音,请单击“剪辑库中的声音”,再双击所需声音的图标。d.如果要从其他位置插入声音,请单击“文件中的声音”,找到包含此声音的文件夹,再双击所需声音文件。

方法二:a.在幻灯片视图中,显示要添加音乐或声音的幻灯片。b.“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显示可选的动作按钮,在此选扬声器。c.选择单击时超级链接到的目标声音,也可以将声音播放的条件设置为鼠标从按钮上移过。

2、影片剪辑:方法也有两种,与插入声音的两种方法类似。

3、更多的对象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可以插入种类更多的不同元素。例如:可以将文件内容作为对象插入到演示文稿中。

三、小结:

1、声音的插入

2、影片的插入

四、学生操作:

A、插入声音 B、插入影片 1.开机2.入网3.启动PowerPoint4.制作一完整的演示文稿5.用两种方法分别插入一段声音6.插入一段影片7.插入其他的一些对象8.观看放映9.保存文件10.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艺术字或剪贴画后不能正确设置大小及调整到合适位置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活动做好。这样的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索性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学生组织好,设计好学生练习,让学生有事做,愿意做、会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之间能相互协作学习,以弥补学生之间水平的差距可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15课 自然界的舞蹈家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方法,及在自定义动画里认识动作路径。2.体会各种切换方式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在Powerpoint中,能有哪两种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2.动作设置命令有何特点?

3.说说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的步骤。

二、新授: 同学们经常看电视,知道电视节目的不同画面的切换方式多样,效果很好,其实我们在幻灯片中也可以设置很多切换方式,在前面制作的幻灯片中,没有设置切换方式,所以效果很单调乏味。今天我们来学习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使我们的幻灯片做得更好。¦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1.系统默认:切换效果是“无切换,单击鼠标换页,无声音”。

2、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幻灯片切换”命令,出现“幻灯片切换”对话框(如P35图示)。a.效果:单击下拉按钮,打开选择效果的下拉列有,选择符合要求的切换方式,从“慢速”、“中速”、“快速”单项中选择切换速度。单击列表框上的方的图片,可以预览。b.换页方式:换页方式有两种,可以复选。单击鼠标换页是默认的方式;选择每隔 “×”秒方式,程序等待到文本框中指定的时间后自动切换。c.声音:伴随幻灯片切换的动作,播放声音效果。d.几个选择按钮。全部应用:应用于所有幻灯片中应 用:应用于当前的单张幻灯片中取 消:放弃设置

三、小结:

1、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2、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上会在幻灯片下方出现小图标,单击可以预览。

四、学生操作:

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 1.开机2.入网3.启动PowerPoint4、学生制作三张幻张片5.设定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及换页方式 6.观看放映7.保存文件8.关机 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在插入艺术字或剪贴画后不能正确设置大小及调整到合适位置。

第16课 powerpoint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会插入超级链接。

2.会进行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 3.会保存文件并观看放映效果 教学重、难点: 插入超级链接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

1.谁能用描述性语言说一说什么叫超级链接? 2.制作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的关键是什么? 3.文本框能否作为超级链接依托的实体?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叫超级链接,也制作出了插入超级链的对象,今天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插入超级链接,完善幻灯片的逻辑结构。1.插入超级链接a.选中文本框1。b.“插入”→“超链接”,出现对话框。c.单击“浏览”按钮,根据需要选定第一张幻灯片。d.单击“确定”按钮。e.重复上面的操作。(对应关系如下)对象 超级链接指向的幻灯片文本框2 幻灯片2文本框3 幻灯片3文本框4 幻灯片4 2.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a.按住“Shift”的同时,单击左键同时选定这四个带有超级链接的文本框,使用“编辑”→“复制”;显示第二张幻灯片,使用“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将其复制到幻灯片上。b.重复上述操作,将其复制到所有的幻灯片上。

3.保存文件和观看放映

观看放映过程中,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带有超链接的文本框上时,指针会变成手形,此时单击,可以切换到对应的幻灯片上了。

三、小结 :插入超级链接。

四、学生操作:

1.开机2.入网3.启动PowerPoint4.插入超级链接。5.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 6.观看放映7.保存文件8.关机 教学反思:

让学生体会建立超级链接后的神奇跳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17课 插入与修改超级链接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会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插入超级链接。2.会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修改超级链接。教学重、难点: 插入与修改超级链接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插入超级链接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2.如何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3.怎样观看幻灯片的放映效果?

二、新授

在演示文稿中创建超级链接后,就可以跳转到演示文稿中特定的幻灯片、另一份演示文稿、其他office文稿或internet上的某个地址。今天,我们来具体完成超级链接的链接过程。¦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首先选定要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打开“插入超级链接”对话框(P30图)。1.超级链接到其他文档或Internet地址。a.利用这种超级链接,可以将“通道”指向当前的演示文稿以外的其他文档。b.单击“浏览”,我们可以选择本地硬盘、局域网或Internet地址,也可以在文本框中直接键入目标的信息。c.这里可选的文档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是Office文稿,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声音文件。当使用该超级链接时,程序会自动打开与选定文档相匹配的应用程序。2.超级链接到本文档中的指定幻灯片利用这种超级链接,右以在当前的演示文稿内的不同幻灯片之间实现沟通。单击“浏览”,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演示文稿内的顺序幻灯片。选择符合要求的灯片,单击“确定”就可以了。

其次,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修改超级链接

1、单击选中已经建立了超级链接的对象,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就可以进行超级链接设置的修改了。

2、在“修改超级链接”的对话框中,多了一个“取消链接”按钮,可以将原链接清除,再修改。

三、小结: 插入与修改超级链接的操作

四、学生操作: 1.开机2.入网3.启动PowerPoint4.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插入超级链接。5.使用“插入”→“超级链接”命令修改超级链接6.保存文件7.关机 教学反思:

采用对比教学法:从“浏览(B)”与“浏览(W)”之间的区别突出。

第18课 自然界的舞蹈家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掌握通过“动作设置”命令来插入超级链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动作设置”命令的使用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怎样使插入的超级链接链接到其他文档或Internet地址? 2.怎样使插入的超级链接链接到本文档中的指定幻灯片? 3.如何修改已经存在的超级链接?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通过“插入”/“超级链接”来插入超级链接,实际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动作设置”命令来插入超级链接。¦ 动作设置:

1、特色:使用动作设置,不仅可以建立指向选定对象的超级链接,还可以给触发超级链接的单击动作进行多媒体化的设置。

2、方法:选中要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作设置”命令,打开“动作设置”对话框。a.“单击鼠标”选项卡。这个选项卡的链接或其他设置实现的条件是鼠标单击指定对象的操作。无动作:不设置超级链接。超级链接到:可以选定链接到幻灯片,其他文档或Internet地址。运行程序:可以直接启动指定的应用程序,而不必通过具体文档调用程序。另外还有“播放声音”、“单击时突出显示”两个复选项。b.“鼠标移过”选项卡。这个选项卡上的链接或其他设置实现的条件是鼠标人指定对象上移过的操作。这个选项卡提供的功能与单击鼠标选项卡相同,只是动作触发的条件不同而已。

三、小结:运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四、学生操作: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1.开机2.入网3.启动PowerPoint4.插入四张新幻灯片(其中第一张为第1种版式,另三张均为第2种版式。5.分别输入各张幻灯片的文字并组织好幻灯片6.运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7..观看放映8.保存文件9.关机.第十九和第二十节 考试

一、题目:自然界博览

二、要求:

1、有内容(文字)。

2、有图片。

3、有效果(动画、声音、视频、链接等等)。

三、篇幅:三张。

四、时间,一节课完成,第二节课展览学生作品,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加以指导,学生继续修改作品。

篇2:5年级(上)信息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教案5-6

第五课 精灵鼠小弟――鼠标 教学目标: 1.了解鼠标的基本结构。 2.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拽、右击等操作。 3.知道要爱护鼠标。 教学重点: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拽、右击等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鼠标双击和拖拽的操作。 教学准备:鼠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转化 (老师将鼠标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鼠标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精灵鼠小弟) 二、自主学习,合作练习1.你见过哪几种类型的鼠标?(两键鼠标、三键鼠标、四键鼠标、光电鼠标等) 2.想想鼠标是怎样工作的? 3.把鼠标握住后,放在桌上,一边上下左右移动,一边看显示器上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4.学习鼠标的操作方法 (1)鼠标的`操作方法有五种: △指向  △单击 △双击 △拖拽 △右击 (2)移动鼠标,使鼠标的指针指向一个目标,如“我的电脑”,这种操作方法叫做 。  “单击”应该怎样操作?自己试着单击几次鼠标! 连续快速地按两下鼠标左键并立即放开,这种操作方法叫做 。 将鼠标指针指向一个对象,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然后移动鼠标指针到一定位置后,再释放左键,这样的操作方法叫做 。 想一想,右击应该怎样操作?自己试试看! 三、巩固延伸 1.尝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打开电脑附件中的纸牌游戏,摸索游戏的玩法。 2.你知道怎样爱护鼠标吗? 四、教师小结,激励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同学们上课表现大胆活跃,能够积极举手发言,让老师非常高兴,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学习的激情继续保持下去。     第六课 巧玩电脑小游戏 教材分析: 《巧玩电脑小游戏》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六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在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正确的开机关机和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用学玩游戏的方法进一步练习熟练操作鼠标,会启动和退出游戏。本课教学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既有趣又有可操作性,是一个令学生喜爱的内容。 设计理念: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在这以前可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客观上应该存在着一些差异,有的学生能按老师要求操作计算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计算机操作不“灵”。并且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太集中、理解力不够,特别是对信息技术课程中抽象的理论、概念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眼睛去观察,在学习中亲自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尽量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照着做”,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跟着老师操作;“试试看”通过学生自己操作,进一步提高认识。“想一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把新旧知识相联系。“谈一谈”使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扩展与其它学科相关的知识。“大显身手”是让学生一展身手,做巩固性和扩展性的练习。      

篇3:5年级(上)信息教案

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不仅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也是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追求识字教学情趣实为追求高效识字,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触摸汉字、感受汉字, 通过汉字进入语言世界, 同时把识字与阅读, 识字与积累, 识字与情感结合起来, 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游戏:

找三个同学搬一条凳子, 要求三人朝三个不同的方向同时用力。

2. 游戏后谈感受。

(1) 为什么平时我们一人能轻易搬走的凳子, 现在三人一齐搬却搬不走?

(2) 结论:不团结连一件小事都办不好。

3. 揭题。

师:团结合作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个道理有关的《识字5》。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并在游戏中引发他们思考, 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识字的语言情境中。)

二、初读全文, 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识字5》,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检查交流。

(1) 出示生字卡片, 贴于黑板上。指名读, 师相机正音, 领读。

(2) 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音, 并正音。

(3) 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字。

3.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如: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师生赛读等) , 力求达到读音正确, 基本流畅。

4. 整体感知5条谚语的内容。

师:刚才大家读的5个句子, 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5. 简要介绍谚语这种语言形式。

(评析:课标指出:“要充分关注识字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重视生活识字, 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空间,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汉字, 提供机会交流生活中的汉字, 与课内识字互为补充, 效果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本环节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意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在生活中识字,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识字习惯与兴趣的目的。)

三、实践感悟, 突破重点

1. 实践活动:折筷子

(1) 团结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 折筷子:一根、两根、三根……一把。

(3) 质疑:通过折筷子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 一把筷子很难折断。)

2. 找出课文中与活动相对应的句子。

出示句子:一根筷子容易折, 一把筷子难折断。

(1) 自由读句子。

(2) 指名一人、两人……全班读句子。

(形成声音强弱对比, 让学生直观感受团结就是力量。)

(3) 指导学习生字“根”。

(1) 指名读 (多人) 。

(2) 用“根”组词。 (草根、树根……)

(3) 学习形近字“跟”、“很”、“眼”。 (把三个形近字贴在黑板上)

(4) 读顺口溜:有木就是根, 大树根, 有足就是跟, 脚后跟。双人就是很, 人很多, 有目就读眼, 大眼睛。睁大眼睛坐端正, 跟我学习根、根、根。

(4) 学习生字“折”。

(1) 师:“折”字的右边是个“斤”, “斤”是个象形字, 在古代指的是刀口朝上, 下部有一条曲柄的大斧头。“斤”的本义就是大斧头。凡是和“斤”组成的字往往与斧头或斧头的动作有关。 (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演示“斤”这个汉字的演变过程) , “折”字的右边是个提手旁, “折”字古时候的样子特别有意思, 就像一个人手拿斧头将一棵树砍断了 (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演示“折”这个汉字的演变过程) 。看, 我们祖国的文字多有趣呀!

(2) “折”可以怎么记?

(3) 做“折”的动作。

(4) 拓展训练部分“提手旁”的字 (含本课的两个生字“搓”和“挑”) 。

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字宝宝, 如果你认识它请用动作表现出来。 (出示生字卡片:“搓”、“挑”、“打”、“拉”、“抽”、“挥”、“扎”)

(5) 学习词语“容易”。

师:刚才通过学习“折”字, 我们一下学会了那么多带提手旁的字, 现在你觉得学习生字困难吗?你们知道“困难”的反义词是什么吗?谁能用“容易”说一句话。

(6) 指导朗读并背诵谚语:一根筷子容易折, 一把筷子难折断。

(评析:多变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运用实践活动, 对生字学习具有突出的强化作用。本环节通过各种识字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进行扩词、说话的语言实践练习, 把识字、写字、学词、学句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突出了训练的综合性, 又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的整体认识。)

四、合作学习, 自主识字

1. 自由读其它谚语, 合作学习生字。

2. 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1) 课件出示生字:移、谋、柴、焰、易、绳、独

(2) 学生认读生字, 注意纠正字音, 并进行口头组词。

(3) 交流:你觉得哪个生字最好记?说说你的识字方法。 (其间教师可随机示范好的识记方法。)

预设一:“移、谋、柴、绳、独”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预设二:“焰”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图片识记;

预设三: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如移动电话 (移) , 火柴 (柴) , 姓易、容易 (易) , 打折、折叠 (折) , 搓手, 搓绳 (搓、绳) , 一斤重 (斤) 等。

3. 小老师教读生字。

4. 小游戏, 巩固生字。

5. 把部分生字编入一首短诗中识记。

(1) 出示短诗:一根火柴火焰小, 众人搓绳挑千斤。独自一人力量小, 众人合力力量大。一把筷子折不断, 众人合力移泰山。

(2)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评析:课标说, 语文学习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识记生字, 如果只用一种模式, 学生一定觉得很枯燥。本环节在教师的倡导和启发下, 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积极主动地认字识字, 在分享识字经验的同时, 其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调动与保护。)

五、自读自悟, 了解寓意

1. 再读谚语, 通过合作学习试着用实验、表演、课件演示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师巡视, 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教师适时点拨, 及时反馈。

实验法理解:线多搓绳挑千斤。 (指名学生现场操作:一根丝线拎很轻的东西马上断了;把很多丝线搓成一根绳子, 能够把凳子拎起来。)

课件演示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评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有自由表达的空间, 有展示才能的舞台, 有自主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 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学习, 其兴致会更高。本课中的谚语语言浅显, 寓意形象, 适宜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进行自读自悟, 老师不必作过多的讲解。)

六、指导背诵, 积累谚语

1. 激发兴趣, 引导背诵。

(1) 师生合作。

(2) 同学合作。

(3) 男女生合作。

2. 课外拓展, 积累谚语。

(1) 出示: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划浆开大船;风大就凉, 人多就强。

(2) 师:像这样有关团结起来力量大的谚语还有很多,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方式进行收集, 如果感兴趣, 还可以把它们摘记下来。

(评析:谚语是一种流传广泛、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 教学中应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与热情。本环节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 并以新的寓意相同的谚语增加知识容量, 拓展学习广度。)

篇4:5年级(上)信息教案

1. Do you h____ a baseball bat?

2. Let’s p____ soccer.

3. That s____ interesting.

4. I don’t w____ TV at night.

5. I have a tennis r____. But I don’t have a tennis ball.

6. Mr. Smith has a stamp c____.

7. I can’t play baseball. I think it’s very d____.

8. Watching TV is b____. Let’s play ping-pong.

9. We have many sports c____: soccer ball, basketball, ping-pong and more, join us!

10. After class the children go to play v____ on the playground(操场).

Ⅱ.单项选择。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Do you have any empty bags?” “____, I ____.”

A. Yes; don’t B. No; don’t have anyC. Yes; have anyD. No; have

2. “How many pens ____ Jim ____?” “Three.”

A. does; haveB. do; have C. does; has D. do; has

3. They don’t have ____ colour pencils, but I have ____.

A. some; someB. any; some C. some; anyD. no; some

4. “____, what’s the time?” “____, I don’t know. I don’t have a watch.”

A. Excuse me; SorryB. Sorry; Excuse me

C. Sorry; SorryD. Excuse me; Excuse me

5. Kate gives ____ some books, but I must give ____ back soon.

A. I; itB. me; them C. my; theyD. me; they

6. “You are late again, my boy.” “Sorry. My ____ doesn’t work.”

A. radio B. TV set C. watch D. computer

7. The little boy is only six years old, ____ he can make wonderful model cars.

A. but B. so C. or D. and

8. Jack, good boy! Please pass ____ the glasses(眼镜). I want to read the newspapers.

A. you B. me C. him D. her

9. She ____ TV ____.

A. watch; everyday B. watches; everyday C. watches; every day D. watch; every day

10. “Do you know his name?” “No, I ____.”

A. am not B. don’t C. can’t D. do

11. There are ____ balls in his room.

A. any B. many C. much D. a lot

12. Tina has ____ sports collection.

A. many B. much C. a D. lots of

13. Can he play ____ table tennis?

A. an B. / C. the D. a

14. He only watches them ____ TV.

A. in B. on C. under D. behind

15. ____ look ____ the map over there.

A. Let; at B. Let’s; on C. Let’s; at D. Let; on

Ⅲ.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Mr. Green has a happy(幸福的) family. Look, this is a photo of his family. This is Mr. Green and that is Mrs. Green. They __1__ two children(孩子), a son and a daughter.__2__ son’s name is Tom, and the girl is__3__ sister, Alice. Alice is ten. __4__ is at school. She is a nice girl, so she has many __5__. Tom is only six. He __6__ TV at home every day. Mr. Green likes(喜欢) __7__. He thinks(认为) sports are interesting. He __8__ a great sports collection and he __9__ every day. But Mrs. Green doesn’t like sports. She thinks sports are __10__.

1. A. isB. areC. hasD. have

2. A. AB. TheC. AnD. /

3. A. heB. he’sC. hisD. her

4. A. SheB. His C. HerD. He

5. A. pensB. friendsC. teachersD. books

6. A. watchB. watchesC. watchsD. looks

7. A. his familyB. his sonC. his daughterD. sports

8. A. hasB. haveC. isD. are

9. A. play basketballB. plays basketballC. plays the basketballD. play the basketball

10. A. interestingB. boringC. relaxingD. fun

Ⅳ.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I have a small sports collection. In it I have seven bags. Three bags are big, and four bags are small. I have some basketballs and volleyballs. I put two volleyballs in each(每一个) small bag. And I put two basketballs and two volleyballs in each big bag. The number(数量) of the volleyballs is my age(年龄).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 I have ____ volleyballs.

A. threeB. fiveC. fourteenD. seven

2. I have ____ basketballs.

A. sixB. eightC. tenD. twelve

3. “What’s in those big bags?” “____.”

A. Two basketballs and six volleyballsB. Eight basketballs and six volleyballs

C. Six basketballs and six volleyballsD. Eight basketballs and eight volleyballs

4. “Where are the basketballs?” “ ____.”

A. In the big bagsB. In the small bagsC. In a big bagD. In a small bag

5. “How old am I?” “____.”

A. You are sixB. You are twelveC. You are fourteenD. You are sixteen

(B)

Leo is sixty-six. But he looks young. He has two children—one is a son and the other is a daughter. He has 10 tennis rackets, 8 baseballs, 6 basketballs, 12 soccer balls and 18 volleyballs. But he never(从不) plays sports. He only likes collecting sports things. His son, Neal, likes soccer. He is a member of the city soccer club. He plays soccer every day. And his daughter, Nancy, likes volleyball. But she doesn’t play it. She watches it on TV!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How many daughters does Leo ha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Does Nancy have any brot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o Neal and Nancy like spor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o plays soccer every day in Leo’s fami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oes Nancy play volleyba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American schools begin in September after a long summer holiday. There are two terms in a school year; the first term is from September to January, and the second is from February to June. Most American children begin to go to school when they are five years old. Most children are seventeen or eighteen years old when they finish high school.

High school students take only five or six subjects each term. They usually go to the same class every day, and they have homework for every class. After class, they do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After high school, many students go to colleges. They usually have to pay a lot of money. So many college students work after class to get money for their studies.

1. In America, summer holidays begin in____.

A. SeptemberB. JulyC. MayD. February

2. When a boy is six years old, he ____.

A. has to stay at homeB. can go to high school

C. is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D. always plays at home

3. In America, high school students ____ after class.

A. do the homeworkB. go to work

C. play basketballD. d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4. In order to(为了)____, many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work after class.

A. help their parentsB. get money for their studies

C. help othersD. learn some useful things

5. Which is right? ____.

A. American students usually have a two-month summer holiday

B. American students have three terms in a year

C. A ten-year-old child usually has six subjects at school

D. American students don’t like to go to school

(D)

Mr. and Mrs. Martin live in New York. Mr. Martin is a doctor and his office is in New York. Mrs. Martin teaches music at a school in New York.

They have two sons. Their sons’ names are Ted and Roy. Ted is twenty years old. He is now in Taiwan. He is studying Chinese. He went to Taiwan last month and is going to stay there for two years.

Roy is thirteen years old. He goes to high school. He likes sports very much. He likes swimming best. He can swim faster than his father. He wants to be the best swimmer in his school.

1. What is Mr. Martin? ____.

A. He is an AmericanB. He is a teacher

C. He is a doctorD. He lives in New York

2.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his family?____.

A. ThreeB. Four C. Five D. Six

3. What does Ted study? ____.

A. Chinese B. English C. MusicD. Sports

4. How long will Ted stay in Taiwan? ____.

A. Twenty yearsB. Two years C. Seven years D. Thirteen years

5. What does Roy want to be? ____.

A. He wants to be a doctor

B. He wants to teach music at a school

C. He wants to go to Taiwan to study

D. He wants to be the best swimmer in his school

Ⅴ.根据汉语意思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巴里没有足球。

Barry ____ ____ a soccer ball.

2. 来看看我的体育收藏品。

Come and look at my ____ ____.

3. 托尼有六个网球拍。

Tony ____ ____ tennis rackets.

4. 我只是观看电视上的球赛。

I ____ ____ the ball games on TV.

5. 打棒球很难。

Playing baseball ____ very ____.

Ⅵ.句子转换。(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I have some baseball bats. (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e have a big TV in our house. (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She has many things to do today. (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Kate has some money in her pocket. (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y parents have five good friends.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Ⅶ.对话排序。(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 That sounds boring. Let’s play computer games.

B. Yes, I do. But I don’t have a ball.

C. But I don’t have a computer.

D. That sounds good.

E. Do you have a tennis racket?

F. Are you free now?

G. Let’s watch TV.

H. Yes. Why?

I. Let’s play tennis, then.

J. Don’t worry. I have a ball. Let’s go.

1.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_ 5._____ 6._____ 7._____ 8._____ 9._____ 10._____

Ⅷ.书面表达。(15分)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描述一下你的朋友迈克。不少于50词。

篇5:5年级(上)信息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鼠标的单击操作,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鼠标的功能。接下来让我们跟世纪博士练习一下。师:请同学们打开“信息技术”,选择“第四课”单击左键。现在开始练习。(学生就按老师的做法去练习)

二、新授 单击

将鼠标指针移到需要操作的对象上,按一下左键后,立即松开。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单击就表示按一下左键。双击

将鼠标指针移到需要操作的对象上,快速连续地按两下左键后,立即松开。拖动

将鼠标指针移到需要操作的对象上,按住左键,移动到目标位置(鼠标指针及对象跟着移动)后再松开。

将鼠标指针移到需要操作的对象上,按一下右键后,立即松开。此时,会弹出一个与所在对象有关的快捷菜单。

第1页

三、趣味练习

1、运行Windows2000附件的计算机应用程序,练习鼠标单击操作。操作步骤(1)(2)(3)(4)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单击菜单中的“程序”选项,弹出程序子菜单; 单击子菜单中的“附件”选项,弹出“附件”子菜单; 单击子菜单中的“计算机”选项,弹出如图所示的计算器窗口。

2、让同学们来比一比“看谁选择得快”软件进行速算练习。

四、想一想1、2、你熟练了单击操作吗? 单击操作一般用于做什

么事?

五、练习光盘内的小游戏 课后记:

篇6:八年级上教案(第5课)

八年级上教案(第5课)

五  哦!冬夜的灯光 【教学目标】 1.认真朗读课文,借助圈划、批注、质疑等学习方法,体会文章运用的环境描写,联想与想象等写法手法,逐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2.整体感知作者笔下所表现出的美好情感:温暖、友谊和乐观。  说明: 《 哦!冬夜的灯光》是一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情感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不必首先直面于对文字的解读,可先创设一种情境:用以“爱”为主题的音乐作为教学导入的背景音乐,以“爱”为主题的生活实录故事作为教学的开场白。然后教师可抓住情节线和情感线,引导学生用朗读、圈划、批注的学习方法,从文字里感受着医生和农家们的平凡。学生的眼前会逐一呈现一幅幅揪心又动人的画面:一个荒凉偏僻的小镇,一个寒风呼呼的夜晚,一个充满爱心的医生,一群富有爱心的农家们演绎着人间一段最真、最善、最美的感情。随后学生继续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质疑,进一步体味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感受医生和农家们一举一动中所透射出的朴实,一种想别人所想的最真挚的朴实,正是因为这种朴实的平凡,才孕育了这般爱的伟大,从而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知作者笔下所表现出的美好情感:温暖、友谊和乐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用朗读、圈划、批注的学习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质疑、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教学形式,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2.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联想和想象等写法手法,表现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这个地球上,每天都在演绎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的跋涉飞雪传心的邮递员王顺友”;“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的丛飞”;“她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的大山里第一位赤脚医生李春燕”……这些都是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的其中几位。(展示多媒体课件) 在英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有这样一位医生,有这样一群农家们,他们同样在用自己的爱心演绎着一段浓浓的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哦!冬夜的灯光》。(板书课题及作者) 观看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中,唤醒已有的情感积累,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散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学生在文中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相关语句的旁边进行批注。 1.集体散读课文 2.扫除文字障碍(容易写错的字):偏僻,厉害;引擎,熄灭,碾雪 3.谈感受 4.圈划 感动理由可能会有: 一、平时一入夜,荒野漆黑一片,当医生半夜开车去求医的人家时,沿途农家灯全部打开了; 二、平时农家用灯很节约,但给医生引路,他们把灯全部打开; 三、当医生给孩子看完病开车回家时,沿途农家的灯仍然开着,人们用自己的灯光护送医生,医生的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了,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 四、平时,医生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 五、医生在给孩子看完病后完全可以留下来,等天亮再回去,但是他没有,他心里想的是:说不定还会有病家来求诊。 在朗读的基础上,扫除文字障碍,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圈划、批注,使学生更好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品读质疑小组交流 你在阅读时,对文中哪些地方产生过疑惑?请写出你所质疑的问题,并在四到六人的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疑惑: 1.文章第四小节具体写病家告诉“我”他的家怎么走,而且病家认为很容易找,“我”却给他搞得糊里糊涂,路真的容易找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不容易,表明去农家的路难认,突出灯光的作用。) 2.文章第八节为什么要写“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侯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用农家平时用电的节约更能突出西部农家的互助、温暖、友谊。) 3.文章第十小节 中写到:“我就发现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句中的“恐惧”和“忧虑”分别指什么?(“恐惧”指外面已经下大雪了;“忧虑”指复杂的乡村,乡路,不认得路回去。) …… “学贵有疑”,学生在自我感知、体验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问题,他们更愿意由自己、伙伴、老师共同来解决属于他们的问题。   筛选信息 集体探究 每个学习小组筛选出最具价值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疑惑: 1.为什么偏僻、寒冷、荒凉的小镇在“我和我的妻子”心中充满了温暖、友谊和乐观?(文章写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和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题。本文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灯光的“亮”。) 2.作者在文章结尾处用阿瑟查普曼的诗,其用意是什么?(从内容上说,阿瑟查普曼的这几句诗,截取了“握手”与“笑容”两个意象,非常简洁、有力的传达出了西部地区人们品质的善良与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 从结构上说,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 从表达效果上说,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 3.文章以“哦!冬夜的灯光”为题,有着怎样的含义?(本文以“哦!冬夜的灯光”为标题,蕴含两方面意义:一是指在一个风雪冬夜,农家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冬夜”又喻指黑暗、寒冷,“灯光”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淳朴、关爱的友情,深深打动了寒夜里出诊的医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 …… 师生共同参与从学习小组中筛选出来的最具价值的问题,在集体中进行讨论,使学生完成“自我感知”―――“小组讨论”―――“集体探究”的三步教学体验,形成了浓浓的“自我教育”的氛围。   再次朗读 深层领悟 请学生自由朗读文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加深情感体验 学生有感情的畅读 进一步体验文字表面和文字背面的含义,让感动久久地烙在心里。 练口训练能力迁移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也都在演绎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请大家一起来说说最感动你的身边人是谁?为什么? 在教师以“爱”为主题的背景音乐下,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使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感悟身边的美。 课后作业 1.请在课外查找、收集有关 “爱”的歌曲,“爱”的诗歌,“爱”的故事。 2.自选题:(1)继续发现身边的“感人”故事,并把它写下来,作交流。(2)悄悄为他人做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并把它写下来,作交流。 按照要求,自行选择完成作业,实现阅读和实践相融合。 发现“爱”,感受“爱”,更需“传递”爱

 

上一篇: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升级版详解下一篇:红冲发票情况说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