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2024-04-23

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共14篇)

篇1: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共青团洪洞县委以“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心目标,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年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全县青少年的维权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

一、组织机构健全,加强领导职能,规范工作系统工程

我县现有青少年1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4%,他们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洪洞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的治安稳定。团县委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积极履行县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一把手亲自抓,各乡镇、县直学校团队组织负责人都纳入小组机构成员,在全县团队组织内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年初落实工作计划时,团县委还将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纳入到共青团工作全局范畴,并结合这项工作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任务目标。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为做好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团县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活动,先后印发“两法”宣传资料0余份,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咨询服务余人次;组织学校团队组织,通过板报、橱窗、专栏,举办法制座谈会、报告会,大力宣传法制知识,引导青少年争做“普法小使者”,在青少年中有效地形成了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良好氛围。

三、创新新模式、拓展维权平台,唤起全社会的维权意识

积极提供法律援助,以“维权、预防、教育”为主要目标。积极与县司法局、法院、检察院有关部门联合,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最大限度地体现法律援助的意义,也更为有效地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根据工作需要,主动在中小学建立维权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橱窗、板报、校报,校园电视台、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团队宣传渠道,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山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进行宣传。一方面是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也利用我们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四、建立法制教育学校,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和安全教育。

近年来我县一中、二中、三中、东街小学等学校都成立了自己各具特色的法律学校,他们分别聘请了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少年庭、乡镇派出所的专业法律者为学校的法律顾问、法制副校长,他们根据不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各校的实际情况,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举行法律知识讲座的法制报告,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分类别个性化指导。通过团队组织聘请的专业法律顾问和法制副校长对法律知识的耐心细致的讲解和发生在同学身边真实的违法犯罪案例的分析,引发了学生强烈反响,使他们对一些犯法行为有了新的认识和界定,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有力的引导青少年知法、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由于学校团队组织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高度重视,各校通过建立一批青少年法制实践教育基地、配备法制副校长等措施,切实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质,有效的减少和遏制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教育成果。

五、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实施中小学“校园净化工程”

针对组织、强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黑恶势力,不良文化产品,、黑网吧及违法违规网站等问题,团县委充分发挥“网吧义务监督员”的职责,定期联合县文化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进行集中整治。各学校团队组织也定期到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进行检查,对经常出入这些场所的在校生进行“一对一”的说服教育,帮助青少年认清这些不良场所对他们成长和学习所造成的潜在的危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远离不良文化”教育活动,杜绝“口袋本”图书,学生彩票等不良文化产品进入校园。

加强青少年禁毒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活动。各级团组织还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读书会、演讲赛等活动,举行千名青少年学生拒绝签名仪式,开展“青少年远离行动”,让广大青少年主动认识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六、发挥职能、感化教育,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发生

团县委的同志每年定期参加法院少年庭的审判工作。作为少年法庭的陪审人员,在积极参与少年犯罪案件审理的同时,还进一步深挖了少年犯犯罪的心理和外界因素。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还坚持把感化教育贯穿始终,基本做到了审理一个、感化一个、挽救一个、教育一大批的目的,不断增强少年法庭的作用,事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发生的宗旨。通过组织犯罪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组织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情景训练,举行案例分析会等活动,在法律实践中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法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团县委还与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同志成立了“洪洞县青少年法律宣传团”,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教育活动,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发生。团县委与县综治办联合成立了“洪洞县青少年维权服务队”,对少管所里服刑的少年犯进行定期的帮教,对刑满释放重新走向社会的问题青少年,帮助他们推荐就业岗位。通过对问题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也减少了他们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

七、建立健全青少年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普查工作,了解需要重点关注的青少年的基本情况。重点抓好进城务工子女,城县下岗职工子女、农村困难儿童以及残疾青少年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真情助困进万家”扶贫帮困行动、“托起明天的太阳”行动、特殊群体儿童情况调查、创建快乐成长服务站,关爱和服务城乡特殊和困难少年儿童。启动“同一片蓝天,同一样笑脸”——手拉手互助计划,着眼于农村及城县薄弱学校少先队建设和发展,通过希望工程不断拓宽筹资渠道,为手拉手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让少年儿童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教育。

加强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动为社区闲散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问题青少年等群体提供帮助。加大对中小学生、贫困大学生等相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的保护力度。大力推动各乡镇100%建立预防组织,完善预防组织成员联席制度,强化考核机制,发挥预防办参与处理、协调、督办与青少年权益相关的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篇2: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一、各校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宣传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了《未成年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各校利用墙报、板报、班会课、DVD播放《小小律师》《呵护》等形式宣传学习,使他们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怎样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学校召开家长会,明确家长职责,同时学校并向家长作出承诺,如何共同教育学生,在镇政法委的牵头下,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对校园周边的网吧、音像制品销售店、放影室等娱乐场所依法整治,净化了学习环境。

三、各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进行专题讲座;李梓小学、丁村中小学、山盆小学、高雄小学、李梓中学等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专门为学生家长上法制课,使家长能懂得,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四、各校以“做守法的好孩子、做合格的小公民”为题,开展征文活动,使青少年在活动中学法、守法、用法,自己怎样维权。

五、以“中、小学生守则”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教育,校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各校校风、教风、学风正常,杜绝不良行为。

篇3:论审判工作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法院在审判青少年犯罪过程中要把握的原则

法院在审判青少年犯罪过程中要坚持宽严相济、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原则, 防止一刀切主义。

(一) 宽严相济原则

宽严相济原则本质是区分对象, 针对不同的犯罪人及不同的罪名、危害程度等做出不同的刑罚。这也是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刑法基本原则的。众所周知, 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在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尚未成熟, 易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 特别是近几年网络通讯等媒介的快速发展, 青少年更容易相互感染一些恶习, 不经意间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除个别青少年犯罪动机比较复杂、主观恶性比较大外, 绝大数犯罪动机比较单纯、目标清楚、意识不到危害性, 比如盗窃、抢劫财物往往是为了能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抽想吸的烟等一些单纯的动机。因此, 法院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 对动机单纯、初犯偶犯的罪犯要从轻减轻处罚, 能适用缓刑就适用缓刑;对于一些主观恶性较大、社会危害性大、屡教不改的罪犯要当严则严。

(二) 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原则

“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要坚持以教育和矫治为主, 使其早日健康复归社会, 只有在必要的时候采用相称的手段才可对其惩罚。”[1]法院审判工作中, 要把教育和保护、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理念贯穿始终, 而不是惩罚和报应。庭审中要营造充满亲情、关怀的氛围, 要以长辈的身份和态度对待青少年罪犯, 耐心劝导, 指明方向, 争取重新做人。

二、当前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18周岁到25周岁的青年罪犯处于边缘地带

当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 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研究颇多, 但对于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成人犯罪关注较少。众所周知, 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特殊法”保护, 新刑事诉讼法专门设置了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别程序, 庭审中对未成年犯罪不公开审理, 相对于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成人来说就没有这些“优待”了。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人较之于未成年人在心智、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有一定提高,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处于由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型特殊时期, 而且有很大部青年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不相符。与社会经济转型道理一样, 此阶段最容易出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青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做事较冲动, 也易受不良环境影响。当前审判中对此阶段的青年人罪犯保护措施尚处于空白, 有地方甚至对刚满18周岁的青年人普通罪犯采取公判大会形式宣判, 这会对他们心灵造成极大伤害, 而且出狱后及有可能仇视社会, 可能会犯下更大的罪行。

(二) 少年法庭及其配套人员尚未完善, 没有专门针对18周岁到25周岁的青年法庭

1.根据相关司法解释, 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可以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 条件尚不具备的, 应当在刑事审判庭内设未成年刑事案件合议庭或者由专人负责办理未成年刑事案件, 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承办。目前, 我国基层法院审判人力薄弱, 人才匮乏, 要成立专门的未成年刑事审判庭更是难上加难, 个别地方虽然成立了, 但也是有名无实。2.我们常常听说青少年法庭, 但实际上只是指是少年法庭, 而青年法庭根本不存在。前面提到, 18周岁到25周岁的青年正处于人生转型时期, 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光时期, 此阶段犯罪是他们的不幸, 更是国家的不幸。

三、完善法院青少年审判工作的建议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人民法院是保障青少年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以下完善青少年审判工作建议。

(一) 从现行立法状况来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少年法庭

法院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 建立起少年法庭;招录具备心理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入法院队伍;培养锻炼一批熟悉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法官;加强法官的青少年心理知识培训。

(二) 对青年人犯罪也要坚持宽严相济、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原则

18周岁到25周岁阶段的青年, 法律上已经是成年人, 但这个阶段的青年犯罪也要坚持宽严相济、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原则, 避免与其他一些主观恶心较大的罪犯混合一起, 这样也起不到劳动改造的初衷, 刑满释放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也较大。

(三) 从长远来看要探索建立青年法庭

少年法庭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也给青年法庭的建立提供一些参考, 时间成熟的时候应该考虑建立青年法庭或者与少年法庭合二为一,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青少年法庭。

参考文献

篇4: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探析

关键词: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类型看,主要以侵财型犯罪和人身伤害型犯罪为主,特别是以抢劫、盗窃、故意伤害这三种犯罪为主。

(2)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逐步增多,团伙型犯罪现象突出。

(3)从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残忍,暴力成分明显,犯罪手段也逐渐复杂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后果十分严重。

(4)从犯罪年龄看,日益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

(5)从犯罪身份看,文化程度均不高,辍学少年人数居多,大部分犯罪的青少年均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有些甚至是文盲。

(6)从地域范围来看,青少年犯罪以本地人犯罪为主,外来人口较少。

由上可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朝着高发化、团伙化、恶性化、高科技化、低龄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刻不容缓。

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存在的问题

1.针对弱势青年群体的法律服务尚有不足

由于传统法制思想和现行立法的局限,关于青年违法犯罪人员和刑释青年这两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權益保护还较少,存在较多突出问题:第一,《监狱法》虽然规定对罪犯的劳动实行报酬制,但没规定报酬的标准及管理使用,行刑过程中大多是给予“假定工资”。这样,服刑人员的劳动所得基本用于包括生活费在内的监狱业务费用,出狱时一般仅获得回家路费。第二,由于传统监狱管理习惯使然,罪犯在监狱里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使罪犯的自主性受到了剥夺,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和绝望情绪。第三,刑释青年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刑释青年的生存状况,大多较恶劣,多数犯罪人员谋生能力不强,再就业困难重重,没有收入来源。刑释青年的社会地位一般偏低,被贴上“坏人”标签,这使得他们备受歧视,成为社会的弃儿。如此种种,都是导致刑释青年再犯罪的重要原因。

2.对青少年再犯预防的工作不够深入

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主要针对的是以下5类青少年群体: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由此可看出,曾经的未成年犯并不在此范围内,而如何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事后预防中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三、对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完善建议

1.努力提高青少年的自身修养和素质,从根源上预防犯罪

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辨别是非及区分良莠的能力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争强好胜,全面客观地对待事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冷静地思考,正确地分析,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自私自利,不唯权唯钱是图,不盲目攀比。同时,青少年也要自觉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护法的公民。

2.制定专门的刑释人员保护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我国至今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系统的规范刑释人员保护的法律。虽然,目前司法机关和共青团组织都在积极地参与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但没有制度化, 有关的保护、援助措施难以落实。监狱管理局进行的类似调查显示,在某省重新犯罪的刑释人员中,下岗或无业的占28.4%左右,另外,有一些农村籍刑释人员在出狱后没有分到承包田,因生活困难而再度犯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制定本地专门的刑释人员保护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浙江省制定的《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是我国首部保障刑释人员合法权益的省级政府规章。该《办法》规定,归正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不受歧视。符合就学、复学、升学条件的归正人员,享有就学权利,对申请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职业学校或者业余学校的归正人员,符合报考条件的,教育部门应当准许报考。原籍在农村的归正人员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分配承包田的权利。

3.完善刑释人员保护的组织体系,充实刑释人员保护的具体内容

目前,虽有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以及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委会等基层政权参与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但没有建立专门性的刑释人员保护组织。在美国有些城市就建立了刑释人员保护会,在英国有“罪犯关心与重新定居全国协会”,加拿大有“犯罪人援助和释放后关心协会”等有国际影响的非政府性刑释人员保护组织。这些组织向刑释人员提供生活救济、房屋居住、职业训练、服务、心理辅导等服务,在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内设置专门机构,指导、协调各地的刑释人员保护工作。共青团组织应组织更多的志愿者对刑释人员进行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使其以良好心态面对遇到的问题;对刑释人员进行必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如进行法律援助或职业训练等经费募捐与收集。

4.完善法制教育制度

篇5: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2009年度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紧紧围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条主线,进一步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的职能,切实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和活动,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健全机构、完善机制,深入探索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规律

进一步健全机构,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2009年,我们共召开两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组会议,研究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特点,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加强了各单位的联系,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从领导到教师都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针对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计划措施,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

二、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确辨别事物的能力不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学校曾多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非常重要。2009年,我们通过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学校宣传窗、广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青少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努力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违法犯罪滋生的因素。

三、以学校为重点,加大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

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为此,我们特别重视对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今年,我们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依托学校,积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营造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继续大力推行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的做法,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3月份邀请派出所民警到学校给学生进行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青少年自我防护知识及交通知识讲座,全校1200多名学生受到了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效地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以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为提高全校青少年的文明素质,营造文明、祥和的生活氛围,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水平,树立平谷人良好的文明形象。

2、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学校少先队以演唱爱国主义歌曲为载体,抒发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怀。为振兴中华奉献青春的崇高志向,每个班在演唱国歌外,自选一首革命歌曲,赛前一个月每个班级利用课余时间加紧练习,在赛场上同学们气势磅礴,情绪高昂。一首首革命歌曲,唱响了和平时代的主旋律,整场比赛气氛非常热烈,台下的同学们都认真地倾听,不时给予热烈的掌声。

3、科技知识宣传 受益青少年

全校1200多名学生开展科技制作活动,许多展品由学校科技教师亲自设计亲自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以我国古代民间传统的数学精典和现代数学精华为题材,利用简易互动的方式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这次科普活动把深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易学易懂、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次动手、动脑的机会。不仅使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又在玩乐中撷取广度博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精神,科

学思维。展出期间总是人流不息,生动活泼的科技平台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4、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

在国庆节前夕,学校还将开展以“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全校中学生轮流观看《流泪的花季》光盘,以真实的案情让学生进一步重视交通法规,了解并掌握行车走路的安全常识,从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发生交通事故。

5、组织全镇广大青少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一是,弘扬雷锋精神服务农村孤寡老人,开展“把爱心献给老人”的学雷锋活动。二是学雷锋 树新风 志愿服务老年人,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校30名“红领巾”志愿服务小队来到儿童节康中心清扫卫生,表演的文艺节目深受智残儿童欢迎。活动中还为智残儿童准备了礼品。

6、关心和帮助弱示群体,学校在开展“每天节约一元钱”募集活动中,全校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为贫难的家庭献爱心,对面临缀学的学子们纷纷伸出了友谊之手,2000多元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对困难家庭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扶助。

篇6: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青少年成长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强化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是要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们要通过普法宣传、法制讲座等宣传活动,深入加强对青少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的普法学习,把有关青少年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那些社会治安较差、违法犯罪较多的地区和学校,更应加大宣传力度,并突出法律保护。二是加强横向联合,促进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全方位的共同关注和不懈努力。由综治办牵头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着力抓好对青少年的基础法教育,从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防范青少年犯罪,推动社会各部门综合治理活动蓬勃发展,全力打造全方位的立体预防和保护体系。

三是重视学校的配合,积极开展学校共建活动。

领导小组要跟随形势的变化把预防触角伸向学校,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教育部门要尽快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狠抓督查落实,一是强化学校综合治理,特别是把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列入学校工作;二是各学校要由法制副校长专管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强化对学生法制教育;三是学校要对本校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建立帮教卡,确定帮教责任教师,直到彻底转化。四是学校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彻底清理整顿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委诱发在校生不良行为的各种因素,积极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是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的传播,坚决取缔色情内容的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发廊和网吧等;还要加大惩腐力度,优化社会风气,为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创造条件。

发动社会公众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积极配合社会共同构筑一个严密的安全防范网络,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五积极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治理 一是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秩序。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校园周边的流氓团伙、坚决扫除学校周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禁毒、禁赌宣传教育,打击教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学校及周边治安稳定。二是整治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加强学校周边交通信号灯、警示牌、斑马线、减速带和停车场地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确保应建尽建。对周边交通秩序比较复杂的学校,在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时段、路段,配备必要的交通管理人员,强化交通安全管理。规范学生接送车辆营运秩序,着力解决“黑出租”等非法营运问题,预防和减少涉及师生的交通事故发生。三是整治学校及周边经营秩序。规范文化娱乐场所经营秩序,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行为,对非法经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网吧、书刊店、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要坚决查处,予以取缔。加强校内计算机室管理,严禁把学校网络设施变成“变相网吧”。对学校周边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占道经营的摊点要坚决拆除和彻底清除,严厉整治校门口的流动商贩违法经营现象,保持学校及周边交通通畅、环境整洁。四是整治学校内部安全秩序。集中排查学校校舍、基建场地、消防设施以及危险物品管理上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食堂、宿舍的全面检查,重点是对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师生生命安全及诱发灾害的预防。要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学校大型集体活动审批制度,坚决杜绝火灾、拥挤踩塌、建筑物倒塌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不懈地对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进行全面清查和收缴,确实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五是整治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认真做好消毒杀菌和疾病防疫等工作,加强学校及周边食堂、餐馆、商店及校园公共活动场所的卫生监督和检查,预防师生食物中毒等事故发生

南曹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和学校周边治理领导小组

篇7: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教育系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方案要求,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机构,为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大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力度。市教育局统一要求,周密部署,组织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认真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对“两法”地深入学习,广大师生既掌握了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又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制定规划。在认真总结几年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工作计划。二是组织培训。在教师培训中。一方面积极组织系统地学习两法内容;另一方面全面提高班主任法律意识,强化“两法”的贯彻落实。学校给每位班主任教师购买了霍懋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书、定购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主流媒体《德育报》,学校利用网络下载文章供教师学习,以更新教育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坚持月培训制度,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科学指导,聘请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了《如何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怎样写学生的个性化操行评语》、《如何有效加强班级管理》等讲座。三是搞好宣传。为使“两法”深入人心,学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了宣传工作。通过组织学生上街发放宣传单、悬挂过街横幅、校园广播、召开主题班会等宣传形式,使“两法”逐渐深入人心。

三、突出重点,实行了综合治理。突出抓好了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犯罪。一是从学校教育入手,强化法制意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组织学生收听法制报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参观监狱等教育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二是从社会环境入手,治理校园周边秩序。为巩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效果,保证未成年人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校领导坚持值班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三是从父母影响入手,抓好家庭教育。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切实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学校每年集中举办家长培训班,并把“两法”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家长明确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自觉地以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适当的方法影响和教育未成年人。四是从教育转化入手,及时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了思想、道德、纪律教育,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使之成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为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市直各院校和县(市)区部分学校设立了驻校警务室,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学校和公安部门有了经常性的联系,确保学生身心安全,避免伤害事件发生。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聘任法制副校长865人,进行法制讲座、法制报告250多场次,受教育师生30多万人(次)。

五、“控辍保学”,从源头上做好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青少年犯罪一般是从辍学、厌学开始,近几年各初中非常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在每年三月、九月的“控辍保学”活动月中广泛开展“控辍保学”的系列活动,如千名教师访万户家庭活动,献爱心送温暖扶贫助学活动,争创“无辍班”“控辍免检校”活动等。局领导包校、校领导包班、班主任包人层层落实责任,真正做到以法、以情、以德、以责控辍,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篇8: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显的今天, 青少年犯罪在总数量上和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比重上不断向上攀升, 中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 以上, 其中15 - 16岁的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 以上, 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可见青少年犯罪形势的严峻。而且青少年犯罪团伙作案突出, 反复性强, 重新犯罪率高, 对当前社会治安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分析

( 一)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氛围对孩子人格的形成、道德水平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的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失和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有负面的导向。另外,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存在以下问题的家庭中, 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更高:

1. 家庭结构缺失。完整的家庭结构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关系破裂、亲情的缺失都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催化剂”。家庭结构缺失有父母丧偶、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这三种典型情况。父母丧偶会使孩子变得自卑、敏感、脆弱, 缺乏抗压能力; 对于离异家庭, 孩子通常缺乏安全感, 有可能变得非常暴躁、没有同情心, 养成恶性等等; 留守儿童通常人际关系冷漠, 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与教育, 容易误入歧途。

2. 家庭环境恶劣。自身素质不高的父母可能会忽视对子女的精神关怀, 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这是滋生孩子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充斥着不和谐的气氛, 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挫折感, 造成孩子人格障碍。另外, 有些父母自身好吃懒做、自私自利, 甚至有赌博、吸毒、盗窃等违法行为, 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示范与影响, 使孩子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 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家庭条件过于贫困也是青少年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的一个影响因素, 贫困容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 很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和敌视社会的心理, 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 极易迈向犯罪深渊。

( 二) 社会环境因素

青少年心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 社会文化对青少年三观形成有重要影响。社会文化中的不良因素是滋生个人犯罪的温床, 尤其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 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 直至转化为犯罪行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 网络上频现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 容易诱发相关犯罪行为。一些网络游戏所带来的网络暴力也对我国青少年的世界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使青少年习得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观念, 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模糊道德认知, 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 三)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青少年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导向作用。目前, 学校之间攀比升学率, 一切以分数为中心, 教书不教人, 只重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程设计上, 主要以升学考试科目为主, 所谓的主课基本占据了体育课、思想品德课的时间, 把思想政治课当作可有可无的课程, 对德育工作表现出轻视, 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错误的导向, 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整体下降。

三、公安机关防止青少年犯罪对策

( 一)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 强化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思想意识。公安机关在加大立法、执法力度的同时, 必须加强法制教育, 将青少年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地公安机关可以选聘优秀干警作为法制辅导员, 定期到中小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 引导青少年学生及学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运用“以案说教”等方式, 为在校师生讲解法制法规, 讲授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知识,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 二) 加大打击整治力度, 净化社会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要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 对网吧、电子游戏室、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 定期不定期开展治安检查, 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上述场所, 一经发现违规行为, 一定要依法从严惩处, 决不姑息迁就。同时, 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的治安巡防力度, 严防盗抢及敲诈等侵财型案件的发生。通过校园警务室, 抽调专门警力, 及时处置涉校违法犯罪案件, 及时收集校园违法犯罪线索, 对引诱、教唆、胁迫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 从重从快打击处理。

( 三) 组织关爱帮扶活动, 强化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措施。组织民警认真梳理辖区留守儿童、离异单亲家庭儿童、身体残障儿童、孤儿等, 建立工作台账, 定期走访, 面对面开展心理教育, 实时掌握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积极开展轻微违法青少年帮教工作, 广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 切实发挥矫正帮扶领导小组的作用, 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

参考文献

篇9:浅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自身预防

“青少年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御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伤害”。青少年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才能增强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础,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家长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学习,严于律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自身修养,做青少年心目中的标准;杜绝一些不良嗜好、恶习,做好榜样。

2家长要采取科学、合理、适当的教育方法。要因势利导,言传身教相一致,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场合和分寸,避免子女的逆反心理,使青少年自觉服从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3家长还要与学校、社会搞好配合、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学校预防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培养教育,努力学习成才的阵地,学校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教育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牢牢把握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政治倾向和道德水准。德育教育只要方法得当,常抓不懈,就会使青少年利用榜样的力量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腐蚀,达到预防违法犯罪的目的;其次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要因人因材施教,要注重“双差生”转化教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健康成长。

2学校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青少年最明显的缺陷是法律知识欠缺,即使违法犯罪了,有的还全然不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法制课纳入教学计划,并配置法律院校毕业的专职法律老师,不定期地分析学生的思想表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他们交流,有针对性地搞好法制教育,逐步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3加强青春期教育和心理矫治。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懂得自尊、自爱、自重;其次进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偏差及时进行教育矫治,对症下药;最后进行青春期理想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青少年。

4搞好校园治安整治。定期分析学校内外的治安状况,对影响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门店、书刊、音像、商业摊点等,要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共同整治,对扰乱校园秩序、流氓滋事和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不法分子要依法查处。

社会预防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是一个家庭、一所学校的事情,而是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求社会各界协调配合,群防群治,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1广泛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公安、司法、街道、村委会等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司法部门可以选派业务精通、法律知识渊博的骨干定期去学校做法制宣传教育,送法进校,开展“警校共建”、“院校共建”活动,达到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目的。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模拟法庭,参加公审公判大会,收听收看一些法制宣传节目。

2继续抓好普法宣传,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司法、教育、共青团、先锋队、妇联等单位和部门要结合实际,组织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做好预防和挽救工作;更要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大打击力度,决不手软,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3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求工商、文化、公安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的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带有黄、赌、毒加强公共娱乐场所管理;文化宣传部门要利用媒体对腐朽落后的文化公开曝光,揭穿其伪科学的真正面目;教育科技部门要加强高新技术的管理,防止和减少高档次的网络犯罪,让青少年健康轻松上网,避免黄色网站和不良网站的侵害。另一方面要求宣传部门积极倡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多为青少年补充有助于健康成长的“营养品”和充实有利于成长的精神食粮。

篇10: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教育系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方案要求,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机构,为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大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力度。市教育局统一要求,周密部署,组织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认真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对“两法”地深入学习,广大师生既掌握了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又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制定规划。在认真总结几年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工作计划。二是组织培训。在教师培训中。一方面积极组织系统地学习两法内容;另一方面全面提高班主任法律意识,强化“两法”的`贯彻落实。学校给每位班主任教师购买了霍懋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书、定购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主流媒体《德育报》,学校利用网络下载文章供教师学习,以更新教育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坚持月培训制度,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科学指导,聘请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了《如何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怎样写学生的个性化操行评语》、《如何有效加强班级管理》等讲座。三是搞好宣传。为使“两法”深入人心,学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了宣传工作。通过组织学生上街发放宣传单、悬挂过街横幅、校园广播、召开主题班会等宣传形式,使“两法”逐渐深入人心,

总结

三、突出重点,实行了综合治理。突出抓好了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犯罪。一是从学校教育入手,强化法制意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组织学生收听法制报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参观监狱等教育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二是从社会环境入手,治理校园周边秩序。为巩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效果,保证未成年人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校领导坚持值班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三是从父母影响入手,抓好家庭教育。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切实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学校每年集中举办家长培训班,并把“两法”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家长明确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自觉地以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适当的方法影响和教育未成年人。四是从教育转化入手,及时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了思想、道德、纪律教育,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使之成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为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市直各院校和县(市)区部分学校设立了驻校警务室,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学校和公安部门有了经常性的联系,确保学生身心安全,避免伤害事件发生。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聘任法制副校长865人,进行法制讲座、法制报告250多场次,受教育师生30多万人(次)。

五、“控辍保学”,从源头上做好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青少年犯罪一般是从辍学、厌学开始,近几年各初中非常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在每年三月、九月的“控辍保学”活动月中广泛开展“控辍保学”的系列活动,如千名教师访万户家庭活动,献爱心送温暖扶贫助学活动,争创“无辍班”“控辍免检校”活动等。局领导包校、校领导包班、班主任包人层层落实责任,真正做到以法、以情、以德、以责控辍,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篇11: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我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在院党组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进一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立足少年审判工作,注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上取得实效。

一、我院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的主要举措

1、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我院审理的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是因为被告人平时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法制观念淡薄所造成的恶果,也与普法教育不深入、不全面有关。因此,我院资深法官接受学校的聘请,担任学校从事法制教育的兼职教师、校外法律辅导员,经常性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特别是当前,将我国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九》《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有关内容作为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未成年人中出现的种种违法犯罪现象,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明辨是非,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完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帮教体系。建立以社区街道为主的帮教网络,由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牵头,辖区党政机关、民政部门、公安派出所、青工妇组织、机关工委、学校、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共同参与组织帮教协会,对区内问题少年进行调查了解,摸底排队,指定专人与之结成帮教对子并签订帮教协议书,勤上门,知动向,不定期谈心,掌握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帮教协会定期碰头,汇总分析形势,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消除隐患。对确已改好的帮教对象应及时解除帮教,让其丢掉包袱,轻装前进。积极努力做好解教和刑释未成年人的接茬教育和就学、就业工作。解教和刑释未成年人的接茬教育对于巩固改造效果,让其彻底告别昨天十分重要。首先街道和单位要建立好衔接紧密、配合默契的接茬教育班子, 于解教或刑释前即与改造单位取得联系,了解改造情况和目前思想状况,以便制定针对性强的接茬教育方案。其次,改造单位和地方劳动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职业教育和岗前培训机会,使其具备一技之长,以便解教、刑释后能投身市场经济大潮,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社会不能歧视解教、刑释未成年人,不仅在就学、就业问题上应一视同仁,提供机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而且对自谋职业的解教、刑释未成年人,有关部门还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给予照顾,鼓励其自食其力,勤劳致富,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3、加强与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社等部门的沟通,促使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部门创造出适合未成年人的优秀影视作品和书刊出版物,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 神“食品”,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社等部门担负净化社会环境、减少犯罪诱因的重任,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有着积极作用。督促这些单位在制作和出版各种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时,严格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内容,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 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我院加强与公安、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强化上述部门对音像制品、书摊、出版物的生产和销售渠道、录像室和影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的检查、督促与管理工作,对违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生产和销售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淫秽物品的厂家、商店、书摊、商贩和播放渲染暴力、凶杀、色情、赌博的录相室,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 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查禁和取缔,给予严厉打击,禁止非法音像制品、淫秽书画和其他低级趣味物品的传播蔓延。公安、文化、工商管理部门还应严格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严厉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游室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前已在中小学附近开办上述场所的,应当限期迁移或者责令停业。通过上述整治行动,彻底铲除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土壤和不良因素,还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督促公安机关、文化、工商管理部门加强对影视、书刊中渲染暴力、凶杀、色情、赌博、恐怖等非法制品、出版物的查禁工作,坚决整治校园周边不良环境,严厉打击和取缔社会丑恶现象。督促公安、文化、工商管理部门经常向有关厂家、商店、商贩、录相室、电游室等娱乐场所的经营者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内容,督促他们严格遵守,合法经营。特别是一些不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要求经营者设置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醒目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随意进入等。通过这种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不断加大打击和处理力度,能有效地净化社会外部环境,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篇12: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取得实效。

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办公室、社会事务科、社会救助科、救灾救济科、基层政权科、民间组织管理科、福利中心、救助站等科室及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成都市新都区民政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有力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宣传,营造关爱氛围。

为了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我局高度重视,加强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优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环境,在重大节日和儿童节、青年节前夕,充分利用新都资讯社和新都电视台、新都广播电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呼吁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来关心、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重点报道了社会遗弃儿童和留守学生(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现状,对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营造关爱青少年,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建设工作。

(一)利用各种节日契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活动。结合“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对我区社会救助站救助的流浪乞讨儿童和社会福利中心的孤儿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成都市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政策的讲解,对他们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后组织宣传教育咨询活动,制作“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等展板深入广场社区巡回展出,发放宣传资料20xx余份,接受咨询服务200余人次。同时向全区青少年开放烈士陵园德育教育基地,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制建设工作深入社区。积极配合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认真指导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和涉农社区及各村(居)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求各镇(街道)群工办把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列入其工作内容,认真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同时法制教育在社区广泛开展,通过开办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发放传单等形式大力宣扬未成年人不进网吧、不看淫秽书籍光盘、不读暴力书刊、不信邪教迷信等教育,让广大青少年自觉抵制淫秽、暴力、邪教迷信书物,通过正面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积极做好青少年的社会救助工作

(一)积极做好“安身工程”、“帮困助医”、“帮困助学”及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我局以关爱青少年成长进步为契机,今年在对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困难家庭实施的“安身工程”工作中,重点关注关爱青少年(留守学生、儿童)家庭,及时将此项工作纳入规划和建设,确保了他们有房住。今年,我局继续认真做好低保家庭的中小学生、婴幼儿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筹资工作,资助城乡低保家庭中0―18周岁的中小学生、婴幼儿少儿、孤儿参加互助保险,利用4、34万元互助基金为543名城乡低保家庭少儿及孤儿提供了及时的资助。在“帮困助学”方面,今年我局按照政策对91名宏志生发放助学金31、8万元;实施“阳光圆梦”慈善救助项目,救助低保和贫困大学生9名,发放救助金4、3余万元,确保我区考上高校的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我局还对青少年开展临时救助工作,拨出专项经费为他们解决衣、食、住、医方面的需求等,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并积极协调教育等部门,帮助残障青少年入学,使他们在安定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做好弃婴(儿童)安置收养工作。我局以保护孤残、遗弃儿童的合法利益为己任,认真做好弃婴(儿童)的安置收养工作,依法办理收养登记,维护弃婴(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贯彻国务院、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孤儿保障制度,与公安、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弃婴(儿童)安置收养工作的通知》,落实相关政策;按照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78元、机构抚养孤儿每人每月1130元的保障标准,按时为全区失去父母、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27名未成年孤儿发放生活补贴,切实保障了未成年孤儿的基本生活;定期巡查和监测评估孤儿养育状况,对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为孤儿成长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篇13: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来看,青少年犯罪往往带有盲从性、模仿性、突发性等特点,而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青少年违法犯罪又呈现出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等特点,其犯罪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常常对涉世不深、判断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起导向作用。含有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而入,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学校教育失衡的消极影响。

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法制观念,不知何为违法,何为犯罪。有的学校分等级、年级分重点,只注重“尖子学生”的培养,而忽视“后进生”、“双差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甚至放任不管,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致使这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甚至利用某种违法行为引起周围人的关注,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 家庭教育失当的不良影响。

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受委屈,缺少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坏习惯。有的是因家长教育简单粗暴,或是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孩子养成不良品行和习惯。有的是因为家庭结构残缺,长期缺少家庭温暖,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义务,致使一些青少年形成扭曲的人格心理。

4. 人格不确定性的内在影响。

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较弱,心理构成易变,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其心理尚未定型,处于犯罪的“危险年龄”段。少数青少年因自身素质不高,交友不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未成年人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控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1. 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青少年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学校要重视并正常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引导他们控制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调试,做事前理智思考;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恋爱与性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2. 坚持依法治校,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

坚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学校的体现,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进行全面教育,针对青少年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的现象,我们要强化法制教育,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指导其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他们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国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

3. 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形式和载体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4. 加强领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

一支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者队伍和一个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将是青少年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聘请法制副校长,把在公安、法院、司法局工作的有一定法制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业务骨干聘请为法制副校长或法制班主任并发给统一的聘书,定期邀请他们到校送法制课、法制讲座、法制展牌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5. 加强校园内部常规管理,争取社会各部门的共同教育、共同管理。

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条件之一。要保证校园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学校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项困难。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个部门的事,社会各个部门也都负有重大责任。家长要加深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学校定期联系,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

6.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清除青少年犯罪的土壤。

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建设省、市、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通过“家长课堂”等形式,向家长普及网络知识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中小学开设网络使用课程和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我们要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净化网络环境,加大查禁力度;对网吧、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要从严审批,依法管理,对经营管理人员也要进行法制培训,有效地遏制“黄、赌、毒”在这些场所滋生蔓延;要充分发挥各类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倡导新风正气。新闻媒体要多报道先进模范英雄人物事迹,宣传遵纪守法的典型事例。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机制,从战略和策略等方面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是关系现实大局和未来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篇14:深化社区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关键词】深化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社区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要阵地,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健全工作体系,夯实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组织基础

健全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1)统一工作组织架构。由于历史原因,各街道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或由综治部门牵头,或由团工委牵头,但由于各牵头部门隶属不同部门,存在一些信息传导不及时、组织架构不统一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各社区应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团干部、综治干部等为成员,日常工作由团干部或综治干部牵头的工作组,为进一步做好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2)完善区、街、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区专项组统筹协调全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开展,定期组织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社区周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进行集中整治,组织市、区两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进社区,为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提供专业性支持。各街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重点做好对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指导,每年定期组织各社区开展系列活动。各社区在对辖区内青少年状况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随时掌握青少年的成长、流动情况,并记录在册。

二、提高工作标准,不断完善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是否贴近青年,形式是否丰富多样,效果是否扎实有效,是衡量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

(1)突出一个“实”字,扎实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发挥社区“五老”、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司法工作人员、社会爱心人士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确保各类知识入脑入心,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主题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娱乐中受教育、受引领,切实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期困难和问题。

(2)突出一个“细”字,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家庭生活困难、没有稳定学业和固定职业、随父母刚刚来到城市生活等重点对象,进行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并建立动态跟踪机制,随时掌握情况变化,用细致入微的帮教工作,规范青少年的行为。

(3)突出一个“恒”字,形成动态化管理机制。对青少年的帮助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会给青少年造成很大失落感,反而不利于其成长。所以,从发现青少上有不良行为的苗头开始,就要主动介入,持续帮助,直到他们步入大学校园或步入社会工作。

三、把握关键环节,实现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有效推进

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把握重要时间节点,整合各类资源,有效推进工作。

(1)坚持目标导向,在疏堵结合上做文章。始终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上健康成长的工作目标,做到疏堵结合。“疏”就是做好青少年心理的疏导和思想的引导。在“疏”的过程中,对于一般青少年的心理波动,社区工作者主动介入,予以辅导;对于心理波动较大的青少年,可以开通“知心”热线,咨询机构也可以及时介入,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保证“疏”的效果。“堵”就是让一切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诱使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因素远离青少年。净化社区及周边环境,加强对社区周边网吧等经营场所的治理,提高青少年法律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远离和防范危害。

(2)把握重要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青少年在社区时间主要集中在“放学后”和“节假日”两个时间节点。对于放学事不能即刻回家的青少年,社区积极利用青少年活动阵地,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娱乐的便利。在节假日,社区主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确保青少年“离校不离教”。

(3)整合各种资源,推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多元化。在用好社区自有资源上下功夫。各社区都活跃着由“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老人员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青少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发挥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做好工作。

(4)实施专项行动,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工作。一是针对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实施挽救行动。整合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等基层工作平台,发挥这些组织在第一线接触、联系青少年的优势,依托社会专业力量和爱心志愿者开展教育、感化等帮扶工作,使他们重新走向正途。

二是针对闲散青少年实施引导行动。针对闲散青少年,尤其是已完成义务教育但工作和收入来源不稳定、专业技能匮乏的青少年,通过组织培训、招聘等活动把他们引导到积极向上的生活道路上来,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融入行动。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区是让他们融入社会最直接的途径。社区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困难帮扶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区生活、融入城市生活。

四是针对困难残疾青少年实施救助行动。针对困难残疾青少年家庭生活窘困、心理发展亟需呵护的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帮扶活动。由爱心企业为他们进行免费的家居装修和家具更换,改善困难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环境。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一是必须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形成工作合力。必须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工作健康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突出社区的主阵地作用。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是实现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常态化验室根本保障,只有夯实阵地,才能为开展工作提供平台和载体,把工作落实在实处。

三是必须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体系之中。注重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始终与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及时发现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家庭,协助家庭做好青少年教育。充分发挥社区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青少年情况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帮扶,进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四是必须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茧自缚开展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分不开的。只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汇聚爱的力量,才能形成工作的正能量。只有让更多的青少年对象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才能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一篇:观孔子后感下一篇:怀胎的历程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