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孩子的改变

2022-08-17

第一篇:教育随笔孩子的改变

孩子教育随笔的杂文

对于孩子的教育,妈妈总是付出的多,爸爸总是在宏观调控着,其实她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看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平安的成长。她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蛟龙、是凤凰,其实孩子们都是有差异的,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这样孩子的成长不累,父母的教育不累!我并不是说孩子的教育路上,我们听之任之,让他自由散漫的去成长。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能力都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说孩子的成长,教育必须由父母去抓,协同学校,社会,共同培养孩子的行为教育,养成教育,习惯教育,使孩子真正树立起自信心!

孩子就如树苗,我们的教育如剪刀,教育者如园丁,修剪好了,他就成才,修剪不合理,他就是庸才。孩子又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要给足他光,水等物质,让他尽情绽放。孩子的教育,我们更要时不时的给点挫折,给点压力,让他们知道成长是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消除现在孩子“温室效应”、“镜子效应”的心里!让他们从精神上真正强大起来!

第二篇:教育随笔《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学生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己的主观意愿。都说现在的学生难教、不好管理,也许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也许这是一个有些争议的事实。

作为一线教师有些时候我也略有同感。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说:“现实就是现实,距离理想很遥远,我们的抱怨、哀叹、自怜无法阻止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的是学生心里的巨大变化、物质生活的优越化带来的是他们的浮躁。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使他们在家成为了太上皇、在外成为了小霸王。所有这一切我们都无法改变。

既然抱怨环境属于无效劳动,不如利用这个时间来改变自己。因为抱怨一次烦一次、抱怨越多、烦恼越多,我想既然事实无法改变,何必要浪费我们珍贵的脑细胞做此无聊之事。所以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面对如此众多学生,我们应该思考他们心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渴望什么样的老师?

其实老师要想让学生信服,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这一点如果细想一下,其实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读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因此书是顾问,它们可以做我们的参谋长、智囊团,逆境中给我们智慧、工作中给我们灵感。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因此书是船只,使我们的思想从狭隘

驶向广阔,让我们能望得远、看得开、不为小事生闷气、为了自己忍住气。心胸宽广以后自然就站得高、望得远。所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忙,但他们有时间来闲聊、磨蹭、闲思、空想、发愣、抱怨、指责、诋毁,就是没有看书的时间,把看书看成一种负担,这是一种典型的心不静之表现,心不静易生是非,是非有则烦恼来,所以我们必须静心读书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书中有快乐、烦恼自然无。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多听听相声、看看笑话、哲理小故事。听的多了、看的多了,时间一长就会使自己开朗、乐观、活泼、幽默。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比较幽默的老师、往往这种老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而且幽默还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比如相貌、身高等等,当被人说你矮时,你告诉别人“浓缩的多是精华”;当别人问你头发上哪儿去了,为什么这么少,你告诉别人“头发都变成知识存进大脑了”。幽默不但让学生喜欢你、接受你、留恋你,还能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宽阔、当环境不如人意的时候,也能从失意中寻找快乐、从烦恼中解脱自己。所以幽默是一个人幸福的根本。

没有人拒绝微笑,只是有人不会微笑,当我们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时候,不但让自己陷入烦恼之中,而且具有连锁反应,周围的同事也会因你的不快而忧郁。其实,我们烦恼一小时,就失去了3600秒的幸福。当几十年以后再回首一望,不禁感慨地说何必呢!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微笑、善于微笑,看看身边的同事、包括自己的学

生,爱笑的人谁都喜欢、绷脸的人都会敬而远之。因此微笑会使人悦纳你、贴近你。

学生们一天下来本来很累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带给他们渊博的知识、上课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讲课过程中微笑伴随着自己的幽默、风趣,学生们也会身在累中不觉累、身在累中也觉甜。

从大的方面来看、改变自己也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心胸开阔,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学生并不是很难教,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好。

人活一百才三万六千五百天,这点时间只是茫茫历史长河的一瞬间,历史滚滚的车轮奔流不息,短短的时间稍纵即逝、去而不返。我们不抓住快乐、只会拥有痛苦,我们抱怨环境,只能使自己烦恼增多,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学习、学会幽默、学会微笑去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工作越来越顺心、生活越来越顺畅!

第三篇:感受孩子的童声教育随笔

对于刚从家庭走进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幼儿园的生活是非常有趣和好奇的。他们在和同伴相处、一起游戏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他们可以大胆的表现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不受外界的影响而显示出强烈的个性差异。只要我们细细的倾听,就会从他们的“童言稚语”中感受孩子们的所需、所求,感受她们灿烂而可爱的童真。早晨的区角活动中,浩洋和宏宇在玩动物拼板,突然浩洋拿着小鸭子的拼板怎么也放不进去,她一会儿把小鸭子横放,不行。竖放,也不行。她抬头看看,目光停留在宏宇的身上,可宏宇在很专心的玩,浩洋用手推推他的手说:“我的小鸭子放不进去了。”宏宇看了看,然后拿起小鸭子慢慢一转就放进去了,浩洋很开心说:“等会儿你再帮助我,好吗?宏宇笑笑点点头。浩洋站起来把头凑过去说:“我让妈妈买好东西给你吃,你喜欢吃什么

可以说,幼儿已有了初步的交往意识,碰到困难能拭着请同伴帮助,但是由于小班幼儿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会说出在大人听起来很好笑的话来,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受帮助的幼儿表现出感激之情,这正是幼儿良好道德情感体验在慢慢地发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兴趣会随着幼儿所关心的热点而转移,这也是小班幼儿所共同拥有的特点。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我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转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已渐渐学会更多地去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去关注她们的行为,并且尝试对孩子们的行为报有热情和喜爱,强调个性、集体的和谐发展,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发展的舞台,促使每一位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更好地发展。

第四篇:教育随笔: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今天是2014年4月18日,星期五,明天是周末。自从2月17日开学至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下周孩子们也将面临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了,期中考试也是决定孩子到底高二学理还是学文的的一次重要考试,所以呢,学校领导也比较重视,决定紧紧跟随高三的节奏,让孩子自愿留校自修,可能原先孩子已经习惯两周一放假,这一次猛不丁的三周半放假,孩子从生理和心里有点接受不了,就不断的给家长打电话,要求回家“修整”,从昨天晚上至现在,三班我已经接到电话11名家长的电话,四班也接到了6名家长的电话,请假回家的理由,五花八门,不外乎以下几个:

1、生病了,回家治病;

2、功课不行,回家补习功课;

3、学累了,回家调整调整;

4、家里老人想孩子了,让孩子回家。

我记得,在刚刚进入历城一中的时候,关于周末留校自修的事情,我也写过一篇随笔,那时候主要的原因是让学生留校适应学校的节奏,随着孩子对学校慢慢适应了,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回家的孩子,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厌学,这从回家孩子的名单中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了,重点线以内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处于班级的后半部分。

昨天晚上,我分别在两个班都强调了一下关于周末回家的事情,我跟他们说的意思有这么几层:

1、人都会慢慢的长大的,总有一天都会离开父母的庇护的,如果非得找个时机的话,我认为高中的这段时光,无疑是最佳的时机。将来当你步入大学以后,刚开始可能还能回家比较勤快,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回家的次数会越来越少,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这个次数会进一步的减少,但是,这恰恰是一个人走上成熟的必由之路。

2、学校给你们提供留校自修的原因是什么?相信每位同学和家长对于孩子回到家后的表现是什么,从返校后的晚修、第二天上课的状态,甚至红红的眼圈就能看出点事来。可能有的家长也不是很看重孩子的成绩,凭着家长的本事和实力能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您想过吗?保护了一时,那一世呢?谁还能替您照顾你的孩子呢?如果现在这点苦、这点累,您的孩子都受不了,谁能保证在以后残酷的社会之中能有立锥之地呢?所以我们学校所做的工作,无非就是背一个骂名,给您的孩子提供一个成功的机会。有的家长可能说,我孩子回家是上补习班的,是对学习有益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前边的随笔中已经解释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3、最后,我说了一下我个人对于留校自修的看法。作为一个人,我也有倦怠的时候,我也想睡睡懒觉,也想带着老婆孩子出去游玩,并且我的汽车自从清明节假期结束以后,停在院里,已经半个月没有挪窝了,如果说学校统一放假大休的话,我首先会举双手赞成的,但是问题仅仅是如果,并且这个如果不成立,如果成立了,我们学校就不会有这么优异的成绩,也不会有每年争着抢着把孩子送进一中的家长,说到这里,我也感到很纳闷,为什么当初,很多家长求爷爷告奶奶的把孩子送进了一中,到底图的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一个名,我认为不值当的。

可能说的话有点重,但是我认为,我说的话句句实话,没有任何想偏袒学校的意思,我只是站在一个班主任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也希望家长们在接到孩子电话的时候,耳朵应该再硬一点,虽然孩子里您远了,虽然你认为孩子在历城一受罪了,但请不要忘记您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的初衷是什么。

对于我来讲,该做的工作我也做了,该说的话也说,也希望家长们不要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来,让我来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毕竟周末不是正式的上课时间,而是孩子自愿留校自习的,既然是自愿,孩子们就有回家的权利,我和学校只是建议而已,至于采纳不采纳,还是在于孩子自己。

最后,希望回家的孩子,有病的尽快把病治好;学累了的孩子,在家也痛痛快快的休息好、调整好;上辅导班的孩子,成绩能够突飞猛进;老人想孩子的家长,好好的看看您的孩子!

好了,不多说了,下周就要期中考试了,祝愿三班四班留校自修的孩子通过周末的定时训练把知识掌握的更好,也同样祝愿

三、四班回家的孩子在期中考试中能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能在将来的文理分科的时候占得先机。

第五篇: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教育随笔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怀着一份好心情走近了教室,准备开始着一天的工作。看见蒋涵钰一脸苦恼地坐在角落,我忙问:“涵钰,你为什么不高兴啊?”她不理睬我。我拉拉她的小手对她说:“告诉老师,或许我可以帮助你,你不告诉老师,那你会一直不开心下去的。”可她还是无动于衷。后来我向另一位老师了解到蒋涵钰是因为玩桌面游戏时没有找到积木里的轮子才不开心的,其实她因这种情况而不开心也不是一次了。还记得有次晨间活动:玩沙包。就因为奶奶给她缝的沙包破了而不开心许久,不管老师怎么劝都不愿用被人的沙包进行游戏。孩子往往会认准一样东西或意见事情而不愿妥协,这也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具有固定性等特点决定的,但有时对她的过于执著而感到束手无策。她就像一只小乌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学习用“缩头”的方式来逃避,她不予反抗,只是默默地承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太重要了。”是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理我呢?”是我缺少亲和力吗?也不会啊,其他孩子和我还是比较亲热的。也许是我仍缺乏关注孩子个体发展、态度、情感上的发展需要。也许是我在引导其对待事物的态度的方式、方法不能再其身上产生作用,只是一方一位地在灌输,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理解、接受、认同。看来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

上一篇:教研组活动记录体育下一篇:加油站督查工作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