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布运销管理论文

2022-04-20

平遥地处山西中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平遥古城成为古代中国通向大西北的商贸要道。金、元、明、清各代,从京城通往秦陇的京陕驿道,由下东门进入平遥古城,穿过东西大街,出下西门,往晋南,渡黄河,达西安,形成重要的南北商道。平遥商人沿京陕驿道北上,经太原、固关、雁门关、杀虎口,进入蒙古草原,到达包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棉花棉布运销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棉花棉布运销管理论文 篇1:

加强调控 稳定市场 切实做好2008年度棉花工作

一、2007年度棉花工作简要回顾

(一)保持总量平衡,满足纺织需要

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2007年度我国纺织生产、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度全国纱产量2115万吨,同比增长11%,增速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纺织品服装出口1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同比下降9.3个百分点。在纺织生产和出口增长的带动下,棉花需求比上年度有所增加,但增长势头减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8880万亩,棉花产量762万吨,为历史最高产量。根据新疆棉铁路运输实际发运情况看,新疆棉花实际产量比原公布产量多出40万吨左右,据此测算全国棉花实际产量8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7万吨。2007年度累计进口棉花244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6万吨。基本满足了纺织用棉需要。

(二)稳定棉花市场,促进棉农增收

各地政府和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棉花收购工作,引导棉花企业积极入市、理性经营。工商、质监等部门严格加强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督,严格查处棉花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棉花流通秩序较好,棉花质量基本稳定。农发行积极发放棉花收购贷款,保障棉花收购资金需要。有关部门把握进口配额发放节奏,进口棉数量每月基本保持在20万吨左右。在2007年度国际市场棉价整体上涨、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棉价保持了基本稳定。年度国内市场标准级棉花销售价格平均约为13700元/吨,同比上涨3%。而同期国际市场棉价上涨23%。2007年度棉花收购价格高于上年,棉农收入明显增加。据全国物价系统成本调查统计,2007年度棉农皮棉出售均价655元/担,同比增长8%;棉花现金收益945元/亩,同比增长13.5%。

(三)加快新疆棉调运,缓解新疆棉运销难

受紧缩银根政策等影响,2007年度纺织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普遍压缩原料库存,棉花大多是随用随买。棉花企业商业库存增加,销售压力加大,国产棉销售慢于去年,加上今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对铁路运输的影响,新疆棉一度出现运销困难。为此,今年6月以来国家增加新疆棉花铁路运力,对新疆棉出疆移库给予400元,吨的补贴,促进新疆棉移库到内地。据铁路部门统计,2007年度共发运新疆棉293万吨,比上年度多运23.6万吨,除疆内纺织自用外,当年度新疆棉已基本上运了出来。为加快新疆棉销售,8月下旬以来,国家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公开竞价收储2007年度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新疆棉(共成交8万吨),促进了新疆棉的销售。新疆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也加大力度,督促棉花企业加强市场营销,积极移库销售。

(四)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质检改革

各地各有关部门继续贯彻国务院确定的“一放(放开收购)、二分(储备与经营分开、社企分开)、三加强(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管理、加强质量监督)、走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改革方针,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棉花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期货和现货交易市场发展良好。棉花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竞争中优化组合,棉花产业化经营在探索中发展,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壮大。棉花质检改革进展加快。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要求,目前已有1094家棉花加工企业完成了技术改造,比上年度增加563家,形成大包棉花加工能力590万吨左右。开展仪器化公证检验服务的公证检验承检机构81家,形成仪器化检验能力430万吨左右。2007年度全国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大包棉花166万吨,超过上年度检验量的2倍。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棉花加工企业数量过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部分加工企业对棉花质检改革存在观望心理,更新改造不积极,改革地区间进展不平衡。二是棉花质量仍存在隐患,混等混级收购加工棉花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纺织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三分之二的纺织企业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四是部分产棉区棉花的统计数据与实际产量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给总量平衡、安排进口配额和组织铁路运输带来一定困难。

二、2008年度棉花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棉花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658万亩,同比减少2.5%。各级农业部门重视棉花生产,推广棉花良种,促进科技兴棉,大部分主产棉区棉花长势良好。如近期气候正常,预计单产同比增加,全国棉花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受今年年中主产棉区气温偏低影响,棉花大量上市时间比常年推迟半个月左右。

(二)棉花需求量略有增长

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去年以来我国纺织生产和出口由快速增长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增速明显放缓。预计2008年度,纺织业仍将面临人民币升值、资金紧张和成本上升压力等问题,纺织生产和出口增速可能会放缓,对棉花的需求量的增长也会减弱一些。这样,棉花产需之间缺口不会再大幅度扩大,但考虑到纺织行业将继续增长,因此新年度棉花需求量仍将会有所增长。

(三)国际市场棉花资源趋紧

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最新预测,2008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491万吨,同比减少137万吨;消费量2635万吨,同比减少32万吨;期初库存1210万吨,同比减少31万吨;国际市场棉花供求趋紧,国际棉价总体上将在高位运行,但受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和其它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国际棉价波动将进一步加剧,对国内纺织用棉企业利用国际资源带来较大困难。

(四)棉花工作中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棉花收购资金趋紧。受从紧货币政策及棉花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今年投入到棉花收购的商业银行贷款、企业自筹资金及纺织企业预付款可能大幅减少。

二是收购初期可能出现观望、僵持局面。受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棉花种植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棉农对今年棉花收购价格的期望值较高;纺织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消化高价棉难度较大;近两年棉花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收购会比较谨慎。可能在棉花收购初期出现棉农惜售、企业观望的局面。

三是稳定棉花生产的压力较大。受纺织行业困难影响,近期棉花价格持续走低,目前国内市场棉价比7月下旬每吨已经下跌了近千元。由于棉花生产成本增加,而新棉收购价格难以达到农民的期望值,会挫伤棉农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稳定棉花生产。

三、切实做好2008年度棉花工作

(一)引导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新棉

要加强政策引导,客观宣传我国

棉花产销形势,要看到我国棉花产需总体上存在较大缺口,国产棉花销售市场广阔。要引导棉花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棉农积极交售棉花,购销双方合理确定棉花收购价格,既要保护各方利益,又要规避市场风险。纺织企业要加速资金周转,积极采购新棉,保持合理的棉花库存。中国棉花协会、纺织工业协会要加强相关的信息服务和宣传引导工作。

(二)确保收购资金供应

各级农业发展银行要认真研究新年度棉花收购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发挥棉花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全力做好棉花收购资金供应工作。在严格执行贷款上线和贷款风险控制线、切实防范贷款风险的前提下,提前制定棉花收购资金供应预案。统筹考虑各地棉花产量和贷款企业加工能力,合理布局收购资金供应点,防止出现区域性收购资金供应上的空白点。对于个别地区可能出现的收购主体缺失的情况,通过组织有实力的企业直接设点或委托收购解决当地棉农卖棉问题。要足额安排信贷规模,加强与人民银行沟通,确保现金供应,支持贷款企业及时足额兑付棉农售棉款。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棉花收购信贷业务,增加棉花收购资金供应渠道。在主要产棉区,各商业银行应保持一定的棉花收购贷款规模,贷款规模在年度之间要保持相对稳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棉花收购资金供应问题,千方百计督促和帮助收购企业筹措资金,防止出现“打白条”。

(三)加强棉花宏观调控

要充分运用好储备、进出口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维护棉花市场的基本稳定和供需基本平衡。

一是充分发挥储备调控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棉花储备制度,适当增加储备规模,建立更加灵活的储备棉吞吐机制。有关部门已经商定,新棉大量上市后,如棉价出现过度下跌,要适时入市收储部分棉花,使新棉收购价格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保护农民种棉积极性。如年度后期棉价出现过度上涨,将安排一定数量的储备棉在市场抛售,保证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二是调控好棉花进口。进口棉花既是解决我国棉花资源短缺的需要,也是调控棉花市场的有效手段,要在准确分析我国棉花产需形势和国际棉花市场变化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国内棉花销售进展情况、纺织企业用棉配比需要等因素,合理确定进口的时机和数量,把握好进口节奏,从而保证国产棉花销售,维护国内棉花市场价格稳定,保护棉农利益。

三是组织协调好新疆棉运销。要引导新疆棉花企业强化市场和竞争意识,充分利用出疆棉移库补贴政策,加快棉花销售和向内地移库的进度。铁路等部门要组织好新疆棉外运,增加棉花出疆运力,满足销售和移库需要。

四是完善棉花产需统计。要改进和完善棉花生产统计,提高棉花消费统计的质量,建立信息会商机制,规范信息发布,为宏观调控和生产经营服务。

(四)加强棉花市场和质量监管

各地要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进一步完善棉花加工准入和退出机制,取缔未经批准的棉花交易市场和地下市场,防止加工能力的盲目扩张。坚决取缔小轧花机、土打包机等非法加工设备,严厉打击无证无照加工行为。要认真实行棉花收购加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规范棉花交易行为,对销售、购买非法加工棉花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促使无证加工企业真正退出市场。要依法加强棉花质量检查,加强收购加工环节质量监督管理,打击棉花掺杂使假等质量违法行为。引导棉农继续对棉花实行“四分”(分摘、分晒、分存、分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避免混等混级。广大棉农及收购加工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危害性的认识,在采摘和收购环节使用棉布袋,在棉花加工前做好排除异性纤维工作,保证棉花质量。

(五)稳定棉花生产

稳定棉花种植面积,防止生产出现大起大落,对我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产棉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须有清醒认识,及早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要在稳步扩大优势区域棉花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继续改善棉花生产条件,加强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支持新疆发展棉花生产,提高我国棉花综合生产能力。要深入研究支持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实行棉花良种补贴政策,加快棉花优良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工作,扩大优质棉花种植规模。

(六)鼓励棉花企业做大做强

从2001年开始,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七年,棉花企业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随着棉花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涌现了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管理较规范、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棉花企业。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棉花企业“小而分散”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我们的棉花企业无论在规模、数量上,还是在管理、效益上,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外资进入中国农产品经营领域的步伐加快,国内棉花企业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变压力为动力,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国际企业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探索多种形式的棉花产业化发展路子,快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企业做强做大。

(七)缓解纺织行业困难

纺织行业是我国重要民生产业,其健康发展关系到棉花生产稳定、棉农收入增加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当前纺织行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已批准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解决纺织行业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纺织行业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棉花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四、加快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

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从2005年度起,用5年的时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通过积极组织棉花企业改造加工设备,加紧建设仪器化检验实验室,促进新体制加工检验的棉花进入市场流通,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8年度,是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行的第4年,也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改革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筹兼顾、加快推进改革。

(一)充分认识改革意义,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本项改革是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棉花加工、检验、流通领域的深刻变革,对棉花产业各环节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改革是促进棉花加工业有序发展的需要,是棉花加工企业实现升级换代、做大做强的重要机遇。新体制全面实施后,全国棉花加工企业

数量将大幅度减少,棉花装备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将得到明显提升。

其次,改革是提高纺织品竞争力的需要。棉花质量指标实行仪器化包包检验,项目全面,指标数据客观准确,有利于纺织企业科学配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改革是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的需要。改革按照配套规划实施,合理布局,有利于促进棉花市场监管工作;参加改革企业普遍实力较强,有利于金融机构择优选贷,降低风险。

第四,改革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实行新体制后,在棉包统一编码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棉花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专业监管仓储体系,有利于国家及时准确地掌握棉花数量和质量数据,为调控服务。近期,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实行棉花编码管理,发展棉花专业仓储,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实现新旧体制顺利过渡

根据《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和《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2005—2009年度为改革过渡期,允许新旧体制并存;从2010年9月份开始,棉花加工检验新体制将全面取代旧体制,小包型加工企业和小包型棉花要全部退出市场。目前,距过渡期结束还有两年时间,要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政策,促进改革顺利完成。

一是制定公布小包棉及其加工企业在过渡期后退出市场的机制和实施办法。过渡期内,国家只收储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大包棉,铁路部门优先运输大包棉,农业发展银行给改革企业优先贷款,这些措施正在执行中;过渡期结束后,停止小包棉花进入期货和电子撮合交易,铁路部门停止小包棉花运输,农业发展银行停止对小包棉加工企业提供贷款,取消小包棉加工企业的棉花加工资格。

二是研究制定棉花进入专业仓储办法。棉花专业仓储是质检改革的必要条件,符合棉花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减少交易纠纷,有利于银行加强监管、降低贷款风险。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仓储实施办法,大力发展棉花专业仓储。

三是引导纺织企业采购使用经仪器化检验的大包棉花。尽快制定新体制棉花交易结算办法,研究仪器化检验数据与棉纺产品质量的相关性,研发自动配棉系统,降低原料成本,进一步研究棉花标准,使纺织企业感受到改革的好处,提高采购大包棉花的积极性。

四是严格棉花加工业规划布局。各地要对棉花加工业更新改造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清理,剔除原纳入规划但没有改造或已破产转产的企业,支持改造意愿强又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规划布局要根据各地棉花种植区域的变化及时调整,既要方便农民售棉,又要避免棉花加工企业过于集中。

五是切实提高棉花送检率,改进配套服务。近两年,国内棉花资源偏紧,部分完成设备技术改造的企业没有把加工出的大包棉花及时、全部送检,影响了公证检验的普及率。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加工企业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公证检验。棉花设备制造企业要改进设备,做好优质服务,及时解决新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纤检机构要进一步规范仪器化检验工作程序,健全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和仪器化检验考核管理制度,提高检验能力和水平。要积极改进棉花包装捆扎材料,优化装运方式,加强棉花回潮率检测,消除棉包在装运、储存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

(摘自在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本栏目策划、编辑:李志明)

作者:张晓强

棉花棉布运销管理论文 篇2:

平遥与西北草原“丝绸之路”

平遥地处山西中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平遥古城成为古代中国通向大西北的商贸要道。金、元、明、清各代,从京城通往秦陇的京陕驿道,由下东门进入平遥古城,穿过东西大街,出下西门,往晋南,渡黄河,达西安,形成重要的南北商道。平遥商人沿京陕驿道北上,经太原、固关、雁门关、杀虎口,进入蒙古草原,到达包头。冀、鲁、豫等地及平遥的商人通过“冀州之门户,潞泽之咽喉”沁州,经平遥上店村、平遥古城、香乐村驿站,向西北过汾阳、离石至军渡,渡黄河,入陕西境内,经吴堡西行至绥德,由此北上到米脂、榆林,穿过鄂尔多斯草原到达包头或向西南行经横城,渡黄河到银川,至蒙古阿拉善等地,形成中国重要的东西商路。东西南北商队、货物聚集在平遥古城,浩浩荡荡,批零交易,互通有无。东西大街商铺、客栈鳞次栉比,各地客商云集留足。

平遥古城:云集南北商贾

万历《汾州府志》卷二记载:“平遥县地瘠薄,气刚劲,人多耕织少。”由于食不敷用,自古多有外出经商谋生之人,遂使平遥古城成为晋商重要发源地之一。邑人商贾之风世代相传,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

明代中叶,商贾足迹遍布全国。到清代乾、嘉年间,以平遥商帮为劲旅的晋商己称雄大江南北,平遥古城“迩来商贩云集,居奇罗珍增前数十倍”。精明的平遥人把南方的丝绸、茶叶等带回平遥,再运转陕、宁、蒙、甘等地,又把北方的皮毛、药材等经过平遥贩卖到南方,同时,将平遥牛肉、推光漆器等特产销往大江南北,甚至远在千里的迪化(今乌鲁木齐)、西亚、俄罗斯。大宗项的批发、运销、中转业务兴旺发达,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运进古城,然后发往省内外,平遥古城成为晋中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有“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

平遥票号:经略西北金融

正如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所说:“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遥为最。”平遥商业的繁荣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道光三年(1823年),平遥城内西大街首创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之后不久,票号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平遥古城兴起,并逐渐形成了在国内影响甚大的平遥、太谷、祁县三大票号行帮。先后成立的平遥票号总数达22家之多,占全国票号总数的五分之二。这些票号在平遥古城内设总号,在全国70多个城镇码头设立分号400余家,几乎垄断了全国主要的金融业务。平遥票号承揽了全国各地上至官银、税赋、军饷,下至商号店铺资金及个人私银的汇兑、存放业务,成为叱咤商界、称雄金融界的山西票号的主流,使平遥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故有“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之说。

清道光年间,日升昌票号在太原设立分号(1824年),晋商前往江南、西北、东北及国境边贸进行交易时,由日升昌票号太原票庄的专人用毛笔书写汇票内容,其笔迹同时通报日升昌票号遍布全国的51家大小票号。

天成亨票号在察哈尔、西安、三原、兰州、宁夏、肃州、迪化、自流井开设分号。咸丰年间,协同庆票号在陕西、甘肃设立分号。同治末年,百川通票号在西安、三原、宁夏设分号。光绪年间,蔚丰厚在迪化设立分号。

光绪年间,日升昌票号在西安设立分号(1879年),汇集在西安的豫、冀、察哈尔、晋、鄂、内蒙古的客商交易,汇票由西安分号专人书写,笔迹通报日升昌遍布全国的50家分号,以防泄密。松盛长票号在西安、三原开设分号。宝丰隆票号在西北自流井设分号。

赵德溥在协同庆票号兰州分号任经理,与陕甘总督谭钟等取得联系,从南方调来大宗银两,不仅解决了军饷,而且赚回了大批的银两,很快稳住了西北分庄的局面,使协同庆票号控制了西北、西南的公私汇兑业务。宣统年间,天成亨票号在兰州、凉州、甘州设立分号。

平遥商人:络绎西北烟尘

西北商贸欠发达,为有远见的平遥人带来了商机。他们开疆拓土、勇于创新,有远谋、讲信义、善经营、会管理,他们“以德为怀”,“虽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虽利而不污,利以义制,名以清修”,事业垂诸久远。

清康熙年间,平遥西赵村人董显、董应和父子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开设的源泰当铺、祥泰隆商号,很有名气;在银川开设的隆泰裕商号、广发店货栈、天成西商号、福新店商号均列为宁夏的“晋商八大商号”;在平遥开设有广裕公、广裕远等钱庄;在石咀山开设有两座当铺。

清雍正元年(1723年),董家开设的祥泰隆商号,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经营日杂、南绵(百货)、布匹等。清雍正十年(1732年),祥泰隆经营规模扩大到绸缎、牲畜、畜产品、粮食、砖茶、药材、土产等。庆泰昌布庄在西安设立分号,销售棉布、棉纱、棉花。

董应和之孙董得峰接手祥泰隆商号后,由批发零售日杂、南绵,逐步扩大到牲畜、畜产品、粮食、砖茶、药材、土产等。从批发、零售到收购、运销,从牧民的衣、食、住、行必需品到畜牧业生产资料。董得峰四子董振镛接管祥泰隆商号后,股金从8000两白银发展到20万两,还有上万头牲畜,成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这块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首富商号。

咸丰年间,曹村人杨大义在内蒙杭锦后旗购置400亩土地,经营农副产品。

同治元年,德记布庄改组为其昌德票号,兼营布匹业务,后在西安、三原设分号。

同治末年,平遥城内人赵文权在内蒙、宁夏开有商号,经营石油、皮毛、五金、烟草生意。

光绪五年(1879年),董振镛次子董翰昌在银川光华巷开设 “广发店”客栈;光绪十三年(1887年),董振镛在银川市东西大街分别开设隆泰裕分号,这两处商号获利显巨。广发店运货的骆驼多达1200多头,人员由65人增加到260余人,且在北京、天津、兰州等13个大城市设立了分庄,业务融入了全国大市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长盛蔚洋货庄在外蒙及俄国设立分庄,资本金12万两,出口丝绸、茶叶,进口皮毛、毛呢,平均年贸易额白银150万两,最多时达1800万两。大胜川洋货庄,专营从天津口岸购进的日本、东南亚乃至西欧、美国等地进口的洋马、唱盒子、自鸣钟、望远镜等各种洋货,还批零到晋西北乃至陕西、甘肃等地,成为当时平遥城内较有名的连锁店铺之一。日升昌票号在平遥南大街中段投资三间门面店铺,经营从南方运进的绸缎、茶叶等业务,很快获取效益。玉成居商号在广东、云南、浙江、陕西、山东等地均有生意。东川源商号主要业务是经营酿酒、晒醋、制粉和京广百货。远销于乡宁、汾城、临汾、新绛一带。当时,用48头骡子组成了一个驮运队,再加3辆大马车,专门运销各种商品。平遥人张中全到甘肃武威杂货店学做生意,积累资金后开设了布匹营业店,经营杂货、布匹,后扩张到金银珠宝之类。武村、七洞、堡和等村人走西口,在包头经商、定居。

1918年,董翰昌长子董枢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王爷各投资一半,合资白银3万两,开办乾锡永鸿记茶庄。1920年,日生昌兴记烟店在曲沃开办小许旱烟厂,有晒场5块,总占地面积60余亩。厂里生产的烟类有日生烟、日生定、日生皮烟、包烟、杂烟、散烟等。包烟有岐山烟、香烟、玉兰等;皮烟有大字烟、小字烟;杂烟有太平、敦厚等;散烟有散皮烟。曲沃出产的烟一般都要拉到平遥烟业批发商号批发。主要销往晋北、两口(张家口、杀虎口)、蒙古以及俄罗斯等地。每年销量在1万件以上。每件由一张席子做成一个席围子,里面装上烟叶,重约75斤。兴记烟店在铁路沿线的介休、榆次、大同、张家口、绥远、蒙古等地均有栈房。同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一带发生大旱,牧民严重缺粮,祥泰隆从全国各地调运黄米和小麦等粮食2000余万斤,帮助蒙民度过难关。到1930年,祥泰隆总资金高达银洋120余万元。商号经营有方,措施得力,得到蒙民拥护,分红每期下来,每股红利竟可达到5000两白银,祥泰隆进入鼎盛时期。1934年,平遥城内懋迁恒花布庄,经常购销于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平遥城内厚记货庄主要经营批发布料,并在西安设立批发点。新隆魁烟店设立新隆魁茶店,从天津购进原料,在平遥城内花园街处开设的茶叶加工厂进行加工,然后出售,经营上等茶叶。平遥生产的铁机棉布大量销往西路离石、柳林、碛口、陕西乃至西安。平遥的棉花种植、棉织业、布庄商等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民国年间,晋记商号经营土特产、毛皮、酒等,与陕北商人多有来往。平遥中药材远销至太原、陕北等地。

平遥商人的商业道义和晋商精神,为平遥古城创造了长达百余年的繁华和富庶,大大促进了西北商业和金融的发展,使中国商业文明增添了别样光彩。平遥人走上草原“丝绸之路”,极大地加强了口外边地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文化上的交融。平遥人到西北草原经营,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促进了口外农业的发展,使当地单一的游牧经济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农牧并举、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居之乡。平遥大批经商务工者的纷至沓来,刺激了西北草原地区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促进了文化交流、民族交融和文化融合。

棉花棉布运销管理论文 篇3:

对口援建给新疆纺织行业带来的重大机遇

新疆作为我国的棉花种植大省,纺织工业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客观的人文和环境方面的不足。利用新疆的优势和改进各方面的不足,认真把握对口援疆的历史机遇,就可实现新疆纺织工业的迅速腾飞。

As the largest area of cotton planting,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s textile industry has great advantages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therwise, there are also some objective insufficiencies in human culture human and environment. Xinjiang should t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improve all aspects of the deficiencies, and seriously grasp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counterpart aid so as to achieve the rapid growth of its textile industry.

我国纺织行业特别是棉纺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新疆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机遇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具备成为西部纺织经济强区的巨大潜力。通过建立新疆与对口援疆省市间纺织产业转移合作的长效机制,组织与援疆地区对接,搭建企业合作共赢平台,引导各地优势企业到新疆投资建设,必将极大地促进新疆纺织基地的建设步伐,推动新疆纺织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我国纺织行业产业结构现状

尽管我国纺织行业的产品结构经过近几年调整有了很大改观,但行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原料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纺织企业成本压力增大,企业效益提升乏力等因素使内地纺织产业竞争力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由中国东部向中西部及海外发展中国家的新一轮产业转移,被称为第四波产业转移浪潮。在第四波世界性产业转移浪潮中,新疆已经和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等中西部省份一起,成为独具特色的转移承接地。

二、新疆具备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

在我国的纺织工业布局转移中,新疆具备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

首先,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约40%的棉花产自新疆;其中长绒棉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在新疆86 个县(市)中有近60 个种植棉花,其中有38个国家级优质棉花基地县;新疆是我国的三大牧区之一,羊毛产量占全国的24%左右,处于全国第 2 位,是中国美利奴羊毛的培养基地,也是世界优质山羊绒的原产地;新疆是中国优质亚麻产区,也是罗布麻、荨麻等特殊天然麻的重要产区,亚麻生产已居于全国第 3 或 4 位;新疆也是蚕丝原料的重要产地,此外石油也是新疆最突出的资源,这是生产化学纤维的原料。

其次,煤炭、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保障产业发展的充足电力,且平均电价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有利于纺织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新疆地处亚洲中心,第二座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有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17 个一类口岸、12 个二类口岸,具备了向西开放的基础条件,有利于在新疆建设面向西亚、中亚乃至欧洲市场的出口纺织品服装加工基地,进而促进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三大因素制约目前新疆纺织业发展

人才、交通和投资环境仍然是制约目前新疆纺织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也是制约新疆整个经济腾飞的主要因素。

1.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劳动生产率低

受语言、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稳定性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给日常生产带来中间工序的断档;而技术工人的频繁更换,不能保证工艺的统一延续,进而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稳定。

很多企业没有将生产链条进一步延伸至织布、服装等环节,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拥有这些技术的工人。优质的棉花只生产30S ~ 40S棉纱,成本高,效益差,又不能在当地加工,只能远距离、高运费运到内地,缺乏竞争力。人力资源匮乏是阻碍新疆纺织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

2. 纺织原料、产品的运输困难

路程远、运力不足、运费高是新疆经济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新疆棉纱自用较少,主要销往内地,因此运输问题更为突出。新疆鲁泰丰收棉业的纱运到山东,运费每吨 1 500 元,加上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费500 元,每吨纱生产成本要高出2 000 元,利润空间很小。

棉花作为农产品,可以享受一定的铁路运输优惠政策。但是,棉纱则被认定为工业品,不能享受这些补贴支持政策。从而,造成棉花和棉纱的运输差价,进一步削弱新疆棉纺织品的竞争力,阻碍棉纺织行业的发展。

3. 投资环境尚不成熟,非市场因素影响大

与东南沿海省区相比,目前新疆投资软环境有待提升。在中西部省份各地新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政府的支持度不足,导致很多企业很难真正地享受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支持程度。

四、国家对口援建给新疆纺织行业发展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

2010年3月29日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定下全国19 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12 个地州和兵团12 个师的方针,未来10 年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新疆的总量将达 2 万亿元,包括各省市的产业援疆,着力并帮助新疆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同时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此次对口援疆工作的目标之一。棉花作为新疆的优势资源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全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次对口援建也是促进新疆纺织工业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

高校专家和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智力援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组织免费技能培训,在一些特殊地区,参照藏区的做法,在新疆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三地州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费政策,以此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

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加快自治区纺织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中明确提出:自2011年起,对自治区纺织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开发下游产品并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经企业申报,自治区财政厅、经信委给予贴息资金支持。自治区财政厅、经信委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不少于2 000 万元的资金,对在自治区境内新办的纺织企业给予支持。从2011年起,对自治区棉纺织企业以新疆棉花为原料生产并到内地销售的32S以上(含32S)的纱,自治区财政厅每年给予一定的出疆运输费用支持。对在自治区困难地区新办的属于重点鼓励发展目录范围内的纺织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减半征收期间免征地方分享部分等。

在继续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同时,一是对新办纺织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征5 年企业所得税;三是对纺织企业免征5 年房产税等等。符合条件的继续执行出疆棉纺产品运销政策,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对棉布的出疆运输给予政策支持。此外,新疆各地如石河子、阿克苏以及纺织产业发展重点园区等,都出台了自己的优惠政策和配套的措施,这为企业来疆投资提供了发展良机。

新疆纺织行业积极与对口省份的有关部门、企业联系,宣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各项支持纺织工业发展的政策,介绍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的优势和投资环境,及时做好信息沟通和服务工作,特别是加强东部纺织工业发达省份如浙江、广东等地企业的联系和沟通。

五、把握机遇,加快新疆纺织行业发展的步伐

1. 借援建良机加快转型升级

这次国家大规模的援疆,给新疆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会。纺织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的援建省市动员本地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到新疆来投资建厂 。鼓励内地有产业链优势的企业把内地的纺纱能力转移到新疆,在新疆建高水平、自动化高的新型棉纺厂 。主要应当加大针织、织布、服装、家纺、印染及产业用纺织品的投资,先消化当地40多万吨的棉纱,在新疆形成一条完整的纺织行业产业链。进而生产出附加值高的终端纺织产品,赚取更多的利润。

2010年进疆投资和扩大疆内投资的知名企业主要有浙江天盛集团、浙江华孚集团、浙江雅戈尔公司、浙江巨鹰公司、浙江洁丽雅集团公司、浙江永翔集团、河南新野纺织集团公司、浙江富丽达公司、江苏华芳集团等10多家企业。这些知名企业为众多进疆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 积极推动园区建设和发展

在新疆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二城(石河子、阿克苏)七园(库尔勒、喀什、阿拉尔、玛纳斯、沙雅、巴楚、霍尔果斯)一中心(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商贸中心)”的发展目标,并将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和平台。

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优势,石河子2010年引进了一批大型纺织企业入驻,不断延伸棉产业链,正在形成从植棉、纺纱、织布、印染、色染到成衣的产业链。石河子天盛实业有限公司的棉纺规模已达到100 万锭;华芳集团投资 5 亿元的二期17 万锭项目已于2010年底完工。由此,石河子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棉纺织名城”称号。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规划总面积54.58 km2,规划发展定位以棉纺加工为先导,以建设优质棉纱、棉布、棉纺织品深加工的生产基地为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形成产业链完整的产业区,建设集棉纺、化纤、针织、染整、家纺、服装、仓储物流、动力能源、商贸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产业高度集群的新型现代化生态纺织工业园区。

2010年,阿克苏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纺织工业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已落户纺织项目10 个,总规模可达240 万锭,总投资可达106.6 亿元;落户基础设施配套项目15 个,其中以华孚、雅戈尔、洁丽雅为代表的一批纺织企业已与当地正式签约入驻纺织工业城,有的已正式开工建设。新投资的沙雅县富宏纺织二期 5 万锭、鸿力棉业 6 万锭已投产。

3. 加大纺织人才培训和引进的力度

除了有形项目援疆,新一轮援疆中,各地各部委还着眼长远,加大无形智力援疆力度,“变输血为造血”,为新疆各族人民培养干部、培训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培训的“双向流动”:1 300多名新疆各族干部得到援疆省市专家学者培训,2.2 万名新疆高校毕业生赴19 个援疆省市培养。

充分借助援疆省市经济、人才、技术、装备、管理等优势,以加快建立南疆纺织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为目标,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重点抓好纺织工业技能型人才培训规划编制工作,为地区纺织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4. 加快国内外纺织服装市场开拓和配套服务的建设

结合新疆纺织业的“十二五”规划,新疆纺织产业的配套能力在不断增强,对中亚、西亚、欧洲等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已被批准成立了综合保税区,喀什和霍尔果斯要成立特殊的经济开发区,2011年9月1 — 5日乌鲁木齐成功举办的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为进一步提升新疆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的水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新疆定为“中国西部的经济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门户”,相信随着向西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面向西亚、中亚乃至欧洲市场的出口纺织品服装加工基地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一些内地的织布及针织品、家纺、服装等深加工的企业,已经开始在新疆进行布局,产业链正在向下游延伸,也起到了很好的市场带动作用。

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今后,包括仓储物流、商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及各种配套服务等功能齐全的商贸中心将为新疆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六、结束语

虽然新疆纺织工业目前基础还较薄弱,与内地相比差距明显,但只要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与地缘优势,在国家宏观布局的引导和对口产业援疆的支持下,自治区政府努力把握机遇,完全能把新疆建成面向中亚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届时不仅能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这将是稳定边疆社会、振兴区域经济的时代壮举。

参考文献

[1] 赵文峰● 浅析我国纺织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经济师,2004(3):49-50.

[2] 薛丹,路世昌●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2):44-45.

[3] 张庆辉,蒋燕梅● 纺织服装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 纺织导报,2009(7):21.

[4] 黄良波,郭勇,王海全● 金融支持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以纺织服装业为例[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8):5.

[5] 韩霞,赵君哲●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分析[J]. 现代企业,2009(6):44.

[6] 王莉莉●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214.

[7] 周济● 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R]. 2009年4月22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8] 饶蕾,徐红,张同智● 2010年新疆服装产业的困境、机遇和对策[J]. 纺织导报,2010(7):30-32.

作者:梁成军 白冰 孙桂玲

上一篇:工程造价管理应用论文下一篇:培育现代文化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