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2-14

1 三峡库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1.1 三峡库区水污染问题

三峡库区形成后, 淹没面积很大;同时改变了原有的水流条件, 水流速度减缓, 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自净;加上大量移民活动如扩大耕地、破坏植被, 造成水土流失, 势必加重对库区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压力。

据有关部门统计, 三峡库区现有大、中型工矿企业3000多家, 每年排放工业污水10亿多吨, 处理率为70%, 达标率更低;沿江城镇每年有3.5亿吨含粪便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江;沿岸600多处露天垃圾堆场, 年产垃圾3万多吨, 2万多艘船舶, 年产垃圾10万多吨, 污染物50多种。重庆市境内60多条次级河流已有1/3污染严重。

1.2 水土流失问题

重庆25度以上的坡耕地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8%, 且土地耕作频繁, 复种指数高, 土地长期得不到休耕调息, 处于裸露和松散状态, 极易被侵蚀, 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 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约为5.21万平方公里, 年均土壤侵蚀量约为2.22亿吨。

1.3 库区的生态承载能力问题

三峡水库淹没涉及湖北、重庆的2 1个县 (市、区) , 动迁人口达到了120万人。移民涉及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川鄂边境的大巴山南麓和鄂西山地, 是我国著名的连片贫困区。尽管外迁了一部分人, 但库区生态承载能力问题依旧突出。尽管如此, 三峡库区的人口密度还是由1985年的274.5人/平方公里, 上升到2003年末的342.77人/平方公里, 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地少人多、山高坡陡、生态系统脆弱, 是三峡库区生态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的主要根源所在。

1.4 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三峡水库将在库岸带145m~175m水位之间形成一个落差达30m的季节消落区, 面积达348.93km2。在水位周期性涨落影响下, 消落区易成为腐败型沼泽地带, 危害人群健康, 并造成崩塌型地质灾害、库岸带裸秃荒漠化等问题, 危及部分城镇和农村安全, 对库区水岸生态系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 对策及建议

2.1 拆除污染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

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 彻底关闭所有规模以下的造纸、制革、农药、染料、电镀等污染严重企业, 关闭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年产5万t以下的啤酒厂、1万t以下的白酒厂。小氮肥厂要通过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 实现污水零排放。其它所有工业企业, 都要实现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关闭所有小型采矿点。所有搬迁企业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项目, 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 废水须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建设是控制库区城镇江段近岸水域污染的重要措施, 污水处理厂必须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并考虑脱氮除磷。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及规模应分阶段 (2003年至2005年及2006年至2010年) 、分地区 (三峡库区及库区上游沿江重点城镇) 完成。

2.2 完善环境保护规划, 健全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应研究制定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战略,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 坚持政府领导、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等原则, 运用生态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等可持续发展理论, 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分步实施, 依靠科技支撑, 协调好经济发展、移民安置、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移民脱贫致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出台环境保护法规, 依法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应通过必要的立法和行政手段, 贯彻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国家及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应组织力量, 尽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三峡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各方关系、利益及职责, 依法开展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3 控制水土流失及农村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包括水土流失、含大量化肥、农药的农田径流、村镇生活垃圾、库区移民迁建活动、废水及固体废物等;而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转向集约化、工厂养殖, 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 也是一个重要的命源污染。

库区地形起伏大, 易风化岩层出露面积广, 降雨多且强度大, 水土流失极其严重。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 库区移民、城镇迁建、工矿企业搬迁等又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库区移民迁建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也会造成潜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同时库周两岸道路建设开挖产生的弃渣顺坡倾倒, 对地表径流系统造成级大的破坏, 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大, 同时会引发泥石流灾害, 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控制水土流失, 减少入库泥沙量。库区和影响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全部还林还草: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 严禁在该区域进行任何有碍生态保护的活动。上游区采用工程措施 (金沙江和嘉陵江流域为重点) , 使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得到强制性保护。对库区和影响区内20多条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进行综合治理。

面源污染种类繁多, 产生量大, 分布面广, 治理难度较大, 必须尽快加大治理力度, 增加治污投入, 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和水土保持建设, 实施整治措施。

2.4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让人们了解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增强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意识, 自觉减少污染, 促进库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摘要: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 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 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 不仅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而且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态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领导小组.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2] 陈国阶.三峡库区发展态势与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 (2) :107~112.

[3] 汪达, 汪明娜.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探讨[J].科技导报, 2003 (1) :20~22.

[4]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上一篇: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联合子宫颈电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下一篇:扶余油田探91区块注热水站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