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2024-05-01

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共10篇)

篇1: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小学美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分组合作学习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与进行实践和综合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彼此协助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 者:袁满娥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三小学刊 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协助 讨论

篇2: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在教学改革地指挥棒下,教师应着力吃透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征,探索适合代学生特点、口味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我在从事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分组,引导他们合作学习,并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作为主体教育的重要教学策略实施,其主旨是弥补过去班级教学形式中学生交往的缺乏,达到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观念,提高学生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分组时要特别将学生按照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性别比例、家族和社会背景等情况合理搭配,混编成组,并以小组活动为主体来组织教学。学生学习方法也要根椐情况,力求多样,克服古板单一。主要学习方法如说、预习、朗读、听写生词、解答应用题、背诵古诗、讨论、评价等,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例如“说”,不仅要引导学生敢说、大声说、人人说,还要使他们正确地说、流利地说、愉悦地说。通过开展“小角色”、“小老师”、“五分钟小小演说家”、“说说自己,评价伙伴”、“评选三说小标兵”、等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机会。为了让胆小的孩子勇于发表意见,就要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在课上“想说就说”,免去了必须举手经老师同意才能发言的老规矩。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才会大有长进,由害怕说到敢说、乐于说,进而会说,说得对、说得好。“说”本身就是一种参于,而且直接表现出学生的思维。再比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小组中的学习,不仅学习了课文,而且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过去的`课堂朗读训练,绝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许多学生到小学毕业还成句,有的根本就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现在在小组里,学生们齐读、轮读、通读课,有的学生自读,小组互读,指明读书,课文重点部分选读,课程难点部分精读:阅读课,预习课,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教材,组织学生讨论、突破重难点,总结本课学习收获;识字课,包括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书写;训练课,有自练,互检,反馈,矫正;自由读写课,学习可自已选读内容,边读边写,自由交流,总结收获。这样在一节课里,每个人都能把全文通读几遍,害怕在旁人面前开口的学生也逐步放开了胆量,由敢在小组里朗读到敢在班上朗读,甚至能表演,能力越来越强。

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并积极参与到实践中,由班级授课发展到室外授课,把空间、时间和问题真正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教学的成功与不足。通过小组评价,学生间取长补短,师生间教学相长,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客观地评价自已和他人,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小组活动中找到自已的位置,得到满足和发展,老师除在涉及合作方案时,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外,还实行了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言、轮流发言,都能表现自我。

篇3: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网络环境,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出: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课堂的配角变主角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因此, 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出发点, 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汲取精神为目的制定新的教学模式。在网络中的合作学习, 就是以网络环境为“舟”, 以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桨”,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与合作, 建立合作学习之“帆”, 在教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中学生们共同探讨, 进行辩论和对话, 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 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它有利于扩大参与面, 有效地促进学生团体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 提高学习兴趣、责任感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通过网络, 学生可以参与范围更广和效率更高的合作学习活动。

一、探讨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意义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往往缺乏资源与知识的整合, 形式单一, 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网络环境以其独特的网络优势为合作学习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条件和学习平台。首先, 网上合作学习有助于学习个体的自我发展, 它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环境, 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富广阔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在校园网的基础上, 可用各种网页制作工具建立自己的网上教学系统, 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为学生提供友好的、便捷的查寻途径, 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其次, 网上合作学习有助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皮亚杰指出, 协作学习在认知建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其中合作学习中学习者的角色并不是独立的, 这对于学习者的社会角色体验大有益处。最后, 网上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保持学习活动的新颖性。在网络支持的环境下, 可以创设出更为丰富的合作会话工具及合作学习环境, 交互的形式与手段、学习情境更新异, 这为激发学习者参与合作活动的动机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二、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特点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个别化的探索性学习, 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对话交流模式。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既包含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 又包含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进行交互和合作。因此, 我认为计算机网络平台让师生打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网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活动, 在使学习者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深刻理解与深化拓展的同时, 也能够促进学习者高层次信息能力的发展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能够达到两全其美, 因此倍受教育研究者的青睐。

三、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1. 提供有利的条件

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参与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 提供了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达观点的有效工具。

2. 培养多种能力

在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教学生学的通常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识将所学信息重新编制, 变成自己的知识, 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信息组合起来, 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样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 提高自学能力包括识别资源的能力, 激发创造性思维, 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

3. 促进思维发展

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中, 由于网络独有的“隐性”, 让平时“低调”的学生, 可以通过各种交流平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从而促进学生大胆尝试新方法和发挥创造性。网络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平台的搭建

1. 搭建合理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在日常教学中, 对于教师来说, 资源环境的建设可能是更重要、更需要花费时间建设的环境条件。网络资源环境是非常丰富的, 如电子图书馆、图片库、视频库、音频库、动画库、游戏库等。但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还不是很成熟, 如果将这些资源和盘托出交给学生, 就会给学生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所以教师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精心的筛选、组合甚至重建。不仅要从内容上考虑筛选符合课堂学习需要的资源, 而且在资源利用方式、使用的便捷性等方面都要进行筛选和重建,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意外困难就会大幅度降低, 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2.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 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巡视、答疑、启发、讲解等组织指导工作外, 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观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 及时发现、掌握情况, 并根据需要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与各小组进行交流,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避免走弯路。学生在组间交流时, 除了进行本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展示外, 也可以对不同做法、不同结果提出不同意见, 甚至直接在网上进行修改, 再展示给全班看。因此教师从传统计算机教师那种说教者、演示者的角色转变成了网络资源设计者、学习活动组织者、网络学习的伙伴、学生的指导者等多种新型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陈胜.基于网络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2.

[2]王其云.构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环境.开放教育研究, 2004.

[3]张庆秀, 韩清献, 路红兵.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4]王永忠.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优势及注意事项.中国教育导刊, 2005.

[5]秦士新.网络协作学习影响因素的探讨.中国教育技术, 2004, (6) .

篇4: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关键词:临床外科;分组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在医学领域,临床医学外科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通过对现有知识的研究、诊断和治疗分析,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医学知识,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和发现新的知识。临床医学外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和临床技能,还需要将学生自如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指导临床实践,能够对临床现象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长期以来,临床医学采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使得很多学生对临床医学课程是避而不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严重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根据临床医学外科教学现状,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临床医学外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性质和特点

1、分组合作学习概述

分组合作学习法即小组合作学习法。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目前,分组合作学习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富有创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心仪的教学方式。

2、分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在临床医学外科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具有很多优势。例如,教师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写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个性需求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专研科学知识,不断推动医疗领域的健康发展。总结起来,分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培養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四个“有利于”,都体现了分组合作学习所具备的优势,而这些优势都是临床医学外科教学所需要的,对于提高临床医学外科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临床医学外科教学中,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势在必行。

二、如何在临床医学外科教学中合理使用分组合作学习

1、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临床医学外科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养成习惯接受和不思考的学习局面,学生的定性思维,难以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因此,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加集体主义精神,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应当秉承“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模式,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分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模拟一定的教学情境,并将学生合理分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通过这种角色转变和互换,可以深刻体会到处于患者地位和处于医生地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而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为患者排忧解难,关爱患者,尊重患者,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这种建立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情境创设,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动交流,可以有效了解别人的优势与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取长补短。此外,合作交流的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分组探究,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事情会一成不变。临床医学外科教学也是如此。在临床医学外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症状的疾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组探究。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教师通过分组探究,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所蕴藏的智慧和才能。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采取传授式的方式,将难以发现学生身上宝贵的智力资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某种疾病出现的症状,在课堂教学中分组探究,让学生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诊断治疗。学生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通过分组,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在临床医学外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如果教师仅仅通过讲授的方式,将难以让学生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学生的一知半解,容易导致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因此,教师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加深学生的知识点的了解程度,并且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果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遇到同类的问题,将不会显得措手不及。

总之,在临床医学外科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师范大学学报,2001(2).

[2]汤晓乐.中职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J].河南教育,2012(1).

[ 3] 周庆涛, 解倩, 祖凌云, 等.八年制医学生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4):1 ~ 2.

篇5: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一、中职数学课堂上分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 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在整个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 独立思考的方式虽然能够确保每个学生认真听课, 提高其课堂的参与度, 但是不利于集思广益, 这就可以借助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从而提高整个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还能增强整个中职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 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

中职教学更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从而将中职数学教学活动融入其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例如, 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 可以画出不同的函数类型,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和探究, 从而优化整个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 学生能够意识到不同的图象, 才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亲自进行实践和操作, 揭示数学的本质, 从而优化整个数学教学的效果, 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

二、我国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阶段, 虽然我国中职数学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具体表现如下: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较低、中职数学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模式单一, 降低了整个中职数学教学的效果, 严重影响了整个中职数学教学的进步。

三、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上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针对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上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一) 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整个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整个数学的动态知识呈现出来, 让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 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整个中职数学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 需要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巩固, 然后进行展示, 这样才能够逐步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巩固提高, 让学生按照这种思路进行分析和理解, 从而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特点。

(二) 提升中职数学教师素质

在整个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提升中职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 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个中职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这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 中职数学教师自身要多学习、多借鉴、多交流, 从根本上逐步提高整个教师的自身数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 中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 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例如, 中职数学教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 尤其是将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融入其中, 在学习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这节课的时候, 如果单纯地依靠画图是难以让学生理解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 将垂直、平行的集中位置关系呈现出来, 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

(三) 创新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

中职数学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 因此需要创新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 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 从而优化整个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 现阶段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完善,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这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提升中职数学教师素质、创新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措施和策略, 能够进一步优化整个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效果。总之, 中职数学课堂上分组合作学习属于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 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摘要:现阶段,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 因此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中职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水平。针对目前中职数学课堂上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岭.中职数学课堂上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版) , 2015 (1) :61-64.

篇6: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组合作 应用策略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一般采用班级教学制,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不论学生知识能力高低、发展需求差异,都采用统一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满意同时满足优秀生与学困生两个群体,学生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其看似公平的背后,实则隐藏着“教”与“学”的矛盾。通过引入分組合作学习模式,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动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情感体验。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在不打乱原有行政班级制度基础上,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经过近年来不断发展,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如何利用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仍然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师探索重点。

一、科学建设学习小组

1.合理分组

部分教师在分组时考虑不全面,简单地将学生分组,如按座位、按学号等,这种分组方式易导致组内成员分工不明确,组次间竞争力薄弱,不利于组内学生学习进步。一般来说,分组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是均衡性,教师在分组时要保证学习小组之间差异最小,具有同等竞争力。人数均衡,一般人数控制在四至六人,便于分工管理;男女性别比均衡;性格均衡,不能将脾气急躁或性格特别强势的人分为一组。第二是互补性,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组员各自优势,做到各有所长。第三是动态调整,小组内部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一般根据学生学习成果及学习情感变化,对小组成员进行微调,最大程度保证学生能分配到合理组次。合理分组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成功基础,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最大程度满足每一位学生需要。

2.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建设主要是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意识及成员具体分工三部分。团队凝聚力及成员具体分工主要靠小组长完成。教师在分组时已经明确组内成员各自特长,组长只需分配具体学习任务即可。如在学习《几何概型》一课时,组长负责监督小组内部成员学习状况,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质疑问题,数学底子好的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帮助未完成相关学习目标的同学,语言功底好的学生负责发言提问,还需要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归纳等,往往成员的工作内容不是固定的,甚至需要成员一饰多角。团队凝聚力方面主要通过组长个人魅力及领导能力,将小组成员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爱护、共同进步的小家庭。优秀的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在团队凝聚力与明确的成员分工之上,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善加引导,提高学生协作意识。

二、建立情境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建立一定教学情境,在合适的情境之中,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学习《算法案例》一课时,如某地出租7元起步,超出2.7公里部分收1.8元/公里,同时由于堵车、红绿灯等原因每停车等待1分钟额外收费0.5元,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算法,根据用户输入的里程与路上等待的时间直接计算出相应价格。如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算法设计需要大量时间,而通过组内合作,能够大大缩减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且能够集思广益,优化算法,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促进组内成员共同进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建的情境要具有探索性、启发性以及拓展性,能让组内每个学生都能有用武之地,都需要充分开动脑筋,这样,学生才能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三、总结与交流

总结与交流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一个重要步骤。在完成某一学习目标后,小组成员往往会有不同收获,通过组内总结与交流,学生能深化理解,拓展提升。教师在建立教学情境时,可以强调小组竞争。

四、恰当的评价

评价不应该只关注学生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及学习情感变化。首先是学生间的评价,通过组内互评,学生能直观了解到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从而更适应团队,自己有哪些闪光点,组内互评虽然对学生个人极具意义,但由于高中生易受感性思维影响,因此组内互评借鉴意义大意实际意义。其次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往往更加客观、公正,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从真伪判断与价值能力判断两方面出发,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将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工具,合理运用到分组合作学习建设中来。

结语

“分组合作”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帮助学生朝个性化方向发展。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四点关于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尝试优秀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推动高中数学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新民. 有关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0).

[2] 秦美娣. 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高中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 科教导刊旬刊,2010(10).

[3] 曹进文.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析[J]. 新课程下旬,2015(2).

篇7:化学分组合作学习初探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实在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的教学不足, 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 使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一部分成绩差的同学, 知识技能互补, 达到互教互学、相互取长补短之目的。

在化学课堂中开展分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能够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变, 学生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参与, 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 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深刻、全面, 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 各抒已见, 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怎样合理分组

在组建小组时, 教师首先要对班级学生素质情况有所了解。如性格方面:包括兴趣爱好、活泼程度、是否热心帮助别人等。能力方面: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在对学生素质综合评定后方能分组, 分组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组时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 在此原则的基础上, 首先确定小组长, 这是分组的关键。小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 乐于助人, 且有一定创新意识, 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可由教师任命或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小组的人数即为班级分组的组数, 一个50多人的班级, 小组人数以8—10人为宜, 一个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 正组长主要负责活动安排, 包括活动时间、地点等, 同时也是本组学习交流时的发言人;副组长主要负责维持纪律, 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进行, 同时负责记录学生在分组学习中的表现与合作态度等。

再就是确定组员。一种办法是教师组织安排, 即由教师按学生个体的成绩及大体素质分组, 做到各活动小组之间整体水平相当, 小组内成员素质互补。另一种办法是由学生自主选人, 即让各小组长按一定顺序在班上一个一个公开召集“自然”形成。也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确定组员。组员的确定应以尊重学生的自愿为原则。组员人数以6—8人为宜, 组与组之间人数应大体相等, 素质无明确差异, 力求均衡, 便于公平竞争。小组建成后, 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 平等互助。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要适时组织一些化学游戏, 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 便于今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

三、分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化学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当“促进者”、“咨询者”、“引导者”、“组织者”等角色。在分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 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 应建立一些基本

的小组合作的规则, 讨论前, 要求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各自的想法写下来,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化学分组讨论时要求发言者言之有据, 言之有理, 通过讨论形成集体的共识。这样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和时间探讨, 避免少数学生“言霸”包场现象。

2. 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和讨论的价值。

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有价值的思考, 有价值的问题才能诱发学生去发现创造。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3. 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 教师应深入到小组合作之中

去, 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 并及时发现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梳理, 找出具有代表性或难度大的问题先解决。最好通过引导、提示由学生自己去探究。

4.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不论哪种类型学习活动, 都会有一些积极参与者, 也有一些被动参与者, 甚至还有根本不参与者,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激励方法, 把学生引导到正常的活动中来, 尤其“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真诚地关怀, 耐心地指导和不断地激励, 想方设法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与喜悦, 让所有的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5. 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主见、激发学生的创见。

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的气氛, 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分组合作学习实践的尝试

化学新课程中有很多关于实际应用的化学问题, 是开展化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好素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 相互研究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成果共享, 使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这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在授完“化学实验” (选修6) 后,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开展了一项实践活动:测定学校周围大气中SO2的含量。事先让每个学习小组制定好实验方案。实验要求每小组要在学校的不同位置多次取样测量。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 进行了具体的分工, 两个学生负责取样, 两个学生负责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 两个学生负责记录、计算, 正组长负责指挥协调, 副组长负责数据检查。活动中学生们的热情空前高涨, 有的弄脏了衣服, 有的忙得满头大汗……经过30多分钟的共同努力, 各组很快得出了实验数据, 并运用化学原理计算出空气中SO2的含量。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自始至终在现场观察指导, 及时解答学生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实验结束后进行班级交流, 由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实验结束时间及本组学生合作中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各小组活动进行了综合评估, 当然以表扬为主。最后由全班学生举手表决, 评出本次分组合作学习的优胜小组。

这样的活动巩固了化学知识, 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 增强了竞争意识, 也充分体现了分组合作学习的独特魅力。

分组合作学习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手段,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它并不是万能的, 更不能无限地使用, 要正确处理好它与各种学习理念、方法之间的关系, 科学地进行整合, 使它们之间相互兼容互补, 才能相得益彰。

摘要: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分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化学分组合作学习, 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8: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一、转变角色,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

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创设材料情境,拓展教与学。 如在进行必修I第一单元第二节《宇宙中的地球》中“存在生命行星”的教学时,可以展示课外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地球生命和地外文明》等,对课文进行适当补充、解释和拓展。学生经过阅读、理解、讨论、分析补充材料,对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教与学。 如在进行必修I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中“火山”的教学时,我向全体学生讲了故事“庞贝古城的毁灭”:“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紧靠它的罗马庞贝古城被埋没了。18世纪初,意大利农民从地下挖出古罗马钱币及大理石碎块,揭开了庞贝古城之谜。人们在开掘时,发现了许多悲惨受难的景象。” 真实的故事和火山简介,激发了学生掌握火山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教与学。 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创设图像情境,启迪教与学。 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弘扬个性,落实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大胆实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

第一,让学生“自组”。 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成绩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推选一名学生来主持。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让学生“自读”。 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让学生“自议”。 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

第四,让学生“自说”。 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这样,教师的教学能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第五,让学生“自练”。 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减负。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又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体现层次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纠错,既落实了知识,又激励了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第六,让学生“自探”。 “问题研究”、“课后活动”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我们根据“问题研究”和“课后活动”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实践,课改任重道远

篇9: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策略初探

关键词:合作学习,分组策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动态管理

放眼21世纪,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 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 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 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充分地展现个人潜力与风采。

一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组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讨,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成果, 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 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 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得到锻炼和提高, 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安泰效应证明:学生不能离开集体, 学生离开了集体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 生活学习因孤立无助而事倍功半。展望未来, 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的基础。随着现今社会竞争领域的日益扩大, 在义务阶段, 合作和协调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二具体分组策略

合作学习, 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 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差异等因素, 合理地安排, 使之成为一项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 而不是随意组合的一项活动。

1. 小组规模

小组的组建, 鉴于大班额的班容量小组一般是4~6人, 而且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 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分组完毕后, 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 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2. 将学生科学分类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类型主要有四种。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 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调整, 这样使全班同学都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 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 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通常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种分组方法。

第一, 均衡型。将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分组, 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 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 能调动每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发挥了小组内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带动困难生一起前进。这种情况下, 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具体步骤是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分组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一是要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组内异质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可能, 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使优等生得到发展, 中等生得到锻炼, 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角色分工, 也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利用互补优势提高学习的质量, 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这样组与组之间才有可比性, 使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第二, 分层型。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 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一组, 较困难的学生一组。这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能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和比较, 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落后生来说, 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 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在小组分层中我们对不同组的学生活动要求也进行分层。

第三, 自主型。让学生自由搭配, 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寻找合作伙伴, 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主动, 更加积极,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小组活动内容, 满足他们的想象, 发挥创造能力。这样能使交谈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更加真实。如可以以话题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合作进行角色对话。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完善, 因此教学中应以均衡型小组活动为主, 以其他形式为辅, 这样既能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 又能防止形式模式化, 使学生厌烦。

第四, 任务型。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 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 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 让学生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3. 座位的安排

课堂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参与的程度, 把课桌排成有利于师生、生生讨论、合作与交流的形式, 为学生相互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分组后, 可采用马蹄形、凸字形、丁字形等, 方便学生合作交流。怎样排列座位, 应以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为原则, 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三小组的管理方式

1. 明确组内分工

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 要注重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分工一定要明确。每小组各设小组长1名, 副组长1名。一般组长由各小组推荐, 由有较强号召力、凝聚力的同学担当。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但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 小组长也可实行轮换制, 同时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总之, 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 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 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为使全体成员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 同时建立组内成员的平等关系, 组内各角色实行轮换制。

实践证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合理的分组将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 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作用,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2. 小组实行动态管理

当某一小组分定后, 应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令其产生凝聚力, 培养团体意识, 也易于进行定期评价。学习一段时间后, 教师观察, 在四五周后可进行适当地调整。让学生明白此次调整的意图, 并鼓励他们有针对性地改进。

3. 健全组内帮扶机制

根据组内同学的学业水平、性格特点等结成组内帮扶对子, 在动态的小组表现及评比中, 评定被帮扶者的进步表现, 给以加分奖励, 并作为小组成绩评比的重要指标。这样可以达到“兵教兵”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问题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今后的实践中, 我将不断探究、运用、反思、改进,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2]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J].外国教育资料, 1988 (5)

[3]刘涛、夏飞华.影响小组合作活动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9 (11)

篇10:激趣 合作 探索 创新――“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合作学习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系统论的整体理论、动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奖励结构理论等。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小组学习者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被明确化、外显化,因而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和监控;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概念概括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体系。这是一种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从内涵来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以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共同体,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更适合于探究式地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课堂四十分钟有限时间内,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由他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把学习目标完成。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二十分钟之内,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去观察学生小组活动的进程和完成情况,在小组活动结束后通过检验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来总结性地完成知识点的讲授,真正做到“授人以渔”,由学生自己来捕“鱼”,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学中得到乐趣”。那么小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 适时科学地进行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分组,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根据班内实际,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组。

2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突出突破重点、难点时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时,这时我就组织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突破“教”与“学”的难点;(2)梳理总结阶段的合作学习;(3)解答开放性问题的合作学习。

3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尽可能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 恰当的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合作学习之前,我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对于“问题生成表”的内容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可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对低年级学生要设置内容详细、便于操作的问题;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填写“小组问题生成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个体在小组长引导下,生成问题后,要组织组内成员讨论和交流,对简单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在有限时间内对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填入“小组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或生成班级问题。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

5 合理运用问题训练策略。问题训练是对文本所含问题进行操作性训练,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1)科学设计“问题训练单”;(2)课前小组生成“问题训练单”;(3)强化单位时间内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4)小组展示训练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与评价,探究科学答案。

6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采用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同时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外,更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大多数学生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算不上真正高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广安观塘镇三台小学)

上一篇: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工作计划下一篇:xx春季幼儿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