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24-05-22

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选10篇)

篇1: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中山市三角中学赵怀兵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育等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我校在进行“双体互促”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尝试采用了分组教学、合作尝试学习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了巨大作用。

一、运用分组合作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分组合作学习尝试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其教学步骤基本如下:

资料

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课本,教师给与必要的提示与辅导。

第三步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视情况。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第五步教师简要小结,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在这五步过程中,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第二步和第四步。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成果,只靠个别优生唱戏,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例如在上初中第一册《〈咏柳〉赏析》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提示由“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人的联想时应抓住哪几个关键词并能想象到有何感觉,然后出示《咏柳》诗,并提出问题:每一句分别抓住哪个关键词并是什么大意,你分别联想到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写出来,然后同小组讨论交流,后抽一小组代表提问,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小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初步掌握了“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最后自读课文,比较与自己的赏析有何不同。学生不但诗歌赏析,而且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二、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资料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合作学习小组是由4-6人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集体,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而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这种原则一方面使得各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牌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3.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分组合作尝试学习变传统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

资料 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4.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相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更经常、更亲切、更丰富多采,它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的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学习合作,将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战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三、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泽民主席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途径。

当今世界三大教学理论学派之一的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结构描述是:(一)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二)带着问题观察思考(三)解决问题的假设(四)组织材料(五)分析材料,引出结论(六)检验假设。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主要教学环节与此相类似。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既不是“满堂灌”也不是“满堂问”。其教师的活动方式为讲和示(明示和暗示);学生自学的方式为听读说写观思练做;学生互动的方式是互查互议互评;师生的相互活动为谈启研。

而尝试本身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尝试解决问题资料

时,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创新的意识,能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学会了如何学习。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是创新的能力的基石。

四、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思想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语文教学是学科教学,只是知识群体的一部分,它和其他学科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不仅仅追求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效果,它还追求学习中思维的、情感的、思想的、心理的等等综合效应。首先是激励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跃创造了条件。讨论不同于物品交换。合作学习交换的是思想。必定产生1+1>2效果。

其次是语言的高效训练。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必须动脑、动手、动口,是老师又是听众,无论是从语言信息的提取迅速性还是保持的持久性上,合作学习都比传统的老师讲授要高明得多。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使教学的单位时间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每个学生独立地在课堂上表情达意的训练次数和时间都比传统的老师与学生单向教学的问答式要多得多。

第三是促进的情感的愉悦交流。传统教学注重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导致学生过分注重个体之间的竞争,而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交往,甚至采用恶性的资料

非正当的方式或手段达到目的,学生的合作意识很差。而合作学***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尽管不同小组之间有竞争),同组学生为了本集体的成功,会尽情愉快地进行情感交流,大家也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资料

篇2: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预习引领、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激励评价。

(一)预习引领

预习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准备,是学好新课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清楚地向学生交代预习的要求和目的,安排充足的预习时间。

2、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备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3、把学生预习的内容作为常规作业来检查,要认真评价学生的预习。

(二)明确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实现学习目标,再制定新的学习目标,这就是学习成功最快速的方法。

1、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既不要过大,也不要无解,符合学生的实际。

2、学习目标要突出学习重点,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分解和化解难点。

3、制定一些个性化(层次化)的目标,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

(三)分组合作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1、把握讨论的契机

(1)在新知探究过程中,通过讨论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组织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的重、难点。

(3)在寻找问题方法处组织讨论。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讨论相互之间得到启发,能比较顺利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题目

(1)设计讨论题目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又要有挑战性,还要有讨论的价值。

(2)设计讨论题目应难度适宜,同时,讨论题目不要过于抽象,应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加强讨论的引导

(1)教师要抓住讨论的契机及时引导,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不同答案,而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使所有的学生受到同样的对待;学生中的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结论、肤浅的观点,进行分析,用合适的语言更正。(3)要让全体学生参加讨论,避免冷落学生的某些问题。(4)要训练学生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等。(5)在讨论过程中,一旦讨论出现离题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讨论的题目。

(四)反馈总结

所谓课堂反馈和点评,就是学生在充分自学、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认知规律,实现知识的整合。

1、坚持激励性、公平性、适时性、灵活性、因人而异、全员参与、程序化、效能性等原则。

2、展示的内容应要有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4、展示的形式:采用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肢体语言展示、实物模型展示都可以。

(五)巩固提升

1、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相互补充。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组织和梳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促进记忆。

3教师也可以在穿插巩固这一环节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六)激励评价。

1、建立学生自我表现评价机制,实施发展性评价。

按照老师所制定的小组,小组成员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科代表、记录员等。主要目的发挥学生自己、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的功能,以拓展评价的时空,促进学生自主成长,教师要及时把控学生的评价结果。

篇3: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 随着素质教育的蓬勃开展和随后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到来, 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四川蒲江中学实验学校的 “幸福教育”、山东昌乐二中的 “271”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山东平邑一中的“学案导学”等教学模式, 都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对高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有很好的启迪意义, 都是为了打造高效课堂, 都是高效课堂研究的典范。

二、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区别

高效课堂不仅传授知识, 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传统课堂只给学生灌输知识;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预习,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目标, 而传统课堂没有安排学生预习, 课堂上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内容不清楚;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而传统课堂只是教师一个人讲, 学生没有发言机会。 高效课堂分成小组学习, 不会的问题可以向同组的学生请教, 同组的学生可以互帮互学, 而传统课堂学习没有同学的合作与伙伴的帮助, 学生不会的问题只能向教师请教, 但是很多学生不敢向老师请教, 还有现在的情况是, 下课后很多学生并没有时间和各位老师接触, 这样会使问题得不到解决。 高效课堂教室处处是讲台, 要求学生会听、会讲、会评。 传统课堂讲台只属于教师, 学生发言机会很少;传统课堂只关注尖子生的培养, 高效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多, 睡觉的学生当然就少;传统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少, 睡觉的学生自然就多了。 高效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设置了预习、讨论、交流、展示、质疑、点评、总结与反思的环节, 这些环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学生不但学会, 而且会学、乐学、恒学;传统课堂上学生活动环节较少, 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也就不适应现在的考试, 因此高效课堂实相较传统课堂具有更多优势。

三、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是把新课程理念落实为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从理论层面深入研究学科特色的含义, 便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本位特征, 更有利于用好教材, 发挥优势, 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 同时转变教师的思维角度, 在给教师减轻教学压力、给学生减轻学业负担的情况下,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实践方面, 本课题的研究, 能够极大地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 是教师教学方法的一次有意义的变革。 为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营养和案例, 向纵深推进课改和素质教育, 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四、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基本教学单元, 是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小组建设直接影响课堂效率。 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建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 小组学习决定成败;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1.学习小组建设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 异质编组, 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及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 一般以异质为主, 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 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 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的竞争。

2.学习小组长的选拔标准

要求: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③乐于助人、负责任。 ④组织、管理能力强。 ⑤集体荣誉感强。

职责:①组织好每节课的自主、合作学习。 ②负责小组作业收缴。③帮助B、C层, 实现“兵教兵”。④检查《成长日记》的落实。 ⑤监督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 ⑥记录好每天《积分记录》。

3.对学习小组的划分

①科学划分, 四人一组, 学习成绩均衡, 分为A、BB、C三层, 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②合理搭配, 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 达到能力互补, 性别互补。

③都有小组名称、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组旗。

4.对学习小组的管理

①学科班长负责课堂评价, 值周班长评选每周优秀学习小组、星级学习小组。 ②每周一次“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和“助人之星”评选活动。 ③评价内容多种多样:作业、检测、每日常规等也进行小组捆绑式评价。 组捆绑式评价。 ④奖励方式多种多样:流动红旗、最佳小组、最佳位置等。

五、学习小组建设注意的事项

1.女生比例分配要适中

教师要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 要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非常重要。 这样做有几点好处:一是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 我校没有专门的清洁工, 环境区、教室、厕所等区域卫生都是由学生亲自打扫。 如果男女学生比例不均衡, 有时打扫卫生就成问题。 二是思维的互补性。 一般情况下男学生抽象思维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学生形象思维较好。 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 这样男女同学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有很好的互补。 三是便于竞争。 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 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 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 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生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 老师都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 尤其是开放性课堂。 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学生搭配好, 那么小组的学生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地配合, 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 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学生带动内向的学生, 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老师更应该不断对学生进行指导, 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 把自己靓丽的一面显示出来。 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 因为这样你才会得到不断完善。

3.强科要与弱势学科结合好

小组互助式教学, 有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助, 那么班主任在排位时更应该注意, 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都有带头人, 不能都偏某一学科, 否则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交流, 帮扶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 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 把各小组的学生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微调, 这样便于帮扶与交流。

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 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 分享学习” 。 小组合作学习, 是效课堂成功的模式之一。 我们要挥学习小组的优势, 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合作, 学会交流, 学会创新学习,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摘要:“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教学而言, 是指教师以一定的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 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 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三维目标、学生发展最优化和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篇4: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理分组;组长培训;细节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合理分组,取长补短

我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后调派指定成合作小组。我有意将好动的和好静的,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各自特长不同的学生编排在一起。小组打破日常的座位制,采取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小组成员围坐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相互间的关系变的融洽,彼此乐于接受,各组间的整体水平也较平均。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体,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彼此争论、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取长补短,又充满温情和友爱。

在教学三年级的“动物明星”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每个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特长,有的负责设计,有的负责剪贴,有的负责编写小故事和表演。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意见,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时,他们不但学到的更多,学得也更加愉快,从而达到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目的,整个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二、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小组合作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或自由散漫,根本无合作可言,也就谈不上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小组能有效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组长的选拔和培养:

1.选拔组长

首先选择班级干部担任各小组组长,这些学生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组织能力较强,基本能适应对组长的要求;其次是选择一部分主动要求承担组长责任的学生,这些学生思维敏捷,敢于应对挑战,组织能力也比较强。组长一旦选定,尽量不要变动,组员也要相对固定,以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组长进行培训

首先要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其次,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再次,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多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最后,指导组长及时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和能力的不同,则会表现出较低的、不同的组织水平,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越俎代庖,只图课堂教学的一时便利而剥夺学生锻炼发展的机会,而要致力于在学生原有基础上使其能力得到提高,哪怕为此耽误一些教学时间也是值得的。

三、从对细节的指导着手培养小组合作习惯

细节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复杂的结构,它包括三类。第一类是由教师自身做出的,不需要学生做出明确配合和行为反应的单个教学行为。第二类是由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互动反应和连续行为。第三类是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和教学指令延后所做出的相应行为反应。教学细节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教学理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细节,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以及难度过大、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不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2.教师对于合作学习要全面安排,重视落实

合作学习前,要明确研究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并讲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3.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进学习小组,参与进来,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

4.重视小组的汇报和反馈,引导学生达成基本共识

我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认真倾听、轻声交流、帮助他人。“认真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以便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轻声交流”是教学生文明地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静心思考。“帮助他人”是合作学习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同时,我还对小组成员做了细致的分工,设置了发言人、记录员、资料员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喜好,进行选择,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我还定期让组内各成员的角色互换,从而调动起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各司其职,将合作学习进行到底,落到实处。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深入有效,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结构,精选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形式,使之真正成为有效可行的学习方式,使儿童在愉悦的、竞争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几点尝试

导入巧妙化, 使学生想学

别致独特的教具, 巧妙新颖的导语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主要手段。它不但能吸引学生, 使之全神贯注, 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 迅速燃起想学的热情。

比如, 数学课上, 在学习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 为了能使其直观、形象, 笔者特制作了一个只有时针、分针的简易固定时钟 (时针、分针成异面直线, 间距约15cm) 。时针、分针既不相交又不平行, 转换视角, 让学生感觉到:成异面直线的时针、分针的确形成一个角度。不但引出异面直线夹角的概念, 自然导入新课, 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如, 在讲解二次函数的应用 (有关利润问题的计算) 时, 笔者如此设计导入语:“古人曰: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意思是说天下生意之人, 南来北往, 无非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那么, 如何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呢?是不是具备精明的经济头脑, 就能获取最大的利润呢?”几句感染力很强的话语,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 进入新课的探索之中。

教师学生化, 让学生愿学

我们常看到一种现象:不少有经验的老教师, 上课新旧衔接, 游刃有余, 分析问题深入浅出, 行如流水。但奇怪的是, 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学习激情来, 而是懒洋洋, 不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教, 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 没有用学生的眼光来认识分析问题, 没有顾及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情绪的接受程度。通俗点说, 就是教师没有学生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能驾驭教学过程的高手, 是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问题。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 (1887~1985) 也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很重要, 然而, 学生想的是什么却千倍重要。因此, 一名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 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将要学习或正在学习的内容, 思学生之所想, 答学生之所疑, 纠学生之所错, 解学生之所难, 享学生之所乐。只有如此, 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体现人格上的平等, 拉近心灵上的距离, 学生才能呈现出愿意接受、愿意与教师合作的状态。比如, 在课堂上, 师生之间可以经常转换一下角色, 对于一些问题的方法、思路, 可以尝试训练学生尝试着分析讲解, 教师作为“学生”听。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又能调动他们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

例题习题层次化, 让学生爱学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以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 新知识为旧知识所吸收, 旧知识又从中得到改造和发展, 从而实现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由此可见,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 从简到难, 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也只有在自己学力的基础上, 才能顺利地完成目标。因此, 课堂教学中的例题或学生训练的习题, 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 使它们具有一定的梯度, 像台阶一样, 由低到高, 从易到难, 一步一步提升。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或水平的学生根据所需, 听得懂, 做得会, 享受成功的乐趣。学有所得, 从而爱学。

例如, 在复习椭圆时, 笔者针对椭圆的离心率, 按照由低层到高层的顺序, 设计了这样一组习题:

A层:已知椭圆 短轴的一个端点p与椭圆两焦点F1、F2的连线互相垂直。求此椭圆的离心率。

B层:已知椭圆 上存在一点P, 使P与椭圆的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求此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C层:证明椭圆 上存在一点P, 使P与椭圆的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

D层:已知椭圆 上存在一点P, 使P与椭圆的长轴两端点张角为直角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这样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的习题设计, 不但使本题的研究变得深刻、透彻, 而且激发了学生爱学的情感, 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愉悦的探索中追求, 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学习效益。

总结口诀化, 让学生易学

在数学学习中, 一堂课知识点的精髓概括、解题后的感悟反思等, 教师如果抓住其要领提炼浓缩, 采用一些数学口诀, 将数学概念、知识规律升华为传神的境界, 能发挥特有的功效。不仅能使学生高效、正确地掌握, 而且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学习简单易行。

比如, 利用均值不等式解题 所使用的三个条件, 就可用文字提炼概括为:“一定”、“二正”、“三相等”。又如, 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时, 设y=f (u) , u=g (x) , 如果u是x的增函数, y是u的增 (或减) 函数, 那么y就是x的增 (或减) 函数, 可总结为“增增得增, 增减得减”。类似的, 在研究函数的奇偶性时, 设f (x) , g (x) 分别是奇函数、奇 (或偶) 函数, 则f (x) ·g (x) 是偶 (或奇) 函数。总结为:奇奇得偶, 奇偶得奇。寥寥数字, 回味无穷。

再如, 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 可概括为10个字:“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规律, 可总结为四个字:“左加右减”。

又如:特殊角的正弦、正切值, 可总结为:“2分之根号一、二、三, 3分之根三, 一, 根三” (根三即 ) 。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 很容易掌握。

因此, 把数学概念、规律创编为口诀,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的确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作业开放化, 让学生好学

所谓作业开放化是指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内容, 让学生从教学角度对某些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它需要学生对课堂上讲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 并能以此为基础, 灵活地进行运用。

比如, 在学习数学归纳法后,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归纳方法的精髓, 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作业题:请根据你对数学归纳这一思想方法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举一例, 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它的实质内涵所在, 并给以简单的逻辑推证。令人惊喜的是, 很多学生都能在经典例子“多米诺骨牌”的基础上, 从周围生活中找到了很多贴切熟悉的事例。

再如, 学习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时, 在学生弄清分期付款及复利计算含义的基础上, 可把开放性作业题设计如下:在当今的商业活动中, 分期付款的运作方式日益广泛, 那么, 哪些实际问题采用分期付款比较划算?在分期付款的多种方案中, 哪个方案最好?实际问题中的分期付款和课本介绍的分期付款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等等。学生兴趣盎然, 带着问题走进了商场、银行、保险公司, 通过现场询问、考察, 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资料, 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作业开放化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场所,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不但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交际、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新精神等) , 而且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 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 教师若能不断学习, 经常更新知识结构, 经常改变教学模式, 经常探索教学方法, 经常思考教学语言, 也都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牛绪鹏.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匹配[J].中学数学, 2002, (1) .

[2]朱威, 黄安成.数学“口诀”应适度提倡[J].中学数学, 2002, (6) .

篇6: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构建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方式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具有分工明确、互动性强的特点,是现阶段学校广泛采用的一种学习模式,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来说,主要归纳为:结合教学内容来开展活动、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积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一、结合教学内容来开展活动

众所周知,和初中数学相比较起来,高中数学知识显得更为抽象和复杂。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结合教学内容,不能使合作学习的内容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来实施数学知识的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需要组内成员互相协作为前提的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课堂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是,教师应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使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具有实效性。比如,在讲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小组组长,来进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寻找,而小组的成员则负责规律和技巧的探求。

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凸显了出来,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更重要的是还能给学生提供充足思考和想象空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师想要开展好小组合作,仅仅注重过程中的学习是不行的,更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这次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出现错误的学生给予及时的纠正,从而促进班级学生学习成绩能够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宁媛媛.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篇7: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它突出了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分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小组作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创设英语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和合作精神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得当,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体育专业的学生个性活泼、思维灵敏、接受能力较强, 他们的专业特征决定他们更有协调合作的精神。合作学习既能发挥他们的优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从整体上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们互相学习提供帮助。

二、目前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1.专业英语教学人才缺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推进,高校教师的转型成为高校改革的热门话题。因为目前不同层次高校的体育专业英语教师一般由专业教师或公共英语教师担任。体育专业教师虽然专业功底深厚,对运动技能及运动原理等方面很熟悉,但英语水平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教学中很难把握语言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即使开设了专业英语,也因为教师随意安排教学进度或内容等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之相反,对于英语教师虽然具备英语专业的水准,但是对体育专业知识却不甚了解,有的体育学科领域或运动项目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教学实际中很难做出相关运动的生动示例解释或说明,因此时常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2.教材和教学资源匮乏。目前我国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体育专业英语教材很少,编写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各高校在开设体育专业英语的过程中相继出版了一些自编教材。这些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过于古板和简单,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部分涉及的专业内容却过于陈旧,不能满足专业要求。 有的教材盲目模仿国外的材料,使得师生使用过程中出现教师“教”和学生“学”都困难的问题。而且大部分教材对于专业语言技能的实用程度不高,教学中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不足。大多内容较注重形式或是运动项目的介绍,除了新闻报到等剪辑编排外,很少有体育专业英语听力、应用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国际上英文版本的教材也琳琅满目,试听资源较多,很难择取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材。就目前而言,体育专业英语教材很难满足不同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

3.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具资料统计,我国大部分高校(包括体育院校)都设有体育专业英语,有的设为专业必修课, 有的设置为专业选修课,但是无论是课程性质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总课时有限。例如有的高校最少的仅有36学时,这样对于大部分教师无法对于教学方法、经验进行积累,从而导致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匆忙完成课时或是教学任务。另外许多年轻教师缺乏“一专多能”的转型意识,加上大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原因都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对专业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学习效果不佳。

三、运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的优势

1.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体现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的转变。体育专业人才的发展要求对不同层次的高校教师转型也提出了更高的改革要求,这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也是满足体育学科、体育行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体育专业英语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改革的必然趋势, 对各高校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自主学习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对于转型中的教师无疑是和学生一同分享一同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弥补自己对跨学科专业知识不足的地方,通过小组合作的课题,课外任务一同查阅资料,一起分享讨论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2.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提供师生开放式的使用教学资源。 在体育国际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适应国际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国际体育人才,教学资源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虑到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学习能力加上参差不齐的体育专业英语教材,探索适合学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材及教学资源是解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矛盾的关键。 在整个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处于开放式接收或是查阅学习资源的主要角色。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内容或任务,教学(学习)资源是开放的,这不仅符合当今高度发达的网络社会,同样可以弥补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材料参差不齐的现状。

3.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作为主体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个体对学习专业英语知识的积极性增强,这不仅符合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很强合作精神的特点,同样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赋予挑战的体育专业学生特性也与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相适应,在小组或是个人完成学习任务时学生需要不断克服困难,提出问题和挑战,通过自己努力来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专业英语知识。创新的运用知识也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因为专业英语领域内许多知识点或是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还需要独立思考和探索,这就要求学生要不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体育专业学生英语相对薄弱、疏于课堂管理等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要提高体育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的任务艰巨且势在必行。它不仅要求体育专业英语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转入更具有挑战性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新世纪的体育专业英语教师, 我们应该不辱使命,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国际人才,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丽敏.杨连春.关于体育艺术类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3.(1):70.

[2]戴菁.程磊.戴临中.专业英语教学探讨——以高尔夫专业英语教学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2.(3).

[3]陆云.合作学习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教育研究.2008.

篇8: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教学目标;尝试教学;探寻方法;归纳总结

英语写作在初一英语每个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写作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对写作感到惧怕,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勉强写成一篇短文,也是错误较多,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尝试教学模式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提高了写作教学效益。下面以初一的一节写作课为例作一些探讨。

一、感情先行,明确目标

利用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及时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好的导入能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更是全体学生的事,需要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新课导入,要依据课堂学习目标,从学生兴趣入手,可以从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事物,如音乐、游戏、歌手、影星等方面进行导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容易被激发起来。教学目标的设立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立,还要考虑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因素,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知识为例,探寻方法

教师根据教材知识体系,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位置,以及在整个单元中的目标要求,充分理解本课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体会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运用学科思想方法,进行灵活施教。教学单词、短语自学自检。教师出示图片,创设语境呈现单词,引导学生独立朗读单词、短语并尝试背诵,提醒学生根据音节来记单词。

三、变式训练,感悟验证

(1)自学自检。给学生展示几张关于同班同学的图片,学生通过看图以及关键词和已掌握的词汇,用连贯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的同班同学。

(2)互帮互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互批、互改、互评,学生能够逐渐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如何遣词造句,帮助部分学生克服了见到写作就怕的心理,从而不断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3)展示点评。在小组中推选优秀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通过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4)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再次感悟描写同学的方法。通过训练初步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了描写人的方法。

四、回归系统,深化理解

在拓展运用知识点的基础上,重新引导学生把对知识点的理解,引导到知识系统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巩固,进行整体把握。指导学生完成本课B 部分的表格,填写自己真实的信息,为写作做好准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进行自我介绍,再次巩固本课单词、短语以及句型的用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促进者或参与者的角色。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当堂检测,独立应用

依据训练目标,对不同环节的知识进行及时检测。教师先安排适当的时间理解记忆本课重点内容,然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一篇写作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写作的情况,对学生文章中出现的亮点要及时表扬,对出现的错误及时帮助纠正。在批改方式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我纠错、同伴纠错、教师批改、课堂点评等多种方式。《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要自始自终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活动有序地开展和进行。因此让学生当堂写作,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用Good/Excellent. What a clever boy/girl! I think you did a good job! 等激励性语言来鼓励学生完成任务。当堂检测引导学生强化了课堂效率意识,使学生能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独立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培养了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六、整合提高,布置作业

教师通过整合把课堂学习目标与章节、单元目标相结合进行整合,从而进行综合性巩固训练。布置作业这一教学行为的实施使教师对现阶段或本课时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从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对以后的教学活动作出及时的、相应的调整。因此,在课堂上写作任务完成以后,教师相应地布置了课后作业就显得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总之,上述六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模式,即采用自学自检、互帮互学、展示点评、归纳小结、小组讨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英语写作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2]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2年第三期、第六期

篇9: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当前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 电子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虽已有所改进, 但传统的应试教学思维仍有较大影响, 授课方法老套,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等问题较大程度地存在, 使得课堂教学不能适应新模式下专业教学形势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和质疑的时间, 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解放, 忽视了作为学生个体在专业课课堂上潜能的发挥, 漠视了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相互协作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不利于学生个人素质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

2.学生的问题

在职业学校, 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实际动手能力强。这部分学生虽然付出了努力, 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而随着电子专业课学习的深入, 难度的增加, 当他们觉得难以消化所学内容时, 很容易失去学习信心, 加之教师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作用不够重视, 厌学情绪较为普遍地存在。在课堂上, 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积极动脑意识, 主动接受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差。当他们不能理解教学内容时, 更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思维便游离课堂教学内容之外, 使听课效果雪上加霜。

二、解决办法——分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化, 只有改变教师才能改变学生, 才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此,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 深化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策略。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的专业课学习策略,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1.培养学生的课堂合作意识

在电子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从现象的设置、观察, 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思路, 讨论的主题, 问题的解决, 操练的步骤等等, 教师都要精心设计。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产生合作的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前、合作时、合作后进行必要的引导才行。

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创设合作的情境,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此时, 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和谐、自由、宽松的氛围,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 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 老师也要积极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并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鼓励、引导和帮助,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合作学习后, 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总结, 使小组的研究成果作为共享的资源, 让学生真正体验合作后带来的快乐。

2.组建合作小组

许多专业课教师认为, 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 这就是合作学习。其实, 组成小组只是形式, 而实质在于小组是怎样构成的。分组的科学性与否, 直接影响着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分组采用按座位“组划”, 很容易引发合作时小组成员间的“冲突”, 组和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差距等情况。如果学生在平时缺乏必要的训练, 当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这时矛盾就很容易激化。这样便会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进行分组前, 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首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进行组合, 减少因意见不合而不合作情况的发生, 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微调, 尽可能让每个组的成员团队中都有能胜任小组合作中所需的角色人物, 例如每组都要有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小组长, 来协调教师和组员间活动的开展等各项工作。

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应该采取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根据教学效果适当的进行教学环节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 来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通过不断地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达到更好地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兴趣和认同感。

3.及时引导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交流

交流与总结是合作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交流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 总结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改进学习方式, 交流与总结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合作后, 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和进行总结, 教师对每组情况进行点评, 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悦。

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之中,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要能够做到过程指导与评价相结合, 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要求, 更要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每小组中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 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他们在学习合作中的每点进步。

电子专业课课堂教学更侧重于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对于实践操作内容, 往往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一个项目, 例如该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电路元件的焊接、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的设计、调试和安装等等, 课前教师将每组的小组长先集中讲解和指导, 让他们首先学会该项目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内容时, 可先将该项目的重点内容提前写在黑板上, 使学生明确该项目的学习任务、训练要求。再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 然后学生们进行分组训练, 由小组长按照老师的要求对本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这样做不仅对于后进生是一种帮助、辅导, 而且对于优秀小组长也是一种知识巩固、技能深化、系统化过程。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共性的问题加以阐述和说明, 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 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 树立创新意识, 更新教学策略, 实施创新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才能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涂铁军.中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6) .

篇10:分组合作教学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分组合作 ; 含义 ; 应用 ;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14-01

新课改以来,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学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逐渐转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上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有所改变。英语新教材的推出更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兴趣的需要,它更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学生有兴趣才能得以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新的教学模式———分组合作教学就被提了出来。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分组合作学习是合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它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方式。在目前许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方式更多的只是对问题的回答,它被看作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而没有被理解为学生的存在方式。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小组中的一员,要与学生保持着双向交流,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間的交流,它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有效性,赋予了英语这门学科语言的真正本质。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

1.分组的策略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学生的层次 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包含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这样能够保证先进生和后进生都可以从合作学习中受益。

(2)学生的能力 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

(3)学生的性别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认知、风格、能力和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小组合作中混合男女生可以丰富小组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

2.各组成员的任务

(1)小组长:是小组的负责人,按教师的要求合理安排本组的讨论和学习活动,检查学习的情况,及时向老师反映本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帮助后进生学习。老师对小组长高度信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其组织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

(2)后进生:在小组的帮助下,学习劲头比以前要好些。同时,由于得到老师的鼓励,逐步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形成了良性循环。

(3)小组:它是合作学习的小团体。整个小组将帮助组里的后进生,带领整个小组与其他组进行竞赛,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问题、解决疑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教师的角色

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出现两方面的失误: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要么控制过多,使合作学习难以顺利进行;要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控制过少,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监督和介入要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掌握进行合作学习的技巧,找出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对课堂进行全面的组织,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合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分组

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合上要注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一般一个月进行重新编组,以便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广。

2.明确合作任务

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合作,避免随意性和流于形式。

3.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注意多角度评价,如合作态度、参与率等;将评价的重心落在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上,及时评价小组学习,使每一位组员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4.明确教师角色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要充当管理者、引导者和活动的参与者,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去,在小组间进行巡视,密切注意学生的活动状态,对小组合作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合作任务。要避免把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作为教师的课间休息时间。

5.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合作学习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师要注意引导那些性格内向或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参与活动,避免成绩好的同学作小组的全权代表而学困生成了听众的现象。

6.引导学生互相信任、团结互助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包容,避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互相埋怨。要使他们认识到: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比我好的,我能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比我差的,我帮助他,内心是多么喜悦;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学生只要建立了这种意识,便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使学生学会观察、倾听、发现、尊重、欣赏、共享、助人、交流和交往,能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体验。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合作,发挥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学会合作,并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对话中获得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董奇.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初中历史记忆顺口溜下一篇: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