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随笔

2024-05-06

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随笔(共12篇)

篇1: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随笔

今天的美术课是学画小猫。在认识了小猫的形象特点以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花猫的大体特征,然后便鼓励幼儿自由地进行画并涂色。

我看到不少幼儿在造型能力上有所进步,感到十分欣慰,但同时也发现有些幼儿组织的画面与我画的花猫十分接近,缺乏个人的特色。正当我暗自摇头,略感遗憾的时候,正好看到了陈天祥的画。我发现他在画纸上,赫然画了一个大大的椭圆形,椭圆形上还添画了几笔,并涂上了各色的纹样,构图十分饱满,色彩运用也很大胆。我便饶有兴趣地问:“陈天祥,你能告诉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吗?”“小花猫呀!”“那小花猫的脑袋呢?”“我的小花猫正把脑袋和他的身体卷团在一起睡觉呢~”一句不以为然的话震惊了我。找到了!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与众不同。孩子思维的创造性正是通过这小小的画面体现出来,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在讲如何表现小猫的头部画法,如何表现身体上的花纹。却忽视了小猫睡觉的特点。陈天祥这个调皮机敏的小男孩一语道破。想法实在可贵!于是,我马上表扬了陈天祥,并启发幼儿再去从不同的方面打开思路,展开想象……

接下来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了,有的表现出小猫上树的情景;小猫抓老鼠的情景;几只小猫嬉戏的情景,猫妈妈领着小猫玩耍的情景……

孩子买的画就是这样的妙趣横生。

但愿他们活泼的天性,无边无际的想象,在五彩的笔下自由的舒展和延伸,不会被我们的条条框框限制住。

篇2: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随笔

别让你的孩子失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像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你还记得自己孩提时很多的天真浪漫和奇思怪想吗?是否感叹岁月一步步侵蚀了它呢?你惊奇于自己的想像力是怎么丢掉的时候,是不是也得警惕自己的宝宝不再重蹈覆辙呢?课堂上老师提问:“雪化了是什么?”有一个孩子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老师生气地说:“荒谬之极,难道你连这点常识都不懂,你以为这是写诗呢?”让我们再看看美国课堂上发生的故事:同样是老师的提问:“树上的叶子是怎么掉到地上来的?”一个稚气的小女孩嘴里冒出了很多很多的答案,她说:“爬上树摘、用剪子剪、使劲摇……”虽然没有一个是标准答案,但老师还是笑眯眯地听着,并竖起大拇指赞扬学生“想法多”、“有创意”。

是的,谁不曾有过充满想像力的童年呢?遗憾的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想像力最后都是被一次次的考试和所谓的标准答案抹杀了。

四种方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还直接关系到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要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指导孩子丰富头脑中表象的储存。表象是外界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影像,是具体、形象的。因为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材料,所以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多,就有进行想象的丰富资源。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走亲访友等,都可以让孩子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为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可以让孩子用语言描述或者通过写日记把头脑中的表象再现出来。

2、指导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想象以形象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比如,让孩子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平时可拿来翻阅。

3、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孩子的脑海中,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十分有益。当孩子的活动成果得到展示或者获得表彰奖励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想象力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4、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孩子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有时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这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不要冷言冷语,更不能随便阻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去编去讲,适时地给以赞扬,指出不足。

篇3: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随笔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滋养人类心灵的精神营养, 就像人的身体发育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物质营养一样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难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阅读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外也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爱上阅读, 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到快乐, 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他们才会主动地、自由地阅读。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过早地介入学生的阅读, 要适当地做些引导, 可表扬, 可点拨, 可要求, 有了阅读的兴趣孩子才爱上阅读。

2.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 感悟古诗。

古诗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 最适合吟唱。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利用这一特点, 这样做是符合诗的本性的。从源头上讲, 诗和音乐是二而合一的, 它们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才分化的。但是就算在分化以后, 诗依然始终携带着着音乐的性质, 所以人们常常把诗又叫诗歌。诗歌即是说诗可以歌也。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古诗这一特征尤其鲜明。古人吟诗就是唱诗。虽然我们今天已经基本不知道古人是怎样吟诗的, 但是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我们对诗的理解尝试运用这种方法。“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学古人如此一吟。教学《望庐山瀑布》时, 就可尝试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先做示范, 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吟唱一番, 提醒学生注意吟唱的语气、语调和节奏。经过几遍示范, 学生就会掌握一些要领, 比如, 学生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该读重、读慢, 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 气势磅礴, 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 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 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 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应该重读, 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吟唱技巧的基础上, 接下来就让他们自己试着做, 教师要不断指导他们, 提醒他们注意吟唱的抑扬顿挫, 引导他们真正进入诗中, 品味出诗的情韵。这样学诗是很有趣味的, 能让学生依稀领略到古人的风范, 较好地还原和理解古诗。

二、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作文历来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学生怕写, 教师怕教。这历来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语文新课标指出, 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认识生活, 走进生活, 积极挖掘, 努力打开作文新局面。

积累。首先, 朗读和背诵, 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提高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 促进写作, 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 积累语言。在课堂上注意训练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从中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 精美篇章, 不断充实语言库存, 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能力。其次要精读, 选择材料。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 (能动模仿) , 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 得到启发, 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 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 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

2. 通过写日记、周记、读后笔记来提高写作能力。

坚持写日记、周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由于日记、周记的内容很广, 可写听到的、看到的, 也可写想到的。总之, 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也能写真实的事情。写读后笔记也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 阅读之后, 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 或摘录好词好句, 或体会文章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培养学生练后反思、有错必改的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 每位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练习, 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但在其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做完题目就认为是大功告成, 没有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 因此, 缺少反思和改错这一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 习题做完之后, 经过复查, 如做对了, 应反思“是怎样做出来的?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等等。如果错解了, 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等等, 力争做到“吃一堑, 长一智”, 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2. 坚持阅读、积累、勤动笔的习惯。

每天保证让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 内容包括书报、电视节目等;同时养成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坚持做好读书笔记。读到文章中好的材料或者有启发的问题, 立刻圈点勾划或抄录下来, 然后归纳要点, 认清妙词佳句, 辨明蕴藉精妙之处, 并且记下心得体会, 形式内容不限, 可以是只言片语, 也可以是格言警句和精彩文段, 还可以是漫画创作等。这样在丰富学生词汇、语感的同时, 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鉴赏能力。经过实践, 我们会发现凡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的学生, 他们的思维会更敏捷,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会提高很快;反之,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老是停留在原地不动, 或者提高很慢。

篇4: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所有孩子都具有艺术的天性,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天赋。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也就是说,让孩子画画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那么,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我上美术课的时候,无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在巡查时,都会有学生指着自己的“杰作”悄悄问我:“老师,我画得像不像?”为什么学生总是强调“像不像”呢?如学生画鱼,要画得像现实中的鱼才是一幅好画,反之,画得不像的画无论这幅画本身多么具有创意,多么妙趣横生,也不是一幅好画。甚至还会因为这幅画而受别人的嘲笑:鱼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画得乱七八糟!

学生存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学生本身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只是片面追求写实。这样下去,必然会严重阻碍创造能力的发展。其实,回答“像不像”的问题,就是指“复制”得如何。绘画是一种技能,可以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因为临摹他人,而扼杀创造力的技能。为了避免绘画成为创造力的“杀手”,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绘画要体现创造力。这样,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给孩子一双慧眼

大自然是美的,但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儿童画画,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关心周围的事物。时时刻刻留意身边的新鲜事物,以积累大量的绘画素材。其次,要培养观察能力,重在扩大视野和对美的感受。观察是孩子写生的初步训练,培养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在课堂上让孩子凭记忆画《生日》。最后,还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提高儿童审美水平。这点,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评学生作业”这一环节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这幅画好不好,好在哪里?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想象的方法

1.鼓励学生去作各种猜测和幻想。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比如同学们想象自己去海底探险,乘坐飞船到太空旅行等。这些与人的愿望相联系的对未来的憧憬都是想象。记得上一节美术课时,我要求同学们画一幅《过生日》的创作画。有的同学画在家过生日,或在大酒店过生日,画面都比较普通。后来,我让他们去幻想在各种地方,包括目前还未能到达的地方过生日的情景。于是,经过思考,学生完成的作品形式多样、富于童趣,改变了过去“千人一面”的教学效果。有的同学画自己乘坐着大鸟或者飞机到天空中过生日,有的同学画自己和小乌龟一起在海底过生日等等。

2.善于把自己的梦境和希望体现出来。

梦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天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境都会在梦中出现,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有些同学吹嘘:我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成了个宇航员……梦的世界是瑰丽多姿的,把美丽的梦搬到画纸上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有个学生,她是一个既爱画画又爱想像的孩子,她觉得现在的城市就像个“水泥森林”,一点也不美。于是她大胆设想,画出她理想的城市:房子很漂亮,有的像苹果,有的像兔子,有的像蘑菇。街道是五颜六色的,汽车上面长着一双翅膀……的确,生活充满希望,想象更丰富。

3.借助生活中的原型去想象。

创造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往往受到类似事物的启发。猫是吃鱼的,这在生活中是很平常的事。别人画猫吃鱼,一般都是在猫的嘴边画一条鱼。但是,一幅日本获奖的儿童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作者画了一只有着透明肚子的猫,肚子里有一条鱼。作者采用了透明式的观察法,凭借着想像把猫肚子的世界窥探得很清楚。他不像其他小作者那样直接画猫爱吃鱼,而是通过肚子里的鱼显示出猫爱吃鱼。这样的画,以生活中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加以丰富的想象,是十分新鲜和独特的。

四、不要让创造力被技能压垮

俗话说“法无定法”,就是说绘画没有一定之“法”,怎么画都可以。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技能的模仿,高明的教师不是那种善于把孩子训练成技能熟练的“小工匠”的人,而是要善于发现儿童在偶然中获得探索的欢乐,引导儿童通过偶然而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断在探索中“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玩”。

有一次,我布置学生画三条鱼。但在巡查时,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只画了一条,于是我问他:“老师不是布置你画三条鱼吗?你为什么只画了一条呢?”他说:“还有两条游到那边去了。”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但想想,这又何尝没有道理呢?从表面上来说,他只画了一条鱼,“好像”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但是,他其实已经在绘画过程中开动了脑筋,激发了创造性思维。这幅画的“三条鱼”,是靠小作者的语言帮助才得以实现的。有没有更好的表现方法呢?这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经过我的引导,学生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学生作品效果非常好。

总而言之,艺术创造因其所具有的特性,在艺术教育以至整个教育中都占有独特的重要位置,我们要积极而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孩子画画时,要使自己大脑中的想象区经常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放开思维,不要怕想象荒唐,不要怕想象失误。这样,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们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篇5: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随笔

聋哑特殊教育论文:给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

陕西省铜川市聋哑学校 巩 莹

【摘 要】美工教学是为解脱聋生身心的双重缺陷,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残而不废的新人,让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的有生力量。美工教学对于提高聋生的基本素质,增强聋生的自信心,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全面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聋生 美工课教学 自信心 人生观

聋哑孩子由于听力失聪,他们感知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停留在较浅层面,且非常有限。因此,培养好学生的想象能力,成为聋校美工课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我就聋校美工课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聋生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

这些聋哑孩子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但脑袋还是很聪明的,并且由于聋哑,他们在作画或手工制作时更容易百分百投入,因此在教学时,要不拘一格,顾及大部分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自信心。聋童在美工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书上有什么他就画什么,老师示范什么他就学什么,模仿能力强,独立运作能力差的状态,因此,要让聋生随心所欲地表现自我的创造力。教学时,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材料,让聋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进行绘画,想到什么画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画面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每一个聋哑学生,才能用伯乐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不断的激励,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聋生对美工课堂教学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聋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美工教学以往被戴上“副课”的帽子,在教育中的地位没有足够的重视。它不同于语文、数学课,要让聋童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很多知识,而美工课自主空间很大,是一个充分调动手、眼、脑等各个器官参与协作,发挥创新性思维能力最为充分的课程。美工课是以强调个性的张扬、活动的开放、平等的交流、愉快的探讨形式,而较其它课程具有绝对优势。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所感所想,大胆地对一些事物进行联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聋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具有天性的好奇心理和强烈的创新愿望。创造性的思维能使聋童更灵活主动的去寻求知识,通过这种思维的实现,聋童可以感到自身的与众不同从而产生自信与优越感。如在给学生教调色这几课时,我先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以玻璃杯进行现场调色让学生观察淡绿色是由绿色与黄色混和调成的。但之后的紫色和橙色,我不再继续做演示,而是通过提问和对色彩的欣赏观察,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自己尝试着对颜料进行混和,观察色彩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聋童不是直接在获得教师给予的答案,而是在感受通过自身探索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对于幼小的聋童这就是一种创新行为的实践。这种行为直接刺激着他们的学习动力,并从中获得自我肯定。所以当课程结束以后,很多聋童会继续尝试其他颜料的混和,常常会自信的跑来告诉我他们知道其他的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并自觉的运用在自己平常的绘画当中,开始很好的良性循环。因为创新意识就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培养并拥有这种心理取向以后,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聋童可以逐渐拥有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如教学生画“小鸟”时,我先在黑板上随意画了一个形状,然后顺着这个形状慢慢添加了尖嘴巴、眼睛、尾巴和爪子,一只欢快的小鸟呈现在黑板上。接着,向学生介绍了鸟的各个组织部分,继而把教学引向深入。(教学论文 )“这只鸟不好看,看老师给它穿上漂亮的外衣。”于是我在鸟身上涂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并出示相似范图,让学生欣赏,指出鸟的形状,花纹的差异。接下来,我要学生上来画随意形,再由学生添加造形,这时候,教室里已经沸腾了,孩子们按捺不住创新求异的欲望,巴不得都上来画。课后学生的作业充满了儿童天真的个性,所有的画无一相同,展现出他们各自内心的世界,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创设宽松学习环境,丰富聋生内心世界

学生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往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坐端正,不许吵闹。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学生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在上课时,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老师给学生们多些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工活动不仅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使聋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走出荒凉和贫瘠,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丰富、充实。在教学中不要随意扼杀学生美工作品中所体现与众不同的东西,无论好与坏,只要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做的美工作品,都不要横加指责,因为这都是他们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他们心灵的反映。?教师不给学生的作品评分,分别给予不同的赞赏和鼓励,不造成学生自卑的心理。让聋生在美工活动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表现美的欲望。通过大家的品评,聋生的自信、自强、自爱心会逐步增长,从而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篇6:给想象插上翅膀作文

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到了,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科技节开幕式。最精彩的就是各种无人机表演。我们冒着严寒围着学校大操场站成了一圈,仰着头期待着无人机出现。

突然,“嗖”的一声,一个UFO形状的无人机从地面冲上了天空,不一会儿便冒出像葡萄般的紫气,一下子把天空照得美艳无比。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大叫了起来:“哇!”紧接着一架像火箭一样的纸飞机上场了,一上天空,它便悠闲地躺着睡起大觉来,不一会儿又翻起跟斗来,可爱极了!接下来无人机表演更是精彩,有 “愤怒的小鸟”“变型金钢”……它们在天空上下盘旋,有的还喷出烟雾。看着这么精彩的无人机表演,同学们开始争论起来,女生们说:“1号无人机一定赢。”男生们却表现得很镇定,心里默默地为2号无人机打气,最后2号无人机赢了,这时男生们终于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地呼叫了起来,而我们女生们一个个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难过地低下了头,不过看了这么精彩的表演,大家早就不把输赢当一回事了,个个都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精彩的无人机表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更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种下了科技的种子,说不定哪一天它会生根、发芽,长成茁壮的大树。

篇7: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随笔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主动地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教育过程。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x,从而形成热爱科学的积极和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关于空气的教学中,孩子们分享了科学的乐趣,懂得了许多与空气相关的科学道理,激发了他们从小对科学的兴趣。同时,我作为老师,也在教学科研中得到了成长。

为了迎接20xx年庆元旦亲子联欢活动,幼儿园给每一个班分发了足量的气球,以便于装饰活动室之用。我们几个老师不一会就吹了好多气球。这时,孩子们看见这五颜六色的气球兴奋起来,有的拿起一个气球就吹,有的抱起一个气球舍不得放下。这时,孙俊淼拿着一个气球放在嘴里怎么吹也吹不起来。他垂头丧气的来到我面前说:“老师,你是怎么吹气球的?你放在嘴里气球就鼓起来,我放在嘴里怎么就鼓不起来呢?”

我听了他的话不自觉的笑了起来。不经心的说了句“我让气球吃了空气,气球吃饱了,肚子就鼓起来啦”。孙俊淼是一个比较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听了我的话后,疑惑得眨巴眨巴眼看着我说“老师,我怎么没看见你嘴里有东西啊,空气是什么?”孙俊淼这一说,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孩子们的兴趣点、好奇心,是主动的探索欲x。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但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空气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孩子们并不了解,我不能失去这的传授科学知识机会。俗话说“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我想到了,就要做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是我对平时教学工作的更高追求。没有科学活动,也就没有幼儿的科学观察学习。我要让孩子们了解空气。于是“找空气”的科学课在我的心里产生了。

说干就干,我放下手中的气球,准备起了实验材料。我到实验室拿来气球、玻璃杯、吸管、碎纸屑、保鲜膜若干、塑料盆、水、蜡烛、打火机。

第一个小实验,我先出了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最后谁也没猜中。我揭示了谜底—“空气”。并引导孩子们说一说空气在哪儿,你看见了吗?闻到了吗?摸着了吗?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皮球里有空气;有的说……气球里有空气。接下来,我进一步引导孩子了解空气特性:孩子每人一个保鲜膜,在室内四处找空气:先张开保鲜膜口,然后再捏紧袋口。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观察空气的颜色,请孩子透过装有空气的保鲜膜看老师,能不能看得见?摸一摸空气:伸手摸一摸,看能不能摸到空气?闻一闻空气的味道:我让孩子用鼻子深吸一口气,闻一闻空气是什么味道的?孩子们都说没有摸到,没有闻到,只透过鼓鼓的保鲜膜看见到老师了。我根据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启发孩子说出:空气无色无味,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透明气体。同时我让幼儿试着把保鲜膜里的空气向自己的脸蛋上挤压,让幼儿感受空气有流动性。

第二个小实验,我和孩子们一起做找空气:将纸片放入玻璃杯,倒扣杯子,垂直压入装有水的盆中,看一看纸片有没有湿?为什么?孩子们非常专注、入神,都带着神秘的眼神看着杯子中没湿的纸屑。为了证明空气的存在,我把扎紧口的气球放在水盆里,气球会浮起来,说明空气进入气球。把气球浸入水中,用针刺一个小孔,然后挤压气球,小孔出就会冒出一串气泡,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孩子们看到冒出的一串串气泡,高兴地拍起手来。

第三个小实验,孩子用吸管插入水中吹,水中会冒气泡,说明人体中也有空气。做完这些,我让孩子们联想一下:哪些地方还有空气?孩子们的思维放开了,小嘴巴像开了闸的洪水,滔滔不决的说了起来。

为了让幼儿了解空气和人类的关系,我请孩子们用手捏住鼻子和嘴巴,亲身体会不呼吸的感觉,如果不能呼吸,人会怎样?——人离开空气就不能生存。我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两支蜡烛谁先熄灭?为什么呢?让科学告诉幼儿:空气能助燃。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总结:空气是我们的好朋友,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空气。如果空气被污染,人类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大家都要保护环境,保持清新的空气。

活动延伸环节,我和孩子们完了一个“好玩的气球”游戏。孩子每人一个气球,把它吹起来,不扎口,然后松手放开气球,这是气球在空气泄漏的作用力下会向前飞去。利用这一现象,我简单地介绍了火箭升空的原理,向幼儿讲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使幼儿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个个睁大了双眼,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感受了科学活动带来的魅力。

篇8: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充分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 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想象的空间。一次带孩子们散步, 调皮好动的徐胤凡意外发现了一大群蚂蚁, 孩子们对此很关注, 议论纷纷。有的说:“蚂蚁的身体有三节。”有的说:“蚂蚁头上有一对触角。”还有的说:“蚂蚁有六条腿。”此后孩子们不仅对蚂蚁而且对其他虫子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 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虫子的图片、图书, 还请家长帮忙收集各种昆虫的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分析了解各种虫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我让幼儿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虫子, 尝试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小虫子, 孩子们的兴趣极大, 一段时间里, 班里的孩子一谈起昆虫, 个个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当我让孩子们画各种昆虫时, 我没有要求幼儿应该怎么画, 不应该怎么画, 而是让他们随时随地即兴发挥, 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使他们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中, 孩子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没有强制的命令, 没有被迫的模仿, 一切都是那样自然, 水到渠成。

二、营造富于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1.创造宽松 、安全的心 理环境。

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些想法在幼儿头脑中原本没有, 如果成人不横加干涉, 他们会自己创作, 自主调节自己的行为, 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班上有位小朋友受到动画片《猫和老鼠》的影响, 认为老鼠聪明可爱, 猫就特别愚蠢, 总是被老鼠玩得团团转, 因而它就把“猫捉老鼠”画成了“老鼠追猫”, 此时幼儿想到什么就画什么 , 想象与现实融合, 思维不受任何局限。这些在成人看来有些“出格”、“错位”的画面往往体现了幼儿自身情感的好恶 。在绘画活动中, 如果幼儿真的出现了不正确的认知, 成人不必大惊小怪, 打断幼儿的绘画活动, 急于纠正其绘画内容, 而应在事后引导他观察、了解相关事物的特征, 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 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 老师应多加鼓励, 甚至帮助所有欣赏者包括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创意, 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为他们留下一生中最珍贵的纪念。

2.创造丰富的 物质环境。

在蒙台梭利看来, 儿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们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各种信息, 并将它们内在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儿童并不是被动的经验接收者。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引起学习者兴趣的环境中, 儿童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产生自己的想法, 为了让儿童及时做出反应, 在儿童进入环境之前必须精心准备。

皮亚杰认识理论认为孩子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应充分利用活动室的三维空间, 让活动室的每个墙面、每个角落都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 成为幼儿创造的展示。孩子通过摆弄、操作这些材料, 不仅使自己的创造欲望得到满足, 还会在探索中获得学习经验。同时, 丰富的材料便于幼儿自由选择, 而多种材料又可以引发幼儿的不同创意。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为孩子提供多种材料, 如吸管、毛线、小棍、糖 纸等 , 并请孩子 一同收集 , 使孩子从 中感到乐趣、责任。

三、启发点拨, 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纲要》指出 :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 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我们班的奕奕小朋友是一个“马大哈”, 她的想象力很丰富, 胆子很大, 构思新颖, 但她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动作快、作品毛躁、画面颜色单调、喜欢听好话。我一方面肯定她的独创性, 及时表扬她, 另一方面用商量的口气跟她说:“如果涂色能再认真些, 颜色再多些, 我想这张画肯定会更漂亮。”也许是女孩的天性———爱美的缘故吧, 不管什么画面, 她都喜欢画上翩翩起舞的蝴蝶、振翅欲飞的蜻蜓。我在赞赏她良好作画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她联系生活经验, 拓宽思路, 向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如画荷花的时候, 她画了一些鱼, 我就启发她谁最喜欢在荷叶上呱呱地唱歌, 于是她又画上了可爱的小青蛙, 水里还加了小蝌蚪……慢慢地她的思路开阔了许多, 作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对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 我更是不断鼓励、赞赏他 (她) , 使他们充满信心, 大胆绘画。

四、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都非常爱惜自己的作品, 如果不小心把自己的作品弄脏或被其他小朋友弄坏时, 就会大哭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 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 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如在美术活动《树叶》中, 平时喜欢说“老师我不会画, 我不想画”的心心, 手上拿着三块大小不一的绿色色块及一团黑色色块的画, 高兴地对我说:“老师, 你看, 这是我画的, 绿绿的是叶子黑的是蜗 牛 , 还有……”当 我看到那 张黑乎乎 、脏兮兮的 画时, 我真的没有好心情, 但看到她期待的眼神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又笑眯眯地接过画看了看, 对她说:“你今天有进步, 真棒。”并大大地表扬了她。经我的鼓励、表扬、赞赏, 心心更有信心了。她说还想画一张, 我很高兴地启发她:“你能把叶子上的叶脉画出来吗? ”她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不会。我鼓励她说:“你一定会成功的。”虽然她画的叶脉是不太像样, 但我觉得她已经进步了。在老师的鼓励和她自己的努力下, 心心的绘画水平提高得很快,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总之, 教师对幼儿表示尊重, 不仅能使幼儿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 头脑更聪明灵活, 作品内容更丰富多彩, 还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得更宽广, 想象力也像插上腾飞的翅膀越飞越高, 越飞越远。

实践证明,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 他们既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 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 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 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 从而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一部分, 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及创造性思维, 使之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美术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创造性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小鹭.日本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6.

[2]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篇9: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唱歌课中应该“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学生“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为了使这一教学任务得以实现,唱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想象”这一心理过程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接受言语能力差,感受音乐能力不强,给唱歌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必须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词与曲的联系,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那么,如何在唱歌课教学中,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培养音乐想象力呢?

一、借背景——给学生想象之源

无论文学作品,还是音乐作品,都无疑是作者对时代、对人生、对真与美的、对爱与恨的歌唱,有的音乐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例如在欣赏教学一组台湾民歌《天乌乌》、《宜兰童谣》、《高山青》时,我就精心设计一组故事链接:从1994年起,作曲家鲍元恺每年到台湾省访问。在台湾,他尽一切可能接触台湾的传统音乐,他心旷神怡地领略了祖国宝岛的山风海韵,同时也粗略地了解了台湾不同族群的传统音乐和与此有关的背景资料,经过大量的考察、搜集、整理,在2000年创作了交响组曲,其后,这部作品多次在欧洲演出。通过这个故事链接,让学生尝试去想象台湾音乐的风格与魅力,从而让学生通过音乐去想象台湾的风土人情,为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服务。

巧妙利用好每一个故事契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懂得把故事与音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搜集音乐背后的故事,做个有心人,只有这样,才会给孩子注入源源不断的想象活水。

二、析歌词——给学生想象之体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小学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

例如教学歌曲《愿祖国花好月圆》时,让学生从充满诗意、充满韵味的歌词出发,去理解音乐的内涵,比如“你在海那边,我在海这边,千里迢迢我们隔不断。我在水这边,你在水那边,亲爱的祖国把我们一线牵……愿祖国一轮明月,圆上加圆。”让学生通过朗读、分析,想象歌曲的意境,从而领会大陆与台湾血脉相通,理解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愿望,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抒发感情。

歌词是表达生活、抒发情感的载体,特别是内涵丰富的歌词,就值得我们引导孩子仔细揣摩,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升华情感、丰富心灵。

三、观插图——给学生想象之魂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如教学《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可以结合丰富、形象的图片来让学生初步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感受奥林匹克的精神,感受北京奥运会的魅力,感受祖国的巨大成就,从而受到力与美的熏陶。比如观察鲜艳的五环插图让学生想象它的含义,观察运动员竞技图片让学生想象是什么运动。通过图片与音乐的结合,学生的运动兴趣很快就调动起来了,学生就可以带着这份兴趣走进生活,让音乐与生活融为一体。

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图片,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促使学生音乐思维形象化,更好地感受音乐。

四、创舞蹈——给学生想象之境

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舞蹈离不开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舞蹈中表现得更酣畅淋漓,二者相得益彰、共融共生。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音乐教学中,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例如,学习歌曲《中国功夫》时,可以根据歌曲的“律动”,编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演唱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学生们时而捏紧拳头,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如同一棵傲然挺立的松,时而挥动右臂,左手插腰、右手枕头如同一张有弹性的弓……又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关键是让学生结合童话内容,配以乐曲《祝你圣诞快乐》、《悲歌》、《梦幻》,让学生编排童话剧,特别是小女孩的角色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走进了小女孩的生活世界,而且舞和曲结合紧密,深情地再现了小女孩的痛苦、孤独、寒冷以及社会的冷漠,有助于学生“音乐想象”的进一步展开。

根据音乐,创作形式多样的舞蹈,引导学生从想象音乐意境向表现音乐意境过渡,这迈出了多么重要的一步啊!但这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提高素养,做综合型教师。

篇10:给孩子的作文插上生活的翅膀

带着生活走进语文,带着文本走进生活,让生活与文本融为一体,是我们语文课堂努力的方向。充满生活情趣的语文课堂如鱼得水,它能真正让学生从单纯的文本中走出来,去领略、享受语文课堂的美妙。我一直在努力尝试与实践着‚快乐语文?快乐生活‛这一主题,也初尝其乐。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生活积累、拓展生活思维对孩子写作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啊!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围绕‚生活作文‛展开,因为这样可以让写作化难为易、化虚为实。下面谈谈我的一点肤浅之见。

一、培育生活情感,让学生写作有魂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真实生活的流露,而情感往往是学生作文里所缺失的。学生的作文往往是言不由衷,文中很难看学生表真情。如有一次作文,题为《我的妈妈》,孩子大多是用作文辅导书加工借鉴而成,不能写出自己心底的声音。是孩子没有细心观察,还是孩子缺乏体验?我陷入了思索中,为此,我以‚我上学时的妈妈‛、‚我放学后的妈妈‛、‚我取得成绩后的妈妈‛、‚我成绩下降后的妈妈‛、‚我生病时的妈妈‛、‚我受委屈时的妈妈‛等为题让学生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去搜集与妈妈有关的生活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搜集,学生的直观材料可多了。在汇报收集的材料中,学生们一改往日沉闷的气氛,收集材料,对妈妈认识升华的成功体验让

他们喜不自胜,沉浸在幸福中。有的学生说:‚我生病了,妈妈总是煎荷包蛋、熬瘦肉汤给我吃‛。有的学生说:‚上次考试我得了第一名,你不知道我妈妈有多高兴。快乐能和别人分享,我学习劲头更大了‛。有的学生说:‚我的字写得丑,经常被同学们笑话,但是回到家里,妈妈让人感觉总是那么温暖,好总是对我说:‘你还小,我看好你,你会行的!’‛。有的学生说:‚上学时,妈妈总是叮嘱我多穿点衣服,路上小心‛。模糊的妈妈影子在学生心中顿时清晰起来。在学生收集好材料之后,我精心设计了一节‚亲情作文课堂‛。我以歌曲《妈妈怀里的歌》为故事背景,配以饱含深情的导语:汶川地震中一个母亲,为了孩子生命的延续,可以用自己的身体作代价。母亲啊!您那无私无痕、无垠无价的真爱一次一次拨动着我们心灵深处的那根情感之弦。同学们,也许你的母亲是平凡、卑微的,她的爱对你说是那么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点滴之爱汇集而成了如江流河涌的伟大母爱。你们是多么幸福啊!请你们用心和笔记下来自母亲那里的点滴之爱吧!真情的感召,真诚的感动,让学生开始在作文中去记录妈妈的影子。以情蕴情,以我心写我文,让学生的作文一下子‚活‛起来了!有的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每天上学时,妈妈的一声叮咛,我不再感到厌烦,它好比我头顶上的一盏灯。有的学生写道:以前我不敢写我的母亲,因为我的妈妈是个残疾人,每当她一拐一拐地到学校给我送饭时,我是多么难堪啊!我为有这样的母亲常常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我曾为此哭泣过。可是今天我才发觉,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傻子,因为我忽视了这份最浓、最伟大的真

情。妈妈,我能有您这样的母亲真是莫大的荣幸……。材料是写作的源泉,情感是写作的灵魂。孩子们并不缺乏情感,而是缺乏更有效的培育。以这次课堂为契机,我因势利寻。大做情感文章,走‚情感作文‛的模式,充分利用好每一次文本时机渗透情感。如利用文本《圆明园的毁灭》培育学生关注祖国的情感,利用文本《她是我的朋友》培育学生关注朋友、友爱待人的情感,利用文本《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让学生理解‚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情感的培育与积累让学生的作文从空洞走向鲜活,让学生的作文朝‚说真话、表真情‛的方向走下去。然而,情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真诚,情感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在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鼓励学生走出自我,走向生活,享受生活,培养更广泛的爱好,只有多融入集体才有更多、更深刻的体验。、鼓励学生记下生活中的点滴心动,发挥日记的作用,让学生及时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委屈之情、悲伤之情、快乐之情、烦恼之情等)装进日记本。、充分利用语文活动课进行情感交流,组织各种不同的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快乐大本营》、《幸福知多少》、《忧忧心声》等。

二、丰富生活积累,让学生写作有源

没有生活积累,学生的作文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活动空间小,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十分有限。写作时,孩子们常感腹中空空。有一个孩子给我的感触很深:一学年中写一件有趣的事,他总共写了五次,次次都是‚钓龙虾‛,文字相差无几。更有的同学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总是‚新罐子熬剩汤‛。这一现象给了我很大的反思:对于文本中的好词佳句,怎么不会用呢?原因在于没有生活实践,再美的语言找不到应用的最佳语言环境。生活积累的匮乏,让学生的作文陷入了困难。怎么办?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有限让我选择了两条方案:一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图片,拓展学生生活视野,特别是让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二是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如何让学生由引导走向自主,再形成习惯,我尝试着‚两个结合‛:

1、课内与课外结合 充分开辟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如兴趣活动,组织学生下棋、打球,培养健康的爱好;智力活动,组织‚有趣的字谜‛、‚你演我猜‛开拓思维;能力活动,组织‚小小辩论赛‛、‚小小外交家‛让学生享受语言的美妙。课堂外,鼓励学生多容入班集体、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组织几人一组假日爬山、钓鱼等。

2、教师与家长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用多种方式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在家庭里能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孩子的生活注入活水。丰富生活积累,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生活体验,拉近了生活与文本的距离,让写作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心灵。学生的作文有了更大的空间,如写事,有的写钓鱼,有的写劳动,有的写做小飞机,有的写给自己烫发……,真正让学生走出了写作无源的尴尬之地。

三、拓展生活思维,让学生写作想象无限

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变得绚丽多姿,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而想象思维来源于生活实践,它是生活理想、愿望与追求的真实体现。如何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我引导孩子注重好四点: 1、多注重课外文本的阅读; 2、多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会用事实说话; 3、当生活的有心人,注重留心我们周围的生活动态; 4、当好时事小灵通,注重留心国内外大事。因此,我带领孩子们走进了文本,把学生带进了想象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有一次想象作文,编一个童话故事,我画了一幅漫画《猫的烦恼》,让学生想象。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猫为什么烦恼,是因为让主人宠坏了,逮老鼠的本领下降,不能自食其力。‛有的学生说:‚猫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很不受欢迎,人们责骂它,所以它很烦恼。‛有的学生说:‚我们乡下粮食多,空气好,老鼠长得又肥又壮,猫工作起来很吃力。‛有的学生说:‚大概是因为鱼儿不好吃吧!你们看,现在的鱼受到各种污染,化肥、农药等让鱼儿不再是那么可口,而是影响猫的健康啊呀!‛……这时,再让学生展开想象编写童话故事已经水到渠成,一篇篇带着学生生活体验和童真趣味的想象作文就这样出炉了。再如:在一次想象未来科学产品的习作课上,我就以《未来的汽车》为题让学生想象,学生有生活的体验再扬起想象的风帆,让他们真正享受的想象自由飞翔的快乐,也让他们经历了一次思维的创新。他们的想象可谓丰富多彩:有的说像一座小沙发,可以折叠,可

以在上面睡觉,可以当蹦极玩,有的说可以以太阳能为燃料,排气管释放的是清新的森林的芬芳,有的说这种汽车在遇到紧急的情况时能像汽球一样自动升降,从而成为最安全的汽车,有的说这种汽车具有和人对话的功能,能随时随地调节司机的情绪……这么多美丽、神奇而无边的愿望从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迸发出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拓展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习作成为孩子们快乐的乐园:驰骋想象、憧憬未来,有序地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篇11: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随笔

[222100]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张  勇

[内容提要] 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科技创新能力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想象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想象能力是可以训练培养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多途径的,本文主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探讨了三个方面途径: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二、通过语言训练,三、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而想象能力正是这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科技创新能力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想象可以给人们的思想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突破时空的阻隔,达到“思通千载”“视通万里”① 的奇妙境界;想象可以激发人们大胆探索,敢于探求未知的领域;想象可以鼓励人们勇于创造,努力去摘取为人类造福的智慧硕果。如果离开了想象,人们既不可能有什么预见,也不可能有什么发明创造,人类将永远处于一种蒙昧混沌的状态。语文教学,作为各门学科中的最基础的学科,对于培养人们的想象能力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的优越条件。

心理学认为,想象按照其内容的创造程度和想象的形式,可分联想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一样,想象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想象能力是可以训练培养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㈠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心理学认为,所谓想象,就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所以,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表象越贫乏,其想象越狭窄、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必须先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语文教材所反映的生活尽管是间接的,但它往往是对课文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是学生学习的极好的范例。因而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正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储存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作者们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写就了一篇篇想象瑰丽的华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无论是想象瑰丽、光怪陆离的《西游记》,还是状鬼写妖、扑朔迷离的《聊斋志异》,无论是李白笔下令人心仪的神仙世界(《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郭沫若编织出来的天上街市的奇妙的美景(《天上的街市》),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表象积累的原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文章的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的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并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如在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时,就要根据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景象,去感知作者为我们所展示的三峡的一幅幅瑰丽奇特的画面,再现瞿塘峡的雄奇、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并从作者的寓情于景的描写之中,领悟到作者正是把五彩缤纷自然景物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奋发进取的力量。这样,学生在阅读之中,如同陪作者一起散步,同作者一起思考,同时又加进了学生自己的感受,唤起了自身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生活表象积累。

2、借助课文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视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去领悟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在学习“春风图”一段文字时,就可通过指导学生美读来引爆学生想象的火花。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一词要重读,以唤起学生被母亲抚摸时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触觉想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文中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等需要读重音,以唤起学生的嗅觉想象;“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这里的“清脆”、“宛转”、“应和”、“嘹亮”等词语要读得清脆响亮,以激发学生的听觉想象。总之,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要带着一种盼春、喜春、赞春的心情去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之中,头脑之中再现出一幅温暖和煦的春风图。

3、利用“意义空白”,开发学生的想象。

在中国画技法中,非常讲究“空白”艺术,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文中也十分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创作主张和艺术表现手法,认为“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上”①。这种表现手法,如果运用到文学作品之中,就形成了作品的“意义空白”。而这“意义空白”恰恰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许多篇章留有“意义空白”。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以“活该”二字独立成段作结,其意义空白给人对善与恶、美与丑的思索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运用想象去体会其丰富的言外之意,去充实这一“意义空白”。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强调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②从这个意义上说,充分地利用教材不但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表象,反过来,借助于想象,又可以帮助我们欣赏到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美感,陶冶我们的性情。

㈡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要在语言的调节之下进行的,并且要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就如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就会使学生的想象永远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上来,其想象能力也就缺乏广阔性、深刻性和更加严密的逻辑性。心理学研究证实,同样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其想象表达能力也是不同的。事实表明,具有丰富语言能力的学生,其想象力表达得更为丰富;而语言能力差的学生,其想象的描述则枯燥贫乏。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1、丰富学生的语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离不开语汇。不同的语汇,标志不同的形象,语汇越多,则能标志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学生要想恰切地表达出所再现或想象的情境(形象),没有一定数量的语汇是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词语积累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汇量。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词语接龙,以激励学生积累词语;可以指定词语让学生造句,以训练学生正确地使用词语;也可以指定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让学生造句,训练学生学会锤炼词语,增强词语的表现力;还可以让学生将一组词语连缀起来(这些词语既可以是一组动词,也可以是一组形容词,既可以是一组表色彩的词,也可以是一组表形状的词),训练学生学会表达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篇12: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随笔

几年前,上海的王驷通同学遇到了一件苦恼事。他穿的风衣上有一根带绳,绳的两头从风衣中露出来,可以把衣服扎紧,但有时不小心会把绳从一头拉出来,要将绳沿细窄的绳洞穿回去可就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了。所以一拉出来他都找妈妈,妈妈就用一根别针连在绳头上,一点一点儿地牵出来。

一天,绳子又被拉出来了,可妈妈一直也没回来,也没找到别针,怎么办呢?当他从冰箱中取出一根雪糕吃时,突然灵机一动,先把这根绳弄湿了放到冰箱里,把它冻成马蹄形再穿。就这样,冻硬的冰绳轻易地穿过了风衣上的穿绳洞!

科学有多远?王驷通同学通过改变绳的物性,解决了生活中的小难题!其实,科学就在身边,会时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呢。

科学对于生活和工作这么重要,那怎么让孩子对科学感兴趣,让孩子爱上科学呢?

一、动手做做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伟伟六岁左右的时候,《神奇的实验》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这本书对我们来说真是物超所值!百看不厌、百翻已烂。和爸爸一起制作发光灯泡的电路,孩子明白了什么是电流,原来电线通上电,里面的电是一直跑着的啊。看了摩擦起电后,把小时候玩的气球翻出来,吹大,在妈妈的头发上摩擦来摩擦去,排队登上高高的天花板。导体和绝缘体:原来纯净水是不导电的绝缘体,逐渐加点儿盐,它就变成导体啦,自己试试才知道。

神奇的实验,小家伙越做越有兴趣,在我们家里,隔三差五就会有一个凌乱的“实验室”出现。说真的,这凌乱的高兴啊,还真不怕把家弄乱,没兴趣给你弄乱才可怕喃!

二、多读书开拓知识面,带着孩子找寻科学的.足迹

伟伟从小不是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但随着喜爱读书程度的日渐增加,看过的书,去过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不但爱提出一些问题,更可喜的是还能给别人解决一些问题。周末在未名园广场放风筝时,有小朋友在问:“风筝线在空中为什么是斜的而不是直的呢?”伟伟说:“那是因为空中有风的原因,线受到阻力,所以就被吹弯了。”

当我们在野外需要涉水又不太会游泳怎么办?《生活的物理》会教给我们:裤子干时是不防水的,但将裤子沾湿就防水了!然后分别扎紧两个裤腿,裤腰朝下迅速扣入水中,抓紧裤腰口,游泳圈就做成了,能在紧急时刻把你安全地送到岸上。这么神奇,为什么呢?这是水的神奇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为什么小朋友发烧时用酒精擦腋下能退烧呢?这也有它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体表大量热量,所以起到了帮助降温的作用。

为什么我们的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呢?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所以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

上一篇:2023年暑期远程研修下一篇:关于读书的小学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