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创编的机会教育随笔

2024-04-14

给孩子创编的机会教育随笔(通用20篇)

篇1:给孩子创编的机会教育随笔

在音乐活动中,音乐和动作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幼儿需要各种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情节,反映音乐中的情绪,而目前大多数的音乐舞蹈,都是教师自己的所感转化为动作直接传给孩子。久而久之音乐就成为了动作的背景,在无形中使得幼儿丧失了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的权利。把原本优美动听的音乐变成了记忆动作和强化动作的训练,幼儿又怎样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呢?

我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音乐,每次我弹起琴来他们都会跟着音乐手舞足蹈的。一次,我要上一节音乐游戏《小兔跳跳跳》,这段音乐是没有歌词的,如果不注意引导孩子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变化,孩子是很难理解的。为了能让孩子根据音乐形象、旋律的特点音色变化来创编动作,从头到尾我没有教过孩子一个动作,只是将音乐用故事形势开了个头,用引导的方法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讲故事有层次的表现出来。如:开头我告诉幼儿由一群小兔子在家里休息,让幼儿扮这群小兔子,他们听到《摇篮曲》缓慢的旋律真的抱紧双手休息起来,然后又是一段音乐,我让幼儿说出小兔子怎样了(起床了),起床以后小兔干什么呢?听完轻快活泼的旋律后,有的幼儿说去拔罗卜,有的说采蘑菇,还有的玩游戏。于是我让他们根据说的做动作就这样一届音乐活动幼儿就不要教师教他们任何动作就已经顺利上完,孩子们更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比起往日教他们做动作,做了半天还记不住,这个方法则更有可行性。

因此我认为应多给幼儿发挥想象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来感受音乐,创编动作,这样便能使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不仅仅是音乐,在其他的方面也应如此。希望孩子们都能在这片想象的天空中插上美丽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篇2:给孩子创编的机会教育随笔

这样一节音乐活动幼儿就不要教师教他们任何动作就已经顺利上完,孩子们更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比起往日教他们做动作,做了半天还记不住,这个方法则更有可行性。

篇3:给孩子一个“破坏”的机会

在我看来, 拆玩具正是聪明孩子玩玩具的表现。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孩子并不满足表面的摆弄、按规范操作, 他们更大的兴趣是通过“破坏”玩具, 从中了解它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儿童的这种“破坏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即孩子头脑中有疑问。如:“青蛙为什么会跳?”“小猴是怎么翻跟头的?”……孩子观察到许多非常奇妙的现象, 继而会产生许多疑问, 他们希望能尽快找出答案, 所以不知深浅地拆开了玩具, 甚至家中的贵重物品。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开始, 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如果父母为了爱护玩具, 不许孩子任意摆弄玩具, 这个玩具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许多重要意义, 不仅会压抑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 而且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潜能, 孩子所失去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玩具的价值。不明了这一道理的家长常常本末倒置, 只知心疼玩具, 却不痛惜孩子能力的丧失。

这种对孩子智慧潜能的摧残, 还表现在对孩子问不完的“为什么”的厌烦以及强行中断孩子感兴趣的活动, 不许孩子做一些违反规则或出格的事等等。那么, 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对待及引导孩子这种“破坏性”行为呢?

1.了解孩子“玩”的真正意义所在。

其实, 玩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孩子在玩中学习、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许多父母不了解儿童玩的特点, 认为孩子游戏是不务正业、不增长知识、浪费时间, 甚至将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只让孩子学习课本上的东西。这种做法使孩子的活动范围过早地局限在狭小的领域里, 强化他的思维定势, 影响了儿童智力的开阔性与广泛性, 特别是创造潜能的发展。

2.为孩子选择适当的“玩具”。

首先, 让孩子知道哪些玩具可以拆, 哪些不能拆, 贵重物品、带电等危险物品都不能拆。其次, 要为孩子选择可拆装的玩具。家长在选择玩具时, 要以是否能开发孩子智力、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作为选择标准。另外, 家长可以将家里准备淘汰的东西让孩子去拆, 如坏钟表;还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组合模型, 如拼图等。

3.引导孩子将拆开的玩具组合起来。

当孩子组装完一个玩具或物品时, 他们会体验到巨大的成就感, 了解到玩具的内在价值。通过玩具组装孩子不仅可以学到知识, 增强自信与探索欲, 也会知道珍惜玩具。同时, 将拆坏的物品重新组装好, 可以纠正孩子的破坏性行为, 使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玩耍。

我们的父母常常对孩子处处不放心, 特别是对那些有拆玩具“前科”的孩子, 更是严加管教, 一旦发现孩子有“越轨”行为就严加制止。看见孩子玩泥沙, 就训斥他们把衣服和手脚弄脏了;看见孩子爬树, 就生怕孩子摔坏了……其实孩子正是在玩耍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拓展着自己的想象天地。所以, 父母应放心大胆地让孩子突破常规地玩, 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 让孩子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造, 使其获得父母常常不能给他们带来的知识与独立操作能力。

兴趣是孩子潜能的显示器, 也是培养孩子智慧与能力的营养品。只要父母正确认识, 创造良好的条件, 加上合理的引导, 可能在孩子拆装玩具的过程中就塑造了一个未来的工程师, 在玩泥沙的过程中就培养了一个未来的建筑师……

篇4: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父亲正在洗碗池里洗碗,很好奇。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来吧,查理,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干得怎么样?”查理跳进洗碗池里就干了起来,衣服裤子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儿子,也没有指点他该怎么做,一直站在旁边,笑看查理的一举一动。慢慢地,查理觉得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湿衣服贴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地看着麦克,麦克把头转向了窗外。查理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龙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带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系好围裙,在查理的注视下,把碗一个个地洗干净,抹干。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越来越好。“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麦克夸奖道。

这不过是小儿科,比较危险的是烧水。

水壶放在煤气灶上,壶里的水被烧得吱吱响,麦克用一块毛巾垫在手上,把壶拿了下来。查理也要做。那时他4岁,对于他来说,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不但可能烫到手,还可能会把整壶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积烫伤。麦克知道,查理对已烧开的水壶很感兴趣,他原本同意妻子所说的,不让查理接近水壶就行了。可是,谁能保证查理在大人们的视线之外不去动那个水壶呢?因此,麦克决定,教查理正确的拿水壶的方法,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危险,并具备躲开这种危险的能力。

他把水壶里的水换了温水,告诉理查,水开时的水汽会把水壶把蒸热,所以要垫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热,要注意,不能让水壶倾倒。第一次尝试时,半壶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温水,只不过烫红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这是因为你的力气不够,”麦克说,“你需要用两只手。”说完,麦克又为他换了壶温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壶了。”查理胆怯地后退着。

“你一定要再试一试,你有这个能力。”麦克鼓励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在麦克的指点下,查理又试了一次。这次,他安全地把水壶取了下来。

麦克的想法非常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他成功了,因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李欢愉)

篇5:给孩子创编的机会教育随笔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发展水平、能力是有差异的,这一点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所以,一个班的孩子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同要求的美术作品。教师要使评价时间相对集中,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根据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巧安排。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尝试完成更高要求的作品,如:同样是画熊猫,速度快、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要求,画熊猫的一家,画熊猫的一天生活,熊猫的各种姿态等等,这样,幼儿完成作品的时间也会相对集中一些,利于教师集中评价。

2、老师把美术活动后的计划预先告诉幼儿,让幼儿心里有准备,先完成绘画或制作的.幼儿可以做下一活动的准备,速度慢的幼儿为了参与下面的活动也会“快马加鞭”的,长此以往训练,速度慢的、爱磨蹭的幼儿也会赶上大家,和大家一起评价和欣赏同伴的作品。

篇6:教育随笔-请给孩子一个创造机会

每天下午的活动是我们每一个主班老师最头疼的事,因为孩子来园已经一整天了,到这时已感到筋疲力尽、显得很烦躁,学什么都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这时的秩序也是最难维持的。今天下午我是主班,让孩子搞什么活动呢?这令我很是头痛。

我先组织孩子做了一会手指律动,效果不是很好,又组织孩子们唱了几首儿歌,效果也不太理想。到底应该干些什么呢?突然,我想起了很久没上美术课了,就和孩子们说我们来画画好么?没想到孩子们异口同声高兴的`说:“太好了!”

我先给孩子们发放了纸和笔,但是要画些什么呢?我又卡壳了。中班孩子的美术课我感到束手无策,也不知道该怎么指导,心里真没底。我就对孩子说:“我们画个大苹果吧”,可是孩子们说不会画,我就问他们会画什么、想画什么?这时,有的说我会画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的说我会画太阳,还有的说我会画花等。我想,还不如就把这节美术课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去画,看他们都能画些什么。不一会,这个说:“老师你看我画的花。”那个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太阳”。虽然他们画的歪歪扭扭,但这是他们自己的杰作,我就及时鼓励了他们,他们个个高兴的像乐开的花。这时,我发现平时比较腼腆的蒲樊小朋友羞答答的用手遮住她的画,生怕被别人看到;我轻轻的走过去,对她说:“让老师看看行吗?”她慢吞吞的放开手,我一看,哇,是一副手指轮廓画,她还给手指画添上了眼睛和嘴巴,想象力多丰富呀!此时的我感到自卑和羞愧,孩子能想到的老师为什没想到。

是老师不知道吗?不是的,是老师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上了一节稀里糊涂的课吗?也不是!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篇7:给孩子浪子回头的机会散文随笔

我的眼睛高度近视,不戴眼镜看什么东西都模糊。去年,我在一家武馆任教练,有天晚上,我刚洗好头发,总教练叫我立刻到他那里去,我来不及上楼去戴眼镜,就匆匆赶过去。

到总教练住的地方要经过一个两头通透的长廊,因周围没人,我快速小跑着,突然前面出现一个黑影,差点撞上。也看不清是谁,只觉得他披着床单,蒙着头,用沙哑的声音喊一声:“陈老师。我也没理会,大跨步走进总教练室。总教练在和我谈话时,一个教练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男学生走进来。另一只手还拿着一个狰狞的骷髅头面具,男孩身上披着床单,低着头笔直站好。总教练问:“怎么回事?”那教练说:“他又戴着这破玩意吓人了。”总教练脸一沉,厉声对男孩训斥:“改不了的玩意,你又吓谁了?”男孩唯唯诺诺地说没有。总教练一把抄起军棍,就要打他。男孩立马说:“就遇见一个人。”说着指指我。大家的目光都看过来,我心里一下乐了。心想:是这么回事啊!好在我没戴眼镜,没被他吓到。不然一叫嚷可出洋相了!我表面却不动声色,稳稳地端住教练的身份,只淡淡地对总教练说:“我忙着来见你,没顾上管他,他还小,不要过多责怪他。”大家看到我镇定自若的样子,齐向我投来敬佩的目光。我也没想到,在武馆的初次教练例会上,我做得还挺有面子。

身为女性,我的办事方法和男教练有很大不同。有一天夜里,班长向我汇报,说宿舍丢了东西,他能肯定是一贯调皮的`坏学生亮亮干的,建议我现在去搜查,一搜一个准,然后把那人拎出来惩罚。他还说,以前在别的武馆训练时,那里的教练就是这么干的。我告诉他不要惊动宿舍的学生,只把亮亮一个人带到我这来。在办公室只有我和亮亮两个人时,在我威严的目光中,亮亮承认是他干的。这时,我才叹一口气告诉他:“你知不知道,人活着要有脸,人没有脸就像树没有皮一样,不能活!你现在做的事,让同学们怎么看你?”最后,他发誓保证再不这么干了。并且他会尽快悄悄地把偷的东西还回去。他走了,我告诉班长:“没有发生什么,丢的东西,也许一两天他们就会找到了。这段时间大家训练太累了,找不到东西正常,不要乱怀疑自己的同学!”

果然,第二天早操以后,大家纷纷说头一天丢的东西都找到了。并且在新生班的三个月里,未再发生丢东西现象。

篇8: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

每到这时, 我的面前总是满满的一大堆, 感谢孩子们的同时, 我总是忘不了将我的“礼品”分赠给所有的孩子, 哪怕是几粒瓜子:“A, 这段时间进步真大!来, 今天老师奖励你一包方便面。”“B, 你的故事讲得可真好!尝尝我的面包。”“C, 你的习作发表了, 值得庆贺, 奖励一小根火腿肠。”“D, 腿受伤了, 还让家人背着来上学, 多么坚强呀, 我敬佩你!奖励一个鸡蛋”……

每到这时, 孩子们的喜悦真是无以言表, 我一边笑眯眯地鼓励他们, 一边分赠我的“礼物”, 可是我手中的礼物总也不见少, 因为我一边发, 一边收, 就这样发着收着, 什么时候我佯装生气了, 不再收他们的礼物了, 爱的馈赠才告结束。于是, 你吃我的火腿肠, 我尝你的蜜桔爽;他喝我的营养快线, 我品你的巧克力糖。不知是谁的手递过来, 也不知是谁说的话那么温暖:“老师尝尝我家的葱油饼吧。”“喝一口我的原味酸牛奶吧。”……孩子们笑呀、唱呀、跳呀, 来回几十里, 虽然腰酸背痛, 但仍是快乐无限, 幸福无边。

倘若将孩子们爱的礼物拒之门外, 也就关上了与孩子们的沟通之门。以前,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那时刚毕业, 我教五年级语文。我喜欢孩子们, 孩子们也喜欢我, 经常收到孩子们的小礼物:一个小发卡或一朵蒲公英, 一张自制的贺卡或一根漂亮的野藤……忽然有一天, 一个男孩儿用自家做的布书包提来一包东西, 他笑眯眯地走上讲台, 径直送到我手里, 而后又笑眯眯地回到座位。我打开一看, 原来是苹果, 四个大苹果, 红红的, 非常诱人。说真的, 那时我真是很感动。感动的同时, 心中觉得很不是滋味。毕竟我们农村生活不是很富裕, 这几个大苹果需要好些钱的, 尤其像这么漂亮的一定非常贵。我知道他平时很少穿新衣服, 有几件就是亲戚送的旧衣服, 这几个大苹果……我怎么能收他如此贵重的礼物呢?于是, 感谢之余我毫不犹豫地退还了他的礼物。

当时他泪眼汪汪地望着我, 什么也没说, 从此他仿佛变了一个人, 直到小学毕业也没再亲近过我。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儿不见了, 眼神中仿佛多了一丝忧郁。我察觉了, 找了他几次, 但谈话中, 明显觉得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什么。问他家中有什么事情吗, 他只说没什么, 就沉默了。事隔好多年, 我们不期而遇, 谈到当年送我苹果的事, 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欧阳老师, 你能收其他同学的发卡、贺卡, 那时你为什么不收我的苹果?是嫌我家穷, 还是嫌我长六个手指头?”我大吃一惊, 原来这件事在孩子的心里竟然装了这么多年!!

真后悔, 我怎么没想到呢?那时如果我收下他的苹果, 就不会让他在心中记这么久了;如果我收下他的苹果, 再用其他方式弥补, 给他买件上衣或一双鞋子什么的;如果我收了他的苹果, 将它分给班上那么多孩子每人吃上一口……也许, 也许我收获的将会更多。

篇9: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情景再现: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约好一起带孩子到一间有特色的印度餐馆吃午饭。点餐时,我把菜单上的食物名给儿子念了一遍之后,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吃比萨。”同去的一个朋友坐在我旁边,悄悄对我说:“想吃比萨到快餐店吃就好了,到这里来当然要点没有吃过的,你给他点个新奇的东西,他肯定喜欢。”我觉得有道理,看看菜单,试图向儿子游说另外两种特色菜,可儿子不为所动,坚持要吃比萨。

那个跟我说悄悄话的朋友的儿子听我儿子说要吃比萨,也跟着嚷嚷:“妈妈,我也要吃比萨。”坐在儿子旁边的小女孩本来都跟她妈妈商量好了要吃的东西,听到两个男孩点比萨,就扭头问她妈:“妈妈,我可以改吃比萨吗?”她妈妈回答:“可以啊!” 女孩高兴地说:“那我要换成比萨。”她妈妈点点头说:“好。”

而坐在我旁边的那个朋友仍在和她儿子争执,孩子要点比萨,她坚持让孩子点其他的。孩子噘着小嘴,哭着说:“我不想尝新东西,我就要吃比萨。”这个朋友小声哄他:“听妈妈的话,妈妈为你点的,你肯定喜欢,比比萨好吃一百倍。”服务员过来记菜名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是自己告诉服务员他们要吃什么,只有我旁边的那个朋友没让孩子说话,替孩子点了餐。

等到大家的食物都上来了,我的儿子和另外那个女孩大口嚼着比萨,兴高采烈的,好不快活,其他孩子也都高兴地吃着自己点的食物,只有坐在我旁边的那个朋友的儿子闷闷不乐,看着眼前的食物,不动弹。

也许这个朋友为儿子点的食物是特别的,是好吃的,但她的孩子从这件事中得到的信息却是:我不知道什么菜是好吃的,只有妈妈才知道,我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果孩子的这种意识一再被强化,那么他的独立性就会被慢慢抹杀了。

实质上,我们在满足孩子的时候,自己才是获得巨大身心愉悦的那一方。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着“为孩子着想”,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私心、虚荣心。有个女孩在高考前已经得到了北京大学的保送名额,但她更希望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表演。北京大学是大部分学生梦寐以求的,而考北京电影学院则很有可能落选,女孩为此犹豫了好长时间。这时,女孩的母亲不仅没有给她压力,还鼓励她不要被别人的想法所左右,自己做决定。这位母亲的做法其实才是真正为孩子长久的发展着想,她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与其“为子女做最好的选择”,不如“让他自己做出选择”。

所以,请家长们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独立选择的权利吧!

篇10:给孩子创编的机会教育随笔

起床以后孩子们都过来问我:孔老师!刚才我们午睡时故事里的小丹丹是不是我们班新来的吴坤丹啊?我就问:你们为什么认为是吴坤丹小朋友呢?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我,应为我们班韦清理和查兰稳是布依族不会说汉话他们说的我们也听不懂,都是吴坤丹翻译出来讲给我们听的。我很高兴的说:对!以后谁表现好老师就把他编到故事里。

从那天起,我每天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编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在午睡的时候讲给他们听。由于把他们编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每天不但表现很好、还带着满脸的笑容回家,我觉得我利用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篇11:给孩子创编的机会教育随笔

王译

不知道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会读懂。作为教师,更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来爱这些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读懂他们。

“老师,让我来分吧!”早点时间到了,就听见徐旻小朋友在我背后轻声说,我扭头一看,他张着两个小手,抬头看着我,正等待我的答案。“好啊!”我一边说着,一边将几个小蛋糕放在他的小手里,接到蛋糕,他马上“忙”起来了。

说起徐旻,他确实算不上我们班非常乖巧听话的孩子,在刚进幼儿园时,她的调皮好动爱哭也着实让我和其他老师“头疼”了一阵。慢慢的,我发现徐旻不像很多调皮的孩子一样,“混世小霸王”似的,只知道玩,不学知识。他调皮好动,却也非常聪明好学,在老师讲故事、发书给小朋友、教小朋友唱歌时,他都一改往常的调皮好动,静静的听着,认真的学着。不仅如此,徐旻小朋友喜欢出头,当老师带小朋友复习以前学过的歌曲时,他就站在前面,面对大家,做给其他小朋友看;当我带小朋友户外活动结束回教室时,他就站在门口,像老师似的摸着小朋友衣服,让他们一个一个进来,虽然这也时常让许多胆小的小朋友不敢进教室;当我们开始吃饭时,他就跑过来“忙前忙后”。

篇12:给孩子创编的机会教育随笔

我所在的班级是小班,小班的孩子各项自理能力普遍都很差,尤其是中间插班的孩子,一是不熟悉环境,而且需要自己去熟悉其他的孩子和老师;再有他们很孤立,别的孩子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基本上都是和自己熟悉的孩子在一块玩,即使一些孩子主动去找他们玩,因为刚入园心情不好,他们也会不耐烦的拒绝。还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吃饭,不耐烦的拒绝老师递来的饭菜。其实说句实在话,这让老师很头疼!

我们班里就有一个叫俊俊的孩子,是中间插进来的。早晨从来不在幼儿园吃饭,一开始有几次在家里吃了,她妈妈主动告诉老师说:“俊俊在家吃饭了,他要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算了”。俊俊这孩子很聪明是个明白人,一听妈妈说这话,他就知道老师不会强求他吃饭了。后来,连着几天俊俊进教室后就告诉老师说在家里吃饭了。我们也有点大意了,因为经俊俊常会在家里吃饭,所以我们都相信了。之后我们也觉得不大对,就悄悄地把这件事情反映给了俊俊妈妈,他妈妈说在家里根本没吃呀。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俊俊为了不在幼儿园吃饭,而对老师说谎了。我们几个老师就想办法先让孩子在这吃饭,说谎的事情以后再处理。后来我们对孩子说:“以后孩子们在家吃饭的话,早晨就让妈妈亲口告诉老师,你自己说的可不算的啊”。这句话对俊俊这种很明白事理的孩子一点就通,第二天,俊俊就主动到桌子旁边等待就餐了。

早晨饭俊俊吃得不多也不快,也不和小朋友们比赛,自己慢悠悠的吃。一次偶然的机会,俊俊竟然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是小朋友们如厕时间,孩子们和往常一样进了卫生间,为了让孩子的速度快一点,而且能喝到足量的水,我就想了个办法。我对孩子们说:“谁要是尿完尿,喝完一大杯水第一名的话,谁就可以当小老师给小朋友们接水,并且管着别的小朋友喝水奥”。正好这个时候是俊俊第一个尿完尿的,我就趁机大声的说:“我看是俊俊第一个尿完尿的,咱看看是不是第一个喝完水的呀”。其他孩子听见后速度也快起来了,俊俊一听完我的话,看到别的孩子也积极起来了,就急急忙忙的接上满满一杯水,还举到我面前让我检查之后,就咕咚咕咚的喝完了并且大声说:“老师我喝完了”。我顺势就说:“好,现在俊俊当小老师给小朋友们接水”。从此,俊俊做什么事情都很积极。而且吃饭我们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吃饭快的孩子可以当小老师喂那些吃得慢的孩子。俊俊经常吃得又快又多又干净,积极帮着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篇13:给孩子创编的机会教育随笔

关键词:自由体验,自主探索,积累经验,获得成功

本学期以来,大家都在积极开展区域游戏,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哪些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投放各种游戏材料,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区域游戏?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如何得到更大地发展?然而,即使你使用的方法再好,材料投放的再多,却一再干预孩子,束缚孩子,这样孩子也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的。在本学期班级区域的开展中,我从以下几个画面进行反思:

画面一:唠叨的节奏

区角活动时间一到,孩子们一个个自觉安静的坐好,就等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开始区角游戏。然而我的“唠叨”又开始了:“哎呀!你们是怎么选择区角的?怎么图书馆又那么多人了?”“庄键,你昨天选择益智区,今天还是这个区。重选!”“今天下围棋的小朋友玩具要收整齐,黑棋和白棋要分开放。”就这样,短短40分钟区域时间,被我安排人员就占了15分钟,幼儿的活动时间大大减少。并且,这样的画面经常出现。

我的反思:教师剥夺孩子的自主性

区域活动是每个孩子都很喜欢的活动,一到开展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显得又忙碌、又快乐。区域活动吸引孩子的关键在于能让孩子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去哪个区,玩什么,和谁玩,可以自己决定使用材料的方式和方法,自己决定与伙伴的合作方式等等。然而,老师的干预和强制性地帮幼儿安排区角,这样则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深深地反思着:如何使幼儿能有计划性、自主性地选择区角呢?这就需要孩子们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而不是任意地活动。进区常规必不可少,良好的进区常规是循序渐进形成的。在与配班老师的合作下,我们班制作了一份《我的区域活动计划表》,在这份表格里有六个区,每个区有7个口袋。我们的做法是孩子每天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计划表前将自己的姓名牌插在自己选择的区角口袋。哪个区的口袋满了,代表你就不能选择这个区。

画面二:电珠发光小实验

为了丰富科学区,我今天又投放了电珠、电池、电线,想玩“电珠发光”的游戏。为了怕孩子们乱玩,我就把这个实验从头到尾演示一遍,然后小结电珠发光的原理。然后我把要求提一提,就走到别的区去。我疑惑了:是我投放的材料不好玩吗?孩子为什么不能继续深入探索?

我的反思:教师主动致使幼儿被动学习。

科学活动中,老师总是摆弄材料让幼儿看,然后用“是不是”“最后结果是什么”等语言将结果一股脑儿的灌输给孩子,全然不顾孩子们内心的所想所思。这种教育模式使得我们的孩子渐渐放弃了主动,放弃了属于他们特有的灵性,而习惯于被动的活动,习惯于没有自我的表现。其实,孩子们的认知恰恰是通过自身的探索、积累经验、再探索、再积累这一螺旋上升的规律发展起来的。

我的调整与指导

1.设立区域进区卡:幼儿在前一天的离园前,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画有不同区域标志的水果卡片,提前选择。2.分期投放玩具材料:根据幼儿学习的进度、以及季节的变化,有目的有计划的投放玩具材料。3.设立区域带头人:以榜样的作用设立各区域带头人,一般当选“带头人”的幼儿能力相对比较强。在孩子们之间较有威信。能够起到一个协调和分配的作用。

区域活动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自发生成、合作探究、自由建构、自由想象、积极创作和大胆表现的过程,表现在时间、空间、内容、活动形式和组织形式等是开放的多元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间,大胆放手、科学、民主的管理,孩子反而学会了自我的约束、自我成长。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幼儿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一般,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与挫折中学会成长、获得成功吗?

总之,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开展要根据本地区特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展,更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爱心及责任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才能把幼儿园区角活动区活动生动有效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指南》.

[2]《纲要》.

篇14: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然而,我表妹的做法与那位妈妈截然相反。有一次,我去表妹家做客。吃完饭,五岁的小外甥女说:“妈妈,今天让我来帮你洗碗吧?”表妹夸赞说:“好啊!我女儿知道心疼妈妈、帮妈妈做家务了!”小外甥女欢天喜地地去厨房洗碗了。我不免有些担心地问表妹:“菲菲还那么小,你就不怕她打碎碗盘吗?”表妹说:“做什么事都有第一次,总不能因为怕这怕那就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吧!”果然如我所料,不大一会儿,厨房就传来碗掉在地上破碎的声音。小外甥女跑进屋来,抹着眼泪说:“妈妈,我打碎了一只碗。”表妹一把拉过小外甥女的手,看了看说:“没关系的,妈妈小时候第一次洗碗,不只打碎了一只碗,还打碎了一块盘子呢。”听表妹这样一说,小外甥女破涕为笑,说:“妈妈,那我去把剩下的碗盘洗完!”

望着女儿的背影,表妹对我说:“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失败了她才能学会改正,改正了才能成功。如果你都不给她失败的机会,那怎么会有成功呢?教会孩子正确的方法,让她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这比你替她去做更有意义。”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就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一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锻炼和成长的权力。所以,当孩子第一次想独立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放手给孩子一次行动的机会。虽然明知孩子会失败,但在失败中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学习和掌握能力,还可以教会他对人生的态度。

篇15:教育随笔:给孩子有原则的爱

但看看现在的孩子,说实话我真的看不惯,不光是孩子包括家长。是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那才应该把这唯一的宝贝培养好,教育好。给他理性的、有原则的爱而不是无谓的溺爱。就说昨天学校开的亲子活动吧,大部分幼儿看到自己的家长就直接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了,更有甚者哭着闹着非要牵着家长的手不可,原则上我们是把家长和孩子分开来了。更难以容忍的就是家长是怎么做的呢,看到自己的孩子哭就赶紧从后面的队伍中挤过来,握着孩子的手左哄右抱。从而把纪律弄得一片混乱。还有今天早晨王仲乐的奶奶来送他时,他有点撒娇,把奶奶的手机装到自己的口袋里不拿出来,他奶奶在后边竟还笑着哄来哄去的要,当我过去问清情况让王仲乐拿出来时,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子有点胆怯的脸,竟还说:“不给就不给吧,你就拿着吧”!我当时真是无语了。接着我就变得严肃了,最后也是在拉拉扯扯中才算结束。

其实这样的事情我遇见的很多,包括一些幼儿因为某点小毛病就三天两头不来幼儿园,家长呢也这麽顺从孩子,但结果呢,这些三天两头不来园的孩子明显的在各个方面不如那些坚持来园的孩子,进而导致步步不如人。

试着放手锻炼锻炼自己的孩子吧,其实他们有巨大的潜能都还没有发挥出来。让他们自己做你会有出乎意料的感觉,人都是在挫折中长大的不是吗?现在受点挫长大了才不会受更大的挫。你现在罩着他,那长大了谁罩着他呀,只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和羞辱!

篇16:多给孩子一丝甜蜜的教育随笔

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教育学生的故事广为流传,不同的老师可以从中汲取不同的教育营养,有的明白了教育的艺术,有的知道了批评也可以有这么好的方法。我一直在想,这个小故事也在提醒教育者,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教育孩子,都应该本着一个原则:让孩子尝出一丝“甜味”。

在孩子犯了小错误的时候,轻声细语是教育,暴跳如雷也是教育,目的`一致,为甚么不能选择心平气和呢?

在孩子遇到生活上的困难的时候,冷言冷语是帮助,耐心细致也是想帮助,为什么不能做到热情一些呢?

选择了心平气和,选择了热情细致,也就选择了给孩子一丝接受老师教育的“甜蜜”了。

由于幼儿年龄小,加上家长的溺爱,大多数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格外注意对孩子的说话方式,用我的耐心,正面引导去孩子,去护理孩子的每一个细节。

最近我班新来一名新生,由于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总是尿裤子,当我发现每次小便失禁的时候,她就会大哭, 而且就会吵着要妈妈,这时,我都会耐心的对她说:“哎呀,坤坤小朋友,来,老师帮你换下来哦,别哭哦,换下来就会舒服了,妈妈马上就来了。”她每次听到我这么说,都会立即停止哭叫。如果同样的场景,我采取了训斥的态度,比如说:“怎么搞得,怎么又小便在身上了”不但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促使她哭得更厉害。

篇17: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教育随笔

在询问孩子的过程中,大多孩子都喜欢“娃娃家”,而“娃娃家”又无法满足都想参与的孩子。在班上,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在选择角色时,总是很主动,也很抢眼,往往他们也总能选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但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不喜欢与别人争抢,往往在选择角色时也不那么的积极,也许他们在游戏中并没有满意。所以,在让孩子选择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孩子。

当游戏活动开始后,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在让孩子选择游戏时,看着孩子们举着的手,我也很难选择,也会故意选择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但又怕他们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能力不够,我也很矛盾。为了公平地让孩子选择,我把孩子分成5大组,分别是:菠萝宝宝、西瓜宝宝、葡萄宝宝、梨子宝宝、草莓宝宝,在一个星期的5天中,分别由一个组首先选择角色,如:星期一,由菠萝宝宝组的孩子们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样,每次游戏时,孩子都会有一次优先选择的权利。

篇18:趣味创编让孩子们爱上识字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呢?一件并非刻意的事例给了我启示。

我清楚地记得, 那天天灰蒙蒙的, 外面下着小雨, 我走进教室, 看到孩子们正个个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孩子们, 在上课之前, 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脑筋急转弯”怎么样?”“好, 好”声音整齐而洪亮, 只见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马上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好像个个都在磨拳擦掌似的。“有一个孩子在沙滩上行走, 他回头怎么也没有看到自己的脚印, 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室立刻沸腾起来了, 有的说:“肯定是脚印被海水给冲走了。”有的说:“肯定是那个孩子走在石头上的。”你一言我一语, 许多小手高举着, 刚才无精打采的样子一扫而光。是啊, 想到自己小时候和妈妈猜谜语的情景, 不也正和眼前的孩子们一样乐此不疲吗?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生字创编成谜语, 遵循汉字教学的规律, 岂不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死记硬背变为趣味识字、主动识字吗?

自从有了那一次宝贵的经历, 我在每节课前依据学生的欣赏趣味及能力水平精心制作与生字相关的“字谜”, 学生对展示的谜语感到很惊奇, 在课堂上他们兴趣高涨, 发言积极,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与此同时, 让他们渐渐喜欢上了语文课, 对每一堂课充满了期待。我想, 在语文课上不仅要体现老师的智慧, 也要有学生的精彩。

接下来的日子里, 我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创作字谜的方法, 激励学生主动探求、尝试。创作字谜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的特来创作, 比如学习“碰”字时, 可以根据字形的直观、形象编字谜:“石头石头, 碰出火花”, “亚”字头上两点就是火花, 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新字“碰”, 并能很快进行记忆。创作字谜也可以根据字形特点展开联想编字谜, 如在学习“闯”字时, 用课件展示出:一名将军骑着一匹马冲进城门。设计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编写字谜:“将军骑马冲进门”。在学习“闯”字的同时, 还可以把形近字提出来, 根据字形特点, 展开想象一起让学生通过字谜一一进行区别, 如“耳字进门听新闻”“口字进门问一问”“人字进门闪一闪”……通过创编字谜活动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也变得易于学生接受, 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也减轻了学生记忆的强度, 提高了学习效率。

当然, 创编字谜的方法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创编字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孩子们的“处女作”是多么地可笑和幼稚, 我们都要热情、真诚地表扬与鼓励, 让全体学生充分体验到创编字谜的快乐, 确信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并以更大的智慧力量及创新热情投入识字的“游戏”中来。其实在创编字谜时, 同一个字, 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创编方法。如“撞”, 有的学生编“手把儿童撞倒了”, 有的编“拉土造田”, 有的编“儿童撞到别人的手上了”……我觉得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 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让学生在编与猜的过程中认识、记忆生字。

篇19:给孩子“任性”的机会

我记得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老师说过:“教育要尊重规律和孩子的个性,为孩子留有余地,使其发挥主动性。”孩子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面对周围的事物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做法,作为父母的我们应管住自己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这么想、那么做的真实意图,才能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但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想当然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会对孩子说:

“学这个更有前途!”

“按我说的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怎么那么不知好歹啊!”

“你小孩子懂什么!”

“你是我生的,我有权利把你这样那样。”

……

这些熟悉的台词其实还是说明我们总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幌子在用自己的经验帮孩子做人生的各种决定,可能弯路是少走了,然而孩子少了犯错的机会,也就少了自我累积成长经验的机会,有的时候,不妨给孩子一些“任性”地为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和“关注”,事后和孩子一起总结反思、一起查漏补缺,如果孩子做了正确的决定,我们更要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下去,让孩子体会努力之后的收获,这会让孩子获益匪浅的。

女儿看了《魔笛奇遇记》后,喜欢上了吹笛子。不管她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只要她想,我都会支持。于是我给她买了乐器,请了老师。一天,她在练习的时候突然手舞足蹈起来。我以为练习的过程太枯燥了,女儿不想学了,正想鼓励她要坚持。女儿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妈妈,我只是想模仿一下贾斯廷的吹笛方式。”原来她并不是不爱学习,只是用她自己的方式在学。学了一阵子之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女儿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比赛,比赛前她对我说:“我会争取拿第一的。”我说:“这不要紧,妈妈让你吹笛子是因为你喜欢,并不是为了让你参加比赛,赢得名次,给我挣面子。”女儿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次比赛,女儿取得了年级第三、校级第二的好成绩。第一次参赛就拿奖,女儿非常高兴,我也很自豪。之后我问女儿:“如果这次没有拿奖,你还会喜欢吹笛子吗?”女儿狡黠地一笑:“妈妈,你太小瞧我了!如果这次没有拿奖,我会更努力地学习,争取下次拿奖。虽然妈妈说名次不重要,但是我也要学会胜不骄败不馁!”女儿的回答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有时候,给孩子“任性”的机会,孩子才能更好地长大。

篇20:给孩子自信教育随笔

有一次,我无意间看到一篇题为“被家长‘忽悠’长大的孩子更优秀”的文章,文中说道,某教师在家长会上与孩子的妈妈沟通时,说了孩子总是坐不住的.缺点。这位妈妈很有智慧,回家后跟孩子说,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说你以前只能安静地坐2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有进步了。孩子听后很开心,渐渐地他能安静地坐5分钟、l0分钟、15分钟……后来成为了优秀的大学生。故事中,妈妈以善意的谎言让被老师批评的孩子重新焕发自信,逐渐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妈妈的“谎言”与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现象不谋而合。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受触动,因为我班也有这么一位总是安静不下来的孩子,我用了很多方法都没能改变他的行为。我想能否借鉴故事中妈妈的方式?我立刻和班上另一位教师沟通,并达成了共识。

在一次午饭前,孩子们都安静了下来。我发现业业又开始“动”了起来,一会儿逗旁边的孩子说话,一会儿在活动室里跑来跑去。我忍住了想要批评他的冲动:“哟!业业刚才安静地坐了3分钟,有进步!”业业看了看我,马上坐了下来。一段时间过去了,我们一直坚持采用这种方式引导业业,我发现他好像有了一些变化。

一天,业业来到积木区玩了起来,我特意观察他能专心玩多久。可没过一会儿,他就“蠢蠢欲动”了。这时,我连忙对他说:“业业,你刚才专注地坐了5分钟,还搭了一间小房子,有进步,真棒!”听了我的话,业业继续玩起了积木。还说:“老师,我要搭一间高高的房子。”我说:“好!那你专心搭房子,我等会再过来欣赏。”又过了几分钟,业业还在专注地搭房子,我依约欣赏了他搭的房子。游戏结束后,我奖励了他一张漂亮的贴画。他笑得很灿烂。

上一篇:国外新产品扩散模型研究的论文下一篇:鞋产品上市的精彩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