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

2024-04-28

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通用13篇)

篇1: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车》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知道其用途,记住110、119、120三个特殊的号码。

2、激发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会唱歌的车》PPT2、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挂饰

配套课件:小班语言课件《会唱歌的车》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车》含PPT课件

小结:消防车是救火的车,哪里有火灾哪里就有它。消防车的电话是119。

2、警车(播放PPT21,点击出现声音,超链接回PPT3)

提问:这是什么车?警车是谁开的呢?警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

小结:警车是警察叔叔出任务时开的车,电话号码是110。

3、救护车(播放PPT22,点击出现声音,超链接回PPT3)

提问:这是什么车?救护车是干什么用的?救护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

小结:救护车是救病人的车,电话号码是120。

三、故事巩固

1、小熊家里发生了事故(播放PPT4—5)

提问: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办呢?(要救火、救人和抓坏蛋)赶紧打电话吧!

2、打电话(播放PPT6)

请幼儿自由叙述拨号,分别打给110,119,120,出现三种车辆。

小猴子拨了什么号码?(点击电话数字110或119或120)打了***之后,谁来了呀?

(在PPT16、PPT18、PPT19上分别有超链接到PPT8—10,播放PPT8—10结束时超链接回PPT7)

3、警察、医生、消防员来做客(播放PPT11—12)

提问:看,是谁来了?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开什么车来吗?

四、游戏:会唱歌的车(播放PPT13)

教师引导幼儿扮演三种车辆,依次听着各自车辆的铃声出发去执勤。

教学反思:

当今幼儿每天生活在大千世界对各种事物极其好奇,他们接触到的事物往往会使我们成人始料未及,因此让幼儿从小树立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科学活动“会唱歌的车”主要通过幼儿教感兴趣的动画形式让幼儿了解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不同性质和用途,了解它们的不同声音并掌握遇到紧急事情应该拨打什么号码。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车》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310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老虎》含反思》:小班教案《老虎》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游戏不同的节拍中,体验韵律的乐趣,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理解故事内容,喜欢方格子老虎为别人着想的情节,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老虎》含反思教案吧。

《小班教案《糖果雨》含反思》:小班教案《糖果雨》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想像,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糖果雨”的乐趣,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糖果雨》含反思教案吧。

篇2: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知道其用途,记住110、119、120三个特殊的号码。

2、激发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会唱歌的车》PPT2、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挂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三种车辆,讨论:你认识这是什么车吗?

(播放PPT1—2,自定义动画:动作路径-自由曲线,将汽车开入)

二、认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三种特殊车辆(超链接至PPT20—22)

1、消防车(播放PPT20,点击出现声音,超链接回PPT3)

提问:这是什么车?消防车是干什么的呢?消防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

小结:消防车是救火的车,哪里有火灾哪里就有它。消防车的电话是119。

2、警车(播放PPT21,点击出现声音,超链接回PPT3)

提问:这是什么车?警车是谁开的呢?警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

小结:警车是警察叔叔出任务时开的车,电话号码是110。

3、救护车(播放PPT22,点击出现声音,超链接回PPT3)

提问:这是什么车?救护车是干什么用的?救护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

小结:救护车是救病人的车,电话号码是120。

三、故事巩固

1、小熊家里发生了事故(播放PPT4—5)

提问: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办呢?(要救火、救人和抓坏蛋)赶紧打电话吧!

2、打电话(播放PPT6)

请幼儿自由叙述拨号,分别打给110,119,120,出现三种车辆。

小猴子拨了什么号码?“屈;老师.教,案网出处”(点击电话数字110或119或120)打了***之后,谁来了呀?

(在PPT16、PPT18、PPT19上分别有超链接到PPT8—10,播放PPT8—10结束时超链接回PPT7)

3、警察、医生、消防员来做客(播放PPT11—12)

提问:看,是谁来了?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开什么车来吗?

四、游戏:会唱歌的车(播放PPT13)

教师引导幼儿扮演三种车辆,依次听着各自车辆的铃声出发去执勤。

教学反思:

当今幼儿每天生活在大千世界对各种事物极其好奇,他们接触到的事物往往会使我们成人始料未及,因此让幼儿从小树立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科学活动“会唱歌的车”主要通过幼儿教感兴趣的动画形式让幼儿了解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不同性质和用途,了解它们的不同声音并掌握遇到紧急事情应该拨打什么号码。

篇3:小学语文高段教学要用好语言艺术

【关键词】教学热情;专业知识;不确定;语言艺术

如何才能激活小学高段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营造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具备改革创新意识,恰当运用“不确定”因素,才能激发高段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探讨。

[问题提出]《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不确定环境中找水源”的育苗方法。种树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养成依赖的心,根就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下去,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教师如何向种树人那样灵活机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在不确定环境中主动学习,从而走进高效课堂?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不确定”语言艺术教学:

一、把“不确定迂回设问”撒向高效课堂

这种语言艺术是指绕着弯子设问,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涛和理智思考的飞跃,让学生在情感与理智结合处得知识、明事理、受教益。迂回设问,一般设计三个层次,一是问,二是诱,三是归纳,层层深入,扣人心弦,启人心智,动人情怀。常常达到事半功倍之妙用。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后第二题,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只能跟表面理解,种树人来得没规律,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课堂反响不大,发言人少。这可怎么办呢?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让他们都学有所获呢?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读这句自己提问,我再梳理。根据学生提问,于是我有针对性整理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这样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提问,很快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出示课件,说一说他们遇到的“不确定”是什么?

《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在自传里透露:“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与聪明不沾边。”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老师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

物理学家牛顿小学成绩一团糟。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被退学。

英国首相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留过级。

艺术家罗丹考了3次都没有考进艺术学院。

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

最后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教者由课后题一问,梳理成三问,看似多花时间,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学生真正明白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把“不确定迂回设问”撒向同学,在同学们的心理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也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经过不确定迂回设问,让学生心灵震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把“不确定诙谐幽默”撒向高效课堂

诙谐幽默的语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起到重要作用。事实表明,富有幽默感的老师,学生总是喜欢的,师生间的情感也必然融洽。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使学生喜欢接受呢?我教《我最好的老师》出示问题: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本意是想让生明白三个好处:(1)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2)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3)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但学生大多只对(3)情有独钟,何不在此加深印象,让学生一课一得呢?于是我讲了一个笑话,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爸爸:“是爱迪生。”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话外音: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可见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巧妙地穿插笑话,不仅可以起到弦外有音、启人深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育人品德,沟通师生情感,让学生终身难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这个崭新年代,却需要师者以一种颠覆传统的方式来授业解惑。在教学之中,超前的教学理念是教师手中不可或缺的神器。当他剥离了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适时地给予学生猝不及防的视觉冲击,以及难以预见的心里震撼,这些不确定因素就会轻易俘虏了学生的内心,使教学事半功倍,令高效课堂拍案叫绝。

【参考文献】

篇4: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美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作品中角色较多,我将有关角色认知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为理解故事埋下伏笔;故事后半部分层层递进,既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理解、想像的线索,又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用旧挂历自制的有层次的图书及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卡片,书的内页制作如图,前一页都比后一页短一些,每一页上都有一棵树的造型。

2、利用图书的封面、封底绘制一棵大树。

3、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听故事,突出认知——别人睡觉时不要唱歌,不能吵醒别人。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图画书,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树,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猜故事可能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最下面?

(3)提问: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听故事,激发情感——结合生活经验,为小麻雀想想办法

1.展示图书。

教师打开图书,让幼儿了解本书结构,然后将动物卡片分别粘贴在不同的页码上,合上书。

2.合作讲述。

教师放慢速度讲述,故事对话部分留给幼儿讲述。

3.分析讨论。

提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鹿宝宝醒了再唱。)

三、第三遍听故事,行为练习——和小麻雀一起为小鹿唱最好听的歌

1.播放录音故事。

2.引导幼儿静静地等待小鹿醒来,在最后时刻,教师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原来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带领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

4.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得关心别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

附:爱唱歌的小麻雀

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

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树林里,有只麻雀爱唱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

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明白。”小麻雀往下飞,看见猫头鹰,问:“猫头鹰,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

猫头鹰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飞,看见啄木鸟,问:“啄木鸟,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

啄木鸟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继续往下飞,看见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

小猴子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飞,看见一只小松鼠,问:“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

小松鼠说:“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

小麻雀奇怪地问:“为什么呢?”

小松鼠说:“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飞到树底下,呀!草丛中的鹿宝宝正在睡觉呢。!.快思.教案网!小麻雀不唱歌了,轻轻地飞回树顶,安静地等着、等着……她想,等鹿宝宝醒来了,我要为她唱一支最好听的歌。

课后反思:

结合平日对小班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在说话时,不太会控制音量,有时很大声,常常会影响到别人,之所以选择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同时,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鸟、小乌龟、小兔子等动物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个别小朋友还出现不愿意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让他们在喜欢的角色中更加激发孩子其说的愿望。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理解和体验”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目标。

首先从认知目标中让孩子理解故事,通过图片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其次在能力目标中培养孩子根据图片内容参与故事讲述,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

最后在情感目标中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培养移情意识。在活动中我让孩子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同时突破难点让孩子感知故事中动物上、下空间方位。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很流畅,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平时孩子还要活跃,在这节课中还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动性,让全体孩子都能更加大胆的去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同时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游戏,让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游戏中显得更加活跃。

篇5: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懂得“使别人快乐的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2.理解词语:边----边----、诱人。

3.能大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结尾。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1.“生日快乐”的音乐。

2.《会唱歌的生日蛋糕》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

播放一段“生日快乐”的音乐。

提问:

1.这是一首什么歌?(生日歌)

2.我们除了唱生日歌来庆祝自己的生日,还可以怎么来庆祝生日呢?

小朋友讲的真棒,这里有孩子说可以吃蛋糕来庆祝自己的生日。

二、完整复述故事。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生日蛋糕会唱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完整复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三、分段欣赏。

提问:为什么要做生日蛋糕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1..听故事1——2段。

小熊是怎么做生日蛋糕的?(边---边----)

烤箱里飘出了“诱人”的香味中的诱人是什么意思,谁来做一做诱人的样子。

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那接下来小熊是怎么做的,我们来听一听。

2.听故事第三段。

小熊是怎么做的?

吃蛋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共同复述。

太神奇了,小熊很高兴,他又什么想法?

这个蛋糕里装着许多歌是送给谁的?

外婆收到这个大蛋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最后讲结尾。

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四、看视频。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一下故事。

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熊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熊把蛋糕分给小伙伴,好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他把歌声做到蛋糕里,把快乐带给了小伙伴,带给了外婆,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快乐。

活动延伸:

做蛋糕。

教师:那我们也去做一个会唱歌的生日蛋糕给小熊的外婆送去,希望她生日快乐。

附故事:

中班故事: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小熊很爱唱歌,他常常边干活边唱歌。

外婆的生日到了,小熊心想:我给外婆送点什么?他决定做些好吃的小蛋糕给外婆送去,小狗、小羊、小猪听见了也都赶来帮忙。小熊一边和面也唱起了歌:“祝你生日快乐……”。

不一会儿,烤箱里飘出了一阵诱人的香味。“蛋糕真香啊!”小狗一边说着,打开烤箱拿出蛋糕。小熊走过来问:“不知甜不甜?”说着就吃了一口尝尝。吃着吃着,突然,小熊的肚脐眼里冒出了他刚才唱的歌儿:“祝你生日快乐……”。

小熊把蛋糕给小狗一块,给小羊一块,给小猪一块。大家都高兴地吃着蛋糕。顿时,三个小伙伴的肚脐眼里都飞出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妙极了!”小熊说:“我们来做一个大蛋糕,里面可以装许多呢。”大家一起动手和了一个大面团,对着面团,他们齐声歌唱:“祝你生日快乐……”大蛋糕终于做好了,他们把它送往外婆家。

外婆很开心地收下了生日蛋糕,她一边吃着美味的蛋糕,一边听着动听的歌声。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让孩子们听生日快乐的音乐导入活动,就把孩子带入了过生日的活动氛围中,接着让孩子们完整的欣赏故事,然后分段欣赏,再分段欣赏,最后看一段视频,整个活动过程清晰,孩子们的兴致较高,特别是模仿小熊做蛋糕,一边和面一边唱歌,孩子们表演的很开心,表演蛋糕很诱人时,眼睛一闭,嘴巴里还说:“蛋糕好香啊!”特别的投入,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尽情的表演,效果很好。这次的教研活动,我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了解到了上课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讲故事的语言不够生动,小熊声音的特点没有表现出来,导致上课的时候小朋友的注意力没有能够很好的吸引过来,今后的从工作中,我会认真对待,争取更好。

篇6: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

学习活动:

动物学唱歌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鹅大哥”,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2.感受动物学唱歌的情感。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指偶白鹅。

2.儿歌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看指偶表演,念儿歌“鹅大哥”。

2.教师自制指偶白鹅边念儿歌边表演,3.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念儿歌边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二、动物的叫声。

1.听听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

2.幼儿模仿叫声与它们的动作。

3.按自己的想法说说动物们在说些什么。

三、游戏“谁在叫”。

1.教室四周摆放好各种动物的头像。

2.教师和幼儿在小动物头像四周走动,教师双臂在胸前边绕圈转动边说:“咕噜咕噜锤!唧唧叫的是谁?”大家跑到小鸡的头像前,说:“咕噜咕噜锤,唧唧叫的是小鸡。”

3.反复多次玩以后,将不同小动物的叫声编入儿歌。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活动体现了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客人老师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原理,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倾听声音(静)——模仿声音动作(动)——欣赏故事(静)——游戏(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篇7: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

1、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懂得“使别人快乐的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2、理解词语:边----边----、诱人。

3、能大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结尾。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1、“生日快乐”的音乐。

2、《会唱歌的生日蛋糕》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

播放一段“生日快乐”的音乐。

提问:

1、这是一首什么歌?(生日歌)

2、我们除了唱生日歌来庆祝自己的生日,还可以怎么来庆祝生日呢?

小朋友讲的真棒,这里有孩子说可以吃蛋糕来庆祝自己的生日。

二、完整复述故事。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生日蛋糕会唱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完整复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三、分段欣赏。

提问:为什么要做生日蛋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1、、听故事1——2段。

小熊是怎么做生日蛋糕的?(边---边----)

烤箱里飘出了“诱人”的香味中的诱人是什么意思,谁来做一做诱人的样子。

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那接下来小熊是怎么做的,我们来听一听。

2、听故事第三段。

小熊是怎么做的?

吃蛋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共同复述。

太神奇了,小熊很高兴,他又什么想法?

这个蛋糕里装着许多歌是送给谁的?

外婆收到这个大蛋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最后讲结尾。

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四、看视频。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一下故事。

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熊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熊把蛋糕分给小伙伴,好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他把歌声做到蛋糕里,把快乐带给了小伙伴,带给了外婆,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快乐。

活动延伸:

做蛋糕。

教师:那我们也去做一个会唱歌的生日蛋糕给小熊的外婆送去,希望她生日快乐。

篇8:《会唱歌的木叶》教学反思

《会唱歌的木叶》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描写大山充满生机,鸟语欢歌,山中小阿姐热情好客,用木叶歌和小鸟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山里小阿姐纯真可爱的形象,赞美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特别是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认生字,记生字,分析字的结构,口头组词造句。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干什么,孩子们读后知道是我和小阿姐闯山,小鸟们知道有客人闯山有何表现?从鸟儿们的歌声和跳跃中看出了动物与人的和谐。阿姐和小鸟们的问好、祝福、交谈分析得出人和动物的和谐。阿姐吹出的美妙的木叶歌把动、植物都深深吸引体现出阿姐的纯真可爱。从“我”看见树上挂着串串绿色的歌这句话里看出,作者已深受和谐的感悟,感悟到大山的每一片绿叶都是充满生命激情的绿色之歌,此时已分不清是木叶给了阿姐吹木叶歌的天赋,还是阿姐带给木叶动听的歌声。孩子们学习了课文,都觉得惊叹,动物居然能和我们交流,好神奇呀!孩子们沉浸在语言描绘中,请孩子们马上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孩子们畅所欲言,想象满树的音符,树下我和阿姐还有动物们一起欢乐地做游戏......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但对生字的识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识字方面还要加强力度,多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和动植物间的和谐程度在不断下降,孩子们在学习了课文以后,能关爱动植物,可动物们在饱受了人类的伤害之后,还能放下心来和人

1页

.类和谐共处吗?让我们停止所有的伤害行为,为动物,也为我们人类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和谐社会吧!

篇9:《唱歌的小动物》教学反思

课堂开始我用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打招呼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音的强弱,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

本课节的不足就是我在备课时只注重考虑音的强弱,而忽视了歌曲的弱起节奏,一年级学生到目前没有学过弱起节奏的歌,所以这个比音的强弱更难掌握,在教授这个环节时过于草草了事,没有充分的范唱带学生一起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

篇10:《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反思

考虑到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孩子,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课堂导入,我从会写字“爱”入手。先出示学生熟悉的“友”字,告诉学生“友”表示朋友,给它加爪子头,就是手;秃宝盖可以看作是盛东西的器具。用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和喜欢。这就是“爱”字的来历,这样一来,学生便能牢牢地记住“爱”字。然后再顺势问:你喜欢做什么?不仅你们喜欢唱歌,大自然中有许多可爱的小精灵也爱唱歌。随后播放一段自然界的流水声、鸟鸣的优美画面,让学生知道,原来,自然界中竟也有如此美妙的音乐。再告诉学生,我们的新朋友大叶杨也爱唱歌,由此引入课文内容。

要读懂课文,先要读通课文,为此,一开始,我给孩子们的朗读定了一个基调,听课文录音朗读。然后,让学生自由地练读,给学生提出的目标是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读课文的要求大部分学生达到了。读课文的过程应该也是学生字的过程。我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只有一两个学生个别词语读出错误。然后,我让学生“开火车”读,抽读了两轮,看起来是从词到词的学习模式还是可以行得通的。

学完生字,该进入细读课文的环节了。我还是决定按顺序分节学习。第一节写大叶杨特别爱唱歌,分别写了大叶杨唱得“欢快”、“响亮”、“悄悄地唱”的情景,三个层次,非常鲜明。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把第一节确定为指导朗读教学的重点。第一句“小鸟叫我们大叶杨,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就确定了快乐的基调。我通过描述调动学生体验:从早到晚哗啦啦唱个不停的大叶杨,心中不知有多高兴呢!如此引导学生去体验朗读。读“唱得欢快”,提醒学生展示欢快的表情;读“唱得响亮”,提醒学生读的声音要哄亮,要有精神。那么,“悄悄地唱”该怎样读?为什么?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不仅能读得好,而且能说出道理。词语学习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解决了。“一整天,从早到晚”就是对“成天”的说明;“展示欢快的样子”,学生自然理解了“欢快”;“悄悄地唱”的意境也在朗读中领略到了。第二节容易懂,不准备花太多时间。在理解方面,“享受”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体会,让学生做一做“享受”的样子,学生也很乐意。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大叶杨会给“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唱什么?大叶杨为什么唱得很快乐?大叶杨还会唱给谁听?第一个问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第二个问题是为了突出大叶杨为带给别人快乐而快乐,第三个问题既是想象训练,又是为进入第三节学习而铺垫——还唱给秋天里金色的太阳听。这首诗最难懂的就是第三节的最后一句:“感谢秋天里金色的太阳,它使我们的歌声,染上了几分金黄”。我便设计了提问:是谁让大叶杨如此快乐?再回过头来看看诗的一、二节,大叶杨还会感谢谁?为什么?让学生知道:大叶杨给别人带来了很多快乐,在大叶杨悄悄长大的日子里,风、雨、太阳,还有大家,也为大叶杨带来了很多快乐,它大叶杨感到很幸福,所以成天都在欢快地歌唱。还让学生知道:不仅大叶杨会唱歌,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树呀,花呀,草呀,它们都会唱歌,都是人类的朋友。它们能净化空气,绿化环境,美化生活,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不管什么时候,它们都在默默地为我们作着贡献。从而教育学生关爱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丽!

课上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识字教学要体现出汉字的特点,要让学生牢牢地记住这个生字,要让他印象深刻。课前,我查阅了很多关于“字理”方面的工具书,同时,我也跟我的家长介绍一个关于汉字起源的网站,让他们在辅导孩子认字时讲求一些方法。我相信,我们班的识字教学,会有灵动的,慢慢地让一些家长改变要学生死记生字的错误方法。

篇11:唱歌教学反思(精选)

篇一:唱歌>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歌表演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森林狂想曲》使学生自己发现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如知了、蟾蜍、青蛙、猴子等等的叫声。再由两只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强弱的对比。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p 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击鼓、说话和拍手。这样,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

这节音乐课,让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说是,会演唱歌曲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我本身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歌曲学生大部分能够较快地接受并学会,但乐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所以在我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在让学生歌表演的环节中,由于我自身对舞蹈不精通,没法给予学生很好的舞蹈动作提示,学生没办法很好的进行表演,这个环节显得课堂不够活泼。

课堂中对教学的组织,我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一年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很好的组织一堂有趣、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 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只能用 “你真棒”“你唱得真好听”等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常态 教学中,我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如何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篇二:唱歌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潜心钻研唱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参加教研员李老师组织的各种音乐活动,从听课、评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随时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音乐教学的体会与心得,来促进、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学工作。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唱歌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1、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音乐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本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从节奏和声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节奏训练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依次给学生出示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并按照时值的长短对其进行归类,做到读、写、听、创相结合,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前训练和课中的歌曲学习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觉。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唱歌教学实际上就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训练非常重要。我认为声音训练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无论是开始的发声练习,还是在歌曲学习的各个环节,只要听到发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纠正的声音,教师就要停下来给予指导,让学生始终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歌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张大嘴、轻咬字,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演唱。通过一学年的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强,声音效果越来越好。

2、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表现、处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阶段,听唱法是我们在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让学生带着怎样的问题一遍遍的>倾听歌曲呢?这就要从音乐要素着眼,如: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什么情绪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表现歌曲阶段我激励学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而在歌曲的处理环节,我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用最美好的声音表现歌曲,形成教学的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连音与短音等做出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四年级歌曲《老师,节日好》的最后一个乐句“飘香的果实甜在老师的心窝”要连续演唱三遍,试想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是多么单调乏味,于是我提示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演唱处理,使它更具结束感。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渐弱处理、可以让我们的演唱速度在最后一遍时逐步慢下来,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演唱,参与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3、让唱歌教学变得更有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级音乐《我的小绵羊》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导学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于二声部的指导练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我的小绵羊》这首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模仿小绵羊的叫声,然后问道:“如果把小绵羊的叫声加入到歌曲演唱当中可以吗?你认为加到哪儿比较合适?”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于是按照大家的建议师生一起合作演唱,比较哪种方法或哪些方法效果比较好,哪些方法不可取,然后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适时加入小绵羊的叫声,进行二声部练习。孩子们学习劲头很高,当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那么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自然而亲切。

2、使得单调枯燥的唱歌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班,孩子们提出的设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去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别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心理锻炼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加入了绵羊叫声作为第二声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学会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从而为后面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篇三:唱歌教学反思

在农村小学,许多音乐课常常成了“唱歌课”,因为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在兼课老师的心目中,音乐课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因此,一节音乐课一唱到底,一节课唱下来,学生唱得累老师教得也累。半学期没过,音乐课本上的歌唱完了,剩下的音乐课时间只能每次翻来覆去唱那些歌,使音乐课变得乏味,又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嗓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许多老师把“音乐课”就叫成“唱歌课”,总以为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课的任务,其他的什么也不用教;也可能与教师自身的水平有关,因为是兼课,本身懂得不多,那又怎么去教学生呢?结果,就可能造成这种结局:几年音乐课下来,学生只学会唱几首歌,别的什么也不懂或似懂非懂。

怎么改变农村音乐课的这种状况呢?

1、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音乐课本上安排了丰富的内容:除了唱歌,还有欣赏、律动、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乐理知识等等。教师首先要转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观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安排这些内容,学唱歌曲之外,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曲子,做一做律动,拍一拍节奏,玩一玩音乐游戏,学一些乐理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唱歌的技巧。在一节课里,让学生既动口又动耳手脚并用,又充实脑袋,那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不高吗?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懂音乐。

2、降低难度,变视唱为模唱(哼唱)

在学唱歌曲之前,一般来说总要学唱歌谱。许多音乐教师总以为农村学生音乐素质低,不识谱,学唱歌谱就免了。其实,唱好歌谱对于唱好歌曲有很大的帮助。但低年级学生不识谱,怎么办呢?那么就让学生跟着琴来哼唱(或模唱),有时用“呜”的声音、有时用“啊”的声音、有时用“啦”的声音,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容易多了,而且多变的声音,也不易使学生疲劳。

3、改变形式,按节奏读歌词

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种做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合适。一可以记住歌词,二可以帮助学生唱准每个字的时值。具体操作时,可以先跟老师分句读,几遍之后再齐读。较长较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让学生都记住歌词。熟练之后还可以拍手读,更能起到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4、放宽要求,不操之过急

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较难。这时,老师可能会这样想:这么简单的动作、这么简单的游戏,教了一节课,你们也不会,真笨!以后再也不搞这样的活动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城里的孩子也一样,可能农村孩子的这个过程更长些。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可以参加活动或游戏,特别兴奋,往往根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堂上显得一团糟。这时,可千万不要急,乱它一会又如何呢?比如:一年级第二册第六课有一个音乐游戏―――接龙,刚开始做这个游戏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到处乱跑,根本不像是在做游戏。在第三次音乐课时又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练习,临近下课时总算有些像模像样了。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做这个游戏时学生总是特别的高兴,也越做也好了。

在课堂上经常做一些游戏、律动,学生上音课的积极性很高,一听要做游戏总是特别兴奋。为了能参加游戏,对于这之前的活动,总能积极地参与,听得也特别认真。

篇12:《谁唱歌》教学反思

说说不足之处吧:我利用头饰调动孩子的表演的积极性,如何去让孩子拿头饰是个问题要加以思所。还有要加强老师的.板书的书写方法,今后要多练学。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我们作为音乐传播者教育者,传播尽善尽美的音乐文化是我们的使命,我觉得这堂音乐课学生们的兴趣盎然,在歌声和笑声中度过了愉快的一节课。

【《谁唱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谁唱歌教案活动反思

2.唱歌课教学反思

3.唱歌比赛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

4.谁大谁小教学反思

5.《唱歌》教学反思范文

6.《久不唱歌忘记歌》教学反思

7.《小动物唱歌》教学反思

篇13:唱歌教学反思

《花喜鹊和小乌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6册第二课的一节歌唱课,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与小乌鸦的“品格”,前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却“还真有人夸”,后者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也有人讨厌他”。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不正常现象的写照,发人深思。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地表达了两只鸟的形象,两处的“呀哈哈”是发自内心的笑声,耐人寻味。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同时初步认识下滑音和波音记号。

2、这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进行深思,并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踏踏实实做人。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这首儿童寓言歌曲的情绪。

2、处理歌曲中的修饰符号,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四、教学难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音的唱法,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

2、歌曲中音程跳跃大,要求同学用听唱法完成歌曲。

五、教学准备:电教平台、课件

六、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候。

2、发声练习,用花喜鹊和乌鸦的叫声唱下旋律。

13531

小乌鸦:Wuwuwuwuwu-

花喜鹊:呀呀呀呀呀-

【激兴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分别叫“花喜鹊”和“小乌鸦”,而他们之间有一个寓言故事。大家想知道吗?(学生回答: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

旁白:在某一农村里,一位农民伯伯正在为秋天的收成而烦恼着。他在农场里走来走去,嘴里不断地说着:“今年的收成会是怎样呢?”这时候一只花喜鹊飞来了,它说:“农民伯伯,你可不用忧愁,现在的麦苗都已经长得够好了!你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就等着秋天的丰收吧!”农民伯伯听了后开心地笑着说:“哈哈,是吗?是吗?”就在这时,小乌鸦也飞过来了,他看了看麦苗说:“虽然现在的麦苗看上去是很好的,但是农民伯伯你一定要在麦田上加上保护膜,要不台风来了就损失惨重!”农民伯伯有点不怀疑的态度,说:“你说的话可信吗?”

师:同学们,究竟花喜鹊和小乌鸦谁能正真帮到农民解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花喜鹊和小乌鸦》,答案就在歌曲里面了!(设计意图:用故事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为后面揭开寓言故事的道理做好铺垫。)

【寓教于乐】

1、完整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师:听一遍录音,从歌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和速度?(学生讨论、回答)(情绪:活泼地,速度:稍快)

2、打开课本,聆听第二遍录音。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现在我们听第二遍,看看大家有没有听出什么新的发现?找一找有没有咱们以前没见过的标记。(学生举手回答)听完第二遍后:

师:大家都找得非常仔细,那么为什么这个作曲家要把这两个标记写上去呢?它们到底会让歌曲发生什么变化?大家请听教师作一个示范!(设计意图:师较为明显地通过对比做示范,使学生感受带上标志时,使歌曲的感觉发生了如何的变化。)

师:就是有了它们两个特别的朋友,歌曲马上变得活泼、幽默、风趣。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名字。(下滑音,波音)

师:它们名字分别叫下滑音和波音,都是用来修饰它所在的音符,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这句。(师引导学生一同唱有下滑音和波音的这个乐句,这样的演唱能更好的表现出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形象。)

3、听教师范唱一遍,把教师换气的地方用笔标上换气记号。(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聆听发现出,教师换气的地方也正是休止符出现的地方,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活泼。)

4、教师教唱

(1)教师钢琴伴奏,要求学生用la音轻声模唱。(设计意图: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启发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把两种性格不同的小动物心情表现出来。)

(2)教师再次用钢琴伴奏,师生分句演唱歌曲,随范唱学唱歌词。

(3)师生再次演唱,学生唱好下滑音和波音,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来。

【创造表现】

师:这首歌曲里面两个主人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现在我们分男女同学进行比赛,“花喜鹊”由女同学演唱,“小乌鸦”则由男同学演唱。

比赛完之后,教师点评。并让学生找出歌词中最能表现花喜鹊和小乌鸦性格的句子。(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歌唱比赛对歌曲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在这时让他们自己找出描写两只小动物性格的句子,为后面引申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埋下伏笔。)

【完美结课】

刚开始故事的幻灯片再次打开。

师:但是突然一阵闪电从天边划下,狂风开始向这边袭来。如果你是哪位农民伯伯的话,当初能接纳小乌鸦的意见,那么现在的麦田会怎样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在学生的畅所欲言中结束本课!

【教后反思】

《花喜鹊和小乌鸦》这是一首有趣的儿童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故事,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段评价了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花喜鹊是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但是还真有人夸,小乌鸦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也有人讨厌他,这首歌曲告诉学生看人不能只看外表,做人要实实在在。

上一篇:小学英语面试试讲稿下一篇:抓教学副校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