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修改与作文能力的提高

2024-05-02

反复修改与作文能力的提高(通用7篇)

篇1:反复修改与作文能力的提高

反复修改与作文能力的提高 ——初中写作教学例谈

浙江省台州学院附中

应海燕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个神话,它需要教师与学生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这一点我始终坚信不疑。曹雪芹苦心孤诣,删改十次,成就一部《红楼梦》,鲁迅巴金等著名作家,写作时同样如此。试问,我们的学生与他们相比,水平孰好孰差?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但很可惜,几乎是所有的学生对作文修改非常反感。究其原因,不外有四:一是害怕吃苦,二是修改后见效不大,也就懒得再努力,缺少恒心,三是教师指导不力,导致学生提高不大,自然就影响了学生修改的兴趣,四是教师缺少毅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导致作文修改很难有效地坚持下去。针对这些原因,我作了一些努力,也有了一些成效。现在,我就以一次作文的系列训练为例,谈谈我在这条路上摸索出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修改的前提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我们要修改,首先得有可让修改的文章。这文章,不是学生拼凑出来的粗劣之作,而是凝聚写作主体真挚情思的肺腑之作。只有这样,学生在改的时候,才不会感觉是在改别人的作品,修改时的心情与感觉也会不一样。如苏珏的《李清照,我想对你说》(原题《声声愁》)就是她一个星期的冥思苦想之作:

声声愁

她有着如芙蕖般素雅的容貌,有着如清莲般刚毅的性格,也有着如牡丹般横溢的才情„„她是上天的宠儿,是造物主手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是谁,她是曾在“寻寻觅觅”中“误入藕花深处”,又在“轻解罗裳”时“独上兰舟”的一位“愁”人!

如果说杜甫的诗是一本流传至今史书,那么她的词便是人们心中缠绕千古的惆怅;如果说苏轼的词是豪情壮志尽现其中,那么她的词便是温文尔雅绕于其中;如果说„„

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便打破了一切的伪装,她的愁夹杂着她的怨,甚至还夹杂着一丝丝的恨,让人不禁怜想起当面的这位泪美人!但是面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她也认了,于是大笔一挥,秀出一幅无奈中夹杂着深情,怨怅中夹杂着哀惋的“愁酒解思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又怎能不让人怜想起那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孤单人儿?她是多么的希望有人可以寄锦书来,以解她相思之苦。但是无尽的等待只能换来绝望后的伤心。眼看着这人儿成天以泪洗面,那两道缠绵的泪痕已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脸上,眼中早已无泪可流,看着这风景,终于舒展了紧皱的愁眉,但另一股愁思又涌上心头,这般愁绪千缠万绕,绕成了一张弥漫着失望,但又洋溢着渴望的“美景解思愁”。

她的愁,她的怨,是她词中一道靓丽的美景,她的曼妙,她的才气,也是天地间一道靓丽的风景!

她是一朵花,一朵开在**中的生命之花!

从初稿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正试图将她的理解贯彻到她的文章当中去,也试图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她的才情,但结果却适得其反。由于选择的角度以及思考的深度等原因,导致在表述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思路混乱,语言肤浅,立意模糊„„可不管她的问题有多大,她至少在写自己曾思考了无数次的东西,这样也就有了修改提高的基础。

二、修改的步骤与方法

1、修枝剪叶,突出主题

这与以往写作教学中先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写作主题不同。主题先行,必然导致内容失真。如学生一遇到《感激》《帮助》《放大优点》之类的题目,马上就开始编造故事,编帮助人的故事,编自己做了对不住人民对不住父母的事而他们却以宽容的心包容了自己,更有甚者,编同学生病亲人去世的事情以博取他人的同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能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写作。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写作,最好用修改的办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最好当面告诉学生,写作首先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写,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写的过程中才不至于随意铺散开去。苏珏四易其稿,从客观地写李清照的愁,到写她的词的意境,到走进她的愁,最后定位在由她的愁引发的现实的思考,随着主题的一步步明晰,作者的写作情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中的收获也是非常丰厚的。正如她自己在结尾所说的那样:“尽管风依旧呼啸,但不要忘记狂风过后总会有宁静;尽管雨依旧滂沱,但不要忘记暴雨过后总会有清新;尽管天依旧浑浊,但不要忘记浑浊过后总会有明净。李清照,不管你寻寻觅觅多少年,都不要忘记阳光总在风雨后,绝望背后总会有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作者本人也会从写作当中获取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在选材上,也由一开始的散漫随意走向最后的有意而为之,删去了其他一切无用的诗词,只精选了李清照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在改的过程中,苏珏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删选整合材料的重要,也越来越清楚地感知到材料须为主题即为写作目的服务的重要。而这些,她以前写作时却从未想过,尽管老师已强调了很多遍。

从她的写作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经验:要想突出主题,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其次,围绕这个写作目的对自己的素材加以分析梳理,有重大关联的详写,有所关联的视情况而定,没有关联的就不写。只有通过修改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明白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做到了主题专一突出,只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在这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精修细改。2、深思熟虑,优化结构

好的结构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传达他们的情思。这一点,我班绝大部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很容易忽略过去,并固执地不去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作。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确实能体现写作者的个性。但我却经常失望地看到,学生的这种思路往往是呓语式的梦幻结构,它让人无法清晰地理出作者的思路,从而导致理解上的偏差,有的甚至让人无法读懂。就如苏珏的初稿。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知道或不清楚什么结构适合自己的文章。所以,我们有必要让他们在修改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作者的个性体现出来。

那么,从哪些地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结构呢?

最好先由老师定结构,这样做有一个很突出的好处,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文章结构,但问题也很突出,容易步调一致,众文一个结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在学生掌握之后再让他根据自己文章内容作一些相应的调整,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就不容易丧失掉。除此之外,还可以推荐好文章让他们去看,让他们去模仿其结构并将它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学生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结构,就会不断地去看,去思考,去尝试,去整合,在无形之中锻炼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如苏珏,她最终采用了总-分(排比)-总的结构形式,使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比较不错的结构载体。

3、推敲琢磨,美化语言

不可否认,语言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至关重要。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语言形式,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传达不出真切的感受。但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比喻也好,拟人也好,排比也好,如果不能结合文章内容,结合作者的写作情感,再怎么用,也只能让读者感觉到生硬且做作。苏在初稿中尝试用比喻,用引用,用排比,但无论她怎么写,读者都没办法真切地感受到她的情思。为什么?她只为修辞而修辞,根本就没想到全文,没想到内容。这种写作,在学生当中是非常多的。而这种写作状态,也令学生们非常苦恼。他们为了写出优美的语句,榨干脑汁不断地想,最终不仅没写出他理想中的好文章来,反而让自己的文章越来越像拼凑起来的拼图,连他自己都丧失了写作的兴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修改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以苏珏为例,她在改主题改结构的同时也在改语言。在改完第二稿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在语言方面已经是黔驴计穷了,她已经到了一个山穷水尽再也没法改下去的地步。刚好那时我看到了刘成章的《扛椽树》,便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她,并让她熟读其中的三段。三天之后,她改出了第三稿,语言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写作的瓶颈突破了。在稍加润色之后,成了下面的定稿:

李清照,我想对你说

你站在那里,风,无情地咆哮着,夹杂着无情的雨,似一头疯狂的野兽在天地间肆虐地奔驰,它刮走了天边流离的几朵孤云,也刮走了那早已昏暗的几缕残光„„天地间灰蒙蒙的一片,死一般的沉寂,只有风依旧咆哮,偶尔还夹杂着几声绝望的哀愁。“为何你的叹息如此悲凉?”我轻声问道。但是除了那几声孤寂的呜呜声,我什么也没听到。风依旧在嘶吼,你孑然独立的叹息声依旧沉重,悲凉。

李清照,请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曾经快乐过。那时的你,清秀的脸庞流露出比芙蕖还要清澈,比牡丹还要灿烂的笑容,不经意地绽放在那优雅的荷花池里,你悠闲地泛舟,沐浴在那幽静的荷塘里,微风爱怜地抚摸着你泛红的脸颊,细雨温柔地呵护着你娇小的身影。你不断争渡,用尽全身气力去争渡,争一抹余晖下俊秀的晚霞,争一滩洲渚上停栖的鸥鹭,争一股荷花池里淡雅的幽香,争一丝平湖上的波痕„„你的快乐,你的欢笑,难道只能被定格在那片狭小的菏塘中吗?所以,请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快乐过,快乐似一股甘甜的清泉,曾在你的心中荡漾过。

李清照,请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曾经悲伤过。残月苍颜,无力地挂在死寂的天空中,冷风呼啸,鞭打着仇恨中的你,暴雨侵袭,拧紧了你原已舒展的愁眉。你的深愁融进这凄美的月光,化成那忧愁的残光悲影,愁一声月光下的叹息,愁一种叹息中的无奈,愁一份无奈下的痴狂,愁一曲痴狂下的悲伤„„你那凝重的叹息,那无法消除的深愁,盘旋在这孤寂的黑夜,弥漫在这幽冷的月光中,将你消得比黄花还瘦。所以,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悲伤过,悲伤如大漠肆无忌惮的狂沙,曾经将你的一切侵蚀过。

李清照,请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曾经绝望过。刺骨的寒风夹杂着冰冷的雨,雨肆虐倾泻,点醒了那孤寂的枯树,点醒了那南飞的哀雁,也点醒了你无尽的绝望。窗户托起无力的你,憔悴的脸上似乎多了些岁月的伤痕,凝滞的目光径直望向那遥远的北方。雨还在疯狂地倾泻着,点起了残秋里萧瑟的一帘西风,点起了枯藤上寂寞的一声哀愁,也点起了绝望中冰冷的一段愁肠„„你惨白的面容,哀怨地眼神被这悲凉的雨深深地点进了那个寒冷的黄昏。所以,请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绝望过,绝望似一把锋利的刀刃,曾无情地将你刺痛过。

尽管风依旧呼啸,但不要忘记狂风过后总会有宁静;尽管雨依旧滂沱,但不要忘记暴雨过后总会有清新;尽管天依旧浑浊,但不要忘记浑浊过后总会有明净。李清照,不管你寻寻觅觅多少年,都不要忘记阳光总在风雨后,绝望背后总会有希望!虽然也不是尽善尽美,但比起第一稿来说,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这次的偶然,让我悟出了一个方法:语言的变化,光靠上课讲是没有用的,学生很难将上课的理念、例子融入他的写作中去;靠学生自己琢磨见效也不大;只有在他遇到这个问题,内心极其焦虑,极想突破的时候,再给他一个方向,让他从书中汲取养分,才有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这其中,时机的把握,好文章的推荐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这个法子挺管用。

三、修改时应注意的要点

光知道修改还不够,在修改时还有几点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1、必须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整个修改过程中肯定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碰到问题的时候肯定都会想到放弃。在这个时候,老师必须要坚持下去。学生是看老师的。老师能坚持,学生大多也能坚持。

2、必须要给以一定的精神鼓励。修改是一件非常费神的事,学生在改的过程当中会非常痛苦,他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去改正,精神磨砺的痛苦如果没有鼓励与肯定,很难有信心继续写下去。这种鼓励必须是切合实际的,只有让他看到自己一点一滴进步的脚印,他才会充满希望继续奋斗下去。在每个学生改出成果时我就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某某同学的满分作文即将新鲜出炉!”“我们班又出了一篇满分作文,某某的!”每当这个时候,说到名字的同学便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但我能看到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奋进的眼光,也能看到这位同学骄傲自豪的表情及不断的努力的行为。适时的鼓励会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要在班级当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很大,可以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使同学们在较劲中不断提高。但在树立榜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点:不能树立最好的,否则其他同学很难有动力跟进;也不能树立最差的,那样费时也费劲,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最好是中等偏上的,效果最好。

4、要平等对待所有同学。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们喜欢的是公平,在公平的对待下才会产生良性的竞争,才会有动力前进。我们给了他们公平,他们回报给我们的是信任,以及为了这份信任而作的不懈的努力。

5、搞好第一轮的修改。第一轮的修改,最好是面批,做不到面批,必须要做到面谈。只有这样,才能将修改的精神传达到实处。写在作文上让学生自己看的意见,很快便会被学生抛之脑后,批改也就成了无用之弓。搞好了第一轮的修改,第二轮,第三轮„„就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轻松,可谓是一劳永逸。

篇2:反复修改与作文能力的提高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写作能全面地考查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考查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并表达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写作教学始终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虽然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当前学生的写作现状却并不理想:思路老套,缺乏新意,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作文评改的现象是:语文教师将学生份内的“改”全揽到自己身上,学生失去了“自改”的机会,我们在作文批改花费的时间、精力很多,学生并不“留意”“上心”,由此收效甚少。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救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新方法。为了打破原有的格局,实现作文教学思路的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确立了此课题,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具体做法

1、有的放矢,制定计划。

为了扬长避短,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实验工作,2009年,我校课题组负责人组织课题成员认真学习了有效教学课题组总开题报告和各子课题实验楷体报告,了解实验意义、分工、步骤等,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然后根据教材要求和本校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课题实验班的学期教学计划,为做好课题实验做好铺垫。

2、重视实验调查及存档工作。

为了检验我们的课题实验效果如何,我们做了实验中期的调查工作,还写了调查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作文依赖老师来修改的现象明显减少,不少学生已经养成了自我反复修改的好习惯。写作前,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主动写一些观察日记,能积极请同学一起修改自己的习作。

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实验情况和效果,课题组负责人认真写好课题组实验纪要,并做好各种材料的整理和存档工作;课题组成员也积极记录自己为实验做了哪些重要事情。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教研能力。三年来,我们除了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理论外,还要求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并在课题组活动时互相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为了更快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在学校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派出了课题骨干教师到全国名校——济南胜利大街小学等地学习、交流。课题组组长蔡秋朗老师为课题组老师上示范课——《作文评改》等。此外,我们还邀请海口市教研室的教研员莅临我校指导工作,使我们的课题实验少走弯路。

4、扎根课堂,让师生焕发活力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扎根在课堂中,真正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实验的质量。我们要求教师“把课堂当成教学实验的实验室,将课堂作为课题实验的主阵地”。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多次深入课堂上课、听课、评课,以往枯燥的作文教学,在我们的“实验室”里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研究实验过程中老师们不断成长,作文教学逐渐形成模式,教师们学会了反思、总结。

5、举行作文比赛活动。

为了检测实验的成效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几年来,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学生们在比赛中得到练笔,增强信心,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四、实验的体会

要想使作文教学落到实处,作文教学要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1、口语交际、写话、习作前要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把事情做好。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口语交际、写话、习作前,更应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充分的准备,再进行口语交际、写话和习作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生活材料的准备。

在口语交际、写话、习作前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体验生活。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只有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四年级在上作文课《落叶》前,让学生到校园、到野外去观察秋天,画秋天,用落叶贴秋天,做书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真正找到了秋天落叶,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学生就有话可说。

(2)书面语言的准备。

假如学生的词汇不丰富,就说不出或写不出生动的话语。因此,口语交际、写话、习作前,就应让学生准备相关的书面语言。如在进行作文《落叶》前,让学生摘抄有关秋天落叶的词语和句子。

(3)个人准备、小组准备。

口语交际、写话、习作前的准备不但可以是个人准备,还可以小组准备,通过分工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降低了准备难度,让学生共同进步。如一位教师在教“给______写一封建议信”前,为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图书借阅方面”“校园环境方面”……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思考、交流,再把有关内容分点记下来(记录内容:①问题: ;②不良后果 ;③原因 ;④建议:。)并督促学生完成这些“写前训练”。这样学生在写这一封建议信时,难点已在课前突破,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2、欣赏美文,润“作”无声。教师或学生从报刊或书籍中精心筛选出一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或以智启人的文章,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朗读美文或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适时从遣词用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拔指导,使学生不仅欣赏美文,还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甚至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3、自由日记、周记,释放心灵。

为了让学生勤于习作,乐于习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述,让学生从自我愿望出发,题目自己拟,内容自己选,体裁自己定,写日记、周记,这样还日记、周记以自由和轻松,学生乐于表达,敢于展现自己的个性。通过写自由日记、周记;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参与作文的评价修改,提高表达能力。

把作文写好了,最后一步就是修改作文。常言道,好作文是靠改出来的,三分作文,七分改,所以我们特别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让所有的学生参与修改,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他们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我们总结出了“读、想、补、删、换、评”的修改方法。

五、实验的成效

1、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较快。

2、学生喜欢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初步学会了仔细观察,从中撷取写作素材。

3、很多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且能自觉地做好读书笔记。

4、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提高得较快。

5、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得较快。在

6、高年级的同学总结出了“读、想、补、删、换、评”的修改方法。

六、实验的思考

1、在进行先说后写的尝试中,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只是部分中上学生敢说。对那些不管老师怎么鼓励也不愿开口的学生怎么办?

2、学生在说、写时创新意识欠些,应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在小组评改作文时,修改能力差的学生不能帮别人修改作文,以致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和他们同组,所以无法激起他们的修改兴趣,故修改能力提高不快,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该怎样处理?

4、学生的差异很大,如何让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口语训练中?

5、从教师的上课和评改的作文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语言较单一,对学困生的关注指导不够到位。

篇3:反复修改与作文能力的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倒帮他斟酌起字句来,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由来。由此可见,修改不仅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教师也被拖得精疲力竭,且效率低下。于是有人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上辈子不是人,这辈子改作文;白天上课写笔记,晚上点灯改作文。”而且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账,改与不改一个样”。朱自清先生回忆自己在中学教语文的经历时也感慨地说:“批改作文是一件最徒劳无功的工作。”其实,就达成文从句顺这个作文目标而言,学生的自改互改要比教师的批改有效得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集体讲评,学习方法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学生范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例如:苏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写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集体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二、自我修改,锻炼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能够独立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教师的示范批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正跃跃欲试,都想急于“露一手”,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地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地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在这样不断地修改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学生互改,提高能力

在自己修改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找伴,互相交换作品,安排学生同桌互改、优生互改、学困生互改、优差互改等方式。在批改之前,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和具体要求提出一些要点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之后要抽样检查,防止学生走马观花。针对学生不容易发现问题这一缺点,教师随时把一些修改的技巧传授给他们,此时可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给每一个人辩论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主角地位意识。但也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偏离训练重点,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改中学习,在改中有所提高,学到他人的习作方法,提高分析、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气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教师的单向灌输,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为以后自己修改作文做好准备。在互相批改中最关键的是关注学困生的具体表现,在活动中要采取相应措施,适度定标,放缓进度,做到起点低,反馈及时,多鼓励、勤表扬,善于去捕捉和呵护他们的闪光点,树立好写作的信心。

总之,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自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只要能长期、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坚持下去,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修改作文水平,就能在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篇4:反复思考敢于实践追求完美修改稿

——读《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有感

偶然在书城的架子上看到了《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这本书,翻开目录一看,我所崇拜的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等名师都在其中,于是如获至宝地把它买了回来。迫不及待地看过一遍之后,心中对这些名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歌德说:看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而这本书中的十七位名师,他们不仅在教学上技能优秀,还对教学热爱到了思想也高尚。于我而言,能读这样的一本好书,何其幸哉!

无论是强调“隐性备课”、注重“备学生”“备学法”的于永正,主张“系统备课、换位备课、多次备课、板块备课”的张化万,通过点线面等多角度去钻研教材、用足教材的赵景瑞,关注预设和抓“题眼”的窦桂梅,提倡对文本进行“立体式的解读、深式的解读、有宽度的解读、有创见的解读”进行备课的闫学,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依据进行立体备课的盛新凤……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有着不同的教学特色,但他们对语文教学都有着执着的,狂热的爱,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名师,不是因为他们用心地备好了某一节或某几节公开课,而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用一辈子的精力去备每一堂课。每个名师的备课智慧,都体现了教者超乎寻常的功力,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我想,这是名师们反复思考、敢于实践、追求完美的结果,也正是名师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听过几次于永正老师的课,他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大师。可是他却写道:“反正没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时,我是不敢进课堂的„„两

眼一抹黑,怎么教呀!”看到这句话,既为于老师对备课的认真而感到震撼,又为自己一忙就马虎地备课感到惭愧。而他的“隐性备课”论更是让人心生敬意。“一篇文章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这就是于老师备课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朗读,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对于情感型的课文,朗读的遍数还要多,一直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第三步是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这就是于老师备课的决窍,并不高深。难的是对待每一篇课文都能坚持像个学生学习一样地去钻研文本。

窦桂梅老师在备《秋天的怀念》时,九易其稿。仅一个开头,就想出了从片断入手,从儿童诗入手,从读题入手,从校友的身份入手等各种尝试,斟酌斟酌再斟酌,思考后实践,实践后思考,思考后再修改,修改后再实践,如此反复。说实话,这种思考、梳理的过程是颇费心思和功夫的,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劳动,但窦老师说:这是一个老师必须的生活。

王崧舟老师的一句“磨你千遍也不厌倦”,可以看出他对课堂教学那种深沉而狂热的爱。在他的眼里,他自己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一个教案,要经过不断地打磨、反思、超越、沉淀。在他的课堂中,情要自己在读中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要自己在读中明。看到他对《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三次备课反思,深刻、灵动地反映出一位名师求精、求新的执著。

张化万老师也写道:所有科学意义上的教学都是预设的。没有预设就没有绝大部分成功生成的可能。只有事先精心周密的课堂预设,才可能出现有效灵动的课堂生成。闫学老师也说到备课的支点就是:以自己的方式把文本“炖透”。殷光黎老师说,备课是凝聚智慧的创造性活动,而教师的教育智慧从何而来?在修德中聚集,在书本中启迪,在实践中感悟,在写作中提炼,在反思中升华。„„

篇5:修改作文,提高能力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作文教学中,作文的修改十分重要,也是很必要的,它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文的修改是学生对教师作文教学的反馈,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了解与掌握。它可以让教师更加具体地了解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今后的作文教学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与标准。可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然而,作文评改有其特殊的难度。首先,避免不了的是教师的主观性。教师的评改在小学生心里又一种特殊的权威,给予小学生以充分的影响,但教师若带上自身的感情色彩,就有可能片面或是偏激的看待学生的作文,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当今“大班化”的教学模式很难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花费在个别人身上,而作文其个性化很强,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每一位学生的写作习惯、方法都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所以教学时都不能一概而论。再次,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动地位,学生的从属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难调动。针对于此,作文的评改应该有更能符合学生的措施出现,要有根本性的改变。教师要转变“替学生改作文”变“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但要让学生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我们得教会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一、早训练,养习惯

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文修改更是一个长期且重要的过程。因此,教学生修改作文要提早训练,从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有作文就有作文修改。当学生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关注修改了,教会学生说完整的话,把话说具体。作文方面,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作文修改训练。当学生写完一段话后,要求他们自己认真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添字掉字的地方,有没有自己念不通顺的地方。这其实就是学生自己在修改自己的作文了。然后让他把自己的文章念给同桌或者大家听一听,让大家评价,觉得他哪句话写得优美,你还能不能把这句话说得更美。这是学生品评作文最基本的方法。

二、做示范,学方法

当学生逐渐进入中年级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比较规范性地修改训练了。首先得让学生学会修改的具体方法。我通常采用“示范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将“例文”内容用投影打出,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朗读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从字词句到文章结构,篇章,中心。只要学生能修改的地方都逐一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一篇文章写出来,首先看内容是否鲜明地表现出主题思想,如果主题不够鲜明,应该增补一些有利于表达主题的举例、句子、或改换材料,使内容更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作文的一个弊端,是作文内容贫乏,不善于构思筛选材料,随手拾来,零零碎碎,表达不出中心,犹如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出的一朵鲜花,未开先谢。这样的作文是无法有进步的。另外,记叙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四年级的一次作文写《我敬佩的一个人》,训练重点是把内容写具体。我把学生交上来的草稿阅看了后,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为例文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合作修改。这段教学大体可分为五步,第一步“读”,我出示例文要求学生读;第二步“想”,在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通过思考、找出文章的毛病,也就是不具体的地方,并想想,“怎么不具体”;第三步“论”,以“表弟因为腿疼,所以走得很慢。”一句为例,引导同学们给“小作者”提问题,如“你表弟腿疼时会有什么感受?”、“他当时的神态、动作怎样?”,提出问题以后,让小作者说说当时情境,唤起回忆,强化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大家根据小作者的回答进行讨论,这一步是重点部分,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老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一些怎样把句子修改具体的技巧和方法;第四步“改”,让学生试着一起修改该句,然后让学生各自选择这篇例文中的其它句子、段落,独立尝试学习修改;第五步“评”,通过评,大家发现改后的一段话虽然(表弟的脚刚一着地,立刻觉得像针扎一样,不由得嘴角一抽,眉头紧皱,连忙用手捂住膝盖。他用手扶住墙,一步一蹭,十分钟才走从卧室走到客厅。)没有用“疼”和“慢”的字眼,但由于用动词和比喻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读者好像亲眼看到一样,反而能使人得出“疼”和“慢”的具体形象。

又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心爱的小金鱼》,语言很通顺,但不具体。文中有这样一句:“我曾经养过一条小金鱼,它全身桔黄,真好看。”“好看”在什么地方呢?不清楚。于是在修改文章时加了一句:“尤其是它那双玻璃球似的大眼睛,游动时晃来晃去,惹人喜爱。”就形象、生动了。

三、互相改,共进步

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说“最好的修改草样的方法是离开书桌,到活人中间去。”文学大家们修改文章时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何况我们小学生修改习作呢?因此,安排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修改,是共同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办法。事先已按习作水平的优劣合理搭配,分好小组,并推选出习作能力较强大家信任的同学为组长,整个过程由他来调控,也由他来读文,以便及时发现各种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商量修改办法。当然分组修改作文,不是又他一个人修改,而是小组里的每个人都参与,可以让作文水平差一点的学生修改错别字等简单的问题,这样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可以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作文修改之前就要让学生明白:①修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措施;②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评改也是学习;③提高修改能力、养成修改习惯,对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终身受用。每一次作文修改,还要针对修改目标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每次作文修改的目标,要根据作文修改的计划,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来确定。目标的确定可引导学生参与,确定下来的目标必须让学生明确。只有目标明确,作文修改才能避免盲目性而确有成效。

篇6:如何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 作文 能力

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怎样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形成“学生作,教师改”的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其恶果是助长了某些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惯,有的写完之后不再看一眼,有的甚至把不会的字空起来,让老师去填,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每一次练习后要面对八、九十篇作文,任务繁重。在紧迫的时间内,只能草草了事,如“中心不够明确”“事例不够具体”“人物不够鲜明”,甚至一些批语学生看不懂。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其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同时,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二、教师引导,探索修改方法

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领”“扶”“放”的方法。

所谓“领”就是由老师指导批改的方法,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直到学生自己学着修改。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怎样修改?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作示范。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学会了迁移。

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我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还得注重“扶”与“放”的结合。我们知道,要培养孩子自改习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改习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谓“扶”即在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修改。所谓“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文章或课堂上互相修改。

三、具体做法

1.自我修改:①反复朗读。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笔画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②默读分析。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等。

2.互评互改:①教师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②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科代表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四、学生互改作文的好处

1.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会指导别人写作,自然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2.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进步。

3.每次批改作文,由于不同学生、不同文章,学生有新鲜感,培养学生改作文、写评语兴趣。

4.批改作文时,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5.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篇7:怎样提高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提高 作文 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师,最难教的莫过于作文;对于学生,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那么,如何解决这个“最难”与“最怕”的问题?这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实践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在作文教学中,我摸索着、实践着、总结着,觉得作文评改非常的重要,它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如何对待学生作文评改的心得与同行共勉。

一、转变理念,变“老师改”为“学生改”

语文,最让人苦恼的事就是改作文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不断加强练习,每周一次大作文,平时要写小练笔,要写周记……。于是批改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沉重的负担,改太马虎了,怕对学生设没什好处,尤其是大作文,马虎评改说不过去,可改太仔细了,一是精力跟不上,一个班六七十人,还有别的作业要批改,如何经得起篇篇仔细;二是吃力不讨好,你一字一句仔细修改,他不见得会细细看,甚至连你指出的错别字也不屑改正,总之作文评改的确让人头疼。

有一天看书,看到了魏书生的书。魏书生,那可是全国闻名的教育家啊!他语文教得可是呱呱叫,那么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我饶有兴致地在书中寻找,果然不令我失望,我找到了,原来他是让他的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我灵机一动,他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我决心照着试一试。

第一次尝试,我前一天宣布,让每位同学准备一支红笔,自有妙用。每于天,我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我首先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专门用来批改作文,由谁批改呢?由我们自己,我让组长把作文本按座位顺序随机发给学生,每人一本,然后先对他们提了几个要求,一是格式是否正确;二是卷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工整;三是是否有错别字,有就圈出来;四是是否有病句,有的话可以帮他画出来并帮助修改;五是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得当。这五个要求很好把握,提完要求,我让他们进行第一次批改。教室里立刻一片寂靜,比平时上课都要安静,连最调皮的同学也埋下头来,每个同学都细细地一字一句地看着别人的作文,找他们的错处,十多分钟过去,差不多每个同学都把别人的作文看了一遍,于是我对他们提出了要求,请批改第二遍,这一遍,请你们找出别人作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或找上惊叹号以示赞扬,于是学生们又埋下头去开始第二轮批改,几乎每个同学脸上都带着笑容,他们很有兴趣地做着这件事,第二遍批改完毕,我要求每个同学都在别人的作文后面写上一段批语,可以是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可以是对他的某一方面提出表扬,可以是鼓励的话语,也可以委婉地提出建议。这一遍完成后署上批改人的名字就可以上交了。这样,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我的第一次尝试,结果如何呢?我心中也没底,搬着作文回到办公室,我开始翻阅起来,呵呵,比我想象中的好,噍,错字基本圈出,病句也被拣出,一些修辞手法用得好的句子也被波浪线醒目标出,旁边还有大大的“棒”字,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甚至超过了我的期望。再翻到最后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真棒,不但字迹工整,还用了好多好词好句,我要向你学习”,“你的作文有些地方我不是很明白,你能再修改一下吗,让我们互相学习”,“看到你的作文,我很惭愧,看来我也要像你一样,多看作文书,多积累,争取把作文写得像你一样好”……看来我真的小看这些孩子们了,后来把作文发下去,我发现他们很认真地翻看着自己的作文,甚至比看我给他们批改得还要认真,这一切让我坚定了我的做法。

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确是个不错的做法!

以往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分内的事,与学生无关,正是这一认识,才会导致批改作文劳而无功。因此老师要转变观念,把批改作文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身的修改能力上,从而达到那种改是为了不改的目的。

二、普及修改知识,指导学生修改

我指导学生主要从四个方面修改:

第一、看立意是否正确、鲜明。要具有思想性,可读性。表达的爱憎是否明白,中心是否集中、深刻。材料是否典型、准确可靠,能否与观点统一,是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总之一句话:要让读者明白作者到底写什么,有没有“自我”体现。

第二、看结构和层次。如结构松散,过渡不自然的,修改时适当增补过渡句或过渡段;整篇文章思路不顺畅,表达不清晰的,段内层次安排不恰当的,修改时按合理的结构顺序用排序号的形式加以调整;前后文缺少照应交代的,修改时要做必要的交代和照应。段落零散,段意不集中的适当合并段落,使段意集中。

第三、看语言。要求准确、通畅、得体、简练。除划出原文的病句外,可指导学生辨析词语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斟酌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还要考虑修辞是否有特色;选用的句式是否具有最好的表达作用。

第四、看书写是否美观,卷面是否整洁,字、标点、格式是否正确。要求批改作文的同学在原文中圈出错别字,能指出标点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在学生修改之后,老师再进行检查,检查学生批改的是否正确,最后让学生根据批改后的建议把作文再重新写一遍,这样真正达到了提高写作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不管是批改作文,还是写作文,发现学生的优点就应该多鼓励。对于学生在写作或修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都要满腔热情地加以指导,切不可冷嘲热讽,挫伤学生写作和修改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他们放弃写作和修改的努力。在作文教学中,我长期坚持多措并举,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大有提高。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

上一篇:幼师个人简介短范文下一篇:初中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