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务场景分析

2024-05-05

金融业务场景分析(精选7篇)

篇1:金融业务场景分析

应急业务场景分析

围绕XX省政府应急平台的主要业务场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业务管理:满足应急工作管理机构就开展应急工作而展开的各

项日常工作。典型内容包括应急公文编制和传送、应急预案管理、统计分析、应急资源管理、召开视频会议等

(2)日常应急值守:省政府应急办值班机构就突发事件进行接报、研判、汇报、先期处置、工作协调等工作

(3)指挥调度:由省政府一级接管指挥后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调度,含多种综合手段的应用,如视频会议、图像接入等

(4)视频会议:以应急工作为主召开的视频会议

(5)数字会议:指挥大厅兼做数字会议室,多媒体会议室

篇2:金融业务场景分析

一、继续扎实开展深度营销宣传工作。

为强化储蓄业务宣传,增加有效客户群体,加快储蓄余额发展,强势扭转当前代理金融业务发展过于缓慢的被动的局面,结合近期下发的《全县邮政储蓄深度营销细化宣传活动方案》,继续扎实推进深度营销宣传工作,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县局将全力做好储蓄宣传的策划和支局宣传工作的支撑,做好全局储蓄宣传工作的统一策划;利用自有车辆作为宣传车,印制宣传单(册)、条幅,购买礼品,为支局做好宣传支撑工作。逢集市时,督促调度支局人员发放宣传品、宣传单宣传;营业员在窗口宣传进行业务宣传;通过随季节变化购买小礼品用于宣传走访。

二、通过包点人员分片包点,加大对支局的帮扶督促力度。进入二季度分级联赛以来,县局先后两次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将全县24个支局分为8个分战区,每个分战区设立两名包点人员对支局进行包点帮促。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邮政代理金融业务管理分片包点活动,切实增强发展的责任意识,积极推动市、县局的分级联赛竞赛活动、储蓄深度营销活动等工作,县局包点

管理人员要积极帮助落后支局分析了解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通过教方法、教点子、教经验,带动落后支局代理金融业务发展,促进全县代理金融业务全面和谐共同发展。

三、加大中间业务发展力度,提高业务质量。

为稳定储蓄业务发展,必须注重单项业务发展,加快推进储蓄余额增长。各局要充分意识储蓄客户是中间业务的客户资源的道理,特别是一些中高收入客户,重视对储蓄潜在大客户的深度挖掘,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快绿卡(通)的发放,提高发卡质量,增加活期余额,调整活期结构。积极发展商户成为商易通用户,不断扩大华商联盟客户群;对低效商易通设备继续进行整合、清理,全面提高设备利用率;本着谁发展谁维护的原则,做好客户的回访、跟进维护,确系重点维护的客户,积极协助客户发展业务,保证每月至少一笔交易;明确清理目标,确保实现无效商易通清理率达到100%的目标。加快发展代发工资业务,增加忠诚客户。抓好电子银行类业务,调整交易结构,提高离柜交易量占比。

四、加强日调度制度,强化重点业务通报。

县局将继续实行一日两调度数据制度,每日及时通报支局各

项重点业务发展情况,对先进支局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后进支局进行通报。

篇3:物流金融业务可行性分析

物流金融业务的参与者是由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借款企业三方构成, 在整个业务过程中涉及到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整个过程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何把控业务风险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2 物流金融业务可行性分析

2.1 银行视角

银行业曾一度被称为可以“躺着赚钱”的行业, 不过随着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 “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2013年6月份阿里集团推出余额宝、京东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各种P2P贷款产品等等无不对银行的各项业务构成冲击和挑战。银行的垄断地位所带来丰厚的利润使得民营资本垂涎已久, 随着国家的金融改革, “民营银行”这个被呼唤多年的事物终于可以落地生根了。面对新生事物的冲击, 竞争自然是少不了的, 银行除了提高服务水平之外更要开辟新的业务来应对挑战。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固定资产从而它们的资金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 银行的贷款对象不应该仅限于那些大企业以及国有企业, 在这个层次的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对于中小企业这一细分市场, 银行应充分认识到其特点, 针对性的设计出合理的贷款产品。物流金融这一业务的兴起为银行带来了新的思路, 也是银行应对新的挑战和危机的有效法宝。

2.2 物流企业视角

众所周知物流行业是一个高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对交通基础设施、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能源的依赖程度很高。油价的上涨、公路的滥收费等等都是对物流企业的重大打击,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 人工成本也将逐步攀升, 这对物流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运营成本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其收益。面对高昂的物流成本以及较低的服务价格的双重压力, 物流企业的盈利难、低盈利的状况也是情理之中。由于物流行业的准入门槛很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导致物流业的竞争异常激烈, 很多物流企业不得降低服务价格以求生存。行业利润的降低, 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很多区域性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如何面对日益同质化的竞争关乎其企业今后的发展, 脱离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开辟新的业务从而形成差异化, 不失为物流企业的一个选择。今年来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兴起, 给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传统物流企业的利润点大都集中在仓储和运输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及电子商务的发展, 物流业必定面临行业洗牌, 如何在未来的物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物流企业的转型是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无论是UPS还是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 它们最大的利润来源都已经转向物流金融服务。2001年5月, UPS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 将其改造成为UPS金融公司 (UPS Capital) 。以此为基础, UPS开始为客户提供所谓的“IRS”服务, 即包括以存货、国际应收账款为抵押的贸易融资等业务[1];1999年, 中储正式开始仓单质押业务。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2]。

2.3 中小企业视角

中小企业资金的短缺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大量的存货不能及时的销售出去从而占用大量的现金流这样就使得企业不能再进行转投资。 (2) 延迟支付使得销售出去的商品不能及时的兑现从而不能进行再生产。 (3) 融资路径狭窄。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能够作以抵押的不动产从而不能从银行方面获得融资。 (4) 股市债券等融资体系发展缓慢。以上几个方面导致了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当前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银行的信贷。银行对风险的把控非常严格, 这使得大部分银行更愿意为那些大型企业提供贷款。这主要是因为即使大型企业经营不善, 他们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担保, 足以抵消信贷所带来的风险。综上所述,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问题与其自身特点有关。与此同时, 我国中小企业拥有大量的存货, 这些存货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 使得企业面向市场做决策时受到资金的约束。如何利用好这些存货的价值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所在。实际上, 除了沿海一些发达地区, 我国大部分银行对存货质押融资这一创新还是非常谨慎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不能很好的把控存货质押融资的风险, 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物流金融的发展, 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小企业的存货价值, 从而解决其融资难问题。物流金融从其业务特点来说刚好迎合了中小企业的特点, 从而能更好的被中小企业接受。

3 总结

本文先对贷款资金的供应方银行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知道银行面临的竞争迫使其进行业务创新, 从而引出物流金融业务符合银行需求。接着对物流企业现状的分析, 在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环境下, 物流企业有必要开拓新的业务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对资金需求方的中小企业的分析可知, 融资难问题始终困扰着没有固定资产的那些中小企业, 拥有大量的存货又是他们的共性, 因此新的融资方式是其所需要的。物流金融正是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融资方式, 那么它实施的可行性更是不言而喻。通过对物流金融业务的参与者进行分析可知, 物流金融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许天飞.UPS走向物流金融高级阶段[J].物流时代, 2009 (3) :58-59.

[2]刘增辉.诚通集团:中国物流金融的先行者[J].封面报道, 2005 (13) :40-43.

篇4:场景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中国的股市最近很火,身边的同事不论风险偏好是什么类型的似乎都投身于股市,不仅仅是A股,甚至转战港股、美股。突然从某天开始,身边的股神同事们似乎统一了投资风格,投资心得交流会的主题变成了“今天你互联网+什么?”。在资本市场,但凡是挂上互联网+概念的上市公司股价一飞冲天,更有不落凡尘的态势;在真金白银的刺激下,实体产业的商务活动见面语也已经改成了“今天你互联网+了吗?”。

有人解读说,“互联网+”简单而言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通过加法实现乘法效应,而“互联网+”的始作俑者就是互联网金融。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从支付宝到余额宝,到全民P2P,互联网金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更有人把2012年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就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吗?如果我们从2012年互联网金融大规模崛起作为起点,回顾过去的3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尽管有着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之争,回答似乎是yes:即互联网金融整体上还是在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如果我们从现在的时点,从互联网与各种产业经济快速融合的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似乎不再是简单的“互联网+”的一个分支。换而言之,在“互联网+”的穹顶之下,金融作为基础生态,与各种互联网+的融合将产生更为颠覆性的化学反应。或者更简单地说,从更为宽广的产业经济视角来看,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在于“互联网+”的二次叠加:“互联网+”+“金融”。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互联网+”+“金融”呢?首先我们从现在和未来的两个视角来解构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场景金融”。

如果我们从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视角来看待“场景金融”,它强调的是单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服务体验。这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不论是Corebanking或者CRM等系统的改造,还是业务流程再造等相关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升级,仍然停留在效率提升与产品的交叉销售等层面。一个微场景能体现这样的差异:如果你到银行柜面办理一个转存业务,柜员会给你好几张纸质的业务回单,这些回单对于零售用户除了告知业务办理结果之外几乎毫无价值。对于这个问题,商业银行的视角绝大多数会从业务流程优化和降低成本(无纸化)来考虑;而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会思考用户拿着纸质回单时的心理:用户会如何处理这些含有个人信息的纸质回单呢?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的差别也源于此:由于基础金融工具几乎大同小异,因此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也大多同质化;而互联网金融产品则是底层基础金融产品+场景化的互联网封装。这就是为什么余额宝是一个成功的互联金融产品,而在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经理眼中它只是一个传统的货币基金。

如果我们从未来的视角看,“场景金融”广义的内涵是用户在特定社会条件与环境下完成特定活动所需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这其中的关键含义在于特定需求的综合体验。这就有别于目前互联网金融单一活动下的“用户体验”(支付体验、交互体验等)。以移动视频用户的观影场景为例,面向该场景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态可能会是这样的:它封装了手机上播放的电影的众筹融资(电影票房回报的资产证券化,电影票的众包社交化发行),封装了手机上的电影付费点播与广告收入,封装了云视频高清播放的带宽用户自租赁,封装了手机终端的移动快捷支付,甚至还封装了高性能手机的生产供应链。而所有的这些将封装在一个用户透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中,也就是用一个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于特定的用户场景。换个角度看,虽然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场景体验,往往需要涉及到多个产业链,但是互联网金融用单一的产品形态进行服务的整合交付。上面的互联网金融的例子就涉及到“互联网+电影业”(电影众筹等)、“互联网+广告业”(付费点播等)、“互联网+制造业”(移动终端生产)、“互联网+电信业”(带宽租赁),而这样一个互联网金融产品,利用金融的基础工具属性将各个产业链条互联网化后的金融属性进行有机粘合,这样的金融创新已经超出了单一产业供应链金融的范畴,其所体现的用户价值不仅仅有现金资产的稳定回报,还具有跨行业的完整场景服务体验,同时具备移动化、社交化的强互联网属性。

从用户的视角看,用户的场景需求是单一的、简单的(例如移动阅读、移动高清观影等),然而要为这一需求提供良好的、完整的服务则需要横跨若干个产业领域。典型的例子就是亚马逊,对于用户的移动阅读的需求场景,亚马逊的电子商务模式融合了“互联网+出版业”(电子书),“互联网+制造业”(移动阅读终端设备kindle),而电子书的定价模式是基于电子商务销售、出版物的电子版权、以及终端设备制造的综合定价。因此对于用户的移动阅读需求,是通过电子书的最终单一定价实现移动阅读需求场景所涉及的各领域产业链(出版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电子商务业等)的整合,最终以移动支付方式完成商业闭环。因此,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不仅仅加速了单一产业的互联网+的进程,更成为面向用户消费场景的多个互联网+行业的跨领域产业链融合的载体。

传统的产业金融是基于单一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整合,所对应的传统金融服务创新是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例如手机等移动终端产业链、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上所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同质化的,即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核心整机企业(整车汽车)+下游分销商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而以满足用户最终需求场景为核心诉求的“互联网+” 将通过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产销模式,以更高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触达最终用户。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中,传统产业金融将逐渐演变为一个个有机的商业生态金融,金融也不再是作为单一商业生态的基础设施和工具,而是成为综合型复合商业生态的融合剂。在基于用户最终需求的产业链垂直整合基础上的综合型商业生态具有更好的商业开放性(市场空间)、模式不可复制性(竞争壁垒)等突出优势,而互联网金融与之结合,将创造出超越资产回报的更为广泛的用户价值。如果从产品创新层面看,它不再是单一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在终端用户整体体验为核心的基础上,封装各个环节(或者不同产业链)上的金融属性,形成用户透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成金融资产回报+综合场景服务体验的双重价值。“互联网+旅游业”携程推出的“携程宝”互联网金融产品就具有这样典型的特征:携程宝从形态上看也类似于其他宝宝类余额理财产品,差异在于其封装了用户场景和差异化的用户价值回报设计。用户的旅行计划通常是提前制定好的,因此通过资金的预存来实现未来旅行费用支出的平衡是很朴素的想法,而用户价值体现不仅仅在预存资金的收益回报,还叠加了各种旅行消费的权益类回报(机票酒店折扣等)。这些非现金的权益类回报紧密捆绑在旅行计划的用户场景中,使得最终名义用户收益率转变为收入和利润,而预存资金的质押又可以反向支撑分期付款等消费信贷。因此“互联网+”形态之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背后由于复杂的跨行业领域场景逻辑设计,资金成本和收益结构具有场景差异性(其定价复杂度更高),因此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非同质化创新空间极大。

由于生态的不可复制性,以电商交易平台型为代表的阿里生态,以及以社交化传播型为代表的腾讯生态,其互联网金融不具备可复制性,或者复制成本极高,成功率较低。其明显的例证就是天猫和淘宝,以及腾讯微信QQ等在电商领域和社交化应用领域都具有较大的垄断优势,其他的电商平台和社交化应用的市场空间都不太大,无法对大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银行的业务形成支撑。因此,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风口在于具有更为开放的互联网生态型企业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互联网+”+金融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篇5:金融业务场景分析

——会计11051122231218何

2013年伊始,电商金融恍然成为业界焦点。阿里巴巴、慧聪、京东这样的电商强者和以建银为代表的银行巨头,均迅速建立起各自的电商金融体系,开始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在历届中小企业电商大会上,小额贷款、供应链融资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表明中小企业对小额贷款需求一直很旺盛,市场缺口困扰中小企业多年。而在筹备第八届中小企业电商大会时我们发现,除了需求缺口外,中小企业如何保持活力是推动金融变革的核心,这对金融平台的业务增长、产品创新、商业模式改进至关重要。

现状:

1、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旺盛 传统模式难满足

随着近些年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流动资金短缺,目前国内小微企业用户贷款需求旺盛,利润空间大,呈现一片“蓝海”的市场。截至2012年10月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4.3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1.72%,连续三年实现持续增长。

但事实上,传统的信贷模式却远远满足不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其原因有以下

首先银行传统抵押担保贷款模式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矛盾,借贷成本高、风险大。对传统信贷所需的抵押、担保,网商也难以满足。另一方面,网商的借贷频率更高、对资金的周转速度要求也更高,难以适应传统信贷模式。目前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小企业仅占20%,微型企业更是几乎拿不到。

其次,我国现有的400多家村镇银行和30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远远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小额贷款的利率往往高达银行基准利率的3~4倍,沿海一些地区民间融资贷款利率在25%~30%之间,短期利率有的高达80%~100%,很多小额贷款实际上已经成为高利贷。如此非但无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反向的推手,加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在此情况下,就给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企业以机会。相比于银行,电商开展金融更加快速灵活,更能切中电商小微企业的真实需求。

一、现状:

2、捆绑供应商 金融成未来

电商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最明显的好处是可以获得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收取服务费用,获得额外的收入。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以此计算一年中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将达3.65亿元。

而除了潜在的收入增长点,金融服务还将对平台供应链和生态起到黏着作用:由于金融借贷需要信用

凭证,其往往和支付、物流等供应链环节紧密对接,通过供应商在支付、物流上的数据和凭证进行抵押担保。

这也意味着,供应商一旦要申请金融贷款服务,需在物流、支付上与电商平台进行深度对接,因此将很难脱离平台本身的生态。日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对企业2013年的规划中,不约而同地都强调了金融这一业务。未来,自身金融体系的建设,必将越来越被电商企业所重视据了解。

每年4月举办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大会是B2B行业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盛会。2013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大会迎来第八个年头,在线交易、重工企业、推广新渠道、电商金融等话题,均将成为大会议程重要讨论部分,届时将邀请包括阿里巴巴、慧聪网、环球资源网、京东商城、amazon、网盛生意宝、敦煌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一达通等众多B2B跨界企业高层代表,以及近千家中小企业负责人与经济学家共商2013年电子商务的逆袭之道。

这无疑是一场多赢的买卖。当电商联手银行,不仅解决电商平台卖家融资难问题,还使得银行、电商在各自领域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传统的银行借贷模式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时,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便应运而生,小额贷款的前景和利润正吸引各路神仙。

今年6月,阿里巴巴发布 “余额宝”,7月新浪发布 “微银行”,8月腾讯发布的微信5.0与“财付通”打通,做游戏的巨人网络则推出“全额宝”……互联网巨头抢滩金融市场可谓动作频频。

8月15日,eBay和平安集团下属金融科技咨询公司在上海宣布合作,平安金科联手平安银行推出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为ebay卖家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二、前景:吸引电商加入

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其实早已开始。过去几年,阿里巴巴、敦煌网、网盛生意宝、京东商城、苏宁及慧聪网六家电商陆续试水小额贷款领域。此后,阿里巴巴再携资产证券化杀入互联网小贷战局,小额贷款的前景和利润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商抢食。

不久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由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阿里小微信贷合作推出的 “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证监会批准。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阿里小微金融已为超过32万家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户均贷款4万元。继阿里之后,京东、苏宁和慧聪网等也纷纷推出相类似的小额贷款金融业务。

最近几个月,新浪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更是纷纷行动。新浪7月发布“微银行”,可办理资金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并将涉足理财市场;腾讯8月发布的微信5.0也与“财付通”打通,引入支付功能;8月华夏基金联姻马化腾,4亿微信用户迎来微理财,推动理财服务从传统渠道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移。上

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全额宝”可存入用户在游戏中的花费,“全额宝”账户中的资金可自动结算利息,还有现金分红。

网络企业涉足金融业已成全面开花的势头。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央行网站显示已有25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

三、改变:挑战传统业务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抢滩,各大银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会也不敢轻易放弃,因为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进军金融领域,从某种程度上促使传统银行加速创新。招商银行携手中国联通于2012年11月推出首个移动支付产品——招商银行手机钱包。浦发、农行、建行等也陆续公布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略规划和最新产品。

虽已做出诸多改变,但传统银行动作还是没有互联网企业动作快。目前,互联网金融业正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渗透。除了存款,银行的主要业务几乎遇到全面挑战。“余额宝”对传统银行活期储蓄和短期理财产品的影响不可小觑。对互联网巨头们来说,目前缺的只是一张正式的银行牌照。

去年,有一桩事颇让金融界和互联网业玩味。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卖保险。今年2月28日,中国保监会批复“三马”筹建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批复指明,“业务范围限于互联网相关的财产保险业务,不设分支机构”,并提及“进行专业网络财产保险公司试点”。

“从新公司的名字就能够看出“众安在线”有众志成城的意思,但从骨子里看,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公司的结合却还是有些貌合神离,因为大家都知道,未来传统金融业将受到新金融的巨大挑战。”平安集团内部的一位中层负责人告诉。

马明哲掌管的中国平安集团被业内视为国内综合金融和交叉销售的典型。自收购深发展变身平安银行之后,“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集团战略规划得以深化。然而,正当集团业务整合蒸蒸日上之际,马明哲却感到了传统金融业的危机:“作为传统金融业,平安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而是现代科技行业。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谁跑得快谁就赢。我们必须敢于自我否定,勇于“革自己的命”。”

马明哲一直在尝试颠覆传统金融业,尝试金融和互联网结合,集团旗下的陆金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陆金所把自身定位于网络投融资平台。陆金所的董事长计葵生告诉:“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少有一个互联网公司是有金融背景的,而我们希望能够依托于平安的这一平台,通过把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让投资方和融资方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

一位银行人士称,未来所有的消费者和商家可能都成为某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客户,而银行的客户只剩下一个,就是这个互联网企业。传统银行如不寻求突破升级,将来很可能面临边缘化。

面对金融业带来的挑战,传统金融业开始考虑如何转型。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银行个人业务利润来源主要是三部分:抵押贷款(房贷、车贷为主)、消费贷款、信用卡业务。目前,除了抵押贷款之外的两个业务领域,支付宝和财付通都已经开始进入。互联网金融具有的独特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同样,互联网金融信贷从业人员保持谨慎态度。“我们根本就撼动不了传统的金融体系。”好贷网创始人李明顺坦言,即便所有互联网企业的资产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及一家国有银行一年的净利润。“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更多在概念上,而非实际业务。”

互联网与金融业不完全是竞争关系,两者有融合的空间,是相互补充的。在未来发展中,新兴金融应该是国有与民营共同发展的金融体系,是产生自基层、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金融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表示:“在鼓励开放竞争和对于全球化有更多支持的大环境下,怎么能够把技术、消费、金融体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国金融下一阶段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互联网金融和支付清算的行业很可能是推动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催化剂。”

未来:资产证券化热

传统的银行借贷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旺盛的贷款需求,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已成为新的掘金热点。小贷对平台供应链和生态所起的粘着作用,正推动电商平台在该领域的加速布局,但来自信贷风险把控与平台销售增长的不确定性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

公募性质、高流通性、可进行大规模融资,资产证券化意味着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将间接获得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对于京东、苏宁、腾讯这类已经或正准备进入小额贷款领域的电商,同样会存在贷款资金来源问题。资产证券化或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热点。

篇6:区块链金融服务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区块链作为全球技术热点,其相关应用一直吸引着众多眼球。区块链源于金融领域,因此业界也将能否与金融场景进行默契融合,作为检验区块链技术是否真正落地的关键指标。

区块链源于其分布式存储的特点,因此,首先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在各类信息的存储上;其次是各类数据、凭证的高效流转和传递;最后是不局限于凭证的传递,而是扩大到价值的全产业链传递。

金融服务成区块链落地首选,共识网络可助力解决行业痛点。金融服务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由于区块链技术具备高可靠性、简化流程、交易可追踪、节约成本等重要特质,使得其具备重构金融业基础架构的潜力。

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境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清算、结算的成本一直很高,还有复杂的手工流程,而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其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能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速度及效率,还使小额跨境支付成为可能。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的去中心化更为突出和重要,区块链技术将会越来越运用在实处,并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从区块链的价值特性一点点拆开来讲,它的金融场景应用价值体现都有哪些?

第一,区块链是一个全网记录共享的数据账本,它解决了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第二,它的数据几乎不可篡改,这解决了保证数据真实性的问题; 第三,区块链的数据都经过加密,这解决了保护用户信息隐私与安全的问题;

第四,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账本,它解决的是数据的及时性与安全性问题。

金融服务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由于区块链技术具备高可靠性、简化流程、交易可追踪、节约成本等重要特质,使得其具备重构金融业基础架构的潜力。区块链金融服务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技术底层: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本质是个分布式账本,源于做记账和交易,利用分布式记账和共识机制维护用户信息安全,在本质上来说与传统金融是相通的; 另一方面,金融领域的信息化普及程度相比其他领域更高,在传统金融 IT 基础上采用区块链技术更显稳妥。

特征匹配:

(1)金融服务行业为确认数据真实性的花费成本很高,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信用成本及运营成本;

(2)金融领域对共识机制也同样需求,大规模共识能够保证金融领域内用户数据信息安全可靠,对个人征信、授信等工作也有辅助作用;

(3)金融领域数据化程度高,行业包含许多原生数据,需要区块链网络来对其进行维护;

篇7:金州新区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分析

开发区某国有银行自2002年开始办理个人消费类贷款, 推出了个人抵押贷款、个人投资经营贷款、个人商铺贷款、个人留学保证金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个人质押贷款。2012年末贷款余额为15 298万元, 在该行人民币贷款中占比为2%;2013年8月贷款余额为20 982万元, 在该行人民币贷款中占比为3%。

某股份制银行于2013年6月开始办理个人消费类贷款, 推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人民币信用贷款授信业务, 目前业务开展情况良好。

某地方性商业银行个人消费种类较多, 包括购买时尚消费、交通工具、教育支出等。消费贷款共计约为9亿元左右, 其中车辆消费贷款近3年约为8亿元, 个人消费贷款近3年约为1亿元。

经调查后发现, 以上几家银行均未形成不良消费贷款, 给个人消费类贷款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信用环境。

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银行消费信贷品种有待丰富。

虽然消费信贷一直是各大银行的日常业务之一, 但真正用消费贷款买车、装修、留学、旅游的市民还是少数。特别是大多数贷款规定仍把消费局限在“买东西”范畴, 对服务性消费领域的重视不足, 消费者在租赁消费、文化消费、养老消费等方面很难得到信贷支持。

(二) 银行重信用卡、轻消费贷。

据调查, 消费贷款年息一般在10%左右, 信用卡分期还款手续费和利息累积达到年息18%。消费信贷利差小、手续繁琐造成银行重信用卡、轻消费贷, 成为制约消费贷款发展的瓶颈。信用卡业务分期付款利息较高, 银行收益高;另外信用卡业务不占用银行的信贷额度, 或者占压时间短, 资金坏账率低。在信贷规模收紧的情况下, 银行更愿意通过信用卡分期活动锁定更多客户。

(三) 无抵押消费贷款申请难度大、受益面有限。

目前, 大部分银行只给事业单位员工、公务员以及金融、电信、电力、烟草等9个重点行业的从业人员发放无抵押消费贷款;与银行合作关系紧密的企事业单位和合作商户的员工也可以获得无抵押贷款。在贷款利息方面, 银行乐意照顾老客户。另外, 若申请人是某家银行的代发工资客户、现有房贷客户和理财客户, 拿到的利率普遍比较优惠。

三、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对策

(一) 丰富消费信贷品种。

银行应对大宗耐用消费品、新型消费品和服务消费品进行重新定义, 并丰富消费信贷品种, 如用于购买奢侈品、耐用消费品的贷款, 用于度假、家庭住宅修缮的贷款, 用于服务性的贷款, 二次房屋抵押, 学生贷款, 个人信用额度、个人资金周转贷款、个人债务重组贷款等, 充分满足社会各阶层对消费信贷的多样化需求。

(二) 转变观念, 重视消费金融业务推广。

银行要转变自身观念, 把消费信贷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积极主动推广消费金融业务;发动员工的营销积极性, 让广大客户了解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品种;从消费政策上解除对消费信贷的制约, 在消费信贷的利率制定上要适应居民收入水平, 开拓城乡市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注重树典型, 发展优质客户, 让个人消费贷款步入良性发展。

(三) 加强消费信贷管理, 防范信贷风险。

上一篇:游玩岭南印象园观后感的下一篇:开发商借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