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24-05-01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精选11篇)

篇1: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摘要: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三、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领域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

五、开展活动,充实学生课外生活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

学习兴趣

好奇心

多媒体

课外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它所强调的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过程。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并使其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时代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也在日趋变化,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离不开教育,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教育。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和为初步应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谈几点个人在从事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有趋向性是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多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所以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假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确立明确的英语学习动力。

一切信息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者的动机即内在动力,也称学习的坚持性,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要是学生认识到在我国英语虽然不是母语,而属于一门外语,但它却是走向世界的桥梁,是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必备条件,从而使学习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实现信息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机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

第二,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有了好奇心,才会有求知欲和兴趣。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3 My birthday时,上课伊始我先提出一个问题:It’s sping now.Sping is from______to______.学生们都知道,但却不会用英语来表达,他们就会急于知道十二个月的读音,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本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第三,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遵循英语的交际功能原则,针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多为贴近生活的对话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力求避免简单的字词句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先自己预习,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不明白的问题标出来课堂上再质疑解疑,这样既把学生放在了课堂上主体位置上,符合新课标要求,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另外,针对教材中的对话教学我会引导学生自编自导成小品或真实情景的对话上台表演,教材中每一单元最后都是“Story time”我也都会让学生们演一演。因为都是一些故事性强的小笑话,学生们爱听爱看也爱演,有的学生甚至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演Zoom和Zip(人教版英语课本中的两个角色)了。”这不就是我的目的吗?学生要演就要有创造和发挥。表演出色者还可以为本组挣得积分。学生们都能在表演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这一做法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想要表演的学生都是提前预习,积极准备的。这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学能力。并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向往。更重要的是表演的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二、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由教师的有“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言堂”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禁锢了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的头脑。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要开拓思路,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本质疑、对权威质疑,鼓励学生独立地,有主见地思考问题。荀子曰:“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迂之”。学生通过思想质疑把枯燥的死东西学活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人读活。”

三、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领域

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其它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扩大学生是知识面;教材每一单元C部分都有一个主题GOOD TO KNOW介绍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这一部分虽然不是考试内容,但是每次教学这一部分时,我都会积极准备,并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给学生补充一些知识,学生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对课本知识的处理要灵活多样,使学生堂堂课都有新鲜感。这一点体现在我在每一节英语课中都会穿插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教学中要力争做到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努力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到课外去摄取知识,到知识海洋中采摘宝珠。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素质

让学生多听和模仿较地道、纯正的西方人士的录音材料,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以及提高听力、口语水平。把课文知识利用多媒体制成教学课件,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例如在教学Unit2 My favuorite season一单元时我将一年四季的图片制成课件并用动画做出fly kits,plant trees,swim和make a snowman.学生们图文结合一看就懂,有的学生更是自己动手又画了几幅画。所以本课的单词在我没有讲到情况下,也就几个后进生不会写了。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开展活动,充实学生课外生活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开展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英语故事及英语歌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英语角内有各种简单的英语报纸、学生写的简单的英语小短文等;英语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是英语演讲;英语故事有结合课本中Story time开展的英语情景小故事,还有学生针对成长过程或生活经历自编自演的小品之类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英语歌曲比赛的曲目大都是教材中的,因为我个人的音乐细胞先天就缺乏,所以我大都是先教会他们单词,在让学生跟着磁带学唱。学生们兴致也很高昂。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鼓励创新精神。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识;训练和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才能。当然,创新教育不但是智慧觉悟的教育,它还强调开发潜能要同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素质人生态度相结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耐挫折性;提倡奉献精神,探索精神和创业精神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叫创新?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所以我们教师决不能把学生当成灌输思想的对象,要引导学生大胆地创新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参考文献:《英语课程标准》

篇2: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思维 想象能力

[内容摘要]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创新精神来看,作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拓展新理念,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放状态;其次,要突破命题,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并且要密切注意学生生活中的热点,做到言之有物;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创新灵感,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作文才能走进一个崭新的天地。

【中图分类号】G633.34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创新精神来看,作文教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尤其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更有其优势。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一、创造实践条件,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写作总感觉材料少,我就在每日的早读课上组织“五分钟故事会”每日由一位学生讲一则名人轶事,然后由老师或同学进行评论。写作时,有时引上一句名人名言对突出中心能够起很大的作用。我在讲授课文时,讲到谁的文章,就介绍谁的一句名言,就是文章中碰到的名人名言也不放过。要学生记在文章题目的空白处,以后复习功课,一眼就瞥见,久而久之,便烂熟于心中了,写作时用到随手便可拈来。有了材料,不等于会写文章,我要求学生创办手抄报,稿件从学生中产生,每人要求两篇或三篇体裁不限的文章,不到一月的时间,就写出了一百多篇题材新颖、文体不同的文章,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学校风貌、班级生活。经过筛选、校正,第一道工序排版顺利完成。对于登载出来的文章,允许他们评头评足。因此,好的有特色的文章或者问题较多的文章,都有可能在周记中得到评论。这样没有谁不认真写作,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他们认真写作的习惯,认真写作养成习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而是很快会变成现实的事情了。

二、营造轻松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放状态。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要如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可能创新的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1、命题的新突破,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一旦冲破命题作文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有了激情的驱使,他们就会走进那色彩斑斓的“大超市”,他们会用睿眼透视生活光圈中摄入眼帘的最为欣喜的或深恶痛绝的最富情趣的或令人伤感的,最有社会意义的或违背情理倒入胃口的典型材料,他们那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就会与独立创新的理趣产生灵感的碰撞拨动写作动机的心弦,就会情不自禁的呼之欲出,“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说真情”,命题的开放,使学生在体验生活中聚合起来的任知激情将裂变成发散思维的创新核能源,用它去重新审视自己亲手制作的那件作品。此时,他们会文思泉涌,刻意创新,写出他们最为满意的作品来。因此,教师在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迫使学生开启创新思维。

2、密切注视学生生活中的热点,做到言之有物。中学生大都十四五岁,开始具有独立意识,迫切要求别人理解自己,针对这点,我在每学期开学初,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困惑的、不满的问题写在周记或纸条上。我发现这个班大都是“影”迷,渴望老师理解他们的爱护,之后,我就以《理解万岁》为题写作,由于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他们都有米下锅,长长短短按时写出交上,基础好一些的注意布局谋篇,所写更让人满意。生活是作文之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备一双敏锐的眼睛,多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把学生目光引向社会这个“万花筒”,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总之,作文教学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热点,实际上也就是为做到写文章言之有物。

三、关注生活点滴,提升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有一次,因有意外的事情,上课时迟到了两分钟,本想向同学们道歉,脑子中突然闪过借此机会写心理描写片段练习的想法,于是,我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二分钟内,我在想……》的题目。要求大家在十五分钟内完成。作文交上来,有的写老师从来不迟到,今天该不是遇上什么事吧;有的写如果老师这节课不来上课,自己该学哪些内容;有的写这节老师不来上课,真的万幸,因为老师上课会提出我们上节课的问题,由于所写是自己的真实心理活动,因此,大都描写细腻,非常成功。根据具体情况,我推出了“三日一思”的训练方法。所谓“三日一思”,就是要求学生每三日做一次思考,当然必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要求写两种内容不同的文章。其中一篇是凡是生活中的事件、现象、问题、言语乃至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思想的源泉,一则寓言、一个玩笑、一个举动、一个关系、一个变化,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启发着人们的思考。

四、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灵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

1、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让学生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2、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在周记训练中,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班主任》、《十年后我们再相见》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让学生进行合理推测、想象。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还应重视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比如不定时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会等,还应重视作文教学与课内阅读的关系,多从写作的角度和学生一块分析课文等。总之,教师要营造特定的情景,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才可能使作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园地》(2003年第三期)

篇3: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观念

创新是以人的创造活动为基础的, 创造的本质就是独特, 是与众不同。一个人能否有所创新, 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有无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否强烈。长期以来, 因受陈旧观念的影响, 一提到创新, 人们习惯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等同, 因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要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必须破除陈旧的观念, 建立新颖而科学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方法, 从课堂教学做起, 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潜能, 着眼于刨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树立创造力人皆有之的观念, 不迷信、不自卑, 敢于求异和创新, 坚信经过教育和训练能够提高每个人的创造力。

二、教师要敢于善于推陈出新,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要学会教答案而不是交答案

甚至尚有不少教师, 把知识的答案简单地交给学生, 也就是说, 把题目和答案规定式告诉学生, 并宣布是唯一标准答案, 要考试的, 一定得好好记住。这种交答案, 实际上就是填鸭式教学。应变交答案为教答案。因为教答案首先要吃透答案, 明确答案的来龙去脉, 探讨还会不会有别的答案, 特别要教这种答案的解答过程、方法, 思路是什么, 并寻找还有没有更简单的科学的解答方法等。

2.教知识, 更要教方法

过去的传统教法, 是把知识喂进学生的大脑, 而今的素质教育, 是把方法教到学生手上。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灵活的学习方法, 这无疑等于交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创新思维之门的“金钥匙”。教学中教师要对阅读、观察、询问、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思维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渗透。因此教知识、教过程、教学法, 才是真正科学而完整的教育。

三、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中学数学是一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性学科, 学校又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战场。学生一天在校, 课堂时间占有多, 学生分量重, 对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最大。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面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组成智力各因素的有效综合, 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 最有价值的方面, 是在主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强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水平, 而思维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各种思维品质上。因此,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要高度的重视, 真正地落实到教学中去, 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入手, 尤其要注意思维独创性、发散性和逆向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四、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1.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从认识自我开始,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爱好、学习优势与劣势, 表现真实的自我, 静心反思在向目标冲击过程中的得失, 并不断修正计划, 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习惯、修正价值观, 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2.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确立争先意识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 总有自己的特长, 自主学习的本质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 没有争先意识、成功的欲望, 就会陷入得过且过, 不求上进的惰性之中。学习目标与争先意识是相辅相成的, 适当的目标本身就是争先意识的体现, 争先意识必定要外化为一定的目标。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竞争心理。竞争是一种比较, 与自己比是不断超越自我, 与他人比就是不断超越他人, 竞争推动学习目标的不断提高, 它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3.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探究, 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 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选择能力, 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 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而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 然后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发挥创造性, 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 少数学生是配角, 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观念教学模式。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 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之中, 做学习的主人,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实践证明, 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只有师生平等, 教师才能真正体验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与教师才有共同语言,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使学生思维活跃, 心情舒畅, 充满喜悦和快乐,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像力。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创设一个有利开展讨论的氛围, 课堂讨论不仅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讨论以小组形式居多,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对不易解决问题,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或修正他人的想法, 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 从而在学习讨论过程中, 培养学生集体创造能力, 也提高个人的创新思维水平。

篇4: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一、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1、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2、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小妹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小妹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小妹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讲到烈火在他身上燃烧,生命危在旦夕。这时,我问到:“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有的说:“邱少云遵守战地纪律……”有的说:“邱少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他们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设想都给予了肯定。

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合教师意愿的看法,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或批评,而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讨论,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有的说:“您关心我们。”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四、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 的 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在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邱少云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连长角度说的, 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邱少云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篇5: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课堂单调的教与学的传统理念,在教会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学生

【作者简介】陈华标,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学校教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传统课堂单调的教与学的理念,在教会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认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察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可见,要把学生的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必须注重创新条件的提供。

(一)转变教育观念

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创造是能动性、主动性的最高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动性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观的3个转变,即“实现学生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向学生是知识的能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的学生观的转变;实现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向驾驶式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教师观的转变;实现单纯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学会学习、情感和社会交往技能和谐发展的教学观的转变。”

(二)改进教学管理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使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统一,严格与宽松统一,从注重过程管理到注重目标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从而使其创造性得以充分激发。

(三)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中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需求,为寻找“创新点”、确立“创新选题”创造条件。在选题上要坚持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实现多侧面、多领域锻炼;要强调实践的创新性,提高实践的层次,每一次实践都不能只简单地重复过去,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才能有所创新。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地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敢于对同一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其实,学生敢于假设想象,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所创设的情境应难易适中。如果问题太难,会让学生感到筋疲力尽,不仅毫无所获,还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如果问题太容易,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见,只有中等难度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求知,并始终处于思维发展的最佳状态。

(二)开拓学生思路,提供创新平台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拓展其思路,鼓励他们深入学习,通过联系前后知识,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进行交流学习。

(三)组织交流讨论,培养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中发现问题实质,并将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目的上。只有分析清楚这两方面问题,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养成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习惯。其中应注意的是,教师不要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以减少其盲目性;也不能越俎代庖,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先跟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及时地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四)注重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分析、合作讨论、总结归纳、延伸练习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应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活动教学,即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中心来组织的教学活动,如:游戏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方法。

2.案例教学,即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借助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竞赛教学,即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小组竞赛教学、辩论教学等方式。

4.过程教学,即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训练。这些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达到各种方法的互相渗透和互补,最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不仅是历史赋予每个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客观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不断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童爱玲.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4).[2]

刘守峰.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9(S3).[3]

王雷,苏桂臻.新课程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实习编辑:段

篇6: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阐述了计算机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同学科的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3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推行问题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1.让学生在对计算机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后,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展览会,使他

们进行互相交流、探讨。

2.使学生运用计算机的一些知识进行一些绘画,创作出一些作品,把这些作品展示给同

学,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3.让他们使用计算机对一些其他科目进行探讨,自己动手制作综合类电子板报,从而可

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4.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展示一些动画及电子音乐,再结合学生的制作的动画创作,可

以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5.把电脑的简单处理软件和传统的摄影相结合,开设一些电脑摄影的课外兴趣小组,对

摄影进行后期制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6.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

五、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篇7: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客观地存在着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括每一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这说明任何一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不能照搬照用。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观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自己的学中去发现问题,发挥想象。因而,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启动发现欲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启动发现欲望”,就是激发学生的发现动机,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激起他们的创 造欲望。

当新旧的感知、认知或情感方面不一致时,学生便会产生感受的冲突,这种冲突就成了我们所说的问题。对问题的认知需求,就形成了创造的欲望,以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维持平衡,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在探求的情景里,如果教师再给以期待性的语言,会立即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使之进行发现的活动,因为学生在自尊心被人理解的情况下,会变得更加奋发。

如《麻雀》一课,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凶恶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遭伤害的动人故事,歌颂了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为了启动学生产生强烈发现欲望,深刻体会“母爱”的力量的强大,在教学中,我从课外引进出示危险这一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危险”的词义,体会到往往是在某种情况、某种原因下有对自己生命安全形成威胁的可能,才构成“危险”。那么,《麻雀》一文中,小麻雀就面临着这种生命危险。于是,我说:“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读书,把这危险的情况读出来,读给同学听。”继而引导学生通过读,初步读懂“危险”的情况,情况越是危险,小麻雀生命岌岌可危,那么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孩子的母爱精神就越能打动学生,学生越学下去,思维就越活跃。

二、凭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无论识字、阅读、听说、写作,都离不开创造,因为要表 达,就离不开阅历、情感,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充满了创造。语文的学习以大量的阅读为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固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学生对于课文的信息,只有旧的相类似的信息的重新组合,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这一过程也是创新。小学课本中有部分词句不那么浅白易懂,必须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揭示其中的内涵,使学生领悟这些词句的语中之义,言外之音。如《鱼游到了纸上》中那个青年跟游鱼融为一体,周围的一切他都不在意了„„我让学生想像当时青年画鱼的情境,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学生竟说到:“我觉得青年画鱼跟游鱼融为一体,就像《全神贯注》中罗丹‘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好像喝醉了酒一样’,跟女塑像融为一体了一样,周围的一切他忘记了,心中只有鱼„„”由于学生理解了“融为一体”,再加上想象和联想,于是创造性地领悟了句子的内涵。理解文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查字典,查资料,揣测图意、文意,联想、想象等方法。在阅读中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语言文字,从中发展想象力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三、抓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我们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训练重点,找准结合点。在分析《飞夺泸定桥》一课的题目时,学生抓住“飞”与“夺”这两个字开展充分的讨论,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空间,分析出“飞”“夺”即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课文的中心。“飞”即很快,“夺”即抢,无论是红军不畏艰险飞快地赶路,还是从敌人手中强占泸定桥,没有为革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因此“飞”与“夺”不仅概括了主要内容而且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我训练学生给文章加小标题或换题训练。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我让学生不偏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情况下,进行换题训练,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给课文换的题有《烈火中的英雄》、《英勇的邱少云》、《遵守纪律的英雄》、《在烈火中永生》等题。当然,学生的题目不如课题精确、恰当。反过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给学生一个再创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学习《跳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要主动提出,学生在接触课题后,便提出了不少问题。例;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跳水结果怎样?学生通过释疑,感到这个课题很好,能引人入胜。在理解内容时,学生又 2 提出了问题: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现那些人,那些物?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老师则抓住学生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便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质疑、释疑。这比只靠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 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或者是文章内容都是可想象的有利因素。想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补充功能和深化功能,对于故事结局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这样,故事读写成了供学生发挥才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可得到充分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例如《会摇尾巴的狼》这则寓言学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老山羊说完就走开了,此时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后来又会怎样呢?”学生中有想象狼因为平时干尽坏事,恶有恶报,最后饿死在陷阱里;有想象狼被猎人发现后,活捉了送到动物园里去了;有想象老山羊离开后,找来猴子、熊、小象、马、小山羊等来到陷阱前,一起教训狼等。学生想象力被激活后,个个都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

如教《泸沟桥的狮子》第二课时时,在讲述到泸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时,我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二自然段,欣赏作者对狮子的生动描写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作者,你对泸沟桥的狮子又怎样描写呢?有的同学说:“泸沟桥的狮子真顽皮呀!躲在母狮子的后面好像在抓痒。”有的说:“泸沟桥的狮子真欢呀!他们快活地数着天上的星星„„”他们发言热烈,想象丰富,畅所欲言,有趣地进行着创造的尝试。

想象的对象是生活中存在的,但尚未感知的形象,是有待创新的个体。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篇8: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了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就会主动求知, 因此, 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在历史教学中, 为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教学中尽可能创设真实而全面的历史情境, 让学生扮演角色, 充当历史当事人, “身临其境”的进行角色体验。如讲“美国内战”中南北之间矛盾的焦点时, 我让学生扮演“种植园主”“资本家”“奴隶”等角色,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尽量形象、生动地突出南北之间的矛盾。通过角色扮演, 既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相应历史情境下的历史概况, 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 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引出课本中的新知识。如在讲《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 我让学生思考:西服、中山服、牛仔服都是何时、怎样出现的?男人的长辫子又是何时、为何被剪掉的?学生对这些很感兴趣, 兴趣就会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究知识, 进而让学生体会本课孙中山等人的创新精神, 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课时, 我通过讲长征途中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等故事,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创新决定, 体味长征的创新精神,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4. 结合具体事例, 让学生解答问题,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当讲到中国的禁烟运动引发了鸦片战争时, 我让学生思考解答:如果没有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可能会进行创新思维, 做出创新的回答。

5.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我利用幻灯、录音、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直观、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 在历史教学中, 特别要注意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 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面前, 教师要清楚“这类题型不是让学生感到神秘莫测, 而是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 使学生的头脑不呆板、不僵化, 能够具有不断探索新的结论、新的思想的意识”。如对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 而要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勇于创新, 敢于尝试, 让他们在更多的机会中, 产生独自的见解, 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说得好:“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 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目标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 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以振兴我们的国家。

参考文献

[1]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刘艳萍.打破定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河北教育, 2003.

[3]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篇9: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52-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整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已作明确的要求,在高考人才选拔中更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查。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在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世纪里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深化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从我们所处的时代看,它的主要特征一是以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二是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居于主导地位,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三是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我们能否成功迎接21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从我国的教育事业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薄弱的环节,其中尤突出的是传统教育。教师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中重识记、轻实践,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受到很大束缚。

(3)从生物科学教育看,许多学者预言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成就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包容了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有独持的对生物体及其环境进行研究的方法;生物科学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思维和价值观。生物科学的这些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1.消除畏惧心理,使学生敢于创新。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既好奇又畏惧。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导,就能使学生进入创新佳境。如做质壁分离实验时,在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质壁分离?”“什么情况下质壁分离复原?”“什么情况下质壁不分离不复原?”,提出能否设计实验测定细胞液浓度,学生就可能很轻松地想到用具有浓度梯度的一系列蔗糖溶液来测定细胞液浓度。这样看似复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经常这样训练,就可以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敢于创新。

2.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以更多的爱。

民主本身就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班级中,处处谨小慎微,见到老师就胆颤心惊,思想就会受到压抑,还谈什么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因此,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大胆想像,大胆尝试。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心情愉快,思维就会更活跃,创造和实践能力也会提高。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以充满宽容和爱的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紧张的心情缓和下来,思维也会随之活跃起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思维,主要包括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和综合性等方面,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呢?

(1)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变通性。

面对创新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若逆向思考,往往获得新想法、新思路。教学过程中,在讨论父母正常、女儿患病的遗传方式时,若从正面突破,很难把问题讲清楚;若采用反证法,假设该病是显性遗传,推出父母不可能全正常,这与题中已知条件相矛盾,问题就迎刃而解。

(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实现思维的独创性。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就是另辟蹊径,大胆假设,提出不同意见的一种标新立异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发明的原动力。心理学家指出:经常进行扩散求异的训练,可以激发人的联想,使思路活跃、敏捷,实现思维的独创性。

(3)加强集中思维的训练,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集中思维就是通过观察,找资料、找规律、将已有的信息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功能就是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根据生物学科的综合性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应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培养意志,使学生勇于创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既要渗透坚韧不拔的意志,更要注重对这一意志的锻炼和培养。如在介绍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时,讲述他研究遗传定律的艰难历程,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他的执着追求和不屈的意志。现实中许多学生在实验时遇到困难,往往有畏难情绪,此时教师要鼓励他,并帮助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重新再做,直到实验成功为止。这样不仅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意志,使他们知难而进,勇于创新。

5.巧设作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能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探究性作业,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和实践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学生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无从谈起。课堂应是学生的主阵地,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自由支配,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探究问题,做好记录。把完成作业的过程变为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篇10: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邮市菱塘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朱素斌

【内容摘要】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敏捷、灵活等诸多特性是创新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教学内容的创新思维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 培养 语文教学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敏捷、灵活等诸多特性是创新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教学内容的创新思维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何为创新思维?那就是为不同于习惯性思维,形成一种独特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教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扩展思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观点或答案。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一个人思维发展的水平标志着他智力的高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也是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参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理解创新点本身。创新点所蕴含的内容,是创新思维的依据。要进行创新思维,就得把握问题的实质,理解问题的含义,这样,创新思维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鸿门宴》,或从批评刘邦的角度来评,或从批评项羽的角度来评,或通过比较综合来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读懂《鸿门宴》都是其前提条件。试想,如果学生根本没读,或者根本没读懂《鸿门宴》,那么,他的多角度思考就没有其生长点。

第二,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学生掌握了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比如,学生读《滥竽充数》后写读后感,要求必须从通常批评南郭先生的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即替南郭先生辩解。这实际上就是教学生逆向思维。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求得富有独特性的答案。

第三,设计创新思维的作业练习,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根据创新思维的特征,可以设计多向思维的系列题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学会克服思维定势。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多向思维是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多向思维是学生对某一作文素材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多侧面思考,以便从这种作文素材中提炼出新意,得出新颖而别具一格的写作观点的探索性思维形式。例如,大家熟知的“南郭处士”的故事,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通常是从批评南郭处士的角度展开定势思维,拟出如下题目:《滥竽充数要不得》、《骗子的诡计》、《弄虚作假不能要》。如果我们能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展开创新性思维,即多向思维,就会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首先,从这则笑话蕴含的寓意进行纵向创新性思维,从它体现的讽刺性方面,联系生活实际立意,其作文命题可以是:《不能养成混饭吃的习惯》、《老实做人,勤恳做事》。其次,我们从批评齐宣王的角度展开横向创新性思维,其所

命题目可以是:《罢官僚主义》、《打碎铁饭碗,拒吃大锅饭》、《必须改革用人制度》。再次,我们展开逆向创新性思维,从为南郭处士辩白的角度,则可拟如下题目:《人贵有自知之明》等。

第四,强化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就是在完成教材所规定内容的同时,要适当补充课外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最主要的是指课堂教学组织的开放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它不仅要有师生的双向交流,还要有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趋向共识。例如,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开放性评价,只要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能自圆其说,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们这样启发学生:假如去买维纳斯石膏像,商店里有两种,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双臂复原的,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有的学生要买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其理由来自于课文作者的看法,“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有的同学则要购买双臂复原的维纳斯,其主要理由是只有完整才美,尤其是人体美。更有同学提出了创造具有活动手臂的维纳斯,以满足同一人不同时间的审美需要。对于上述各种意见,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五,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总结的方法很多:如概括、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学生掌握了总结的基本方法,就能有效地根据众多的、零散的信息,得出一个最佳的答案。比如,教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编写提纲、列图表等等,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学会概括。学生掌握了概括的方法后,就能更快、更准确地去把握文章的段落含义、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比如,让学生在学习了小说《项链》后续写这篇小说。贫穷的路瓦载夫人从佛来思节夫人那儿收回了项链的巨款后,首先总结出他的性格以及心里变化,在设想她将怎样重新开始她的人生旅途。要求每人必须作三个以上的推想。然后,选出一个最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推想,写成作文。

第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灵活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具体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地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思维灵活性的学生,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规则、原理和规律,将书本中的知识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和融合,而不把书本当教条,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善于迁移。多读各种不同的文章,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般地说,文章是作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文章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构思和语言的运用上,体现在文章的思想观点和表达方式上。不同体裁的文章,自然各有特点,就是同一体裁中的同一内容的文章,也风格各异。在阅读优秀文章时,善于发现它们的不同,善于吸取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于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是有益的。多读各种不同的文章,既可以获得知识,又可以取得思维和写作的借鉴,可以从比较中学习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同时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训练的机会,以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品质。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开阔,能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揭示事物的联系,全面地思考问题。具有思维广阔性品质的学生,在学习中,能进行周密地思考,善于进行分析与综合,既考虑整体,又考虑部分。因此,思维的广阔性是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必备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广阔性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只有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才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联系上思考问题,从而避免片面性和狭隘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大纲规定学习的内容,还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还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听学术报告或看介绍科技新成就的电影。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辩证的思想,使学生逐步学会以对立统一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学会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多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展拓思路,思想活跃起来,也有利于广阔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篇11: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惟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在教学中,不能把人降低到“一只较大的白鼠或一架较慢的计算机水平”,而要重视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等内部心理世界的研究,脱离了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与完整的人无关”。1995年,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就类似的观点明确提出情商的概念:情商是个体最主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挖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是一种情绪的自我觉知、心境的自我调节和冲动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不断激励自己追求成功,在失败面前仍能保持“我能做”的乐观态度;是一种敏锐感受他人情绪和建立并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在经济资源一体化、信息资源全球化的今天,情商甚至扮演着比智商更重要的角色。而这种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潜能不是从现成的书本知识中学到,而是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的。教育服务于社会。如何能将培养学生的情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语是一门优美而又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语言,英语教育的内涵远远超越了语言知识本身。英语的交际性决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合作性、敏捷性。这些特性对于学生情商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英语教学中能够获取的“情商”主要指的是:动机、态度、兴趣、意志、性格、信心、习惯、与人合作等。这些能力的获取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人为本”。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Henry Brooks Adams 曾说:“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很难说他的影响何时终止。”非英语的大气候将英语教师推上了重要的地位:英语语言的表率、英语学习策略的参谋、英语思维方式以至情感、气质、观念的楷模。比之其他学科,英语教师的角色与学生的成败关系更为密切。

1、亲其师信其道,充当学生表率。

无可否认,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老师应善于用情激励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情鞭策学生,把微笑、轻松、信任带进课堂。然而,执教十多年来,我深刻地体会到,要真正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真正能令学生折服的集多种才智于一身的高素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演员,要有亲切丰富的表情、端庄自然的教态、敏捷严密的思维、纯正优美的语音、规范漂亮的板书,当然最好还要有没有科别界限的专业水平。在课外,教师最好能跟他们一起谈中国如何加入WTO、比尔.盖茨 如何发迹, 谈“蛋白质女孩”的温柔、“波西米亚风格”的狂野与浪漫,谈美洲豹的速度、流星雨的神秘......时代在变,学生的实际心理年龄在变,对教师的定义也在变。只有真正能让学生怀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怀的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他们的情趣,塑造他们的人格。

2、渗透文化差异,展示教师品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由于没有母语环境,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常因套用本族文化而导致语用错误。例如在我们国家里,人们常用“吃饭了吗?”“你去哪里?”等作为招呼用语,如果套用于英美人之间,就会产生误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将其巧妙地渗透于教学之中。十几年来,我已习惯了在上课前介绍相关的风俗文化。如,2月14日介绍情人节、4月1日愚人节、12月25日圣诞节等。同时,将谚语习语巧妙运用到课堂中。如在教“steal”时,我采用了谚语“He that steals an egg will steal an ox.”;看到某个学生有滥竽充数的嫌疑,我会说:“He is a ‘fish in troubled water’”.;下课时,我会说:“I will‘wash my hands off’.等等 。有时间的话,还会给学生介绍这些习语的来历,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让他们体会到语言能充分地体现民族文化,正是这些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世界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他们探究世界的热情,达到自觉地适应他国文化的境界-------“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随俗,入门而问讳”,最终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追求成功是人类活动的最深层动机,实现自我是人类需求的最大满足,这可以说是潜伏于人类天性中的一种自然趋势。如果教师能使蕴藏于学生至性中的这份潜力变成一种现实的希望、向往和追求,让每个学生都以自我肯定的成功者心态走向社会,无疑,这是建立更加自信的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

1、采用简笔插图,挖掘学生的可师性因素。

新英语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挖掘学生的自信潜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采、情趣高雅的语言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产生情商教育过程中的互动和联动效应。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一些学生认为较乏味难懂的语言点,善于利用图画的艺术语言来展示其丰富的内涵,借用插图来帮助学生认识、辨别和掌握知识,使他们意识到许多事物都能变难为易。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辨别词语,并常常在课堂上采用他们所画的图片,挖掘他们身上的可师性因素,这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利用直观教学,使知识回归现实。

SEFC教材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课文内容帖近生活,处处蕴藏着丰富的可以令知识回归现实的题材。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任务设计要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在教SB1AL17时,我课前先准备好了小花盆、泥、种子、小苗和水等。一上课,我就兴致勃勃地问:“I want to plant some tomatos,but I don’t know how to plant. Who can teach me?”学生们一听,兴致来了。其中一个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操作了一翻,间中我引导他使用了一些简单的英语。然后我以实习的身份重复了一遍,并用英语把种植的步骤讲了出来。如此直观的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们轻松地接受本节课的知识,又 能令学生感受到英语不仅仅是英语课中的英语,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英语。当学生们抛开书本,依然能够自信地用英语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时,他们的信心、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他们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实、升华自己,使所学知识回归现实。

三、合理利用语言的交际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纳入学习活动之中。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课堂教学更加离不开合作关系。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珍惜这种合作机会,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当成自己的一项教学技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合作潜力。

1、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

语言的课堂教学过程包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教师应珍惜这一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诚意、方式、态度等。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合作的分歧,增强学生的受挫感。笔者现在正执教本校高一奥林匹克班的英语。由于集中了全年级的尖子生,班上不少学生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显得有些锐气逼人。为了能挫挫他们的锐气,让他们看到彼此的优点,我开展了几次英语辩论会。如在教Jobs这一单元时,我将话题定为“Can women hold half of the sky?”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结合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辩论。考虑到平时男女同学的分歧,我故意将正方定为男同学,他们将支持妇女能撑半边天,而作为反方的女同学则要认为女性太弱小,办不成什么大事。当时,学生们纷纷要求更换角色,希望能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辩。但我固执己见。这种角色互换的辩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辩论,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了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愿,有时也要懂得容忍,懂得放弃,懂得欣赏别人、包容别人。

2、选择适当的合作话题。

话题的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合作效果。这些话题应与课本内容相关,以便学生能有话可说;这些话题应难易相结,以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这些话题应具有开放性,以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话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大家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些话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在英语教学中,从造句到看图说写,从讲故事、情景对话到角色扮演、即兴发表见解等都具有大量的需要学生积极合作的言语交流活动。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利用这些授课形式,捕捉一些有利于合作的题材。如:在对话课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新编对话;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些有关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人物的性格,文中暗含的意义等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学完一课书,可围绕课文进行辐射式训练,用其语言知识表达相关的或类似的、特别是与学生的情趣相连的内容,做到能举一反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表达思想感情的广阔天地,他们手中的英语才会具有生命力。

3、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

合作学习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者的合作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技能,学会倾听的技能和学会反思的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学生们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才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获取同伴的信息,同时不断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不断反思自己承担的任务,在比较、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用英语对原有的观点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提高和发展。 通过这种多向的互动的语言活动,可以创设一种合作的教学氛围。通过合作研讨,帮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从中得到启示,重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合作共事的团体精神和能力。而这种精神和能力正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将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时代,成败越来越取决于竞争者对自己情绪、心理等方面的驾驭能力。在一定意义上,经济力的较量将主要表现为情商高低及心理素质的较量。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多样性、多变性、新异性汇合的社会,人们将面临更多甚至是过度的信息刺激和选择机会,需要人们迅速地、不断地作出决定,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适应性危机。如果不具备健康、平衡、和谐的情感素质,将不得不深陷忧虑、压力和孤独寂寞之中,成为这种适应性危机的受害者。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说得好,如果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知识的大门随时都将在学生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们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无论何时,只要踏上讲台,为了学生的这种“心灵的力量”,我将孜孜以求:以我对学生的关爱,去打动他们的爱心;以我对班级的惦念,去点燃他们对集体的热爱;以我对英语的酷爱,去激起他们对英语的深情;以我对教学的热忱,去唤起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以我对他们的信任,去增强他们的自信;以我对他们的赞美,去激励他们参与并走向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谰主编,黄书光、王伦信、袁文辉著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11月。

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

4、彭那祺《谈英语交际性教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12 月。

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上一篇:写都是情绪惹的祸作文700字下一篇:新华小学落成剪彩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