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试讲教案

2024-05-09

拿来主义试讲教案(通用7篇)

篇1:拿来主义试讲教案

《拿来主义》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先生便是鲁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

二、知识积累 1.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主张 “全盘否定”;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鲁迅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2.作者

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和诗歌,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3.杂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又有文学色彩的文体。自战国以来,这种文体一直在沿袭。鲁迅是“五·四”运动后,杂文创作最为杰出的代表,也是开创杂文新凤的代表。杂文的特点是以短小精悍的篇章,幽默讽刺的语言,犀利隽永的文风,议论批评的文体,来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探索真理、弘扬正气。

三、信息筛选

1.什么是“拿来主义”?

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②他占有,挑选。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2.“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细阐述的? 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3.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出铺垫。

4.你认为怎样划分课文整体结 构?

明确:按照破“送去主义”,立“拿来主义”的立意,课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破(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第二部分(6—10自然段),立“拿来主义”主张。5.你将如何概括本课主题思想?

明确:鲁迅先生针对当时各种政治、文化思潮,在重点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同时,提出了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科学主张和正确做法。

6.设问: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给人一种难以把握的感觉,原因何在? 明确:一是破的对象多,立的含义丰富;二是结构复杂。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分析。

7.理解阅读,深层分析课文。

(1)第一自然段,由破“闭关主义” 到破“送去主义”。第二自然段,立“拿来”主张。

(2)第三自然段,破“送去主义”危害;第四自然段,破“送来”的虚伪; 第五自然段,立“拿来主义”。

(3)第六自然段,破“送来”弊端;第七自然段,立用脑髓“拿来”。

(4)第八自然段,破对待遗产的错误做法;

(5)第九自然段,立正确对待遗产的态度和做法。

(6)第十自然段,立“拿来主义”。总结回应前文,进一步明确具体拿法和积极意义。“拿来主义”应持的态度、做法、立场,人品要求,及对做人、新文艺的作用、意义。

四、文本赏析 1.总结课文结构特点

通过对课文结构深层分析,课文结构特点比较明确,下列任务由学生完成。(1)本课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整体结构是破、立关系,各段落间基本也是破、立关系,从而形成破、立多重结构。

(2)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表达思路?

明确:边破边立。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初步感知课文入手,进行了字词学习和课文整体结构、深层结构分析,穿插学习了词语理解、课文分析相关知识。课文的语言特色、拿来主义的意义我们将在下节课解决。

篇2:拿来主义试讲教案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讨论法 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篇3:英语试讲教案(精品)

教师:黄小燕

对象:四年级

课时:40 minutes 课题:Unit 1 Our School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单词art room, computer room, music room, TV room, wash room.教学重点、难点、:掌握part B部分的五个单词,以及这几个单词中room的构词功能。

教具准备:单词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声音。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2分钟)

T: Hello, kids!Nice to meet you again!Last time, we have learned the part A of unit1 our school.Now ,let’s go over what we learn.二:复习

(5分钟)Guess, where am I? 1.T: Look at me.I am playing basketball.Where am I ? S: playground.T: Good!Playground.(教师出示卡片)2.T: Ok, listen carefully!Wow ,the flowers are so beautiful.Where am I? S: garden.T: garden?(教师怀疑的表情)T: yes, you are right.Garden.3.T: Be quiet!Many students are reading books.Where am I?

Who knows? Hands up, please!S: library.T: Is she right? T: You are so clever.4.T: Now, class is over.I’m so hungry, where should I go to

have dinner? S: canteen.T: very good!5.T: This is my homework.I must hand it in to teacher.Where should I go? Put up your hand, please.S: teacher’s office.T: oh!Wonderful.Let’s clap for her.教师总结上节课的单词,带读。三:呈现新课(12分钟)

1、过渡

(2分钟)

T: Well done!You do a good job.Today, we continue our lesson, unit1 our school, part B.Open your book, turn to page7.let’s chant.Read the context and do the action.Do as I do.Let’s chant:

School days, School days.What a lot of fun!

Read in the library.Water flowers in the garden.Eat in the canteen.Play in the playground.School days, School days.What a lot of fun!

2、呈现新单词(2分钟)

T: well done.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1)T: what are they doing ? S: 画画

T: yes, we can say it art.(教师板书art)T: they draw pictures in a room.So it is an art room.教师板书art room,带读。

(2)T: What are they?

S: they are computers.T: yes, it’s a computer room.(3)T: Listen!(教师播放音乐).what is she doing? S: singing.T: clever.Music.she is singing in a room.So it is music room.(4)T: what’s this?

S: TV.T: yes.And it’s a room.So it’s TV room.(5)T: what are they doing ?

S: wash.T: where is it?

S: wash room.T: yes, you are right.教师带读新单词。

3、Practice.(3分钟)T: Excellent, now , the clas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Art room,computer room, music room, TV room and wash room.When the teacher say art room, all of you say “art room, stand up” together.And the part stand up and say louderly “art room.Here.” Which part do better, they will get a big hand.Are you clear? T: ok!Stop here.Which part is better? Let’s give them a big hand.4、play a game(3分钟)

小组竞赛,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派一个记分员。当教师拿出图片时,两组站起来抢答,哪组答得又对又快就加分,答对加分,答错扣分。输的那组要表演唱歌。Ok?

5、读顺口溜,巩固新单词。(2分钟)在读顺口溜时,遇到新单词要拍掌。

篇4:英语试讲教案

课题:Unit 1 Our School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单词art room, computer room, music room, TV room, wash room.教学重点、难点、:掌握part B部分的五个单词,以及这几个单词中room的构词功能。

教具准备:单词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声音。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2分钟)

T: Hello, kids!Nice to meet you again!Last time, we have learned the part A of unit1 our school.Now ,let’s go over what we learn.二:复习

(5分钟)Guess, where am I? 1.T: Look at me.I am playing basketball.Where am I ? S: playground.T: Good!Playground.(教师出示卡片)2.T: Ok, listen carefully!Wow ,the flowers are so beautiful.Where am I? S: garden.T: garden?(教师怀疑的表情)T: yes, you are right.Garden.3.T: Be quiet!Many students are reading books.Where am I?

Who knows? Hands up, please!S: library.T: Is she right? T: You are so clever.4.T: Now, class is over.I’m so hungry, where should I go to

have dinner? S: canteen.T: very good!5.T: This is my homework.I must hand it in to teacher.Where should I go? Put up your hand, please.S: teacher’s office.T: oh!Wonderful.Let’s clap for her.教师总结上节课的单词,带读。三:呈现新课(12分钟)

1、过渡(2分钟)

T: Well done!You do a good job.Today, we continue our lesson, unit1 our school, part B.Open your book, turn to page7.let’s chant.Read the context and do the action.Do as I do.Let’s chant:

School days, School days.What a lot of fun!

Read in the library.Water flowers in the garden.Eat in the canteen.Play in the playground.School days, School days.What a lot of fun!

2、呈现新单词(2分钟)

T: well done.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1)T: what are they doing ? S: 画画

T: yes, we can say it art.(教师板书art)T: they draw pictures in a room.So it is an art room.教师板书art room,带读。(2)T: What are they?

S: they are computers.T: yes, it’s a computer room.(3)T: Listen!(教师播放音乐).what is she doing? S: singing.T: clever.Music.she is singing in a room.So it is music room.(4)T: what’s this?

S: TV.T: yes.And it’s a room.So it’s TV room.(5)T: what are they doing ?

S: wash.T: where is it?

S: wash room.T: yes, you are right.教师带读新单词。

3、Practice.(3分钟)T: Excellent, now , the clas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Art room,computer room, music room, TV room and wash room.When the teacher say art room, all of you say “art room, stand up” together.And the part stand up and say louderly “art room.Here.” Which part do better, they will get a big hand.Are you clear? T: ok!Stop here.Which part is better? Let’s give them a big hand.4、play a game(3分钟)

小组竞赛,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派一个记分员。当教师拿出图片时,两组站起来抢答,哪组答得又对又快就加分,答对加分,答错扣分。输的那组要表演唱歌。Ok?

5、读顺口溜,巩固新单词。(2分钟)

在读顺口溜时,遇到新单词要拍掌。

篇5:试讲教案怎么写?

试讲教案怎么写?

试讲之前的教案应该如何完成?很多人在网络上搜索教案,弹出一大堆的东西,有些很复杂,有些又很简单。

严格意义来讲,我们写的不能算是教案,只能算是简案。

简案算是一个横空出世的词,主要是应对考试过程中,完整的教案写不完,所以才造了一个名词叫简案。那教案和简案有什么关系呢?

简而言之,简案是教案的删减版。简到什么程度是没有标准的,我们先来看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3.巩固提高:

4.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这是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标配的教案,这个真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们来依次进行解释。

一、教学目标

这个非常重要,下面给出了三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条的顺序不能颠倒,内容缺一不可,因为它涉及的是新课改的理念问题。如果你写的时候没有这三个条目,那么在考官看来,你可能是不认可新课改的理念的,这个就很严重了。

二、教学重难点

有些考生分不清什么算是重点,什么算是难点。

重点是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比较具体的;难点是比较抽象的,比较虚的。

举例: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我们让小学生掌握生字词,掌握某些句式,这就算是重点。而比如说你让小学生体会文中对话人物的情感动态,小学上是很难理解这种东西的,这个就叫做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下面的四条是教学过程四部曲,比较流程化的东西。

导入--新课---巩固--小结

四、板书设计

网上有很多漂亮的板书设计,很有学生看到之后也觉得很惊艳,很羡慕,想要尝试着自主创新。但是,请各位考生明白,这种创新,是建立在长时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的,并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建议请大家不要去模

仿,就是中规中矩来用就可以了。那什么是中规中矩的使用板书,就是黑板分两边,左边作重点内容书写,右边作草稿纸来用,随时可以擦除。

试讲教案你会写吗?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试讲和答辩,因此编写教案设计是每个面试考生都会遇到的,所以对于每一位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来说都一定要会写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

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3.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篇6:高中语文试讲教案

1.诵读感知,理清思路

2.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

3.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

一、导入新课、走进作者

1.看对联,猜人物。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

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2.看图片,猜作品。

(1)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3.知人论世

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4.预习检测

大家对课文已进行了预习,现在我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首先我们一起来正音。接着梳理文言知识。

精彩的展示源于大家认真的预习,值得赞赏!

5.揭示学习目标

诵读感知,理清思路

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

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

二、解题理思路

1.解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研读标题。归去来兮辞:归去,回去;来兮,语气助词;辞,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2.理思路

再次回到题目,请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归去)

文章围绕“归去”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谁来回答(找一生答)

板书:(归去之因、归去之情、归去之悟)

本节课我们就紧紧围绕“因、情、悟”三个字更深刻地解读陶渊明,感受他的隐逸情怀。

三、品读赏析、感受情怀

(一)归去之因

过渡语: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陶渊明在少年时就有“大济苍生”之志,踏入仕途大可实现他年轻时的理想,但此时的陶渊明为何要辞官归乡呢请大家听录音,从第一段中画出陶渊明归隐原因的句子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二)归去之悟

过渡语:因为心为形役,内心被外在形体所役使

因为迷途,视入仕为迷途

因为认识到昨天是错误的

所以,陶渊明弃官而去了。归去后的他又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呢我们来研读第四段。谁想将陶渊明的感悟读给大家(找一生读),请其余同学跟随朗读,画出陶渊明归去之悟的句子。

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三)归去之情

过渡语:是啊,人生短暂,岂可受官场羁绊一生不如归隐田园,放飞心情、顺随心意,寻求自由之乐吧。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自由之乐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研读二三段。请大家默读二三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赏析。

要求:

1.有感情地诵读所选语句;

2.用优美的语言阐释所选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和画面;

3.以“之乐”的形式概括大意,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怀。

时间3分钟,前面同学说过的句子不再说,但可补充。

赏析第二段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初进家门之乐)

赏析:看到自己简陋的老屋,就高兴地奔跑。虽贫尤喜,41岁的诗人如同孩子一样天真。因为他奔向的不只是老屋,更是自由。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这里乃自己隐士生活的象征。故荒芜的不只是昔日常踏的小径,还有自由不受束缚的内心。

松菊乃高洁的象征。犹存的不只是傲然荒径的松树和菊花,更是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本性。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赏析:饮酒开怀,斜视庭柯大有“休将凡心愁俗世,且放闲眼看庭花”之感。

倚窗寄傲,陋室易安。精神上的富足与物质生活的清贫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岸的情怀而非物质上的富足。这也正是他“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追求的真实体现。(室中之乐)

4.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赏析:园中日日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真是随意与轻松同在,闲适与自由共存啊。(园中之乐)

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赏析:出则无心,归则有意。不就是陶渊明无心出仕,有意辞官的真实写照吗(园中之乐)

感谢大家精彩的发言,通过抵家之乐、居室之乐,庭院之乐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的居家之乐。我将大家的集体智慧付诸于课件,请看大屏幕:

归去后的陶渊明:有冲破“尘网”,挣脱“樊笼”的欢快

也有与家人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喜悦

有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

也有饮酒寄傲,与世隔绝的孤高傲岸

但这还不足以满足诗人追求自由之乐的梦想,于是他走出家门,奔向田园。畅游于田园之中的陶渊明,又有哪些乐趣呢我们来品读第三段。

赏析第三段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人情之乐)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事之乐)

赏析:悦耳的知心话,真实的农家田园生活,衬出他消除官场忧愁,自然恬淡的心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情之乐。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出游之乐)

赏析:驾车乘舟,水道幽深,山路崎岖,都让人兴致盎然。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出游之乐)

赏析:欣欣向荣的树木,缓缓流淌的泉水,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都让人倍受鼓舞。

小结:田园中的陶渊明感受到了人情之乐,农事之乐,和出游之乐。

在这里:有与亲朋推心置腹,开怀畅谈的怡然自得

也有与农人谈桑话麻,把酒言欢的闲适自由

有摆脱官场,纵情山水的淡泊逍遥

也有融身自然,无我相安的旷达洒脱

四、研读拓展、感悟形象

通过刚才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自由、自安自乐”的陶渊明。然而,现实中的诗人真的如此快乐吗

穿过东篱的栏栅,他认清斗米中的污浊;

背负荷月的草锄,他看透人世间的浮华

身世卑微,怀才不遇,受人羁绊是他现实生活的真实映照。

黑暗现实的无奈苦闷,凸显了他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高尚节操;

理想抱负的难以实施,坚定了他淡泊明志,纵情山水的无悔追求;

山水自然的明净安逸,给予了他忘怀得失,乐天安命的人生真悟。

故在文章最后他发出了“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人生感悟。此时的陶渊明获得了真正的精神之乐。

学习了本辞,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陶渊明,请用“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的句式说说你心中的陶渊明。

明确:

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

你是一株隐逸的菊,绽放于东篱之下;

你是一朵自由的云,漂浮在天空之上

你是一只卷飞的鸟,飞回到山林之内。

五、布置作业

请以“归隐是对人生的逃避还是热爱”为话题谈谈自己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教学反思: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焦作市优质课比赛。本次比赛,我抽的课题是《归去来兮辞》,这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抒情散文,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在教学设计上着实让我为难。本文该作为一篇文言文来讲,还是作为一首诗歌来上课文的定性问题,关系到整个教学的设计。若是古文教学难免要注重于基本常识,若是诗歌,则对字词不过于强求而侧重于感情的赏析与学生的感悟。最初设计,面面俱到,将重点放在内容和感情上,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梳理文言知识,结果以失败告终。散乱无味,重点不突出是第一次试讲留给听课老师的印象。于是在赵保珍老师,王军芳老师和语文组其他同仁的指导和建议下大改教学思路,确定字词以课堂检测的形式来处理,教学重点则根据课文线索“归去之因、归去之情、归去之悟”大胆取舍,舍“因”去“悟”留“情”。在经历了三次改稿五次试讲之后,于5月9日下午走上了市优质课的讲台。

然而,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走下讲台之时,便是遗憾之始。遗憾对文本挖掘太浅,遗憾课堂诵读太少,遗憾与学生距离太远,遗憾自己自信不足……掩卷沉思,反思如下:

一、文本挖掘浅

从抽到题目的那刻起,茫然便一直伴随着我。在备课的一个星期里,赵老师曾多次提醒我“静下心来研读文本,要先有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再去理清思路,设计教学。”但回头思考,自己做得并不到位。第一次试讲时的全盘否定,第二次试讲时的不够投入,第三次试讲时太过随意的课堂语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乱了分寸。使得原本就不擅长讲古文诗歌的我,更觉诗歌古文之深不可测,难以驾驭。于是大改教学思路,精心锤炼语言,回头反思,似乎本末倒置了。因为在初次试讲被_之后我更侧重于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的斟酌,忽视了对文本的挖掘。于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景语体会作者情感处理“归去之情”这个教学重点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二、课堂诵读少

在教学设计上既然以诗定位,就应以朗读感知为中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读的充分,是学诗的根本,读好了,字词便不是问题,情感也不再是难题。通过诵读让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章语言,进而探究归去之因、归去之悟及作者情感,这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却没有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虽然也有诵读环节,但读的太少,读的不够,故在“归去之悟”这个环节中学生回答稍显吃力。这样就给听课教师造成“课堂设计不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印象。其实,在教学设计中之所以将“归去之悟”放在“归去之因”之后,一是因为课下注释非常详细,设想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难度不大,应该能很容易找出答案。二是想要突出“归去之情”这一重点,让学生在赏析“情”的过程中由田园之乐上升到精神之乐,进而感受“悟”,因此我采用了“由果溯因”法。

但由于在课堂上让学生读的太少,致使他们对内容理解不够,导致了教学过程的不够流畅。

三、学生距离远

党老师一语“《归去来兮辞》教学中,执教老师始终没有走近学生,使老师没有了亲和力与学生产生了距离”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平时的教学中自认为自己不算是没有亲和力的老师,为何会在市优质课上与学生产生距离失去亲和力反思原因,距离是由于缺乏大赛经验导致紧张、不够自信造成的!故而忽略了走进学生,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得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对文章挖掘不深,把握不到位。所以,我认为深入挖掘文本,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看法是讲好一节课的决定性因素。

虽有遗憾,但也收获颇丰。

经历这次优质课,我认识到了语文老师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深入挖掘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能够熟练运用精炼简洁的课堂语言是上好一节课的亮点,将亲和力融入课堂能使一节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而非“被灌”。

经历这次优质课,我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感谢赵保珍老师,王军芳老师对整个教学设计的指导和建议,感谢她们节节不落,认真仔细的听评,感谢她们对我教学语言的锤炼。感谢张军红老师,焦丹丹老师加班加点不厌其烦地对导学案及课件的修改。感谢姬琰囡老师在我8号下午去见学生时给我的勇气和帮助,感谢所有语文组老师对我的鼓励!可以说,我的成绩是语文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篇7:中学政治教案+试讲

【教案模板】 一.课题:

填写课题名称(抽到什么题目就写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知识,如制度、原则、特点、含义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发现、探究)的方法或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在情感价值上要求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和提升。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四.教学方法:

直接写出讲课方法,无需阐述。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

2.新课讲授:

该部分可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讲课思路进行安排与调整,授课过程注重互动,可采用分组、辩论、角色扮演以及其他形式。

3.巩固练习: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

4.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六.板书设计: 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

体现这四个字就可以了,正常的反思是在课后才写的。

试讲

什么是试讲?

很多考生分不清说课和试讲的区别,就会在面试中发挥失常,与成功失之交臂。

简单的说试讲就是尝试讲课,通过模拟上课场景给学生上课进行课堂教学。所以试讲又叫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虚拟)。

第一,要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这几个完整的课程结构。第二,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由于试讲的时间有限,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多数精力放在一个或两个重点上面,切不可平局用力。

第三,试讲时面对的是考官而没有考生,但是也要表现的像是有学生一样。要有课堂提问、评价、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内容。

说课是阐述教学内容的备课思路、教学安排及其理论依据,其形式不是上课而是“说明”,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生、说重点等等。

怎么做好试讲?

第一、备课一定要充分。试讲之前会有20分钟的备课时间,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关于教学需要讲授的重点备课纸上都有体现,要规划好教学步骤。

第二、试讲时,语速适中,逻辑清晰,教学过程完整,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感染力。但千万不要为了课堂气氛点面试考官回答问题,因为考官是不会给你回应的,所以把他们当成台下的萝卜白菜就可以了,继续自己的表演,没错,的确是表演~ 第三、板书的时候忌讳无声板书、长时间课堂空白。可以在板书的同时结合问题和内容,做适当的讲解,板书要有自己的设计;

第四、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和要素尽可能完整、完善。

第五、课堂重点突出,知识点讲解透彻。不要给自己挖坑,遗留下来的问题可能会在答辩环节出现。

【教案模板】 一.课题:

填写课题名称(抽到什么题目就写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知识,如制度、原则、特点、含义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发现、探究)的方法或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在情感价值上要求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和提升。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四.教学方法:

直接写出讲课方法,无需阐述。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

2.新课讲授:

该部分可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讲课思路进行安排与调整,授课过程注重互动,可采用分组、辩论、角色扮演以及其他形式。

3.巩固练习: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

4.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六.板书设计:

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

体现这四个字就可以了,正常的反思是在课后才写的。

【试讲实例】(高中)课题:《神奇的货币》 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经济往来中结算的常用工具及其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的讲解,教会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工具,培养学生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币牌价的分析和是否升值的讨论,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支票、汇票、信用卡作为信用工具的使用和作用。难点:外汇、汇率的含义。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3.巩固练习

4.小结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 试讲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学校消费,无论是食堂还是小卖部购物,甚至连上缴学费,都是通过什么手续来完成的?现金结算还是刷卡消费?

生:刷卡。

(二)新课讲授: 1.信用工具:

探究一:

师:谁来说说刷卡消费的好处呢?你还在什么地方使用过刷卡消费?(学生举例)

师:你在超市、百货商店里的刷卡消费使用的卡有哪些?我们统称这些卡叫什么?

生:信用卡

师:它们是谁发行的?有什么用?

生:银行发行的,可用于购物、消费、存取现金、转帐等;

师:什么是信用卡?(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教师进行知识点总结:

信用卡的含义、优点。

探究二: 学生阅读课文知识分四组讨论,思考以下对应的问题后总结,教师指导归纳:

①小张拿到的这张票据是什么?

②如何把这张票据换成现金?

③使用现金支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④现金支票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第一组:支票是一种票据,它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见标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第二、三两组结合课文知识回答归纳,其它组员补充。

第四组:转账结算较之现金结算有许多优点:节省大量现金使用;保证资金的安全;有利于货币监督。

教师知识点总结:

支票的含义、种类、特点。

2.外汇及汇率:

探究三:

师:如果你到欧洲旅游,在那里能用人民币购物、付费吗?

师:2004年4月9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日元的汇率是多少? 师:2004年4月9日,美元的买入价是821.4800,2004年9月6日,美元的买入价是826.4300,美元的汇率是升了还是降了?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知识点总结:

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及其变动。

(三)巩固练习:

2003年夏天似乎格外不清凉,有人形容:日本点火,美国加柴,炙烤着人民币要求人民币升值?即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和日本有什么好处?

(四)小结作业:

信用卡是常用的结算工具之一,它有许多优点,我们要学会使用,善于使用,课后向你的家人、熟人了解它更多的优点和使用注意事项。比如,信用卡丢失了该怎么办?

一、直接导入

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提纲挈领地交代主要内容和重点的一种导入方式。

a.解释题目,直截了当点明课题基本特征及重要概念。

如:《变革与争霸》《百家争鸣》都可以先人为主的方法进行导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b.通过交代学习新课的目的与现实意义导入。

直接导入有其局限性,它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缺乏更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法对初中学生只要在适当的时候选用。

二、复习导入

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进行导入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巩固知识,有可以把新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如《槐乡的孩子》导入:

师:回忆一下我们连续学习的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师: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呢?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槐乡的孩子》。

三、悬念导入

这是一种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使学生思维进入惊奇、矛盾等状态,构成悬念的导入方法。

教师若能设置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并同时具有趣味性的疑难问题,开讲时就创设了悬念,学生就会激起求知欲望。

如《狐假虎威》导入:

师: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究竟谁怕谁?是谁吃掉谁呢? 生:这还用问,肯定是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师: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听狐狸的指挥。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文《狐假虎威》。

四、直观导入

这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图片(地图、插图、漫画)等活动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再从观察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导入方法。从一幅图或一件实物导入,由点及面,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认识的思维路线,易激起兴趣和学习动机,效果十分理想。

如《种子的结构》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植物的种子请几位同学来来辨认,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生辨认)

师:没辨认出来也没关系,这是很正常的。世界上绿色开花植物有20多万种,多数部层由种于发育而在来的。现我们看到的只是几种,非洲东部塞舌尔有一种复椰子树,一个种子的直径有50厘米,重达15公斤,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还有一种叫斑叶兰的植物,它的种子一亿粒才重50克,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种子。尽管这些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把它们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能长成一棵新的植物体。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们的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观察常见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来学习种子的结构(板书课题)。

五、经验导入

a.利用身边材料、事例导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身边材料,对学生来说既贴近生活,又贴近实际,与自己紧密联系,因而倍感亲切,很容易接受,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提问、讲解,以期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并引导学生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课内容的联系,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技能。

从学生生活经验或熟悉的某些事物入手,恰当地导入新课,并作必要的点拨,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从而缩短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历史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把握。

b.利用成语、故事、诗词等文学作品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古典诗词、名言警句等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美好的情境,适时导入新课。

成语典故一般语言简练,含义精辟,又具有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采用成语典故来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思维悬念,进一步引发学生深思。

如:讲述中国近代史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可以引用清朝杨昌俊的七绝对比唐朝王之涣的《出塞》诗。既可以让学生温习古代文史知识,又引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同时,可以让整个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师:”唐朝王之涣《出塞》诗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而清朝杨昌俊却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那么,为何唐时春风不渡玉门关?为何清时引得春风渡玉关?其实,这是与清朝后期的一位民族英雄密切相关的,那就是左宗棠。”

在两诗的对比中很快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满腹疑问,迅速融入教学情境中。c.音乐或影视等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技术应用,它集图、行、声于一体,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情境之中,能够较强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现代教学中也同样需要音乐。上课开始时,用一段舒缓的音乐,可以使学生静下心来学习,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同时,用音乐进行导入,不仅拉开了一堂课的序幕,还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心旷神怡地投入到学习中。

如:讲述中国近代史《新文化运动》一课时,以《梁祝》一曲为导入曲,在袅袅乐音中娓娓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奇故事,再通过梁祝的婚姻悲剧,使学生思考并分析封建制度的罪恶。由此启迪学生总结出梁祝婚姻悲剧的根源:①封建等级制度:“三纲五常”、“门当户对”、“三从四德”(男尊女卑)②封建家长专制③包办婚姻④迷信愚昧(化蝶)。由此自然引出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亦引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何要进行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历史、社会背景。同时,还可以通过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习俗变迁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d.时事、热点导入

通过寻找与新课学习内容有关的时事新闻、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等引入新课学习。

评价语:

那么评价语到底该怎样才能发挥到它的作用呢?咱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诊断式的评价语

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哪些地方见长,哪些地方不足,通过在集体中科学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心理。如: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 “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你的回答声音真响亮,老师看到了一位自信的孩子。” “你能结合生活来回答,真不错!”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同学们的回答更精彩。看来,你们想知道的东西真不少。”

二、启发式的评价语

启发式评语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再思考的机会和想象的空间,促进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激发灵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其向着更深的层次思考。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很多老师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等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如今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们要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

“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儿?”“怎么办?” “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 “你的思路很正确,如果你能再表达清楚一些就更好了,请你再想一想”

三、鼓励式的评价语

鼓励评价的时机把握十分重要,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课堂上鼓励性的语言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认可时,更能激发他们产生上进的动力。试讲过程中,要有目的的去预设情景,假如班上有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考官也会认为你是一个很用心的老师,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如:

“听出来了,你已经读通读顺了。声音如果能再响亮些就更棒了!” “孩子,自信些,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

“通过同学的帮助,现在请你再试试,相信你会有进步的。” “观察真仔细,同学们真能干,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参与式的评价语

此类评价语着重于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可以提高思考和判断能力。所以,评价的主体不应局限于学生,应该强调学生的自评、互评。通过同学互评、小组互评拓展评价的空间,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如:

“这位同学真是勤奋好学,值得大家学习!” “谁有不同的想法,谁敢挑战他?”

“你觉得他们写得(说得、思考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

“这位学生思考的很好,他提出了一个很有哲理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课后认真思考交流一下,到了高中你们对于这个问题还会继续深入研究的”。好,最后一种评价语也介绍完了,还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评价时,要配合相应的语气、语调、眼神、微笑和肢体语言。因为同样的一句话,微笑着说,你就会感到亲切和蔼;富有激情地说,你会受到同样的感染;冷漠地说,你就会觉得来自对方的漠视与骄傲。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种表情都是对学生最好的无声评价。

上一篇:有关交通安全观后感作文600字下一篇:我的青春无悔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