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023-04-27

第一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我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我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广西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1141班 黄煜春

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首先得先清楚自身专业是什么,即对该专业的定义。我所学专业的全称是英语(翻译方向)。从大的方面说,英语翻译专业培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翻译实际应用能力,良好的双语表达、转换以及应用能力,能够在科技、教育、经贸、旅游等各领域从事口译和笔译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再从我们具体开设的课程来看,低年级阶段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看能力,巩固及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高年级开设有关笔、口译,中外文学以及有关外贸英语等相关课程。因此,可以看出,英语(翻译方向)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专业。了解了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开设课程后,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因素。不可否认的是,英语类专业的就业面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比较狭窄,据了解,许多英语专业毕业生也都从事了跟本专业关系不大的工作。但是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去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发展,闭关锁国已经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已慢慢地向国际接轨。事物也是普遍联系的,同样地,中国的发展与世界也密不可分。英语类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发展潮流中应运而生的,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英语翻译人才的需要在不断增长。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重要国际会议、外贸商务交易、体育赛事、科技、文学互译还是涉外公关、国际酒店、涉外导游等领域,都活跃着英语翻译人才的身影。所以,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纵观了大的环境下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我们再把视线缩写范围,联系实际情况。即围绕在东盟交流窗口—南宁这个城市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广西财经学院作为广西唯一一所财经类本科院校,专业以经济贸易类见长而非语言类,这属于两个对立的方面。在这样的高校里的英语(翻译方向)专业可以说属于冷门及相对弱势专业。但是,也恰是在这样的财经类院校里,我们的专业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相关经贸的教育环境。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好自己本专业的同时,可以选修第二专业或者自学经济贸易类专业知识。英语与经济贸易的强强联合,是我们未来的就业之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据了解,南宁的外贸企业并不多,反而与东盟各国的交易比较频繁。我校开设有泰语越南语等小语种供英语专业学生选作第二外语,英语专业加上相关经济知识以及具备一定的小语种语言知识,英语(翻译方向)专业的我们,毕业后的就业路子还是比较有保证的。广西周边如广东等外贸企业比较多,但我校学生在这些地区有将面临其他重点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压力。由此看来,我们掌握着机遇与挑战的双刃剑。要抓住机遇,迎着挑战前进,还得综合各主客观因素,联系理论与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可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之,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就业方向,都不是人云亦云或是固定不可变的,事情总是变化发展的,凡事皆有两面,不可只看对立丢弃统一,反之亦然。同时,我们也应该立足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从自身条件分析,从本地区条件分析,更要从全球环境仔细分析。把自身以及本身专业置于大前提下充分考虑。

第二篇: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这是我校近年来的育人原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作为一个富有灵气、生动活泼的成长中的学生,在他们的身上,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的方面有很多很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他们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然而,作为教师,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缺点,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当学生感受到你在欣赏他时,他会很容易被打动,使他更具价值感,更具成功感。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教师博大胸怀的一种表现。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

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要学会发掘、欣赏他们的美。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场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师者。

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作为教师,从内心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用同一个方法去教育所有的学生,用静态的目光看待学生,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那么就会有许多学生只显现他的“差”。学生的“善”的方面得不到发掘、培养,他的优点就会萎缩以至消失,就必定成为所谓的“差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得到充足的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让他们获得足够的空间。教师的关爱、信任、包容的眼光、正确的教导会使我们的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看清前进的道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就让我们以欣赏者的身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缺点,相信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那么优秀。

学会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时,你会感觉快乐很多!

第三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想必是大家都听过的词,不说对它有多了解,但也有一定的认识,也许一听到这个词很多人就马上联想到了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不思进取的颓废态度。的确,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揭示社会中的一种不良现象,一种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只看重眼前利益的现象。然而,究其渊源,享乐主义最初的意义是为了说明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它的提出是为了告诉我们生活中具有快乐和痛苦,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最求快乐,避开痛苦。谁能否认这是错误的吗?可是,享乐主义的存在也确实给这个社会,给很多人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在这个万物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部分来评判某一事物的好坏,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享乐主义,我们也要如此。

享乐主义,又叫伊壁鸠鲁主义,产生于古希腊,不同的人对于它有不同的看法与认识,它是一直以来受诋毁与争议最多的哲学。此学说最初认为人类生活的目的是快乐,说以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快乐,后来,享乐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无尽的欲望等挂钩,由此给享乐主义披上了灰色与消极的外衣。在一定时间与一定程度上,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使人们陷入了意志消沉,精神颓废的状态中。他们只看见了眼前的暂时的快乐,忘记了追求与奋斗,忘记了灵魂深处的快乐的叫嚣。同时,为了追求那所谓的“快乐”,人们尽一切手段去享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富与资源的巨大浪费,有时还会对他人造成无尽的损失与痛苦,就好比古罗马帝国的那些贵族为了寻求感官的刺激与精神短暂的兴奋,他们培养了一批角斗士,用同类的鲜血与斗争丰富他们乏味与无聊的人生,可是,在这种享乐主义之下反映出来的真的是快乐吗,真的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吗,真的是对快乐生活的完美诠释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且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享乐主义的认识没有达到一个积极地境界,他们只是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快乐,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做出有损他人利益,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事,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站在前人的观点上,我们会发现那时的享乐主义是偏向于物质方面的享乐与感官的刺激,那是一种暂时的神经兴奋,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那就是他们人生追求。可是对于这种追求,他们很多人没有做出正确的理解,只知道自己的利益与满足,忘记了他人的需求与利益,这种享乐主义其实只是一种极端的享乐主义,这种极端享乐主义不符合人的本性,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享乐主义使“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人都是不幸的人:孤独,恐惧,抑郁,具有依附性和破坏性。”可见,对于一个事物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理解,那就很容易走向该事物的极端。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现实生活发现,只有那些能够将其不断节省下来的时间成功地“消磨“掉的人才是快乐的,这又是人们享乐主义的另一个理解。尽管功利主义合乎享乐主义对快乐的追求,可是在这个时期的享乐主义价值观与功利主义对功利的阐释有了微小的分歧。人们已经不仅仅只关注物质生活了,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他们开始真正的去理解生活,开始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是享乐主义的一次升华,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痕迹,也是人们思想的进步。

我一直在想,当初提出“享乐主义“的伊壁鸠鲁到底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提出了这个观点?他的初衷又是什么?提出这个观点是想给社会与人们一种怎样的启示?我们有见过他本人,没有和他进行过深层次的对话,也不知道现在所存在的那些记录是否全是他本人的观点。我想,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东西总会在不同时代的人面前发生不同的改变。有人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无神论者,伟大的哲学家,也有人认为他是淫逸行为的辩护人。在我看来,他虽然提倡人们追求感官的享乐,可是他在生活中的行为是高尚的,他能做到自我控制,而且他也提出我们要追求的是持久的快乐,不要只满足于暂时的欢愉。不过他的观点中也有一些极端的因素在其中。我想,他的贡献应该在于提出了这么一个哲学,给世人以深思,即使开始的时候大家理解得不够深,可是它带来的是无尽的深思与不断地进步。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东西来完善它,自身也不断进步着,同时也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不能用单一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发现事物的改变。

很多人认为享乐主义在新的形势下依然存在很多不好的表现,人们在一定情况下不再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思想空虚,贪图安逸,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抱怨满天。他们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跟不上潮流,享乐安逸才是生活的本质。人们变得怕吃苦,怕受累,一天得过且过,没有了真正意义上追求与梦想,认为梦想终究是梦想,就如周立波所说“梦想就是睁开眼也看不见的现实“,于是他们就只看眼前。在他们自己所理解的享乐主义下不思进取,还一天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仔细想一下,好像真的是这样的,说明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重新诠释一下什么样的”享乐主义“才是真正的享乐?什么样的”享乐主义“才是正确的享乐?什么样的”享乐主义“才是发展的享乐?在这种形势下,人们自身需要反省,政府也需要加强教育与宣传。

21世纪以来,经历了祖国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深刻地认识到享乐主义的精髓不只是享乐,他的精髓应该在于如何获得心灵的满足感,这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生在这个高速发展,竞争力极大的社会与时代中,我们更应该对享乐主义做出全新的诠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要明白一切的失败与不如意都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这也是片面的认识享乐主义的表现。在我看来,享乐享乐,就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快乐,一种对于自身的满足感,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及在憧憬的同时不断地去努力,去追求,去让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 现在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仅仅追求着物质生活,他们更多的是对精神物质的追求。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在闲暇的时候喜欢出去旅游,这不仅仅是身体的放松,也是精神的小憩,在旅游中他们不但身体得到了享受,也开拓了自身的视野,心灵也得到了洗涤,这是精神的享受。再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上了看书,不是为了炫耀,不是单纯的为了考试,仅仅是因为喜欢,因为精神的满足。在书籍中,人们不仅可以使自己忙碌的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还能了解到很多知识,看到很多有趣的,有用的东西。现在有很多类似的享乐行为,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升华后的享乐。

关于享乐主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竟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享乐是每个人都非常向往的,也是人们所追求的。很多人为了他们心中的“享乐“,不断努力着,进步着,痛并快乐着。看来,享乐主义还可以促进人们不断向前,努力进取。并不像以前那样使人颓废,堕落,不思进取,反而在正确的认识下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在享乐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这些观点相结合,从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时代在发展,生产力的水平在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我们不能让极端的享乐主义毁了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享乐主义,要用全新的,进步的思想诠释享乐主义,我们要诠释出我们新一代的风采,诠释出祖国不断进步的阶梯。不要让享乐挡住我们头上的光芒,要让享乐主义使我们大放异彩。只有努力追求过,认真面对过,亲身体会过才是享受人生,那才是我们应该理解为的享乐主义,才是积极地享乐主义,才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享乐主义。

第四篇: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

三年级数学

王莎莎

用正确的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

内容摘要:学生学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传统意义上,教师看到的错误消极方面教多,甚至有许多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洪水猛兽,避之不及。而实际上,学生的课堂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分析、思考交流探究出错误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并订正错误,更要使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让思维在错误与正确之间进行激烈交锋,创造能碰撞出璀璨的思想火花的学习情景,让孩子取得愉悦的学习心理,让“错误”成为学生的“乐学”的助跑器。

关键词:课堂教学错误思维

一位从美国考察回来的老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让学生画理想中的苹果,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生活中苹果的本来面目精心创作,可有一位同学居然画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老师先是很惊喜地赞扬该同学的作品很有个性,接着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家经常买苹果,但我讨厌那些圆圆的家伙,因为它们老是要从茶几上滚下来,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捡,太麻烦了,要是有方苹果„„”“很好,还有没有别的理由呢?”“方苹果比圆苹果削起来方便多了!”“说得太好了,还有呢?”“圆苹果装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是有方苹果,箱子可以装得更多!”“好极了,你的设想很有创意,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苹果来,到时候我们一定来为你庆贺!”

这真是一只胜利的金苹果!它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是“学生自己的苹果”而不是“老师的苹果”。就现实生活来看,“方苹果”显然是个“怪胎”,但经过老师“妥善处理”,它终于成了最理想的“幸运儿”。没有尊重和宽容,没有鼓励和赞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事实上,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常遇到学生出错的事。课余时间经常会听见老师们这样的议论 “我们班的学生真没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都会答错。”

“是啊,是啊!”其他老师随声附和:“一个很简单的算式也会算错,不知怎么搞的?”对待错误,许多老师视为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错误其实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错误的存在,更要善于挖掘错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错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一、 接纳“错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接纳学生的错误,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

1、找准错误,寻找起点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

作为教师,当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

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错误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它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它其中总会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教师应该善于挖掘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如应用题“桃树有45棵,比梨树的3倍多6棵,梨树有多少棵?”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6=45;②3×45-6;③(45+6)÷3;④(45-6)÷3;⑤45÷3-6;⑥45×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①、④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

一个普普通通的错误,只要巧妙的将以利用,挖掘错误的“闪光点”,就能成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像上面例子这样的“将错就错”,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验证、归纳、分析、整理,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二、 透视错误——促使教师实践反思

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知识上的缺乏、能力上的不足,观念上的陈旧,在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暴露自己的弱点,也会引发一些“错误”。

现象一:学生课上“出错”时,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并因势利导。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一位老师在讲完例题后,请同学们练习投影仪上的练习题,老师叫了一位坐在角落的女生。

“老师,我看不清楚。”被叫的女生怯怯地回答。

“那就到投影仪前面来。”教师说道。结果,女生起身到投影仪前,回答了问题,可是答错了。教室里响起了一片嘲笑的声音,女孩的脸羞得通红。

“刚才听课没用心吧!请下一位同学回答。”老师不满意地说。

临下课时,老师问谁还有不懂的问题,那位女生举起了手,可惜老师没看见。临出教室时,女生眼角挂着晶莹的泪花。

现象二:学生有“别出心裁”的解法时,教师由于个体思维的限制,不能马上“心领神会”,反而不屑一顾,甚至简单否定。这种“错误”的教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如: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两为学生分别用“3×2+2×2”、“(3+2)×2”的方法算出周长后,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的方法和他们的都不一样:3×4=12(分米),再减去长方形的宽12-2=10(分米)也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教师简单的一句:“这种方法我不明白”就把学生给打发了。

课堂上如此的“意外”多了,教师遭遇的“尴尬”多了,随之而来的缺憾也就多了。其实,教师不是“神”,偶尔犯错在所难免,只有夯实自己的底子,打开心胸,认真透视这些错误,教师才能在错误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逐渐达到“少错”的境地。

三、 妙设“错误陷阱”——引导学生辨别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有的放矢地造编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在易错的节骨眼上布设“陷阱”,借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以错误陷阱这种尝误训练,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并引导学生自我诊治,深刻辨析,从“陷阱”中挣扎出来,走出误区,吃一堑长一智,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力的锤练与提高。

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 “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成为学生乐学的助跑器,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丹.关于如何对待数学学习错误的思考[M].《教育探索》,2006. 1.

[3] 余马东.小学生学习数学常见的思维错误[M].《黑龙江教育》,2005.11.

[4] 骆玲芳.数学教学新视角[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

[5] 周玲棣.课堂,因“错误”而精彩[M].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5.1.

[6] 骆伯巍.教育心理学原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随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班主任工作日志

班主任工作随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在我参加工作第四年的开始——去年8月,我开始担任班主任,接手的是新一届高一的(16)班——入校学习基础最差的两个班级之一。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满怀热情;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我也知道我的班主任工作不会一帆风顺,会困难重重。

因为入学基础比其他班级差很多,所以很多学生在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就觉得似乎比别的班级的学生要矮一截,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后高一的学生负担反而比以前加重,难度有所提高,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我们班的同学来说更加不利,遇到许多的困难:如课堂知识难以消化、作业来不及做、不会做等等,他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成绩上升更难,这使得他们很可能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使他们的成绩进一步下降,很可能造成恶性循环。而在学生上找不到精神上的安慰的情况下,学生就很有可能从其他方面去寻找精神安慰,于是就可能导致违纪、早恋等现象的滋生,最终使得高中三年虚度,并给老师及其他的同学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避免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我十分真诚地去对待我们班的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优秀的,并以更优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学生不是完美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有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不良的习惯。我们总希望学生能够听话些,能好好配合老师,好好学习,但是总是会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会不断惹出这样那样的麻烦,为班级增添了不少乱子。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经常容易失去耐心,认为这是扶不起的阿斗,于是态度开始转变,看到这样的学生就感到讨厌,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往往会简单地以教训为主。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很有可能让此类学生认为自己的确很差,并且会“破罐子破摔”,放弃自己!

其实我们不应该用过分苛刻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人无完人,成人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更何况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呢?学生有缺点是正常的,如果学生没有了缺点那还需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还需要班主任做什么呢?(班主任工作)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块块造型各异的树根,需要我们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精心地去雕琢,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我们班的学生有许多的优点,也同样有不少的缺点。但是从接手高一(16)班开始,我就给自己确立的这样的理念:他们都是我要去帮助的孩子!

为了让我的学生们往好的方向不断成长,我觉得首要的是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始终觉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迷惘,开始独立思考各种问题,思想却又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有的时候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在这样的时候,如果老师、家长因为他们的顽皮、成绩的不理想而经常去批评他们、否定他们,他们的潜意识里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我是个坏孩子、坏学生,他们都不喜欢我。”于是开始自卑、自暴自弃,开始愤世嫉俗,与老师、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如果老师、家长、周围的人都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认同他们,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开导与诚恳的提醒,他们在潜意识里形成的观念便是这样的:“我是个好学生、好孩子,大家都很尊重我,支持我,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于是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对于我们班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很小的优点,我都会在全班表扬,让大家鼓掌!有的时候学生捡到5毛钱我也会跑一趟政教处,专门去要一张表扬卡,然后在全般把表扬卡读给大家听;对于我们班学生的缺点,我从不当众批评,而是单独开导。跟学生聊天的时候,我会要求学生坐下谈,或者一起站着谈;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我会尽可能地去“捧场”,并拍下照片留念;路上遇到学生的时候,我会主动打招呼;与学生家长联系的时候,我一般不会只讲学生的问题,也会适当地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看待学生的时候,我会用真诚的眼光,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知道,他们能够体会到。

一年班主任工作下来,我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继续学着去解决,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工作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支持与认同。评教的时候只有一个同学给我评了“较满意”,其他的全部评了“满意”;对于自己的所想所感,他们会在周记里与我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于我工作的不足和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他们会给我真诚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班级遇到挫折,我心情郁闷的时候,他们会在周记里安慰我……有这么懂事的学生,我哪能不努力地工作呢!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我相信学生会越来越成长为值得我们欣赏的人!

上一篇:员工会议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研发科技园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