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022-09-11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 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普及, 我们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 转变角色, 转变过去课程焦点锁定在教师这个“主角”在课堂舞台的“表演技巧”, 而学生只充当舞台“配角”这种局面。 现在应提倡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更新观念,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树立 “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 但在具体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仍充当课程的中心和主宰, 学生起到“配角”作用, 师生间仍是那种“授受关系”。 因此, 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 真正的实现多向的师生互动, 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对于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学习的实施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学生在对知识性目标理解的基础上, 可先记忆再灵活应用。 教师可通过设计选择题、创设材料情景等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锻炼学生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二课在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这一知识点理论性强, 对于初中的学生不要求理解的很深刻, 需要老师把握好讲解的深度, 可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内容, 了解它们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再出示一些时事材料, 如:国家鼓励支持民间经济进入石油、铁路、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 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扩大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特许经营范围。 培养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来思考这些问题, 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理论依据是什么? 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根据情景材料,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国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利用这个学生十分熟悉且感兴趣的新闻材料, 让学生自己从科技和创新以及综合国力等方面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质上是培养学生思考的品质。

(3) 回归生活, 对社会热点能正确认识, 正确评判, 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现在社会收入差距的问题、教育改革的问题、美国给我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问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问题等, 要求学生不仅了解事件的过程, 还要有正确的评价和态度, 不偏激, 不抱怨。 要逐步学会思考对策, 提升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素养和能力, 提高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

2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性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 强调学生体验学习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要求将“教室”转变成“学堂”, 课堂教学由“教”向“学”转化, 让学生由吃“鱼”到用“渔”,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 学会合作和学会创新。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调动学生体现主体意识的参与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2.1 调动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只有在兴趣浓厚, 有强烈的热情和求知欲时, 才会乐于动脑、乐于讨论和争论, 乐于用自己的心得体会去解释和表达所学的知识, 才能积极主动参与解决开放性问题, 才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2.2 调动学生的参与方式

个人学生与小组学习交叉进行, 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参与提出并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获得情感体验, 并通过认知活动进行调控。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和团队中分工合作, 交流讨论, 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学习是指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思维的想象, 从中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 形成各种能力。 例如:在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 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 然后将学生分成4 个小组, 确立一名负责人, 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 通过调查, 各组学生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 确定主题, 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 并进行讨论、交流, 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 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2.3 注重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

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应该至少在一半以上, 高的可达三分之二以上。 学生的主动参与包括独立阅读课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回答问题和合作交流讨论以及完成课堂练习等。 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应注意涉及学生的人次是否广, 要使每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4 注重学生参与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达成度如何, 注重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程度, 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际情况。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 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达到预期目标。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思维习惯。 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其次才注意其主体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新的课程改革则完全相反, 把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要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就应该注意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培养。 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3.1 创造学习的时间和数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时间用于集体讨论, 有充足时间用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或研究, 教师要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 引导学生做出不同解答。

3.2 创造学习的策略

教师要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思路;教师要尊重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 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我矫正, 教师要将机会留给学生, 教师要有意识的表扬和激励有独到见解的学生,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4创新课堂结构, 创设开放性模式

教育即是自由, “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最核心的内容”。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 因此, 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4.1 体验领悟模式

所谓体验领悟式学习, 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 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 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的发挥主动精神, 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2 解决模式

波利亚认为, “对你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 它就变作你的问题。 ”而 “假使你能适当地提出问题问自己, 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 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 你就可以帮他解决他的问题。 ”

总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 使“教材”转变为“学材”,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构建与生成,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才能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普及, 我们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 转变角色, 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在思想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意识, 课堂上通过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时, 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创新能力, 从而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主体意识,主动参与,创新能力,主体地位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学习方法下一篇:“冲刷的记忆”校园运动休闲广场改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