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

2024-05-15

三峡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精选6篇)

篇1:三峡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

三峡大学文件

三峡大研„2013‟2号

关于发布《三峡大学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现将《三峡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三峡大学 2013年3月18日

三峡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鄂办发„2011‟3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理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条例。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

学校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协同工作机制,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估。遵循“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管理”三位一体原则,实行“三级建制、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模式。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宏观指导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学院党委具体负责所在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一位党员学院领导分管该项工作。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由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研究生导师与授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研究生组织和研究生辅导员等组成。

1.学校成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学院领导、导师代表及任课教师代表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定期举行会议,研究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学院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学院成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工作组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学院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导师代表、研究生任课教师代表、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为小组成员,负责研究本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统一领导学院各方组织实施各项具体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3.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环境。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养紧密结合。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主体;有关研究生管理干部承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发挥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研究生任课教师要把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建设及研究生成长教育等内容纳入到相关教学活动中。

二、校院两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

(一)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职责

1.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全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制定工作制度与规划、相关政策与工作计划,并引领学院、导师、授课教师、研究生自身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对学院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2.负责指导校研究生分团委、校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和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

3.负责组织研究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等大型活动;负责研究生出国(出境)等活动的政审和管理工作。

4.负责制定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组织学院开展研究生奖助贷学金以及“三助”工作。

5.开展对外联系工作,指导编辑出版《研究生论丛》、《研途》等研究生刊物。

6.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组织相关干部教师业务培训。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院党委职责

1.学院党委全面负责本院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并接受研究生工作部的监督、指导。

2.负责执行和落实学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文件制度;调查分析本学院研究生的思想情况,制定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和管理。负责研究生新生和毕业生党、团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做好研究生党员发展及党员教育管理。

4.负责对本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各类评优评先工作细则并具体实施;负责协助研究生处办理相关证件,做好学院研究生“三助”、奖助学金、助学贷款、保险等办理与发放。

5.负责研究生日常行为管理。按处理权限负责本院研究生违纪和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检查导师开展教书育人的情况和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情况,直接领导和管理辅导员。

6.指导学院研究生分会、团组织的工作,抓好学院研究生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组织本学院研究生积极参加全校性的研究生文体、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研究生导师

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研究生导师承担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与高尚人格培养工作,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

1.导师要充分履行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职责。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加强与辅导员的沟通,对需要重点关心的学生重点关注;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鼓励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2.导师要关心研究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指导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同时,努力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对研究生严格要求,加强管理,主动了解和掌握学校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有关管理政策、规定,经常性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及行为表现,对重要问题须及时向学院反映情况;配合学院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帮助研究生志存高远,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研究生良好学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导师要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在制定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开展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学位论文工作中,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的政治表现和业务水平实行中期考核,并做出鉴定,区别不同情况,提出对研究生的分流意见。

履行育人职责情况是遴选研究生导师以及导师上岗的重要评价考核因素。学校实施“一票否决”制,对于不能履行育人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导师,学校将取消其硕导上岗资格;学校将制订导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定期进行考核检查。

四、研究生辅导员

研究生辅导员是在院党委领导下,从事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一)岗位设置

1.学校采取“专兼结合”方式配置研究生辅导员,各学院要将研究生辅导员和本科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统筹考虑、统一管理。

2.学校按各学院(研究院)全日制研究生规模配备辅导员,规模较大的学院配备专职辅导员。对于规模不大、暂不具备条件配备专职辅导员的学院,可以安排由本科专任辅导员兼职承担研究生辅导员工作任务;也可以聘任兼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由学院根据具体情况选聘,报校党委组织部和研究生工作部备案。

(二)兼职辅导员聘任

1.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以及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兼职辅导员可从我校研究生导师、优秀专业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品学兼优的高年级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中聘任;也可以聘任在岗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兼职承担辅导员工作。

(三)辅导员工作职责

1.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及大型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从研究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开展政策、法律、国内、国际形势等时事教育活动;组织安排好迎新工作,协助做好招生政审工作,负责本学院研究生入学报到、注册、入学教育等工作;组织学院研究生参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全校性大型集体活动。

2.具体负责研究生的党建工作。抓好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以党员为核心的研究生骨干队伍。加强研究生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共青团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组织发展及团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3.思想政治教育。负责研究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经常深入到研究生中去,及时与导师、授课教师及研究生教学秘书沟通,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个别研究生的心理咨询指导。负责研究生遵纪守法教育,理想信念、革命传统、艰苦奋斗教育,做好研究生的安全稳定工作;协助做好研究生违纪处理工作。

4.研究生日常行为管理。负责本学院研究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做好本学院研究生的学年考核、思想鉴定和毕业鉴定工作;负责学院研究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好学院研究生计划生育相关工作;做好本学院研究生出国(出境)等活动的政审和管理等工作。

5.指导研究生分会及助管工作。负责对本学院研究生分会等研究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指导。协助学院领导抓好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组织活动;组织、指导好学院研究生的校园文化活动。负责研究生的“三助”工作、困难补助工作及评优工作,做到程序公开接受广大研究生的监督。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兼职辅导员待遇

1.学校每年向尚未配备专职研究生辅导员的学院,划拨辅导员工作经费。该项经费列入学院预算,专用于兼职辅导员工作补贴等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支出。

2.在岗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担任兼职辅导员、且具有硕士学位(双证)并为中共党员的,享受学校有关辅导员政策待遇;学校对其按照专职辅导员政策实施管理。其他人员担任兼职辅导员的,学院向其发放相应工作补贴;担任兼职辅导员的青年教师,在职称晋升、各类评优评先活动中,在同等情况下,学校优先推荐。

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明确工作责任,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机制,建立多元合力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适应时代要求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2.建立与完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全校研究生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规划、选聘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学院党委负责本单位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规划及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培养与培训、工作安排与考核。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素质高、业务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定期召开研究生辅导员例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工作中存在问题,布置工作任务。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与优化。转变观念,提高导师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认识,形成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平等、宽容、关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与完善以导师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责任机制,建立与完善导师评聘、教育培训机制、导师德育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导师育人的多种形式和载体,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

三峡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3年03月18日印发 共印5份

篇2:三峡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招生规模以每年约25%的速度增长,的招生规模为6.5万人,增长到34.4万人。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由传统的个体培养转变为规模化培养。研究生数量的急速膨胀,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甚至强烈冲击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培养方法,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规模化培养条件下,面临新的形势和压力,如何根据研究生的群体特点,开拓新的工作途径,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问题。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的一般特点是:考生来源不同,各人社会经历不一;年龄跨度较大,面临个人问题较多;人员相对分散,集中管理较为困难;知识水平较高,有较高层次的需求;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观念相对薄弱等。来自研究生自身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受长期形成的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的传统影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在很长时间内表现为弱化趋势,无法满足规模化培养方式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人数少,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够。2.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面临新的挑战。政治上,部分研究生政治理想不坚定,政治学习热情不够,社会责任感淡漠。生活上,“一切向钱看”,追求享受,注重个人利益的获得。就业上较为功利化,不愿从事基层工作,不愿到艰苦地区工作,个人发展机会和工资收益成为其择业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团队精神,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3.思想政治教育体制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研究生规模化培养的深入,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研究生学习、生活、科研需要。随着收费制度的改革和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得经济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不断增多。随着办学形式多元化、弹性学制的推行、学生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原有的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需要尽快加以修改和完善。4.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面临新的挑战。高等教育改革,如收费制、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就业模式市场化,以及研究生个人成长道路的变化,如研究生中独生子女增多、大龄或已婚研究生增多等,都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同时,互联网进入研究生生活,对传统的单向教育方法产生较大冲击,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地位,而网络管理的滞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却不相适应。5.主客观因素造成研究生心理问题突出。当代研究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家庭诸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心理方面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部分研究生对未来目标定位过高,形成焦虑、迷茫心理;自我定位过高,形成自闭、孤傲心理。近几年,我国先后发生多起博士生和硕士生自杀的悲剧事件,说明研究生群体面临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6.规模化培养加大了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与20全国毕业研究生数量分别为7.1万和22万,而在这三年内社会需求并未增加相应岗位,不少专业的研究生供大于求,由此直接导致了目前研究生出现就业难的趋势,表现为研究生就业层次下移,硕士抢占学士岗位的现象。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给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篇3:三峡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

一、自我教育概念的界定

有关自我教育的概念, 说法颇多,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一)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指出:

“所谓自我教育法, 是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 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的方法。”[1]

(二) 孙其昂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则指出:

“自我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启发下,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发挥自主因素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活动。”[2]

(三) 孙其昂著《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里面提到:

“自我教育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自己教育自己, 在社会参与活动过程中内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3]

以上界定, 或从广义层面, 把自我教育界定为一种社会活动, 或从狭义层面把自我教育界定为一种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在此基础上, 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解, 将自我教育定义为:自我教育是个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对自我提出任务, 把自我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等方式, 提高和完善自我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之所以要强调自我教育, 原因在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科学理论的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自我教育两者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 其中科学理论的指导、教育决定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和方向, 而自我教育则决定着指导和教育的效果, 决定着自我教育者自身内在的思想转化和行为外化。[4]

(一) 自我教育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根本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确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和积极的主体参与意识, 是人生最有价值的选择。但是, 这一选择只有成为人们自觉追求的目标时, 才能成为未来的现实。人类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更是人们自觉认识和自觉选择的结果, 任何道德行为都具有自知、自愿、自择的特点。对于这种发自主体内心的行为, 任何外在的强制都是无效的。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崇高的理想要靠平凡的事业实现, 高尚的道德要在日常的行为中培养, 渊博的知识要靠孜孜不倦的勤奋积累, 严明的纪律要在日常生活中检验。在这一过程中, 充分发挥人们的主体作用, 努力培养和增强人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是实现思想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二) 自我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靠施加外在的教育、指导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关于主体性教育的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主体性, 一个是教的主体, 另一个是学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 有两种主客体关系, 第二种主客体关系是教育影响阶段的主客体关系, 此时主体是教育者, 客体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即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影响的能动性, 因而此时教育者最重要的主体作用的对象不是直接指向受教育者现有的身心结构, 把受教育者的身心结构直接作为客体改造, 而是应放在激发和调动受教育者的接受主体性上, 而且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赖于教育者的激发、诱导和培养;教育的基本矛盾必须通过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才能解决, 或者说, 教育活动的主客体之间的矛盾, 只有进一步转化为受教育者内部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之间的矛盾, 才能得到解决。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矛盾解决的关键环节, 是教育和指导的必要延伸,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能够激发和培养工作对象的内在动力, 使他们能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 收到持久的效果。

(三) 自我教育符合大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

自我教育的发展是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相联系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 个体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作为教育的客体, 需要个体首先把自己作为一个对象来认识和评价, 这是自我教育的前提:作为教育的主体, 需要个体能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进行调整, 这是实现自我教育的保证。总的说来, 自我意识越发展, 自我教育就越自觉。从心理学角度看,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正在从幼稚转向成熟, 由外部控制系统向自我控制系统转化。他们能够比较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能够发表独立见解, 能够从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 形成自己的看法。同时, 他们表现出相当独立的倾向, 要求有更多的“自主权”, 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受到重视。他们不会全盘地接受外在的教育, 而是普遍认真地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 不仅对过去一直被要求遵循的道德规范要进行重新评估, 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经过一番思索后再决定是否接受。因此, 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以灌输为主要方法的道德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他们更愿意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品位的教育信息, 采取适合自己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自我教育所具有的能动性、自主性、主动性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要求。

(四) 自我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自我矛盾的解决

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 构成了个体的自我矛盾。理想包括对外部世界和对自己的。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构成理想的自我。自己实际能力及现实状况怎样, 构成现实的自我。在个体思想认识中, 现实的自我总是落后于理想的自我, 这种自我矛盾产生的不安和痛苦涉及各个方面, 影响着个体的整个自我建构。自我教育有助于自我矛盾的解决。自我教育首先要求个体对自我作出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要求比社会要求低, 自我评估比现实中的自我略低。恰当地作出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内在要求。其次, 在未达到理想中的自我时, 应着重从自我主管上找原因, 而不是强调客观因素。这就从根本上根除了产生自我矛盾的根源———过高地估计自我, 过多地强调外在条件。

三、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现途径

(一) 激发自我教育的意识

尽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 但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个体自觉的教育活动, 必须以个体产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愿望和动机为前提条件。如果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具备自我教育意识, 不是自觉地将自我作为教育对象, 作为认识、发展和改造的客体, 根据学校、社会、家庭等外在教育因素独立自主地确立和选择自我发展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 并自觉地激励、调控和实现自我, 那么教育就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而只是一种受教育者自觉地接受外部教育的“内化教育”。因此, 必须重视培养和激发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 使他们在自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基础上, 确立自主发展目标并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

(二) 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大学生自觉主动地把教育要求的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 并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 包括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三个方面。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总结经验活动来实现。在这样的活动中, 大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认识自己,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别人的总结认识别人, 在认识别人的过程中, 逐步学会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激励能力, 一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及近期目标, 另一方面要组织学习英模活动, 以为他们树立不同类型的学习楷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及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将其统一的过程, 其核心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不断增强控制和修正自身行为的能力。

(三) 创造自我教育的环境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和时代密切相关且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是校园中的青年文化形态。它是大学生群体基于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 是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在文化上的真实反应, 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对学生也最具感召力。同时, 作为文化形态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 就具有其独立性, 即能够以其历史积淀而成的场域约束力对社会文化中的思潮导向、价值原则及能力要求等进行过滤和折射, 然后体现在自己的结构中并通过活动实践和风气熏陶, 对大学生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具有思想引导、素质培养、感知协调、人心凝聚等重要的育人功能。将内在需要与引导教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是学生自我教育必需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氛围。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校园文化建设, 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 能够引导他们由自发到自觉地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 在校园内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 收到“空气养人”、“空气育人”和“空气指引人”的效果。

摘要: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于培养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如何运用自我教育的思想工作方法做好当代学生的思想工作,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界定了自我教育的涵义, 强调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分析了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指出了实现自我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了论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我教育,概念界定作用,途径

参考文献

[1]邱伟光,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7:223.

[2]孙其昂.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M].南京:江苏人们出版社, 1999.4:256.

[3]孙其昂.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12:308.

篇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一、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

高校党组织在办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原则和制度,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甚至丧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需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为培养目标服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在工作中,我们就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人施教,防止“一锅煮”、“一刀切”,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送之以爱,真正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大学生健康成才来进行。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政治上要可靠,业务上也要过硬,而且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技术等方面能引领社会进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因此,要围绕大学生成才这个主题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服务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成长。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开放性。大学里有形的围墙已无法阻挡大学生从社会获取各种知识、信息、观念、体验,互联网的发展更极大增强了大学生接受各种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抛弃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模式,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把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全阵线”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社会育人的局面。

二、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除了受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多元文化冲击、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网络传媒等社会因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密切相关。

(一)“全员育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在高校,有不少人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委职能部门、政工人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出现了任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行政部门只管理不育人、政工干部孤军作战的现象,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中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局面没有形成。即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往往只把思想政治理论当作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启迪、精神培育、品德升华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责任意识淡化,临时性观念强,对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不够,缺乏职业意识、敬业精神,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萎缩、工作力度退减、教育影响力与战斗力弱化的状况。

(二)运行机制简单化、表面化、空洞化。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上,大多数高校往往存在重形式、轻效果,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活动代替教育的现象。做表面文章的多,抓具体落实的少。二是在教育手段上,存在用具体事务取代思想政治工作,以事后监管取代平时疏导工作的现象。三是在教育的内容上,没有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所授的内容比较陈旧,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较少结合社会、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教育缺乏说服力、活动缺乏感染力,难以达到学生期盼的“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能力上解弱”的需求。四是在教育形式上,存在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用群体性教育代替个体性教育,实行无差别的“标准化”或“一体化”教育的倾向。五是在教育的方法上,守旧多于创新,开会、听报告、学文件、读报纸等仍是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六是在教育效果的评价上,往往采用部署了多少项工作,开了多少次会议,发了多少辅导材料,办了多少期学习班,作了多少次报告,有多少人参加,写了多少篇文章等一些统计数据来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三)保障机制难以落实。其主要表现是: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被边缘化。不少高校的政治辅导员往往都被当作“万金油”、“消防员”来使用,原本数量有限的政工人员整天忙于应付繁琐的日常事务,主要精力和绝大部分时间自觉不自觉地放在诸如检查寝室卫生、贷款补助等具体事务上,而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二是经费保障难落实。担负日常教育的二级院系单位,缺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专项经费,给开展必要的思想教育活动带来困难。三是缺乏必要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证。中央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了不少有关文件,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制度加以进一步规范,以致文件精神和要求难以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四)合力机制没有形成。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正越来越强地全方位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社会发展进程中带来的各种影响,需要与家庭、社会各界通力协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没有建立起开放的、社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缺乏与家庭、社会的互动;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抵销了学校教育的力度;大学生家庭社会地位的差异和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家庭教育方式千差万别,又没有与学校教育统一思想认识。没有真正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机制。

(五)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工作的考核评估不够科学,在对高校的考核评估上存在重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轻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的现象。如在现有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的教学工作、文明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三项评估中,不仅将三项评估分开进行,而且其要求也不一样。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不达标的高校有相应的惩戒规定,而对其他两项评估结果则没有类似的规定和要求,不达标的高校仍然可以照常招生办学。这样,不仅造成部分内容上的重复考评,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和工作,而且也加大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剥离,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三、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对待,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一)组织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决策,主要是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制定制度等。在现有体制下,学校应该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由学工部、研工部、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集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校、院(系)领导班子、学校职能部门、辅导员(班主任)等专兼职政工人员以及广大教职员工要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原则,逐级逐个进行分解,形成岗位责任明确、操作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体系,从而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

(二)网络机制。大学生是互联网的重要主体之一,运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效而又必要的途径。因此,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和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新平台有机结合,充分实现和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和作用。一是要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机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针对学生网上言论,及时跟帖上帖,澄清事实、解疑释惑;找准热点问题,参与学生讨论,有针对性地引导舆论。二是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要使网络成为提出要求、反映思想、传递信息、获得反馈的主要渠道,并利用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约束机制。要从他律和自律两个层面入手,形成有效的约束氛围,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文明意识和责任,提高网络文明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四是构建长效保障机制。要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技术、肯钻研的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学生上网行为、上网心理进行指导和辅导,组织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形成与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同时,要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三)合力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置于客观环境中,在受教育者所依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外部环境上形成合力。首先,建立学校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学校教育具有主导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所涉及的内容、对象十分广泛。因此,要充分整合和优化校内资源,树立德育首位意识和全员育人观念,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真正达到有机统一。其次,建立家庭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亲和性和补充性的特点,要构建起包括家庭人员交流谈心机制、定期联络机制、德育榜样机制、家训伦理机制等在内的家庭教育机制。第三,建立社会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要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并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局面。第四,建立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与家庭相互协同运作的互动机制。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快捷的信息通报与反馈机制、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机制、定期双向汇报交流机制,在社会与家庭之间建立行为示范引导机制、信息交流传播机制、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机制等具体机制,充分发挥出三者的叠加效应,达到1+1+1>3的目的,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实践机制。要整合社会实践资源,拓展社会实践功能。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就业择业、创业创新、勤工俭学、服务社会相结合。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和教学计划,体现学时,计算学分,构建大学生分阶段分层次社会实践内容体系。积极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鼓励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参加各类公益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五)保障机制。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要广开渠道,多方吸纳优秀人才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充足的人员来源。二是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如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务职称聘任、自身发展与出路等问题。四是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

(六)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里更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召力、渗透力和有效性的增强,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自我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除了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外,更要做到:一是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信奉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二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手段,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性格、需要等特点,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等知识,有步骤、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工作。

(七)考核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机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评价的主要途径,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有利于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机制,从考核内容、项目,到考核的办法、标准等一定要客观、公正、具体,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篇5:三峡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载体的现状分析调研数据显示,有近90%的人选择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或较重要,只有1.8%的人选择不重要,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对现行大学“两课”教学方法及作用进行调查,大部分人认为一般,选择满意的比较少,仅9.2%;对大学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工作效果,大部分人也选择了一般,选择满意的仅分别为8.3%和6.5%;对党课学习有46%的人认为只有理论学习、很枯燥;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综合评价,有8.3%、23.2%、63%和5.5%分别选择了很好、好、一般和不好。可以看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满意度不是很高,尤其对教育效果综合评价选择结果的数据显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没有达到期望值。

2、共青团工作载体方面的调查分析社团活动方面的调查显示,有72%的参加过社团,参加2个以上的人达到50%,考虑调查对象包括部分成年人的因素,可以说社团的参与率是很高的;而且对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上,有近八成的人表示只要有好的社团都会积极参加。在有关上网频率的问题上,有94.9%的选择经常或者比较多,没有一人选择从不上网,可以看出网络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大学生乃至社会全体的生活必要内容。在社会实践方面,认为社会实践有重要作用的人占77%,只有不到1%的人认为社会实践没有意义,不愿意参加,这说明社会实践也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上述社团、网络和社会实践三方面的调查显示,参与率和认可率是很高的,这些活动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也是巨大的。但是,现有状况却不容乐观,大部分人认为现有社团活动主要是自娱自乐,缺乏指导;上网内容选择最多的两项是游戏娱乐和收发邮件,另外对上网浏览时事政治的问题上有67.3%的人选择了不太关注;社会实践方面对参加博物馆和革命纪念地、做志愿者等主要采取等待组织的态度。这种现象说明,对于获得认可、学生愿意参加的活动,应该加强引导和指导,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方面的分析在对五项素质:身体、思想政治、能力、心理和专业知识进行排序的调查显示,思想政治素质比较稳定地排列在第三位,其它各项素质则有比较大的波动性,说明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认知比较统一。调查问卷和座谈、访谈中,大部分人对现有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提出了不满意的看法,希望有所改进,这也符合认可思想政治素质重要性的社会期望。在大学教育实践中,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传统的正面灌输、直接的单一化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在选择影响最大的人的时候,近65%的人选择了父母和朋友,可见大学生思想受到周围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共青团作为大学生参与最多的组织之一,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和启示

1、国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从国际经验来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各国不断采取措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的全美教育改革文件—— 《美国 2000年:教育战略》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都把对学生进行个人良好品德教育突出为国家教育目标之一;韩国政府也提出了“改造国民性以适应经济增长和国家现代化”的“第二经济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方面,许多国家都有意识的采用多样的、非显性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功能,日本成立“家长教师联合会”、“妈妈读书会”等团体,通过家庭和社区机构的合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等。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内容,要求其教育方式也要多样化,根据不同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一定发展,包括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等。但总体来讲,多侧重于直接的、正面的灌输式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教育效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大学生思想文化领域受到更广、更深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个性追求突出,主体意识增强,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国外非显性教育方式贴近实际,有效性较强,对新形势下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升教育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3、重视共青团工作载体在非显性教育方式中的有效作用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意见》提出了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在传承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之时,深刻理解并积极发挥共青团工作等载体所具有的非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优势,努力做到“两性”有机结合,即思想政治工作迎合大学生所思所需所为的“针对性”与强调教育工作“引导性”相结合,发挥共青团工作等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作用。

三、构建新模式,发挥共青团工作非显性教育方式的有效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作为作用对象,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工作通过非直接、非显性的教育方式,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特殊作用,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提高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新的工作模式,发挥共青团工作非显性教育方式的有效作用。

1、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和思路创新。高校教育对象是有着强烈而又复杂情感世界的学生,因此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取得教育对象主体的有效配合,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加强情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大实质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情通”做到“理达”,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观能动性发挥有机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的改变,可以增强教学双方的信任和互动,增加平等意识和交流机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除了工作理念和工作观念改进以外,还要着力进行工作思路创新,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变单一模式为全面拓展,变直接教育为隐性渗透,营造教育氛围,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做到《意见》所要求的学校党委要统一领导该项工作,校长全面负责,基层党团组织认真履行职责。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中介、引领、拓展和整合等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和学生为依托,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现象,是学校的物质、理念、精神、行为等各种文化形态有机结合的整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大量西方思潮的涌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仰日益出现多元化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容纳着多种形态的思想理论和生活方式。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联,是重要的教育工作载体,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引导,弘扬主流文化,为先进文化进校园奠定基础和提供条件。首先,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与大学生的传导中介,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把高品位的文化内容引入校园,另一方面又要把校园精神传递到社会;其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引领作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发挥内在的教育导向作用,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暗示性、渗透性的作用;第三,校园文化活动展示学生风采,满足学生价值体现需要,既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又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真正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第四,校园文化整合其中介、引领、拓展三方面作用,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3、注重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理论认知能力和思想辨别能力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有利于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理论认知能力和思想辨别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两课”的教学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授,学生缺乏实践体验,因此教育效果的有效性不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恰好弥补这一不足,它要求大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注重参与和崇尚务实的特点。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中不仅可以锻炼专业技能、积累社交经验,培养高尚的品德,还可以深刻了解国情和国家政策方针,体会经济建设的成果,在实践中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实践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帮困解难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升华,它有助于大学生内化道德行为要求,并将此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自觉道德习惯。我校团委近年来以“实践育人”为指导思想,积极号召和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志愿者服务还是“三下乡”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深刻感受到社会实践激发了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对人事物的辨别能力,在实践中自然地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现阶段,社会实践需要在基地建设、知识运用和长效机制方面不断开拓和创新,进一步发挥“干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大学生“识真知”能力的重要作用。

4、做好“红色”网站管理,发挥精神家园培养信息意识和提高道德素质的作用在网络日益大众化的今天,互联网因其提供自由、平等的机会和场所,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加强管理、发挥网络作用,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影响力。高校作为传授和创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网络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乃至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强网络建设,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不仅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潮流的发展,而且也是提高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道德鉴别力,防止敌对势力渗透的要求。因此,首先要从管理制度、技术支持、监督机构、引导机制等方面入手,把好网络的“入口”和“出口”,加强网站建设,从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高雅情趣出发,努力寻求工作目的、手段和内容最恰当的结合点;其次,要建设“红色”网站,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弘扬主旋律,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来充实网络;第三,要提高网络的吸引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增强感召力和亲和力,提供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的融知识性、趣味性的服务,充分发挥网络渗透性的“隐蔽式”教育作用。现在一些高校已经着手红色网站建设工作,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思想园”、“党校在线”等;共青团网站作为学生点击最频繁的网站之一,无疑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提高道德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注重创新,和谐发展高校社团、公寓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在实行学分制、后勤社会化等趋势下,社团等第二课堂体现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公寓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聚集地,成为学生感受高雅寝室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的主要场所,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性和亲和力。高校社团是由一些具有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组成的学生组织,具有目的明确、凝聚力强和覆盖面广的特点,依托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由过去单一的、正面的教育向多样的“隐蔽式”教育方式转化,做到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近年来,高校社团数量急剧上升,然而却出现了诸如资源分配不均、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力不够大等问题;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建设、公寓开发的融合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要在深刻理解学生行为方式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创新社团建设,重视政治理论社团建设并实施“品牌战略”,落实指导思想和长效机制;在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既可作为学分制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又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发挥公寓教育作用,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尝试建立大学生社区,以此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有偿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以公寓为依托建立学生党、团、学生会组织,发挥学生党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地逐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

篇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包银山

(内蒙古财经学院团委)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思路和布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个根本目标”、强化“两大阵地”、建好“三支队伍”、突出“四大任务”、落实“五项主体工程”、把握“六条基本原则”。

坚持“一个目标”,即始终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标。进一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把育人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强化“两大阵地”,即强化“第一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和所有教师的育人作用;强化实践,充分发挥“第二课堂”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好“三支队伍”,即建设好学校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突出“四大任务”,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努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五项主体工程”,即校风学风建设工程、“为人师表”工程、“当好接班人”工程、基础文明建设工程、“双扶困”工程;坚持“六条基本原则”,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二、积极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比赛、主题党团日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自豪感。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风、学风等文明创建活动,在学生中努力形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良好精神风貌,并通过校规校纪、文明公约的宣传教育,在校园内形成文明的时尚和风气。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进一步扩大青春杯、科技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大学生展现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舞台。要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要积极推进宿舍、食堂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生活创造高雅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校报、广播台、电视台、宣传橱窗和校园网等教育媒介的作用,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

3.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军事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4.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需要对此高度重视。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聘请心理素质教育专家,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学生党团组织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建组织在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对广大学生的辐射作用。组织好党校学习,加强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要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学生班级党组织,实现本科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深入持久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学生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做好推优入党工作。积极探索适合研究生专业学习和科研特点的党团支部创建模式,创新党团组织工作方法。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6.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络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阵地。要善于针对网络的特点、发挥网络的功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学生在线”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网上党校、心理健康教育网、教学管理网、勤工助学网、就业指导网等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要建立一支以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信息管理员队伍,了解校园网舆情动态,及时捕捉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群体思想,主动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御网上有害信息,提高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7、积极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

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和沟通的有效机制。要加强与大学生家庭的沟通,主动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帮助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良好意识和观念,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要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完善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工作,确保学校收入的一定比例足额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把资助工作与诚信教育、就业观教育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助工作在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等方面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有效形式,落实和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为大学生落实就业岗位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协助有关部门积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党性教育和开展帮助贫困大学生工作。

8、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职责,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建设一支理论水平较高、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专兼结合以专职为骨干的精干、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培训计划,鼓励年轻教师学习深造和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成果,提高其理论水平。同时要加强教学效果的考核及评估体系的建设。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学业和德育上的双重职责,要从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出发,建立研究生导师负责制,调动研究生导师在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既是教师又是管理人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对大学生成长影响很大,其作用不可替代。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像关心业务学术骨干成长那样关心辅导员、班主任的成长,积极支持他们继续深造学习,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对他们政治上要爱护、政策上要倾斜、生活上要关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作用。持统筹兼顾,制定和完善有关规定,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并通过优质服务,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感染和教育。

9、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划和指导,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加强督促检查,密切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落实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之中。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和浓厚的育人氛围。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研。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生思想状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要开展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心理状况、新生思想状况以及毕业生思想状况等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通过召开学生工作例会等形式,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观念、新形式、新方法,努力开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篇:在老外家过万圣节的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土石方工程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