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2024-04-09

薯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精选5篇)

篇1:薯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薯类食品是指以薯类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食品。薯类食品包括马铃薯、红薯等加工食品。以生产工艺区分,薯类除了可加工为淀粉产品,如粉丝、粉条、粉皮、凉粉、木薯粉虾片等之外,还可加工为多种食品。

全世界薯类生产国100多个,20世纪末总种植面积为5149.4万公顷,总产量为67467薯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万吨,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及美洲等地。其中,中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8%,居世界第一位,尼日利亚占9.5%,俄罗斯占4.4%。我国一直是鲜薯产品的净出口国,但在薯类加工产品上却一直是进口国,而且总量在逐步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需进口近亿美元薯类加工产品。

我国马铃薯生产主要依赖辽阔的土地优势,整体生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现阶段马铃薯平均单产16吨/hm2,而在世界马铃薯种植大国,荷兰的平均单产为50吨/hm2。马铃薯加工转化率较高,荷兰加工品占47%,美国占48%,英国占40%,法国占59%,我国加工率只占5%。另外,马铃薯产品增值较大,经过工业加工,成为薯条、薯片可增值20~30倍。近几年,我国在薯类的加工和深加工上加大了开发力度,形成了产前、产后良性循环的发展优势。特别是马铃薯和甘薯,是高产作物,用途多、分布广,加工层次不断延伸,工艺技术也不断革新。

1.薯类食品分类

薯类食品按加工工艺主要分为干制薯类、冷冻薯类、薯泥(酱)类、薯粉类、其他薯类。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马铃薯全粉

马铃薯全粉是以干物质含量高的优质马铃薯为原料,经过清洗、去皮、切片、漂烫、冷却、蒸煮、混合、调质、干燥、筛分等多道工序制成的含水率在10%以下的粉状料。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了回填、调质、微波烘干等先进的工艺生产方法,没有破坏植物细胞,基本保持了细胞壁的完整性,虽经干燥脱水,但一经用适当比例的水复水,即可重新获得新鲜的马铃薯泥,保持马铃薯天然的风味及固有的营养价值。

(2)马铃薯食品

包括冷冻制品、油炸制品、脱水制品及其他制品,有片状脱水马铃薯粉、脱水马铃薯粒(丁)、速冻薯条(片)、(真空)油炸马铃薯片、马铃薯虾片、烤马铃薯片、膨化马铃薯、马铃薯酥糖片、盐水马铃薯罐头、烘烤成型马铃薯片、油炸成型马铃薯片、中空薯片、蛋白质强化马铃薯条、薯饼(脯)、油炸膨化马铃薯丸等。

(3)甘薯加工产品

甘薯的工业加工产品主要有采用酸浆法和流槽法生产的淀粉;发酵法生产的酒精、白酒、味精、柠檬酸、乳酸;酶法生产的果糖、淀粉糖、饴糖等。甘薯在工艺上来看,可分为发酵类和非发酵类食品。

(4)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国外又称挤压食品、喷爆食品、轻便食品等,包括所有以谷物、薯类或豆类等为主要原料,经焙烤、油炸或挤压等方式膨化而制成的体积明显增大,具有一定酥松度的食品。

2.薯类食品企业分布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它耐寒、耐瘠薄、高产稳定、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高度重视。我国甘薯种植区主要分为南北两大薯区。在薯类主产区,一批大型加工企业相继发展起来,马铃薯由加工淀粉、粉丝、发展到加工马铃薯全粉、薯片、膨化食品、炸薯条等。甘薯加工也发展到加工薯脯、薯食品等。薯类休闲膨化食品及冷冻薯条生产企业方面,较为大规模的企业多数是一些合资企业,占据了全国薯类膨化食品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其中,品客、百事、上好佳、旺旺等大规模企业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他品牌在膨化食品市场上的渗透率均较小。

3.薯类食品产销情况

我国目前马铃薯全粉的生产企业约有11家,总产能6万吨。生产形势呈现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生产1吨全粉需要5吨鲜薯,5吨鲜薯的价格是5000元,但产出的1吨全粉价值是1~1.2万元,除去其中的加工成本,每生产1吨全粉利润在2500元左右,如果一家企业年产1万吨全粉,利润就是2500万元。冷冻薯条的产销情况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06年北京辛普劳公司生产冷冻薯条3万吨,哈尔滨麦肯公司生产1.5万吨,山西旭美生产1.8万吨,总量近6.3万吨。我国全年实际消费量近9万吨,不足部分为进口。

油炸切片型马铃薯片和复合型马铃薯片是两种最为流行的马铃薯休闲食品。切片型马铃薯片有百事、上好佳、亲亲、百宜等十余家企业生产,年产能9万吨;复合型马铃薯片有百事、达利、海德等企业生产,年产能2万余吨,据估计全国马铃薯片产能为16万吨。

薯类营养素丰富,所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比苹果高得多,钙、磷、镁、钾含量也很高,尤其是钾,可以说在蔬菜类里名列前茅。薯类中含有大量被称为是“第七营养素”的食物纤维,有预防便秘和肠癌等作用。在以前缺衣少吃的艰苦年代,红薯是老一辈人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食品。而进入新时代后,红薯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被遗忘。在当今物质充裕的情况下,红薯因其能减肥瘦身、减轻餐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仍活跃在餐桌上。

薯类成分中比较特殊的是其所含的淀粉,被称为抗性淀粉,属于食物纤维类。这种

淀粉具有耐受消化酶的作用,食用后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在大肠内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等益生菌发酵降解,生成短链脂肪酸,作为结肠细胞的能量来源,有增强结肠运动的功能,可以防治便秘。

由此,薯类食品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前景一片大好。

篇2:薯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马铃薯、红薯、芋头等薯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镁、钾含量也很高。薯类中含有大量的优质纤维素,有预防便秘和防治癌症等作用。那么,怎么吃薯类才能吃好呢?

首先,要有量的保证,每天吃薯类食品(马铃薯、白薯、芋头)应在80克左右。

其次是荤素搭配好,只要搭配好,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保持苗条身材的目的。在吃薯类时,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取,可按照主食与薯类3∶1~4∶1的比例进食。

但快餐中的炸薯条,在加工过程中被氧化,破坏了大量的维生素C,使营养成分大大降低,且易增加脂肪的摄入量,所以要尽量少吃。

篇3: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宠物概念兴起至今,已历经将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如今,养宠队伍正在我国的各个城市日益壮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国民生活观念的巨变,人们的消费观和情感寄托方式也呈多元化发展。养宠已然成为一种平民化的时尚热潮,再也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大前景造就新产业

据统计,目前中国仅宠物犬数量已达到1亿只以上,并每年呈快速递增趋势,调查显示,仅北京一个城市,2010年有证犬的数量已超过90万只,无证犬的数量更是有证犬的4到5倍。宠物猫的数量也非常之大。中国的宠物数量在过去10年里已增长了5倍,国内宠物消费市场额已于2010年突破4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宠物产业在中国正迅速成长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难看出,中国宠物食品市场潜力巨大。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宠物食品品牌,如法国皇家、玛氏、雀巢纷纷涌入中国市场,进驻中国发达的沿海城市,投资并与国内的企业合资生产宠物食品。中国的宠物产业虽然起步较晚,和世界上一些老牌的宠物食品产业相比,还处在萌芽阶段。但由此带来的产业发展前景相当广阔,最主要的方面当属宠物食品的需求。

宠物粮食主要是以谷物为主,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可以为宠物食品制造商提供低价、丰富的原材料,这些都是宠物食品加工的有力因素。另一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越来越多的宠物爱好者诞生,刺激了国内一大批宠物食品企业的大规模发展。

由于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广阔前景,中国的宠物食品市场诞生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宠物食品企业,如跨国企业玛氏、雀巢,于此同时,国内也陆续出现了几家优秀的企业,如成都好主人、上海福贝等。

宠物食品消费观升级促成企业新理念

早在几年前,宠物主人们就开始不再满足于宠物的“看家”的功能,而更加倾向于为了情感、心理上的需要。据调查,养宠人群不再是清一色的孤寡老人,生活在城市中夹在社会阶层中间的白领们,已然成为了一支新的庞大的养宠队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各样的压力接踵而来,缓解压力的方式也跟着变得不一样,而宠物猫狗显然受到了白领们的青睐,成为了为他们排忧解压的好朋友。

新型养宠人群的异军突起,使传统的养宠观念慢慢被这群80后新兴的观念取代。尤其是在宠物食品的选择上,更多地倾向于营养搭配和食品的成分,价格不再是首要的考虑因素。越来越多的主人们开始相信科学配方的宠物食品能使他们的宠物更健康。

这种消费观的改变使得国内的宠物食品企业必须寻求一条新的道路来适应这种新的理念。因此,更多的宠物食品研究学者开始把重心放在宠物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的研究上面。为迎合市场的需求,国内几家优秀的企业已将宠物食品安全等级与欧洲的生产标准接轨,打造“食品级”的安全等级,对重金属含量加以控制并停止使用转基因产品。引进新型设备,采用烘干、高温杀菌等加工工艺,加大对原材料和产品质量的控制,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市场。

竞争加剧引发行业变革

1、竞争方式——走向正规

当前国内市场上宠物食品的竞争环境,更多仍停留在价格层面上,这种简单幼稚的竞争方式必定导致利润下滑,导致整个国内行业进入一种非正常运营状态,引发行业洗牌是必然。中国宠物食品企业未来的竞争方式应该是建立在一种比较合理的利润空间下的,企业应不断加强自有产品的核心内涵,结合生产、品控、管理、营销等的一种健康的综合性竞争方式。

这样,才能带动中国宠物食品行业走向正规。这就是为何褔贝宠物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最大的宠物食品企业,并且在行业内很快树立口碑的原因之一。

2、企业文化——品牌塑造 如今,国内的宠物食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这个行业,如何在即将面临的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就要看这个企业的品牌文化是否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是无形的,却能在无形中创造出伟大的财富,如何让品牌深入消费者内心,是当今中国宠物食品企业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食品品质已经不是中国宠物食品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国内的企业早已在技术方面有了全面的突破和提升,与很多国际企业并无多大差距。而今,国内宠物食品企业首要的任务,便是在品牌形象内涵上努力与国外品牌的形象拉的更近。尤其在消费群体的品牌认知度越来越高的历史背景下,一些国外的进口产品,如法国皇家、玛氏、普纳瑞在国内市场上仍旧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虽然一些国内的品牌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还难以对这三家国际品牌形成真正的威胁。

作为企业如果没有自有品牌,就很难发展,品牌就像一个慢慢成长起来的婴儿,要通过不断地迎合这个世界并融入这个世界,才能够生存。因此,笔者认为一个品牌的价值就在于消费者心中对它的印象如何。举个例子,一提到狗粮,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法国皇家,消费者对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的累积汇集成一个品牌的价值。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宠物食品企业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2011年8月,上海褔贝宠物用品有限公司率先踏出了这一步,为进一步实施品牌化战略,福贝将其标语调整为“Full pet,Full life”,并重新设计企业Logo,褔贝创始人汪迎春先生表示,为适应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宠物市场格局,福贝坚持走自有品牌之路。而此次企业换标是筹划已久,不仅仅是迎合市场的举措,也是企业品牌重新塑造的机遇。

3、电子商务——宠物行业的新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网购由于其及时性、便捷性和空间性的优势,迅速成长为最具潜力的营销渠道。网络交易日益活跃,网上搜索商品信息和购物已然成为了当下人们最普遍的消费习惯。电子商务前景无限。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走上电子商务之路。

为加速在电子商务上的转型升级,各大宠物食品企业可谓不遗余力,一方面通过加盟网上商城来拓宽销售渠道,另外,通过建立企业官网、社区网络、微博,甚至是视频营销,来全面传递品牌内涵,真正实现一对一营销,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数字营销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宠物食品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各大宠物食品企业都开始转战这一市场,在给消费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企业自身拓宽了市场。正是因为如此,互联网正逐渐成为各大宠物食品企业未来的竞争走向。

中国宠物食品的发展展望

目前国内宠物食品的行业体制还不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的宠物食品企业既然已经登上与国际著名品牌共同竞争的舞台,在借鉴国际宠物产业运作的基础上,中国的宠物产业应该有他自身本土化的发展特色。在这个有着无限前景的宠物市场里,商家应抓住时机,利用中国强大的农业优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建立自己的自有品牌。

篇4:薯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中国速冻食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速冻食品是采用新鲜原料,经过适当的处理,急速冷冻,再妥善保存,于-18℃以下的连贯低温条件下送抵消费地点的低温产品,它具有卫生质优、营养合理、品种繁多、食用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速冻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速冻食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和价格大战,目前已经成为食品行业最具竞争力的领域。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消费习惯改变,速冻食品需求量快速增长。企业技术投入增加,产品品种和质量提高,高中档产品发展势头迅猛,新市场不断开拓,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

2010年1-11月,我国速冻食品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301.62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5.969亿元。2011年1-12月,我国速冻食品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547.1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38.61亿元。

速冻食品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冻食品将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者日常饮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并日益成为城市家庭的主流食品之一,冷冻食品行业作为朝阳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农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和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速冻食品将呈现出从城市向农村普及的趋势,这将为速冻食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前瞻网:中国速冻食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共十章。首先介绍了速冻食品的的定义、优点、分类、生产工艺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速冻食品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速冻食品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速冻食品市场、速冻面米食品市场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速冻食品做了行业竞争分析、企业市场发展案例分析、投资潜力存在风险分析和未来前景分析,最后分析了国内20家重点速冻食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

篇5:薯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论文标题: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论文作者 张志华

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农业经济问题》,论文单位 京,点击次数 17,论文页数 24~27页2001年2001月论文免费下载 http://paper.dic123.com/paper_75088321/ 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相对滞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的体现,阻碍了绿色食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讨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有关对策,全方位拓展绿色食品市场,是绿色食品面向21世纪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实践证明,绿色食品适应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1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绿色食品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00年底,我国共有964家企业的1831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其中A级绿色食品1793个,AA

级绿色食品38个。

一、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市场的发育,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绿色食品经过10年的发展,产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由1990年的127个增加到1999年的1353个,绿色食品实物产量由1990年的35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1105.8万吨,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由1990年的15万公顷增加到1999年的337.6万公顷。但是,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1999年,绿色食品粮油产量仅占全国普通粮油类产量的2.44%,绿色食品饮料类产量仅占全国普通饲料类产量的3.01%。绿色食品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粮油作物种植面积的0.61%,绿色食品蔬菜种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59%。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0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1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按一般商业标准,商店每平方米经营的食品品种一般应有15-20个,规模100平方米的商店,其经营的品种至少要达到

1500-2000个。而我国绿色食品产品数1998年仅1018个,目前也仅1831个,如除去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一些由于地区消费习惯、口味等原因只适合本地区销售的产品外,真正能跨地区经营的产品还不到1000个,这么少的产品无法进行绿色食品专营,也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认识,绿色食品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按照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学说,认知只是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基础(如消费者听说“绿色食品”),只有当消费者较全面感知了某种产品或某种消费确能极大化地满足其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时,才能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由于绿色食品整体宣传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价值缺乏进一步的感知,未能形成稳定的绿色食品消费信念,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据广州市统计局今年3月份的一项调查表明,市民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相当市民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在调查的人群中,有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词,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备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即使在买过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这一点,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而未购买绿色食品。调查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对绿色食品不甚了解,以为绿颜色的食品或纯天然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还有人认为保健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较高的价格也影响着消费。现代农业依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绿色食品由于禁止或限用化肥和农药而引起产量下降,其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产品,价格理应高些,但目前有些企业没有正确分析产品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为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提高价格,造成供求价格不平衡,影响消费。

据调查,北京市某超市经营的绿色食品蔬菜(礼品装)价格比普通蔬菜高200%以上,绿色食品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价格高120%以上。

(三)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品跨地区经营困难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如按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1999年东部12个省、市绿色食品产品数为572个,占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42%,中部9个省、自治区产品数为533个,占产品总数的39%,而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的产品数为248个,占总数的19%。而且,由于对产地环境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产地主要分布在辽阔的农村和边远山区。据统计,在1999年的742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有近70%的企业分布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增加了绿色食品供货困难,造成产供销脱节,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企业及其产品尚未形成进入市场的合力,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扩张规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全国各地,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缺乏较强劲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企业与企业间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企业难以形成合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与绿色食品营销企业缺乏必要的联系,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有些企业还过分依赖政府行为,如此等等,都是影响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规范,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假冒绿色食品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绿色食品市场秩序 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是经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我国“商标法”的保护。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包括“绿色食品”中文、绿色食品英文(Green 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三者的组合体。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

生。部分绿色食品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部分绿色食品企业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之徒,假冒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某权威单位曾对北京某果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市场批发的果品中,有近20%的产品包装上印有“绿色食品”字样,其中有80%的产品系假冒绿色食品。此外,绿色食品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发展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营造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作为商品,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但更多地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在宣传层面上,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在宣传内容上,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特性,还要宣传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绿色食品的整体宣传和教育,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消费绿色食品既能保障人体健康,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需求。

(二)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容量,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多样化的需求 “质量与发展”是绿色食品的两大主题。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各地要稳步扩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市场的供给能力。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将发展绿色食品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把绿色食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坚持以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充分发挥财政、金融部门的职能作用,把扶持绿色食品开发作为资金投放的重点,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地要依照本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并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将特定区域内中小企业的相关产品纳入其品牌,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在生产上的容量。积极筛选、研制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生产资料,包括绿色食品生产所需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兽药、水产养殖用药等。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陆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与90年代初比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目前,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更高效益,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和避孕药等药物,肉、蛋、水产品质量令人担忧。市场呼唤绿色畜禽、水海产品。但是,我国目前的绿色肉、蛋、水海产品很少,其所占比例还不到所有绿色食品产品数的3%,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各地要认识到开发绿色肉、蛋、水海产品的市场前景,加快绿色肉、蛋和水海产品的开发。绿色食品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绿色食品畜禽(水产)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畜禽(水产)兽药使用准则》等标准文件。这是绿色食品市场发育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食物结构调整的要求。

(三)分区域、有组织地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 目前,大多数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流通渠道进入市场,市场聚集效应不显著,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和整合效应,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具有足够资金的绿色食品中间商,可承担绿色食品零售网络体系及电子商务建设的重任:

1.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一定规模的连锁店,具有降低成本、控制价格、促进销售和强化服务的作用。通过专业批发市场,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进行统一设计,并综合考虑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首先可考虑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批发市场可分区域建立东部批发市场、西部批发市场、南部批发市场和中部批发市场。连锁店不能过多,大城市3-5家,中等城市2-3家。

2.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BtoB”和“BtoC”电子商务,构建高效率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利用“BtoB”平台,实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通过“BtoC”平台,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对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体系的基础条件,政府要给予政策优惠,加大资金投入,发挥社会力量,合力搞活绿色食品流通。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制定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及连锁店认证管理办法,施行“绿色食品准入制度”,加强对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和连锁店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四)加强宏观调控,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1.加快绿色食品立法工作,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建议政府加快绿色食品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绿色食品管理条例”,为切实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规范和发展绿色食品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实践证明,黑龙江省出台的地方性“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对保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2.加快绿色食品标准、认证准则、贸易准则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为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AA级绿色食品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其出口潜力巨大。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大量出口的机遇。我们应加快标准建设,加快标准、认证程序和相关法则与国际接轨,为进一步建立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3.加大打击假冒绿色食品产品的力度,维护绿色食品市场主体利益。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

4.制定合理的绿色食品价格。制定合理的价格是绿色食品营销中的新概念。由于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食品,生产价格高于普通食品,同时融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应将环境成本计入价格。如芬兰政府允许绿色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30%以上,而日本政府允许高出20%左右。

上一篇:《农夫和他的儿子》读后感下一篇:数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