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为目标评价学生

2022-11-23

我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评价时常感到困惑:第一就是老师对人的评价多。第二是感到我们老师在评价学生时,时常有“脚痛医脚,手痛医手”的习惯,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计划。在新课程下,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主体。每个个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包括他们的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特点等,这都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不可能用简单的,单一的一个模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体现人文性与发展性。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谈谈几点看法。

第一要把握评价“有尺度”

对人的评价,特别是对小学生的评价,不能机械地按一种尺度去衡量。学生不是产品,我们在检查机器零件时,同种型号的产品总是用完全统一的质地,尺寸去检验,否则检验出来的就是不合格品。对学生的检验恰恰与之不同,我们对不同学生的评价,就得用不同的标准。尽管我们可以追求每个学生都一样的优秀,都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是这却是不可奢求的事,也不是一挥而就的事。学生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培养也是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这样;对学生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时采用不同的标准。比如,我班有个学生,父母离异随父。他的成绩不错,可是由于思想有负担,学习缺乏积极性,而且特别爱违返纪律,打架、迟到、骂人、成了习以为常的事了,学习成绩大幅下滑。我从五年级接手他时就这个样,满身衣服很脏。我从原班主任老师处了解到很多关于教育他的情况。像说服教育、给予关怀、甚至动粗,这些都不能奏效。当时说了转过身去又犯毛病了。我想可能是他的缺点较多吧,就像学生学习的帐拉得太多了不是也得从头开始吗?于是,我制定了一个计划,把他的毛病分为三类,一是学习;二是纪律;三是清洁。然后,我对他制定了评价标准,第一阶段主要评价他是否讲卫生,如果有进步就及时表扬他,哪怕是一点;第二阶段主要评价他是否守纪律,如果有进步就表扬他有进步;第三阶段主要评价他学习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学习态度、习惯是否有改变。同样,及时表扬他的进步。在策略上,只要他犯错误了,我在不同阶段总是按阶段重点说服教育,他在第一阶段,如果打架了,我会教育他不打架,但是我总会转向重点教育点上,表扬他卫生方面有进步。平常更是不厌其烦地提醒他讲卫生。这样反反复复,他得到了很多教育,也得到了很多鼓励,让他也有了成功的体验,他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他来讲,每次对他的要求只是提高了一小步,而一旦他有了进步,对他的一身就是一大步。这个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教育,现在又恢复了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形象。

这正所谓一下子就改正一生的缺点难,但是改正一点小毛病就相对容易得多了。有计划,把握好度,循序渐进给与学生评价,让其发生改变。

第二要做到评价“无自我”

无我是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用一种成人化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去评价学生。比如,我们老师时常用这样的语句去教育学生:我小的时候……这件事如果是我,我就……你看他多么守纪律,上课从来不……像这样的评价学生,是典型的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这样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第一,成人自身的一些形象不一定就是光辉的。如果我们老是用成人作为典范去教育学生,势必给学生留下大人做的都对的印象。而事实上,大人们的陋习常常比小孩子多。

第二,老师时时将自己挂在嘴边,把自己当作圣人,会给学生留下自吹自擂的不良印象。

第三,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们。就像吃零食,大人能不常吃零食,可是小孩子天生就是“好吃狗”。我们只能对他说吃零食的坏处。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犯过这条,我这样对一个学生说:“我们怎么不吃呢?班上其他同学为什么可以不吃呢?”这孩子立刻说:“我用的是我的钱,又不是你的钱,他们不吃是没有钱,××同学在家里还是吃了的……”

只有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学生,这样反而造成抵触情绪,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是要做到“无自我”。

第三要做到评价“有学生”

有生是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装下每一个学生。我们每个老师心中可能都有学生,只是这个学生是由条条框框组成的,不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如果有个学生是符合教师想象的哪种学生,那么这个学生就装进了老师的心里。相反,这个学生如果不是老师心目中的那种学生,那么这个学生就不能装进心里。这表现在,如果这个学生做错了事,那么老师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批评他,却不能够站在这个学生的立场去想问题,去分析这个学生做这件事的合理性。

我们经常听见老师有这样的口头禅:你看,又是你,都给你说了好多次了,老毛病又犯了是不是……这时的老师是很少听学生解释的,也很少冷静地分析这个同学之所以犯下错误的原因和必然性,以及犯这样的错误也有合理性的一面。而心目中认可的那种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老师就表现得理性得多。我们也可以听到这样的口头禅:你做了这件事不对,下次记住就行了;孩子,说一说你为什么会去做这样的事,你可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或者给他一个眼色,就此了事。

如果我们心中能把一个个鲜活的学生装进心里,当遇到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仅是学生犯错时,更多的是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所有活动),我们就能够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冷静分析,宽容面对,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起到教育学生作用。

第四要做到评价“忘过去”

丢掉包袱才能看见未来,忘记过去,是为了将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特别是学生过去的错误,不要像农家大嫂吵架一般,今天说鸡被偷了,几辈人前做过的事也要拿出来吵。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揪住学生的小辫子不放,学生哪里还看得到将来,看得到自己的成长呢?

老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小辫子而一叶障目,不能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有个学生去撬门偷游戏币时被逮住了。民警同志问他为什么多次去偷别人的东西。这个同学说,因为他以前拿别人的东西被人知道了,反正“小偷”的名誉已经背上了。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如果背负了太重或太多的包袱,这将对他的未来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丢掉:你看,这样的毛病你又犯了……以前我就给你打了招呼的……你是个“老油条”了,这辈子……等等口头禅。

老师要有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的意识。要站在学生年龄段想问题,我们面前的都是好学生,只不过因为天真偶尔犯错,犯了错要一事归一事,不能把其它错误解又一股脑拿来把人批得体无完肤。这样,他已经改过的缺点也可能被你重新激发,也不能在头脑中烙上“他常常犯错误就是坏学生”的印象。

第五要做到评价“有激励”

有激励是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激励学生成长,引导他们摒弃陋习,树立信心,发展个性。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一味地去纠学生的错误,纠他们的小辫子,好像这样才能表现老师的水平,好像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样。老师们常常会这样说:“你这个坏习惯,老师给你指出来,是为你好,是让你能够知道错误,改正错误。”其实,指出缺点是必要的,然而,学生就是嫩芽儿,如果一出生就生在霜冻雪天里而不加以关爱,这是不能锻炼学生的,只能让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枯萎。学生的心理就是这样脆弱的,假使他老是在老师无情的批评中生活学习,那么,他们的心会承受不住的。更何况还要承受我们老师时常挂在口边的“为你好,都是老师对你负责。”像这种爱的表达式,偶尔用一用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就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所说的一样:“‘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那一股风刮倒。”

因而,老师要摒弃那种只挑刺,而不去发现学生优点的行为。我们的语言要更多地使用激励的语言,少用批判性的语言,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进步,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树立信心,在老师的评价中健康成长。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人文性。要具有个性化,能够因人而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发展学生。只有掌握住这个目标,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才能够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对学生加以评价。

摘要: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发展学生。只有掌握住这个目标,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才能够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对学生加以评价。

关键词:学生评价,发展目标,人文性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品牌设计与塑造的策略研究下一篇:煤矿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