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学上教案

2024-05-04

六数学上教案(共8篇)

篇1:六数学上教案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安排:3课时

⒈位置与方向㈠1课时 ⒉位置与方向㈡1课时 ⒊练习五1课时

第1课: 位置与方向㈠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一)]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3.组织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一)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第2课: 位置与方向㈡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二)] 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了 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亲历问题分析、解决过程,更好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体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2)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四、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知道了如何描述路线图,并根据路线图画出示意图,知道了物体的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第3课: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5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描述路线的方法和画路线图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练习,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根据描述的路线绘制路线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在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怎样描述物体的移动路线?

(3)根据描述画路线示意图时要注意什么?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通过测量教材上的方伴图,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练习时先让学生将观测点的“十”字坐标图放大,再进行测量。2.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

这道题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3.出示教材第24贾“练习五”第4题。

提问:要知道小刚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操作测量后,继续提问:那学校又在小刚家的什么位置上呢?

小组活动: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其他几位同学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再说一说学校在这几位同学家的什么位置上。

把你的发现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4.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5、7题。

这道题是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在平面图上标物体所在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5.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这道题是将数对的知识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相结合,促进知识间的联系。6.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并交流获得的信息。

根据路线图,让学生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教师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交流,再填表格,最后汇报展示。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第(2)小题,然后交流汇报。7.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0题。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8.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1题。

组织学生先理解题目意思,再进行设计,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练习,通过练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不仅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还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同时在描述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化的。

板书设计;

方向

确定物体位置

距离

位置与方向

(一)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

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方法

篇2:六数学上教案

一、用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理位置

1、我们把竖排叫做列,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行一般从前往后数。这是一种规定或约定,因此这种确定列数和行数的方法是固定不可变的。

2、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用两个数据描述,即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写列数,再写行数,把两个数写在括号内,用逗号分开。(列,行)。

例题1:聪聪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出来,明明坐在聪聪的正后方相邻的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聪聪(4,2),明明(4,3)

二、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1、在方格线上标注列数时,从左向右,从0开始:0,1,2,3,4„„;标注行时,从前向后数,也是从0开始0,1,2,3,4„„。方格纸的左下角的位置是0列0行,用数对表示该点位置是(0,0)。标注的列数和行数要和方格线对齐。

2、用数对可以表示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看物体在哪一列,哪一行,根据列、行写出相应数对。

3、给出物体在平面上的数对,看数对的两个数表示哪一列,哪一行,行与列交叉处,就是物体的位置,这样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4、两个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它们所表示的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两个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它们所表示的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

5、左右平移时,名个点位置变化的规律是列数变了列行数不变;上下平移时,各个点位置变化是行数变了而列数不变。

易错点:行列混淆或是巅倒。

三、习题

第二章 分数乘法

第一节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整数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计算分数乘法时,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3、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相乘。约分时特别注意不能让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约分。

二、分数乘分数

1、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分数乘分数时,用他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时,为了简便,可以先约分,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注: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定律可以使一些运算变得简便。如几个分数连乘时,可以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分数与分数的和与整数相乘时,若所乘整数是分数分母的倍数,可应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算。

分数乘法总结:先约分,再计算。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如果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则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一样)。

易错点:其一:约分时,一定要注意,是将分母与分子约分。

其二:不要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相混淆。

第二节 解决问题(借助线段图)

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总结: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用乘法计算。在解题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弄清楚谁是单位“1”(即整体)。

3、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就得到了比较量。

4、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可以分解为两个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5、如果从一个量中取出一部分放入到另一个量中,两个量相等,那么原来两个量相差的数量是取出部分的2倍。

易错点:单位“1”的量。特别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题关键是找准题中每一个分率所对应的单位“1”的量。

二、称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已知一个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解题方法。方法一: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X已知几分之几=另一个量

方法二:单位“1”的量X(1-已知几分之几)=另一个量。已知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X多的几分之几=另一个量

方法二:单位“1”的量X(1+多的几分之几)=另一个量

3、已知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的解题方法。方法一: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X少的几分之几=另一个量

方法二:单位“1”的量X(1-少的几分之几)=另一个量

易错点:单位“1”的量,一般情况下,把“比”字后面的量作为单位“1”的量。

第三节 倒数的认识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小数和整数(0除外),都有倒数。(注意是两个数互为倒数,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两个以上,也不能叫倒数)

2、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即可。

3、求小数的倒数,可以先把它化成分数,再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4、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它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求倒数。

5、1的倒数还是1,0没有倒数。

易错点:倒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两个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一个数是一个数的倒数。非零自然数的倒数不大于1。真分数

第三章 分数除法

第一节 分数除法

一、分数除法

(一)分数除以整数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即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两个:其

一、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子,分母不变;

其二、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二、分数除法

(二)一个数除以分数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注: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三、分数除法

(三)混合运算

1、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不含括号的分数四则运算顺序与不含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4、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二节 解决问题(用线段画解答)

一、解决问题

(一)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此问题是求单位“1”,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单位“1”的量是整体;另一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标准量看作单位“1”的量。

2、解题方法有两种:方程法和算术法。

3、用算术法解答,用除法。先找出已知量和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

之几;然后列除法算式:已知量除以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4、用方程解答:找出单位“1”设为X,找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X乘以几分之几=已知量。

易错点:找准单位“1”。

二、解决问题

(二)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1、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已知甲求乙

方法一:方程法,设乙的量为X

式一:X+X乘几分之几=甲。式二:X(1+几分之几)=甲

方法二:算术法(除法)

乙=甲除以(1+几分之几)

2、甲比乙少几分之几,已知甲求乙

方法一:方程法,设乙的量为X

式一:X-X乘几分之几=甲。式二:X(1-几分之几)=甲

方法二:算术法(除法)

乙=甲除以(1-几分之几)

易错点:单位“1”的量,一般情况下,把“比”字后面的量作为单位“1”的量。

用算术法解决此类类问题时,比较抽象。用方程解比较容易些。

注意: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者的解法统一起来,找准单位“1”,正确写出数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来列方和求解。碰到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几分之几”是否带有单位。如果带有单位,它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如果不带单位,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第。

第三节 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叫做比号,它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的结果叫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量可以同类量,也可以不同类的量。如果两个同类量,表示的是它们的倍数关系。

2、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区别

其一:意义不同。比是表示两个量(或数)的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其二:读法不同。比只能先读前项;分数只能先读分母;除法则可以先读被除数,也可先读除数。

其三:表示方法不同。作为一种运算,除法算式不能用分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分数不一定表示两个量的比。

其四:结果表达不同。除法一般要求出商;比只要求计算比值时才通过计算求出商;而分数本身就是一个数值,无需计算。

总结:

1、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应用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比值是一个数。

3、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

4、比与分数、除法的区别: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2、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比的化简,也叫化简比。化简单后,若后项为1,也不能省略。

(1)化简整数比时,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化简分数比时,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乘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它转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的简方法进行化简。(利用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化简分数比,但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

(3)化简小数比时,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把它们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的化简方法进行化简

3、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求比值依据的是比的意义。最后会得到一个数值(分数,小数,或是整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是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使这个比化成一个与原来的比相等的最简单的整数比,这是比的化简。比的化简还得到一个比。后项是1,也不能省略。

三、比的应用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可以借助线段图理解按比分配中的数量关系。

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1、用整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把一个总数按一定的比来分配,把各部分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出一份。步骤:第一、求出总份数。第二、求出一份是多少。第三、示出各部分的数量。

篇3:六数学上教案

救星南湖诞,

星星火势竞燎原,

蒋家上下胆颤。

施恐怖、凶残兽性,

英豪烈士千千万。

右倾纠,

起义南昌,

红军初建。

紧握枪杆,

会师井岗,

开创新局面。

红色地、不断拓展,

除魔妖驱黑暗。

奋神威、反击围剿,

左倾泛、危机出现。

大转移,

挺进长征,

人神感叹。

攻克遵义,

左倾肃清,

正革命航线。

自此后、三人掌舵,

统帅全军,

草地生辉,

雪山歌漫。

洛川会议,

延安雄踞,

六中全会导师立,

太阳升、革命操胜劵。

西安事变,

力促统战驱倭,

中流砥柱功建。

八秋抗战,

浴血牺牲,

日寇终完蛋。

盼和平、全民心愿。

最恨南京,

内战不停,

围剿不断。

延安决策,

南防北拓,

千里大别山挺进,

用奇兵、三战曙光见。

雄师跨过江南,

贼窝捣平,

篇4:六数学上教案

1,将下面这段话工整、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2,在正确的音、形、义下面画“√”。(4分)

深邃(shui sui)(坦袒)露

(竣俊)胆怯(①不大方;不合时;②害怕)

3,读拼音,写汉字。(5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词句练习。(29.5分)

1,按要求写词语。(8分)

A,写几个带“风”的成语:暴风骤雨

B,可以与“美满”搭配的词:

C,与“忙碌”意思相反的同:

D,反映老舍笔下草原特点的词:

2,选择。(10分)

(1)下面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广袤无限名惯古今望而生胃婀娜多姿

B,销声匿迹漂泊不定颠沛流离林茂草丰

C,争先恐后劈波斩浪曲指一算魂牵梦绕

D,悬崖峭蹙狂风怒号攀山越岭名门旺族

(2)下面词语,前后两个字调换位置意思仍相同的一项是()

A,马上B,代替C,雪白D,牙刷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和“爷爷又回味起往事来了“中”回味”的意思不一样。

B,“陆续”和“相继”是一对近义同,意思一样,用法一样。

C,“饲养”“放养”都含有“养”的意思,但“饲养”更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

D,“争持”和“争夺”都是指互不相让,意思上没有什么区刖。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视剧《四世同堂》是根据《草原》的作者老舍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B,糜鹿是鹿的一种,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毛色在夏季为棕灰色。

C,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在八达岭采用”竖井开凿法”,过青龙桥则采用了“人”字形线路。

D,沙白《秋》中,被称为神来之笔的是“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一句。

(5)下面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B,通过这次班会,使我们明白了人应该乐于奉献。

c,李老师被表彰为优秀班主任。

D,一家新开张的商店在广告里表示: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看到这么美的草原,老舍爷爷想高歌一曲。(改为反问句)

(2)我们在事情过后后悔。我们在事情发生之前不多想想。(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将两句合为一句)

(3)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一滴水,可以用来滋润禾苗,让禾苗泛出生命的绿色;一滴水可以用米_______;一滴水可以用来_______。

(4)用上以下词语中的至少两个,围绕一个中心,写一句通顺连贯的话。

一塌糊涂训练有素胸有成竹无论……都……

(5)淘金名言。

课内课外,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名言,把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

名言:

启发:

4,联系句子,理解词语。(1.5分)

你瞧,轻盈如纱的叶片,在春风中摇曳。有的纤巧,有的宽厚,都众星捧月般扶衬着烂漫怒放的花朵。

句中“众星捧月”的“星”指

,“月”指

,“摔”是

的意思。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大风起兮

!(《大风歌》)

(1.5分)

2,《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作者是著名作家

,原名

,又名

。他为人们留下了很多作品,其中代表作有《

》《

》《

》等。(3分)

3,草原是美丽的,你看小丘的线条是

,就像

,不用

,到处

,轻轻

。草原人是热情的,你瞧: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

,马上的

,,

,像

。(5分)

4,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巴金爷爷、的钱学森、

的林肯。其中,我最敬佩的是

,因为

。(2.5分)

5,根据人物别称填人名。(2分)

小国导弹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活字印刷之父:

交响乐之父: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5.5分+15分)

(一)

“我非常(感谢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

告诫),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1,这段话选自课文《

》。(1分)

2,画出括号中用得恰当的词讲。(1分)

3,林肯是

国第

任总统,他领导人民拿起武器,赢得了

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而被誉为“美国历史上

”。(2分)

4,这段话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

:第二个“永远”表达了

;第三个“永远”表达了

。(1.5分)

(二)老鼠买鱼

一天,老鼠倾巢而出,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虽不愁吃喝,可耍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

鱼行老板仍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

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里。

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老鼠头领说

笨蛋

咱们(

)不愁吃(

)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

猫爱吃鱼

咱们送些鱼

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准没错。

(

)老鼠把鱼买完了,(

)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

)赚了钱,(

)上了老鼠的当。”

1,选择带点字在该词中的意思。(在括号里填序号)(1.5分)

费,a,费用;b,花费c复杂,不容易。

费事(

)破费(

)费工夫(

)

2,找出短文中的一对近义同和一对反义词。(2分)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3,在第6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5分)

4,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分)

5,填空。(5分)

(1)开始,鱼行老板听了老鼠的话

,却

。“敲竹杠”在文中指

。后来鱼行老板猛然醒悟,明白

。(2分)

(2)“咱们送些鱼,不就与猫化敌为友了吗?”这句话中“敌”指

。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这里的“敌”指

。(1分)

(3)猫和鼠“化敌为友”的原因是

。(1分)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分)

五、习作。(25分)

题目:我眼中的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少于400字。

七、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话。(5分)

有的同学喜欢咬笔头;有的同学不记得饭前便后应洗手;有的同学夏天喜欢猛吃冷饮;有的同学特别喜欢吃油炸食品。这些生活和饮食习惯鄙很不好。请你这个健康小顾问从中选出一个,用你所知道的知识,劝说同学们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分析与思考]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 8分)

(一)滴水穿石的启示(节选)(7分)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课文中列举的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是

……(3分)

2,这里的“顽石”指的是

。“滴穿顽石”指的是

。(2分)

3,把节选的这句话改成另一种说法,意思不变。(2分)

(二)考(11分)

晚上,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玲,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准确,(

)要迅速,好吗‘?”“好!”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能不会回答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眼皮一翻,高声答道:“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笑了起来。我一楞,正在犹豫,爸爸又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连忙改口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问话。”

爸爸又问:“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一样重。”

“哈哈……”大家又笑了。我抓了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

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时,爸爸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的,(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点了点头,笑了。

1,在括号里琐上适当的关联词。(3分)

2,给下面带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内写上序号)(,1分)

闹:①不安静;②争吵、扰乱;③发生。

(1)否则会闹出笑话。(

)(2)方塔街是我市的闹市区。(

)

乘:①坐;②在数与数之间进行乘法运算;③利用。

(1)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

)(2)我们一起乘乍太公周吧!(

)

3,联系短文同答问题。(4分)

(1)“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儿,说”一句中的“前两次教训”是指:

,②

(2)最后一节里,爸爸教育“我”时,说了两层意思:一是二是

[表达与叙述]

九、妙笔生花。(25分)

考试,是让我们又爱又恨,却无法摆脱的话题。你喜欢考试吗?考试前后你的心情如何?你是如何对待考试的?考试带给你什么?你期望的考试是什么样的?请拿起你的笔,淡一谈跟考试有关的话题吧!

篇5:六数学上教案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后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本节内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数乘法有密切联系,也是学习第十二册教材比例的基础。

2、本节内容设计比较灵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1、经课前了解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透彻,也非常理解、喜欢比的多种表现方法,而分东西时他们都喜欢用平均分,认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分东西。

2、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挑战各种难题,所以本人设计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让他们的认知由平衡向不平衡发展。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最终真正学到知识。

3、学生可能会认为为什么平均分分东西会不公平,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篇6:六数学上教案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练习四的第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初步学会画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

2、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教学实施

1、谈话导入。

老师:关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这节课,我们将运用它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例1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老师:我们理解了题意,同学们能用图表示题意吗?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表示方法:

?㎡

2500㎡

?㎡

2500㎡

老师:只要学生表示的数量关系对,老师就要给予肯定。

(3)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4)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②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 是多少)

③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 =1000(平方米)

3、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4、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www.xkb1.com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作业

做练习四的第1、3、7题。

五、课堂小结xkb1.com

篇7:六数学上教案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的1---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可以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1)小组讨论。①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②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③举例说说你能解决哪些勇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2)指名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练习与应用第1题

直接写得数。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练习与应用第2题

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练习与应用第3题

单位的换算。

4、练习与应用第4题

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引导学生审题后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

1/4*5及6/5*5/4

5、练习与应用第6题

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6、练习与应用第8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

7、练习与应用第9题

分数连乘应用题。学生独立解答后,讲讲算理。

三、总结全课。

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那些任务?你有问题吗?

四、作业。

篇8:六数学上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学习内容:教材28页内容。

学习目标:知道分数除以整数数的计算方法并会进行计算。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分数除以整数数的计算方法并会进行计算。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认真看课本28页至29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并思考下面问题: 例1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例2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相似的题。

看一看: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看书。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做一做:(第11页的做一做,找两人板演)

师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把字写规范。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观察黑板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请上台更正。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订正:观察黑板上的习题都有哪些答案。

2、集体订正,若对或错问为什么?数据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3、谁来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4、计算的过程中怎样比较简便?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课堂作业:32页的2、3和8题。

2、课堂练习:练习八1和5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并在小组内举简单的例子试算,然后小组汇报方法,学生分别说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老师再出示习题,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计算,最后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最通用的方法。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分数除以分数

学习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学习内容:教材30-31页内容。

学习目标:知道分数除以分数数的计算方法并会进行计算。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知道分数除以分数数的计算方法并会进行计算。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认真看课本30页至31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并思考下面问题: 例3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例3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计算法则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相似的题。

看一看: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看书。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

做一做:(第31页的做一做,找两人板演)

师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把字写规范。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观察黑板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请上台更正。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订正:观察黑板上的习题都有哪些答案。

集体订正,若对或错问为什么?数据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谁来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课堂作业:32页的4、6和7题。

2、课堂练习:练习八5和9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可接受性更强,所以我有意没有强调让学生课前预习,从今天上课前的了解,大多数孩子还是预习了。教学困惑:主题图中计算小明平均每小时走的路程“2÷(2/3)”是探索的重点。教材采用画线段图的直观方式展现推算的思路,但学生在自学时对这一点似乎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检测时发现学生都会做类似的习题,但要求学生说出理由时学生却说不出理由。

第三课时

学习课题:分数除法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教材34页内容。

学习目标: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会进行简便计算。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会进行简便计算。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认真看课本3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算式和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并思考下面问题: 例4先求的是什么问题?

例5的计算顺序是什么?应该知道两种括号计算应注意哪些方面?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相似的题。

看一看: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看书。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

做一做:(第34页的做一做,找两人板演)

师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把字写规范。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观察黑板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请上台更正。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习题都有哪些答案。

2、集体订正,若对或错问为什么?数据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3、谁来说一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4、计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课堂作业:35页的1、3和4题。

2、课堂练习:练习九2、8和9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了两种方法:第一种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第二种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 m,每朵花用2/3 m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列出综合算式后,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了各自的计算过程时,归纳比较了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部分学生自发想到的是分步计算,有学生想到先把除转化为乘,再一起约分。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同时对学习方法也进行了必要的指导。

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学习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学习内容:教材37-3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会分析和能找出单位“1”,会列等量关系式。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会分析和能找出单位“1”,会列等量关系式。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认真看课本37至38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文字和线段图并填空。重点看黄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并思考下面问题: 例1告诉我们几个条件?

要求几个问题?单位“1”是谁?已知还是未知?

这道题其实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相似的题。

看一看: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看书。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

做一做:(第38页的做一做,找两人板演)

师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把字写规范。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观察黑板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请上台更正。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习题都有哪些答案。

2、集体订正,若对或错问为什么?数据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3、谁来说一说这道题其实是求什么?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课堂作业:40页的1、2、3题。

2、课堂练习:练习四4、8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学生的难点,教学过程中突出了方程解应用题,但个别学生利用了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也肯定了这一做法,但为了学生今后的学习,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不习惯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学习内容:教材39页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会分析和能找出单位“1”,会列等量关系式。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会分析和能找出单位“1”,会列等量关系式。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认真看课本39页的内容,看文字和线段图并填空。重点看黄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并思考下面问题:

例2告诉我们几个条件?

要求几个问题?单位“1”是谁?已知还是未知?

这道题其实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相似的题。

看一看: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看书。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做一做:(第40页4和42页14题。找两人板演)

师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把字写规范。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观察黑板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请上台更正。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习题都有哪些答案。

2、集体订正,若对或错问为什么?解答时应该注意什么?

3、谁来说一说这道题其实是求什么?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课堂作业:40页的6、7、8、10题。

2、课堂练习:练习十9、11、13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强化训练,发现部分学生已经转变过来了,当然一题多解是值得提倡的,这是活化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问题:个别学生不能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先不找单位一,不从问题入手,因而,做应用题时显得忙于应付,乱做一起,做了一会,又觉得不正确,又改正重做,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第三课时

学习课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学习内容:练习册3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会分析和能找出单位“1”,会区别乘除法应用题。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会分析和能找出单位“1”,会区别乘除法应用题。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认真看练习册31页的内容,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点拨和反思。并思考下面问题:

1、例题告诉我们几个条件?

2、要求几个问题?单位“1”是谁?已知还是未知?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相似的题。

看一看: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看书。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

做一做:(第32页4和3题。找两人板演)

师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把字写规范。

1、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2、观察黑板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请上台更正。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习题都有哪些答案。

2、集体订正,若对或错问为什么?解答时应该注意什么?

3、谁来说一说这道题其实是求什么?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课堂作业:练册32页的5、6题。

2、课堂练习:练习十7、8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学生解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方法较多,有的用整数乘除法结合分数的意义来做,有的学生用分数乘除法来做,有的学生用方程做,但这三种方法中,用方程解决问题好多学生不习惯,不想用方程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用方程解决问题更便简,并有利于今后的学习,特别是稍为复杂的应用题,用方程做起来很方便。

比和比的应用 第一课时

学习课题:比的意义

学习内容:教材43-44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2、会求比值。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2、会求比值。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认真看课本43至4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文字和图并填空。重点看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并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怎样去求比值?

3、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相似的题。

看一看: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看书。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

做一做:(第44页的做一做,找两人板演)

师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把字写规范。

1、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2、观察黑板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请上台更正。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习题都有哪些答案。

2、集体订正,若对或错问为什么?数据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3、谁来说一说怎样求比值?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课堂作业:47页的1、3题。

2、课堂练习:练习十一的2、5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感触比较多,主要有:1.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教学理念也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处理比与除法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这一教学难点时,教师课前为学生设计了比较的表格让先学生自己填写自再分组讨论,使同学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了事物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第二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学习内容:教材14页内容。

学习目标: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会进行简便计算。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会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2、能口述比的基本性质。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认真看课本45至46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文字和图并填空。重点看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并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怎样去化简比?

3、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相似的题。

看一看: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看书。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

做一做:(第46页的做一做,找两人板演)

师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把字写规范。

1、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2、观察黑板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请上台更正。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习题都有哪些答案。

2、集体订正,若对或错问为什么?数据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3、谁来说一说怎样求比值?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课堂作业:47页的4、6题。

2、课堂练习:练习册的习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失败,主要是教学设计有问题。由于我过分注重预设之外的生成,想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对教材上的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以及教材外的整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混合比的化简方法的掌握能一步到位。然而受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时间的限制,适得其反,学生就连教材上常见的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方法也没有掌握到位,真是“小插曲”影响了”主旋律”,最终落了个两败俱伤。试想,如果本节课以教材上的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方法为重点,以突出“主旋律”,在学生理解、掌握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化简方法的基础上,把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化简混合比(整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方法放在课尾或者课外去让学生探究,也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课时 比的应用

学习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学习内容:教材14页内容。

学习目标: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会进行简便计算。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会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

2、能口述比的基本性质。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认真看课本45至46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文字和图并填空。重点看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并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总分数和每份数?

2、怎样去求每份的数?

3、能说出比应用的解答步骤吗?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相似的题。

看一看: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看书。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效果。

做一做:(第49页的做一做,找两人板演)

师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把字写规范。

1、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2、观察黑板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请上台更正。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更正:观察黑板上的习题都有哪些答案。

2、集体订正,若对或错问为什么?数据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3、谁来说一说怎样解答有关比的应用题?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课堂作业:50页的1、2、4题。

2、课外练习:51页5、6、7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优点:研究性学习上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学生能够充分的讨论交流,并得出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也能充分让汇报的学生去说方法,没汇报的学生去提出疑问,从而达成一致,再进行归纳总结。缺点:

1.在难点上还没有突破,就是“将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数”。应该借助线段图,这样既一目了然学生又容易理解。

2.时间控制上,还是一样的老毛病——拖拉。在学生汇报的时候学生都能说会说,但是自己还是老重复他们的话,又啰嗦又浪费时间,这个毛病一定要纠正过来呀。

上一篇:温暖的魅力中学生满分作文下一篇:货币9集观后感