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2024-05-08

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通用10篇)

篇1: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夏店中心校工会

三月的阳光格外灿烂,三月的大地春意盎然。在春已暖、花将开的美丽三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今天女教职工代表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三八妇女节,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一张张笑脸美丽动人。大家畅所欲言、积极献言献策,现综合如下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

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五是建立健全教师激励奖惩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2)探索有效教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从理论层面加以深化和提升,操作层面加以细化和实施,从质量层面加以

监控,从评价层面抓过程落实与质量创新。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一是抓好教学规范管理,以规范保证质量的落实。二是通过理顺教材体系,力求无缝衔接。三是探索适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四是以个别化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五是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下基础。

(4)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广泛开展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教研活动,通过考核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5)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课改中形成的经验,结合的实际进行课程改革研究。

(6)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研究力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7)加强理想教育,寻找成功的典范;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而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与能力。

(五)坚定科研兴校信念。

(1)立足教师,加速专业成长。

(2)立足真实课堂,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3)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扬长补短,并将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和学校特色风格相结合。倡导教师在站稳站好讲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认真撰写科研论文。

(六)加强学生读的指导,建设书香校园。一是保证学生晨读时间,二是多举行一些朗诵、演讲比赛,三是号召各班成立图书角。

(七)加强村小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

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特别是随着大批老教师退休、离岗和“普九”需要,当前和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及相应的培训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村级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

农村基础教育。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去任教等。

2.提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意识到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

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村级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因为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篇2: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姓名:谢应平单位名称: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小学 详细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西舍路镇街道12号 邮编:675015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立校之基,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了边远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农村小学的兴衰,对中学质量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最终将关系到农村将来的发展。本文从分析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并找出解决存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教学分析策略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立校之基,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农村小学的兴衰,对中学质量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最终将关系到农村将来的发展。然而,边远农村小学属于弱势群体,要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困惑多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育薄弱

幼儿教育暂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农村幼儿教育起步又晚,本来就难以担当起幼儿教育的使命。可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大部分依托小学属于附属幼儿园,师资难以的到保障。中心幼儿园大部分走向市场化,这 些幼儿园有的办学条件不达标。有的幼儿园受利益驱动,小班、中班、大班就混在一起,所有科目都由几名名教师“包干”,甚至出现幼儿“带班”现象。再加上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不力,造成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不去,也从而影响到小学教育的质量。

(二)生源外流

现在的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首先,有点经济实力的家长都想办法把学生送到城里去就读,造成了生源外流。其次,一部分学生直接随随父母到外地就读,父母靠打工来供孩子读书。

(三)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家庭作业不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在沉迷于手机。农村家长很多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推给学校。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四)难以留住教师

农村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留住教师难,就是新分配或轮岗、支教到位的教师,也是勉强工作几年后想办法纷纷调往其他 2 条件较好的学校,这样使得不少农村小学剩下本乡本土教师,师资无保障,更谈不上优秀教师。

(五)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每位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学校音、体、美、信息、外语等专业师资特别缺乏,所以许多教师往往要兼任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另外,知识信息更新均是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这样都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部分教师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也不强,其教育观念非常滞后。有部分的教师不思进取,教育方法陈旧,更没有千方百计抓质量的意识,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哪里谈得上创新呢?这样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没有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地提高。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策略

(一)留住优秀教师

一是要合理核定各小学教职员工编制。核定小学教职员工编制要充分考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班级少、平行班少等特点。二是要依照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绩效工资,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教师在农村安心工作。三是要实施轮教和支教的长效机制,为轮教支教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采取更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边远农村小学支教。(二)完善各项制度

农村小学要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细则)》。并把制度的落实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三)改善办学条件

现如今发达地区办学条件相当优越,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边远地区教育投资历的力度,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形成足够的教学和生活用房,给孩子们足够的活动空间。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各种处室建设,让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高效的开展。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的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学校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学校,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奖惩挂钩。各学校都要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定监控制度,使教师明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

(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要充分熟读教材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安排学生学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参与学习。一是抓教学过程,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 活动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三是提高教师的教案预设,写好教案、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

(六)重视教研活动

领导直接负责,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同时,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我们只有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2017年1~2期

【2】刘振山·《教研手册》·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3】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出版

【4】范蔚·《小学语文教学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3月出版

篇3: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相关机构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探索,发现解决学前教育公平性的问题事关改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而这一关键性举措更多地在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只有普及和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使幼儿成长、性格塑造、终身发展、消除教育贫困等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良好地发挥教育积极作用。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特别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如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新建、改建和扩建了大批幼儿园,大幅度提升了学前教育的供给能力,为更多适龄儿童提供了入园机会。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提升质量”作为四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各地努力提升办园水平,使各类幼儿园的师资、班额、玩教具、园舍等逐步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但是,当前广大农村地区不仅入园率仍然很低,而且已经建成的幼儿园质量也很差,难以为农村幼儿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针对这一情况,必须探索新的策略、途径,快速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二、突出问题

1. 班级规模不均,师生比例悬殊

在我国西部地区及东部个别贫困山区,因自然环境恶劣,工薪待遇较低,生活条件艰苦,无法吸引有资质的教师前往支教,仅仅依靠当地知识文化有限、数量有限的成年人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同时,山区的条件艰苦,无法保证孩子们能够走出大山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多生孩子以保证家里的劳动力,造成孩子众多。这就造成了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此外,孩子出生年份不同,也没有严格的入学规定,导致各个班级、各个年级之间的秩序混乱,管理不易。

2. 教师专业技能不达标,与社会脱节

由于只有当地的“教师”对孩子们进行教育,难免出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心态不符合学前教育规定的现象。未经过训练、对幼儿心理状态不熟悉,就无法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对学前教育的工作任务不熟悉,就无法保质保量地进行教育活动。对自身教育水平的不确定,就难免会出现知识漏洞,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

3. 基本设施条件差,安全隐患多

由于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关注不到位,导致农村贫困地区的硬件设施不完善,这也是无法吸引教师的关键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黑板质量不达标、粉笔数量不齐全、桌椅板凳出现残次品、教室屋顶窗户有漏洞、缺少操场器材玩具等一堆问题都难以解决。这些都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不达标、一直提不上来的主要原因。再就是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校园内意外保险不到位,影响到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三、建议措施

1. 依靠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的福利,吸引有资质的教师前往支教

国家及政府部门应开拓大学生市场,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多个地区学校的教师岗位,或者实习若干年后分配工作,努力创造好优厚的工作待遇。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在岗教师提供免费培训实习、交换的机会,支持优秀教师赴山区对村民进行教育,提高其素质和教育重视度。

2. 受农村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户内户外活动难以展开

处于长身体阶段的孩子们,应给予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对此,应全面提高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对游戏及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对游戏的开发及创新要因地制宜,运用健康环保的材料制作无添加、无污染、无硬物的游戏材料,开发益智的游戏。

3. 形成一股互帮互助,以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为美的良好社会风气

各级政府相互监督,将资金流水账号透明化,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法定监督权。不贪污、不受贿、不挪用公款,不拖教育建设的后腿。例如,鼓励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对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园进行捐赠。同时,让媒体跟踪报道,吸引社会力量关注山区孩子们的成长活动和教育事业,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国家在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到城市教育的同时,也应适当地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倾斜。学前教育关系到幼儿性格的形成、对世界基本的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建立,每个幼儿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关注。而我国部分贫困地区更需要国家的关注及社会的关爱,大到国家政策的倾斜,中到企业的经济捐献,小到每一个志愿者对教育的无私付出,都能对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幼教质量给予帮助。这不仅是每个人都应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需要面对的社会现象。幼儿教师应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开始,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营造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平等地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质量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篇4: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基层营业窗口服务出现的新变化

金融是服务行业,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生命。近年来,各级农村信用社都十分重视基层营业窗口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制订了一系列服务制度、考核办法和约束措施,有效的提升了窗口服务质量。促进了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和社会形象的提升。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服务创新层出不穷,使得当前基层营业窗口服务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1、服务理念的变化。传统观念上人们把服务理解为态度和效率,态度好、速度快就是服务优,对服务不计成本,不讲效益。随着金融服务的推陈出新,当前服务理念有了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要具有全面性。现代服务理念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检验标准,要求农村信用社不仅要满足客户态度好、速度快等最基本的、低层次的金融需求,还要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理财等多方面的高层次金融需求;二是服务要讲究效益性。当前,社会金融服务需求的扩大与农村信用社服务能力相对减弱的矛盾更显突出,农村信用社为确保相对有限的服务资源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必须放弃免费服务理念,逐步扩大服务收费范围和收费项目,提高服务效益;三是服务要体现差异性。不同的客户对农村信用社的贡献是不同的,高价值的客户理应享受高水准的服务,因此,农村信用社要根据贡献价值的大小,对客户实行分类,不同类的客户要享受不同质的农村信用社服务,通过服务差异性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需求。

2、服务需求的变化,与十几年前相比,人们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三大变化。一是服务需求大众化。当前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年龄段都对农村信用社有金融服务需求,与十年前比呈几何级增长。二是服务需求多元化。随着农村信用社服务客户层面的不断扩大,而各个阶层的金融需求又不是完全相同,如个体工商户需要农村信用社提供高效的结算服务和快捷的资金融通服务,广大务工人员需要农村信用社提供安全快捷的汇兑等,由此形成了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格局。三是服务需求个性化。既使在同一层次内的不同客户。由于基础、现状、目标不同,对农村信用社的服务也是不同的,每个客户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3、服务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服务方式是客户与农村信用社员工面对面的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机互动、网上银行等新型的服务方式应运而生,形成当前较完善的六大服务渠道,即柜面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客户经理。

二、提升农村信用社基层营业窗口服务质量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各级党委都在不断强调加强优质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从整体来看,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能适应日益激烈地竞争形势,特别是一线营业网点在柜面服务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为提升基层营业窗口服务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1、从思想观念上提升。要树立五种理念:一是要树立服务是一种文化的理念。服务不仅代表一种制度、一个程序、一次行为,它更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员工精神风貌和企业精神,形成了企业文化的内核;二是要树立服务是一种管理的理念。服务的表象是农村信用社员工与客户的互动互为,深层体现的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三是要树立服务是一种品牌的理念。服务体现着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孕育着农村信用社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员工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种品牌;四是要树立服务就是效益的理念。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取决于客户资源,最终来源于客户,因此要适应客户的需求,切实解决客户的现实问题,真正做到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通过服务客户提高农村信用社效益;五是要树立服务无小事的理念。无论是对大客户服务,还是对一般客户服务都要一样认真对待,时刻都要以客户的满意作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的方向和标准,实现服务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2、从行为上规范。一是健全客户服务体系。要坚决克服和纠正服务工作中过分依赖硬件的行为,把规范化服务列为从严治行的重要内容,当作生命工程来抓。从上到下,层层建立客户服务体系,改变过去依靠某个专业部门管理的单兵作战方式。二是抓好重点环节。提升窗口服务,员工柜面言行至关重要。因此,要紧紧抓住柜面这个关键,着力强化员工的服务语言、服务纪律、服务质量等重要环节管理,要求所有干部员工都使用文明用语,窗口服务时提倡讲普通话,严肃统一着装纪律,注重个人仪表干净、卫生、整洁,使文明服务和规范化服务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3、从机制上创新。一是要建立责任机制。规定各单位负责人是优质服务工作第一责任人。凡出现服务投诉、业务差错,无论涉及到谁,都要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也要追究负责人的责任,以责任机制保证优质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完善考核机制。各个单位要结合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制定各岗位优质服务工作考核细则,要根据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奖罚制度,并坚持做到按月考核,按季兑现,以考核约束增强优质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进要抓好示范,对社会形象好、服务质量高、存款增长快、经营效益优、深受客户赞誉的星级营业网点和星级服务员要进行隆重表彰,并在全行大力弘扬,发挥好窗口示范作用。

三是要强化监督机制

要通过建立“两查两簿”强化柜面服务监督,并作为考核评比的主要依据。“两查”即支行组织优质服务检查组进行明查,通过聘请社会力量进行暗查;“两簿”即建立柜面服务留言簿和建立客户投诉登记簿。四是完善培训机制。要以支行为单位抓好全员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分期分批组织一线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加快员工知识更新,加深对业务操作技能掌握。要抓好员服务知识培训。通过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农村信用社的服务礼仪、行为准则、处罚办法、服务规范以及相关的业务操作规程、制度办法、法律法规等知识,力争全面掌握,深刻领会,落实到位。

4、从设施上完善。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科技设施投入。要有计划地更新基层网点机具设备,尽快解决超负荷运行问题;要加快配备自助农村信用社设备,包括自动存取款机、P 0 S机、存折补登机等,减轻柜面业务压力:扩充96568电话银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电话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网点硬件建设投入,做到“三亮”。环境要亮。建议省联社对整个网点布局进行通盘考虑,每年集中财力装修改造一定数量的营业网点,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公园式、超市式,有休闲感,有新鲜感的营业场所,给顾客宾至如归的感觉,体现农村信用社服务的一种文化品位。标识要亮。让客户看起来有时尚感,听起来有现代感,品味起来有科技感。员工要亮。主要是在统一着装上,建议从行长到员工,在上班、开会、集体活动时要统一着行服、打领带、挂胸牌,使基层农村信用社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要使顾客有一种专业感。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篇5:关于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王世斌

一、树立质量意识是前提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二、锤炼教学底功是基础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1、用三颗心去感化学生、去教育学生。

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孩子。放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放手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以促进学生个体的知识发展,带动群体知识的发展。耐心,由于各自家庭、各自际遇的不同,在生活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善于发现、耐心辅导。

2、重视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的利用。

网络资源丰富多样,经常从网上查阅资源,老师增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增长了见识,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激发了兴趣。

3、培养和建设师资队伍。主要是通过抓教师的分流、整合,使师资结构有明显的改善;抓教学、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抓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技能。

三、做实教学常规是保证

四、有效课堂教学是关键

1、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提倡“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友好、合作的氛围。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和课后回顾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前预习课文,有助于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课堂中就能有针对性的提问;课后回顾有助于使学生巩固一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应精心准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课前仔细参阅教材和教学资料,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再者,在激趣导入、课堂流程、课后辅导、作业布置各环节都应注重学生乐于学习和学到知识技能。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心声,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并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乐学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4、注重引导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主要是通过抓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安全防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5、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的同学,这些学生总希望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解决他们身上问题,就得充分地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对症下药,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请他们回答问题,并及时进行表扬; 让他们在喜欢的活动中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重获自信。只有相信和尊重他们,才能教育他们、改造他们。

6、认真抓好后期复习。

在后半期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认真、切实地做好复习工作,加强后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争取后进学生能在复习中有一个大的进步。按照不同层次和目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努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好最后一关。

五、健全体制机制是保障

4、建立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对教师的行为起着指引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规定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常规工作制度要符合本校实际,要能为教师所接受,对教师既要有约束性,又要有激励性和鼓动性。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涉及到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学行为、教学研讨、师德表现等方面,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

5、落实量化考核方案,严格检查。

篇6: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最大的困难。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这些年农村的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仍是远远低于城市教育事业费用支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都非常缺乏,甚至有的学校连教室都还是危房。试想,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何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说,正是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学师资薄弱,制约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素质是制约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民办、代课教师支撑着农村基础教育。现任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较难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虽然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大量的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但总的来说比例还是过低,难以应付教学的需要。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和公办专任教师的严重短缺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与健康发展。

(2)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上一级学校,或是调离现有教育教学岗位,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师资力量。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影响了当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换散,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3)教师素质与能力水平偏低。我国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需求。近年虽然经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而且不少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与其所授科目不配套。

3.新课程改革的“城市取向”并不适应农村小学。

现行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有明显的“城市取向”,无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这无疑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是不适应的。加之农村学校课程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校长还是行政干部、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农村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将学生送出“农门”,进入大学,或进到城里。新课程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农村教师和学生心中。而且现行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4.教学缺乏规范管理。

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过于重视县一级中心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村小当作小儿科,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农村小学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沿袭旧制,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全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而现今许多农村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现在农村许多成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甚至将他们独自留在家中。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们的溺爱,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无力度和效果,部分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还影响了其他学生,造成学校学风不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二、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仅仅应从制度、机制上来改革,还应从人们的观念上来更新。因此,就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呈现的状况来看,理应从以下入手。

1.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经费短缺带来的.困难是农村最大困难,无外乎是校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的缺乏。构建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下限”投入是当务之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理应法制化,而且要重视农村地区差异,按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不同的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的状况。

2.提高师资,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引导有经验的教师和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在切实落实工资和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补助待遇的同时,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在住房、医保、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拓展他们的生存空间,增加教师的发展机遇。二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经常性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提高学历学位层次。三是认真组织中小学短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整合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农村学校无法适应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国家制定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的问题,应该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现行教材。可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编写教材,有必要考虑城市普及型和农村普及型两种版本,在农村版本中要体现对农村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改革要坚持两个适合的原则:一是难度适合农村大部分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打好基础;二是尽量适合各地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课改,以职业指导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教育,让人人都能进入不同的学校升造,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4.规范管理,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学校管理层要积极为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水平、改变落后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而努力,尽力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办好学校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教学、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5.转变观念,学校、家庭相互支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虽然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家长在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就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因此在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农村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王嘉毅.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07,(11).

[2]高尚刚.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9).

篇7: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高,所提议案、建议的数量不断增加,涵盖的内容日益广泛,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监督“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共有代表十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118件,建议、批评和意见45件。政府部门对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高度重视,区政府和各承办单位对今年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多次进行专门研究,而且还专门组织力量,全面实行了建议办理“一把手”负责制、重点建议领办制度。代表议案的办结率100%,代表对议案、建议答复的满意率为99.4%。各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坚持以提高办理质量为目标,注重实效,认真负责,积极办理,尤其是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批代表和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办了不少实事,为代表行使民主权利,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代表民主意识的增强,办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虽然代表们对议案的答复满意率较高,但代表的愿望与议案、建议的解决率还有较大的距离。议案、建议的办理过程,是代表与政府部门的互动过程。就目前情况而言,从议案、建议的提出到办理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一、影响议案、建议及其办理质量的几个方面

一是议案交办工作有待进一步细化。交办不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下陈有代表提出,希望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重视、规范缝纫机行业的发展,这个议案交给下陈街道答复;还有教育部门代表提的,要求其他部门解决的,结果交还给教育部门。由于交办不准确,致使承办单位勉强答复,甚至无法答复。

二是部门政府协调与部门的办理还存在错位现象。对有的代表建议办理的协调不够有力,本来应由政府研究后落实办理措施,却被转到有关部门办理,致使答复意见不全面,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有的应由两个以上承办部门答复的代表建议,由于协调不够,致使各承办部门答复意见不一致,甚至出现了相反的答复意见,背离了代表提建议的初衷。

三是部门的重视与落实的程度还有明显的反差。极大多数部门都很重视办理工作,采取了许多办法和措施,但真正落实和解决问题的只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现象,仅仅把答复完毕当作代表建议办理完毕,或是当面答复态度很好,过后迟迟不兑现,或不是把功夫花在如何研究落实代表议案建议上,而是花在如何想方设法通过解释等途径让代表对建议办理表示满意,但代表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是代表提出议案不够规范,质量有待提高。代表建议质量的高低,客观上影响着办理效果。由于刚换届,新的代表成分比较多,不少代表对议案和建议的概念模糊不清。如把许多属于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以议案形式提出;有的超出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短期内难以落实;有的调研不够,内容笼统、抽象,没有提出准确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提高议案、建议及其办理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要不断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质量。写好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们平时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调研是代表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的关键环节。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在写议案、建议前,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等到开会期间匆匆下笔,如果只知其一,不只其二,是写不出有理有据的议案的。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时,应写明情况,事实清楚,并尽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加强对人大代表撰写议案、建议的培训、指导,使代表们所写的议案、建议符合规范要求。各街道中心组要组织好代表的视察调研工作,并对代表们所写的议案、建议进行梳理。议案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精,一个优秀议案的内容要具有群众愿望的迫切性和政府解决的现实可能性。人大常委会要对优秀议案进行表彰。写好议案是人大代表履职的一个重要内容,写好一个议案很不容易,不仅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代表提出好的议案会对群众带来很大的好处。开展优秀议案的评比表彰工作,会鼓励更多的代表提出优秀的议案。

二要进一步重视代表议案的处理工作。大会期间对代表议案的处理,能否做到规范并且准确,将影响到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因此,在强调代表提出议案要严格标准、符合要求的同时,必须充分尊重代表的权利,重视做好议案的审议、处理工作。近年来虽有所改进,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一是

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沟通协调。从加强组织机构入手,建立相关协调会议制度,协调各方共同来研究提出议案处理的建议。要严格按照《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处理代表提出的议案,维护议案处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继续从有关专门委员会选调工作人员参加议案组工作,按照专委职责的分工做好代表提交的议

案是否符合要求的分析工作,召开专门委员会会议进行审议,全面把握议案标准提出处理意见,使大会议案处理工作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专门委员会的意见。三是按照合法、准确、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代表议案提出、审核、处理、审议等环节的工作程序。要加强对代表团议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加强与代表沟通,共同为代表提出议案搞好服务。尤其对不符合标准的代表议案,要明确处理办法,既要严格依法处理,又要尊重代表权利,耐心向代表做好解释工作,区别代表提出议案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内容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畴,但议案形式要件不具备的,建议代表修改完善后提出;对应当由行政、司法机关及其他组织处理的事项,经过与代表商量,由代表改作建议提出或主动撤回。

三要及时、准确交办议案、建议。及时、准确交办,是议案办理的基础环节。政府对代表的议案非常重视,在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套交办制度,但一些工作环节还缺失。每年的人代会一般在三月份召开,人代会结束到议案交办还有一段时间,按规定只要在两个月之内交办都可。这样会出现当承办单位领到承办件的时候,当年的部门计划已经作出了,特别是涉及较多资金的议案建议,相关部门很难再作安排,这对议案的办理带来难度。因此建议,在人代会期间,或人代会一结束,要建立一个电子信息平台,让有关部门能够及早了解代表的建议、议案的内容,尽可能把职能部门计划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结合起来,提高议案的解决率。此外,尽可能早召开交办会,让部门尽早领到承办件。政府督办室在交办时,要加强力量,认真对待,做细工作。对承办主体不很明确的议案、建议,要由区政府来答复。有些还需与代表沟通,了解代表提出时的初衷,这样使交办更加准确。

篇8: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坚持全面发展的综合质量观

一个教师, 除了教学还有教育, 除了书本就还有课程开发。一个学校, 不重视考试、不研究考试, 永远不能成为优质品牌学校。但是, 如果只注重考试, 而不注重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这样的学校也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优质品牌学校。换言之, “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 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分数固然重要, 但如果仅仅只是分数在前面的学校, 这样的学校发展才仅仅迈出第一步。

所以, 我们不能让学生只啃书本, 不能让教师仅仅在教学分数上比拼, 还应该在学生的各方面综合发展上努力。我们既要脚踏实地, 也要仰望星空, 真正有着良心, 有着责任。这样, 学校才是有生气有活力的让学生可亲可爱的学校, 教育才是不与社会脱节“搞两张皮”的真正的具有生命力的教育。

二、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办法

把握教育发展改革的大方向,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教育公平, 强力推进学校质量评价办法改革, 至少在县域层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改革。学校以班级为单元, 县 ( 区) 域里以学校为单位, 继续强调起点, 关注增量, 将“四率”作为质量考核硬性指标 ( 即巩固率、合格率、优生率、健康达标率) , 强力推行“四率”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质量考核评价。

教育质量有两个最简单的硬道理: 一是能留住学生, 巩固率高, 少让学生辍学流失, 落实教育的起点公平; 二是要教好学生, 优秀率、合格率和健康达标率高, 倒逼教师关注全体学生, 关爱常被忽视、漠视的学困生。其中, 加强健康达标率, 当前可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层面, 问题的确比较严重,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 但身体素质普遍下降。

2014年《教育蓝皮书》披露, 2013年中国公众对目前所在地区的教育总体状况满意度评价低于“一般”, 得分按百分制算, 仅为58. 28分。从教育质量、教育过程、教育公平、教育收费四类指标的满意度分值来看, 教育收费、教育过程两类指标的评价均高于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对此, 蓝皮书分析指出, 尽管教育收费仍是被公众质疑的指标, 但受社会经济生活发展、教育收费的管控治理等因素的影响, 它对公众教育满意度尤其是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的负面作用被显著地减弱, 不再像过往教育满意度调查那样, 处于指标评价的低水位。

这充分说明, 现在的人民群众更看重教育机会平等与教育质量。

三、培养质量管理的领导队伍

管理者是魂。管理者重视, 办法就一定有, 效果就一定明显。因此, 要大力完善奖惩任用机制, 建立好“质量管理”的领导干部人才库, 对校长和相关管理者、优秀者提供展示交流平台, 进行提拔任用与诫勉惩处, 通过用人导向的杠杆作用, 努力营造“想干事, 愿干事; 干事才有发展; 不干事、不干好不行”的风气和格局。

在对各级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上, 我们要搭建不断成长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要对他们的传、帮、带工作给予物质和精神的肯定, 激励他们不断传递正能量, 传递正影响、传递正情绪。人挪活, 树挪死, 建立一个适度的正常的上升渠道, 让优秀教师不在一个“死水塘”里埋灭。校内“优秀”久了, 就没有动力, 如把他放在片区、放在区县级的平台上, 他们又会动起来;他们在示范中提高工作效率产生新的活力, 他们在讲学中贡献智慧不断壮大优秀团队。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提质上, 我们要将新课改由教育系统的自身行为上升到广泛的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 在推动过程中, 要有“允许失误失败, 不允许不动不行、评头论足”的思想。

失误失败者证明在探索、在参与; 反之, 不动不行的虽然没有机会出错, 但没有参与就没有发言权。不行动的话, 沉默就是最大的支持。很多东西是坚持坚守中才能看到效果、找到价值, 在坚持坚守中也才不断地吸引更多旁边者参与进来。所以, 在课改工作进行“以点带面”的准确定位后, 就要建立强有力的制度机制, 对探索者多一些激励、保护和帮助, 特别是在实验初期要允许一些失误和失败。

四、完善质量提升的激励政策

目前, 教师的素质整体还是不错的, 这是事实; 待遇和地位整体不高, 这也是事实。我们在念好紧箍咒, 加强教师“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 要尽快完善质量提升的激励政策, 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地位, 让他们在事业与职业上、在工作与生活上和谐兼顾, 让更多的教师“进得来, 留得住”, 能安心从教, 好师资少当“逃兵”。

我们知道, 一个教师要认真搞工作, 要积极地抓教育质量, 基本上有四方面动力:

一靠性格良心, 这是一种习惯动力。管理者希望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但事实上这样的人不可能那么多, 也不能永远老实人吃亏; 二靠评职晋级, 这是一种物质动力。但评职晋级名额非常的有限, 也永远有限; 三靠评优评先和提拔任用, 这是一种荣誉动力, 这是人的一种价值体现。现实中优秀数量不可能多, 机会平台也不可能那么多; 四靠工作绩效奖励, 这是一种直接刺激人的本性的非常有效的动力, 这是调动和考核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长久之计、普遍之策。

篇9: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质量

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英语教学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从最初的语文数学两大主科,变成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课。但是和城市相比较,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存在教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足,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等很多问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推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1.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目前的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师资力量不足,这种局面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学校对于英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家一起讨论英语教学的技巧,交流课堂教学成果。校领导还可以在校内举办英语课堂观摩课,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英语教学的方法,教师在上观摩课前能够主动的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学用具,让英语课堂教学摆脱传统的模式,而且,通过观摩课,各个学科的教师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外,学校要鼓励教师采用新颖的方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会对教学更有帮助,学生也会对英语课堂更感兴趣。除此之外,作为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平时多看相关学科的书籍和教学设计,吸取其他教师教学的精髓。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对他们在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能够从容应对,让学生从英语课堂中真正的学到知识,并且喜欢上英语课堂。

2.提升学生兴趣

现在许多学生对学习都有一种厌烦的心理。小学生对英文教材中的单词、句子只是靠死记硬背,他们不是真正的了解知识点,在平时做的题型也不够多,所以,在遇到英语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很厌烦的情绪,越不会就越不想学的心理。在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在课本中的对话,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来进行表演;在课堂开始之前,学生们一起唱英文歌曲;学校可以多开展英语方面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学校的布置上,要尽量让学生到处都能看到英语;还可以让学生来设计英语板报,然后各个班级的学生来进行评比。这一系列方式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想提升学生英语的成绩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对于学生不会的英语方面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及时的讲解,让学生把不会的题都学会,并且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那么,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也会增加。所以说,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将知识都掌握,课后能够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数字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教师设计了“猜年龄”的游戏,首先教师出示了几张人物的照片,如Kate、marry等,并在卡片的背面写上数字,“Three”、“Four”、“Eleven”等,之后依次让每个小组猜“Is he(she) Three (Four)?”哪个小组猜对了,记上10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到知识。

3.改进教学模式

在农村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课堂的主要模式。纠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学校的条件有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局限。还有就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模式不够新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课堂气氛变的很压抑,学生都喜欢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校而言,校领导要做好教学用具的准备工作,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且,可以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可以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另外,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需要在每堂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做好课堂设计,与其他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尤其对于英语这一学科,由于英语课本中的课文较多,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较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独特的教学模式来授课。英文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学习,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对英语单词的背诵采取评分制,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总之,要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和教师都需要付出努力,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用语时“Nice to meet you”,“This is my…”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简单的用语,编排一些对话,并创设教学情境,初次见面的学生见面打招呼,这些简单的用语都会用到,而且还可以将以往学过的用语加进去,“Hello!”“Im…Whats your name?”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复习以前的学过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

农村的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当前的状况,无论是教育部门、学校还是老师都要给予重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还需要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提升农村小学英语课堂的质量,还需要教师、学生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10: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21世纪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和知识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各个领域内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和人才素质的竞争。加强创造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国际教育的主要趋势,成为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创造教育的起步比国外起步晚,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要面临着种种问题,我国创造教育的现状堪忧。反思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成为我国创造性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现状、反思

1998年6月江泽民主席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经初漏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他强调弘扬创新精神,建立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大量培养具备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21世纪,全球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以往传统经济时代相比,技术和知识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我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需要发展创造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教育发展

创造学产生20世纪初,美国是创造学的发源地。其标志就是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的奥斯本于1941年出版的《思考的方法》一书。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开设《创造性开发》课程,1949年奥斯本又在布法罗大学开办了“创造性思考”夜校。“二战”之后,创造教育普遍受到重视,美、日、英、法分别成立了创造学会、创造教育研究机构。尤其是日本,日本在创造学知识的普及与应用方面,当之无愧是世界一流的。他们除了有全国性的“日本发明学会”和“日本创造学会”之外,其突出的做法就是真正相信蕴藏在每个人头脑中的创造潜力是能够开发出来的,在国内掀起了“全民皆创”的开发全民族创造力的热潮。中国的创造教育思想古已有之,“五四”前后曾形成创造教育研究的一次“小高潮”。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30、40年代更是大力倡导和实践创造教育,于1933年创立了创造教育理论,发表了《创造宣言》,但因战事连绵而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新中国成立后的30余年,又因全面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和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创造教育趋于沉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它奏响了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序曲,1979年人才学首先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随着人才学研究的深入,如何评价和培养创造型人才问题很快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恰好这时创造学也从日本传入了中国,创造教育随之走上了历史舞台。1983年6月28日,在南宁市召开了第一次创造学学术研讨会,标志着创造学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诞生了。1984年3月1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5年10月16日,成立了中国发明协会。1995年10月成立了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会。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0所大学开设了《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等课程,创造教育正得以迅速、全面地推广和普及。对我国创造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创造性认识上“人力”化

由于大学教育的“人力化”倾向,大学生在创新活动中仅注重以能力、技巧为核心的创造性“人力”因素的发展,片面追求这种“人力”因素所带来的外在成就,忽视创造性给个体自身带来的幸福感和心理、精神的和谐,尤其是健全心理的发展和整体人性的完善。假如创造教育是以能力、技巧为核心的话,那么创造活动沦为少数人用来证明和表现自己过去形成的知识和总结的技巧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根本称不上是创新活动,导致这种结果的教育也称不上是创造教育。事实上一个没有受到过教育的人有发明创造成果比比皆是。可见,发明创造不是知识、技巧的必要条件。

一项关于北京、广州、香港、台北四地的大学生创造观的研究显示,我国大陆大学生在创造力的认识与评价上较为狭窄,他们多从治国的突出成就和科技上的重大突破的角度来看待个人的创造力表现,将创造力与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紧密结合起来,绝少考虑到创造力在社会其他领域(如艺术、商业等)的多元表现,更没有考虑创造力在平常生活中的表现。

这说明我国大学生在创造性观念上认知范式单一,仅仅以实用性为核心,看重外在的政治和科技成就,轻视创造力在社会广泛领域的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也轻视创造力在个体内在精神生活中的表现(如艺术性与幽默感)。

2.创造性培养的“物性”化

创新活动会面临许多的心理和精神冲突,对于一个从事现代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来说,以创造性的方式超越精神和心理困惑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由于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物性化”,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被视为一种单一的物质超越和创新活动,与精神的交流、提升相分离,大学生的耐挫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无法在创新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这样,大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和技能发展中,尽管能够超越物质世界的困感,却缺乏情感能力和意志能力的锻炼,难以超越自身的心理和精神困惑,造成心理危机。这种心理危机具体体现为心理障碍、生活空虚、幸福感缺失等等。

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低沉,33%的人认为“生活空虚、沉闷和厌烦”;而心理障碍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最突出表现。据调查,大学生中有中度以上心理不健康症状的比例达15.5%,而有轻度症状者达49%;有心理反应异常者占26.99%,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敌对、偏执5项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尽管造成心理危机的原因众多,但是,“物性化”创造性的发展所导致的心理超越能力的丧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3.创造性发展的“功利”化

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在描述工业化社会给现代人带来的弊端时,曾指出一种非创造性指向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市场指向”的性格特征。具有这种市场指向性格特征的人,注重“占有”已有成果,逃避创新;其成功与否主要依靠他在市场上如何推销自己,从而获取一份现成的利益,因而不是注重自身内在的发展和创新,而是着力于外部的“包装”和自我推销。这种“占有”而非创造性的性格特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也有体现。大学生逐渐养成了“商品人格”,即缺乏“我就是我”的独立人格,不以自我发展和创新为本位,而渐渐养成“我就是你所需要的”迎合式人格,使人的价值、才华取决于市场效应。

目前,无原则地迎合市场、不切实际地推销自我已成为大学生追求的时尚。据报道,近年来许多大学毕业生热衷于包装自我的“面子工程”,重“面子”、轻本质。每年毕业期间,都有很多大学生精心装修自己的简历,费尽心机、花钱如水,但对应聘的具体目标却不做分析;为了使自己的“包装”胜人一筹,不少大学生在包装自己和推销自我的时候居然造假,犹如不法商家为了推销商品而对顾客采取欺骗手段;还有许多大学生在求职中缺少诚信,毁约频繁,给用人单位造成很多麻烦。至于一些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等行为更是其急功近利、追求“占有”而畏惧创新的商品人格的集中写照。对我国创造教育的建议

针对上面提出的我国在创造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我国创造教育有必要作出相应解决方案。纠正对创造教育的理解

关于创造教育,一般有四种看法:

“创造学教育”观,认为即将创造学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加以传授,或者以讲座、报告等形式传播普及创造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观点的实质是把创造教育和创造学等同看待。

“活动”观认为,创造教育是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创造发明活动,这类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外以课余小组形式进行,也可结合劳动、科技、自然等副课开展活动。通过此类创造教育,学生有可能获得一些创造发明成果,但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计划等关系不大。

“方法”观,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创造教育是在学校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原则和教育方法。他们认为,创造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但并没有特定内容,而要靠老师们结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教育”,观多数研究者认为,创造教育是一种广义的综合性教育。许立言提出:“现代创造教育是依据创造学研究,采用创造学揭示的有关创造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教育活动的一种新教育。”徐方瞿和庄寿强采用了类似的表述,认为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精神、激发创造思维、增长创造才干、开展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造教育。在上述观点中,“综合教育”观赞同者最多。创造教育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激活他们的创造潜能的教育活动。以此,创造教育不能满足于课堂或者讲座式的开展,也不能定位于开展各种活动,更不能把思想局限在治国的突出成就和科技上的突破,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其中创造力在个体内在精神生活中的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不能被忽视。正确进行创造教育 如何正确、深入的开展创造教育呢?在对创造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开展创造教育就有了方向。首先,注重创造学在心理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正确引导教育对象在创造教育过程中激发创造激情,从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幸福感,促进健全心理的发展和和人格的完善。创造教育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追求功利化的最终的结果,它的实质在于在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所塑造的精神和人格的升级,至于所谓的创造成果,那只是最终的结果,是创造性教育自然生成的结果。

再者,避免带着功利的目的去“生产”创造结果,而是引导发明创造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中激发灵感,获取发明创造的精神动力。社会的浮躁性影响着创造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使他们不得不受到创造成果“市场指向”、“商品化”的驱动,认为创造教育的归宿是创造成果的市场化、商品化,带着功利的目的去“生产”创造结果,没有“钱途”或者“钱途”不是一片广阔的就不去思考,完全扼杀了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思维对人的幸福感的获得。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为创造教育发展和创造实践提供物质后盾

目前,我国创造性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国发展步伐在加快,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有必要效仿日本“全民皆创”的风气。也许,在目前阶段,我国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条件。但是,尽可能为创造教育发展和创造实践提供物质后盾是创造教育在我国深入发展的保障。通过建立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创造实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展创造活动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必备的实验器材、开展活动的经费等支出等,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免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专注于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在高校中形成创新性活动的风气,必将促建创造教育的顺利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曾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创造教育离不开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在实践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当然,在高校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体制上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为了学分而造假,社会实践报告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这些问题又上升到思想和精神方面的问题。总之需要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效果。另外,对于民间的一些创造活动,更应给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鼓励民间开展创造活动,对民间设立创造机构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持,对于创造成果颁发发明专利证书和专利费。参考文献:

上一篇:对联故事——王维买药下一篇:祖国颂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