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24-05-21

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用11篇)

篇1: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汪 丽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车门实验学校)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学生有着主动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有着主动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预习、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合作探究、主动做好知识的复习巩固……)。而这些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尊重和体现,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地成为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积极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绝不能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的过程,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

一、教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表现

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身才能的表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应起到引领、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不能垄断课堂,成为“一家言”。对于主观性的教学内容,最好不要直接用“对”与“错”给出答案,不妨引导学生更多地、更深层地思考。不论学生的答案是否准确,教师给予的不应是讽刺、挖苦和打击,而应更多的是鼓励、表扬之类的语言,使他们勇于发言、大胆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我们相信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将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2.要能在丰富的情景教学创设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英语教师要能通过多种途径,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要努力创设教学情景,如采用直观的图片教学,集图、文、声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开展读书竞赛、抢答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切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师生、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例如,开展英语游戏、排演课本剧等。在这样一个“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3.由于学生的差异,英语课堂可分层次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由于各自智力、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后天勤奋上的差异,学生的英语学习必然也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把这种差异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主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如,分组活动、才艺展示、巧设问题、学生合作探究等都能给每一个学生必要的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促进有差异的学生的普遍发展。支持和鼓励学生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感受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4.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我们提倡合作学习,就是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科学划分合作小组(优等生、学困生搭配),发挥合作互动学习的作用。如,在英语教学中,采取“帮扶”的形式让那些优秀的学生去带动学困生,老师适当地给那些尖子生开点“小灶”――加大点学习难度、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实践表明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能力,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备

为了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符合英语学科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符合英语学科的认知规律。教学的意义首先应该是教与学,即在教与学中让学生知道怎么学习,以便更好地主动学习。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如何去预习,以期达到预习效果;在上课过程中,如何注意听讲,掌握好解题思路,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以期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并在复习巩固中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掌握,以期达到巩固之效。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

二、有了主体地位,还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过程。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

1.增强自我激励的主动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让学生感知每一次取得的进步,并为之感到喜悦和快乐,使之成为自己不断努力的助推力。

2.要善于自我调动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订自己可操作的学习计划,找出需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把知识转化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学习中不断地培养自我创新能力

自我创新对于学生主动学习就是一种动力。对学生学习英语来说,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去总结,才能不断地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英语学习的方法对于学习英语来说将事半功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篇2: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进步,国民更加注重教育,在学习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向起到领导者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起到一个误区,认为学生就应该听从教师的,其实教师、教材、教学应该起到服务学生的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轻松的加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体现主体的地位。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引言

我们国家很久以前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虽然英语在教

学中处于很高的地位,但是我們国家的英语教学还处在劣势的地位。很多旧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英语知识的教学。这就导致了英语人才的短缺成了教育界最头疼的问题。[1]

教学、教师、学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但在如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英语教学效果较差,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

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教师是学生指路的明灯,是学生迷茫中遇见的灯塔,所以要想学生爱上英语,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心,用教师的风采吸引学生,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教师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臣服。学生对英语教师感兴趣就会对学习英语有兴趣,教师要从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出发慢慢引入主题,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难点,学生会气馁无法提起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奖励。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外和课内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成立课外小组,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教师要在课间对课堂上有疑问的同学进行解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放学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课后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方案,让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提高,要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做到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喜欢上英语课。[3]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气氛

想让学生爱上英语,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情绪表现,都会把情绪带给学生。所以教师一定在课堂上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如何能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首先需要每天微笑的面对学生教学,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不惧怕教师是营造良好气氛的课堂上的第一步。其次教师教课的时候可以换一种幽默的讲课方式,让学生愉快的上课,不让学生有紧张压抑感。教师也要在课堂上给予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信心。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使用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欢笑中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中的角色,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堂上教师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曾经有位初出茅庐的教师,在给学生上英语课的时候,不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让学生角色扮演宝宝,让其他学生扮演家长,学生突然嚎啕大哭,教师惊呆后经过了解这位学生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很想念母亲,所以在教师让其他学生扮演母亲的时候,学生触景生情哭了出来,发生这样的情况整堂课学生都无法用心在听下去,其他学生也会受到这位学生的影响,无法继续听讲下去,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教师无法预料到的,所以教师在调动课堂气氛的时候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随时观察学生的表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快乐的接受英语。

三、利用情景教学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情景教学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对情景教学的内涵的认识是统一的。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情景教学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为学生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在这个气氛中感受英语了解英语学习英语。情景教学是有很大的成效的,其中情景可以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情景教学是抽象的、感性的、理性的一座桥梁。可是使学生在情景教学的模式下对教材的认识加深。学校可以组织整个年组的学生一起分组进行情景模式,然后进行比拼,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让学生更加挖掘自身的优点。[4]

情景教学是教师在学生和教材之间建立的桥梁,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借助语言的感染力,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现,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教师和学生就在此情此景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利用情景教学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5]

四、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让学生看到英语就犯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是因归于终身学习。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培养讨论的习惯,可以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要有创新的思想和意识,有先进的指导思想,有良好的政治面貌,要有积极的态度,提高个人素养,想尽一切办法学习,拓展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求自己,教师对自己创新的提高就能为学生带来更大的感染力。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话语,多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空间。

总而言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和学校应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挖掘学生更多的潜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在教学阶段,也要从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要明白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努力展现学生自身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闫德慧.以生为本 创设高效课堂-谈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S2:247-248.

[2]雷岚.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探田.科技信息,,巧:270-271.

[3]李峰.论高中英语主体性教学的几点探索认识田.中国校外教育,2011,13:73.

[4]李德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主体课堂实践田.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6:137-138

[5]邱琳.高中英语主体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对策探究田.英语广场(学术研究),,0:4123.

篇3: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关注的是传递的过程和方式;学生的学是为了获得英语能力, 注重的是关于英语的信息。英语教学的成效主要在于学生的学, 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全身心投入, 看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智能器官是否全部调动了起来, 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提高程度的高低。教师导学的各种努力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 教师的劳动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才能收到实效。

英语学科很强的实践性更能说明学生的主体性, 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除了要认真学习英语的相关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实践。就好像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一样, 英语学习者必须投身到英语的使用实践当中。

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一)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民主、平等的和谐环境,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生生的沟通、理解, 合作共事要基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 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表现出来。

我觉得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使教师把自己赤诚的爱献给自己从事的工作和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会发挥最大的热情, 积极地和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 学生对教师的爱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 他们会勤奋、努力、积极配合老师, 师生在课堂上会实现情感的合作。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强烈愿望和安全感。

(二) 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参与教学活动, 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提供机会。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起源于活动, 活动在个人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 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发展。”离开了活动, 就谈不上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 它表征着学生个体对教学活动的一种态度和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通常有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是一种自由的状态, 被动参与是一种非自由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 学生在教学中的自由表现是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现代教育理论强调,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不能仅把已有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 而要创造一定的条件, 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 通过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的感受和体验, 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初一年级学生学习26个字母时, 我首先让学生听录音, 模仿发音, 试着读出来, 其次指导纠正, 在黑板上写出字母音标, 告诉学生英文字母像汉字一样有“拼音”, 而英语中叫“音标”, 从而让学生心里有数, 明白“音标”这个概念, 为今后学习语音奠定基础。开始学习单词时也可用此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 多启发, 多指导,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分析、判断, 培养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三、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挥主体作用的方法引导

李密在《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一文中得出几个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这就是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 转为主动探索知识, 变“学会”为“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工夫, 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 能力为目标, 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尝试过:

1.方法引路, 培养自主。首先,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其次, 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再次, 大胆让学生独立学习,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感受事物, 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 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尽可能摆脱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最后, 尊重个体差异, 重视个别指导、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 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2.营造氛围, 体现自主。 (1) 激励自我; (2) 确定目标; (3) 引导过程; (4) 发现自我; (5) 调控评价。激发学生的意志力, 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 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 保持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3.自我调控, 学会自主。自我调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计划、调整、控制、反馈、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及时地调整行为和思维方法, 促使学生克服困难, 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异同, 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

4.展示成功, 实现自主。通过学习和实践, 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自然就会产生成功的欲望, 诱发更为自主的参与行为, 更为积极地思维, 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的意识, 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 实现自主学习。

总之, 英语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创造性, 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的。我们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要创造性地借鉴西方语言教学法, 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更积极的发挥;而且要使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 最终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默契合作的过程, 教和学本身就是学习行为统一的两个方面。学生是学习的能动主体, 而教师是导学者, 任何一方的作用都是不能够忽视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

[2]初中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

篇4: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教师在学生面前往往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开这个结,还得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对课堂提问答不出的同学说:Never mind! 而不是让他长久地站着;对回答错的同学说:Thank you. It doesn’t matter.之类的鼓励的话语。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其次,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2.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

在教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掌握快一些,有的学生就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步前进,这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这样,学生们也会感到有不同层次的收获,从而也树立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自信。

3.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学生而言,即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满足自我实现。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出考试卷时,不是想法让学生考不出,而是让学生感到跳一跳能够得到,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二、尝试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1.提问题导读——教师“精讲”体现“主导”

即在授课时设置一个个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它要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得授课有顺势而下、层层递解、最后豁然开朗之功效。如果教师还是停留在照本宣科,是绝不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要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于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就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流畅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1)在导入新课前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导入新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用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图片式的,更可以是Free Talk式的,关键是要能引出当堂课的新授内容,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在传授新课时提出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学生上课时面对的是一篇篇有具体含义的对话、课文或是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就好比一块块宝地,但初读时学生是很难独立找出其中的“宝藏”所在。因而作为教师就需要把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炼出重点难点,也即“宝藏”所在,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道道紧扣材料的疑点,在授课过程中逐一展示疑点,层层剖析,直至学生豁然开朗,这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高潮。

(3)在结束新课前提出问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结束新课前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新授的内容,还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2.情景交际——学生“多练”,体现“主体”

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练”是训练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多练”,学生才能巩固学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篇5: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政策的调整、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更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教育以及制度创新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显然,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认为首先应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入手,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词:问题意识,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以往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要培养出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求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阅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西方哲学史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天,罗素问大哲学家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当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问我。”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解读这个经典的故事,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个人的成长与他能够产生的问题密切相关,即问题产生的频率和质量是个人成长活力的重要表征。按照这一理念,如果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个人成长来说,意义深远。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一.学生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 1.无疑可问

主要表现有二种形式,第一种是:过分依赖老师和书本,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第二种是: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 碰到问题时就不往下想了,或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

2.不敢问

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3.没有机会问

课堂上由于时间的紧迫,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大多数的教与学均由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

4.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

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

总之,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无法提出具有思考性的、实质性和深入的问题,我们不由要问: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意识哪里去了呢?如何唤醒和挽救学生正在失去的问题意识呢?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解决方法和实践 1.发挥化学史的作用

科学历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启迪和激发。一部化学发展史,其实就是化学问题被不断提出、解决又不断地提出新问题的历史。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史知识,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家的发现和发明过程中,可大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拉瓦锡对燃烧本质的质疑导致了科学的燃烧理论的诞生、雷利对数据千分之一误差的质疑使得稀有气体元素被发现„„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要告诉学生,不少化学学说在诞生之初本身就很不严密,是经过后人慢慢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而发展到今天的化学大厦也绝非完美无缺,许多经典的化学理论在鲜活的不断变化的实践面前总是面临挑战;同时,超导材料、海洋新能源的利用、纳米技术„„无数的新问题也正等待着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去研究。2.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是索然无味的,但流于形式的化学实验对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利的。对课堂演示实验,能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做的或有学生自己要上讲台做的,教师应尽量满足,但做之前和做完之后,教师可发动其他学生就该实验提几个问题:步骤有什么要求,操作有什么注意点,刚才这位同学做的有无错误?对学生自主实验,要求可更严格些。每次实验结束当学生把实验桌收拾干净后,教师可留出5-10分钟让全体学生坐下来思考、提问:刚才的实验有无发现问题?假如有和预料中的不一样的情况出现,是什么原因,应该怎样改进?

比如,在《化学1》二氧化氮与水反应这节课的探究实验中,理论上装满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导致在水中液面应该上升约2/3的体积,但实验过程中却发现往往没有上升这么多,并且在用洗耳球鼓入空气后液面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这时就可以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实验的因素。很多学生就想到可能是收集到的二氧化氮气体不纯,或者是在操作过程中造成漏气,或者是鼓入空气的速度过快,空气中的氧气来不及与一氧化氮反应,反而将试管中的水分赶跑等等。3.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阅读和深入的思考

可能现在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课程中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或者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甚至认为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应该让学生去“死读书,划重点”,而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上,因此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浪费”时间给学生看书,觉得书上有的知识就没有必要讲,而是按自己理好的思路讲课,让学生按照一种系统性强的方法去学习,这样不是不好,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推行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和教学,并不意味着以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完全摒弃!殊不知这种极端的做法恰好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其中一项指标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可能较多的知识是来自于老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获取知识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靠阅读和查阅资料,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精华。如果在高中阶段没有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机会培养这种能力,那么到了大学或者走出校园以后再去锻炼,只怕为时晚矣!

例如,在学习《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现象等,我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本上的科学探究,让他们来分析这个实验的目的等。这时,很多学生一看到碎瓷片就想到防止暴沸;另外一部分善于思考的同学认为这里不是溶液中的反应,应该不是防止暴沸,石蜡油在这里是和碎瓷片反应,实验的目的是看碎瓷片和石蜡油反应的产物是什么。我先不做点评,而是在实验过程当中,提醒他们老师不是用的碎瓷片,而是加的氧化铝粉末,效果可能会更好,你得到什么启发。这时就有人提出来:老师,碎瓷片应该不是和碎瓷片反应,碎瓷片这里可能是催化剂。随后我正好借机向他们解释,碎瓷片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铝可以催化石蜡油分解。

所以,我的看法是,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已经逐步具备了一种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悟性是比较高的,有些知识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理解,而根本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去解释半天,而且由于我们的知识基础和学生不同,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他们不一样,我们理解的难点重点对于学生来说未必就是他们的理解存在问题的地方,有时讲得越多,学生越消化不了,甚至会适得其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例如在上到《化学能和热能》这节书的第一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关系,可能很多老师也觉得这节课比较难于处理,所以这节课我并没有特别处理,而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32页的内容,提问他们通过这段话能够得到什么信息?这段话想告诉我们什么?他们就会知道,原来这段话是在说明化学键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的,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他们能够提取出这些信息,足够了!接下来我就顺水推舟,提问那么一个反应过程中到底是放热还是吸热怎么判断呢?然后可以提醒他们看P33页的图示,让他们学会从比较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角度比较放热还是吸热。由于反应的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了,反应后“多余”的能量必然要以其他的形式释放出来,反过来就要吸收能量了。

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课外补充的知识他们很难接受和理解,但是如果通过课堂上给他们充分的时间阅读,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鼓励把他们不理解和存在疑问的地方大胆地说出来,有时他们提出来的问题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班的问题,这时我们再去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能够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例如,上到苯这一节的时候,对于苯和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我让他们先看课本上的方程式,然后问他们对于这个方程式有没有疑问,他们第一反应就是没有,但是有个学生嘀咕了一句:那个圆圈怎么没有了?结果其他同学立刻说“对啊对啊,那个圆圈哪里去了?”有一个同学提出问题以后,他们也大胆了,也陆陆续续说出自己的疑问,例如“环己烷是什么物质?化学式是什么?那个六边形代表什么意思”等等。4.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间里才能自由自在地呼吸。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大胆质疑,敢于申辩,获得灵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只有当学生的问题一直被教师重视着、关注着,并得到妥善解决,学生发问的潜力才会被驱动,问题才会迸发出来。要让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一旦学生有质疑表现时就马上给予机会,鼓励他们敢于表达、敢于发问。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不是让学生按教师的设计和意图一步步地进行“填空式教学”,而是让教师跟着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走,适度点拨引导,使教服从于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结果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是其进行独立深入思考的结果,而问题提得好,或者说问题提到点子上,这正是学生思考有深度的表现。

例如:在《钠的化合物》这一节内容中,有关Na2O2与H2O的反应,按照课本实验,学生能够很感兴趣的知道Na2O2和水反应生成O2,我们接着补充了一个向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的实验,学生能发现溶液变红,振荡,红色突然消失,这时,我们发现坐在下面的学生发出一种很奇怪的声音,有一种很想知道原因的欲望,这样,就为我们讲下面的内容打好了基础,埋下了伏笔,整个这堂课的效果就显得特别好。再比如,上到苯的性质这一节的时候,在让学生推断苯可能的结构的时候,很多人都推断苯应该含有不饱和键,但是当将苯和溴水混合,振荡后溴水不但不褪色,反而下层的黄色跑到上层去了,这是学生感到十分惊讶,他们很自然地就会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变化呢? 5.加强学生的自我归纳和总结能力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小结也是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学完一章、一个单元后,指导学生回忆有关材料,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把学过的知识点经过知识链的串接,加以纵向和横向的广泛联系与充分比较,整理出化学知识体系的本质结构,使学生深化认识,对化学学科本质有更加深刻地理解与准确把握,能够系统、全面又正确地思考问题。两个学期以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每学完一章就自己写小结,例如他们在学完《化学1》第一章之后,他们就把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公式用一个十字体现出来。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定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当然,就中学生而言,囿于知识积累的程度,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要求学生提出一些当今化学领域的前瞻性问题,我们所言“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主旨是要让学生在探索化学世界的过程中,在掌握了一些基本化学理论和化学方法的同时,保持着对前人所做工作的一份“平视”,努力发现现有理论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努力保持着对化学世界奥妙无穷变化的好奇和探究,进而使其树立起热爱化学、献身化学、发展化学的信念和决心。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在。

篇6: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主要由学生和教师组成。学生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增强体质。教师的目的是围绕学生的需求达到学生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所做的引导、启发、帮助、科学系统地点拨以及各种教材的选用教法的运用都必须符合学生的主体需求。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就能比较成功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否则,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不说明教师的主导性没有发挥出来。这两个目的就确定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就是主体性,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主导性。在我们的课堂中把具有主体性的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把具有主导性的教师放在主导位置。这样双面活动起来,顺理成章,各得其所。否则,就会违反了教学的规律,违反了教学规律也就违反了科学,违反了科学必导致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把自己与学生位置摆正,是上好课的基础。

怎样在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主体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有很多东西来实现,包括教师的教法,教材的选用。主体地位主要的一点是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在课堂中学生能否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表现出高兴、快乐、愉快等等。就如一辆汽车,让它动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推着走,一种是马拉着走,另一种是开着走,如同推着走与马拉走一样,这里就没有发挥车的内在动力,那它就会走的又慢又吃力,如果是一个会开车的人去充分调动车的主观能动作用,那么它就会跑的又快又轻松。就如我们的学生一样,但学生与车还不一样,人比车复杂的多,人有思维、想象、有性格、有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动脑去想办法,主动参与学习,与教师的强迫、被动的学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教师自身要了解和认识到影响人的两种重要因素(1)智力因素:它包括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等……

(2)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兴趣、意志、性格、动机、情感、态度等等。

对于智力因素先天性的较多,但非智力因素靠我们后天去培养与塑造我们无法直接改变先天的智力因素,但作为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也只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才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高,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每个班级学生习惯,要求都不一样,这就要时时考虑在这个班级怎么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些学生接受力强,自觉性强,而有些学生正好相反,这就要对症下药,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后进生,就提出一些简单的乐于接受的问题,偷懒磨滑的就督促组长或课代表及时检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

二、按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和素材。不论是学校或是班级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根据学校和班级的情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素材加以分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这次初二年级举行的拔河比赛,各班级比赛成绩不同,我就及时抓住了这一点进行分析。获胜的让他们分析经验,并假设如果失败,因素有什么;失败的分析不足,如果要取胜应该怎么做。这个材料的分析,学生都能很好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说的很透,体现了主体地位,又很好的把教材的内容得以渗透。另外,学生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身边的事例才最有说服力,所以,我在教学中很多的都运用了他们身边的事例,教学效果体现明显。还有就是农村的一些谚语等都可以用来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感觉教学不再是教材的叙述,而是生活中的再现。

三、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趣味性

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语言是否活泼并具有一定的煽动性等等,这些都要围绕教育的对象进行。比如简单的一些活动:做游戏,绑腿跑,扳手腕等,猜谜语,收集文字或图片等。

(二)目标性

人只有达到目标后,才会感到成就感,心情都会愉悦,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紧紧围绕目标设计问题来推动学生的思维,并由此引申升华,以更好地实现既教学,又娱乐;既活动,又不脱离目标。

篇7: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文/徐 惠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还要努力形成大英语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8: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英语教学中,教师发挥学生主 体性并不 等于教师 失去了作 用或是减 轻了负担 ,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教师中心没有了,教师控制减少了,学生投入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加强了。必须明确的是,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促进和指导。主体性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并不等于学生有无限制的选择自由。例如,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时,学生只有做什么和怎样做好它的自由,而没有不做它的自由。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得以正确发挥和不断增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励教育。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充分,使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是英语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二、通过学生多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如果精讲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练是训练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多练,学生才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美国学生崇尚这样一句话:“Tell me,I forget; Show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understand.”在英语教学中 ,练的最好形式就是交际性训练。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只能给学生带来疲劳, 应让同学们动起来,融入一定的语境中,通过不断地交际性训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

1.用 英 语组织 教学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说中文,尽量尝试通过手势、眼神、动作和口令等辅助手段组织英语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营造英语氛围,又能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

2.加 强 英语 朗读 训 练

朗读是训练学生说英语最基础的方法,朗读可分领读、齐读和分角色朗读。这种方法,难度虽不高但效果显著。如学生领读,不但要求学生语音语调准确无误而且声音要洪亮,既要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又要具有“领头羊”的风范。

3.培 养学 生 学 会 反思

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会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训练,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的重要因素。

三、关注个性差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培 养学 生 对英语 学 习 的 兴趣 爱 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百学不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已经由基础层面逐渐过渡到较深层次的学习,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导致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完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至于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从启发、诱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为学生创设各种交际情景,组织各种游戏、节目表演,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新鲜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课堂的主阵地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2.了解 学 生 个 体 差 异 ,实 施分 层 教学

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掌握快一些,有的学生就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学习, 老师用共同的方式授课,没有注意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这是不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充分备课,不仅要充分备好要讲授的知识,而且要做到充分备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扬其长,避其短,以长补短,让各种类型的学生的思维都得以活跃。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单一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 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学生主体作用才会得以发挥。

总之,主体性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赋予我们教学工作者的重任。我们应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每堂课的每个环节之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保证英语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掌握交际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9: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032

我们都知道,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发展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广西师大王才仁教授认为,英语教学活动并非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互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学成果。如何交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民主、平等的氛围下人们才有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欲望和热情。同样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有表现出来的土壤。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这样的和谐氛围:首先,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把学生看作自己的朋友,与他们建立伙伴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设身处地地与他们“分享”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真诚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及积极性得到尊重和期待的时候,他们的主体意识就会逐渐得到加强。其次,教师要爱护我们的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爱,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这也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主体的体现提供机会

王才仁教授说: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只有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其听、说、读、写等的基本技能,其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得到提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是传播学生知识,而且必须成为这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主动地从课堂主角的位置退下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多器官参与学习中,使学生多方位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体实力

古语有云“受人鱼供一餐之用;受人渔则享用不尽”,这充分说明了教会他人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并实践了学习方法,探索了规律,也锻炼了思维方式和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后,自然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习的同时,要使其更善于学习,这才是教师教学的首要意义。《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在谈到教师的指导作用时指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四、进行分层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体信心

实践证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符合客观教育教学规律的,也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我们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优良个性的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因而应实行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现的空间和时间,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英语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比如分层教学可以体现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教师要采取的施教方法要分层;评价机制也要分层,评价机制不能是简单的终结性评价,而必须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目标。大量的教学实践与专业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引导作用恰当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思路,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学生英语素质, 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新型社会的各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献臣.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课程 教材 教法,1998(6).

[2]庞景特.谈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0(9).

篇10: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素质教育中,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1、突出学生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主力军是老师,主体是学生。课堂教育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牢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是教学目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只有设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才能全面切实和可行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如何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英语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学满堂灌的观点,尽可能的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在课堂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说、积极的参与,尽肯能的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 讲解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1 Topic1 Section B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已经学过的职业单词(worker,nurse,teacher,doctor,office worker,farmer等),然后根据孩子们自己未来的职业期望,引入新的职业单词(pilot,fisherman,postman,scientist,policeman,policewoman等),学生分组根据音标学习新单词。再引出重点举行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 am going to be a/an …。内容是学生们生活中遇到的,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进行回顾、分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每一个孩子都是课堂的主人。

2、英语教学中设计活动,增强互动 英语教学实际上是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更多的注重如何去学,没有注重如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运用。其实不然,英语教学更多的用语交际中,初中英语更多是让学生掌握日常交际,学会英语学习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将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案例]讲解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6 Topic1 Section A 中,重点为There be 举行的运用,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我设计了用There be 句型介绍自己家的活动。先画出自己的家,朋友之间相互介绍,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真正的拥有了在英语课堂中的自信。

3、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们能够知道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案例] 学生在预习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2 Topic1 Section A 时,发现对What a shame!这句话的理解不太确定。在课堂上,就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后,分别给出自己的理解,最后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总结以及引申。以便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重点知识。

篇11: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这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时刻尊重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任由学生自己学习,而是要求教师以春雨润物之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画龙点睛之笔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教师学法指导的好,学生掌握学法,其主体性就发挥的好,在学习活动中就表现的积极主动。“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所以,我在课堂上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努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就应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目标。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用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设计,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各抒己见,说自己的话。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提问题。譬如,我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时,就站在学生的角度问“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学生的回答很积极,也很精彩,“李四光爷爷,你真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我要向你学习!”“李四光爷爷,我感受到了你执着,我也要向你学习,做一个执着的人。”

另外,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建设性。可问一些“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明白的?”这一类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或者针对文章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例如《风筝》一课,在理解“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一句时,我这样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就是这些做风筝的孩子中的一员,你们这样精心的扎着风筝,连每一个接口处都缠得那么仔细,贴得那么结实,你们在想什么?”“你们精心地画了这么多色彩,你们在想什么?”我抓住“精心做着”引导学生体会和想象“我们”的心情,进而理解“憧憬和希望”的含义。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但有话可说,而且对学生感悟文中人物情感很有帮助。

此外,还要设法将“教师的问”转化成“学生的问”,如“读了这一段,你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的?”这样,学生就会反过来问老师,问同伴。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

完整的教学既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结论明确地加以改正,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让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及时,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如“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你倾听得仔细,耳朵又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其实,除了用语言来评价,还可以用眼神、肢体语言(拍拍肩膀,摸摸头发等)来进行鼓励、批评或提醒。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学生就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课堂也一定会如清泉不竭,充满生机。

上一篇:余杭信达外国语学校小学部2006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企业该如何办理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