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评课稿

2024-04-18

棉花姑娘评课稿(精选6篇)

篇1:棉花姑娘评课稿

有趣有味语文课 乐学乐读收获多

《棉花姑娘》是小学语文试验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生动,有情趣,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并且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启发和渗透。叶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亮点:

一、重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当然也离不开精彩的导入部分。叶老师的这堂课抓住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安排了猜字谜得出自己姓氏和猜小动物两个小环节,还让学生做做小动物的动作,很有童趣。另外,叶老师还安排学生唱了《小星星》这首儿歌,看似无意,其实为课堂结束的生字教学儿歌的演唱埋下伏笔。这一些环节的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孩子感受亲切、有趣的同时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这种导入的方式我觉得是有趣又有效的。

二、重生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往往在生字教学这块上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可是叶老师不是这样的,她在这一环节舍得花时间,并做到了“三重”:

1、重读法。导入课题时,叶老师就特别强调“棉花”和“姑娘”的读音,告诉学生这两个词都要读成轻声,让学生自由交流是怎么把这个字记住的,还让学生与棉花姑娘打招呼。这些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语境,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巩固为止。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无痕但是极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2、重记法。在识记生字时,叶老师采取了多种识字方法。首先,她让同桌进行互读生字卡片,让他们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拿出来,这样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就能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她在教学“斑、治、盼、啄”四个较难字的时候,采用了结合图片、生活中识字、一字组词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记住该字,形式多样,使得较难字得到了有效突破。

三、重朗读感悟

叶老师对于本课教材的处理,采取了棉花姑娘得病时和治好后的首尾两个自然段的比较教学,同时也紧紧抓住低段教学的“识字、写字、朗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采取了多种朗读的方式。比如,她在刚进入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提出自己觉得特别难读的句子,然后再展示读。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动力,学生会觉得这么难读的句子我也读的那么好,就会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其次,她也抓住低段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适时让学生配上音乐朗读小诗,让学生能够继续学习下去。

四、重写字教学

叶老师的这堂课有个亮点就是刚刚上面提到的小诗。这首小诗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时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二次的出现却是在写字教学。叶老师真的非常有心,她把本课要学写的“星、帮”编到了小诗里面,并特意留白,让学生书写。这一写字教学的处理体现了一个老师的细心之处。

五、融入课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叶老师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孩子在课堂中释放出天真可爱的本性来,教者就是这导演者,肢体语言做到传神表意的效果。学生达到了爱学、乐学、主动学的境界,这都依赖于叶老师的引导。

听完叶小白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得到了许多感悟,也看到了自己进步的方向,我将从这些优秀的展示课上,取长补短。

篇2:棉花姑娘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1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生动,有情趣,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并且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启发和渗透作用。

根据本文的特点,廖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体验情感,指导朗读上,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请求的语气。这一点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知识点是简单的,但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是有难度的,所以老师的课堂设计是相当重要的。

廖老师这一堂课上得非常成功,给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体现

在这节课上,廖老师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课堂教学氛围,课一开始,廖老师出示图片,用亲切的语言对学生说:“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请跟她打打招呼吧!”学生很兴奋,在跟“棉花姑娘”打招呼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了 “姑娘”中的“娘”应该是读轻声的,并且发现“姑娘”中两个生字宝宝偏旁一样等知识的渗透。

二、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教学重点。廖老师在这堂课上重视识字教学,并且形式多样。如:看图识字,随文识字、猜字谜,指名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分组读等反复识记生字,并且用游戏法进行巩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趣中学”、“乐中学”。

三、课文教学“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学习2—4自然段时,而廖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创设的情境中,针对每一个环节都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有一种节节深入,环环相扣的层次感,一种抑扬交错,张弛有度的节奏感。在教学中,廖老师先引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棉花姑娘,教师接着引读:假如你的全身正有无数的小虫在叮咬,你么多盼望有医生来给你治病啊!心情多着急啊,燕子医生来了,你着急地说……;唉,燕子治不了你的病,你的心情多难过啊,虫子越来越多,疼得不得了;啄木鸟医生来了,你难过地说……;青蛙来了,他专吃庄稼的害虫,一定能治好你的病,你高兴地说……。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动物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这样的朗读指导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廖老师至始至终都让学生置于课本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棉花姑娘,同时在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不由自主由情生情。

《棉花姑娘》评课稿2

《棉花姑娘》是一年级第二学期中的一篇课文,是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本文的特点,娄赛赛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指导朗读,积累词语上。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盼望”的语气。这一堂课上得非常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等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来看图。教师以自己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学。在学习课文时适时地利用精美的课件,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的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完全沉浸在课堂的学习气氛当中。

二、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查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读文,使学生积累了规范而又富文采的语言,又能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整堂课,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分别用了学生自由读,在指导重点段落时又进行男女生对读、分角色朗读、到后来的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帮助学生体会请别人帮忙那种请求的语气。表演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以情导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学生在课上很愿意朗读,就逐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触摸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亲历读书过程,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悟着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在教学生字上有侧重点,并不是面面俱到。;娄教师运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并有记字方法的反馈,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多种合作的形式,体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配合,课堂气氛融洽。整节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确是一堂好课。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学语文是快乐的,在娄老师的这堂课上,我相信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一快乐。

《棉花姑娘》评课稿3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在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本文的特点,谭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指导朗读,积累词语上。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好“盼望”的语气。这一堂课上得非常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等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上课伊始,谭老师就准备了精美的图片,再以自己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学。在学习课文时适时地利用精美的课件,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的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完全沉浸在课堂的学习气氛当中。

二、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读文,使学生积累了规范而又富文采的语言,又能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整堂课,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分别用了学生自由读,在指导重点段落时又进行男女生对读、分角色朗读、到后来的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帮助学生体会请别人帮忙那种请求的语气。表演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以情导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学生在课上很愿意朗读,就逐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触摸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亲历读书过程,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悟着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三、重识字教学,形式多样

我们知道,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头戏”。谭老师在这堂课上重视识字教学,并且形式多样。如:看图识字,分别出示棉花图、啄木鸟图、七星瓢虫图、蚜虫图,学习了“棉花”、“啄木鸟”、“斑点”、“蚜虫”,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图片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学习“盼、治”两个生字时, 先男女生读,再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还让学生给它们找朋友,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量。在熟读生字词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巩固环节,就是“看字谜选字”,如“两个大王学文化”,学生选出了“斑”, “目光不分开”学生想到了“盼”字。这些生动有趣的字谜,不仅学生愿意去猜,而且能让学生巧妙识字,学生能“趣中学”、“乐中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规律。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学语文是快乐的,相信在谭老师的这一节课中,学生都感受到了这一点。

《棉花姑娘》评课稿4

就《棉花姑娘》一课来说,有以下几方面比较突出: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有特色。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刘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课题“棉花姑娘”,“棉花”应该读轻声,“姑娘”的读音指导,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形象地字形分析,“斑”与熟字“班”地比较等教学丝丝紧扣,虽说是认读字,但学生也学得非常扎实。

二、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心理特点,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刘老师多次让学生体验人物角色,用朗读来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如刘老师让学生读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从“多么”和“盼望”这两个词语中感受棉花姑娘急切地需要有人帮她治病的心情。在指导人物重点句时,有个别读,有齐读,有教师示范读等。总的来说,刘老师对教材处理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整个教学过程在创设的情境中,师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不是你问我答,也不是你说我做,而是有机的、自然的、协调的,更是融洽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有一种节节深入,环环相扣的层次感。

三、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

课堂中,刘老师非常民主,能与学生展开亲密对话、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始终很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委婉地指出不足,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激励性。如,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时的评价:你的眼睛真亮。你观察得多仔细呀!

《棉花姑娘》评课稿5

观摩了王老师的一堂《棉花姑娘》,我感触很深。这是一堂很精彩的语文课,有些环节很值得我学习。

首先王老师的教态亲近随和,很具有亲和力,时而洋溢,时而婉转,仿佛夏天一股清凉的泉水,沁人心脾。寓教于乐,扎实训练;师生互动,交流自然,使课堂成为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幻想,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王老师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课文。采用多种策略创设不同的激趣情景,看画面、做游戏、猜字谜、表演等多个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巩固“识字”与“读文”的学习,使学生融入课堂、融入文本。

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王老师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技巧。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文字毕竟不是直观的,他们能感受到蕴涵在人化了的物中间的童趣,并有足够的想象力,但对文字所呈现的美感缺乏体验。王老师就借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优点,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识字、理解课文的能力。使教材的“形”得以最大程度的扩展。在朗读上,本节课以读贯穿教学,王老师多次让学生体验课文角色,分角色进行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有一种节节深入,环环相扣的层次感: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会怎么想?她心情怎么样?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啄木鸟飞来了,青蛙跳来了,他们一个个都不能帮自己,棉花姑娘的心情又会怎样?三次同样的请求,王老师用适当的方法引导,让学生悟出“高兴——失望——痛苦、急切”等不同的感受。通过对课文充分的朗读,将语言逐渐吸收内化了。

整堂课中最出彩的是王老师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王老师创设了一个环节,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七星瓢虫向棉花姑娘介绍自己的外形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在介绍过程中感悟语言,感悟情感,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如此灵动又高效的课堂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王老师课堂上萌芽破土的力量、拔节成长的执着和激情绽放的声音……

《棉花姑娘》评课稿6

今天,我要评课的内容是罗**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那么先来简单地回顾下教学过程,首先罗老师基于课题,让学生认识棉花姑娘,再进行第一段的教学,把生字“蚜、盼、治”的学习落实在词语中,再落实在句子中。紧接着通过棉花姑娘和三位医生的对话,引导学生读出棉花姑娘盼望着被医治的心情,并采取演一演的活动形式加深体会。同时,在朗读中让学生了解了一些礼貌用语,最后再进行生字“只”“请”两个字的.书写。

罗老师在这堂课的整体设计上思路明确,难点突出。我听完课后,内心有几点感触,我想把它们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识字教学、朗读及指示性语言、写字。

一、识字教学

1. 首先我们来看看罗老师这节课在识字上下的功夫,一开始抓住姑娘进行形声字教学,再利用加一加等方法识记盼望、蚜虫、治病等词,另外,罗老师的识字教学,重在结合语境识记。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节课罗老师做到了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罗老师扎实地教授生字让我想起来《易经》里有一句话:蒙以养正,圣功也。周一贯老先生的解释是小孩子一上学应先培养他端正的品行,让他正心、正德、正见、正行,为孩子奠定一生勤学敬业、和平处事、幸福成功的基础,这就是最神圣的功德。因此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孩子母语的启蒙,是小孩子养正的重要一步,而汉字又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我们要把识字教扎实了。

2、在20xx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放大这么一句话: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课标中将以前的还应考虑改成特别关注,在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信息,那就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低段语文教学要凸显出汉字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虽然部分字已经音变义变,但是大部分的字还是能够顽强地凸显其表意的特征,通过字形,分析并理解字义。正如黄亢美老师倡导的字理教学,就是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阅读课依据字理进行析解词语和品味词语,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凸显汉字文化的魅力。

透过字理教学,让生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画面,尽量做到生字教学既有浅出更有深入。去年我们学校有参与的我爱学习这个活动,透过字理教学有助于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生字,提高生字识记效率,减少生字回生现象,也符合“人人过关”这个理念。在这堂课中,罗老师在教学生字 “盼” 的时候,提问这个字和什么有关,透过字理,形声字,从目,分声。本义指眼睛黑白分明,目美。引申为看、想望的意思,编了个顺口溜:用眼看,分分秒秒地看着。因此也了解了字义:棉花姑娘是多么期待呀,多么盼望了。

二、朗读及指示性语言

1.朗朗乾坤,朗朗读书声,提升朗读的底气,低年级的孩子具有乐唱喜欢读的年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我爱学习期末测评中,从我们学校的实际中,喜欢口头测评的人多于喜欢纸笔测评的。罗老师这堂课中,重在扎实地掌握三位医生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在个别读、自由读、师生配合读、演一演地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能尽情地参与到朗读中,在读中慢慢体会“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多种形式的读已经有了,那么如何在正确朗读基础上,在流利、有感情地表达出来。

2.罗教师的一些明确的指示性语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尽量照顾全员,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其中比如:如果你读好了对着老师笑一笑,如果你划好了就坐端正告诉老师,尽量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准备好的小朋友用立正的姿势告诉我,再比如说举手,让没有发过言的孩子摇摇手,比方说,有的孩子上来回答过问题了,坐下面的同学没机会上来,如果你和他答案是一样的,可以笑眯眯地看着他。这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性语言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

三、写字

打好习字书写的根脚,周一贯老师说:“写字不仅关系到巩固汉字,而且练写的过程也是学习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正如一句古话:心正则笔正,我们更是要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罗老师对孩子们写字姿势,以及书写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字有一些写字儿歌,如果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增加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识记的兴趣。

说到这儿,回想起此次活动的,想起两个基本理念,我们听评课是基于研究、为了改进。“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愿做一个耕别人的园也荒不了自家的园的语文老师。”

以上我的发言较为简陋,不当之处,多给宝贵意见,谢谢您!

《棉花姑娘》评课稿7

在《棉花姑娘》一课中,执教老师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补充恰到好处,环节的设置为教学增色不少。

例如,在引入课题后,老师在“棉花姑娘为什么会生病”的问题后适时补充了一段蚜虫的自我介绍的录音。通过蚜虫的自我介绍,小朋友们清楚地了解了蚜虫对植物的危害,以及棉花姑娘处境的危险和痛苦。所以在老师“你觉得蚜虫怎么样”的问题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出了对蚜虫的痛恨和对棉花姑娘的忧虑。这为课文后面的教学做情感上的铺垫。

再如,当教学到“七星瓢虫”时,老师在课文内容基础上又补充了三句介绍七星瓢虫的话,并请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二句,介绍介绍。这样做,既能使学生对七星瓢虫这种益虫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有条理的说话,可谓一举两得。

查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一课十分关注内容结构的整体性。课一开始,媒体上雪白雪白的、笑盈盈的棉花姑娘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话峰一转“就在前不久的它可不是这样的。”指出了主要矛盾,“棉花姑娘怎么会生病的?”成了学生学习的动机。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一段蚜虫的自述既补充了学生知识上的空白更激发了学生对棉花姑娘的同情和对蚜虫的厌恶,使学生仿佛身在其中,为后来的朗读指导奠定了感情基础。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通过自由读文,很容易的找到了几位医生说的话,并从中明白了各位医生的专长,解决了课文的难点。查老师十分关注教材的细节。引导学生从棉花姑娘三次说话时的感情变化入手读好句子,并用朗读体会医生们帮不上忙时心中的愧疚之情。老师的范读,学生的个别读,师生间的对读,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加深理解、深化感情,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课文的情意目标。

《棉花姑娘》评课稿8

听了廖饶萍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这堂课,给人感觉非常轻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生关系和谐。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而且能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他们各自帮助的对象,使教学目标得以很好地落实。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亮点:

 一、把握教学主线,激发阅读兴趣

根据文本内容,教师抓住“为棉花姑娘治病”这一教学主线,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生动而富于变化的教学手段,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注重整体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以课文中的棉花姑娘怎么了,引发学生对“棉花姑娘生病原因”的探究;以“蚜虫的介绍”引入课文第1 小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可恶蚜虫的痛恨,对“棉花姑娘盼望有人来为自己治病”急切心情的领会;以生动的图画引发学生对“病中的棉花姑娘请了哪些医生来为自己治病” 这一问题的关注;又以棉花姑娘和燕子、啄木鸟、青蛙对话的朗读指导和分角色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棉花姑娘的焦急与痛楚,以及燕子、青蛙和啄木鸟的歉疚与无奈,从而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他们各自帮助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体感强。

 二、重视朗读教学,体现以读为本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等方面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这节课中,老师重视开展朗读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和热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读,大量地读,以各种形式去读,还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在读中积累文中的语言文字。朗读的方式也是多样性的,有范读、表演读等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就是低年级孩子的课堂,充满童趣天真,老师的描述语言也特别童趣,很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个人觉得不足的地方:

1.教师点评时有些过于随意。指导学生朗读感叹句时,讲述得不是很清楚。

2.课件可以制作得更加精美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帮助。

《棉花姑娘》评课稿9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在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潘老师在执教本课时,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打破传统教学教师主导的地位,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在情感方面和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倪老师努力做到了,课的开始,潘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对学生说:“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叫叫她?”学生很兴奋,在跟“棉花姑娘”打招呼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了“棉花”“姑娘”中后一个音应该是轻声,并且发现“姑娘”中两个字偏旁一样等等。在书写生字“只”“星”时,潘老师也让孩子自己观察发现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学生书写时就更能把字主动写端正漂亮。总之,教学中,潘老师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重识字教学,形式多样

我们知道,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头戏”。潘老师在这堂课上重视识字教学,并且形式多样。如:看图识字,分别出示棉花图、啄木鸟图、七星瓢虫图、蚜虫图,学习了“棉花”、“啄木鸟”、“斑点”、“蚜虫”,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图片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学习“盼”时, 先男女生读,再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来记住这个字,在讲“治”时,还让学生了解了“治“这个字的演变过程。还让学生给它们找朋友,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量。在熟读生字词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巩固环节,在教学“斑”时,潘老师还让学生去找找哪个字跟“斑”很像,学生很快发现“班”与“斑”同音不同字。这些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不仅学生愿意去学,而且能让学生巧妙识字,学生能“趣中学”、“乐中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规律。

三、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多读少讲。教材中那些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美文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设了情境。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培养他们的再造想象能力。潘老师在教学第一段时让学生都来当当棉花姑娘,现在,这些可恶的蚜虫正在咬着你呢!棉花姑娘,你会怎么说呀?学生在融入自己情感的同时大胆地发挥了想象,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语文学习尽头也更足了。

四、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潘老师在教学第六段时,先让学生看图说话:(课件出示长得漂亮的棉花姑娘)后来,棉花姑娘的病好了。你觉得棉花姑娘变得怎么样了?让学生欣赏棉花的美,顺势出示句子: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它咧开嘴笑啦。抓住“碧绿碧绿、雪白雪白”,让学生读出颜色之美。抓住“咧开嘴笑啦”,读出笑容美。

《棉花姑娘》评课稿10

听了董老师的的课,最大的感触就是老师能以饱满的热情融入课文,带领学生去感受课文,老师的激情与耐心让我佩服。

1、在这节课的设计上,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这一教学是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如:说说在生活中那些东西是用棉花做的;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根据生活经验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意思,并且拓展开来,“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还是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等环节都在调动学生学习要与生活联系。

2、体验教学的形式多样。本节课体验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谈自己的亲身经验,有想像体验的,有表演体验的,也有学习经验的等。

3、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体验。一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相对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非常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对话交流和表现,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体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

在这一节课上,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注重生活体验,是对某些特殊天赋发展的肯定,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前提条件。

《棉花姑娘》评课稿11

周三下午,潘老师带着一(3)班的孩子一起学习了课文《棉花姑娘》。课文是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低段的教学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潘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认字,学生体验情感,指导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这一堂课上得非常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堂轻松、活泼,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音频、多媒体课件等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以自己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学。在学习课文时适时地利用精美的课件,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识字方式多样、有效。在教学生字上有侧重点,并不是面面俱到。潘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并有记字方法的反馈,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啄 ”字的教学中,结合图片和字理,一下就能记住为什么是口字旁。

三、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潘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读文,使学生积累了规范而又富文采的语言,又能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整堂课,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分别用了学生自由读,在指导重点段落时又进行男女生对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帮助学生体会请别人帮忙那种请求的语气。表演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以情导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学生在课上很愿意朗读,就逐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触摸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学语文是快乐的,在潘老师上的这堂一年级语文课上,我相信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一快乐。同时,多种合作的形式,体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配合,课堂气氛融洽。整节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确是一堂好课。

《棉花姑娘》评课稿12

理念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理念的外显。在新课程的脚步声中,我们正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我们正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最近,一直在看有关教育类的书籍。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如何能简简单单教语文,并且能焕发语文独有的魅力色彩。这次听了廖老师的课,我得到了许多启发。《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以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本文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两课时,前面一部分棉花姑娘的求助与后来得到蚜虫的帮助分为两课时。此次汪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是前半部分,整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规范。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有特色。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汪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课题“棉花姑娘”,“棉花”应该读轻声,“姑娘”的读音指导,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形象地字形分析,给“盼”找找朋友,“斑”与熟字“班”地比较等教学丝丝紧扣,虽说是认读字,蛋学生也写得非常扎实。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注重情境创设学习。

“以人为本”,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如:第一自然段中对“盼望”一词的处理,老师先让学生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再进行角色变换:小朋友,你们就是棉花姑娘,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图片)在吸取你们的营养,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痛苦的心情,进而产生理解“盼望”医生来治病。使学生进入文本,为下面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2——4自然段的处理,这三小节结构相似,传统的方法对教材的处理是精讲第2自然段,3、4自然段段让学生自学。而老师对教材处理有独到之处,实现了“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在创设的情境中,师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不是你问我答,也不是你说我做,而是有机的、自然的、协调的,更是融洽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有一种节节深入,环环相扣的层次感,一种抑扬交错,张弛有度的节奏感。先是情感诱导:1、棉花姑娘,在你最难受,最痛苦的时候看到燕子来了,你心里怎么想?为什么?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2、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说——听了棉花姑娘的话,知道为什么不帮了吗?3、青蛙捉虫本领顶呱呱,你看,它跳来了,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还会带着怎样的心情请求?三次同样的请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引导,让学生悟出不同的感受。(高兴——失望——痛苦、急切),这样的朗读指导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是绿色、自主、和谐的课堂。总之,这一堂课上得非常成功,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三维性。

《棉花姑娘》评课稿13

听完黄xx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一课,我受益匪浅!《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此次林老师向我们展示的这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我觉得,林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林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如课题中“棉花”和“姑娘”应读轻声的教学,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学丝丝紧扣,学生学得非常扎实。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识字体现在随着文本的深入逐一进行:如“姑娘”、“啄”、“蚜虫”、“盼”、“治”等生字的教学。研读完课文之后,再集中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以多种形式,巩固了对生字的掌握。

二、注重情境创设,关注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去体味文中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读教学中,林老师十分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进行情感体验。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医生来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这三位动物朋友虽然很想为棉花姑娘治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份无奈与遗憾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份内心的体验转换角色进行朗读: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现在最想,最希望的是什么呀?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着急的心情。

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读起来感情十分投入。通过朗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于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者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如在出示蚜虫的图片时一并录音介绍有关蚜虫的知识,使学生对蚜虫有更多地了解。介绍七星瓢虫的时候,以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以七星瓢虫的身份向棉花姑娘作自我介绍。然后拓展介绍了其它许多种瓢虫,明确了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使学生对瓢虫家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仔细听的习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四、评价语言丰富而具有激励性

教师到位的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可以把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深层次的境界。林老师在这节课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她语言的魅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她的评价语言又是那样的贴切,自然,丝毫没有脱离课文的语言环境。如:“谢谢你告诉我这个好方法!”“你真聪明!”“你真会读书,不仅体会到棉花姑娘的美,连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都能体会到,真了不起!”“同学们听得可认真啦!”“讲得非常棒!”“读得真好!”“笑得真美!”“真标准!”“真响亮!”等等,这样的评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鼓励,能让孩子们有很大的满足感,使他们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棉花姑娘》评课稿14

今天,我聆听了潘老师的这堂课《棉花姑娘》,可以说非常精彩、非常幽默、非常扎实。同样一节课,不同的人听会有不同的想法、看法。就像一句名言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我就来谈谈自己听完这堂课后的感受。潘老师在这堂课的整体设计上思路明确,难点突出,以棉花姑娘生病了,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为感情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中出现了很多亮点。我就抓以下几点来谈谈:

一、把握教学主线,激发学习兴趣

据文本内容,教师抓住“为棉花姑娘治病”这一教学主线,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生动而富于变化的教学手段,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注重整体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

例如:以田野里棉花丰收的情景和棉花姑娘生病的画面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棉花姑娘生病原因”的探究;接着是对蚜虫的一种介绍,激发学生对可恶蚜虫的痛恨,对“棉花姑娘盼望有人来为自己治病”急切心情的领会;最后以对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和对全文的总结归纳,使学生懂得燕子只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捉树上的害虫,青蛙只捉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之所以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是因为七星瓢虫只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从而懂得“动物各有各的本领”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体感强。

二、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潘老师在教学“治”这个生字时,她出示了甲骨文,说明是以前发大水大家建筑土台,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个“台”字。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三、教学评价丰富

1、课堂上潘老师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喜欢潘老师的轻松幽默和有效的评价,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总的来说,潘老师的这节课是扎实、高效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简单、快乐。

《棉花姑娘》评课稿15

听完潘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一课,我受益匪浅!《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潘老师向我们展示的这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潘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规范,教态自然大方,教学基本功扎实,完全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我觉得,潘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潘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如课题中“棉花”和“姑娘”应读轻声的教学,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并让男生喊喊女生,女生来回答等等,教学“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学丝丝紧扣,学生学得非常扎实。

在书写生字“星”时,潘老师也让孩子自己观察发现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学生书写时就更能把字主动写端正漂亮。总之,教学中,潘老师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注重情境创设,关注情感体验

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渗透着作者的一定的情感和态度,要使学生真正能理解和体会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去体味文中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读教学中,潘老师十分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进行情感体验。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医生来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这三位动物朋友虽然很想为棉花姑娘治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份无奈与遗憾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份内心的体验转换角色进行朗读: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现在最想,最希望的是什么呀?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着急的心情。

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读起来感情十分投入。通过朗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于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如在出示蚜虫的图片时,录音介绍有关蚜虫的知识,使学生对蚜虫有更多地了解,并理解这是一只可恶的蚜虫,学生朗读这几话是就会带着可恶的表情来读。

四、评价语言丰富而具有激励性

教师到位的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可以把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深层次的境界。潘老师在这节课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她语言的魅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她的评价语言又是那样的贴切,自然,丝毫没有脱离课文的语言环境。如:“谢谢你告诉我这个好方法!”“你真聪明!”“你真会读书,不仅体会到棉花姑娘的美,连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都能体会到,真了不起!”“同学们听得可认真啦!”“讲得非常棒!”“读得真好!”“笑得真美!”“真标准!”“真响亮!”等等,这样的评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鼓励,能让孩子们有很大的满足感,使他们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五、注重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篇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评课稿

一、能经历图形抽象的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几何教学的核心词, 它包括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许教师让学生从校园中找图形, 完成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抽象。这样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来源以及研究图形的背景, 进而理解数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的抽象性。建议:多给学生时间, 让学生充分观察实物并抽象出图形。

二、能经历分类与思考的过程, 感悟数学思想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图形分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对图形进行比较、概括, 从而深入体会图形的特征。纵观本节课有四次分类活动:第一次, 找出画出的图形, 并说出它的名称。这是简单的分类。第二次,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找出它们的本质的联系和区别, 这个地方引起争执, 教师应顺着学生的争执, 创设矛盾, 引起冲突, 既然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不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怎么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呢?这样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找到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只要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对边都平行, 符合条件, 只不过很特殊, 特殊在哪儿?四个角都是直角, 通过分类、辨析, 越来越清。第三次, 让学生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教师上课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言, 如, 有一个学生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是梯形。应该及时纠正。第四次, 练习设计, 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分类标准, 最好让学生在练习本做一遍。再让学生汇报。分类标准不一样, 结果不一样, 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

三、能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靠教师讲是行不通的, 必须以学生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于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作用尤为明显。因此, 在这节课中,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了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的活动。

1.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活动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平行四边形, 在小组里用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移一移的方法, 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画一画或量一量) 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在“操作”活动中, 深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创设了自主思考的机会

教师在创设研究四边形关系时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我们认识了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 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那你们能不能用喜欢的数学符号语言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学生动手设计) ”并在活动中积累了经验。

篇4:姑娘、棉花和数据

其实,从19 世纪50 年代的肯尼迪开始,每一届办公室主任都想把临时的普查办公室升级为一个常设机构。民间的统计团体也长期在国会游说,包括沃克,他在离开普查系统之后,还担任美国统计协会的主席,他也主张,普查范围应该不断扩大、升级为永久性机构,这样有助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但历届国会均拒绝了升级,总统不支持的理由也很明确,普查工作每10年才一次,公务员队伍应该尽量精简。

1899年3月,为了筹备世纪之交的新普查,梅里亚姆被任命为普查办公室主任。梅里亚姆是一名资深政客,曾担任明尼苏达州州长,但却毫无统计工作经验,这一任命曾引起普查系统的强烈批评和反对。

但历史常常和人类开玩笑:正是在这位外行的领导下,普查人实现了半个多世纪的梦想,普查办公室成功升级为常设机构!

姑娘的力量

这位外行走的也是“偏门”。要说原因,和霍尔瑞斯发明的自动打孔机有关。

那时候,在数据分析开始之前,必须把几千万张问卷先转变为打了孔的卡片。因为霍尔瑞斯发明的自动打孔机,打孔工作已经成为女性的专利。梅里亚姆因此雇用了几千名卡片打孔员,清一色都是年轻的姑娘。她们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像云彩一样,在联邦政府的办公大楼里穿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年轻,姑娘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想留在首都华盛顿结婚生子。梅里亚姆在国会、政府频繁组织联谊活动,于是,姑娘们和议员、公务员们打成了一片。在她们的强力攻势下,国会议员在不知不觉中被争取了过来。美国的人口学之父、著名的威尔科斯教授在谈到这段往事时说:“在处理和国会的关系上,梅里亚姆十分聪明,这些姑娘令人眼花缭乱。普查局之所以能成为永久性的常设机构,和统计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仅仅是因为有人想把姑娘们留在华盛顿。”

姑娘们“攻陷”了国会,但任何一个法案的通过,还需要总统点头。恰恰这时候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非常重视数据,而且就在议员们消受了艳福、改变了立场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小事,让罗斯福看到了小数据的大力量。

棉花也疯狂

1793 年轧棉机的发明,激活了正在萎缩的奴隶制,棉花种植业从此兴起,并成为美国的重要经济支柱,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1899年,美国共产棉花900万担,其中3/4 用于出口。但接下来的几年,英国的纺织业不景气,导致棉花价格大幅波动,不少棉农破产。罗斯福总统因此急需数据,他要求统计一年当中各个时段的棉花产量,以便根据价格变化进行调控。

每一年的棉花产量,农业部都会统计,来年的产量他们也会预测,但这次罗斯福总统要的,是一年内各个时段的实时数据。农业部左拼右凑,还是束手无策,拿不出可靠的数据。

这时候,普查办公室一个部门主管诺思灵机一动。他提出,在刚刚完成的工业普查中,已经掌握了全国各地轧棉机的分布和数量,每一朵棉花都要通过轧棉机去籽。因此,通过轧棉机的轧棉记录,我们就可以准确地计算不同时间节点上的棉花产量。诺思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全国3万台轧棉机上建立了统计报告制度,每月统计两次,从而获得了棉花产量的准确数据。这个数据精细到半个月,罗斯福总统大感欣慰,于是同意普查办公室升级为永久性的常设机构。

1902年3月,在经历了100多年的波折起伏之后,美国联邦政府终于在内务部成立了普查局。一年后,普查局和劳工统计局一起并入商务劳工部(DCL)。因为棉花统计的功劳,诺思晋升为普查局局长。

人口普查局和劳工统计局堪称美国统计工作的中枢和主干,美国政府后来的很多统计部门,例如交通统计部、能源统计部、卫生统计部大多是在这两个部门的基础上分化而来的。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全社会的数据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对比和汇总,即使计算得再准确,也没有什么意义。1901年,美国还建立了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推进各类标准在社会中的建立和应用。劳工统计局、普查局、标准局与1863年成立的农业统计局并驾齐驱,标志着美国国家统计机构的健全和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棉花统计过程中,开始出现商业隐私的争议。普查局最初以县为单位,公开发布各地的棉花产量,以供各级政府、商业组织和个体农户参考。但对于一个小县,如果只有两三台轧棉机,公布其总数,则意味着各台轧棉机的机主就能推算出其他轧棉机的产量,这相当于商业机密的变相泄露,因此引起了一些地方的抗议。普查局很快修改了规定,规定一个郡县的轧棉机如果不超过三台,其数据必须合并在其他郡县中,不予单独发布。这也表明,美国社会的隐私意识在逐步成熟。

到1910年,第27任总统塔夫脱首次为普查发表了专门的总统声明,向大众公开保证政府不会滥用普查信息和数据。他在声明中说:

“普查的唯一目标是获得我们国家人口和资源的总体信息,我们要求每个人都回答问卷,是为了保证能够编撰细致的统计信息。普查和纳税、军队服役、强制入学、移民管理以及任何国家、州和地方层面的执法工作没有任何关系,任何人都不会因为提供这些信息而受到伤害,没有任何必要担心我们会公开个人情况及事务的数据。我们会对信息提供人的权益进行合理保护,每个工作人员都禁止泄露任何信息,违反规定必受重罚。”

棉花,又一次改变了美国历史。

数据安全浮出水面

除了隐私意识的成熟,在棉花的统计和预测中,数据安全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上文提到,农业统计局每个月都要发布统计报告,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对下个月各种农作物产量的预测。这些数据会影响全国很多商品的供求关系,甚至左右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和成交量的多少。因此,这份报告在发布之前,被视为机密。1903年,农业部总统计师海德成立了一个三人小组,专门负责对全国各种农作物的产量进行预测。每月正式发布数据的当天,三人小组就会召开会议,共同确定各项数据的大小,然后在同一时间提供给所有的新闻媒体。

1903年12月,罗斯福给农业部部长写信,说他收到多起投诉,有人提前知道了棉花的产量数据,并利用它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进行内线交易。这意味着数据泄密。海德立刻修改了数据讨论和发布的过程:他把会议地点定在了一个与外界通信隔绝的房间,并规定在完成数据预测的工作之后,三人小组的成员也必须待在会议室,直到数据正式对外发布之后才能离开。

海德认为这万无一失,他也向部长拍胸膛保证,但罗斯福总统还是继续接到投诉。

泄密者确实是三人小组中的一名成员,他是助理统计师霍姆斯。霍姆斯把数据泄露给了华尔街一位棉花投机商赖柏。在被要求不能离开会议室之后,他跟赖柏约定,用会议室百叶窗的窗帘作为信号:当窗帘拉到一半,就是约定的棉花产量,窗帘最后停在不同的位置,就表示不同的产量。

海德百思不得其解,但他最终还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挖出了“内鬼”。

一天,在所有的数据汇总、预测完成后,他在最后一分钟提出要紧急修改,但这时候,霍姆斯的信号已经发出,得到错误信号的赖柏在当天的交易中损失了25000 美元。巨亏之下,赖柏愤愤不平,他在交易现场公开指责有人“篡改”了数据,这当然也暴露了他提前知道数据这一事实。在后续的调查当中,赖柏供出了霍姆斯。

令人尴尬的是,虽然霍姆斯对其阴谋供认不讳,但当时却找不到一部法律能给他定罪。因为无法可依,农业部最后只能对霍姆斯开除了事,总统计师海德被迫引咎辞职。

面对丑闻的尴尬,罗斯福十分震怒,他责令立即立法。1909 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将公务员提前泄露相关数据的行为定为刑事犯罪。此后,农业部着力完善了数据安全机制,推出了“锁定”制度:凡是接触到敏感数据的工作人员,在数据发布前必须被隔离,数据公布以后隔离才能解除。锁定制度同时也明确规定,数据大小的最终决定权在专业统计人员手中,即使是农业部部长,也属于锁定的对象:他仅仅在数据正式发布前的15分钟,在同样封闭的情况下听取专业人员对数据的解释,以便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这个制度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也把数据的决策权牢牢地掌控在专业技术人员手里,保证了统计工作的中立性和专业性。

这种锁定制度很快在其他统计部门得到推广。例如,每届总统大选期间,“失业率”就十分敏感,甚至可以影响老总统的去留和成败,它的计算过程,都是在“锁定”的情况下由统计学家独立计算得出的,连劳工部部长也无权过问。

篇5:棉花姑娘评课稿

罗老师在这堂课的整体设计上思路明确,难点突出。我听完课后,内心有几点感触,我想把它们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识字教学、朗读及指示性语言、写字。

一、识字教学

1. 首先我们来看看罗老师这节课在识字上下的功夫,一开始抓住姑娘进行形声字教学,再利用加一加等方法识记盼望、蚜虫、治病等词,另外,罗老师的识字教学,重在结合语境识记。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节课罗老师做到了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罗老师扎实地教授生字让我想起来《易经》里有一句话:蒙以养正,圣功也。周一贯老先生的解释是小孩子一上学应先培养他端正的品行,让他正心、正德、正见、正行,为孩子奠定一生勤学敬业、和平处事、幸福成功的基础,这就是最神圣的功德。因此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孩子母语的启蒙,是小孩子养正的重要一步,而汉字又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我们要把识字教扎实了。

2、在20xx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放大这么一句话: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课标中将以前的还应考虑改成特别关注,在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信息,那就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低段语文教学要凸显出汉字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虽然部分字已经音变义变,但是大部分的字还是能够顽强地凸显其表意的特征,通过字形,分析并理解字义。正如黄亢美老师倡导的字理教学,就是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阅读课依据字理进行析解词语和品味词语,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凸显汉字文化的魅力。

透过字理教学,让生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画面,尽量做到生字教学既有浅出更有深入。去年我们学校有参与的我爱学习这个活动,透过字理教学有助于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生字,提高生字识记效率,减少生字回生现象,也符合“人人过关”这个理念。在这堂课中,罗老师在教学生字 “盼” 的时候,提问这个字和什么有关,透过字理,形声字,从目,分声。本义指眼睛黑白分明,目美。引申为看、想望的意思,编了个顺口溜:用眼看,分分秒秒地看着。因此也了解了字义:棉花姑娘是多么期待呀,多么盼望了。

二、朗读及指示性语言

1.朗朗乾坤,朗朗读书声,提升朗读的底气,低年级的孩子具有乐唱喜欢读的年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我爱学习期末测评中,从我们学校的实际中,喜欢口头测评的人多于喜欢纸笔测评的。罗老师这堂课中,重在扎实地掌握三位医生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在个别读、自由读、师生配合读、演一演地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能尽情地参与到朗读中,在读中慢慢体会“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多种形式的读已经有了,那么如何在正确朗读基础上,在流利、有感情地表达出来。

2.罗教师的一些明确的指示性语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尽量照顾全员,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其中比如:如果你读好了对着老师笑一笑,如果你划好了就坐端正告诉老师,尽量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准备好的小朋友用立正的姿势告诉我,再比如说举手,让没有发过言的孩子摇摇手,比方说,有的孩子上来回答过问题了,坐下面的同学没机会上来,如果你和他答案是一样的,可以笑眯眯地看着他。这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性语言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

三、写字

打好习字书写的根脚,周一贯老师说:“写字不仅关系到巩固汉字,而且练写的过程也是学习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正如一句古话:心正则笔正,我们更是要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罗老师对孩子们写字姿势,以及书写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字有一些写字儿歌,如果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增加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识记的兴趣。

说到这儿,回想起此次活动的,想起两个基本理念,我们听评课是基于研究、为了改进。“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愿做一个耕别人的园也荒不了自家的园的语文老师。”

篇6:棉花姑娘评课稿

一、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打破传统教学教师主导的地位,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在情感方面和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倪老师努力做到了,课的开始,潘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对学生说:“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叫叫她?”学生很兴奋,在跟“棉花姑娘”打招呼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了“棉花”“姑娘”中后一个音应该是轻声,并且发现“姑娘”中两个字偏旁一样等等。在书写生字“只”“星”时,潘老师也让孩子自己观察发现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学生书写时就更能把字主动写端正漂亮。总之,教学中,潘老师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重识字教学,形式多样

我们知道,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头戏”。潘老师在这堂课上重视识字教学,并且形式多样。如:看图识字,分别出示棉花图、啄木鸟图、七星瓢虫图、蚜虫图,学习了“棉花”、“啄木鸟”、“斑点”、“蚜虫”,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图片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学习“盼”时, 先男女生读,再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来记住这个字,在讲“治”时,还让学生了解了“治“这个字的演变过程。还让学生给它们找朋友,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量。在熟读生字词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巩固环节,在教学“斑”时,潘老师还让学生去找找哪个字跟“斑”很像,学生很快发现“班”与“斑”同音不同字。这些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不仅学生愿意去学,而且能让学生巧妙识字,学生能“趣中学”、“乐中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规律。

三、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多读少讲。教材中那些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美文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设了情境。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培养他们的再造想象能力。潘老师在教学第一段时让学生都来当当棉花姑娘,现在,这些可恶的蚜虫正在咬着你呢!棉花姑娘,你会怎么说呀?学生在融入自己情感的同时大胆地发挥了想象,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语文学习尽头也更足了。

四、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

上一篇:保险与个人理财下一篇:农村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