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教育教案

2022-07-06

教案是一种相对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设计者精心预设的较为完美的活动流程。教案是开展教学的凭证,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情,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体主义教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集体主义教育教案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目标:

1.认知:懂得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有集体荣誉感。 2. 情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为集体争光。

3 .行为:通过讨论发言,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集体观念的重要性,并时时刻刻维护班集体,相互团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 (学生齐鼓掌伴奏,烘托良好氛围)

同学们,刚才歌中唱到的:“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浆开动大轮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下面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小水珠的力量单薄,无法抵御强烈的太阳光,很容易被蒸发掉。但回到大海就不一样了。那里有无数的小水珠,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太阳光,所以没有那么容易被蒸发掉。由这个故事联想到人类自身,我们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与大海的关系一样呢?在集体的江河湖海中,个人就成为它们中间的一滴水珠。滴滴水珠汇成江河,不仅能永远存在,而且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以个人的归宿是集体。

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关心、互相礼让,有不同意见要互相协商解决。能够倾听别人意见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也是搞好团结同学的一个基础。 人与人友好相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遗憾的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方式,也并不被我们周围的所有人所接受。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集体的成功,也往往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靠班级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班级的荣辱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班级荣誉高于一切!!

二、本周工作总结

根据一周多的表现,我发现咱班部分同学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没有主人翁意识,责任心不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听从命令、指挥,不服从领导,不懂友爱

看看每天打菜时,那些插队的人,心安理得,面无愧色。排队时想站哪站哪,不服从体育委员和老师的安排,班委、课代表布置任务时有怨言,说话,忙自己的事情,有抵触情绪,不按时认真完成,甚至不去做。这样的人,不懂友爱;

别人休息、学习或工作时,毫无顾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不设身处地地考虑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干扰,这样的人,不懂友爱;稍有不顺,张口就骂,不考虑这些污秽的语言带给周围人难堪,这样的人,不懂友爱;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以取人短处为乐,这些人,无一例外地不懂友爱。

这些行为,都在伤害着同学之间的友情,都在污染着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环境。同学们,谈谈友爱仅仅是几分钟。而付出友爱,体验友爱,则将伴随我们一生。

2、把个人利益放首位,对集体利益漠视、不在乎或不重视

集合时自己先上厕所,不及时集合,耽误全班集合时间和速度。集体打扫卫生时个别逃脱或打扫不彻底,班里事务认为不是自己的,是负担,不愿为班级多出力、多干活。

3、责任心不强

集体任务有的完成不好,个别宿舍长、班委、课代表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工作不负责,推脱责任。宿舍卫生多次督促,打扫都不彻底,物品还是乱扔乱放,就寝晚,到班时间经常较晚。

4、同学之间闹矛盾

在一个班级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学生,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和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还常常希望一切都能听从他们的意愿,这样就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因此,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

三、班级和个人亮点

1、一些同学为班级出谋划策

2、有些同学积极为班级做贡献

**等等一些同学同学自觉帮助打扫卫生,办板报,搬书。

3、绝大部分同学都遵守纪律,能做到埋头学习

**到班速度全体较快,能做到到班即读书,学习踏实,勤学好问。

四、树立集体观的重要性

1、集体前进的方向就是大家前进的方向。

若没有方向,再大的船也会因迷失而搁浅。而对于集体,这个方向就是每个成员的共同目标。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渴望与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我们也是一样的。若没有共同的目标与达成目标的坚定信念,一个集体便名存实亡了。只有上下一心,集体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从而推动每个成员都向目标大步迈进。

2、集体是大家学习的港湾和成长的摇篮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人的习惯培养、素质提高和学习的进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再想学好,做好,没有好的环境做保障,是静不下心来的,是没有前进的动力的,自己会慢慢的堕落下去,学习成绩一落再落。

3、集体可以给你力量,助你成功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人,一个人总要处于集体之中,或处于家庭中,或处于工作单位中。集体与个人是休戚与共的关系,集体离开了个人,就成了无本之木;个人离开了集体,就像鱼儿离开了水。

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在这个集体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排忧解难,共同进步。有病了就会有人陪,有学习问题可以帮助解决,没钱了可以借给你。有了好的集体,,再冷的冬天也会感到温暖,再大的事情都可以解决,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

五、表彰和奖励集体观念和责任心强的个人和集体

六、我能为集体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1)对集体倾注更多的热情。给人们机会和方法去完善自己,提供继续教育,可以建立一种忠诚。这种-忠诚对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忠诚并不意味着你说的我都同意,或者我相信你总是对的。忠诚意味着我与你有共同的理想,而且求同存异,并肩为之奋斗,对对方的信念、信任、坚贞和友爱充满信心。要得到奉献和忠诚,我们必须首先对他人奉献和忠诚。

(2) 学会像兄弟一样共同生活。集体的每个个体的个性不是被扼杀而是被大加赞扬,

那么它就更令人敬畏。每位成员都应通过发挥特有的才智和力量来肩负起对团体应尽的义务。通过表现个体的独特性以及尊重、鼓励其他成员表现自我,整个集体定会变得强大而令人敬畏。我们必须学会像兄弟一样共同生活,否则就像傻瓜一样灭亡。

(3)一个班级恰似一条船,每个人都应做好掌舵的准备。全体船员中没有那位会因为其个性突出的划浆而大受嘉奖。正是个人对集体的努力奉献,使一个运转、一家公司运转、一个社会运转、一种文明运转。团队精神不是靠高谈阔论和深奥的推理得来的,而是将态度、共同的目标和经验融于一体并付诸实践的结果。

通过开诚布公的沟通和交流来解决问题,没有沟通它们就会出现机能障碍。神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交流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错误地认为交流已经完成了。行之有效的交流是一门艺术。

集体它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成员间共享知识、信息和经验。都珍视指引、训练、辅导和仁慈。这个过程要求对团体承担义务,富有耐心和远见。

七、总结讲话

集体就像汪洋大海,个人就是其中的一朵浪花。有了大海的宽阔,才有浪花的多姿多彩;也正是因为有了壮美的千万朵浪花,才为大海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一个只强调自我,只强调个性的人,是很难有合作精神的。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本领无论有多么大,离开了集体,就像离开大海的一滴水,不久就会消亡。

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所以,学生要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并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拍球赛、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集体的凝聚力。

八、宣誓

凡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集体,爱护集体,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集体增光彩。班兴我荣!班衰我耻!

《做文明小学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教育目的:

1、让学生认识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

二、班会准备:

1、会前布置学生围绕主题广收材料,如:儿歌、小品等。

2、指导学生根据材料编排。

3 文明达标章若干个,光荣花若干个。

三、班会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部分小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淡薄,为此我们班主任教师很有必要对小学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四、活动步骤

(一)学生共同演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师:这首好听的歌唱的是什么内容? 生:告诉我们从小讲礼貌。

师:大家说得真好,这首歌就是告诉我们从小要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文明是一种美德,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文明是一块金子,拥有的人,一生都会闪闪发光。今天班队会的主题是:做文明小学生

(二)师:要想成为一名文明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不打架,不骂人,不乱扔垃圾,不随便吐痰,讲话用文明语言,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等。

师:是的,要想成为文明小学生,必须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同时,我们不光在家做文明孩子,在学校做文明学生,还要在社会上做文明小公民,这样才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文明小学生。

(三)小品表演:

师:下面请看小品,小品中的同学那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1、小品《乱扔垃圾》

情景:一个小学生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后面追上开一个小学生,帮他捡起来,并批评了他。

是:这两位同学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做得好的我们给他一朵红花,做得不好的我们帮帮他。

生:前面的同学做得不好,他破坏环境卫生,他的行为不文明。

师:是啊!地球是我们的家,美化靠大家,我们都是这个家的小主人,我们都应该爱这个家。对吗?

2、小品《见到老师不打招呼》

情景:老师在前面走,两个学生低头跑过去,假装没看见。 师:这两位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生:这两个同学的做法不对,老师每天给我们上课,关心我们,我们应该尊敬老师,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这才是文明的行为。

(四)学生讲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 古人为我们做了榜样,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怎能落后呢?下面老师看看,关于文明礼仪方面,你们知道多少。

(五)发奖

规范的遵守要大家参与,我们要想成为文明小学生,就要用规范这面镜子.时时刻刻约束自己,从举手投足的小事做起,我班有很多同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夸夸他们,老师这里有奖品,我们发给他们.发奖(略)

五、活动结束(希望寄语)

班主任: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广告中说的那样,有时候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有时候只有一张纸的厚度,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争做文明小学生,最后,让我们共唱《咱们从小将礼貌》,在歌声结束今天的班队会。

六、活动延伸:

课下收集讲文明懂礼貌的典型人物,下周班会汇报

我爱班级我的家

——六(2)班 苏霍姆林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底线!同样,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对学生抱以期望,让他们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并培养学生为之奋斗的精神。

一、无私的爱心是前提 一个班级真像一个大家庭,我这个班主任则担当了家长的角色,始终如一地用自己一颗赤诚的心,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每天,我尽量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班主任工作这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上,演绎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角色。那么,如何使班级成为一个奋发向上的、有良好班风的集体呢?

我想,既然是“家长”,就得关心、爱护、教育每一位家庭成员。要教育好每一个人,得了解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这就需要班主任以一颗真心去与学生沟通,去做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以真心换真心,取得最佳效果。与学生沟通的内容很多,如利用吃饭时和学生谈谈节约粮食;上学、放学的路上与学生谈谈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交通安全;思品课,教育学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课间休息、活动课时间与学生一起开展有益的活动;定时召开班会,了解班级动向,倾听学生意见等。

孩子们的世界是纯真无暇的,犹如一张白纸,他们的感官世界是非常直接的,你对他好,他就接受你,喜欢你,乐于和你亲近,愿意听你的话。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也深有体会,这就是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吧。

二、培养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作,必须构建一个健全的班集体。而构建一个健全的班集体,班主任首先必须致力于培养出一支坚强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加强了他们自身的约束力,而且还能使班主任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腾出大量的精力来学习新经验,研究学生的新动态。因此,我觉得在班集体中班主任的管理是做指导性的工作,要做好班干部的后盾,当好班干部的顾问。

给每个同学提供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每学期初,我号召每位同学本学期负责班级里的一件具体工作。如负责电灯的开关,拿录音机、发放报纸、杂志,开窗、关窗等等„„事情不在于大小,但要做好,班主任每周小结、评定。使班集体“人人有事干,时时有事干。”这样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体验,获得了表现才能的机会。

三、营造优良的班级团队氛围

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树立榜样,以起导向作用。因为在榜样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学习兴趣剧增,钻研也会随之深入,效率相应提高。把学校里、班级中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介绍给同学们听,号召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如值日生工作榜样的树立,让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心服口服地学习,从而不折不扣地做好值日生工作;精品日记、优秀作文榜样,让学生把作品写出来,供大家欣赏学习;写字大王榜样,让他们为班级出黑板报,或者写标语等,这些榜样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了榜样,就有了目标,也会有进步的希望。

2、鼓励竞争。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在班中开展争五角星等活动,颇有成效。学生达到某项,或某项进步,就奖给他一颗五角星。每个学生制订自己近期目标,近期目标比如数学作业全做对,单元考试得90分以上等。谁达到目标,就奖一颗五角星。在学习上开展竞赛,鼓励学生和程度相近的同学竞赛,这样大家前有榜样,后有追兵,整个班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班干部也有竞争,如不尽职也得下岗,学校三项竞赛检查,我也注意及时激起竞争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身为大哥哥、大姐姐,可不能输给小弟弟、小妹妹。同学们能以竞争的姿态展现,这种力量是巨大的,令人佩服的。

班主任工作确实很累,但是我们付出智慧,付出情感,收获学生的爱心,更有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为此而快乐着。

第二篇: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

集体主义精神概念:

集体主义精神是一个集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集体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集体的心理特征、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集体主义精神,不仅是一个集体告别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而且是维护一个集体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集体主义简介 概念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它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这是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其科学含义在于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利益。一切行动和言论以集体为重个人为轻。集体主义原则

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公司上班,整个公司是一个大集体,相对于公司来说,我们每个部门又是一个小集体,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当集体利益被最大化的时候,个人利益才能被最大化的保护。集体主义反映的是我们整个部门的整体利益。在我们公司的绩效考核中,是以整个部门为一个考核单位的,所以说部门的集体利益是受每个成员的影响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人的言行都不应该对部门的集体利益产生影响,不能因为个人的言行而影响部门所有人的利益。 1. 提倡集体主义是否要求放弃个人利益?

(1) 集体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会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它并不否认个人利益。

(2) 集体主义价值观,争取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集体主义的发展和巩固,为个人的正常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实现提供前提和基础。所以集体主义不是要放弃放弃个人利益,而恰恰是为了满足个体的正当利益和要求。

(3) 不能否认,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也常常会发生矛盾。按照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必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来保证集体利益。集体主义原则并不是随意要求放弃个人利益,只是在十分必要时才这样去做。一般情况下,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4) 不能把个人利益与正当利益混为一谈,它们是有区别的。个人利益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我们说的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只要是指不正当的个人利益不要妨碍集体的利益,但有时也指个人正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不一致时,个体的正当利益也需要放弃,以维护集体利益。

我们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维护和服从部门的整体利益,才能更有利于部门利益的实现;反之,则不利益整体利益的实现。

集体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目标:

1.认知:懂得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有集体荣誉感。 2. 情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为集体争光。 3 .行为:通过讨论发言,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集体观念的重要性,并时时刻刻维护班集体,相互团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 (学生齐鼓掌伴奏,烘托良好氛围)

同学们,刚才歌中唱到的:“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浆开动大轮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下面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小水珠的力量单薄,无法抵御强烈的太阳光,很容易被蒸发掉。但回到大海就不一样了。那里有无数的小水珠,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太阳光,所以没有那么容易被蒸发掉。由这个故事联想到人类自身,我们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与大海的关系一样呢?在集体的江河湖海中,个人就成为它们中间的一滴水珠。滴滴水珠汇成江河,不仅能永远存在,而且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以个人的归宿是集体。

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关心、互相礼让,有不同意见要互相协商解决。能够倾听别人意见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也是搞好团结同学的一个基础。 人与人友好相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遗憾的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方式,也并不被我们周围的所有人所接受。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集体的成功,

也往往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靠班级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班级的荣辱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班级荣誉高于一切!!

二、本周工作总结

根据一周多的表现,我发现咱班部分同学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没有主人翁意识,责任心不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听从命令、指挥,不服从领导,不懂友爱

看看每天打菜时,那些插队的人,心安理得,面无愧色。排队时想站哪站哪,不服从体育委员和老师的安排,班委、课代表布置任务时有怨言,说话,忙自己的事情,有抵触情绪,不按时认真完成,甚至不去做。这样的人,不懂友爱;

别人休息、学习或工作时,毫无顾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不设身处地地考虑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干扰,这样的人,不懂友爱;稍有不顺,张口就骂,不考虑这些污秽的语言带给周围人难堪,这样的人,不懂友爱;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以取人短处为乐,这些人,无一例外地不懂友爱。

这些行为,都在伤害着同学之间的友情,都在污染着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环境。同学们,谈谈友爱仅仅是几分钟。而付出友爱,体验友爱,则将伴随我们一生。

2、把个人利益放首位,对集体利益漠视、不在乎或不重视

集合时自己先上厕所,不及时集合,耽误全班集合时间和速度。集体打扫卫生时个别逃脱或打扫不彻底,班里事务认为不是自己的,是负担,不愿为班级多出力、多干活。

3、责任心不强

集体任务有的完成不好,个别宿舍长、班委、课代表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工作不负责,推脱责任。宿舍卫生多次督促,打扫都不彻底,物品还是乱扔乱放,就寝晚,到班时间经常较晚。

4、同学之间闹矛盾

在一个班级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学生,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和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还常常希望一切都能听从他们的意愿,这样就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因此,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

三、班级和个人亮点

1、一些同学为班级出谋划策

2、有些同学积极为班级做贡献

**等等一些同学同学自觉帮助打扫卫生,办板报,搬书。

3、绝大部分同学都遵守纪律,能做到埋头学习

**到班速度全体较快,能做到到班即读书,学习踏实,勤学好问。

四、树立集体观的重要性

1、集体前进的方向就是大家前进的方向。

若没有方向,再大的船也会因迷失而搁浅。而对于集体,这个方向就是每个成员的共同目标。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渴望与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我们也是一样的。若没有共同的目标与达成目标的坚定信念,一个集体便名存实亡了。只有上下一心,集体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从而推动每个成员都向目标大步迈进。

2、集体是大家学习的港湾和成长的摇篮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人的习惯培养、素质提高和学习的进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再想学好,做好,没有好的环境做保障,是静不下心来的,是没有前进的动力的,自己会慢慢的堕落下去,学习成绩一落再落。

3、集体可以给你力量,助你成功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人,一个人总要处于集体之中,或处于家庭中,或处于工作单位中。集体与个人是休戚与共的关系,集体离开了个人,就成了无本之木;个人离开了集体,就像鱼儿离开了水。

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在这个集体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排忧解难,共同进步。有病了就会有人陪,有学习问题可以帮助解决,没钱了可以借给你。有了好的集体,,再冷的冬天也会感到温暖,再大的事情都可以解决,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

五、表彰和奖励集体观念和责任心强的个人和集体

六、我能为集体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1)对集体倾注更多的热情。给人们机会和方法去完善自己,提供继续教育,可以建立一种忠诚。这种-忠诚对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忠诚并不意味着你说的我都同意,或者我相信你总是对的。忠诚意味着我与你有共同的理想,而且求同存异,并肩为之奋斗,对对方的信念、信任、坚贞和友爱充满信心。要得到奉献和忠诚,我们必须首先对他人奉献和忠诚。

(2) 学会像兄弟一样共同生活。集体的每个个体的个性不是被扼杀而是被大加赞扬,那么它就

更令人敬畏。每位成员都应通过发挥特有的才智和力量来肩负起对团体应尽的义务。通过表现个体的独特性以及尊重、鼓励其他成员表现自我,整个集体定会变得强大而令人敬畏。我们必须学会像兄弟一样共同生活,否则就像傻瓜一样灭亡。

(3)一个班级恰似一条船,每个人都应做好掌舵的准备。全体船员中没有那位会因为其个性突出的划浆而大受嘉奖。正是个人对集体的努力奉献,使一个运转、一家公司运转、一个社会运转、一种文明运转。团队精神不是靠高谈阔论和深奥的推理得来的,而是将态度、共同的目标和经验融于一体并付诸实践的结果。

通过开诚布公的沟通和交流来解决问题,没有沟通它们就会出现机能障碍。神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交流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错误地认为交流已经完成了。行之有效的交流是一门艺术。

集体它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成员间共享知识、信息和经验。都珍视指引、训练、辅导和仁慈。这个过程要求对团体承担义务,富有耐心和远见。

七、总结讲话

集体就像汪洋大海,个人就是其中的一朵浪花。有了大海的宽阔,才有浪花的多姿多彩;也正是因为有了壮美的千万朵浪花,才为大海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一个只强调自我,只强调个性的人,是很难有合作精神的。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本领无论有多么大,离开了集体,就像离开大海的一滴水,不久就会消亡。

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所以,学生要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并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拍球赛、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集体的凝聚力。

八、宣誓

凡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集体,爱护集体,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集体增光彩。班兴我荣!班衰我耻!

第三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黄庄中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净化学生思想,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经学校研究决定:每学期第一个月为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月。为了将文明礼仪教育月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实际,进一步丰富德育课堂和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体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活动宗旨,以校园内显性礼仪(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活动目标:

1、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全校学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够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的中学生。

3、振奋全校学生的精神,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 重点治理的内容:

1. 不文明、不礼貌的习惯:

①升国旗、校会等大型集会时,说话、打闹,破坏会场秩序。

②同学之间骂人,讲粗话、脏话;对老师不尊重,对同学不礼貌。

③校内追逐打闹,走路勾肩搭背拉横排,行走不靠右侧通行。

④在校园墙壁、走廊、桌面等处乱写乱画,损坏公物。

⑤校内骑车,乱停乱放。

2. 不良的卫生习惯:

①随地吐痰, 随手乱抛纸屑,随处乱扔乱倒垃圾。

②在校园内随时随地吃零食,在校外小摊购买小吃。

③个人物品不整洁,书桌上书籍刊物摆放不整齐。

④不讲公共卫生,无自觉捡拾地上垃圾的习惯。

3.违规违纪的行为:

①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说话、看课外书籍、玩游戏等。

②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③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携带管制性刀具进校园,勾引校外人来校。

④吸烟、打架、上网吧;翻越校园围墙、爬墙跳窗。

四、实施途径和方法:

(一)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学校认真抓好学生及教师文明礼仪活动,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引导师生的言行,注重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营造讲礼仪的文明氛围;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并深入把握文明礼仪教育的精神实质,并将之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举手、一投足中去;注重对学生日常交往、衣着、言行的督查、指导和教育,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落实到课堂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二)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文明礼仪教育要遵循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各种礼仪规范,普及生活礼仪、社会礼仪、教学礼仪、学习礼仪等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掌握日常礼仪常识,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礼仪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要努力取得全社会的认可、理解和支持,让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真正走进社区、家庭;要充分利用公益活动、寒暑假等时机,倡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乡村,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三)坚持目标推动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关于学生、教职工、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要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学生乃至家长,规范与人交往、合作、交流、共处等外在行为,进而内化为“自尊、自律、自强、互助、创新”的品质。

学校结合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分层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开展读、讲、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礼仪常识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赛,即组织学校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进行长期评比,建立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定制度。

(四)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认真贯彻《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对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上有陶冶性。

(五)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以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利用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9月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及“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利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绘画、写作、慰问、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要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看一部文明礼仪专题教育片、写一篇文明礼仪教育体会文章、出一期专题手抄报、讲一个感人的文明礼仪故事、做一件讲文明礼貌的事、教师撰写一篇礼仪教育论文

五、文明礼仪教育月活动的内容:

1、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健康心理。

①、推行“十四字”礼貌用语,即“您”!“您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②、遵守校园文明秩序,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内容。

③、倡导“五心”,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做到心理健康,不和家长赌气,不顶撞师长,不“冷落”同学,不私自离开家庭和学校。

2、讲究文明礼貌,倡导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应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店子初中学生一日常规》教育,使学生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着装得体,衣着整洁;谈吐举止文明,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吵闹、不喧哗;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不骂人;不破坏公物,不踩折花草树木;男女生之间无不文明交往现象。

3、开展卫生竞赛,营造和谐氛围,建设文明校园。

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乱倒污水、乱倒剩饭菜,搞好教室文化建设。各班级开展“讲卫生竞赛”活动,既要重视个人卫生,又要讲究公共卫生,把校园真正建设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4、促进班风建设,争创文明班级,珍惜集体荣誉。

①、采取树立典型、严肃纪律等措施,对学生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使学生养成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的优良作风,不断加强和改善我校的班风建设。

②、以集体荣誉为重,无违纪,无不文明行为,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同学间友爱相处、互助互学,共建文明班级。

六、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班级一定要以本月活动为契机,使学生的文明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上一个新台阶。

2、各班级积极行动,大力营造文明礼貌氛围,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活动,求真务实,并做好记录,及时上交各种材料。

七、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发动阶段: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设立文明监督岗。

2、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各班举行主题班会,学习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团委发出“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主题活动倡议。

3、以班为单位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店子初中学生一日常规》《校园文明行为 “十讲” “十不准” 》等一系列学校规章制度。

4、各班反复排查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

5、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文化长廊等阵地进行大力宣传,让每位同学明确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二)、检查落实阶段:

1、各班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校园之声”广播站开办“文明校园”系列报道,宣传报道活动进展情况,宣传学习活动中涌现出先进事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

3、举办“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争做文明中学生”征文比赛,获奖征文将在《屋楼春晓》上作专题刊登。

校园文明行为 “十讲” “十不准”:

“十讲”

1、语言上讲文明

2、行为上讲规范

3、学习上讲刻苦

4、生活中讲卫生

5、活动中讲参与

7、待人上讲礼貌

9、校内外讲形象

“十不准”

1、不说脏话粗话;

3、不破坏公物;

5、不吸烟喝酒;

7、不校内骑车;

9、不进网吧;

6、集体中讲团结

8、处事上讲谦让 、时时处处讲安全

2、不乱丢乱扔;

4、不乱写乱画;

6、不打架斗殴;

8、不大声喧哗、吹口哨、打闹;

10、无不文明不正常交往。

10

第四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队会教案

活动时间:2006年9月26日

活动内容:祖国在我心中爱国歌曲教育活动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明白唱有关爱国方面和长征方面的歌曲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时时记住这一点,时时提高警惕,把祖国牢记在心,做一个健康、向上、爱国的合格少先队员,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 活动过程:

一、 上周工作小结

二、 本节活动安排

(一)让同学们明白道理:大的方面爱国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小的方面通过爱学校、爱家庭,关系到家庭的和睦,集体的荣誉。

(二)问爱国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表现出来?什么是爱国?我们为什么要把爱国放在第一位?

(三)关于爱国你都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唱爱国歌曲来表现我们爱国。

四、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爱国方面的歌曲?

1、 同学们讨论交流。

2、 老师总结爱国歌曲有许多:如《什么地方四季唱开鲜艳的花朵》、《我们 伟大的祖国》、《我的祖国》、《闪闪的红星》、《红军战斗指方向》、《长江之歌》、《我的中国心》、《四度赤水出奇兵》等等。

3、 这些歌曲都表现着爱国。今天,我们主要从中选择两首去唱, 充分表现我们爱国的热情和决心。

五、学唱爱国歌曲。

六、同学们谈通过今天的活动有什么体会,或是今后的打算、想法,主要结合学习和关心学校、班级方面谈起。

1、 同学们讨论交流。

2、 教师询问。

七、学生代表谈今后的打算,并提出策略。

八、活动小结:我们是六年级的同学,我们一定要给其他年级的同学做出表率、做出榜样,在爱国这一方面一定要做的最好。

第五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观、四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理解认识“五观”;

二、教学内容;“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观、四个认同) 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理解认识“五观”、“四个认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会感恩祖国。

二、教学内容

“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四个认同”,是马列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四个认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

“五观”内容规范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四个认同”教育是“五观”教育的升华和具体化,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是我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又一创举。实践证明,“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极大地增强了新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推动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总结

通过本节班会课,我们学到了祖国的一些文化知识,初步理解了“五观”和“四个认同”,以及更进一步了解了伟大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将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的幸福生活,我们将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感恩祖国。 体会一:

对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 对祖国的认同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 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 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我国 56 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 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 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 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发 展才能得到保证。

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 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 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学习四个认同心得体会二:

一、“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四个认同”具体指的是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反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英勇地反对沙俄入侵;各族人民反对阿古柏入侵的斗争;各族人民积极支援抗日战争。

(2)维护祖国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

③要同“三股势力”作坚决的斗争。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④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坚持国际利益高于一切。

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五.观 党组织负责组织、机关成员的政治思想、单位重大事件的抉择。对单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的说它在单位中是统帅、是灵魂。新时期学校建设中党建工作尤为重要,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组织的抉择稍有不慎,将会影响学校的全盘发展,更有甚者会影响一代或几代人的前途命运。面对知识经济到来的新形势,学校党组织务必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强化“发展性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引导全校师生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为社会的发展积极做好人才储备。为此,学校党建工作必须把好“五观”。 体会四:

一、“四个认同”内涵是什么?

(一)对伟大祖国(中国)认同的内涵,什么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伟大祖国认知心理趋同与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1、正确认识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祖国与国家的关系。祖国与国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二是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民族与国家,是既有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社会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民族和国家都是从部落发展起来的。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国家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主要是以领土、国民、政府、主权为构成要素的政治单位。民族是国家形成的要素,任何国家的国民或公民都是由某些民族的成员构成的,没有民族及其成员构成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国家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载体,任何民族及其成员都必须依附于一个国家,没有国家的民族及其成员也是不存在的。民族成员既属于本民族的个体,也属于本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个体。当作为国民或公民个体时,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三是正确认识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四是正确认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的法律上是在1953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我国1954 年《宪法》用了公民一词,但直到1982年《宪法》才确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并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第一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涵义。《辞海》中对“公民”是这样定义的:“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可见“以天下为天下,一个公字,将民的视野打开,权利定位他有权过问天下事、国家事,有权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他的天地是国家、是社会。一个公字也包含了公平、公正、正义。” 公民是公民社会所专有的,他是与专制社会的臣民相对的。

所以,公#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 end#民是以社会和国家公民成员的身份而存在,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义务的社会人和政治人。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涉及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牢固树立五个意识或观念。 一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国家利益意识实质是国家核心利益意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团结稳定是国家核心利益。 二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观念。新疆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三是民族依附意识。

四是国家法律高于一切的观念。国家先法法律高于宗教教法的观念。

五是公民意识。由于公民是个人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身份,围绕着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公民意识的具体内涵就相应地体现为公民作为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而应具有的意识,在我国就应该体现为公民作为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而应具有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意识。

(二)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内涵。 什么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认知心理趋同与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1、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包括历史上曾经出现而今已经消失了的诸民族的总称,现在则是指生活在中国境内的56 个兄弟民族,以及散居海外中华儿女的总称。

1840 年以后,中华民族从一个古代自在(指处在自发斗争阶段)的民族实体变成为一个近代自觉(指处在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的斗争阶段)的民族实体。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民族识别工作,确定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 个民族都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从此,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又由许多相互不能分离的民族组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2、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或观念。

中华民族意识,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个“元” (成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接触中逐渐熔铸和孕育形成的对中华民族的总体认同。中华民族意识,包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以及对中华民族存在、发展、安危、利益等的认同和关切,它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反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心理特质,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一是“大一统”观念。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高度认同,主要奠基在于“大一统”的观念。

1902 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名词,并得到民国创始人孙中山的大力倡导。孙中山在1912 年1 月1 日发布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称,要“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里提出的汉、满、蒙、回、藏“五族”,并非特指五个民族,而是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的泛称。在今天的中国,“五族”一词已被“中华56 个民族”或“中国人”的提法所替代。事实上,在“中华民族”名词提出之前的古代中国,尤其是秦汉之后的古代中国,无论是汉族,还是曾经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以及聚居边疆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就自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中国的一部分,主张“大一统”。这种“大一统”观念虽然是随着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的实践不断加深的,但从它产生之后就较为普遍了。

二是民族平等意识。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实行民族平等是中国的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根据这一原则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民族平等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 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四是利益一致意识。

(三)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

1、什么是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指对中华文化认知心理趋同和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什么是文化?大多数人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文化广义的解释。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文化”。另一类是对文化狭义的解释。认为文化是指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即“观念形态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在为经济社会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不断开辟着自身发展的新领域。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现代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由思想家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国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华现代文化,是现代中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文化,又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或观念。

一是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观念。

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14 页。中华各民族文化是相互交融的;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各民族相互联系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吸纳了汉族文化;汉族文化吸纳了少数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相互吸纳的;中华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多元一体性。

二是中华文化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观念。中华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意识。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其中包括合理引导民族意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自觉意识。大力繁荣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善于从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着力推进文化创新,着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和文化形式创新;着力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形成新疆新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新疆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内涵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心理趋同和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完整概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在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理解这条道路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一条基本路线”,这是走这条道路的总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一个总体布局”,这是走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一个发展目标”,这是走这条道路的宏伟蓝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2、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或观念。 一是高举旗帜的观念。

学习四个认同心得5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者说这面旗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 二是根本保证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新疆各民族团结和谐、文明进步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新疆与祖国内地紧紧连在一起。

三是坚定不移的意识。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昭示;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为什么要增强“四个认同”?

为什么要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有两个因素处于支配地位,一个是“四个认同”认知对象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因素,一个是对认知对象的非认同、反认同因素。这里主要谈一谈对认知对象的非认同、反认同因素。

这里的认知对象就是指伟大祖国——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里非认同、反认同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上三个重要因素

(二)“三股势力”的加剧渗透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从一直在解决而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或彻底解决的问题看,新疆意识形态

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三股势力”的加剧渗透。 一是在西方敌对势力支持纵容下,境外“三股势力”气焰嚣张。 二是在宗教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支撑下,“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十分活跃。 三是在高压威慑的态势下伺机作案,境内“三股势力”呈现新的活跃态势。

上一篇:教务老师岗位职责下一篇:教学方法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