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

2024-04-09

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精选9篇)

篇1: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

关于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

当前棉花生产种植面积和种植效益连年下降,通过对棉花生产现状的.分析.针对棉花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路和方法.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1)分类号:S562关键词:棉花 生产现状 发展思路

篇2: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

一、中亚植棉业的自然条件

原苏联曾是世界棉花生产大国,1970年其棉花产量超过美国,截至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居世界第一,其长绒棉产量1972年曾占全世界的25.8%。中亚五国是原苏联棉花的主要产地。苏联解体后,中亚的植棉业长期陷人困境。

我国南疆与中亚植棉区的自然条件类似:双方的北部都是天山,在棉花生育期能阻挡相当大部分的北方寒冷空气侵人;双方同处一个纬度,差别是,中亚主要植棉区的海拔高度为二三百米,南疆为八九百米,因此,中亚的光热资源更能满足棉花的自然生长需求。在某些地方,长绒棉单位面积的产量与陆地棉(即我们常说的棉花)大体相当,而阿克苏长绒棉产量只有陆地棉的70%左右;中亚植棉区的东部都有高山,从太平洋刮出的携带大量水蒸气的季风吹不到那里,从而避免了棉花生育期的降雨;而冬天,来自北冰洋的寒潮从西北方向袭入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由于高山阻挡,天山、帕米尔的降水量多集中在中亚一侧。冬天,我国一侧积雪很少,斑斑驳驳,或有或无,而中亚一侧则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春夏,我国一侧是荒山秃岭,而中亚一侧则是山清水秀。不难理解,论灌溉水源,中亚比新疆更丰富。因此,中亚各国植棉的自然条件优于我国条件最好的棉区—南疆。

二、中亚植棉业发展概况

据原苏联最权威的植棉业专著《棉花》¹载,早在公元前5—6世纪,棉花已经传人中亚与外高加索。以后,许多优良品种又通过丝绸之路传人。公元10世纪,萨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花刺子模等地已出现了棉布的生产与销售。1839年后,沙俄相继征服了中亚,中亚则成为俄国棉花供应的基地。此后,中亚的植棉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到1890年,其产量增加到340万普特(1普特=16.38公斤),即5.5692万吨,是1839年前的7倍。

十月革命以后,中亚的植棉业获得了大量投资,于是,开掘运河,兴修水利,全面改善和提高了植棉业的生产条件和农艺水平。二战前,中亚的棉花产量比革命前又提高了叨倍。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亚的植棉业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在种子、土地、肥料、匀苗、灌溉、密度、植保及田间管理等方面都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农艺体系。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棉花单产很低,不到中亚的23%。50年代中期,新疆建设兵团就开始学习中亚的植棉农艺。80年代其产量已与中亚相当。之后,建设兵团将从日本学来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运用到植棉业,在中亚农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矮密早”的农艺体系,实现了每公顷产皮棉2000公斤的优异成绩。

三、近代中亚植棉业的曲折发展史

乌兹别克斯坦是原苏联最大的产棉区。据全球棉花咨询委员会资料,乌兹别克斯坦1996—2001年的产量分别为105、114、100、115、9 4、106万吨。但无论如何,乌兹别克斯坦都是一个名列世界五六位的棉花生产大国,更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棉花净出口大国。其次是土库曼斯坦,然后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棉花不多。

苏联解体后,由于中亚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植棉业便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其人口基本上是游牧民族,不习惯农耕,那里原来从事农业的主要是朝鲜族与俄罗斯人。苏联解体后,大部分俄罗斯人和朝鲜人从那里迁出,其土地被分配给当地的主体民族居民。这些人对原苏联的农艺本来就知之甚少,因此,这两个国家的植棉业早已一撅不振。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将集体农庄改为农民经济体,但名实不符,仍然对农业实行指令性计划,国家限定很低的棉花价格,统购统销,由外贸部统一出口。国家用高压政策强制农民劳动,劳动强度很大。而习惯于畜牧业的农民,像对待畜牧业一样对待植棉业,劳动散漫,积极性不高,农艺措施随意性很大。2003年乌国颁布《深化农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总统令,可能会有成效,但还需要时间。

土库曼斯坦是受苏联解体影响最小的国家,其植棉业所受影响也小。土国有对植棉业进行补贴的经济实力,1999年,其棉花生产已 经开始恢复。目前已大体接近其最高水平。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最不幸的国家。一独立就爆发了内战。在进行战争的南方,植棉业毁于一旦,科研人员也如鸟兽散。其北方 也因为战争没有搞“自由化”而基本保持了原苏联的体制。集体农庄被更名为股份公司,农庄主席改叫董事长,但仍由政府任命。作为股东的农民,也没有任何股东应有的权利。幸运的是,拖拉机站还在,生产资料没有遭到破坏,土地也没有分,生产还能正常进行。国家集中一切资金以应付战争。战争结束后,农业和农民的负担开始减轻。

苏联解体以后,中亚的棉价长期低于利物浦棉花交易市场的价格,更低于本国的生产成本。迄今为止,除土库曼斯坦外,中亚各匡睹体没有钱对植棉业进行补贴,这就注定了那里的棉花生产必然不断萎缩。

我国南疆的土壤比较贫痔,盐碱较重,中亚土壤比较肥沃,盐碱轻,但某些地方也需洗盐压碱。虽然中亚的水利工程原来比我国南疆好,但年久失修,因此,不少棉田己经多年没有洗盐压碱,一些土壤盐分含量大大超过0.3 %,对棉花生长极其不利。

四、中亚植棉业的生产现状

虽然中亚的植棉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已大大落后,播种面积下降,单位面积产量下降,总产量降低,但仍然是世界上棉花单位面积生产成本最低、单位产量成本较低的地区,是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棉花净出口地区。美国对其植棉业的大量补贴,使世界棉价长期低于生产成本,也是中亚植棉业十分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中亚国家需要外汇,而棉花又是其换取外汇的重要来源,因此,不管换汇成本多高,中亚国家都必须种棉花。中亚棉区主要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目前,中亚棉花产量约150万吨/年,其中近2/3供出口,以细绒棉为主,其余为长绒棉。

乌兹别克斯坦有2000多年的棉花种植历史,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棉花产量占中亚棉区产量的2/3,是全球第6大产棉国、第3大棉花出口国。2005-2012年,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出口量分别为:102.0、98.0、88.7、56.0、82.0、60.0、53.2、70.0万吨。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争早熟,创优质高产,该国棉花播种时期与新疆南疆相仿,其棉花种植模式有一膜四行或一膜两行,棉花全生育期灌水4-5次,一般七月下旬停水且打顶。据俄新社报道,乌兹别克斯坦总理米尔济亚耶夫日前表示,到2016年,乌机采棉比例将会达到90%。近年来,中国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棉花一直保持在每年30万吨左右,成为乌第一大棉花出口目的地国,在中国棉花进口来源国中,乌兹别克斯坦居第4位。

土库曼斯坦在中亚最南端,中亚第二大产棉国,国土的4/5为卡拉库姆大沙漠,80%的国土面积无地面径流,棉纺织业基础薄弱,棉花净出口国。2006年土库曼斯坦47个植棉区都实现了机械采棉, 机采棉的数里甚至增加了20% , 只有留种用的棉花和细绒棉是手工采摘的。秋收季节土库曼斯坦全国共开设有150个收棉站, 有34家轧棉厂在日夜运转。目前, 土库曼斯坦生产的棉花主要在国家原料商品交易所销售。2013年,土籽棉产量达到113.95万吨。高于年初土政府确定的年产量目标。总体看来,今后5-10年。由于灌溉水源和粮食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土库曼斯坦的棉花种植面积将基本保持现有水平。但是,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土库曼斯坦的棉花单产水平和总产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因而,除本国纺织工业消费之外.土库曼斯坦依然是目前世界重要的原棉出口国之一。塔吉克斯坦40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中有80万公顷农用耕地,其中40%是棉田。塔吉克斯坦是中亚第三大产棉国,年产皮棉约30万吨左右,优质细纤维棉产区,90年代初塔吉克斯坦的皮棉单产就已经超过了100千克/亩,重要的原棉出口国,今后5-10年,棉花产出与对外贸易都将基本稳定在目前的水平。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西濒里海,北邻俄罗斯,东连中国,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东西宽约3000公里,南北长约1700公里。哈萨克斯坦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9位,境内60%的土地为沙漠和半沙漠。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政治局势比较稳定、社会秩序相对良好的国家,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农业基础良好,广阔的牧场适于畜牧业发展,生态状况优良,地理位置优越,人文条件也好于其他中亚国家。2004年的哈萨克斯坦的棉田面积为21.93万公顷,约折合328.9万亩,年产皮棉约为15万吨;2012年全国总种植面积为2119万公顷,其中棉花15万公顷,总产量为32万吨,哈的棉花产需基本会以目前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

篇3:关于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

关键词:棉花,生产现状,发展思路

当前棉花生产种植面积和种植效益连年下降。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以及种粮效益的提升, 特别是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的冲击, 使近年棉花生产呈现增产不增收的现状, 棉花生产严重受挫。

1 棉花生产现状

一是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 棉花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国家对粮食生产特别是稻麦上补贴和收购价格保护, 加上2008年棉花收购价格低落, 使棉农种植棉花积极性受挫。二是投入成本不断加大, 栽培密度不断降低, 皮棉单产不前, 使得植棉收入呈下降趋势。三是品种多乱杂现象, 棉花主栽品种不明确, 使栽培技术实施不畅。品种布局无法统一, 造成因种栽培和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受阻。四是受农资价格影响, 棉田投入不足, 施肥结构不合理, 部分棉田出现早衰现象。

2 发展棉花生产的基本思路

2.1 针对国家良种补贴普惠制, 抓棉花良种补贴项目实施

良种补贴项目实施, 可以促进棉花种子市场逐步净化, 实现棉农节支增收, 增强棉农植棉的积极性;有利于优化品种布局, 发展高品质棉, 有效改善棉花的产量结构, 提高产量水平。以项目为依托, 良种良法配套, 有利于示范推广棉花轻简栽培技术。

2.2 集中高产棉区, 抓规模种植

规模种植是提高棉花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一是规模种植利于棉花良种良法普及推广, 有效解决棉花轻简栽培技术、育苗技术等各项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规模种植机械化程度高, 减少劳动力投入。由于连片种植面积大, 利于机械作业, 较人工作业效率高, 省工节本。三是规模种植的棉田抗灾、抗病性强。连片种植的棉田机械化开沟良好, 能做到及时灌排, 保证棉花正常生长。同时, 连片种植可以解决棉花轮作换茬的困难, 减少棉田病虫草害, 对棉花病虫草害防治效果显著。四是规模种植棉花品质好。连片种植棉田采收集中, 籽棉成熟度好, 色质好, 杂质少。

据灌云县棉办2008年调查, 10个植棉大户 (3.33hm2以上) 和10个一般植棉户 (面积3 333.33m2以下) 种棉效益比较, 10个植棉大户平均产籽棉3 765.6kg/hm2, 籽棉售价4.17元/kg, 产值15 702.55元/hm2, 投入6 223.5元/hm2 (种子费613.65元/hm2, 肥料3 040.35元/hm2, 农药994.5元/hm2, 地膜345元/hm2, 耕耙、水费1 230元/hm2) , 用工264个/hm2, 工价30元/个, 计7 920元/hm2, 如不考虑地租费, 效益1 559.05元/hm2。10个一般植棉户平均产籽棉2 670.75kg/hm2, 籽棉售价4.01元/kg, 产值10 709.7元/hm2, 投入6 991.2元/hm2 (其中种子费530.7元/hm2, 肥料3 525.75元/hm2, 农药1 170.75元/hm2, 地膜360元/hm2, 耕、耙、水费等1 404元/hm2) , 用工347.4个/hm2, 工价30元/个, 计10 422元/hm2, 也不计土地及管理费, 效益负6 703.5元/hm2。通过比较发现, 规模种植成本低、效益高。凡是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植棉大户 (3.33hm2以上) 比一般的植棉户 (3 333.33m2以下) 成本低、效益高。成本节省部分主要在治虫次数减少和地膜、农药的批发与零售差价上。

2.3 推广棉花规模种植技术

规模种植技术措施:一是良种统供率100%。二是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是稳氮增磷补钾添硼, 施二铵187.5kg/hm2或40%复合肥375kg/hm2作基肥, 7月上中旬施40%复合肥375kg/hm2加尿素作花铃肥, 8月上旬施尿素150~225kg/hm2作盖顶肥。进入盛期后每隔1周喷施1次硼肥, 共喷3~4次。三是化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专业化。一般在蕾期 (初花期) 、盛花期、打顶后进行3次化调, 用缩节胺纯量15g/hm2、30g/hm2、45g/hm2左右。棉花后期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四是棉花后期防早衰技术。主要采用棉花后期根外喷肥, 增加氮、磷、钾、硼肥的喷施。五是保优采收技术。10月20日左右喷乙烯利, 使棉花集中吐絮, 用专用棉布包采收、贮存等, 严防三丝混杂。

2.4 棉田高效立体种植, 增加棉田复种指数

棉畦大行扩大到90~100cm, 采取小麦—西瓜—棉花, 菜、青毛豆—棉花, 青玉米—棉花等套种模式, 提高棉田综合效益, 稳定棉花面积。

2.5 强化产业建设

加强棉花生产与经济合作组织、生产企业的横向联系, 实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促进棉花产业协调发展。棉花生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思路, 加强配套技术应用, 促进品种与技术的协调发展, 努力提高植棉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昭华, 朱猛, 虞邦富.沿江棉区生产问题及栽培技术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3) :112-116.

[2]周日明, 朱永歌, 孙天曙, 等.江苏沿海棉区棉花生产突出问题与对策[J].江西棉花, 2006 (3) :6-10.

[3]张养利, 蒋芳侠, 薛源清.棉花生产中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 2006 (5) :96-97.

[4]鲁雪林, 张国新, 王秀萍.河北省滨海平原区棉花生产发展初探[J].河北农业科学, 2008 (10) :9-10.

篇4: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

关键词:棉花;加工生产线;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F42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79-1

1 对棉花加工生产线体系的定性评价

1.1 选用的生产设备要先进,匹配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先进高效的设备才是构成高效加工生产线的根本。先进的加工设备对于清理棉籽,增加产量,减少落棉以及成品的质量都大有裨益。况且,只有先进的机器设备数量匹配,机械自动化程度相适宜,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潜力,实现整个设备系统的高效运行。先进的设备是具有资质的得到行业认可的正规厂家的产品,一般同时具有产量高,质量好,性能先进并且技术上较为成熟这两大特点。

1.2 配套工艺要合理完善

生产线先进的关键是要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合理而又完善的工艺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能够保证机械设备高速运转。我国现有的比较完善的棉花加工工艺有货场喂棉,籽棉烘干或加湿,棉籽清理,轧花,自动取样,皮棉打包等多道工序。其中,棉籽清理是所有工序的开始,更是重点,缺少了它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了。棉籽烘干工艺不仅可以使生产设备自动适应不同湿度的棉籽加工,而且可以保证整套生产线的高效运行。值得一提的是皮棉的自动取样可以使棉花生产线同国际接轨,学习先进技术并参与国际竞争。

1.3 具备保护装置并且可以具有检测功能

任何一个先进的棉花生产线在主机以及其他平台上要有安全标志,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安全罩和防护网,在较为危险的单机设备上应当具有自锁安全保护装置,与其相连的生产线设备也要有连锁安全控制,这些对于保护操作人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生产线的设备上还要有自动检测功能,以便随时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测,防止设备发生堵塞,过热等故障。

1.4 评估成本投入产出量比的合理性

在对于棉花加工生产线的投入过程当中,还要考虑设备的资金投入,生产线占地面积,以及设备的维护成本,并且按照生产线的寿命周期进行计算每年的生产成本投入,以考察成本投入和产出量的合理与否,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应当是先进的生产线的标志。

2 棉花加工生产线性能评价指标

定性考核只能对棉花加工生产线进行基本的估量,要想得出具体的数字来证明,还需要借助定量考核来加以说明。在棉花加工行业,对棉花加工生产线的的定量考核应当包括不破坏棉纤维的表面蜡质层,不可损伤棉纤维的长度和减少杂质疵点等。结合国内外棉加工行业的一些指标,我国在棉花生产线上的各项性能也有待改进:

一般情况下,轧花系统耗的电量取决于机器本身的先进与否,加工一吨锯齿棉化的消电量在内地为,新疆要多一点为<150kW/h>。 而生产一吨的皮辊棉所需耗电量在新疆仅为<150kW/h>。还有,通常生产线所产出的皮棉质量必须与GBllo3—1999《棉花细绒棉》中的相关规定相符合。同时不孕籽的含棉率在40-50%这一范围内。在我国内地工厂加工一吨棉短绒剥绒系统须耗电为

以上十个指标是几种常见的参考数据,其中第1、2、3、4、5条是对轧花生产线的性能控制指标,如果能够达到上述指标,就能说明生产线上的轧花系统的先进性的,相关的风网设计也是较为合理的,生产线上的机器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后面的第6、7项内容是关于剥绒的要求指标,只有达到了这些指标才能证明剥绒机械的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最后的第8、9、10条是对整个棉花加工生产线的主要技术控制指标,达到上述指标就说明了设备运转正常,除尘效果好,生产线上的所有设备的性能较好,生产出来的皮棉和短绒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应该注意的是,以上的指标分别对应相应的机器运作情况,参考以上数据来评估生产线上的各个机器的情况,可以对整体的棉花加工生产线的指标体系作出基本的考核。

3 结束语

在我国,棉花种植可以追溯到几千年,然而,由于我国的生产设备没有统一,工艺种类繁多,要达到设备工藝完全统一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棉花加工生产线进行考核评价尤为必要,唯有如此才能在区域甚至整个中国统一规范棉花加工生产线,以求达到设备先进,工艺统一,标准一致的棉花加工生产模式,加快我国棉花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云海.棉纤维检验[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2] 王玲,姬长英.农业机器人采摘棉花的前景展望与技术分析[J].棉花学报,2006,(02).

[3] 陈冠文,王林,侯东升,等.高新技术在兵团植棉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疆农垦科技,2002,(04).

篇5: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

黄河流域棉区:本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中北部、晋南、关中、陇南、苏皖的淮北地区、京、津,其中以黄淮海平原棉花种植最集中。2004年该区棉花面积288.8万hm2,占中国棉花种植总面积50.7%。按播种面积统计,山东省、河南省和河北省分别是中国第二、第三、第四大产棉大省。冬小麦是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的轮作农作物,玉米是主要替代竞争农作物。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一般只有180 d的生长期,适宜种植成熟较早的陆地棉品种,是中国最大的棉产区,也是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该区域热量充足,无霜期适宜,日照好于长江流域棉区,但是,初夏多旱,伏雨较集中,且降水变率大,易导致花铃脱落,此问题在生产上不易解决。此外,黄河流域棉区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不均,降水的稳定性差,旱、涝、风、冻、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因素均会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长江流域棉区:该区在秦岭淮河以南至南岭,西起川西高原东麓,东到海滨。包括浙江、上海、江西、湖南、湖北以及苏皖的淮河以南部分、四川盆地、河南南部。按播种面积统计,该区的江苏和湖北是全国第五、第六大产棉省。长江流域棉区也是中国的水稻主产区,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5%。与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比较,该区域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水热同步,能满足棉花生产的水热需要,但是由于春末夏初有梅雨、秋季会出现连阴雨,所以日照时数少,会导致棉花吐絮不畅、烂铃,不利于棉苗生长;此外,夏季的高温、高湿还会引起较多的病虫害,往往影响所产棉花品级。本区一般为一年两熟或棉麦套种,适宜栽植中熟陆地棉,棉花的病害严重。

西北内陆棉区:该区主要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地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1/4以上,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我国的主要棉花生产基地,本区棉花基本上是一年一熟。在三大主产区中它的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棉花产量最高,2005年达到1614.82千克/公顷,超出全国平均水平43.05%。自1994年起,新疆棉花生产实现了总产、单产、品级、人均占有量、调出量5个全国第一,与其他棉区相比,该区生产的棉花质量较好,棉花品级高,内在质量好,是重要的出口棉基地。该区具有发展棉花产业的生态资源比较有优势,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极为有利于形成棉絮洁白、富光泽的优质棉花,虽然陆地的降雨量很少,但是,由于雪山面积大、灌溉水资源丰富,所以棉花生产的水源供应比较稳定,四季干燥、冬季严寒的气候使棉田的病虫害种类较少,同时,由于种植结构较为单一,较少为棉铃虫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场所,所以棉铃虫发生世代少,为害程度轻。作为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棉花生产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在三大棉区中,长江流域棉区棉纺工业发达、运输条件优越,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黄河流域棉区纺纱工业的基础也很厚实,棉花生产也具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生产和利于高产的气候条件,但是,劳动力资源不足、收获成本高,远离消费区、交通运输不便等因素,导致其市场优势度不高。而优惠的政策环境是该区棉花生产继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而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并不具备。

中国棉花三大主产区发展战略探讨:以恢复、增加棉花播种面积为基础,以增加科技含量为支撑,以提高单产水平和纤维品质为重点,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实用技术,不断提高棉花种植效益,提升棉花综合生产能力,为满足纺织工业发展原料需求和保障棉花产业安全做出贡献。具体的战略部署则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稳妥地发展西北内陆棉区。该区植棉条件好,效益高,但是,由于地处偏远,棉纺生产能力有限,再加上耕地和水资源的限制,面积应保持在全国总面积的20%左右,总产应占到25%,二是积极恢复黄淮海平原棉区。该区棉花布局效益好,扩大棉田面积,有利提高全国耕地综合生产力,黄淮海棉田的面积应保持在全国总面积的40%以上,总产应占35%以上;三是适当增加长江中下游棉区。该区棉花品质较好,适当增加棉花种植有利于增强中国棉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提高我国棉花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新形势下,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我国棉花整体生产水平,增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努力提高棉花生产单产水平引进与培育高抗棉铃虫、棉盲蝽与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种,解决非生理性棉花烂铃问题。大力推广耐盐碱棉花新品种,发展超早熟短季棉,加大杂交棉与高品质棉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能。加强棉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提高我国棉花的单产水平。

2.着力改善棉花纤维品质 只有不断改善棉花纤维品质,才能提高我国棉花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优化调整品种结构,着力推广适纺高支纱和中支纱原棉品种。推行棉花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种植,统一品种布局,提高原棉品质的一致性。通过多种方法和措施,切实改善我国棉花的纤维品质。

3.建立健全棉花补贴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棉农增收为首要目标的棉花补贴体系,充分发挥经济收入对棉花生产的双向激励作用。防止棉花生产剧烈波动。以棉农增收为中心,设置增产补贴和休耕补贴。当棉花供不应求时,启动增产补贴,起到激活生产潜力、增加产量的正向激励作用。当棉花供过于求时,启动休耕补贴。通过增产补贴和休耕补贴对棉花生产的双向调节作用稳定棉价,保护和调动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棉花战略安全。

篇6:*县发展蚕桑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___县地处___省最南端,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自1984年引进杂交桑种植以来,该县蚕桑生产已初步成为具有___特色的种养、加

工与生产技术服务相配套的一项优势产业。

一、基本情况

该县以种植杂交桑为主,现有桑园面积650公顷,蚕农2911户,年饲养蚕种1.1万张,年产鲜茧680吨,产值1050万元。全县设有6个蚕茧收购站,1个缫丝加工企业,年加工干茧330吨以上,年产白厂丝100吨以上,生产规模位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二。该县具有发展蚕桑生产的良好条件。一是气候条件。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雨热同期,作物生长期长。年平均气温18.6℃—18.9℃,降雨量1695mm,无霜期287天。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和“昼暖夜凉”的山区小气候特点,桑树发芽早,生长快,叶质好。一年之中养蚕季节长达7个月(4月上旬—10月下旬),养蚕12批次。如果种植杂交桑,可当年种桑,当年采桑养蚕。特别是饲养二化性高丝量品种,生产的蚕茧茧质好、茧丝长,可缫制3A级以上的白厂丝。二是土地资源。该县有缓坡、斜坡、河滩坝土630公顷,耕地7324公顷。山区土地大部分是花岗岩发育而形成的红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土壤有机质积累快,腐值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属中偏高,种植杂交桑叶片大、叶色绿、富光泽、叶质好。三是劳力资源。该县现有农业户3.2万户,农业人口12.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7.5,其中农业劳动力为6.5万人。四是技术基础。该县种桑养蚕已有20多年历史,蚕桑发展最高峰时期种桑养蚕农户曾达到5987户。目前,全县还拥有一批种桑养蚕能手和一支技术服务网络队伍。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户种植规模普遍较小且分散,零星种植多,大户少。目前,全县10亩以上种桑养蚕大户只有8户,5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桑园只有2处。

(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困难。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接受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品种的意识和能力较低。据调查,在蚕农中小学文化水平的占65,初中文化水平的占30。全县普遍使用竹花蔟,推广使用方格蔟、楼梯蔟等技术进程较慢。

(三)生产场所限制。蚕桑生产要求具备一定的房屋或大棚等生产场所,使有些农户因房屋紧张或生产场所环境较差而放弃发展蚕桑生产。

(四)蚕茧收购秩序较乱。1994年以来,茧丝绸市场行情波动较大,蚕茧价格时起时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蚕农的积极性。

三、对策思考

(一)加强示范带动。在县内建立一批蚕桑示范基地、蚕桑专业村、养蚕专业大户,使农民看有基地,学有样板。可以选择陂头镇的周布村、岐山村,龙下乡的河田村、川凹村等15个村为重点村,通过辐射带动,逐步向其它村组发展。

(二)搞活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在产业链中龙头企业是蚕桑产业化体系的核心,是蚕农进入市场的载体。一些龙头企业要通过大力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盘活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要进一步开拓蚕桑茧丝及副产品市场,走高、精、深加工发展路子。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稳步推动蚕桑生产的发展。

(三)健全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县一级、健全乡一级、拓展村一级、延伸组一级”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蚕桑专家和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蚕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采取县聘乡用、工资专户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

(四)促进科技推广。建立健全蚕桑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第一线技术力量,加强蚕桑技术培训,实行品种优良化、桑园管理科学化、养蚕技术规范化、消毒防病制度化,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推广大棚养蚕、省力化养蚕、楼梯蔟上蔟等技术,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生产场所限制等矛盾,提高经济效益。

(五)强化领导作用。加强领导是蚕桑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强蚕桑工程领导机构力量,实行县乡领导、单位挂点扶持蚕桑基地制度,把蚕桑产业的发展列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的重要考核内容。出台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对养蚕建房用地、苗木供应等给予适当扶持。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墙报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种桑养蚕的比较效益、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发展蚕桑生产。加强蚕种统一供应管理和蚕茧市场管理,维护蚕桑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篇7: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

中国古代生产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思考

环境问题已打破了地域疆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问题已超越了自身的.领域而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史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教训,有助于我们对环境问题认识和理解,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作 者:周剑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江苏,姜堰,22550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010“”(14)分类号:X45关键词:

篇8: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

1 2011年机采棉试点工作回顾

1.1 实施情况

2011年全市共投资6 338万元, 通过建立技术示范区的形式, 依托哈拉塔镇金田、永兴农场的植棉大户龚刚、李国平等, 认真实施国家农机补贴和市财政配套补贴等发展优惠措施, 新购机采棉栽培模式的精量铺膜播种机40台, 贵航产大型采棉机2台, 高地隙打药机等配套机具99台 (架) 。新建或技改清花生产线3条并全部通过验收投产, 7月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7名采棉机手参加了自治区机采棉操作技术培训班;完成10+66厘米栽培模式的机采棉示范2.3万亩, 其中机械采收示范面积0.5万亩。

通过技术试验对比分析, 机采棉平均综合成本 (含机械采摘、脱叶、人工清田、清花加工、降级损失费等) 为1.351元/千克籽棉, 较人工手摘降低0.788元/千克籽棉, 按籽棉350千克/亩单产计, 亩均仅拾花环节节约支出就达275元, 节本降耗效果明显, 综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受采棉价格不断上涨等影响, 导致整机供货十分紧张, 极大影响了棉花机收技术示范。

(2) 国产采棉机受棉花品种、整地质量及管理等配套农艺技术影响, 使机械采收故障率高, 影响作业效率。

(3) 机械采收棉含杂率高, 影响棉花品质和等级。

(4) 目前, 还未形成成熟的机采棉作业和质量等技术评价标准, 造成机采棉销售困难 (棉农售棉杂质水分扣除太多) 、等级下降, 也严重影响了机采棉技术的推广。

(5) 目前全市还没有引进既优质丰产又适合机械采收的棉花品种。

(6) 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技术还不完善, 对棉农在使用脱叶剂、选择种类与配方、喷施机具操作、喷施时间掌握等方面的指导力度需加强。

2 2012年机采棉推广计划

2.1 实施地点和规模

计划推广面积6万亩, 全部集中在哈拉塔镇, 具体地点分别为:永兴农场1.5万亩, 阿克塞依干农场1.5万亩, 金田农场2万亩, 植棉大户4 000亩, 库库里、沙堤等六个管理区小计6 000亩。

2.2 机具配套计划

(1) 按每标准台铺膜机一个作业期300亩计, 全市共需10+66厘米机采棉栽培模式播种机100台, 现有40台, 需新购机采棉铺膜机60台, 自2~3月由市农机局按照国家农机补贴标准统一协调落实。

(2) 全市现有贵航5行自走式采棉机2台, 至少需新购大型采棉机10台, 鉴于国产采棉机故障率较高, 5行机单价已涨至178万元, 一般农户无力购买, 建议全部由农场、农民合作社、植棉大户或清花企业筹资购置。随后, 在姚副市长的牵头协调下, 已与相关采棉机生产销售企业联系接洽, 初步达成新购贵航采棉机6台、美国产约翰·迪尔采棉机5台的意向性协议, 具体由市农机局、哈拉塔镇等共同协调, 进一步落实。

2.3 其他机械配置

2.3.1 高地隙拖拉机、高地隙打药机

按照一个作业期2 000亩/台标准, 需新购高地隙拖拉机和配套的高地隙打药机各28台, 加上已购的2台, 可保证6万亩机采棉脱叶剂喷施, 还可开展棉花的植保、化防化控等其他中期田管作业。

2.3.2 运棉拖车

按照每台采棉机配备2台运棉拖车 (7CX—5型) 的标准, 需新购22台运棉拖车, 配套的运棉拖拉机要求动力70马力以上, 不专项配套, 可由市农机局利用国家农机补贴调剂或机收就地解决。

2.4 机采棉轧花厂设备技改

计划改建轧花厂2个 (拟定均在哈拉塔镇) , 每个企业由市财政补贴50万元。目前已有1家开始了技改工程实施。具体由市农机、经贸、供销等部门会同有关乡 (镇) 共同协调抓好落实工作。

3 对发展机采棉的组织措施和建议

3.1 具体配套措施

3.1.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委、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 市农办、农业、农机、水利、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各乡 (镇) 场及广播电视、报社等部门、机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机采棉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加强纵向联系, 确保该项技术尽早实施。具体工作中, 真正做到各部门各司其职、责任明确, 农业部门负责机采棉地膜、种子等农资的购置、调运, 配套农艺技术的宣传教育、培训及指导服务等;农机部门负责抓好采棉机配套机械设备的购置补贴、质量监督管理和组织调运以及与机采棉配套机械化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各乡 (镇) 场党委、政府要要结合发展机采棉的客观条件统筹协调, 尽可能推广棉花大条田、集中连片种植, 重点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植棉大户的推广方面下功夫, 充分发挥典型作用。

3.1.2 继续探索完善机采棉推广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按照“合作社+基地+社员”的形式, 依托建立机采棉技术示范区的发展思路, 逐步扩大示范领域和服务范围。2012年全市计划利用杭州援阿的有利时机, 鼓励动员有实力的浙商, 通过参资入股, 成立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组织, 积极购置大型采棉机开展棉花收获作业, 既服务农业又经营创收, 实现“双赢”, 加快机采棉发展进程。

3.1.3 加强示范区农田基本建设

大力引进激光平地技术, 对机产棉田进行改造, 并完善采棉机作业运输行走的道路、桥梁等基本建设, 达到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等要求。

3.1.4 促进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严格按照机采棉栽培种植农艺配套技术要求进行棉花生产、管理、采收。一是为保证机采适应性, 科学选育机采棉品种。二是统一采用2膜12行的精量播种机, 统一播种期, 做到播种接行准、播行直, 株距10厘米、行距66厘米。三是对田间管理加强组织指导, 努力做到统一施肥、植保, 打药机统一使用高架喷雾器。四是逐步推广机械打顶技术, 制定和完善脱落叶催熟剂喷施技术规程。五是严格按机采作业技术规程操作, 提高机器采棉的作业质量和功效。

3.1.5 合理配置机采棉花清理加工生产线

结合机采棉的区域性规模生产发展, 引导棉花加工企业合理规划和配置, 积极引进机采棉加工生产线或更新改造原有棉花加工生产线, 确保清理加工工艺及设备及时到位。全市共新添或改造机采棉的清花生产线4条, 可完全保证目前的机采棉加工问题。

3.1.6 确定合理的机采费用, 尽快制定出台机采棉花收购价格的指导性意见

在确保农民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当年的棉花价格、设备投入折旧、加工费用增加等因素, 以及国际市场棉花价格, 制定地区统一的机采棉费用, 并积极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机采棉花收购价格的指导性意见。

3.1.7 做好宣传、加强培训

利用广播、电视大力宣传机采棉技术, 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通过举办培训班, 机采棉播、管、收现场会, 邀请相关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授课等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 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

3.2 建议

3.2.1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对机采棉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

通过出台配套优惠政策, 优化投资环境, 吸引和鼓励企业、经济组织、个人投资棉花产业,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 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机制, 扩大投入资金来源。

3.2.2 建立财政补贴制度, 加大对机采棉技术的扶持力度

在认真执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地区、市财政在政策、资金及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扶持和合理的累加补贴。一是对采棉机械和清花生产线的更新改造实行财政补贴制度。二是对机采棉技术配套的包括精细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精确田间管理机械、残膜回收机械等农业机械建立补贴制度。三是制定《阿克苏市推广机采棉技术资金补助暂行办法》, 在机采棉推广的起始阶段, 对机采棉种植与收获作业达30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50~60元/亩的财政补助, 鼓励棉农采用机采棉, 加快机采棉技术的发展。

3.2.3 加强机采棉推广工作的目标管理、检查督导

根据阿克苏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于2011、2012年连续两年将机采棉发展目标纳入全市“农业十大工程”,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成立巡回督导组, 加强机采棉工作的组织领导, 指导机具的选型、购置, 协调各项补贴资金的落实。二是制定《阿克苏市机采棉推广目标管理责任书》、《阿克苏市机采棉推广目标管理奖惩考核办法》等, 落实机采棉工作目标管理制, 定期对机采棉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三是从机械 (含市财政累加补贴) 、良种补贴、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先扶持机采棉发展, 确保新技术的大力推广。

3.2.4 积极引导棉花加工企业整合

一方面建议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阿克苏南疆棉纺城”的总体思路, 考虑阿克苏棉纺织城的用棉需求, 制定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计划, 为建设阿克苏棉纺城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建议各有关部门积极引导棉花加工企业联合、兼并、重组, 改变个别棉花加工企业小、散、乱的落后局面, 使阿克苏的棉花加工企业尽快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3.2.5 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组织

篇9: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考

Cite: Li Yueyou, Zhai Lifang, Lu Chuan. Analysis of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ebei Cotton Area[J]. Cotton Sciences, 2016, 38 (3): 8-13.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棉花生产的调研,分析了生产现状和棉花产业的优势地位,针对棉花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为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河北省;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6)03-0008-06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6.03.002

Analysis of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ebei Cotton Area

Li Yueyou, Zhai Lifang, Lu chuan

(Chinese National Semi-Ari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Shijiazhuang 050051, China)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cotton production in Hube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the domination position of cotton industry. We put porwar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tton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realistic problems of cotton produc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tton industry development doing well in technical reserves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Cotton; HeBei Province; Situ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诸多棉花学者的文章[1-8]均表明,棉花受成本上涨、棉区劳动力转移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的棉花生产开始持续下滑,尤其是长江、黄河流域两大棉区生产严重萎缩,棉花生产呈现向中西部优势产区集中的趋势。2015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为1904000 hm2,占到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的50.1%,皮棉总产达到3503 kt,占到全国皮棉总产的62.5%[9]。河北省是传统的棉花生产大省,播种面积和总产位居全国第3位[9-12],在稳定棉花生产和促进棉花科技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种植成本上升和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等因素,植棉收益下降,棉花种植面积呈加速下降态势。因此,明确棉花产业发展方向,为新形势下棉花产业发展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河北棉花生产现状及优势分析

1.1 河北省棉花产业现状

2011~2015年,河北省棉花播种面积由632000 hm2下降到359000 hm2,下降了43.2%;总产由653 kt下降到373 kt,下降了42.9%[9-11]。2015年棉花生产总体呈现“三减一下滑”局面,即面积减、总产减,单产略减,棉农收益进一步下滑。2013年籽棉均价在8.0元/kg,2014年籽棉交售价格普遍在6.2元/kg,较2013年低近2元/kg,算上2460元/ hm2补贴,棉农交售籽棉收益也超不过7.0元/kg,2014年籽棉收益较2013年少1元/kg以上,在未考虑植棉成本上升因素情况下,仅价格变动使棉农收益下降约4500元/ hm2。2015年籽棉开秤价6.2元/kg,之后价格一路下滑至5.5元/kg,加上2015年补贴3015元/ hm2,棉农收益较2014年下滑约3000元/ hm2。

由于植棉效益大幅度下滑,棉农植棉积极性进一步被挫伤,可以预见2016年棉农意向植棉面积继续呈下降态势,河北省棉花生产、棉花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棉花科技工作者,我们站在棉花发展的一个历史十字路口,要正视上述现实,探寻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出路,积极献计献策,为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新格局做好技术储备。

1.2 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的优势地位分析

1.2.1 河北省植棉面积和总产在全国处在重要位置 在全国三大棉区中,新疆、河南、山东和河北是全国传统的植棉大省。2008年河北省棉花总产超过河南省(650.8 kt),达到737.3 kt,上升至全国第3位;该年河北省的植棉面积也超过河南省(606000 hm2),达到690000 hm2 [13],上升到第3位。2010~2015年,河北省植棉面积和总产始终位居全國第3位,平均占到全国的11.2%和8.1%[1-3]。可以说,河北省棉花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2.2 河北省棉花主产区棉农植棉技术水平普遍较高 河北省是棉花产业大省,10000 hm2以上的棉花主产县有21个[12],例如植棉大县威县2012年植棉面积达52800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9.5%。传统的植棉大省,棉农植棉经验丰富,为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nlc202309050240

1.2.3 棉花耐旱耐盐碱等特性符合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河北省主要产棉区位于黑龙港流域的邢台、沧州和衡水市,这些地区土壤具有肥力差、盐碱重的特点,适合发展棉花产业。同时,上述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均为全国的 1/3,面积达 67000 km2,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生态和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14]。鉴于上述问题,河北省开展了地下水限采、压采措施,发展节水农业,限制耗水作物(小麦)的播種面积,鼓励抗旱作物生产。由于棉花具有耐旱、耐盐碱等特性,符合上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可以预见棉花生产还有发展空间。

1.2.4 棉花产业促进了河北省纺织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纺织业一直以来都是河北的传统工业,棉花产业的重要地位有力地促进了河北省纺织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传统的纺织大省,河北纺织业的利润、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棉纱、布、成衣服装等指标,多年来位于全国前十位之列。纺织品出口是拉动河北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也是河北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2013年河北省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企业有1021家,占河北企业单位数的7.3%,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工业总产值2020.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4%[15]。

1.2.5 河北省棉花科研水平处在全国前列 河北省拥有一支棉花科研队伍,主要从事棉花基础研究、育种、栽培等相关科研工作,为河北棉花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棉花育种方面看,在抗病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抗虫棉和早熟棉育种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截至2014年,河北省多家育种单位(包括企业)通过河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有183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棉花品种有39个,通过外省审定的棉花品种有29个。在棉花科研成果方面,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奖项共计17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二等奖5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110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5项)、国家和省级科技发明奖各3项,其它成果奖49项[16-17]。

2 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农业种植业的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大田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走“规模化、效益化、轻简化、环境友好”应是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棉花产业必须朝着这一方向发展。

2.1 规模化

河北省棉花生产目前主要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形式为主,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在现有的政策和市场状况下,种植棉花与粮食作物相比投入大、收益低、风险高,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也不愿意将流转的土地用于棉花生产。这种小规模的生产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老龄化程度加重,已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因此,棉花种植业必须走“规模化”发展道路,走新疆棉花发展之路,这也为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2. 2 效益化

棉花种植业的“效益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棉花种植者本身通过规模化种植、应用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促进棉花生产节本、增产、增效。其次,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确保优势棉区棉花种植者能“劳有所益”。只有让植棉者“有利可图”,才能让棉花种植者有信心、有积极性进行棉花生产。

2. 3 轻简化

一方面,在品种选育上,延续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育种目标,重点培育早熟、株形紧凑、适宜密植、管理简化、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为适应棉花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选育适宜品种。另一方面,栽培技术简单、省事,播种、施肥、打药、除草等全程机械化操作,并向实现棉花生产机械采收努力。

2. 4 环境友好

棉花具有耐旱、耐盐碱、耐瘠薄、吸收土壤重金属等特点,从河北省黑龙港区域地下水压采、限采的大背景下,棉花具有发展优势。因此,在调整棉花优势种植区域和布局时,应充分考虑棉花种植对改良土壤、减少农业用水等方面的有利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等措施,在适宜区域促进棉花种植业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3 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3.1 调整棉花育种方向

选育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品种在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棉花产业发展趋势,适当调整棉花育种方向,在优质、抗虫、高产稳产基础上,重点筛选早熟、株型紧凑、抗逆性好的机采棉品种,为适应棉花产业发展需求做好品种储备。

3.1.1 早熟 河北省棉花种植模式以一季春播棉为主,晚春播、麦(菜)套棉、夏直播棉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为适应上述生产模式,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棉花稳产的重要因素。在育种方向上,早熟性育种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以适应不同生产模式需要:一季春播棉生育期120 d左右,晚春播和麦(菜)套棉生育期110 d左右,夏直播生育期90~100 d。

3.1.2 株型紧凑 从减少劳动力投入和适应机采棉发展需要分析,培育紧凑株型的棉花品种是棉花育种的重要发展趋势。首先,株型紧凑,可以提高种植密度,能够更好地发挥群体优势;其次,株型紧凑,个体空间缩小,群体高度降低,便于生产中的机械化操作;还有,株型紧凑的棉花品种,早熟性较好,开花、结铃、吐絮较集中,对机械采收创造有利条件。在育种上,培育有限果枝类型的品种,重点以零式果枝型为主,筛选要点是第1果枝节位5~6节,果枝上举,果枝长度5~10 cm,果枝顶端着生1~2个棉铃。在培育无限果枝型品种方面,重点筛选第一果枝节位较高的材料,第一果枝着生节位6~7节,果枝上举,果枝与主茎夹角小于60度,果枝上果节数2~3个。

3.1.3 抗逆性好 棉花本身具备了耐旱、耐盐碱的特性,为适应干旱气候和土壤盐碱度重的生产条件,育种上要有目标的筛选耐旱性和耐盐碱性突出的材料。棉花抗旱性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和多基因控制的复杂的综合性状,抗旱性与品种种类、基因型、形态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有关,同时还与干旱胁迫时间、强度、发生时期相关,因此应采取模拟胁迫条件、生理生化指标(间接鉴定)和大田自然环境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价,重点筛选水肥利用率、产量较稳定的耐旱品种。棉花品种耐盐碱性选择也同样采上述方法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价,重点筛选耐盐级别Ⅱ级(抗盐碱、相对成活苗率75%~90%)和Ⅰ级(高抗盐碱、相对成活苗率90%以上)品种[18]。

nlc202309050240

3.1.4适宜机械采收 在抗病、丰产基础上,机采棉品种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一是株型紧凑、筒形;二是始果枝着生高度30~40 cm;三是根系发达,茎秆坚韧、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四是枝秆匀称、通风透光性好、光合强度高;五是叶片、苞叶中等偏小、易脱落;六是棉株上、中、下部成桃分布均匀,结铃性强;七是早熟,开花、结铃、吐絮集中;八是铃重5~6 g,衣分40%~45%;九是吐絮畅,不夹壳,含絮力适中;十是纤维长度、强度达到“雙30”以上,马克隆值4.5以下[19-20]。

3.1.5 培育抗除草剂、抗蚜虫、抗盲蝽象品种 将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棉花是目前创造抗除草剂棉花新品种最有效的途径。作为选择标记基因,抗草甘膦aroA基因、抗溴本腈Bxn基因和抗绿磺隆csrl基因等已成功地用于抗除草剂棉花的遗传转化,鉴定和筛选抗除草剂基因全株高效表达并稳定遗传的棉花转化体,是培育抗除草剂棉花新品种的关键[21]。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广泛应用,一些非靴标害虫如盲蝽嫁、棉粉虱、红蜘蛛、棉蚜虫等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因此需要培育抗蚜虫、抗盲蝽象棉花品种,为棉花生产做好技术储备。

3.2 发展不同种植模式,简化种植技术

3.2.1 覆膜、适度晚播种植模式 一是选用中早熟、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生育期120~125 d;二是地膜覆盖,播种适当推迟(4月25~30日期间播种),可有效降低棉花后期烂铃的发生程度;三是合理密植,株型较紧凑的品种,密度67500~82500株/hm2;四是根据现有采棉机类型设计田间种植方式,优化株行距配比并开展机采试验,为一季春棉高产高效做好技术储备。

3.2.2 雨后适墒晚春播种植模式 选用生育期110 d左右的早熟棉品种,在水资源紧缺、土壤盐碱度较高的地区,发展晚春播模式。播种时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根据降雨和土壤墒情确定播种时期。种植密度为75000~90000株/ hm2,并设计适应机采的株行距配比模式。

3.2.3 各种套种模式 河北省既是粮食大省又是蔬菜种植大省,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约6300000 hm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常年约2400000 hm2,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20000 hm2(2013年),呈逐年递增趋势。因而优化小麦、蔬菜与棉花套种模式前景广阔。例如邯郸市开展的棉麦套种双丰高效种植技术模式,与传统的麦套棉模式相比,一是改进收获机械,实现了套种棉田的小麦联合收获和机械棉柴粉碎;二是推广小麦晚播技术和棉花催熟技术,实现了棉花早收与小麦晚播的有效衔接;三是推广棉花免整枝技术,简化了棉花栽培管理,节约了管理用工。实践证明,改进的麦套棉种植模式,比单作棉花增纯收入1.2万元/hm2左右,实现了棉粮“双丰”。又如棉花与大蒜、洋葱、西瓜等套种模式,提高农田复种指数,增加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也是稳定棉花生产的重要途径。

3.2.4 夏直播模式 从种植简化程度上分析,棉花夏直播较套种模式更具发展前景。在冀中南的邯郸和邢台地区,光热资源条件较好,粮食、蔬菜种植面积大,麦(菜)后直播棉花种植模式(夏直播模式)作为发展重点做好技术储备。从现有的技术储备来看,培育抗逆、优质、稳产的超早熟棉品种仍是攻关重点。麦(菜)后直播种植模式主要是利用生育期100 d左右的早熟棉品种,并突出“五早”技术要点,即“早播种、早浇水、早打顶、早化控、早催熟”。具体掌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抢时播种,密度可根据品种类型适度密植(如利用零式果枝型的夏早3号,种植密度可为120000~150000株/ hm2),利用滴灌或微喷等节水措施播后及时浇水有利于夏播棉早出苗,7月25日前后打顶,棉苗5叶期开始化控,10月1日前后进行脱叶催熟,10月20日前后可采收完毕[22-23]。

3.2.5轻简化育苗移栽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研发的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是继营养钵育苗技术之后又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具有风险小、用工少、质量好、效益高等优点。对于提高现代植棉水平,促进棉花种植制度改革有着重大意义。自2012年起,河北省在棉花主产县开展了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示范,采取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集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节本增效为一体的棉花无土移栽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3.3 技术集成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并举

现代化农业技术的重点要突出“五位一体”,即“农艺、农机、工程、信息和管理”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利用先进的农艺、农机、工程和信息技术,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形成集成配套技术,形成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同时,加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任务分工,促进产学研强强合作,突出科研单位的技术研发优势,优化技术推广部门的组织和引导职能,发挥企业在技术推广中的市场主导地位,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通过展示、创新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集成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3.4 加快棉花结构调整,推进棉田东移

开发利用滨海盐碱旱地发展棉花生产,向滨海盐碱旱地要棉花,可腾出耕地资源发展粮食和蔬菜生产,为米袋子、菜篮子让路,有利于优化种植结构,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7]。为了加快棉花结构调整,推进棉田东移,河北省在沧州市设立了棉花病害盐碱地综合试验站、棉花滨海高产优质综合试验推广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在沧州设立了棉花研究所海兴试验示范站,研究耐盐新品种选育和盐碱地植棉新技术。2013年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完成了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1816-2013 环渤海盐碱旱地棉花省工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标准规定了环渤海盐碱旱地棉花省工高产栽培的基础条件以及盐碱地改良培肥、播种前准备、播种、种植密度与行距、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适时催熟的技术要点。通过上述工作开展,有利地促进了滨海盐碱旱地植棉技术的研究和利用,为棉田东移奠定了良好基础。

nlc202309050240

4 结束语

总之,棉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既是棉花生产大国又是棉花消费大国,棉花加工及纺织等相关行业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棉的有效供给必须以本国生产的皮棉作为基本保障,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棉花科技研究与示范推广,为棉花产业结构调整及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撑,为棉花生产实现“快乐植棉”做好技术储备。

致谢

本文得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瑞敏研究员的大力帮助和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程关怀. 正确分析形势稳定棉花生产[J]. 棉花科学,2014,36(6):3-5.

[2] 李雪源,龚照龙,王俊铎,等.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种植意向调查及建议[J]. 棉花科学,2014,36(6):10-16.

[3] 李玉侠,李家运.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丰县棉花技术推广工作的回顾[J]. 棉花科学, 2014,36(6):23-26.

[4] 杨磊,陈宜,胡小琴,等. 江西2014年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践与对策[J]. 棉花科学,2015,37(2):3-7.

[5] 江胜. 新植棉形势下湖北省棉花产业重大需求分析[J]. 棉花科学,2015,37(3):3-6.

[6] 张运胜,孙冰,卜茂平. 对湖南省安乡县棉地结构调整的思考[J]. 棉花科学,2015,37(4):3-5.

[7] 皮晓林,尹辉,章文顺.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产业未来科技需求探讨[J]. 棉花科学,2015,37(5):3-5.

[8] 杨磊,陈宜,夏绍南,等.新常态下稳定江西省棉花生产的建议和对策[J]. 棉花科学,2015,37(6):3-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棉花产量的公告[EB/OL]. 2015-12-18.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12/t20151218_1292351.html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棉花产量的公告[EB/OL]. 2014-12-17.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12/t20141217_654427.html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2]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3[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4] 田贵良,杜梦娇. 虚拟水贸易战略对河北省地下水压采的贡献机理[J]. 中国水利,2015(17):8-11

[15] 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经济年鉴-2014[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6] 崔瑞敏. 河北棉花品種志[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7] 崔瑞敏,刘素恩,崔淑芳. 河北植棉史[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1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中国棉花遗传育种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9] 秦焱,赵会薇,杨京,等. 机采棉育种的思考[J]. 河北农业科学,2014,18 ( 5) : 72-74.

[20] 郭承君,孔庆平,艾文礼,等. 新疆机采棉品种存在的问题及新品种选育对策[J]. 农村科技,2013(10):20-21.

[21] 陈旭升. 抗除草剂棉花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1):94-98.

[22] 翟学军,李悦有,赵会薇,等. 转基因抗虫短季棉新品种夏早2号和夏早3号[J]. 中国棉花,2011,38(11):34-35.

[23] 丁书英,刘晓霞,张素芬,等. 邯郸市棉麦套种双丰高效种植技术模式[J]. 中国农技推广,2014(3):29-30

上一篇:投资风险管理学下一篇:细沙乡集体林权制度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